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天下雪的诗句 第1篇
1、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崔道融《梅花》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今年春浅腊侵年。冰雪破春妍。——苏轼《一丛花·今年春浅侵年》
4、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5、林下春晴风渐和,高崖残雪已无多。——王守仁《春晴》
6、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李清照《清平乐·年年雪里》
7、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柳中庸《征人怨/征怨》
8、一声画角谯门,丰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白朴《天净沙·冬》
9、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杜甫《对雪》
10、城里夕阳城外雪,相将十里异阴晴。——王守仁《次韵陆佥宪元日春晴》
11、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12、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微雪。——辛弃疾《贺新郎·把酒长亭说》
13、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14、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范云《别诗》
15、雪照山城玉指寒,一声羌管怨楼间。——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16、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李白《王昭君二首》
17、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郑燮《山中雪后》
18、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欧阳修《戏答元珍》
19、水晶帘外娟娟月,梨花枝上层层雪。——杨基《菩萨蛮·水晶帘外娟娟月》
20、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马致远《寿阳曲·江天暮雪》
21、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李世民《饮马长城窟行》
22、将军玉帐貂鼠衣,手持酒杯看雪飞。——刘基《北风行》
23、罗襟湿未干,又是凄凉雪。——张淑芳《满路花·冬》
24、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_《青松》
25、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李颀《古从军行》
26、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7、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8、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杨炯《从军行》
29、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30、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31、迎醉面,暮雪飞花,几点黛愁山暝。——吴文英《十二郎·垂虹桥》
3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33、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王令《暑旱苦热》
34、去年相送,馀杭门外,飞雪似杨花。——苏轼《少年游·润州作》
35、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舒亶《虞美人·寄公度》
36、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7、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宋之问《苑中遇雪应制》
38、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白居易《卖炭翁》
39、江涵雁影梅花瘦,四无尘雪飞云起,夜窗如昼。——卢祖皋《贺新郎·挽住风前柳》
40、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41、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佚名《采薇》
42、千尺阴崖尘不到,惟有层冰积雪。——辛弃疾《贺新郎·用前韵送杜叔高》
43、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杜甫《野望》
44、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45、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赵嘏《喜张沨及第》
46、江带峨眉雪,川横三峡流。——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47、增冰峨峨,飞雪千里些。——屈原《招魂》
48、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张岱《湖心亭看雪》
49、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张孝祥《卜算子·雪月最相宜》
50、冬宜密雪,有碎玉声。——王禹偁《黄冈竹楼记》
51、愁云残腊下阳台,混却乾坤六出开。与月交光呈瑞色,共花争艳傍寒梅。飞随郢客歌声远,散逐宫娥舞袖回。其那知音不相见,剡溪乘兴为君来。姚合《咏雪》
52、疏疏整整。风急花无定。红烛照筵寒欲凝。时见筛帘玉影。夜深明月笼纱。醉归凉面香斜。犹有惜梅心在,满庭误作吹花。程垓《清平乐》
53、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54、云幕重封,风刀劲刮。玉絮轻持,琼苞碎打,粉叶飘扬,盐花乱撒。一色白,六出花,密密疏疏,潇潇洒洒。王仲元《斗鹌鹑》
55、为问云间滕六,天工何事依违。冬前三白不时为。今日驾言春瑞。陈德武《西江月》
