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古诗文>诗歌鉴赏及答案:送春(推荐8篇)

诗歌鉴赏及答案:送春(推荐8篇)

时间:2023-12-22 12:23:00 古诗文

诗歌鉴赏及答案:送春 第1篇

(1)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来表现“春生”?从全诗看,这些景物描写有何作用?(4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鉴赏评价)。

【答案和解析】答案:和风,啼鸟,河畔草,树头花。(2分,答出两点得1分)乐景写哀(反衬)(2分)

解析:这首诗一开始便问道:春天从来到人间,就悄无声息地到何处去游历呢?第二句即交代谜底,春天走遍了天涯海角才肯作罢。三、四两句用了拟人手法,春天每到一处,先派遣“和风”传送消息,告诉人们春天将来临,再遣“啼鸟”说明春天到来的缘由。接下来的五、六两句描写春天到来后的绚丽景色:河畔绿草如茵,树头繁花点缀。而最后两句诗意一转:春天如果到我的故乡理该寻觅我吧,那就请春天为我向家人传去沦落江州的信息。

【答案和解析】答案:贬谪江州的伤感消沉(2分)以拟人手法虚写(想象)春天到了自己家乡,到处找我不见,而我只有xxx向家人传达沦落江州的'愁苦;含蓄蕴藉。(4分,手法2分,效果分析2分)

解析:诗的中间四句描绘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色,尾联抒发了“天涯沦落之恨”,是传统的“乐景衬哀情”的手法。诗人被贬谪江州的伤感消沉,也尽在这亦真亦幻的想像与描写之中,可谓含蓄蕴藉,哀而不伤。这首诗与《琵琶行〉同是抒写天涯沦落之恨,但选材,谋篇,命意,又何等不同!这就是艺术创造。这是一首七言律诗。盛唐以来,七律或工丽,或雄浑,或沉郁顿挫,佳作xxx。但写得这样轻灵、跳脱、活泼的,还不曾有过。

【诗词赏析】

白居易任江州司马期间作《浔阳春》三首,这是第一首,题为《春生》。这首诗把春天拟人化,构思异常新颖,奇巧,灵动。

诗的一开头便问道:春天从一来到人间就悄无声息地到何处游历呢?第二句即交代谜底,春天走遍了天涯海角才肯作罢。三、四两句用了拟人手法,春天每到一处,先派遣和风传送消息,告诉大家春天将来临,再遣啼鸟说明春天到来的缘由。接下来的五、六两句描写春天到来后的绚丽景色:河畔绿草如茵,树头繁花点缀。而最后两句诗意一转:春天如果到我的故乡理该寻觅我吧,那就请春天为我向家人传去沦落江州的信息。

诗的中间四句描绘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色,尾联抒发了“天涯沦落之恨”,是传统的乐景衬哀情的手法。诗人被贬谪江州的伤感消沉也尽在这亦真亦幻的想像与描写之中,可谓含蓄蕴藉,哀而不伤。

【微语】有些的时候,正是因为爱才悄悄离开,躲开的是身影,躲不开的却是那份默默的情怀!

诗歌鉴赏及答案:送春 第2篇

武陵春诗歌鉴赏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xxx。

恼人的风雨停歇了,枝头的花朵落尽了,只有沾花的尘土犹自散发出微微的香气。抬头看看,日已高,却仍无心梳洗打扮。春去xxx,花开花谢,xxx斯,唯有伤心的人、痛心的事,令我愁肠百结,一想到这些,还没有开口我就泪如雨下。

听人说双溪的春色还不错,那我就去那里划划船,姑且散散心吧。唉,我真担心啊,双溪那叶单薄的.小船,怕是载不动我内心沉重的忧愁啊!

这首词继承了传统的词的作法,采用了类似后来戏曲中的代言体,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

诗歌鉴赏及答案:送春 第3篇

诗歌鉴赏及答案:送春

送春(xxxxxx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1.“子规”的别名是什么?它常在什么季节啼鸣?

2.子规在我国古代诗歌中常借以抒写悲情,在这首诗歌中所表现的是怎样一种情感?

