诗经全文目录 第1篇
[先秦]诗经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
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
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拊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南山烈烈,飘风发发。
民莫不榖,我独何害。
南山律律,飘风弗弗。
民莫不谷,我独不卒。
注释:
【1】蓼(lù)蓼:长又大的样子。
【2】莪(é):一种草,即莪蒿。李时珍《本草纲目》:“莪抱根丛生,俗谓之抱娘蒿。”
【3】匪:同“非”。
【4】伊:是。
【5】劬(qú)劳:与下章“劳瘁”皆劳累之意。
【6】蔚(wèi):一种草,即牡蒿。
【7】瓶:汲水器具。
【8】罄(qìng):尽。
【9】罍(léi):盛水器具。
【10】鲜(xiǎn):指寡、孤。
【11】民:人。
【12】怙(hù):依靠。
【13】衔恤:含忧。
【14】鞠:养。
【15】拊:通“抚”。
【16】畜:通“慉”,喜爱。
【17】顾:顾念。
【18】复:返回,指不忍离去。
【19】腹:指怀抱。
【20】昊(hào)天:广大的天。
【21】罔:无。
【22】极:准则。
【23】烈烈:通“颲颲”,山风大的样子。
【24】飘风:同“飙风”。
【25】发发:读如“拨拨”,风声。
【26】榖:善。
【27】律律:同“烈烈”。
【28】弗弗:同“发发”。
【29】卒:终,指养老送终。
作品赏析:
《毛诗序》说此诗“刺幽王也,民人劳苦,孝子不得终养尔”,只有最后一句是中的之言,至于“刺幽王,民人劳苦”云云,正如欧阳修所说“非诗人本意”(《诗本义》),诗人所抒发的只是不能终养父母的痛极之情。
此诗六章,似是悼念父母的祭歌,分三层意思:首两章是第一层,写父母生养“我”辛苦劳累。头两句以比引出,诗人见蒿与蔚,却错当莪,于是心有所动,遂以为比。莪香美可食用,并且环根丛生,故又名抱娘蒿,喻人成材且孝顺;而蒿与蔚,皆散生,蒿粗恶不可食用,蔚既不能食用又结子,故称牡蒿,蒿、蔚喻不成材且不能尽孝。诗人有感于此,借以自责不成材又不能终养尽孝。后两句承此思言及父母养大自己不易,费心劳力,吃尽苦头。朱熹于此指出:“言昔谓之莪,而今非莪也,特蒿而已。以比父母生我以为美材,可赖以终其身,而今乃不得其养以死。于是乃言父母生我之劬劳而重自哀伤也。”(《诗集传》)中间两章是第二层,写儿子失去双亲的痛苦和父母对儿子的深爱。第三章头两句以瓶喻父母,以罍喻子。因瓶从罍中汲水,瓶空是罍无储水可汲,所以为耻,用以比喻子无以赡养父母,没有尽到应有的孝心而感到羞耻。句中设喻是取瓶罍相资之意,非取大小之义。“鲜民”以下六句诉述失去父母后的孤身生活与感情折磨。汉乐府诗《孤儿行》说“居生不乐,不如早去从地下黄泉”,那是受到兄嫂虐待产生的想法,而此诗悲叹孤苦伶仃,无所依傍,痛不欲生,完全是出于对父母的亲情。诗人与父母相依为命,失去父母,没有了家庭的温暖,以至于有家好像无家。曹粹中说:“以无怙恃,故谓之鲜民。孝子出必告,反必面,今出而无所告,故衔恤。上堂人室而不见,故靡至也。”(转引自戴震《毛诗补传》)理解颇有参考价值。第四章前六句一一叙述父母对“我”的养育抚爱,这是把首两章说的“劬劳”、“劳瘁”具体化。诗人一连用了生、鞠、拊、畜、长、育、顾、复、腹九个动词和九个“我”字,语拙情真,言直意切,絮絮叨叨,不厌其烦,声促调急,确如哭诉一般。如果借现代京剧唱词“声声泪,字字血”来形容,那是最恰切不过了。姚际恒说:“勾人眼泪全在此无数‘我’字。”(《诗经通论》)这章最后两句,诗人因不得奉养父母,报大恩于万一,痛极而归咎于天,责其变化无常,夺去父母生命,致使“我”欲报不能!后两章第三层正承此而来,抒写遭遇不幸。头两句诗人以眼见的南山艰危难越,耳闻的飙风呼啸扑来起兴,创造了困厄危艰、肃杀悲凉的气氛,象征自己遭遇父母双亡的巨痛与凄凉,也是诗人悲怆伤痛心情的外化。四个入声字重叠:烈烈、发发、律律、弗弗,加重了哀思,读来如呜咽一般。后两句是无可奈何的怨嗟,方玉润说:“以众衬己,见己之抱恨独深。”(《诗经原始》)
赋比兴交替使用是此诗写作一大特色,丰坊《诗说》云:“是诗前三章皆先比而后赋也;四章赋也;五、六章皆兴也。”后两章也应该说是“先兴后赋”。三种表现方法灵活运用,前后呼应,抒情起伏跌宕,回旋往复,传达孤子哀伤情思,可谓珠落玉盘,运转自如,艺术感染力强烈。《晋书·孝友传》载王裒因痛父无罪处死,隐居教授,“及读《诗》至‘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未尝不三复流涕,门人受业者并废《蓼莪》之篇”;又《齐书·高逸传》载顾欢在天台山授徒,因“早孤,每读《诗》至‘哀哀父母’,辄执书恸泣,学者由是废《蓼莪》”,类似记载尚有,不必枚举。子女赡养父母,孝敬父母,本是**民族的美德之一,实际也应该是人类社会的道德义务,而此诗则是以充沛情感表现这一美德最早的文学作品,对后世影响极大,不仅在诗文赋中常有引用,甚至在朝廷下的诏书中也屡屡言及。《诗经》这部典籍对民族心理、民族精神形成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诗经全文(扩展5)
——诗经《关雎》全文赏析优选【四】篇
诗经全文目录 第2篇
原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
①关关:水鸟鸣叫的声音。雎(ju)鸠:一种水鸟。 ②洲:水中的陆地。 ③窈窕(yao tiao):内心,外貌美好的样子。淑:好,善。 ④君子:这里指女子对男子的尊称。逑(qiu):配偶。 ⑤参差(cen ci):长短不齐的`样子。荇(xing)菜:一种多年生的水草,叶子可以食用。 ⑥流:用作“求”,意思是求取,择取。 ⑦寤(wu):睡醒。寐(mei):睡着。 ⑧思:语气助词,没有实义。服:思念。 ⑨悠:忧思的样子。 ⑩辗转:转动。反侧:翻来覆去。 琴瑟:琴和瑟都是古时的弦乐器。友:友好交往,亲近。 ⑿毛:拔取。
译文
关关鸣叫的水鸟,
栖居在河中沙洲。
善良美丽的姑娘,
好男儿的好配偶。
长短不齐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采。
善良美丽的姑娘,
醒来做梦都想她。
思念追求不可得,
醒来做梦长相思。
悠悠思念情意切,
翻来覆去难入眠。
长短不齐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采。
善良美丽的姑娘,
弹琴鼓瑟亲近她。
长短不齐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取。
善良美丽的姑娘,
敲钟击鼓取悦她。
赏析
《关雎》是一首描写男子追求女子的民间情歌,它声、情、文、义俱佳,是《诗经》三百篇之冠,《风》之始,说明古人对《关雎》的评价甚高。孔子论《诗》,一般都是以《关雎》为始,他说:“《关雎》乐而不*,哀而不伤。”的确如此,诗歌质朴的语言带你走进纯粹、高尚、至善至美的境界,读它是美的熏陶,是理想的精神向往。
