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现代诗选 第1篇
《郭沫若散文》是一本不错的书,我读了之后对里边的每一篇文章都有一些小感触,先来说说郭沫若,郭沫若是我们大家都很喜欢的一位作家,在学术上也很有贡献。在图书馆看到这本,抓过来看看,感觉郭沫若比较关心下一代的成长,许多文章有寓言的感觉,非常适合青少年阅读,此外鸡、猫、花、树经常是他的题材,我们写不出周记之类的都可以用到。
《郭沫若散文》中的作品,回忆中的点滴,感觉《我的童年》《我是中国人》和《孤山的梅花》还是充满了喜感的,可能不能这么说,就是充满了生活气息,里面还有其他很多其他的生活小事,说明了郭沫若是经常写日记,喜欢思考生活的好孩子,其中《浪花十日》中关于为了女儿小章鱼撒谎的.故事,后面又反省了“不该,真是不该。”恩,果然是好孩子,时刻三省我身。关于屈原里面就只提到关于演出什么的,下雨啊,作诗啊,以及作品要反映时代精神,而历史要还原,即“史学家是发掘历史的精神,史剧家是发展历史的精神。”从这一点来看,他倒是遵循了自己的想法。
郭沫若的作品还是很值得大家去读一读的。
郭沫若现代诗选 第2篇
1、郭沫若的诗集:
《女神》、《长春集》、《星空》、《潮汐集》、《骆驼集》、《东风集》、《百花齐放》、《新华颂》、《迎春曲》。
2、郭沫若诗集代表作是《女神》。收入1919年到1921年之间的主要诗作。连同序诗共57篇。多为诗人留学日本时所作。其中代表诗篇有《凤凰涅槃》、《女神之再生》、《炉中煤》、《日出》、《笔立山头展望》、《地球,我的母亲!》、《天狗》、《晨安》、《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等。
郭沫若现代诗选 第3篇
我昨晚一夜没有睡觉,
清早往河边上去散步。
水边的芦草依然青青地,
已经凝成霜了,草上的白露。
我的爱人呀,啊!
你明明是住在河那边!
我想从上渡头去赶她,
路难走,又太远了。
我想从下渡头去赶她,
她又好象站在河当中了──
啊!我的爱人呀!
你毕竟只是个幻影吗?
〔本篇收入1923年8月出版《卷耳集》〕
郭沫若现代诗选 第4篇
长夜纵使漫漫,
终有时辰会旦;
焦灼的群星之眼哟,
你们不会望穿。
在这黑暗如漆之中
太阳依旧在转徙,
他在砥砺他犀利的金箭
要把天魔射死。
太阳虽只一轮,
他不曾自伤孤独,
他蕴含着满腔的热诚
要把万汇苏活。
轰轰的龙车之音
已离黎明不远,
太阳哟,我们的师哟,
我们在赤光之中相见!