形容天下雪的诗句 第2篇
1、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2、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张元作《西清诗话》
3、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
4、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帘外雪初飘,翠幌香凝火未消。独坐夜寒人欲倦,迢迢,梦断更残倍寂寥。——沈佩《南乡子》
6、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7、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8、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9、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欧阳修《连处士墓》
10、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11、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2、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对雪》
13、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4、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15、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16、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17、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18、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19、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20、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艳。——吕本中《踏莎行》
形容天下雪的诗句 第3篇
1、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对雪》
2、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春雪》
3、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雪梅》
4、孤飞一片雪,百里见秋毫。——《观放白鹰·其一》
5、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岁暮》
6、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北风行》
7、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苑中遇雪》
8、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银。——《南秦雪》
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
10、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野望》
11、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阁夜》
12、其馀七匹亦殊绝,迥若寒空动烟雪。——《讽录事宅观》
13、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邯郸冬至》
14、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早冬》
15、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夜雪》
16、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塞下曲·其三》
17、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观猎》
18、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19、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饮马长城窟行》
20、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白雪歌送武》
21、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白雪歌送武》
22、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悼李花》
23、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左迁至蓝关》
24、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阴沉飞雪白。——《听董大弹胡》
25、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古从军行》
26、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除夜有怀》
27、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对雪》
2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别董大·其一》
29、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早梅》
30、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苑中遇雪》
31、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终南望余雪》
32、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银。——《南秦雪》
33、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雪梅》
