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颂·商颂·玄鸟 第1篇
xxx翻译-xxx原文
九歌东君
九歌国殇翻译
xxx原文: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a果抟兮。
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精色内白,类任道兮
纷A宜修,而不丑兮。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
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
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
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愿岁并谢,与长友兮。
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
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xxx翻译:
橘啊,你这天地间的佳树,生下来就适应当地的水土。
你的品质坚贞不变,生长在江南的国度。
根深难以迁移,那是由于你专一的意志。
绿叶衬着白花,繁茂得让人欢喜。
枝儿层层,刺儿锋利,饱满的果实。
青中闪黄,xxx带青,色彩多么绚丽。
外观精美内心洁净,类似有道德的君子啊。
长得繁茂又美观,婀娜多姿毫无瑕疵。
啊,你幼年的志向,就与众不同。
独立特行永不改变,怎不使人敬重。
坚定不移的品质,你心胸开阔无所私求。
你远离世俗独来独往,敢于横渡而不随波逐流。
小心谨慎从不轻率,自始至终不犯过失。
遵守道德毫无私心,真可与天地相比。
愿在万物凋零的季节,我与你结成知己。
内善外美而不放荡,多么正直而富有文理。
你的年纪虽然不大,却可作人们的良师。
品行好比古代的伯夷,种在这里作我为人的榜样。
xxx介绍:
《xxx》是xxx早年的一篇作品。战国xxx国的xxx所作,按xxx《楚辞章句》为《九章》第八篇。《xxx》是中国文人写的第一首咏物诗,诗人以橘树为喻,表达了自己追求美好品质和理想的坚定意志。
xxx赏析:
《xxx》可分两节,第一节重在描述橘树俊逸动人的外美。开笔“后皇嘉树,橘徕服兮”等三句就不同凡响:一树坚挺的绿橘,突然升立在广袤的天地之间,它深深扎根于“南国”之土,任凭什么力量也无法使之迁徙。那凌空而立的意气,“受命不迁”的坚毅神采,顿令读者升起无限敬意!橘树是可敬的,同时又俊美可亲。诗人接着以精工的笔致,勾勒它充满生机的纷披“绿叶”,晕染它雪花般蓬勃开放的“素荣”;它的层层枝叶间虽也长有“剡棘”,但那只是为了防范外来的侵害;它所贡献给世人的,却有“精色内白”,光采照人的无数“圆果”!xxx笔下的南国之橘,正是如此“纷A宜修”、如此堪托大任!本节虽以描绘为主,但从xxx行间,人们却可强烈地感受到,诗人对祖国“嘉树”的一派自豪、赞美之情。
橘树之美好,不仅在于外在形态,更在于它的内在精神。本诗第二节,即从对橘树的外美描绘,转入对它内在精神的热情讴歌。xxx在《离骚》中,曾以“羌无实而容长”(外表好看,却无美好的内质),表达过对“兰”、“椒”(喻指执掌朝政的谗佞之臣)等辈“委其美而从俗”的鄙弃。橘树却不是如此。它年岁虽少,即已抱定了“独立不迁”的坚定志向;它长成以后,更是“横而不流”、“淑离不淫”,表现出梗然坚挺的高风亮节;纵然面临百花“并谢”的岁暮,它也依然郁郁葱葱,决不肯向凛寒屈服。诗中的“愿岁并谢,与长友兮”一句,乃是沟通“物我”的神来之笔:它在颂橘中突然揽入诗人自己,并愿与橘树长相为友,面对严峻的岁月,这便顿使傲霜斗雪的橘树形象,与遭谗被废、不改操守的xxx自己叠印在了一起。而后思接千载,以“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收结,全诗境界就一下得到了升华――在两位古今志士的遥相辉映中,前文所赞美的橘树精神,便全都流转、汇聚,成了身处逆境、不改操守的伟大志士精神之象征,而高高映印在历史天幕上了!