1923,12,5
〔本篇最初发表于1923年12月上海
《孤军》杂志第2卷第1期〕
郭沫若现代诗选 第5篇
《高渐离》郭沫若全文
简介:
战国时期,西方的秦国依靠商鞅变法而变得强大,东方六国无法抵抗。公元前230年,秦灭韩,公元前228年,秦灭赵,兵锋直指燕国。燕国太子丹为化解危局,于公元前227年派遣荆轲西入秦国首都咸阳,以燕国督亢之地图与秦国叛将樊於期的首级为筹码,得以得到秦王召见,刺杀秦王。后刺杀行动失败,荆轲死难,其朋友高渐离、宋意等人逃匿。公元前222年,秦灭燕。公元前2,秦灭齐,统一天下。两年后,也就是公元前2,秦始皇嬴政东巡郡县,本剧的故事也就从此开始。
高渐离隐居在宋子城的一家酒馆,隐姓埋名,充当佣保;后为秦始皇御医夏无且所发现,被擒。在囚禁的期间,高渐离的女主人怀贞夫人也被带至琅琊行宫,秦始皇强了怀贞夫人,后者自尽未果。秦始皇爱惜高渐离的音乐才能,又忌惮高渐离是荆轲的朋友,于是熏瞎高渐离双眼,并对其施以阉刑,而高渐离的心境也在慢慢变化……曾经的主仆再度聚首,都已是废人,高渐离和怀贞夫人开始策划对秦始皇的刺杀……
人物表:
秦始皇——年四十一。
胡亥——秦始皇之第十八子,年十一。
赵高——秦始皇之中车府令,与秦始皇同年。
李斯——廷尉,年近五十。
蒙毅——上卿,年五十余。
夏无且——侍医,年近四十。
徐福——齐之方士,年六十。
高渐离——荆轲之友,年四十许。
宋意——高渐离之友,与高渐离上下年纪。
怀清夫人——巴蜀寡妇,年三十许。
怀贞夫人——怀清之孪生妹,高渐离之女主人。
(此二人应由一人扮演。)
阿季——怀贞之子,年十一。
黄媪——怀贞之老佣妇,年六十余。
其他:酒客二人,卫士长一人,卫士、宦者、童男女等各若干人。
第一幕
第二幕
第三幕
第四幕
第五幕
关于筑
剧本写作的经过
人物研究
校后记之一
校后记之二
原文:
1、刺杀
在咸阳,荆轲日日做一样的梦。他梦见在易水河边高渐离向他告别的一幕:高渐离白衣白袍,头发用一根深棕色的带子松松地扎着,晨光照向他秀美得如同雕琢出来的脸庞。高渐离把他的筑扔在地上,把徐夫人的匕首扔在地上。高渐离说:“荆轲,别去咸阳了,跟我走吧,跟我去一个与世无争的地方。我知道那个地方,那里没有纷争没有仇杀没有动荡,那里有安宁幸福和许多小猪。”
荆轲并不能确定那天高渐离是否真的说过那些话,记忆在这个地方出了些偏差。荆轲知道自己是个非常软弱的人,凡事都缺少自己的主见。直至他遇见高渐离,他开始非常乐衷地让这个男人一点一点为他主宰思想。高渐离有意无意带给他的每一个思想与嗜好,他都会有意无意地欣然接受。所以如果高渐离那天真的对他说了这样的话,他觉得他很有可能就这样跟着高渐离走掉;然而也有可能他第一次狠下心,拾起匕首,头也不回地朝咸阳去了。唯一可靠的记忆是告别那天极冷,天寒地冻,风把每个人的衣服都吹得鼓起来。他记得燕太子丹被冻成青紫色的脸和手,燕太子丹冻成青紫色的脸和手与那天易水河边壮阔萧瑟的气氛极其不符。荆轲讨厌这个人,这个人先把自己逼上一条不归路,然后是田光,然后是樊於期,再然后是他和高渐离。可是命运是事先称量好的,他陷入这样一种命运,没有谁能怪他;他令荆轲陷入这样一种命运,同样也没有谁能怪他。