《关雎》是声与义的完美结合,以声调传达诗义,它的艺术特色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从诗义而言,《关雎》把古代男女恋情作为社会风俗习尚描写出来,真实地再现了社会生活,有着美而深远的意境。
这首爱情恋歌描写了一位痴情男子对心上人朝思暮想的执着追求。从诗歌表面意思可以这样解释:“关关鸣叫的水鸟,栖居在河中沙洲。善良美丽的姑娘,好男儿的好配偶。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采。善良美丽的姑娘醒来做梦都想她。思念追求不可得,醒来做梦长相思。悠悠思念情意切,翻来覆去难入眠。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采。善良美丽的姑娘,弹琴鼓瑟亲近她。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取。善良美丽的姑娘,敲钟击鼓取悦她。”
成双成对的雎鸠就像恩爱的情侣,在河中小岛上相依相和、其乐融融,此景诱动了男子对采摘荇菜女子的痴情和迷恋,复杂的情感油然而生,期待与失望交错,幸福与煎熬并存,把男子热恋中的心态描写得淋漓尽致。一句“钟鼓乐之”,又让我们联想到“回眸一笑百媚生”“千金难买美人笑”的画面。
一句流传千古的佳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读来让人朗朗上口。何为“君子”?古代谦谦君子,以“君子务本,本立道生,当思无邪”为其追求的目标。《易经》云:“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当厚德载物。”君子一定是胸襟广阔,是有才德的人
“窈窕淑女”究竟是怎样的女子呢?《毛传》::“窈窕,幽闲也。”“淑”者,善也。”窈窕淑女即是美丽善良,有高尚品德的女子。“淑女”配“君子”正相宜,所以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人是想用美丽的姑娘比喻君子应该具备的美德和修养,君子在追求自身的美德和修养时,就像看到了自己心仪美丽的姑娘一样,为了修正和追求自己德行,通过不断努力,使之完美。当德行和境界不能够达到一定的境界时,自己不断反思和朝思暮想,甚至彻夜难眠而辗转反侧。从最后一句“钟鼓乐之”,就知道君子通过修德,重礼仪,内外兼修来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和道德水准。这才是《诗经.关雎》里真正要表达的意境
2、从声调而言,极具音韵美。
这首诗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如“窈窕”是叠韵;“参差”是双声;“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用这类词修饰动作,如“辗转反侧”;摹拟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写景物,如“参差荇菜”,无不活泼逼真,声情并茂。刘师培《论文杂记》云:“上古之时,……谣谚之音,多循天籁之自然,其所以能谐音律者,一由句各叶韵,二由语句之间多用叠韵双声之字。”此诗虽非句各叶韵,但对双声叠韵连绵字的运用,却保持了古代诗歌淳朴自然的风格。
用韵方面,这诗采取偶句入韵的方式。这种偶韵式支配着两千多年来我国古典诗歌谐韵的形式。而且全篇三次换韵,又有虚字脚“之”字不入韵,而以虚字的前一字为韵。这种在用韵方面的参差变化,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3、兴,是《关雎》的主要表现手法。《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有风、雅、颂三个部分,运用的写作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这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兴寄,“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即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例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毛传》:“关关。和声也。”“雎鸠”,水鸟名,俗称鱼鹰,相传雌雄有固定的配偶。然则这里的“关关”就是雌雄求偶相和的鸣声了。这两句既有“比”的意思,又有“兴”的意思,妙语天成。
又如,此诗以雎鸠之“挚而有别”,兴淑女应配君子;以荇菜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又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兴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等。这种手法寄托深远,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让人读后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诗经全文目录 第3篇
《关雎》原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赏析:
这是一首流传非常广泛的诗词,对诗词意的理解也各不相同,最浅鲜的分析是描写男女爱情的诗词。最近,我看了《毛诗词正义》和《毛诗词序》,觉得诗词经《关雎》不仅仅是局限于男女的爱情的描写。这里首先介绍一下《毛诗词正义》和《毛诗词序》,**最早的一部诗词歌就是《诗词经》,《诗词经》得以流传要归功于毛亨与毛苌这二个人,毛亨是战国时期的人,他对《诗词经》进行系统的解释,并且著有《毛诗词正义》一书,后传授给侄子毛苌。毛苌讲解诗词经,后来著有《毛诗词》,先秦到西汉的一些儒家把《毛诗词》的每一篇作了详细解释,所以叫《毛诗词序》。《毛诗词序》是我国诗词歌理论的第一篇专论。概括了先秦以来儒家对于诗词歌的若干重要认识,可以说是从先秦到西汉的儒家诗词论的总结。
《毛诗词正义》和《毛诗词序》中都写到了《关雎》这首诗词。《毛诗词正义》里原文是:“《关雎》,后妃之德也”又有“作《关雎》诗词者,言后妃之德也。《曲礼》曰:‘天子之妃曰后。’注云:‘后之言后也。’执理内事,在夫之后也。《释诂》云:‘妃,媲也。’言媲匹於夫也。天子之妻唯称后耳。妃则上下通名,故以妃配后而言之。德者,得也,自得於身,人行之总名。此篇言后妃性行**,贞专化下,寤寐求贤,供奉职事,是后妃之德也。”。说明了这首诗词是描写周文王后妃的德行,而且详细介绍了什么是后妃。