34、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冬日归旧山》
35、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其一》
36、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别诗二首·其一》
37、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雪望》
38、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癸卯岁十二月中作》
39、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咏雪联句》
40、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
41、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夜上受降城》
42、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43、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踏莎行》
44、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望蓟门》
45、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46、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北风行》
47、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庐山谣寄》
48、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清平乐》
49、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青松》
50、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沁园春·雪》
51、剩喜满天飞玉蝶,不嫌幽谷阻黄莺。——《春雪》
52、玉花飞半夜,翠浪舞明年。——《和田国博喜雪》
53、黄昏门外六花飞,困倚胡床醉不知。——《谢林景思和韵》
54、门前六出花飞,樽前万事休提。——《天净沙·冬》
55、雪花似掌难遮眼,风力如刀不断愁。——《雪夜次刘敬仲韵》
56、瑞叶飞来麦已青,更烦膏雨发欣荣。——《雪后雨作》
57、朝来试看青枝上,几朵寒栈未肯消。——《梨花》
58、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59、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60、云晴鸥更舞,风逆雁无行。——《冬晚送长孙渐舍人归州》
61、斜阳疏竹上,残雪乱山中。——《褚主簿宅会毕庶子钱员外郎使君》
62、当春天地争奢华,洛阳园苑尤纷拏。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李花二首》
63、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寒雪》
64、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雪》
65、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对雪二首》
66、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苕溪渔隐丛话》
6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
68、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9、画堂晨起,来报雪花飞坠。——《清平乐》
70、烟蓑春钓静,雪屋夜棋深。——《北风行》
71、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雪梅》
72、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沁园春雪》
73、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雪》
74、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晨雪》
75、云横秦岭千秋雪,雪拥蓝关马不前。——《赏雪有感》
76、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春雪》
77、宫城团回凛严光,白天碎碎堕琼芳。——《十二月乐辞·十一月》
78、对琼瑶满地,与君酬酢。——《和廓之雪》
79、开门枝鸟散,一絮堕纷纷。——《雪霁登_阁》
80、岘山一夜玉龙寒,凤林千树梨花老。——《剑画此诗于襄阳雪中》
形容天下雪的诗句 第4篇
玉山亘野,琼林分道。
南朝宋·范泰《咏雪诗》
白雪覆盖下,大地一片苍茫。白玉似的大山横卧于原野之中,披雪的树林分立在宽阔的大道两边。诗句描绘出一幅异常寥廓的雪天景致。放眼于雪野,竟是这样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画面:遥远处,玉山蜿蜒而卧,曲如白莽,使天空、雪野浑然一体。渐收视线,玉树琼枝如笼着白色的烟雾,一路漫肆着,直与远处的玉山相连接。两句诗近境与远景遥遥相接,自成一体,使人感到清幽淡远而绝不孤凄冷清。
素雪纷纷鹤委,清风飙飙入袖。
南朝宋·谢灵运《上留田行》
洁白的雪花纷纷扬扬地洒落到地面,形成银白色的一片光泽,就象一群群白鹤委下身子匍匐在地上。天气清寒,又有一阵阵清风呼呼地吹进人们的袍袖。诗句写冬季白雪纷飘,朔风劲吹的情景。诗人将落雪喻为白鹤委地,形象极为俊美,在喻雪的诗句中极为罕见,这样写,便把静态的雪写活了。而清风入袖的描状,可知冬时寒风无处不往、无隙不钻。这对进一步突出天气酷寒是有益的。诗句比喻精美,有极强的艺术魅力,使读者沉浸于高雅的艺术氛围中。
屯云闭星月,飞琼集庭院。
南朝宋·刘义恭《夜雪诗》
屯聚的云块遮住了星月的光辉,庭院中却是一片由白雪组成的洁银世界。诗句写夜间瑞雪满庭的景象。“屯”字写出云之厚重,可以想见到天空晦暗一片,大地幽黑不明的意境。然而,诗人转而将笔锋移向飞雪,它们象飘飞的玉屑在院中飞舞,将庭院装点得格外素洁。“集”字既写出了雪之密,又饱含了诗人对瑞雪的喜悦之情。
江渠合为陆,天野浩无涯。
南朝宋·鲍照《发长松遇雪诗》
冰雪覆盖,江河沟渠都变成陆地了,天空阔野白茫茫地连成无垠一片。诗句写雪后江渠成陆、天野无界的景象。诗句中,笼罩一切,包罗一切的是雪。江渠、陆地、天空、旷野都覆盖和弥漫着瑞雪,所以才“合为陆”、“浩无涯”。诗人运用夸张手法,极有气势地画出了雪大而密、浓而厚的情态,把水陆不分、上下苍茫一片的远景推到读者眼前。两句诗气象开宏,意境壮美,颇富浪漫色彩。