在面见秦王的那天高渐离的影子还在他脑中盘旋。他努力凝定心神,把徐夫人的匕首裹在燕太子丹给他的地图里面。匕首似乎发出一种微乎其微的声响,令荆轲总是隐隐觉得不安。天空泛着类似死鱼肚的惨白,丝毫没有刺杀应有的壮阔。荆轲就这样努力凝定心神之后怀揣着裹有匕首的地图走进咸阳宫。咸阳宫高且阴湿,大石累起的主殿里黑漆漆地深不见底,里面站满了持戟卫士。墙上每隔十米点着一支火炬,在火光照不到的地方就是一片无底的黑暗,黑暗中潜伏着许多爬行动物,时而飕飕窜出。跟在荆轲后面的秦舞阳忽然啊地大叫一声,荆轲回头一看,原来一条大蜥蜴忽然窜到了他的脚上。旁边的四名持戟卫士踏前一步,刀戟齐施,把大蜥蜴准确地砍成五段。秦舞阳却被刀戟齐施的场面的吓坏了,脚一软坐倒在地,于是又有四名持戟卫士上来把他给架了出去。持戟卫士从头到尾一直一言不发,只有秦舞阳的那声叫喊似乎隐隐还响有回声。
荆轲站定,整装,肃容,然后从怀里取出地图,平举过胸,一步步向秦王走去。他轻轻数着离秦王的步数,他知道这是一段再无归处的去路,他知道这是一段一生只走一次的距离。
荆轲在离秦王还有七步的地方展开地图,左手将地图朝秦王扬去,右手抽出匕首合身向秦王飞扑。秦王来不及拔他的佩剑招架只能向后疾退。荆轲飞身紧紧追去,后面的持戟武士蜂拥追来护驾却已被荆轲抛在身后。
秦王身法很快,他一步接一步的退,始终还是和荆轲保持七步的距离,可是深不见底的主殿总要被退到尽头,那就是秦王死到临头之时。
这时主殿侧旁的门里扑出一个人,白衣白袍,火炬的光下映现出一张异常秀美的脸庞。他奋不顾身地挡在秦王的身前,挡在荆轲的匕首尖前,荆轲蓦然一惊,他用力凝定的心神忽然之间不可遏止地炸裂开来,高渐离那白衣白袍身影一下子占据了他所有的思维空间。他不顾一切收剑,反激回来的力道令他的胸口有如被大椎砸击一样疼痛。这时他才看清那人只是秦王身边一个面容姣好的近侍,可在此余裕间秦王已经拔剑,反击。传说中秦王只会一式剑招,这式剑招叫做天劫地数,世间无人可挡。荆轲终于明白一切都是天劫地数,上天早已称量好荆轲和秦王的命运,只是在天平倾向哪一边此刻得到了分晓,而最终决定天平往哪里倒下的,只是荆轲自己脑海中挥之不去的高渐离的影子。
秦王一剑斩断荆轲的右腿,荆轲倒在地上,把匕首掷在一边,仰天喊了一声:“渐离……”。瞑目而死。
荆轲死后,秦王挥大军伐燕。燕太子丹败死,燕王投降,燕灭。而高渐离在荆轲死讯传到燕国的那天,就不知去向了。
燕国上下没有人知道高渐离去了哪里,他就这样消失在山野里,消失在市井中。而这段时间里,秦王不可阻挡地将诸侯各国一一灭去,然后自己将自己加冕成始皇帝。
2、避世
荆轲刺秦王失败,反被秦王所杀,王翦集结军队,准备往燕国进发。消息传到燕国国都蓟城,自然是举国震动。太子丹铁青着他那铁青的脸,去找高渐离商议对策,却发现高渐离早已不见踪影。
此时的高渐离,已在千里之外的湘楚之地,一个极其安宁的小村。高渐离去燕国之前云游各地,发现了这个小村。高渐离跟谁都没有说起过这个小村。十年前,高渐离偶然间路过这个小村,看见了他有生之年所见过的最洁净最葱绿的草地。一名十来岁的小女孩在草地上放牧一群小猪。小猪刚出生不久,微张着双眼在草地上打滚,和草地一样粉嫩干净。高渐离不禁伸手抚摸那些小猪,小女孩向他抱以纯真的微笑。
不料此时,一只凶蛮的豪猪出现了,须毛倒竖,瞪视着小猪。小猪们感觉到害怕,依偎到女孩身后,女孩也心生畏惧,但仍张开手护住小猪。
高渐离有些动怒了,抽出他的筑来便要动手赶走豪猪。哪知女孩却伸手制止,并取出一只竹哨,放在嘴边悠悠地吹了起来。空气间弥漫开来一种异常异常安宁音乐,一种足可止住一切杀伐的音乐,一时间彷佛连风都舍不得吹动了。