答案:

1.别名杜鹃鸟,它常在暮春季节啼鸣。

这首写景诗中的哲理是不难理解的。子规,也叫杜鹃鸟、布谷鸟、xxx、望帝,是那动人的传说使这小鸟有幸成为诗人笔下动人的象征。据《史书.蜀王本纪》载,在春秋时代,有个叫xxx的人在蜀地自立为王,号曰望帝。他有位大臣叫鳖灵。鳖灵原住长江边,是一鳖精修练而成,每夜都与出于江源之井中的情人xxx幽会。他听说西海水灾泛滥,便沿江而上至xxx,望帝xxx任其为相,命其治水。xxx思念鳖灵也到了xxx。一天,望帝出猎,在山野间邂逅xxx,见xxx貌美如花,便命纳入宫中为妃。此时xxx不知鳖灵已是蜀相,不敢言明身份,xxx寡欢。鳖灵治水有功,望帝为其设宴庆功,鳖灵大醉,留宿宫中。深夜,xxx叩其门而入,二人抱头痛哭,各诉别后思恋之情。望帝发现二人幽会,并听到了所诉情由,悔恨交集,当夜草拟诏书,禅让帝位于鳖灵,自己隐入西山修行。鳖灵继位。望帝山中思念xxx,xxx而死,灵魂化作杜鹃飞回蜀都。至春则啼,滴血则为xxx杜鹃花。声声啼叫则是xxx对那个梦牵魂绕的.佳人的呼唤。因为有了这个传说,杜鹃鸟成为人们吟咏的对象,如“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白居易的《琵琶行》),“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xxx《锦瑟》),“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声斜阳暮”(秦少游《踏莎行》),“xxx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xxx三月忆三巴”(xxx《宣城见杜鹃花》),“xxx曾为蜀帝王,化禽飞去旧城荒。年年来叫桃花月,似向春风诉国亡” (xxx《成都》),等等。这些诗句都寄托了诗人们的某种悲情。但xxx的这首诗告诉人们,春天快要过去了,但是杜鹃鸟半夜还在啼血鸣叫,不信叫不回离去的东风,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鼓舞的力量,深沉的坚强。后人常常引用这两句,作为对事业追求的一种鼓励。

诗歌鉴赏及答案:送春 第4篇

春兴诗歌鉴赏

唐代诗人写过许多出色的思乡之作。悠悠乡思,常因特定的情景而触发;又往往进一步发展成为悠悠归梦。xxx衡这首《春兴》,就是集春景、乡思、归梦于一身的好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xxx衡

xxx阴细雨晴,

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

又逐春风到洛城。

题目春兴,指明是因春天的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故诗的开头两句,就从春天的景物写起。

xxx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这是一个细雨初晴的春日。xxx的颜色已由初春的鹅黄嫩绿转为一片翠绿,枝头的残花已经在雨中落尽,露出了在树上啼鸣的流莺。这是一幅典型的暮春景物图画。

两句中雨晴与柳暗、花尽与莺见之间又存在着因果联系 柳色雨中深,细雨的洗刷使柳色变得深暗了; 莺语花底滑,落尽残花,xxx出流莺的身姿,从中透露出一种美好的春天景物即将消逝的意象。异乡的春天已经在柳暗花残中悄然逝去,故乡的春色此时想必也凋零阑珊了吧。那漂荡流转的流莺,更容易触动羁泊异乡的情怀。触景生情,悠悠乡思便一发不可收地漫涌上来。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这是两个出语平易自然,而想象却新奇美妙的诗句。上句写春风吹梦,下句写梦逐春风,一吹一逐,都很富表现力。它使人联想到,那和煦的春风,象是给入眠的思乡者不断吹送故乡春天的信息,这才酿造了一夜的思乡之梦。而这一夜的思乡之梦,又随着春风的.踪迹,飘飘荡荡,越过千里关山,来到日思夜念的故乡 洛阳城(xxx衡的家乡是在洛阳附近的缑氏县)。在诗人笔下,春风显得特别多情,它仿佛知晓诗人的乡思,特意来殷勤吹送乡梦,为乡梦作伴引路;而无形的乡梦,也似乎变成了有形的缕缕丝絮,抽象的主观情思,完全被诗人的巧笔形象化了。