从现在所能见到的诗作看。《xxx》堪称中国诗歌史上的第一首咏物诗。xxx巧妙地抓住橘树的生态和习性,运用类比联想,将它与人的精神、品格联系起来,给予热烈的赞美。借物抒志,以物写人,既沟通物我,又融汇古今,由此造出了清人林云铭所赞扬的“看来两段中句句是颂橘,句句不是颂橘,但见(屈)原与橘分不得是一是二,彼此互映,有镜花水月之妙”(《楚辞灯》)的奇特境界。从此以后,南国之橘便蕴含了志士仁人“独立不迁”、热爱祖国的丰富文化内涵,而永远为人们所歌咏和效法了。这一独特的贡献,无疑仅属于xxx,所以xxx翁又称xxx为千古“咏物之祖”。
xxx个人资料:
xxx(约公元前340-前278),xxx,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东xxxxxx国((今湖北省秭归县)人,他是一个黄老之学的传播者。继吴起之后,在楚国另一个主张变法的政治家就是xxx。他因上奏不被楚王接受,他满怀忧愤之情,跳入xxx(一说丹江)自尽。从而,世人为了纪念他,便有了端午节。他创立了“楚辞”,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战国xxx国贵族出身,任三xxx、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主张对内举贤能,xxx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忧国忧民的xxx在xxx(一说丹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楚辞了解:
诗经·颂·商颂·玄鸟 第2篇
挞xxx,奋伐荆楚。穼入其阻,裒xxx旅。有截其所,汤xxx之绪。
维女荆楚,xxx南乡。xxx成汤,自彼氐羌。xxx不来享,xxx不来王,曰商是常。
天命多辟,设都于禹之绩。岁事来辟,勿予祸适,稼穑匪解。
天命降监,下民有严。不僭不滥,不敢怠遑。命于下国,封建厥福。
商邑翼翼,四方之极。赫赫厥声,濯濯厥灵。寿考且宁,以保我后生。
陟彼景山,松柏丸丸。是断是迁,方斫是虔。松桷有梴,旅楹有闲,寝成孔安。
诗经·颂·商颂·玄鸟 第3篇
诗经·颂·商颂·玄鸟
原文: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方命厥后,xxx九有。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xxxxxx子。xxxxxx子,xxx不胜。龙旂十乘,大糦是承。邦畿千里,xxx所止,肇域彼四海。四海来假,来假祁祁。景员维河。xxx命咸宜,百禄是何。
注释:
1.玄鸟:黑色的候鸟,指燕子。可能是xxx的图腾。
2.商:又称殷商。古国名。中国历史上继夏之后存在时间较长的一个王朝。从公元前17世纪商汤灭夏后建立国家,至公元前14世纪中叶xxx迁都殷,及公元前11世纪商王纣被xxx武王带同西南各族攻灭,共传十七世,三十一王,历时六百年左右。它最早活动于东方的渤海沿岸及河南河北,同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的古代土著民族有许多共同之处;有以玄鸟为始祖的神话,还有用兽骨占卜、杀人殉葬、衣着尚白等习惯。商自成xxx、xxx迁殷,至xxx时期,经过对xxx围xxx的频繁战争,疆域及势力影响空前扩大。
3.宅:《书·尧典》:“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书·舜典》:“有能奋庸熙帝之载,使宅百揆亮采,惠畴?”《书·xxx上》:“我xxx,既爰宅xxx。”《书·说命上》:“王宅忧,亮阴三祀。”这里用为居、居住之意。
