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全部诗词 第1篇
《红楼梦》激荡了点点凄凉,流泪而来,流泪而去。黛玉本就该早早结束命运,并不是黛玉你的命弱。只是,倘若让你见证了贾家的衰败,你恐怕就要落泪到虚脱吧!扑蝶的宝钗,你生性活泼,令贾母喜爱,赐与同宝玉的婚姻。卧石之上的你,湘玉。活泼开朗,醉卧花丛,美如画中,只可惜与黛玉一般,父母早逝。
林黛玉
想当初,你来时,贾家富丽堂皇,老祖宗待你亲切,家中的姐妹也陪你左右。衣带飘过,孤寂的背影,回眸一望,薛宝宝也来到贾家,宝玉因为宝钗而又些疏远了你,你又流了一夜的泪。想起你曾在树下葬花,感叹悲惊的人世。至此回想那日,你的眼泪,轻轻的待在脸上,泪眼朦胧中,你好似已经知道宝玉与宝钗联姻,心中又气又愤,你把手娟拿来,又撕又扯,你明白自己已经恨透宝玉。我想,何必要这么折磨自己?你把珍藏的信全拿出来,一份不落的扔进了火盆,只剩下了对他的思念。你断然,知道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了却痴情。我爱黛玉,爱她的断然。
薛宝钗
蘅芜苑清冷还犹自荡漾着,你艳冠群芳,能力超群,被冷香丸芳芳所笼罩的你,心情自然。遥想曾日,你与园中众姐妹一同吟诗做画,笑语晏晏,也会讨老祖宗的喜爱。自己何尝不是大观园中最漂亮最讨人喜欢的?但,当你成婚之际,当他掀开头盖之时,宝玉的惊诧怨恨的眼神一下子对了上去,从那以后,你便不愿直视他的眼睛。留?已留不住!人在心不在,宝玉早想出家当佛。然后他,自已就走了,没有一点对你的.怀念。但你仍坚强着,偶尔在思念。我爱你的坚强。
我爱黛玉的断然,爱宝钗的坚强,因为她们,我爱红楼梦。
写后小记:她们的故事,已成为千古绝唱,在书中,无法挽回的结局,在心中,却早已变了千回,黛玉的下场是遗憾地,宝钗的下场是痛苦的。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全部诗词 第2篇
世外仙源(匾额)
宸游增悦豫,仙境别红尘。
借得山川秀,添来气象新。
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
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
杏帘在望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红楼梦》中,元妃省亲,命众妹题一匾一诗,林黛玉做了《世外仙源》,首句直提宸游,将大观园比作仙境,因为元妃的到来,更为它增添了欢欣。悦豫即指欢欣意。源于《千字文》中“矫手顿足,悦豫且康”句。首联虽平平,静淡之中略有敷衍,然后却在颔联巧妙谦逊的用“借”字,添了一丝生色,但可以称好的却是颈联“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不仅没有斧凿的痕迹,然后且洒脱自然,真性清纯。《世外仙源》虽是黛玉应命胡乱而做,却无阿谀之气,清新自然,洒脱自在,因此,颇得元春欣赏。《杏帘在望》是元春省亲的时候,林黛玉作弊替宝玉而作,脂砚斋的'批语是“以幻入幻,顺水推舟”。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全部诗词 第3篇
林黛玉,**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女主角,金陵12钗之首,**灵河岸绛珠仙草转世真身,荣府四千金贾敏与巡盐御史林如海的独生女,贾母的外孙女,贾宝玉的姑表妹、恋人、知己,贾府通称林姑娘。她生得倾城倾国,兼有旷世诗才,是世界文学作品中最富灵气的经典女性形象。
林黛玉从小聪明清秀,父母对她爱如珍宝。
五岁上学,七岁母亲早亡。外祖母贾母疼爱幺女贾敏,爱屋及乌疼爱黛玉,十岁接到身边抚养教育,寝食起居,一如嫡孙贾宝玉。与十一岁的贾宝玉同住同吃,吃穿用度都是贾母打点,自视地位在三春之上,实则只是近亲,因被王夫人的仆人最后一个送宫花而很不愉快。十一岁时又死了父亲,从此常住贾府,养成了孤标傲世的性格。十二岁时,贾元春省亲后,林黛玉入住潇湘馆,在大观园诗社里别号潇湘妃子,作诗直抒性灵。林黛玉与贾宝玉青春年少,由共同的'理想志趣和叛逆精神而慢慢发展成爱情。绛珠还泪的神话赋予了林黛玉迷人的诗人气质,为宝黛爱情注入了奇幻浪漫色彩,同时又定下了悲剧基调。林黛玉与薛宝钗在太虚幻境才女榜上并列第一,二人既存在人性上的德才之争,思想上的忠叛之争,婚姻上的金木之争,又因同属正邪两赋的禀性而惺惺相惜 。无奈在封建礼教**下,林黛玉受尽“风刀霜剑严相逼”之苦,最后于贾宝玉、薛宝钗大婚之夜泪尽而逝。
——红楼梦里林黛玉的诗词实用一份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全部诗词 第4篇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更向谁。
尺幅鲛绡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
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
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
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
宝玉挨打,怕黛玉担心,故以让晴雯送两块旧帕为借口,让黛玉放心。黛玉由此大受感动,一时难以控制自己的感情,因此在旧帕上题了这三首诗。从全书来看,然后这三首诗应是黛玉第一次比较直接的表达了自己对宝玉的感情和对未来的忧心,也是他们感情明朗化的一个开端。仔细阅读,将会发现,之后,他们几乎没再有象之前那样的争吵过。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全部诗词 第5篇