豪猪直竖的倒刺轻松下来,夹紧的尾巴轻松下来,呜呜咽咽地叫了几声,然后转身跑走了。
高渐离生出一种羞愧之心,女孩却还是向高渐离示以感激。女孩告诉高渐离,这首曲子是远古佑护我们的风神传下的止伐之音,但是她刚学会不久,刚才是高渐离先显出了止伐之心,才给了她吹奏这首止伐之曲的勇气。
高渐离在小村里逗留了三天。他离去的时候,誓愿此生要重返这里,他不仅深爱这首止伐之曲,更加深爱这片没有纷争没有仇杀没有动荡,只有安宁幸福和许多小猪的村庄和草地。
事隔十年,高渐离又踏上了这块洁净得没有瑕疵的草地。小女孩已经长成为亭亭女子,仍在草地上放牧着小猪,她一眼就认出了高渐离。她一看高渐离的神情,便知了大概端倪,她让高渐离坐下,取出她的竹哨,轻轻吹了一遍那首止伐之曲。
高渐离虽仍不能摆脱悲伤,心中的悒郁已缓缓开始抒解。高渐离说想在这里住下来,女孩表示欢迎之至,很快替他安排好了房子。
王翦的军队开进了燕国,王贲的军队覆灭了魏国,赵国自长平败后早已无力抵抗。这一切高渐离全然不知,全天下最最秀美男子隐居在全天下最最安宁的小村里,淡忘过去,淡忘将来。
一天初春的清晨,高渐离背着筑经过村南的桃花林,无意间发现一条掩映的.小径。他怀着好奇心走了进去,却发现小径曲折幽深,桃林中另有天地,溪水木石或幽或奇或丽或险,各有鬼斧天工之妙,每拐一弯都有意想不到奇景。高渐离不知不觉便走到小径尽头,发现是一堵绝壁,其上有一帘瀑布撒下,并非作奔流之状,而是滴滴水皆如珍珠之形,漫天喷洒而下。瀑布在绝壁下聚成一个水潭,水潭边有一块大石,石面光滑如镜。高渐离欣然坐到石上,击筑而奏。那水声便也如有灵性一般,应和着他的筑声。以后每日高渐离都会来这里击筑几曲,每当他奏完起身离去之时,微风拂动树林,枝叶发出沙沙之声,隐有谢音之意。
3、杀伐
安逸的日子里不知岁月,或是自荆坷死后高渐离便一直没有计算过岁月。高渐离只想在这里一直生活下去,直至一切尽归淡忘的时候。然而一切最终不能如他所愿。
这一日,一支军队来到村里,墨袍玄铠,一看便知是秦国的军队。他们礼貌地向村民诉说他们的来意,“我们是王翦将军伐楚军队的前锋,我们的任务是为王翦将军开路。因为大军将要经过这个村庄,所以请你们迁出这里。为了尽量避免影响大家的生活,除了补偿的财务外,新的村庄我们都已经营造妥当,离这里相去不远,景致房屋都保持和这里基本一致。你们如能配合我们将感激不尽。”
高渐离见到这些军队的时候,士兵们已经耐心地劝说了半日,村民们当然都不肯迁走,士兵们却不理会他们,只是保持着礼貌一再地劝说。
高渐离现身的时候,这队士兵的首领立刻认出了他。他向高渐离彬彬有礼地行了个礼说,说道,“是高渐离先生吧,王翦将军没有料到你也会在此处,我先代王翦将军向您致意。我们想请这里的村民向东迁移一百里。您要知道,扰动居民实在不是我们的本意,但是于我们来说此举实出无奈。我们会给搬迁的居民最好的照顾,希望先生能帮我们一齐劝说,我谨代王翦将军致以万分谢意。”
高渐离回答道:“别人向我致意我会谦逊地回礼,但是王翦这个屠夫向我致意我一定会扭头躲开。回去告诉你们的王翦将军,我不会让他毁了这块天下最最安宁之地。”