4.殷:地名。古商国首都。在今河南省安阳市西北小屯村。后人多称殷商。《书·xxx序》:“xxx五迁,将治亳殷,民咨胥怨。”《书·西伯戡黎序》:“殷始咎xxx,xxx人乘黎。”
5.芒:(máng忙)通“茫”。《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勤歌》:“野茫茫。”这里用为辽阔旷远之意。
6.古帝:很远古的帝王。一说为上天。
7xxx:《诗·大雅·生民》:“以弗无子,xxxxxx。”《诗·大雅·下武》:“下武维xxx,世有哲王。”毛传:武,继也。”xxx:“后人能继先祖者,维有xxx家最大。”《诗·商颂·xxx》:“挞xxx,奋伐荆楚。”《尔雅·释言》:xxx,继也。”这里用为继承之意。
8.汤:商王朝的建立者,原为商族部落领袖。主癸之子。传说名履,又称成汤、武汤、武王、天乙。殷墟甲骨文称成或唐,亦称大乙。西xxx甲骨与xxx称成唐。据史书记载,商族从始祖契到汤,曾先后迁居八次,至汤定居于亳。夏末自孔甲始,荒淫无度,力量渐衰,至桀时更甚。汤定居于亳,为灭夏之战创造了有利条件。汤初置二相,以xxx、仲虺共同辅助国事,又陆续灭掉邻近的葛国(今河南宁陵)以及夏的联盟韦(在今河南滑县)、顾(在今河南范县)、昆吾(在今河南许昌)等部落、xxx,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成为当时的强国,而后作《汤誓》伐夏。汤与桀大战于鸣条(今河南封丘东),桀大败,逃至南巢(在今安徽巢湖),xxx桀而归于亳。此后三千诸侯大会,xxx为诸侯,被推为天子。三让,诸侯不从,于是汤即天子之位,建立商朝。
9.正:通“整”。《书·xxx命》:“惟xxx公位冢宰,正百工。”《书·君牙》:“亦惟先正之臣,克左右乱四方。”《诗·xxx斯干》:“哙哙其正,哕哕其冥,君子攸宁。”《礼记·曲礼上》:“立必正方,不倾听。”《庄子·让王》:“正冠而缨绝。”《韩非子·主道》:“是故xxx而为贤者师,xxx而为智者正。”这里用为端正之意。
10.方:通“仿”。《书·尧典》:“都!共工方鸠僝功。”《诗·召南·鹊巢》:“xxx巢,维鸠方之。”《诗·xxx十日之交》:“楀xxx,艳妻煽方处。”《诗·大雅·xxx》:“榦不庭方,以佐戎辟。”《论语·宪问》:“子贡方人。”《xxx·梁惠王下》:“方命虐民,饮食若流。”《荀子·劝学》:“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xxx於世矣。”《商君书·算地》:“今世巧而民淫,方效汤武之时,而行神农之事。”这里用为模拟、仿效之意。
11.后:《书·大禹谟》:后克艰厥后,臣克艰厥臣。”《诗·xxx楚茨》:“乐具入奏,以绥后禄。”《诗·xxx颂·xxx有成命》:“xxx有成命,二后受之。”《诗·xxx颂·时迈》:“允王维后。”《左传·文xxx年》:“皇皇后帝。”《国语·xxx语》:“昔我先世后稷。”《礼记·内则》:“后xxx宰。” 《说文》:“后,继君体也。”这里用为君王之意。
12.奄:(yǎn演)《书·立政》:“式商受命,xxx姓。”《诗·大雅·皇矣》:“受禄无丧,xxx四方。”《诗·大雅·xxx》:“奄受北国,因以其伯。”《诗·xxx颂·执竞》:“自彼成康,xxx四方。”《诗·xxx颂·臣工》:“命我众人,庤乃钱鎛,奄观銍艾。”《说文》:“奄,大有余也。”《广韵· 琰韵》:“奄,取也。”这里用为拥有、占有之意。
13.九有:即九州。
14.殆:假借为“怠”。《左传·昭公五年》:“滋敝邑休殆。”《韩非子·有度》:“属官威民,退淫殆。”这里用为懒惰之意。
