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古诗文>关于乌镇的古诗(必备5篇)

关于乌镇的古诗(必备5篇)

时间:2023-08-15 08:07:39 古诗文

关于乌镇的古诗篇1

我读过很多赞颂江南的古诗,也看过很多描绘江南的画卷,“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美景一直浮现在我的脑海里。今年寒假,我如愿来到了这里。

迎着蒙蒙的细雨,我和家人撑着伞前往古镇。淅淅沥沥的雨丝,让一切都变得朦胧起来,我们眼前的房屋、树木、道路、河流都显得更加柔和,这让我体会到了江南水乡那种别致婉约的美。

远远望去,一条小河在古镇中央静静流淌,一座座形态各异的小桥连接着两岸。来来往往的人们,撑着各色的雨伞,穿梭于小桥上,她们时而远望,时而驻足留影,他们把自己化身于这幅水墨画的一部分。

我们沿着青石板路,漫步在小镇上。低头看,脚下的青石板已经被磨得非常光滑,我猜想,这些石板在这里应该有几百年了吧,说不定有上千年的历史呢。石板路旁是小河,依河而建的是古老的木屋。这些木屋都是采用棕黑色的木板修建的`,屋顶是一排排黑色瓦片。古香古色中,让我感到了历史的沧桑。望着木屋,古人在这里洗衣做饭的情景时时在我的眼前闪现。

碧绿的小河在古朴的木屋前缓缓地流着,一艘艘乌篷船在河面上轻轻地划过,水面上漾起一道道波纹。船上的游客静静地欣赏着古镇两岸的风光,享受着这份宁静与惬意。树上、屋檐上的水时不时地滴到我们的雨伞上,发出一两声清脆的响声。我想:古代的诗人也经历了此情此景,于是,诞生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歌。

现在,我已回到北京的家中,但乌镇的小河、乌镇的木屋、乌镇的石板路还经常清晰地出现在我的眼前。

关于乌镇的古诗篇2

乌镇是江南水乡著名的古城,这几年来乌镇越来越重视科技发展和保护物质文化遗产。

前段时间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乌镇参观游览。刚到乌镇,我们便被这里震撼了。虽然只是一个较大的古镇,但是路边随处可以看到智能充电亭,只要连上Lifi(灯光远程感应,不同于Wifi),就可以远程充电。我们每进入一个商店,连上lifi的手机上就会自动跳出商品单,我们觉得非常方便,也减轻了售货员讲解的负担。饭店里,无需等待,手机上会自动跳出菜单,还可以远程点菜呢!

离开了“智能街”,我们来到了真正的古香古色的乌镇——东栅。在东栅有着许多古老的习俗和优美的风景。有古色古香的小亭子;有大片大片的竹林;还有逢源双桥。有一个古代用来祭祀的高杆船,船上的竹竿插在巨大的石臼上,周围有四根粗壮的竹子来固定。看到这历史悠久的祭祀台,人们的眼前仿佛又出现了祭祀时的场景。东栅不仅有古老的习俗,还有八十九万九千多平方米的明朝古街。古街的景点丰富多彩,有储存百种药材的香山堂药店,十几年前那里曾是拯救过无数病人的'大药房。有制作各种名酒的三白酒坊,那里的美酒闻名江南,曾经是数一数二的巨型酿酒厂。

这次乌镇之行,它不仅让我见识到了许多未知的科技和古老的风土人情,也给予了我许多快乐。

关于乌镇的古诗篇3

经过几个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乌镇。

乌镇,像许多古镇一样,有穿过小镇的河道,有傍水而筑的`朴实民居,有小船在河上荡漾……乌镇是一个具有文化气息的地方,少了一些商业气息。我很喜欢那里的人、那里的景、那里的文化……

刚走进西栅景区,远远望去就是一座座石桥立在河上,如果没有那些桥,河水、景色也就少了一丝生气。大的桥让人感到舒快,小的桥让人感到舒心。可我就体会不到,我走在上面就是提心吊胆、忐忑不安,总以为自己会掉下水去。石桥是由一块块石头垒起来的,无论怎样去看,都很精致,可以说为是巧夺天工。

在那里,令我最感兴趣的是:乘小船。我央求父母带我去,他们就不肯,说是太贵,180一人呢,切,过去一看,180一条船,这下,妈妈可闹了一个小笑话,最后,还是带我去乘了,那时是晚上,夜景可美了,不过,有点冷……

我还去了“龙形田”,大得真像一条“龙”,其实是许多小麦组成的,在田里还有几条小道呢,我跑在小道,东玩玩西跑跑,可开心了,爸爸还给我照了相。

我还去了……太多太多了,说也说不过来了,可那里真的太好玩了,我真想是那里的人啊,在那悠静的乡村里享受生活……我永远也忘不了在乌镇留下的美好回忆……

关于乌镇的古诗篇4

乌镇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历史渊源流长,根据镇东“谭家湾古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石器、骨器、兽骨等的鉴定,该处属于马家浜文化类型,处于新石器时代。可见,六千多年前,乌镇的祖先繁衍、生息在这里。