不难发现,在整首诗中,春扮演了一个贯串始终的角色。它触发乡思,引动乡梦,吹送归梦,无往不在。由于春色春风的熏染,这本来不免带有伤感惆怅情调的乡思乡梦,也似乎渗透了春的温馨明丽色彩,而略无沉重悲伤之感了。诗人的想象是新奇的。

在诗人的意念中,这种随春风而生、逐春风而归的乡梦,是一种心灵的慰藉和美的享受,末句的又字,不但透露出乡思的深切,也流露了诗人对美好梦境的欣喜愉悦。

这首诗所写的情事本极平常:看到暮春景色,触动了乡思,在一夜春风的吹拂下,做了一个还乡之梦。而诗人却在这平常的生活中提炼出一段真挚的情感,在这里,艺术的想象无疑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让惹人伤感的乡思乡梦显得如此温润暖人。无疑,诗人超凡的艺术想象起了重要的作用。

诗歌鉴赏及答案:送春 第5篇

春望诗歌鉴赏答案

《春望》

唐·xxx

国破山河在,xxx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sāo)更短,浑欲不胜簪(zān)。

1.解释诗中的这些词语。

破:指被攻破。

城:指长安城,当时被叛军占领。

恨别:指悲伤,悔恨离别。

2.找出本诗中的对偶句.

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3.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诗歌表达了诗人xxx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

4.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一名句的妙处.

诗歌鉴赏及答案:送春 第6篇

《春怨》诗歌鉴赏

《春怨》是唐代诗人xxx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运用层层倒叙的手法,描写一位女子对远征辽西的丈夫的思念。首句写妇女“打起xxx”的动作,次句写“打起”的原因是“莫教啼”,三句写“莫教啼”的目的是不使其“惊妾梦”,四句又写“妾梦”是到辽西会见丈夫。全诗意蕴深刻,构思新巧,独具特色。

【原文】

打起xxx,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注释】

⑴春怨:一题“伊州歌”。

⑵打起:打得飞走。

⑶莫教:不让。

⑷妾:女子的自称。

⑸辽西:大约指唐代辽河以西营州、燕州一带地方。即今辽宁省锦州、朝阳至北京市东北怀柔、顺义一带,隋代因秦汉旧名曾于此地置辽西郡,寄治于营州,xxx改曰燕州,州治在辽西县。

【鉴赏】

这首小诗以妍美的生活意象体现幽怨的情思:在一家庭院的树梢头上,有几只爱唱歌的xxx正在欢唱着,突然,住室的门被打开了从里面走出一位红颜少妇,嗔怒地把唱得xxx的xxx赶跑了,口里还喃喃不已地自言自语着。

这就是此诗要描绘的一幅生活画面,春光如此可爱,xxx婉转的歌声又那么悦耳动听,这位少妇为何无心欣赏良辰美景,反而要把xxx赶走。原来,她的'丈夫久戍边疆,xxx里,音容杳无,她寂寞惆怅而又无可奈何,只能寄希望于梦中和亲人相见。此刻,也许她在梦境中正走在去边地的路上,满心欢喜地盼望着和丈夫的会面,不知趣的xxx偏偏在这个时候惊扰了她的美梦,她连这种虚幻的安慰也不能得到,必会把一腔怅恨无端地向着xxx发泄。

五言绝句妙在以小见大,语短意长,这首诗正是如此。它摄取了一位少妇日常生活中一个饶有趣味的细节,反映了一个重大的社会课题。诗中所说的辽西,为唐朝东北边境军事要地,据史载,当时在唐朝东北边境上居住着奚、xxx等少数民族,唐王朝和xxx族之间多次发生战争,朝廷曾先后派武攸宜、xxx等进击xxx人。天宝之后,xxx族更加强大。由于边事频仍,到辽西一带戍守的士卒往往长期不得还家,甚至埋骨荒陲。因此,广大人民希望统治者能够安抚边庭,过安定团聚的生活。唐代有不少诗人曾写过这个题材,如高适著名的《燕歌行》就涉及xxx击xxx事。令孤楚也写过一首五绝《闺人赠远》:“绮席春眠觉,纱窗晓望迷。朦胧残梦里,犹自在辽西。”这两诗的主旨与《春怨》并无二致,构思也颇为相似。不过,《闺人赠远》虽不能把丈夫盼回,却毕竟在梦中同亲人见了一面,《春怨》连这种虚幻的美梦也没有做成,怨情尤为沉重而凄惋。它以颇富民歌风味的清新的语言,通过一个意蕴丰富的动作性细节的描写,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现了广大人民在当时所承受的精神痛苦与哀怨情绪。