【秋窗风雨夕】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问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人,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耐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唐多令】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毯。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题帕】
眼空蓄泪泪空垂 暗洒闲抛更向谁
尺幅鲛绡劳惠赠 为君那得不伤悲
抛珠滚玉只偷潸 镇日无心镇日闲
枕上袖边难拂拭 任他点点与斑斑
彩线难收面上珠 湘江旧迹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 不识香痕渍也无 、
【林黛玉葬花辞】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树,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英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研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入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依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依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依收葬,未卜依身何日丧?
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依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抉,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全部诗词 第6篇
红楼梦卷十八: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世外仙源(匾额)
宸游增悦豫,仙境别红尘。
借得山川秀,添来气象新。
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
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
杏帘在望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红楼梦》中,元妃省亲,命众妹题一匾一诗,林黛玉做了《世外仙源》,首句直提宸游,将大观园比作仙境,因为元妃的到来,更为它增添了欢欣。悦豫即指欢欣意。源于《千字文》中“矫手顿足,悦豫且康”句。首联虽**,静淡之中略有敷衍,然后却在颔联巧妙谦逊的用“借”字,添了一丝生色,但可以称好的却是颈联“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不仅没有斧凿的痕迹,然后且洒脱自然,真性清纯。《世外仙源》虽是黛玉应命胡乱而做,却无阿谀之气,清新自然,洒脱自在,因此,颇得元春欣赏。《杏帘在望》是元春省亲的时候,林黛玉作弊替宝玉而作,脂砚斋的'批语是“以幻入幻,顺水推舟”。
红楼梦卷二十七: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葬花吟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荚自芳菲,然后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然后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全部诗词 第7篇
林黛玉诗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抉,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黛玉(潇湘妃子)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黛玉(潇湘妃子)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俗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黛玉(潇湘妃子)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林黛玉葬花辞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树,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英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旬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研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流浪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薄暮,荷锄回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入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红楼梦里最美的诗词汇总1篇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全部诗词 第8篇
摘要:《红楼梦》是一部不朽的文学巨著,也是一部具有修辞学研究价值的古典文本。主人公林黛玉作为诗社的佼佼者,其诗词堪称绝妙。论文以林黛玉笔下的诗词为着眼点,重点分析其诗词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以深入地体会语言的丰富性和唯美性。