士兵首领又施了一礼,态度仍是那么礼貌:“对不起高先生,您说什么我们都是无法听见的。王翦将军知道这里有村民会吹奏一种令人屈服的止伐之音,所以事先将我们的耳膜都已戳破。实在对不起,但是真的希望你们能够配合,我们的劝说会到日暮而止。因为军机不可贻误,所以我们必须在明日清晨动工开路。”
高渐离是真的动怒了,他知道强行开路意味着什么。他缓缓举起筑来,自来到这个村庄之后,他的心中即使有怀念有悲哀,还从来没有浮现出过怒气。
牧猪的女孩也来到了高渐离身后,她掏出了她的竹哨,她轻轻对高渐离说:“你还记得吗?那时我第一次吹出止伐之音时,是你的止伐之心给我的勇气。如今我即将第一次吹出杀伐之音,依旧是你的杀伐之心给我的勇气。”杀伐之音吹出,村民们毫不犹豫地端起了护卫家园的武器。
“这是风之神给予我们的安宁家园,当杀伐将毁去这片乐土之时,我们也将以杀伐回敬。”
高渐离也被杀伐之音发动,举出的筑里射出暗器,士兵首领随着另外三名士兵被射中咽喉死去。士兵副首领马上发动指挥权,一个手势其他的士兵立即挽开素色的弓弩,驾上素色的铁头木箭。
同时士兵副首领也被一个村民戳死,但是弓箭已经发动了,高渐离挡开了一波利箭,同时又格杀了三个士兵。但是许多村民都没有能够躲过,高渐离听到身后的杀伐之曲嘎然而止,他一下子感到锥心之痛,这比杀伐之音本身更令他疯狂。
又一轮箭射过来,高渐离飞身而起,他简直是用身子想挡住所有射向他身后村民的那些箭。然后他扑通一声栽倒在了地上。
4、风精
高渐离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躺在往常击筑的那块大石之上,头枕在一个陌生女子怀里。那名女子极其美丽,身着碧色丝裙,背上长着一对极薄的翅翼。高渐离醒来的时候她正轻柔地抚着高渐离的脸颊。
高渐离坐起身来,问道,“你是谁?是你救了我?”
那女子含笑道:“是啊,现在你没事了。不仅你没事了,整座村子都没事了,村里的人都没事了。连那些秦兵也没事了,我让他们恢复了听觉,他们便再也不会回军队去,不会再有杀伐之心了。”
女子顿了顿,又说,“我是这片林子里的风精,我家就住在这对面。我每天做的事情便是打扫这里的草地,修剪布置这里的树林。风神虽然没有命我佑护这片村子,但是我总想给村民一个干净好看的家。”
高渐离道:“但是你还是救了整座村子,渐离在此谢过。”
风精咯咯地笑起来:“哈哈,我是这里的土著,你是外来人,你还要谢我?倒是你为什么不想想,世间要求你击一曲筑千难万难,为何你每天却来我家对面击筑?”
风精挽了挽长发,脸上飞起一抹红晕,说道:“没错,是我故意布下的景致,引你来到这里的。你第一次来村子的时候我便喜欢上了你,后来你又来这里长住下来,我开心得不得了,故意布上这样的风景,引你每天来此击筑,这样每天我能在家靠得近近地端详着你,听你的筑声。”
高渐离诧异地望着面前的这么一个绝美的女子,她有着妖精的法力,却有着比世人还要可爱的天真。风精拉起高渐离的手说,“如今村子已经没事了,你可以像从前一样继续生活下去。那个牧猪的女孩非常爱慕你,你娶了她会很美满地生活下去。然后每天来这里击几曲筑,世界如此之大,不会嫉妒三个微不足道的幸福之人。”
高渐离叹了一声,他非常想留在这里,可在他醒的时候,他已经决定离去。他一度安宁下来的心情被杀伐之音再次掀起,却反而让他在昏迷之时想通了很多事情。
高渐离对风精说:“我却必须要走了,我要去找寻一个我所至爱的人,我在这里耽搁的时间已经太久了。”
风精问:“真的是至爱吗?”