《毛诗词序》原文这样写道:“《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焉。‘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诗词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词。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一段用白话解释是:“《关雎》这首诗词,咏叹的是后妃之德,为《国风》的开篇,是有关劝告天下之民而端正男女之事的诗词篇,所以用之于人民,用之于国家,供劝告教化之用。风,就是‘讽’,就是‘教’。‘讽’是委婉劝告以打动人,‘教’是光明正大以化育人。诗词,是人情感的所在,在心里是‘志’,发出来成为优美的言语就是‘诗词’。情感鼓荡在人心中,就会通过言语表达出来;如果言语不足以表达感情,就会通过嗟叹来表达;如果嗟叹不足以表达感情,就会通过歌唱来表达;如果歌唱不足以表达感情,就会情不自禁地通过手舞足蹈来表达
通过以上《毛诗词正义》和《毛诗词序》中描写看,诗词经《关雎》不仅仅是简单的描写男女爱情的事情,而是歌颂周文王选择后妃的描写了。按照这样线索,我们不妨用用白话对《关雎》的意思作些分析:
《关雎》这首诗词大概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诗词的兴起,也象记叙文一样交代时间、地点、人物,诗词是叫起兴。第二部分是描写君子求得淑女之想法,梦寐以求的急切心念。第三部分是描写君子求得淑女以后的美满夫妻生活。关关的鸟的叫声,雎鸠是一种水上的鸟,后人称呼为鱼鹰,据说这种鸟**时候是躲起来,不让别的动物看见,不象别的动物是公开追逐,在河之洲是说水**或者水旁边的一块空地,雎鸠停在上面,窈窕是幽闲,娴静的意思,不是苗条。淑是贤惠善良的意思,逑是匹配的意思,这是说明周文王想得到贤惠善良的后妃,并且以雎鸠来比喻。窈窕淑女就是内心非常安祥,娴静,善良的女人。参差荇菜是不整齐的水草,左右是想方设法帮助的意思,流这里意思同求,得到的意思。因为,这荇菜是过去祭祀用的,谁可以向祖宗供奉这荇菜呢?只有窈窕淑女。如果德行不好的女子就不能采荇菜和参加祭祀活动。“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写文王在深刻反思,想求得一位贤惠善良的后妃,日夜都在考虑,沉思,以致翻来覆去难以入睡,他是想用自己的真诚去求,不是自己欲望想求漂亮的女人,而是想得到一个能够帮助自己治理****的贤淑后妃。“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这是描写得到了荇菜可以采到的那样的淑女,琴瑟是古代二种乐器,合在一起演奏声音**,比喻夫妻之间的感情**,这里比喻后妃和文王配合默契,就象琴瑟之音,中正*和,友之是握手相互帮助的意思。“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芼之是选择拔取的意思,这句诗词意思就是说后妃带领其他女子,选择采集到荇菜到宗庙去祭祀,由于后妃有德行,宗庙里用钟鼓乐器来赞美她的德行。
所以整篇诗词来看,是周文王选择后妃的故事,他得到一位贤淑后妃来帮助治理****和管理家庭,培养子女,也是给当时全国老百姓的一个择偶的标准,确实周朝兴旺800年,这同周文王的治理分不开。所以到了春秋战国乱世,孔子非常痛心,就是希望恢复周礼,继承周朝文化。一个家庭的妻子也好,一个国家的后妃也好,因为一个女人一生影响着二个男人,即自己的丈夫和自己的子女,从这样角度分析,诗词经中《关雎》确实不是简单地描写一般男女爱情的追求。
创作背景:
周代由文、武奠基,成、康繁盛,昭、穆以后,国势渐衰。后来,厉王被逐,幽王被杀,*王东迁,进入春秋时期。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兼并,夷狄交侵,社会处于动荡不安之中。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反映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面貌的《诗经》,就整体而言,正是这***间**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周南指周以南之地,是周公旦的封地,即今河南西南部及湖北西北部一带。《周南》大多数诗是西周末年、东周初年的作品。其中第一篇《关雎》是有关爱情的诗篇,是男子追求女子的情诗。
诗经全文(扩展6)
——诗经翻译全文翻译通用2篇
诗经全文目录 第4篇
[先秦]诗经
孑孑干旄,在浚之郊。素丝纰之,良马四之。
彼姝者子,何以畀之?
孑孑干旟[1],在浚之都。素丝组之,良马五之。
彼姝者子,何以予之?
孑孑干旌,在浚之城。素丝祝之,良马六之。
彼姝者子,何以告之?
注释:
【1】干旄(máo):以牦牛尾饰旗杆,树于车后,以状威仪。干,通“竿”“杆”。旄,同“牦”,牦牛尾。
【2】孑(jié)孑:旗帜高举的样子。
【3】浚(xùn):卫国城邑,故址在今河南浚县。
【4】素丝:白丝,一说束帛。
【5】纰(pí):连缀,束丝之法。在衣冠或旗帜上镶边。
【6】良马四之:这里指四匹马为聘礼。下文“五之”“六之”用法相同。
【7】彼:那。
【8】姝(shū):美好。一说顺从貌。
【9】子:贤者。
【10】畀(bì):给,予。
【11】旟(yú):画有鹰雕纹饰的旗帜。
【12】都:古时地方的区域名。《毛传》:“下邑曰都。”下邑,近城。
【13】组:编织,束丝之法。
【14】予:给予。
【15】旌(jīng):旗的一种。挂牦牛尾于竿头,下有五彩鸟羽。
【16】祝:“属”的假借字,编连缝合。一说厚积之状。
【17】告(gǔ):作名词用,忠言也。一说同“予”。
作品赏析:
此诗写一位尊贵的男子驾车驱驰在浚邑郊外的大道上,车马隆隆,旗帜飘扬。接下来是对旗帜和车马的特写:旄是“素丝纰之”,用素丝织的流苏镶在旗帜的边上,可见其色彩鲜明及飘扬姿态;马是“良马四之”,四匹高头大马驾车而行,十分气派,意气风发。
第二、三章意思相近,但比第一章旗帜越来越漂亮,距离浚邑越来越近,车马排场越来越盛。而离目的地越近,其情越怯。
此诗全用赋体,采用重章叠句的结构,但完全重复的句子仅“彼姝者子”一句,这似乎也突出了那位“姝者”在全诗中的重要性。方玉润《诗经原始》认为:“‘**美人’,亦称圣王,则称贤以姝,亦无所疑。”持“美好善说”的毛诗说以为“姝者”是卫国好美善的大夫,持“访贤说”的朱熹则以为“姝者”是卫国的贤人,但他们都认为“之”指代的是卫大夫。毛诗说以“之”为“贤者乐告以善道”(《毛诗序》)的对象,朱熹以“之”为“答其礼意之勤”(《诗集传》)的对象。“之”指代的应是上文的“彼姝者子”,若取“访贤说”,那“之”必然是指被访的贤人。“何以畀(予,告)之”,正是访贤大夫心中所想的问题:将赠送他们什么东西以示礼敬?将告诉他们哪些事需要请教?