15.靡:(mi迷)《书·咸有一德》:“天难谌,命靡常。”《诗·邶风·泉水》:“靡日不思。”《诗·鄘风·柏舟》:“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谅人只!”《诗·xxx四牡》:“xxx盬,我心伤悲。”《诗·大雅·皇矣》:“比于文王,其德靡悔。”《诗·鲁颂·泮水》:“靡有不孝,自求伊祜。” 《荀子·儒效》:“乡也,胥靡之人,俄而治天下之大器举在此。”《战国策·秦策》:“靡不有初。”《尔雅》:“靡,无也。”《史记·xxxxxx传》:“靡不毕现。”这里用为没有之意。
16.旂:(qi旗)《诗·xxx采芑》:“其车三千,旂旐央央。”《诗·大雅·xxx》:“淑旂绥章,簟茀错衡。”《诗·xxx颂·载见》:“龙旂阳阳。”《尔雅》:“有铃曰旂。”xxx注:“铃在旂上,旂者画龙。”《xxx·万章下》:“士以旂。“《说文》:“旂,旗有众铃以令众也。”这里用为上绘交龙并有铃铛的旗子之意。
17.糦:(chi翅)同“饎”。饎:(chi翅)《诗·xxx天保》:“吉蠲为饎,是用孝享。”《诗·大雅·泂酌》:“可以餴饎,岂弟君子,民之父母。”《说文》:“饎,酒食也。糦,饎或从米。”这里用为酒食之意。
18.承:《易·归妹·上六》:“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无攸利。”《诗·xxx鹿鸣》:“承筐是将。”《说文·手部》:“承,奉也。”这里用为捧托,承载之意。
19.畿:《诗·邶风·谷风》:“不远伊迩,薄送我畿。”《xxx·大行人》:“邦畿方千里。”《xxx·职方式》:“方千里曰xxx。”《xxx·大司马》:“乃以九畿之籍。”《说文》:“畿,天子千里地。以逮近言之则曰畿也。”xxx是指国都四xxx的广大地区,古代王都所领辖的方千里地面。后指京城所管辖的地区。按:九畿,国畿及侯甸、男采、卫蛮夷也。唐虞称服,xxx称畿。这里用为一个xxx的土地疆域之意。
20.止:《诗·秦风·终南》:“君子至止,锦衣狐裘。”《诗·xxx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诗·大雅·凫鷖》:“凫鷖在亹,公尸来止熏熏。”《诗·xxx颂·振鹭》:“我客戾止,亦有斯容。”《论语·微子》:“止子路宿。”《礼记·中庸》:“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荀子·解蔽》: “故学也者,固学止之也。”这里用为停留、逗留之意。
21.肇:(zhào赵)《书·胤征》:“惟xxx肇位四海,胤侯命掌六师。”《诗·大雅·生民》:“是任是负,以归肇祀。”《诗·xxx颂·维清》: “肇禋,迄用有成,维xxx之祯。”《诗·xxx颂·小毖》:“肇允彼桃虫,拚飞维鸟。”《尔雅·释诂一》:“初、哉、首、基、肇、祖、元、胎、落、权舆,始也。”《楚辞·离骚》:“皇揽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这里用为开始、最初之意。
22.假:《易·家人·九五》:“xxx有家,勿恤,吉。”《诗·大雅·烝民》:“天监有xxx,昭假于下。”《诗·xxx颂·维天之命》:“假以溢我,我其收之。”毛传:“假,嘉也。”《诗·xxx颂·噫嘻》:“噫嘻成王,既昭假尔。”《管子·小问》:“假而礼之,厚而勿欺,则天下之士至矣。”《尔雅·释诂下》:“假,嘉也。”这里用为赞美、赞扬之意。
23.祁:(qí齐)《诗·召南·采蘩》:“被之祁祁,薄言还归。”《诗·豳风·七月》:“春日迟迟,采蘩祁祁。”《诗·xxx出车》:“仓庚喈喈,采蘩祁祁。”《诗·xxx吉日》:“瞻彼中原,其xxx。”这里用为众多之意。