关键词:林黛玉 诗词 修辞
《红楼梦》作为世界文学殿堂的'瑰宝,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有二百多首,其中林黛玉笔下的诗词共22首(以前八十回为准),其艺术价值很高,好似花的精魂,更似诗的化身。林黛玉的诗词作为一种语言艺术,体现了修辞艺术的丰富性。修辞是从表达方式、表达效果的角度去研究语音、词汇。本文拟从语音、词汇、修辞格三个角度,对诗词所运用的修辞及其所表达的效果进行系统的研究。
一、诗词的语音修辞
语音修辞是修辞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语音在突出语义和增强音律美方面为修辞提供了条件,丰富了修辞研究的内容;修辞则通过积极调动语音因素扩大了语音的功用。常见语音修辞有押韵、叠音、叠韵、*仄等。黛玉的诗词中运用叠音和叠韵,使诗词具有韵律美。
(一)叠音
叠音作为汉语特有的一种修辞方式,是重叠同一个音节所构成的词。运用叠音词不仅可以增强语句的韵律美和画面的形象性,还可增加感**彩。如:“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题帕三绝》)中“点点”与“斑斑”是对黛玉哭泣时流下伤心眼泪的生动描绘;“泪烛摇摇短檠”(《秋窗风雨夕》)中“摇摇”形象地描绘出了烛火的跳动;“娇羞默默同谁诉”(《咏白海棠》)中的“默默”;“喃喃负手叩东篱”(《问菊》)中的“喃喃”;“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菊梦》)中的“依依”与“故故”;“连宵脉脉复飕飕”(《秋窗风雨夕》)中的“脉脉”和“飕飕”等,使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同时也传递给我们一种悲伤之情及对现实的无奈。
(二)叠韵
叠韵在语言表达上具有特殊的作用。叠韵是将两个韵母相同的字放在一起,读起来自然顺口,流畅动听。叠韵可以使语音本身具有协调美和音乐美,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如:“尺幅鲛绡劳解赠”(《题帕三绝》)中的“鲛绡”用了叠韵,增加了诗的韵律感。“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秋窗风雨夕》)中的“萧条”和“滴沥”都用了叠韵,在句中对仗工整,增加了凄美的神韵。《葬花吟》中“不管桃飘与李飞”中的“桃飘”“明媚鲜妍能几时”中的“鲜妍”等都运用了叠韵,在无形中增加神韵。
二、诗词的词语锤炼
词语的锤炼,古人叫“炼字”。锤炼的目的在于用最恰当的词语,使表达更加准确完美。词语锤炼注重意义和声音的锤炼。意义锤炼就是要达到用极少的字传达出美的意境。修辞艺术是博大精深的,要展现修辞的魅力,“炼字”是极其重要的环节。如:“尺幅鲛绡劳解赠”(《题帕三绝》)中“鲛绡”用词甚佳,韵律**,若此处换成它的同义词“手帕”虽通俗易懂,但不如用“鲛绡”更有诗意。“娇羞默默同谁诉”(《咏白海棠》)中的“娇羞”表现了白海棠羞涩动人的美。“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葬花吟》)中“风刀霜剑”说寒风像刀,严霜像剑,实指黛玉在贾府生存环境的**。词语的精选不仅从词的内容方面考虑,还应在声音上进行编排,要注意音节整齐、声调*仄相间、韵脚**自然等。如:
(1)《菊梦》
睡去依依随雁断,
惊回故故恼蛩鸣。
诗中*仄相间,诗词音调抑扬起伏,有一种悦耳动听的音乐美。
(2)《螃蟹咏》
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无尝。
螯封嫩足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
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
对斟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花霜。
诗中“忘”“尝”“香”“觞”“霜”押的是“ang”韵,韵脚**自然,音节匀称,整齐而有节奏感。
三、诗词的修辞格式
(一)比拟
林黛玉诗词中的比拟十分精彩,黛玉一生所作的诗都离不开花。《中秋即景联句》中的“冷月葬花魂”,诗中“花魂”词用了拟物的手法,实指黛玉自己的灵魂十分凄美,这是黛玉呕心沥血用生命谱出“灵魂”绝唱。这些诗都让我们看到了黛玉艺术形象的与众不同,她是花的化身,也就是修辞学上说的比拟,以花拟人的手法。如:《咏白海棠》中,用“白海棠”来比拟林黛玉自己,用梨花的白净和梅花的风韵衬托白海棠的纯洁,表现出黛玉像白海棠一样的高洁。在《葬花吟》中比拟手法的运用更为精妙,如:“鸟自无言花自羞”这里把“鸟”和“花”比作人,让花有了人的娇羞之态,这里黛玉把自己的忧伤感情都倾注在花的身上,使花处处充满人的感情。“花魂鸟魂总难留”中“花魂”和“鸟魂”是自己的灵魂,这里是拟物。比拟手法在黛玉的众多诗篇中的应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二)比喻
林黛玉的诗词,常常借助比喻来表达情感,既含蓄,又生动形象。如:《唐多令》中“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写曾游百花洲的西施和居住燕子楼的关吟吟,都是红颜薄命。黛玉在这里意在自喻,暗示了自己的命运。“一团团,逐对成毯”用柳絮的漂浮不定来比喻自己孤苦无依的身世。《葬花吟》中有很多地方用了比喻,如:“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中“风刀霜剑”比喻贾府及其整个封建礼教对黛玉的摧残和**。整句话暗指黛玉在贾府的生存环境**,无依无靠,只能听凭命运的安排。
(三)借代