关于诗中是“四之”“五之”“六之”,《毛传》解为“御四马也”“骖马五辔”“四马六辔”,认为“良马四之”“良马五之”“良马六之”是说大夫驾车建旌旄而行。对此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说:“服马四辔皆在手,两骖马内辔纳于觖,故四马皆言六辔,经未有言五辔者。”又引孔广森语曰:“四之、五之、六之,不当以辔为解,乃谓聘贤者用马为礼。三章转益,见其多庶。《觐礼》曰:‘匹马卓上,九马随之。’《春秋左传》曰:‘王赐虢公、晋侯马三匹。’‘楚公子弃疾见郑子皮以马六匹。’是以马者不必成双,故或五或六矣。”
从诗艺上说,“在浚之郊”“在浚之都”“在浚之城”,由远而近,“良马四之”“良马五之”“良马六之”由少而多,章法是很严谨的,而“何以畀之”“何以予之”“何以告之”用疑问句代陈述句,摇曳生姿。如果按“访贤说”,那么此诗反映访贤大夫求贤若渴的心理可谓妙笔生花。
诗经全文(扩展2)
——诗经《关雎》全文赏析
诗经全文目录 第5篇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南山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穀,我独何害!南山律律,飘风弗弗。民莫不穀,我独不卒!
译文及注释
译文看那莪蒿长得高,却非莪蒿是散蒿。可怜我的爹与妈,抚养我大太辛劳!
看那莪蒿相依偎,却非莪蒿只是蔚。可怜我的爹与妈,抚养我大太劳累!
汲水瓶儿空了底,装水坛子真羞耻。孤独活着没意思,不如早点就**。没有亲爹何所靠?没有亲妈何所恃?出门行走心含悲,入门茫然不知止。
爹爹呀你生下我,妈妈呀你喂养我。你们护我.疼爱我,养我长大培育我,想我不愿离开我,出入家门怀抱我。想报爹妈大恩德,老天降祸难预测!
南山高峻难逾越,飙风凄厉令人怯。大家没有不幸事,独我为何遭此劫?南山高峻难迈过,飙风凄厉人哆嗦。大家没有不幸事,不能终养独是我!
鉴赏
《毛诗序》说此诗“刺幽王也,民人劳苦,孝子不得终养尔”,只有最后一句是中的之言,至于“刺幽王,民人劳苦”云云,正如欧阳修所说“非诗人本意”(《诗本义》),诗人所抒发的只是不能终养父母的痛极之情。此诗六章,似是悼念父母的祭歌,分三层意思:首两章是第一层,写父母生养“我”辛苦劳累。头两句以比引出,诗人见... 显示全部
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背景,《毛诗序》说:“《蓼莪》,刺幽王也,民人劳苦,孝子不得终养尔。”欧阳修认为所谓“刺幽王,民人劳苦”云云,“非诗人本意”(《诗本义》),诗人所抒发的只是不能终养父母的痛极之情。
诗经全文目录 第6篇
竹竿
籊籊竹竿,以钓于淇。岂不尔思?远莫致之。
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
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瑳,佩玉之傩。
淇水滺々,桧楫松舟。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注释
籊:音笛,长而细的样子。
淇:淇 水
尔思:思尔,思念你。
致:到达。
泉:水名,在朝歌北,称左。古人以水的方位,北为左,南为右。淇 水屈流于朝
歌南,称右。
有行:出嫁。
瑳:音搓,玉色洁白,比喻笑时露出洁白的牙齿。
傩:音挪,女子走路时有节奏的样子。
滺滺:音悠,河水荡漾之状。
桧楫:桧木做的桨。
松舟:松木做的船。
译文
竹竿细长尖又尖,拿它垂钓淇水边。
心中哪能不想你,只因路远难回转。
泉水清清在左边,淇河滚滚奔右方。
女子无奈出了嫁,父母兄弟隔天涯。
淇河滚滚在右方,泉水清清流左边。
嫣然一笑玉齿露,身着佩玉风姿柔。
淇水潺潺水悠悠,桧木作浆松作舟。
驾着小船水中游,泻我心中重重忧。
赏析
诗经全文目录 第7篇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先秦时代称为“诗”或“诗三百”,后来孔子加以整理。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尊“诗”为经典,定名为《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目录:
国风:
第一节周南
关雎、葛覃、卷耳、樛木、螽斯、桃夭、兔罝、芣苢、汉广、汝坟、麟之趾;
第二节召南
鹊巢、采蘩、草虫、采苹、甘棠、行露、羔羊、殷其雷、摽有梅、小星、江有汜、野有死麕、何彼秾矣、驺虞;
第三节邶风
柏舟、绿衣、燕燕、日月、终风、击鼓、凯风、雄雉、匏有苦叶、谷风、式微、旄丘、简兮、泉水、北门、北风、静女、新台、二子乘舟;
第四节鄘风
柏舟、墙有茨、君子偕老、桑中、鹑之奔奔、定之方中、蝃蝀、相鼠、干旄、载驰;
第五节卫风
淇奥、考盘、硕人、氓、竹竿、芄兰、河广、伯兮、有狐、木瓜;
第六节王风
黍离、君子于役、君子阳阳、扬之水、中谷有蓷、兔爰、葛藟、采葛、大车、丘中有麻;
第七节郑风
缁衣、将仲子、叔于田、大叔于田、清人、羔裘、遵大路、女曰鸡鸣、有**车、山有扶苏、萚兮、狡童、褰裳、丰、东门之墠、风雨、子衿、扬之水、出其东门、野有蔓草、溱洧;
第八节齐风
鸡鸣、还、著、东方之日、东方未明、南山、甫田、卢令、敝笱、载驱、猗嗟;
第九节魏风
葛屦、汾沮洳、园有桃、陟岵、十亩之间、伐檀、硕鼠;
第一〇节唐风
蟋蟀、山有枢、扬之水、椒聊、绸缪、杕杜、羔裘、鸨羽、无衣、有杕之杜、葛生、采苓;
第一一节秦风
车邻、驷驖、小戎、蒹葭、终南、黄鸟、晨风、无衣、渭阳、权舆;
第一二节陈风
宛丘、东门之枌、衡门、东门之池、东门之杨、墓门、防有鹊巢、月出、株林、泽陂;
第一三节桧风
羔裘、素冠、隰有苌楚、匪风;
第一四节曹风
蜉蝣、候人、鸤鸠、下泉;
第一五节豳风
七月、鸱鸮、东山、破斧、伐柯、九罭、狼跋;
小雅:
第一节鹿鸣之什
鹿鸣、四牡、皇皇者华、常棣、伐木、天保、采薇、出车、杕杜、鱼丽;
第二节南有嘉鱼之什
南有嘉鱼、南山有台、蓼萧、湛露、彤弓、菁菁者莪、六月、采芑、车攻、吉日;
第三节鸿雁之什
鸿雁、庭燎、沔水、鹤鸣、祈父、白驹、黄鸟、我行其野、斯干、无羊;
第四节节南山之什
节南山、正月、十月之交、雨无正、小旻、小宛、小弁、巧言、何人斯、巷伯;
第五节谷风之什
谷风、蓼莪、大东、四月、北山、无将大车、小明、鼓钟、楚茨、信南山;
第六节甫田之什
甫田、大田、瞻彼洛矣、裳裳者华、桑扈、鸳鸯、頍弁、车舝、青蝇、宾之初筵;
第七节鱼藻之什
鱼藻、采菽、角弓、菀柳、都人士、采绿、黍苗、隰桑、白华、緜蛮、瓠叶、渐渐之石、苕之华、何草不黄;