这首诗,语言生动活泼,具有民歌色彩,而且在章法上还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它通篇词意联属,句句相承,环环相扣,四句诗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达到了xxx之在《夕堂永日绪论》中为五言绝句提出的“就一意圆净成章”的要求。这一特点,人所共称。xxx《四溟诗话》中曾把诗的写法分为两种:一种是“一句一意”,“摘一句亦成诗”,如xxx诗“日出篱东水,云生舍北泥。竹xxx翡翠,沙僻舞鹍鸡”(《绝句六首》之一),属于此类;另一种是“一篇一意”,“摘一句不成诗”,这首《春怨》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首诗不同于惯常的起承转合的思路,而是突如其来地先写一个“打起xxx”的动作意象,然后层层递进地叙明原因。为何“打起xxx”,是因为不让xxx在枝间啼叫;为何“莫教枝上啼”,是因为xxx的歌声惊扰了佳人的好梦;为何特别恼怒xxx“惊妾梦”,是因为它把佳人在梦中到辽西与丈夫会面这一线可怜的希望也给无情地打消了。四句小诗,句句设疑,句句作答,犹如抽蕉剥笋,剥去一层,还有一层。所以,它不仅篇法圆净,而且在结构上也曲尽其妙。

诗歌鉴赏及答案:送春 第7篇

《春望》诗歌鉴赏

《春望》原文

国破山河在,xxx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xxx(公元7-770年),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市),后迁居巩县(今河南巩县),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世人称之为:诗圣,是中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与同年代“诗仙”xxx并称“xxx。xxx的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xxx杜审言,xxx本人出生于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xxx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xxx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xxxxxx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为“诗圣”。xxx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名句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还有三首是给xxx的。xxx的`诗对后世影响深远。

xxx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中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xxx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春望》简介

全篇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以写长安城里草木丛生,人烟稀少来衬托国家残破。起首一“国破山河在”,触目惊心,有一种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写出了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以物拟人,将花鸟人格化,有感于国家的分裂、国事的艰难,长安的花鸟都为之落泪惊心。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来写春天,写出了事物睹物伤情,用拟人的手法,表达出亡国之悲,离别之悲。体现出诗人的爱国之情。诗人由登高远望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地感叹忧愤。国家**不安,战火经年不息,人民妻离子散,音书不通,这时候收到家书尤为难能可贵。诗人从侧面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和人民在**时期想知道亲人平安与否的迫切心情。同时也以家书的不易得来表现诗人对国家深深地忧虑。结尾两句,写诗人那愈来愈稀疏的白发,连簪子都插不住了,以动作来写诗人忧愤之深广。全篇诗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全诗抒发了诗人xxx、伤时、念家、悲己的情感,以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今人xxx、xxx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此论颇为妥帖。“家书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言。

诗歌鉴赏及答案:送春 第8篇

春 生

白居易

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

先遣和风报消息,续教啼鸟说来由。

展张草色长河畔,点缀花房小树头。

若到故园应觅我,为传沦落在江州。

【注释】

海角天涯:极言遥远。 教:使、让,读平声。 展张:展开、铺开。

故园:指白居易的家乡下邽。 为传:替我捎信。

【品评】

白居易任江州司马期间作《浔阳春》三首,这是第一首,题为《春生》。

这首诗把“春”拟人化,构思异常新颖、奇巧。开头便问:“春”从何处出

“生”,接着说她一出生就到处漫游。她还懂得搞点宣传,造点声势。将到某

处,先派“和风”传送消息,告诉人家“春”将来临;再遣“啼鸟”介绍情况,

说明“春”将带来无限美景。她一到某地,就埋头工作,为河岸覆盖绿草,为

树头点缀繁花。这分明是一首“春”的颂歌,用笔之妙,出人意外,但更其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