林黛玉的诗词也用借代的手法进行艺术换名,使诗词用字更加精湛,体现了汉语的博大精深。如:《世外仙源》中,“花媚玉堂人”一句用“玉堂人”来指代元春,诗意倍增。在《题帕三绝》一诗中,“抛珠滚玉只偷潸”一句用“抛珠滚玉”来指眼泪。《葬花吟》中有一句为“天尽头,何处有香丘”,诗句中用“香丘”指代花的坟墓,表现花“质本洁来还洁去”的归宿,暗指黛玉的坟墓。“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诗句中用“红颜”代指美丽的女子,在小说中实指黛玉自己,写出了黛玉对自己悲惨处境的沉痛预言。(四)顶真
林黛玉的诗词运用顶真,句句顶接,顺势而下,环环紧扣,引人入胜。例如:“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和“独依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葬花吟》)“天尽头”和“洒”上递下接,首尾蝉联,突出了事物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风透湘帘花满庭,庭前春色倍伤情”“闲苔院落门空掩,斜日栏杆人自凭。凭栏人向东风泣,茜裙偷傍桃花立”“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尽黄昏”这四处都是《桃花行》中的诗句,运用了顶真,使诗更有韵味,在诗中也起到了强调、过渡的作用,形式上给人别致的感觉。
(五)对偶
林黛玉的诗词广泛运用对偶,令诗词对仗工整。如:“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杏帘在望》)中“一畦”对“十里”和“春韭绿”对“稻花香”两句一气呵成,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别样的景致,写春韭的“绿”和稻花的“香”意境呼应,句式对仗工整。“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中秋即景联句》)中“鹤”对“花”正是动物对植物;“鹤影”对“花魂”一个是具体意象,一个是抽象事物,“寒塘”对“冷月”给了我们一个绝艳凄惨的大背景,充斥着一股哀愁,对林黛玉的情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对偶诗句还有很多,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试啼痕”“偷来梨蕊三分白,借的梅花一缕魂”“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等。
四、诗词的修辞效果
(一)构筑醇美的诗歌意境
诗歌修辞艺术中,每一种辞格都呈现出一种语境,这就是说,在每一种意境中都有一群意象在流动。这一群群诗歌意象便构筑了醇美的诗歌意境,或深邃,或优美,或高雅。
黛玉的《杏帘在望》,单从题目就为我们营造了一个优美的意境。诗中虽看似外景描写,句句对偶,*仄相间,但句中每个精选的词都有色彩画面感,能让人透视到农家的生活:“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两句意义指向十分深厚,这长着菱角和紫红水草的浮着鹅儿的池水一定距离那家农舍之门不太远;那能让燕子筑巢的梁下,一定是一座有堂屋的大宅子。而“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又是说这里又有“菜”又有“粮”的。整首诗给我们描绘了人们生活惬意、安居乐业的画面。在《题帕三绝》中有好多的意象,如“泪”“鲛绡”“香痕”等,这些词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凄美的意境。再如《秋窗风雨夕》中“风雨”“秋情”“泪珠”“寒烟”“秋雨”等也写出了一种悲凉的意境。这都是选词精炼所达到的艺术效果。每一首诗不管是喜调是悲调,都会呈现出一种完美的艺术意境。
(二)探求丰富的审美客体
审美客体又称审美对象,指能引起人的美感的客观对象。审美客体是客观存在的,具有满足主体所需要的审美价值。在诗词中需要很多的审美对象,才能展现出唯美的意境,才能让读者从意象中体会到诗人所表达的情思或所颂扬的品格。
黛玉运用修辞**,创造了令人赞赏的审美客体。比如在《咏白海棠》中黛玉用“白海棠”自拟,用梨花的白净和梅花的神韵衬托白海棠的纯洁,实则写黛玉自己。由此可以看出比拟辞格的运用,为诗增添了不朽的艺术光彩,为写黛玉的纯洁品格提供了有力的艺术**,从而为我们创造了“白海棠”这一永恒的审美客体。“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葬花吟》)中“风刀霜剑”作比喻给人一种环境**的感觉,这也是审美对象所起的效果。“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葬花吟》)中“香丘”指花的坟墓,花是美好的事物,葬花的地方就是一个不被侮辱的纯净的地方。“香丘”借代指黛玉的坟墓,也指出了黛玉不愿**,不甘低头的性格。这才是“香丘”所要表达的思想价值所在。总之,修辞格的运用,为我们留下了寓意深刻的审美客体。
——红楼梦林黛玉写的诗词精选
红楼梦林黛玉写的诗词精选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全部诗词 第9篇
【林黛玉葬花辞】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树,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英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研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入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依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依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依收葬,未卜依身何日丧?