大雅:
第一节文王之什
文王、大明、緜、棫朴、旱麓、思齐、皇矣、灵台、下武、文王有声;
第二节生民之什
生民、行苇、既醉、凫鹥、假乐、公刘、泂酌、卷阿、民劳、板;
第三节荡之什
荡、抑、桑柔、云汉、崧高、烝民、韩奕、江汉、常武、瞻昂、召旻;
颂:
第一节周颂·清庙之什
清庙、维天之命、维清、烈文、天作、昊天有成命、我将、时迈、执竞、思文
第二节周颂·臣工之什
臣工、噫嘻、振鹭、丰年、有瞽、潜、雝、载见、有客、武
第三节周颂·闵予小子之什
闵予小子、访落、敬之、小毖、载芟、良耜、丝衣、酌、桓、赉、般
第四节鲁颂·駉之什
駉、有駜、泮水、閟宫;
第五节商颂
那、烈祖、玄鸟、长髪、殷武。
《诗经》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小雅》中另有六篇“笙诗”,有目无辞,不计在内),所以又称《诗三百》,与《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为五经。“古者《诗》三百余篇,及于孔子,去其重……”(《史记·孔子世家》),据传为孔子编定。最初称《诗》,被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他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的优秀传统。《诗经》里的内容,就其原来性质而言,是歌曲的歌词。《墨子·公孟》说:“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意谓《诗》三百余篇,均可诵咏、用乐器演奏、歌唱、伴舞。《史记·孔子世家》又说:“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这些说法虽或尚可探究,但《诗经》在古代与音乐和舞蹈关系密切,是无疑的。《诗经》不仅是最早的诗歌总集,而且也是一部反映当时社会的百科全书。是我国“现实**”诗歌传统的源头及**作。
《诗经》现存诗歌305,包括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共500余年的民歌和朝庙乐章,分为风、雅、颂三章。
“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十五国风,大部分为东周时期的作品,小部分作于西周后期,以民歌为主。(邶: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鄘:后来并入卫国,故城在今河南省汲县东北。卫: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北部、河北省南部一带。王:周*王东迁后的国都地区,在今河南洛阳一带。郑:在今河南省新郑县一带。齐:今山东省大部分地区。魏:古魏国在今山西省芮城县东北。唐:晋的前身,在今山西省。秦:在今陕西省境内。陈:在今河南省淮阳、柘城以及安徽省毫县一带。桧:桧国后为郑国所灭,二国**相当于今河南省郑州、新镇、荥阳、密县一带。曹:在今山东省曹县、荷泽、定陶一带。豳:也作邠,在今陕西郴县、旬邑县一带。)
“雅”包括大雅和小雅,共105,是周**直接**地——王畿地区的作品,均为周代朝廷乐歌,多歌颂朝廷官吏。
“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其中周颂为西周**前期的作品,均为西周**者用于祭祀的乐歌,内容多歌颂周代贵族**者及先公**,共31篇;鲁颂为公元前7世纪鲁国的作品,歌颂鲁国国君鲁僖公,共4篇;商颂是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7世纪宋国的作品,共5篇。
《诗经》作为一部经典著作,对我国历史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极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是**民族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
《诗经》中的'许多篇章。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2500年前漫长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尤其是从西周末年到春秋中叶。周**及各诸侯国横征暴敛。攻伐兼并。劳动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诗经?国风》中的许多诗篇就反映了这一时代人民的痛苦生活。表达了人民的不满﹑怨愤和反抗情绪。如《魏风》中的《伐檀》。写一群伐木者边劳动边歌唱。对不劳而获的***领主们作了愤怒斥责:“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硕鼠》更痛斥那些剥削者为大老鼠。《国风》中还有不少作品。反映了繁重的劳役和兵役给人民带来的无穷灾难。如《唐风·鸨羽》写没完没了的“王事”迫使人民无法从事农业生产。赡养父母。《魏风·陟岵》写一行役者望乡思家。回忆起父母兄长的嘱咐。叫他自己当心。不要死在异乡。《邶风·击鼓》﹑《王风·扬之水》等也反映了类似的情况。伴随着徭役﹑兵役的苛重。因而出现离人思妇之作。士兵们厌战思家。妻子们怀念征人。这一类作品有《召南·殷其雷》﹑《卫风·兮》﹑《王风·君子于役》《豳风》东山等。《东山》写一士兵出征已久。役满还乡时心情。他想到家园可能已经荒废。心里感到悲哀。但是他仍执着地怀念家乡。深沉感人。
在《国风》中以恋爱婚姻为题材的民歌数量最多。也最富情采。有的表现热恋的欢乐。有的表现相思之苦。都显示了古代人民单纯开朗的性格和纯洁质朴的心灵。如《卫风·木瓜》﹑《郑风·萚兮》。表现了青年男女两无嫌猜﹑**欢乐的爱情﹔《郑风》中的《狡童》和《褰裳》写热恋中的女子对情人的戏谑。显得幽默而风趣。另外如《邶风·静女》﹑《郑风·溱洧》﹑《郑风·风雨》﹑《王风采葛》等。写爱情中的各种表现和心理变化。都十分真挚动人。而象《邶风·谷风》﹑《墉风·柏舟》﹑《卫风·氓》﹑《王风·中谷有蓷》﹑《郑风·遵大路》诸篇。或者反映了妇女被遗弃的悲惨命运。或者描写了她们敢于争取**婚姻的**精神。其中的《氓》可称为**作。诗中女主人公是一位弃妇。她诉说着自己当初如何钟情于一位男子“氓”??弃了她。诗中唱出了她的悔﹑她的恨和她的决绝。