牛华抱白雪,阳条熙朔风。
南朝宋·鲍照《望孤石诗》
美丽的红花上裹着一层白雪,山南树木的枝条在北风中嬉舞。诗句写江南冬末的雪景。江南的冬末春初是美丽的,尤其是在难逢的雪天。山野之中,白雪红花相映,该是多么绮丽的景致。尽管朔风示威似地呼啸,可鲜活的朝阳枝条仍然生机勃勃地将寒风玩弄于枝头,因为这枝条已饱含着欲放的活力了。“抱”、“熙”两字,用得极富情趣,把花、枝拟成人态,更使画面中平添了几分生意。
氛氲发紫汉,杂沓被朱城。倏忽银台搆,俄顷玉树生。
梁·丘迟《望雪诗》
漫天的雪花从空中飘落降下,杂乱地给满是红墙的城镇披上一层银装。高台顿时变作一座银台,树丛立刻挂上了琼条。前句写空中雪花漫天飞舞,次句写雪裹朱城。三、四句写高台大树均为白雪笼罩,成为一片银白世界。诗句准确地描绘出诗人在降雪时所望见的高空与地面的远近景色。视域开阔,状景粗放和精细巧妙结合,尤其后两句的“银台”和“玉树”,更将雪景描绘得既雄浑,又剔透,煞是可爱。“倏忽”和“俄顷”又写出雪降速度之快,不一会便主宰一切了。
皎洁随处满,流乱逐风回。璧台如始构,琼树似新栽。
隋·王衡《玩雪诗》
皎洁的雪花随处飘落洒满大地,皑皑一片银白世界。这雪花漫天飞舞,随风回旋。雪花覆盖在高台上,洁白无瑕,象是刚刚建成的碧玉台。雪花裹缠在树技上,晶莹闪烁,似刚刚栽植的美玉树。这是描写大雪纷飞的景象。前面两句,一写雪落大地后的静景,一写雪舞空中的动态。后两句连用两个比喻描绘银装素裹的大千世界。二句皆含双重喻意,颇为新奇,“如始构”、“似新栽”已是比喻,而“璧台”、“琼树”也是运用比喻辞格而紧缩了的.偏正词组,言简意赅。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旌危。
唐·祖咏《望蓟门》
蓟门边关,冬天破晓时分,北风裹着凛凛寒气侵人肌肤。连绵万里的积雪映现的寒光使人不冷自寒。放眼远眺,北疆边土都笼罩在朦胧的曙色中,边镇高悬的旗帜在晨风中猎猎飘扬。诗句写远道而来的客子对边塞的地形、气候和氛围的特有感受。两句诗气势宏阔,首句用一“万里”,便见积雪绵延不尽,次句着一“三边”,又写出边地的宽广辽远。诗人保家卫国豪放雄浑之气溢于言表。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唐·祖咏《终南望积雪》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站在长安城中向南眺望,只见终南山的阴面更显秀美挺拔,一座银白色的积雪山峰浮现在云层里。雪后初霁的阳光照在积有白雪的树梢上,反射出凛凛的寒光。日暮之时更觉城中冷气陡增。诗句语言准确、洗炼、典雅。首句用一个“阴”字,限定全篇格调。次句用一个“浮”字,山阴处积雪之高跃然纸上。第三句用一个“明”字,山岭的冷峻苍白自现。末句一个“增”字,又突出阴岭雪带来的逼人寒气。此诗不愧为唐代咏雪名作。
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
唐·岑参《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高高耸立的天山雪峰,云缠雾绕,终年不散,白雪皑皑,巍峨壮丽。诗句写天山阴霾重重、积雪层层的景象。皑皑雪峰,云雾缭绕,遮天蔽日。诗人仅用“常不开”三字,就恰到好处地点出了“雪云”的浓密稠实的程度。雪是白的,山是白的,云也是白的。白云锁雪峰,“雪”、“山”、“云”浑然一体,着笔全在“常不开”上。日照雪山是美景,而白云缭绕终年不散的景致更美,更富诗的意境。两句诗构成了一幅晶莹剔透的雪山白云图,令人再三惊叹诗人的造化神笔。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晶莹的雪花挂满了树枝,就象一夜之间吹来了春风,冰天雪地中千万棵梨树开满了雪白的梨花。这两句诗描写冬树挂雪不着俗笔,将春景比冬景,白雪如同梨花一般为“春风”吹绽,真是奇丽的幻想!又用“千树万树”重叠的修辞手法状眼前之雪景,可见雪之大,景之美。两句诗虚实并举,是雪还是花,几乎令人分不清楚。诗人在惊讶的语调中饱含着赞叹之情。境界极为开阔,真可谓是“妙手回春”之笔。
去年白帝雪在山,今年白帝雪在地。冻埋蛟龙南浦缩,寒刮肌肤北风利。
唐·杜甫《前苦寒行二首》其二
白帝城去年的雪尚在山上,今年却已铺了一地。冻得蛟龙缩在南浦不肯出来,锐利的北风残忍地刮在人的肌肤上。前两句写去年和今年的雪,可知连年不断,且一年比一年冷(雪线下降天转寒),天气十分寒冷。后两句更着意在一“寒”字上。“蛟龙南浦缩”是虚写,蛟龙尚怕冷,何况人?“寒刮肌肤”是实写,“利”字写出了人的寒冷难耐之状。诗句虚实结合,反复渲染,似有寒气袭人之感。
沙村白雪仍含冻,江县红梅已放春。
唐·杜甫《留别公安太易沙门》
沙村的白雪依然没开化,江县的红梅却已放出了一片春色。诗句写的是初春景象。“雪仍含冻”指冬天的气氛还很浓。“梅已放春”写梅花开放,带来了春天的气息。两句诗一抑一扬,写出了春天的希望。上句制造了一种肃杀的气氛,下句制造了一种艳丽的氛围,整体意念上强烈的对比突出了冬即去而春欲来的节气变化。
片山兼水绕,晴雪复漫漫。一径何人到,中林尽日看。
宋·林逋《孤山雪中写望》
一座孤山,被那浩渺的水流环绕着。大雪纷纷扬扬,飘飘洒洒。晴了又下,下了又停。诗人纵目远望,只见那山间的小径上不知何人正在独自徘徊、留连,他久久地伫立凝望着那密密的林间覆盖着的白色的雪花。诗句状写雪中之景。诗人雪中登山远望,心情是沉郁苍凉的,不禁对景伤情。诗人描绘的是幽远、孤寂的冬日雪景,这与诗人的心境是无法分开的。第三句中的“何人”,实则是诗人的化身,他正企望在观景中排遣忧愁呢。
山鸦瑟缩相依立,邑犬跳梁未肯归。
宋·王安石《和钱学士喜雪》
风雪中,山野里的鸦雀将身子紧缩成一团,相互依偎。城里的狗在雪地里欢腾跳跃,不肯回家。诗句描绘雪中的景象。诗人不是正面描绘雪景,也不是直抒其情,而是通过“山鸦”、“邑犬”在雪中的活动,从侧面来描写雪。特别是后一句,通过狗在雪地里的撒欢腾跃,写雪给人间带来的喜悦,形象而生动。
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眩生花。
宋·苏轼《雪后书北台壁二首》其二
大雪飘落在北台上,北台银装素裹,犹如玉楼一样。雪后寒冷,人站在台上冻得浑身起鸡皮疙瘩。举目田野,白茫茫的大地好象银海一样。在阳光的照耀下,遍地发光,照得人目眩眼花。诗句写雪后天寒雪白之景。“起粟”写天气寒冷,“生花”写白雪皑皑耀人眼目,深契自然之理。“玉楼”、“银海”状摹雪后之景,更见韵味。
雪山万叠看不厌,雪尽山青又一奇。
宋·陆游《春日》其五
群山起伏,连绵不断,山上白雪皑皑,远远望去,好象变化莫测的白云在浮动,景色十分迷人,令人百看不厌。当温暖的春天到来之时,冰雪融化,万物复苏,群山又披上了一层美丽的绿装,山峦叠嶂,象绿色海洋中的波涛在汹涌,真乃人间又一奇观。诗句描写群山在不同季节的奇妙景观,语言朴实,色彩鲜明,平中见奇,宛如是一幅优雅淡美的山水画。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宋·杨万里《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