买好票,我们就先出发到东栅。古色古香的小楼排列在一起,碧绿的湖水,几条小船随意的游着,加上天气冷的关系,稀少的人烟,仿佛穿越回了古代。

如此良辰美景,我们拍着照向前走。古老的房子里,各种商品琳琅满目,让人看得眼花缭乱。游了一会儿,我们就去坐船。

美景加老船,犹如身处幻境,回到以前,那种朴实安定的生活。幽绿的湖水泛起层层涟漪,回荡的波纹,一圈一圈的向外散去。掌舵人用舵挥向前挥向后,用着最古老的方法,欣赏最古老的古楼。

坐完船,又往西栅游去。西栅比东栅要大的多,人也相对要紧密。那些小楼,那些人来人往的小楼,一个个都那么古典,带着古楼的气息。灯光在夜色下把客栈照得如诗如画。

走过一坐桥,望着夜晚的湖水,这座水上老桥,承载了多少游客的笑脸。如果说夜晚灯光下的古楼如诗如画,那么夜晚下的'老桥便如梦境一般神秘莫测,让人如痴如醉。

形形色色的人们穿梭在商铺中,一个个忙的不亦乐乎。有的还在叫卖,引得路人纷纷停下脚步观望。

放眼望去,那些亭台楼阁,那些景色,就算是走了,想必也怕是无法忘记,流连忘返。就这样,在这美丽的景色中,在这诗意绵绵的景色中,我们走上了回家的路......

关于乌镇的古诗篇5

五一假期,我们全家都到乌镇去玩。为了更好地了解乌镇的景点特色和历史人物,爸爸特地请了一位导游,让她给我们讲述乌镇的故事。

我们进了大门往前走,只见里面黑瓦白墙,绿树红花,自己仿佛在画中游一样。导游姐姐先领我们去了百床馆,走到里面,导游姐姐对我们说:“江南百床馆里展示的床有近百张,这些床各式各样,有的床上雕刻得很精致,有的床是用黄杨木制成的……每个床上都可以挂蚊帐,在床的旁边分别有四进床:一道脱鞋,二道脱衣服,三道放马桶,四道上床睡觉。也有三进床,二进床,零进床。每张床都有丰厚的生活内涵,或求平安、或求多嗣,这就是古老中国人的心愿,也是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又一次清晰地展现,其中左边那张床是镇馆之宝——清代的拔步千工床。”我看着那精美的花纹,不禁感叹:“多神奇的床啊,竟有这么多的图案!”。

我正在欣赏各式风格的木床,导游姐姐催我们游览下一个景点,我只好从人群里挤了出去,跟着导游姐姐来到了蓝印花布馆。一进门就看见一个庞然大物——9米长的竹竿上挂着长长的蓝色花纹的布。导游姐姐轻轻拿着布,对我们介绍说:“这种染料,是从一种叫蓼蓝草中提取出来的天然植物染料,很环保。它耐洗耐晒,不易掉色,也很牢固,是古代人智慧的结晶。”我看看花布,它是蓝底白花,做工很精细。阳光下,像自家新买的窗帘,在微风中翩翩起舞。有的孩子在里面与家人玩着躲猫猫,乐呵极了。

随后我们又游览了江南民俗馆。跨过门槛就看见有两个人站在那一动不动,我想:这两个叔叔是被定身了吗?怎么一动不动呢?我上前去探个究竟:原来这两个人是假的,是用石膏做成的石膏像。他们站在这里是展现当年的情景:坐在柜台里的是掌柜,站在里面的`是账房先生,在外面的是伙计。在我们的左边,有一位老奶奶,她正在做鞋底。在她的旁边有一位很年轻的姐姐,她正在刺绣。她们都坐在那里,聚精会神地做着,不受外人的打扰。再向里走,我们看见了古时候的旗袍,颜色很朴素,它们被穿在塑料模特身上。

走出民俗馆,我看见有几个老爷爷正在悠闲地在下象棋;孩子们在旁边无忧无虑地玩着,他们的母亲在旁边目不转睛地看着自己的孩子,生怕孩子受点伤。乌镇人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呀。

最后导游姐姐引导我们来到了现代革命文学家茅盾的故居。我从屋里的碑文里看到茅盾于1896年7月4日出生,他在这里度过童年生活。茅盾在这里上了私塾,他的母亲对他的教育深远,以至于他成为一位著名的作家。我非常敬佩这位伟大的母亲,在那个年代培养这样优秀的人才。

虽然今天腿有些酸,但是让我了解到了更多的历史故事,以及古代的习俗。多美丽的乌镇啊!以后有机会,我一定再次来游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