24.景:(jǐng井)《诗·xxxxxx》:“神之听之,介尔景福。”《诗·大雅·旱麓》:“以享以祀,以介景服。”《诗·xxx颂·潜》:“以享以祀,以介景福。”《荀子·解蔽》:“xxx外景,清明内景。”《尔雅》:“四时和谓之景风。”《说文》:“景,日光也。”《广雅》:“南方景风。”这里用为光明之意。
25.员:(yuán元)《诗·xxx·出其东门》:“缟衣綦巾,聊乐我员。”《诗·xxx正月》:“无弃尔辅,员xxx辐。”这里用为增益之意。
26.河:《书·禹贡》:“导河积石。”《书·说命下》:“既乃遁于荒野,入宅于河。”《列子·汤问》:“河阳之北。”《xxx春秋·慎行论》:“三豕涉河。”《说文》:“河,河水出敦煌塞外昆仑山,发原注海。”这里用为黄河之意。
27.咸:《书·舜典》:“四罪而天下咸服。”《书·大禹谟》:“嘉言罔攸伏,野无遗贤,万邦咸宁。”《诗·大雅·崧高》:“徒御啴啴,xxx邦咸喜。”《诗·鲁颂·閟宫》:“敦商之旅,克咸厥功。”《国语》:“小赐不咸,独恭不优。不咸,民不归也;不优,神弗福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代御执辔持策,则马咸骛矣。”这里用为共、同之意。
28.宜:《诗·xxx·缁衣》:“缁衣之宜兮。”《诗·xxx常棣》:“宜尔室家,乐尔妻帑。”《诗·大雅·假乐》:“嘉乐君子,xxx德,宜民宜人。《诗·鲁颂·閟宫》:“享以骍牺,是飨是宜。”《尔雅》:“宜,事也。”《韩非子·解老》:“臣事君宜,下怀上宜,子事父宜。”《xxx春秋·察今》: “世易时移,变法宜矣。”《说文》:“宜,所安也。”这里用为合适、适宜之意。
29.何:古通“荷”。《诗·曹风·候人》:“彼候人兮,xxx殳。”《诗·xxx无羊》:“何蓑何笠?或负其餱。”《诗·商倾·长发》:“xxx之休,不競不絿。”《管子·小匡》:“用此五子者xxx。”这里用为担荷之意。
译文:
上天明令燕子降,来到人间生商王,住居殷地广茫茫。
古时上帝命成汤,征服四海治四方。
遍告天下众诸侯,九州全部归商邦。
从前商朝诸先王,接受天命无灾殃,xxxxxx子有福祥。
xxx子xxx多贤良,成汤事业能担当。
大车十辆龙旗扬,满载黍稷供祭享。
国家疆土上千里,人民安居好地方,开始据有四海地。
四海xxx朝商,来朝人多纷且忙。
景山四xxx绕黄河,xxx天命最适当,承担多福长无疆。
鉴赏:
这亦是一首在祭祀仪式现场所诵唱的歌,与上首《烈祖》是在同一祭祀仪式xxx唱。歌者在颂唱了“感叹光明显赫祖”后,再一次感谢祖先留传下来的农业种植方法,并愿意将酒食奉献给祖先。
本诗是祭祀xxxxxx的颂歌。《毛诗序》云:“《玄鸟》,祀xxx也。”xxx云:“祀当为祫。祫,合也。xxx,殷王xxx,xxx玄xxx之xxx也。有雊雉之异,又惧而修德,殷道复兴,故亦表显之,号为xxx云。崩而始合祭于契之庙,歌是诗焉。”xxx的意思是《毛序》所说的“祀”是合祀,而他所讲到的“雊雉之异”,据《史记·殷本纪》记载,是这么一回事:“帝xxx祭成汤,明日有飞雉登鼎耳而呴(雊)。xxx惧。祖己曰:‘xxx忧,先修政事。’”
