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古诗文>秦观《浣溪沙》宋词赏析以及原文注释翻译(精选20篇)

秦观《浣溪沙》宋词赏析以及原文注释翻译(精选20篇)

时间:2024-01-09 08:58:22 古诗文

秦观《浣溪沙》宋词赏析以及原文注释翻译 第1篇

原文:

浣溪沙·夜夜相思更漏残

唐代:xxx

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阑干,想君思我锦衾寒。

咫尺画堂深似海,忆来惟把旧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

译文:

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阑干,想君思我锦衾寒。

每个夜晚,我都处在深深的思念之中,一直到夜深人静,漏断更残,凝望着那一轮令人伤心的明月,我久久地依凭栏杆,想必你也思念着我,感到了锦被的冷,锦被的寒。

咫尺画堂深似海,忆来惟把旧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

画堂近在咫尺,但是像海一样深,要渡过,难,回忆往日,只好把两人以前来往的旧书信翻来看,不知何时再见,一起携手进入长安。

注释:

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阑干,想君思我锦衾(qīn)寒。

衾:被子。锦衾:丝绸被子。

咫(zhǐ)尺画堂深似海,忆来惟把旧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

咫尺:比喻距离很近。

赏析:

自从与心上人分离之后,令人朝思暮想,彻夜无眠。月下凭阑,益增相思。不知几时才能再见,携手共入长安。这首词,叙离别相思之情,含欲言不尽之意。缠绵凄恻,幽怨感人。

秦观《浣溪沙》宋词赏析以及原文注释翻译 第2篇

浣溪沙·端午

朝代:宋代

原文: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翻译:

①碧纨(wàn):绿色薄绸。xxx:芳香的兰花,这里指妇女。③流香涨腻:指女子梳洗时,用剩下的香粉胭脂随水流入河中。杜牧《阿房宫赋》:“弃脂水也”。④这句指妇女们在发髻上挂着祛邪驱鬼、保佑**的符录。⑤再少:重又年轻。(该词没有“再少”句)

赏析:

端午(农历五月初五),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本名“端五”。《太*御览》卷31引《风土记》:“仲夏端午、端、初也”。亦名“端午”、“重五”、“重午”。民间有端午吃粽子、赛龙舟、吊屈原等风俗。

本篇描写妇女欢度端午佳节的情景。上篇描述她们节日前进行的各种准备,下篇刻画她们按照民间风俗,彩线缠玉臂,小符挂云鬟,互致节日的祝贺。

——浣溪沙春情原文翻译及赏析

秦观《浣溪沙》宋词赏析以及原文注释翻译 第3篇

原文:

浣溪沙·钿毂香车过柳堤

唐代: 张泌

钿毂香车过柳堤,桦烟分处马频嘶,为他沉醉不成泥。

花满驿亭香露细,xxx断玉蟾低,含情无语倚楼西。

译文:

钿毂香车过柳堤,桦烟分处马频嘶,为他沉醉不成泥。

花满驿亭香露细,xxx断玉蟾低,含情无语倚楼西。

注释:

钿毂(gǔ)香车过柳堤,桦(huà)烟分处马频嘶,为他沉醉不成泥。

钿毂:金饰的车轮轴承,有眼可插轴的部分。桦:落叶乔木,皮厚而轻软,可卷蜡为烛。谓之“桦烛”。这里的“桦烟分处”,指朝廷考场。

花满驿(yì)亭香露细,xxx断玉蟾(chán)低,含情无语倚楼西。

玉蟾:月亮。古时传说月中有蟾蜍(癞蛤蟆),所以常以蟾指代月亮。

赏析:

这首词写驱车送别。上片写车过柳堤,马嘶桦烟,人已远去。“为他沉醉不成泥”一句,表现了女子对男子的依恋之情,如“成泥”,岂不是可以不走了吗?下片头二句写驿亭环境,用以表现女主人公送走情人后“含情无语”的淡淡哀愁。

秦观《浣溪沙》宋词赏析以及原文注释翻译 第4篇

阳羡姑苏已买田。相逢谁信是前缘。莫教便唱水如天。

我作洞霄君作守,白头相对故依然。xxx有几同年。

翻译

我们都在阳羡和姑苏买了田地,在杭州相逢真是前世即有的缘份,不要让我一人留下。日后登楼怀念老友。

让我退休,提举洞霄宫了,而你留下作杭州太守。这样,咱们二人就可以白头相对,故旧依然了。在杭州能有几位像我与你一样同年龄的旧友呢。

注释

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xxx老:xxx,字淳老,苏州人,时任两浙路转运副使。

阳羡:古县名,在今江苏宜兴南。

姑苏:苏州的别称。

洞霄:洞霄宫,道教名观,在杭州西南。

同年:同科考中的人。xxx与xxx为同年进士。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xxx元祐六年xxx(1091年)正月十八日,是时,词人身在杭州,xxx由两浙路转运副使调任主客郎中,xxx赋此词送行。