劳动诗歌也是《国风》中重要的一类。象《周南·芣苜》。是妇女采集车前子时所唱的歌。诗篇以简单的语言。简单的韵律。唱出了劳动的欢乐情绪和热烈气氛。又如《魏风·十亩之间》。写采桑者劳动将结束归家时的高兴心情。《豳风·七月》更是一篇内容丰富的农事诗。诗中不仅叙述了农奴们全年的辛勤劳动。而且还反映了他们忍受***经济上的掠夺和人身的侮辱。
此外。《国风》中还有些揭露﹑讽刺诸侯荒*无耻的作品。如《邶风·新台》﹑《墉风·墙有茨》﹑《齐风·南山》﹑《陈风·株林》等等。这些诗针对***贵族的丑行。作了尖锐辛辣的抨击。卫宣公把儿子的新娘占为己有。《新台》篇里就将他比作一只癞**。齐襄公*其妹。《南山》篇里就将他比作一只雄狐狸。
在《雅》诗里。有一部分是贵族祭祀用的乐歌。如《小雅》中的《楚茨》﹑《信南山》﹑《甫田》﹑《大田》等。都是祈求丰年的乐章。中间描绘了当时农业生产的情况。至于《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诸篇。则颂扬自周族的始祖后稷建国。到武王灭商的历史功绩。中间有一些神话传说。曲折地反映了从原始社会到**社会的生活情景。《小雅》中的《采薇》﹑《出车》和《六月》写周宣王时对玁狁的一些军事活动。到了西周后期。**阶级日趋腐朽。各种社会矛盾加剧。二《雅》中的一部分作品。
《小雅》里也有少数民间作品。如《苕之华》﹑《何草不黄》。或写饥寒之苦。或写征夫之劳。和《风》诗的风格完全一致。
《周颂》全是西周初年周**祭祀宗庙的舞曲歌辞。用典重的词章歌颂祖先的功德并祈求降福子孙。***几首写到当时农业生产的情况。如《臣工》﹑《噫嘻》﹑《丰年》﹑《载芟》﹑《良耜》等。可以从中了解西周初年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情景。是研究当时社会经济的重要史料。《鲁颂》是鲁国贵族用于宗庙的乐章。其中《泮水》﹑《閟宫》二篇是臣子对国君的歌颂。有许多夸张的描写。它对汉大赋的形成。曾有影响。《商颂》是宋国贵族用于祭祀祖先商王的颂歌。如《玄鸟》﹑《长发》﹑《殷武》等篇。描叙商民族在开国时期经过艰苦**。终于成就大业。虽属****。却颇有宏伟气象。
《诗经》**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广泛而深刻地描写现实﹑反映现实的精神。开创了**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代文学影响很大。**古代诗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诗经》的熏陶。
诗经全文目录 第8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翻译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玁狁去厮杀。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玁狁来厮杀。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
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诗经全文(扩展7)
——《诗经》全文讲解 诗经赏析实用一篇
诗经全文目录 第9篇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共分《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三大部分。《诗经》原本叫《诗》,又称“诗三百”。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诗经全文目录,欢迎阅读。
诗经·国风
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诗经·国风·周南·葛覃
诗经·国风·周南·卷耳
诗经·国风·周南·樛木
诗经·国风·周南·螽斯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诗经·国风·周南·兔罝
诗经·国风·周南·芣苢
诗经·国风·周南·汉广
诗经·国风·周南·汝坟
诗经·国风·周南·麟之趾
诗经·国风·召南·鹊巢
诗经·国风·召南·采蘩
诗经·国风·召南·草虫
诗经·国风·召南·采苹
诗经·国风·召南·甘棠
诗经·国风·召南·行露
诗经·国风·召南·羔羊
诗经·国风·召南·殷其靁
诗经·国风·召南·摽有梅
诗经·国风·召南·小星
诗经·国风·召南·江有汜
诗经·国风·召南·野有死麕
诗经·国风·召南·何彼襛矣
诗经·国风·召南·驺虞
诗经·国风·邶风·柏舟
诗经·国风·邶风·绿衣
诗经·国风·邶风·燕燕
诗经·国风·邶风·日月
诗经·国风·邶风·终风
诗经·国风·邶风·击鼓
诗经·国风·邶风·凯风
诗经·国风·邶风·雄雉
诗经·国风·邶风·匏有苦叶
诗经·国风·邶风·谷风
诗经·国风·邶风·式微
诗经·国风·邶风·旄丘
诗经·国风·邶风·简兮
诗经·国风·邶风·泉水
诗经·国风·邶风·北门
诗经·国风·邶风·北风
诗经·国风·邶风·静女
诗经·国风·邶风·新台
诗经·国风·邶风·二子乘舟
诗经·国风·墉风·柏舟
诗经·国风·墉风·墙有茨
诗经·国风·墉风·君子偕老
诗经·国风·墉风·桑中
诗经·国风·墉风·鹑之奔奔
诗经·国风·墉风·定之方中
诗经·国风·墉风·蝃蝀
诗经·国风·墉风·相鼠
诗经·国风·墉风·干旄
诗经·国风·墉风·载驰
诗经·国风·卫风·淇奥
诗经·国风·卫风·考盘
诗经·国风·卫风·硕人
诗经·国风·卫风·氓
诗经·国风·卫风·竹竿
诗经·国风·卫风·芄兰
诗经·国风·卫风·河广
诗经·国风·卫风·伯兮
诗经·国风·卫风·有狐
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诗经·国风·王风·君子于役
诗经·国风·王风·君子阳阳
诗经·国风·王风·扬之水
诗经·国风·王风·中谷有蓷
诗经·国风·王风·兔爰
诗经·国风·王风·葛藟
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诗经·国风·王风·大车
诗经·国风·王风·丘中有麻
诗经·国风·郑风·缁衣
诗经·国风·郑风·将仲子
诗经·国风·郑风·叔于田
诗经·国风·郑风·大叔于田
诗经·国风·郑风·清人
诗经·国风·郑风·羔裘
诗经·国风·郑风·遵大路
诗经·国风·郑风·女曰鸡鸣