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依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抉,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黛玉(潇湘妃子)【咏菊】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黛玉(潇湘妃子)
问菊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俗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黛玉(潇湘妃子)
菊梦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秋窗风雨夕】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问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人,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耐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唐多令】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毯。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题帕】
眼空蓄泪泪空垂 暗洒闲抛更向谁
尺幅鲛绡劳惠赠 为君那得不伤悲
抛珠滚玉只偷潸 镇日无心镇日闲
枕上袖边难拂拭 任他点点与斑斑
彩线难收面上珠 湘江旧迹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 不识香痕渍也无
——红楼梦林黛玉的诗词优选【一】篇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全部诗词 第10篇
葬花吟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荚自芳菲,然后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然后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全部诗词 第11篇
在红楼之中,黛玉的才情是公认的,她天性聪明,才思敏捷,清丽脱俗,情感真挚,与生俱来都透着一股灵秀之气。她的前生被寓喻为一株具有神话特色的绛珠草,一株神形兼备、楚楚动人、似花非花却胜花的绛珠草,一个降临在人世间花朝节之时的众花之神,是一个聚诗情才情于一身的雅致的女性。她的诗词也充满了浪漫色彩!
葬花吟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更向谁。
尺幅鲛绡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
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
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
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
红楼梦卷三十四中,宝玉挨打,怕黛玉担心,故以让晴雯送两块旧帕为借口,让黛玉放心。黛玉由此大受感动,一时难以**自己的感情,因此在旧帕上题了这三首诗。从全书来看,这三首诗是黛玉第一次比较直接的表达了自己对宝玉的感情和对未来的忧心,也是他们感情明朗化的一个开端。
咏白海棠
林黛玉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咏白海棠》是《红楼梦》中大观园诗社开社时众姐妹们所作的诗。李纨评黛玉的这首诗“风流别致”,宝钗的诗“含蓄浑厚”,可见风格上绝不相混。李纨、探春推崇宝钗,独宝玉偏爱黛玉,评诗的分歧也都表现各自立场、爱好和思想性格的不同。
咏菊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问菊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扣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雁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菊梦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海棠诗社》的第二次活动是贾府表面上处于最鼎盛的时期。此次活动,由史湘云和薛宝钗拟定题目,共十二道题目,限定七律,但不限韵,由宝玉、黛玉、宝钗、湘云、探春等五人**选题。众人看一首,赞一首,彼此称扬不已。李纨评:《咏菊》第一,《问菊《第二,《菊梦》第三。
黛玉的诗词是自有一种清雅婉丽,飘逸奇秀之美。她的诗词有时很抽象,而且善于创新,构思精巧,言简意赅。她吟诗时往往不假思索,一挥而,一气呵成。
经典名著亘古不朽,东方艺术生生不息,在这样光影和煦的世界里,或许你和我一样根本不舍得离开,又或许我们从来就不曾离开,十二女子灵动的光辉和珠宝迷人的光芒仿佛在历史的长河中交相辉映,传承着经典,惊艳了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