高渐离说:“是。”
风精诚恳地点头说:“那你确实应该走了,我留不住你。我听说,如果真的能够得遇至爱,只有两种方法才能对得起那段让你与至爱之人相逢的命运。一种是至死与她一起生活,一种是和她以同样的方式死去。”
高渐离其实已经想通了其中的所有道理,他淡淡地说:“我知道了,谢谢你。”
风精说:“其实本来我想留你下来,就是想慢慢成为你的至爱。我已经孤单地生活了千年,我想和你以同样的方式死去。可是你只能有一个至爱。本想深爱于你,只能变成怀念于你。好在我能够在这里,每天重放你为我弹奏过旋律。”
高渐离抽出筑来,说:“我最后为你击筑一曲吧。你要答应我一件事情,永远为我佑护这个村庄。”
风精点头答应。忽然她又问高渐离:“你要回答我一件事情。”
高渐离问:“什么事情?”
风精说:“你至爱的那个人,她有没有我漂亮?”
高渐离道:“当然没有。世间之人,谁能抵挡你展颜一笑?”
风精果然展颜而笑,她震翅飞到空中,落英如雨般漫天漫地飘散。在高渐离奋平生之力击出的旋律中,她手指轻挥,所到之处,村庄周围绕出无穷无尽的桃花树林。树林中同时倾入了高渐离那乐曲之中妙含天地造化的力量,无相无边,无形无遁。
5、刺杀
这个以刺杀的故事终究要以刺杀结束。高渐离找到了秦皇,或者说是秦皇找到了高渐离。秦皇虽已发誓不近六国之人,但是高渐离一旦在咸阳左近现声,便是秦皇无法抵挡的。秦始皇找到了高渐离,眇其目,跛其足,要高渐离为他奏一次筑。高渐离居然毫无怨言地答应了。
高渐离坐在秦始皇对面,秦始皇望见他秀美得如雕琢出来的脸庞。高渐离击筑高唱:
“百姓啊,百姓是无牵无挂的家猪
将相啊,将相是心宽体胖的种猪
帝王啊,帝王是须毛倒竖的豪猪“
秦始皇拍案怒道:“你这是唱的什么歌?”
就在秦皇拍案的那一刹那,高渐离忽然向他出手,藏在他筑里的二十三样暗器一齐飞向秦皇。秦皇没有余裕闪避,挥袖勉强拍开所有暗器,高渐离的筑已当胸砸来。此时秦皇再也无从招架了,秦皇终于死到临头了。可在死到临头之时,秦皇仰天喊了一声:“渐离……”
这是荆轲在咸阳宫被斩断左腿之后那声绝望的喊叫,当时触耳惊心的语气令秦皇将这声喊叫铭记在心,如今他绝望地面对着高渐离的时候条件反射般将这句话喊叫了出来,却没想到这声喊叫救了他的命。
高渐离双目已盲,也明知荆轲已死,可他却分明看见一个活生生的荆轲就站在他的面前,他这些年来无时无刻不在牵念着的荆轲。他骤然收筑,反激回来的力道令他的胸口有如被大椎砸击一样疼痛。就在这时秦皇拔剑、反击,依然是那招天劫地数。真的一切都是天劫地数,所有人的命运都是称量好的。
秦皇的剑刺中高渐离咽喉的时候,两道泪水正好从高渐离空洞的眼窝中流出来,流过他秀美得如雕琢出来的脸庞。
从此以后,再没有人知道那个与世无争的地方。那个没有纷争没有仇杀没有动荡,那个有着安宁幸福和许多小猪的地方。
郭沫若现代诗选 第6篇
无限的大自然,
成了一个光海了。
到处都是生命的光波,
到处都是新鲜的情调,
到处都是诗,
到处都是笑:
海也在笑,
山也在笑,
太阳也在笑,
地球也在笑;
我同阿和,我的嫩苗,
同在笑中笑。
翡翠一样的青松,
笑着在把我们手招。
银箔一样的沙原,
笑着待把我们拥抱。
我们来了。
你快拥抱!