诗经·国风·郑风·有**车
诗经·国风·郑风·山有扶苏
诗经·国风·郑风·蘀兮
诗经·国风·郑风·狡童
诗经·国风·郑风·褰裳
诗经·国风·郑风·丰
诗经·国风·郑风·东门之墠
诗经·国风·郑风·风雨
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诗经·国风·郑风·扬之水
诗经·国风·郑风·出其东门
诗经·国风·郑风·野有蔓草
诗经·国风·郑风·溱洧
诗经·国风·齐风·鸡鸣
诗经·国风·齐风·还
诗经·国风·齐风·著
诗经·国风·齐风·东方之日
诗经·国风·齐风·东方未明
诗经·国风·齐风·南山
诗经·国风·齐风·甫田
诗经·国风·齐风·卢令
诗经·国风·齐风·敝笱
诗经·国风·齐风·载驱
诗经·国风·齐风·猗嗟
诗经·国风·魏风·葛屦
诗经·国风·魏风·汾沮洳
诗经·国风·魏风·园有桃
诗经·国风·魏风·陟岵
诗经·国风·魏风·十亩之间
诗经·国风·魏风·伐檀
诗经·国风·魏风·硕鼠
诗经·国风·唐风·蟋蟀
诗经·国风·唐风·山有枢
诗经·国风·唐风·扬之水
诗经·国风·唐风·椒聊
诗经·国风·唐风·绸缪
诗经·国风·唐风·杕杜
诗经·国风·唐风·羔裘
诗经·国风·唐风·鸨羽
诗经·国风·唐风·无衣
诗经·国风·唐风·有杕之杜
诗经·国风·唐风·葛生
诗经·国风·唐风·采苓
诗经·国风·秦风·车邻
诗经·国风·秦风·驷驖
诗经·国风·秦风·小戎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诗经·国风·秦风·终南
诗经·国风·秦风·黄鸟
诗经·国风·秦风·晨风
诗经·国风·秦风·无衣
诗经·国风·秦风·渭阳
诗经·国风·秦风·权舆
诗经·国风·陈风·宛丘
诗经·国风·陈风·东门之枌
诗经·国风·陈风·衡门
诗经·国风·陈风·东门之池
诗经·国风·陈风·东门之杨
诗经·国风·陈风·墓门
诗经·国风·陈风·防有鹊巢
诗经·国风·陈风·月出
诗经·国风·陈风·株林
诗经·国风·陈风·泽陂
诗经·国风·桧风·羔裘
诗经·国风·桧风·素冠
诗经·国风·桧风·隰有苌楚
诗经·国风·桧风·匪风
诗经·国风·曹风·蜉蝣
诗经·国风·曹风·候人
诗经·国风·曹风·鸤鸠
诗经·国风·曹风·下泉
诗经·国风·豳风·七月
诗经·国风·豳风·鸱鸮
诗经·国风·豳风·东山
诗经·国风·豳风·破斧
诗经·国风·豳风·伐柯
诗经·国风·豳风·九罭
诗经·国风·豳风·狼跋
诗经·小雅
诗经·小雅·鹿鸣之什·鹿鸣
诗经·小雅·鹿鸣之什·四牡
诗经·小雅·鹿鸣之什·皇皇者华
诗经·小雅·鹿鸣之什·常棣
诗经·小雅·鹿鸣之什·伐木
诗经·小雅·鹿鸣之什·天保
诗经·小雅·鹿鸣之什·采薇
诗经·小雅·鹿鸣之什·出车
诗经·小雅·鹿鸣之什·杕杜
诗经·小雅·白华之什·鱼丽
诗经·小雅·白华之什·南有嘉鱼
诗经·小雅·白华之什·南山有台
诗经·小雅·白华之什·蓼萧
诗经·小雅·白华之什·湛露
诗经·小雅·彤弓之什·彤弓
诗经·小雅·彤弓之什·菁菁者莪
诗经·小雅·彤弓之什·六月
诗经·小雅·彤弓之什·采芑
诗经·小雅·彤弓之什·车攻
诗经·小雅·彤弓之什·吉日
诗经·小雅·彤弓之什·鸿雁
诗经·小雅·彤弓之什·庭燎
诗经·小雅·彤弓之什·沔水
诗经·小雅·彤弓之什·鹤鸣
诗经·小雅·祈父之什·祈父
诗经·小雅·祈父之什·白驹
诗经·小雅·祈父之什·黄鸟
诗经·小雅·祈父之什·我行其野
诗经·小雅·祈父之什·斯干
诗经·小雅·祈父之什·无羊
诗经·小雅·祈父之什·节南山
诗经·小雅·祈父之什·正月
诗经·小雅·祈父之什·十月之交
诗经·小雅·祈父之什·雨无正
诗经·小雅·小旻之什·小旻
诗经·小雅·小旻之什·小宛
诗经·小雅·小旻之什·小弁
诗经·小雅·小旻之什·巧言
诗经·小雅·小旻之什·何人斯
诗经·小雅·小旻之什·巷伯
诗经·小雅·小旻之什·谷风
诗经·小雅·小旻之什·蓼莪
诗经·小雅·小旻之什·大东
诗经·小雅·小旻之什·四月
诗经·小雅·北山之什·北山
诗经·小雅·北山之什·无将大车
诗经·小雅·北山之什·小明
诗经·小雅·北山之什·鼓钟
诗经·小雅·北山之什·楚茨
诗经·小雅·北山之什·信南山
诗经·小雅·北山之什·甫田
诗经·小雅·北山之什·大田
诗经·小雅·北山之什·瞻彼洛矣
诗经·小雅·北山之什·裳裳者华
诗经·小雅·桑扈之什·桑扈
诗经·小雅·桑扈之什·鸳鸯
诗经·小雅·桑扈之什·頍弁
诗经·小雅·桑扈之什·车舝
诗经·小雅·桑扈之什·青蝇
诗经·小雅·桑扈之什·宾之初筵
诗经·小雅·桑扈之什·鱼藻
诗经·小雅·桑扈之什·采菽
诗经·小雅·桑扈之什·角弓
诗经·小雅·桑扈之什·菀柳
诗经·小雅·都人士之什·都人士
诗经·小雅·都人士之什·采绿
诗经·小雅·都人士之什·黍苗
诗经·小雅·都人士之什·隰桑
诗经·小雅·都人士之什·白华
诗经·小雅·都人士之什·绵蛮
诗经·小雅·都人士之什·瓠叶
诗经·小雅·都人士之什·渐渐之石
诗经·小雅·都人士之什·苕之华
诗经·小雅·都人士之什·何草不黄
诗经·大雅
诗经·大雅·文王之什·文王
诗经·大雅·文王之什·大明
诗经·大雅·文王之什·緜
诗经·大雅·文王之什·棫朴
诗经·大雅·文王之什·早麓
诗经·大雅·文王之什·思齐
诗经·大雅·文王之什·皇矣
诗经·大雅·文王之什·灵台
诗经·大雅·文王之什·下武
诗经·大雅·文王之什·文王有声
诗经·大雅·生民之什·生民
诗经·大雅·生民之什·行苇
诗经·大雅·生民之什·既醉
诗经·大雅·生民之什·凫鷖
诗经·大雅·生民之什·假乐
诗经·大雅·生民之什·公刘
诗经·大雅·生民之什·泂酌
诗经·大雅·生民之什·卷阿
诗经·大雅·生民之什·民劳
诗经·大雅·生民之什·板
诗经·大雅·荡之什·荡
诗经·大雅·荡之什·抑
诗经·大雅·荡之什·桑柔
诗经·大雅·荡之什·云汉
诗经·大雅·荡之什·崧高
诗经·大雅·荡之什·烝民
诗经·大雅·荡之什·韩奕
诗经·大雅·荡之什·江汉
诗经·大雅·荡之什·常武
诗经·大雅·荡之什·瞻卬
诗经·大雅·荡之什·召旻
诗经·颂
诗经·颂·周颂·清庙之什
诗经·颂·周颂·臣工之什
诗经·颂·周颂·闵予小子之什
诗经·颂·鲁颂·駉
诗经·颂·鲁颂·有駜
诗经·颂·鲁颂·泮水
诗经·颂·鲁颂·閟宫
诗经·颂·商颂·那
诗经·颂·商颂·烈祖
诗经·颂·商颂·玄鸟
诗经·颂·商颂·长发
诗经·颂·商颂·殷武
诗经全文目录 第10篇
[先秦]诗经
营营青蝇,止于樊,岂弟君子,无信谗言。
营营青蝇,止于棘,谗人罔极,交乱四国。
营营青蝇,止于榛,谗人罔极,构我二人。
注释:
【1】青蝇:苍蝇,比喻谗人。
【2】营营:象声词,拟苍蝇飞舞声。
【3】止:停下。
【4】樊:篱笆。
【5】岂弟:同“恺悌”,*和有礼,*易近人。