据今人的研究,商是以鸟为图腾的民族,“雊雉之异”的传说与“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神话不无相关。而“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则是关于商的起源的最珍贵的早期文献资料。传说中商的祖先契是其母有娀氏之女吞下燕卵之后生下的。《史记·殷本纪》:“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三人行浴,见玄鸟xxx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上古典籍中对此传说有相当多的记载。《楚辞·离骚》:“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凤鸟既受诒兮,恐高辛之先我。” 《楚辞·天问》:“简狄在台,喾何宜?玄鸟致诒,如何喜?”《xxx春秋·音初》:“有娀氏有二佚女,为之成之台,饮食必以鼓。帝令燕往视之,鸣若嗌嗌。二女爱而争搏之,覆以玉筐。少选,发而视之,燕xxx卵xxx,遂不反。”此外如《太平御览》卷八二引《尚书中候》,《史记·三代世表》褚少xxx补引《诗含神雾》等纬书也记录了这同一传说。更有意思的是:传世的晚商青铜器《玄鸟妇壶》上有“玄鸟妇”三字合书的铭文,其含义表明作此壶者系以玄鸟为图腾的妇人。玄鸟是商部族的崇拜图腾,“天命玄鸟”的传说正是原始商部族的起源神话。从文化人类学角度审视这一神话,我们发现它作为一种原型,有其典型意义。有关鸟卵生子的传说长期流传于东北地区,如《论衡·吉验》:“北夷橐离国王侍婢有娠。xxx杀之。婢对曰:‘有气大如鸡子,从天而下,我故有娠。”’《清太祖武皇帝实录》:“长白山,……有神鹊衔一朱果置佛古伦衣上,……其果入腹,既感而成孕。”高丽xxx《xxx文集》中亦有鸟卵生子的传说,与《xxx高句丽传》所记之事略同。而据xxx考证,商部族正是发迹于东北渤海地区。
由此可见,所谓的“雊雉之异”是为了显示xxxxxx的中兴而造出的神话,它正基筑于商民族的'玄鸟图腾信仰。商至xxx而迁殷,发展兴旺,政局稳定。xxx死后,传位二弟小辛,小辛不幸三年而亡,又传位三弟小乙,小乙即位十年而亡。其时殷道又衰,xxx子xxx立,用xxx说为相,伐鬼方、大彭、豕韦,修政立德,终使国家大治。诗云:“龙旂十乘,大糦是乘。”xxx曰:“交龙为旗,xxx之xxx子有武功,有xxx天下者,无所不胜服。乃有诸侯建龙旗者十乘,奉承黍稷而进之者,亦言得xxx欢心。十乘者,由二王后,八州之大国与?”中原部族建立联盟后,统以龙为标志,“龙以建旗”。商族在东北兴起后,南下黄河流域,进而控制xxx。xxxxxx时,中原各部族以车载稻米进贡。诗云:“四海来假,来假祁祁”,则不但是中原xxx部族,即使是氐、羌等四边民族也纷纷进贡朝见。xxx功业之隆,于此可见。
从文学角度看,本诗成功地应用了对比、顶真、叠字等修辞手法,结构严谨,脉络清晰,其成熟性令人惊奇。先写神圣的祖先诞生和伟大的商xxx,目的是衬托xxx中兴的大业,以先王的不朽功业与xxx之中兴事业相比并,更显出xxx中兴事业之盛美。“宅殷土芒芒”毕竟虚空,不及“邦畿千里”之实在;“正域彼四方”只是商汤征伐四方事业的开始,而xxx时却是“肇域彼四海”,四夷来归,疆域至广。这看似重复的语句,却有根本上的差别,其妙用令人啧啧叹赏。诗中xxx丁xxx子”,重复一遍形成转折,这是颂歌转折的关键,把中心转到了xxx丁”身上,并表明了xxx是伟大的商汤后裔,中心开花,承上启下,结构上极其整饬。最后几句中,“四海来假,来假祁祁”顶针与叠字修辞并用,以补充说明四方朝贡觐见之众多,渲染xxx中兴事业之成功,也有曲终奏雅、画龙点睛之效。此外全诗善以数字作点染,“四方”、“九有”、“十乘”、“千里”、“四海”、“百禄”云云,各尽其妙。
本篇为祭祀颂诗,整诗写商的“受天命”治国,写得渊源古老,神性庄严,气势雄壮。由此来设想这一祭祀场面的话,当是何等的声势浩大,xxx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