我们要在你怀儿的当中,
洗个光之澡!
一群小学的儿童,
正在沙中跳跃:
你撒一把沙,
我还一声笑;
你又把我*,
我反把你揎倒。
我回到十五年前的旧我了。
十五年前的旧我呀,
也还是这么年少。
我住在青衣江上的嘉州,
我住在至乐山下的高小。
至乐山下的母校呀,
你怀儿中的沙场,我的摇篮,
可还是这么光耀?
唉!我有个心爱的同窗,
听说今年死了!
我契己的心友呀!
你蒲柳一样的风姿,
还在我眼底留连;
你解放了的灵魂,
可也在我身旁欢笑?
你灵肉解体的时分,
念到你海外的知交,
你流了眼泪多少?……
哦,那个玲珑的石造的灯台,
正在海上光照,
阿和要我登,
我们登上了。
哦,山在那儿燃烧,
银在波中舞蹈,
一只只的帆船,
好象是在镜中跑,
哦,白云也在镜中跑,
这不是个呀,生命底写照!
阿和,哪儿是青天?
他指着头上的苍昊。
阿和,哪儿是大地?
他指青海中的洲岛。
阿和,哪儿是爹爹?
他指着空中的一只飞鸟。
哦哈,我便是那只飞鸟!
我便是那只飞鸟!
我要同白云比飞,
我要同明帆赛跑。
你看我们哪个飞得高?
你看我们哪个跑得好?
郭沫若现代诗选 第7篇
现代诗精选
1、《一切》
一切都是命运
一切都是烟云
一切都是没有结局的开始
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追寻
一切欢乐都没有微笑
一切苦难都没有泪痕
一切语言都是重复
一切交往都是初逢
一切爱情都在心里
一切往事都在梦中
一切希望都带着注释
一切信仰都带着呻吟
一切爆发都有片刻的宁静
一切死亡都有冗长的回声
2、《这也是一切》
――答北岛的《一切》
不是一切大树
都被风暴折断;
不是一切种子
都找不到生根的土壤;
不是一切真情
都流失在人心的沙漠里;
不是一切梦想
都甘愿被折断翅膀。
不、不是一切
都像你说的那样!
不是一切火焰
都只燃烧自己
而不把别人照亮;
不是一切星星
都仅指示黑暗
而不报告曙光;
不是一切歌声
都只掠过耳旁
而不留在心上。
不、不是一切
都像你说的那样!
不是一切呼吁都没有回响;
不是一切损失都无法补偿;
不是一切深渊都是灭亡;
不是一切灭亡都覆盖在弱者头上;
不是一切心灵
都踩在脚下、烂在泥里;
不是一切后果
都是眼泪血印,而不展现欢容。
一切的现在都在孕育着未来,
未来的一切都生长于它的昨天。
希望,而且为它斗争,
请把这一切放在你的肩上。
3、《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桥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蒿,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4、《乡愁》
余光中
小时侯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呵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5、《天问》
余光中
水上的霞光呵
一条接一条,何以
都没入了暮色了呢?
地上的灯光呵
一盏接一盏,何以
都没入了夜色了呢?
天上的星光呵
一颗接一颗,何以
都没入了曙色了呢?
我们的生命呵
一天接一天,何以
都归于永恒了呢?
而当我走时呵
把我接走的,究竟
是怎样的天色呢?
是暮色吗昏昏?
是夜色吗沉沉?