【6】谗言:****的坏话。
【7】棘:酸枣树。
【8】罔极:指行为不轨,没有标准。
【9】交:都。
【10】乱:搅乱、破坏。
【11】榛:榛树,一种灌木,果**榛子,可食。
【12】构:播弄、陷害,指离间。
作品赏析:
这是《小雅》中一首著名的谴责诗,讽刺**者听信谗言,斥责谗人害人祸国。它的鲜明特色是借物取喻形象生动,劝说斥责感情痛切。
首先,把专进谗言的人比作苍蝇,这是十分贴切的。苍蝇作为一种令人厌恶的昆虫,具有追臭逐腐、散播病菌、嗡嗡乱叫等习性,而这些习性与人间专找缝隙进谗言害人者如出一辙。因此用苍蝇来喻指进谗者,这本身已是一个极大的成功;更遑论此诗三章均以“营营青蝇”取喻起兴,把它四处飞舞、不停播乱的特性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这三章前两句仅以更换末一字的形式重复出现,似拙实巧,令人不由对苍蝇产生一种挥之不去的厌恶感。“樊”“棘”“榛”三字一义,其实都指篱笆而言,但每一次变化,又不仅仅是单纯的同义反覆,而是隐含了对苍蝇见缝就叮、不弃不舍的深刻揭露。
其次,这三章诗的后两句也逐章递进,层层见意。第一章是规劝正人君子不要去听信谗言,语言直白如话,是全诗的作旨。第二章列出谗言的第一个危害,那就是搅乱四邻各国间的关系,即所谓****。第三章指出谗言的第二个危害,那就是挑拨人际关系,使朋友知己互生嫌隙,反目成仇。而这两种祸害,全在于“谗人罔极”,即进谗者为人处世没有一定的准则,阳奉阴违有之,出尔反尔有之,翻云覆雨、颠倒黑白亦有之。
所以从全诗来看,它的特点既包括取喻确切传神,同时也包括对谗言的危害和根源的深刻揭示。而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使“无信谗言”的规劝和警示显得充分有力,从而**增强了诗的讽刺、谴责的力度。
诗经全文目录 第11篇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南山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榖,我独何害。
南山律律,飘风弗弗。民莫不谷,我独不卒。
【注释】:人民苦于兵役不得终养父母。
蓼(音陆):长大貌。莪(音俄):莪蒿。蔚(音卫):牡蒿。花如胡麻花,紫赤;实象角,锐而长。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瓶小而尽,罍大而盈。言罍耻者,刺王不使贫富均。怙(音护):依靠。 昊天罔极:指父母之恩如天,大而无穷。烈烈:艰阻貌。 发发(音拨):疾貌。榖:养。 律律:同烈烈。 弗弗:风声。卒:终。指终养父母。
【赏析】:《蓼莪》悼念父母恩德,抒发失去父母的孤苦和未能终养父母的遗憾,沉痛悲怆,凄恻动人,清人方玉润称为“千古孝思绝作”(《诗经原始》卷十一)。诗以丛丛莪蒿摇曳兴起心中苦涩的悲悼之情, 或正是悼念之情景,其中连用“生”、“鞠”、“拊”、“蓄”、“长”、“育”、“顾”、“复”、“腹”九个动词,直颂父母恩德。充分表达“无父何怙,无母何恃”的孝子之思,而一旦失去,“出则衔恤,入则靡至”的失落油然而生,终于发生“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的`悲天怆地呼号。末两章又是景象描绘,南山高大,正示父母的恩德,飘风的吹拂,又写孝子的悲苦,情与景交融,虚与实相衬,充分表达了诗人一片至真至性的情咸,却又给人无比想象的空间。
诗经全文目录 第12篇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翻译
无知农家小伙子,怀抱布匹来换丝。其实不是真换丝,找此借口谈婚事。送你渡过淇水西,到了顿丘情依依。不是我要误佳期,你无媒人失礼仪。希望你不要生气,我们以秋天为期。
登上那堵破土墙,面朝复关凝神望。复关遥远不得见,心里忧伤泪千行。情郎忽从复关来,又说又笑喜洋洋。你去卜卦问吉祥,卦象吉祥心欢畅。赶着你的车子来,把我财礼往上装。
桑树叶子未落时,挂满枝头绿萋萋。唉呀那些斑鸠呀,别把桑叶急着吃。唉呀年轻姑娘们,别对男人情太痴。男人要是迷恋你,要说放弃也容易。女子若是恋男子,要想解脱不好离。
桑树叶子落下了,又枯又黄任飘零。自从嫁到你家来,三年挨饿受清贫。淇水滔滔送我归,车帷溅湿水淋淋。我做妻子没差错,是你奸刁缺德行。做人标准你全无,三心二意耍花招。
婚后三年为你妇,繁重家务不辞劳。早起晚睡不嫌苦,忙里忙外非一朝。你的目的一达到,逐渐对我施凶暴。兄弟不知我处境,个个见我都讥笑。静下心来想一想,独自黯然把泪抛。
白头偕老当年誓,如今未老生怨愁。淇水滔滔终有岸,沼泽虽宽有尽头。回想少时多欢聚,说笑之间情悠悠。当年山盟又海誓,哪料反目竟成仇。不要再想背盟事,既已恩绝就算了。
诗经全文目录 第13篇
诗经小雅鸿雁之什 注释翻译及全文赏析
诗经·小雅·鸿雁之什 注释翻译及全文赏析
第三节 鸿雁之什
本节包括 鸿雁、庭燎、沔水、鹤鸣、祈父、白驹、黄鸟、我行其野、斯干、无羊 共 10 篇作品。
第一篇 鸿雁
鸿雁**,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
鸿雁**,集于中泽。之子于垣,百堵皆作。虽则劬劳,其究安宅。
鸿雁**,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
第二篇 庭燎
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鸾声将将。
夜如何其?夜未艾,庭燎。君子至止,鸾声哕哕。
夜如何其?夜乡晨,庭燎有辉。君子至止,言观其纭
第三篇 沔水
沔彼流水,朝宗于海。彼飞隼,载飞载止。嗟我兄弟,邦人诸友。莫肯念乱,谁无父母。
沔彼流水,其流汤汤。彼飞隼,载飞载扬。念彼不,载起载行。心之忧矣,不可弭忘。
彼飞隼,率彼中陵。民之讹言,宁莫之惩。我友敬矣,谗言其兴。
第四篇 鹤鸣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它山之石,可以为错。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b。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第五篇 祈父
祈父,予王之爪牙。胡转予于恤?靡所止居。
祈父,予王之爪士。胡转予于恤?靡所}止。
祈父,不聪。胡转予于恤?有母之尸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