赏析

上片首句“阳羡姑苏已买田”,是说词人与xxx志趣相同,二人各自已在阳羡和姑苏买了田地,准备致仕定居,脱离尘世而去。“相逢谁信是前缘”,是承前句买xxx之相同志趣,而说二人在杭州相逢真是前世即有的缘份。“莫教便唱水如天”,用语含蓄蕴藉,使典自然。“水如天”,是化用唐朝xxx嘏《江楼感旧》诗之“月光如水水如天”句,意谓千万不要教人唱起感叹故人分离的诗歌。

下片把与友人难舍难分之情化为永不离别的幻想:“我作洞霄君作守,白头相对故依然。”词人对xxx说:“让我去担任洞霄宫提举的职务,由您来作杭州太守之官。这样,咱们二人就可以白头相对,故旧依然了。”这是从反面表达词人内心的对故友难以抑制的分离之情。末句“xxx有几同年”,则感叹人生知己实在太少了,尤其是同龄人的知己则更加稀少。

这首词没有太多的修饰,不堆砌辞藻,充分表达出词人对温叟的深情厚谊,也感叹了时光相催,当时同年今已满头白发,并将此升华到人生哲理的高度,耐人寻味。

秦观《浣溪沙》宋词赏析以及原文注释翻译 第5篇

浣溪沙·十里xxx载酒游

十里xxx载酒游,青帘低映白苹洲。西风听彻采菱讴。

沙岸有时双袖拥,画船何处一竿收。归来无语晚妆楼。

翻译

xxx山色,倒映如画,坐在船上,载酒而游,是多么的逍遥自在。远景是水中的沙滩,伴着采菱人所唱的歌曲泛舟湖上,欣赏着自然的美是多么的愉悦啊。

近处的岸边有热闹的街市,美丽的女子。天色渐晚,画船上收起钓竿。夜晚归来,独自于妆楼寻思。

注释

浣溪沙:xxx曲名,因春秋时期人xxx浣纱于若xxx而得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此调有*仄两体。全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派与豪放派多数词人所常用。

青帘:旧时酒店门口挂的**,多用青布制成。

xxx:泛指长满白色花的沙洲。xxx《柳杨送客》

诗:“青枫江畔xxx,楚客伤离不待秋。”

彻:完结,指乐曲的终结。

采菱讴:乐府清商曲名,又称《采菱歌》、《采菱曲》。

沙岸:用沙石等筑成的堤岸。

双袖:借指美女。

画船:装饰华丽的游船。

一竿:xxx师买妾,一妾需五千钱,每五千钱名为“一竿”。xxx《渔父》:“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世上xxx有几人。”故此处之“一竿”亦可指渔人。

创作背景

xxx***年(1684)十月,容若扈驾南巡,目睹了江南的xxx山色,尽享自然情趣,感慨之下作下此词。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江南自然风景的词,词全用白描,清丽简淡,描摹如画。

“十里xxx载酒游,青帘低映白苹洲。西风听彻采菱讴。”和着西风在小舟之上饮酒,醉心之趣,好似听见采莲曲悠扬地在湖面上拂过,又有沙岸上美女水袖飘然,翩跹起舞,自是美不胜收。

“沙岸有时双袖拥,画船何处一竿收。”此时xxx又借xxx主《渔夫》中“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世上如xxx几人”一句,表达身在舟中,好似渔夫撑竿,尽享自然情趣的美好感触。当年xxx主身为君王身不由己,只得写这样一阕词,画饼充饥,以抚慰自己疲惫无奈之心:在美景之中,xxx是否也如后主一般惆怅地期待,我们并不能身临其境地大胆猜测,但至少从这词看,基调明朗闲适。xxx对山山水水尤其喜爱,心心念念想要回归自然,为天地之间的一名酒客便可。这心愿,从满首词间漫溢的情趣就可窥见。

全词清新、雅致,勾勒出了秦淮河灯火之夜:湖面、小舟、酒家、沙堤、美女、灯火,表现了词人欣赏与意欲回归大自然的情趣。

秦观《浣溪沙》宋词赏析以及原文注释翻译 第6篇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沉醉意先融。疏钟已应消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xxx。醒时空对烛花红。

译文

不要说这酒杯太深,如琥珀般的酒太浓,而未醉即已意蚀魂消。消风阵阵,伴随着传来的时远时近的钟声。

瑞脑香渐渐熄灭,我从梦中醒来,如辟寒金鸟一样的金钗太小,头髻都松了。就这样清醒着,独自对着寂寞燃烧的红烛。

注释

浣溪沙:本xxx曲名,后用作词牌名。一作“浣溪纱”,又名“浣**”、“小庭花”等。双调四十二字,*韵。南唐xxx有仄韵之作。

琥珀:这里指色如琥珀的美酒。xxx《客中行》诗:“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xxx琥珀光。”