是曙色吗耿耿
6、《抉择》
席慕容
假如我来世上一遭
只为与你相聚一次
只为了亿万光年里的那一刹那
一刹那里所有的甜蜜与悲凄
那麽就让一切该发生的
都在瞬间出现吧
我俯首感谢所有星球的相助
让我与你相遇
与你别离
完成了上帝所作的一首诗
然後再缓缓地老去
7、《前缘》
席慕容
人若真能转世
世间若真有轮回
那麽我的爱
我们前世曾经是什麽
你若曾是江南采莲的女子
我必是你皓腕下错过的那朵
你若曾是逃学的顽童
我必是从你袋中掉下
的那颗崭新的弹珠
在路旁的草丛中
目送你毫不知情地远去
你若曾是面壁的高僧
我必是殿前的那一柱香
焚烧着陪伴过你一段静默的时光
因此今生相逢
总觉得有些前缘未尽
却又很恍忽无法仔细地去分辨
无法一一地向你说出
8、《盼望》
席慕容
其实我盼望的
也不过就只是那一瞬
我从没要求过你给我
你的一生
如果能在开满了栀子花的山坡上
与你相遇如果能
深深地爱过一次再别离
那麽再长久的一生
不也就只是就只是
回首时
那短短的一瞬
9、《一棵开花的树》
席慕容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
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
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於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後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那是我凋零的心
10、《雨巷》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个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11、《偶然》
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12、《青春之一》
席慕容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
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
却忽然忘了是怎麽样的一个开始
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
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
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
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
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
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
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
含着泪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13、《乡愁》
席慕容
故乡的歌
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
故乡的面貌
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望
仿佛雾里的
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14、《热爱生命》
汪国真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15、《山高路远》
汪国真
呼喊是爆发的沉默
沉默是无声的召唤
不论激越
还是宁静
我祈求
只要不是平淡
如果远方呼唤我
我就走向远方
如果大山召唤我
我就走向大山
双脚磨破
干脆再让夕阳涂抹小路
双手划烂
索性就让荆棘变成杜鹃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16、《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
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17、《冰心》
月明之夜的梦呵!
但我们只这般不言语
听――听
这微击心弦的声!
眼前光雾万重
柔波如醉呵!
沉――沉
18、《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决不象攀缘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象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
也不止象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语言。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红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19、《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20、《梦与诗》
醉过才知酒浓,
爱过才知情重,
你不能做我的诗,
我不能做你的梦。
21、《生如夏花》
泰戈尔
生如夏花之灿烂
死如秋叶之静美
--引
枫叶落
残阳如血
坐在山岗上饮酒的人哪
嘴唇鲜红
却不动声色
童年转瞬即逝
观音和阎王在河边散步
生死两岸
忘川流淌
月如霜
花无衣
天要下雨
肉体如泥
残忍的青春在后退
老年人开始厌倦自己的身体
看见鬼
在稻田里吃泥
草木一春
婚丧嫁娶
啼笑皆非
人生如戏
22、《沙扬挪拉一首》
徐志摩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23、《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郭沫若现代诗选 第8篇
早在“五四”运动时期,他就以充满革命激情的诗歌创作,歌颂人民革命,歌颂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开一代诗风,成为我国新诗歌运动的奠基者。他创作的历史剧,是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_评)
如果他说了十句,只有三句对了,那七句错的可以刺激起大家的研究辩证,那说对了三句,就为同时代和以后的人省了很多冤枉路。(闻一多评)
郭沫若是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史上任何人都无法回避、无法抹煞的人物。他的崇高学术地位是由他的突出贡献决定的。像他这样在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古器物学、文学、艺术等方面都有很高造诣的学者,二十世纪中国史上没有几人,二十世纪以前亦不多见。对郭沫若的“反思”,实际上涉及到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发展道路如何认识的问题,即二十世纪的优秀文化遗产是什么,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化发展方向何在这个根本问题。对郭沫若的评价要像对任何历史人物的评价一样,坚持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论,坚持“知人论世”的原则,不能脱离一定的历史条件,要着重揭示本质和主流。如果颠倒了主流和支流的位置,把支流夸大到无限的程度,甚至不惜污蔑和谩骂,那就背离了评价历史人物应有的原则和方法;这同无限拔高一个历史人物的做法一样,都是不可取的。(瞿林东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