融:形容酒醉恬适的意态。

瑞脑,一种名贵的香,传说产于交趾,如蝉蚕形。

辟寒金:相传昆明国有一种益鸟,常吐金屑如粟,铸之可以为器。王嘉《拾遗记》卷七:“宫人争以鸟吐之金,用饰钗佩,谓之辟寒金。”这里借指首饰。辟寒金小:犹云簪、钗小。

“醒时”句:此句意谓深闺寂寞,醉也不成,梦也不成。深夜醒来,空对烛花,心事重重。烛花:犹灯花。烛芯燃烧后,馀烬结成的花形。相传灯花是喜事的征兆,亦当是词人心中希望的象征。

赏析

此为闺情词。全词含蓄蕴藉,颇得婉约之妙。清人xxx说“婉约以易安为宗”(《花草蒙拾》)。其婉约特色,一是表现在抒写惜春悲秋的柔情上;二是艺术上委婉、含蓄。此词上片写饮酒,下片写醉眠,通篇表现的是闺愁,主要采用“映衬法”,词作情景交融,“情中景,景中情。”(《xxx诗话》)

开头写“莫许杯深琥珀浓”,以深杯浓酒来消愁,其愁绪绵绵可想而知。““未成沉醉意先融”意谓酒虽然没有喝多少,心却已经醉了。此词开头以饮酒说愁诉恨,情思深沉,却又似不甚经意,这种淡中寓浓、似淡实浓的词句,颇得隽永。“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xxx”两句则是进一步描绘女主人公辗转不寐的绵绵愁思。香已消,魂梦断,可见夜之漫长而梦寐难成。金钗小,xxx,则以金钗之小来反衬发鬟之乱,进一步表现女词人的反侧床席、无法成眠之状,从而以人物情状来勾画人物愁情。结句“醒时空对烛花红”点题,将女主人公的满怀愁绪以景物映衬而出,景语实为情语。

全词在语言锤炼上也是颇见功力的。首先是精炼、形象、表现力强。如“莫许杯深琥珀浓”的“深”、“浓”两字,形象地勾出词中人即将豪饮之态。又如“应”、“空”是两个普通字眼儿,在这里却有极强蕴含力。“应”不仅写出钟声、风声相互应和的声响,而且暗示出女主人公深夜不寐之态,披露出人的脉脉愁情;一个‘“空”字又带出了词中人的多少寂寥哀怨。“香消魂梦断”一句中两个动词、用得也极为精炼、形象,它生动地勾画出女主人公梦寐难成之状。“辟寒金小xxx”句中的“小”、“松”是一对形容词,而且又是相反相成,鬟愈松,钗愈小,颇有点思辨的味道,以此生动地描绘出词中人辗转床侧的情态。此句着此二形容词,**增强了表现力,它使读者通过头饰的描写,不仅看到人物的情态,而且体察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此精炼、生动的笔墨,令人叹服。其二,通俗的口语与典雅的用事自然**地**于作品中。“琥珀”、“瑞脑”、“辟寒金”均是典雅富丽之辞,而“杯深”、“消来风”、“香消魂梦断”、“xxx”、“烛花红”等等又是极为通俗、明白如话的口语,这些口语经过锤炼加工,使其与典雅的用语相**,体现了“易安体”的显著特色。

创作背景

此词当为xxx年轻时所作。据xxx《xxx简明年表》:公元1100年(xxx元xxx年),xxx结识张耒、晁补之及同龄诸女友,《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点绛唇·蹴罢秋千》等词当作于是年前后。

xxx

xxx(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xxx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xxx集校注》。

秦观《浣溪沙》宋词赏析以及原文注释翻译 第7篇

原文

浣溪沙·咏橘

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xxx。竹篱茅舍出青xxx。

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xxx日手犹香。

翻译

一夜秋霜过后,菊花凋谢荷叶枯萎,而新橘却在经霜之后变得更加鲜亮,整个橘林都闪着光亮。原来是橘子由青色逐渐变成金xxx色了。

摘下一个剥开之后,香味喷人,初尝新橘,汁水齿舌间如泉般流淌。据说,xxx的橘子女孩子剥后,手上三日仍留有余香。

注释

一夜霜:橘经霜之后,颜色开始变xxx道也更美。

新苞:指新橘,橘经霜变xxx,又有外皮包裹,如新生的xxx色花苞。

青xxx:指橘子,橘子成熟时,果皮由青色逐渐变成金xxx色。屈原《橘颂》“青xxx杂糅,文章烂兮”。

噀:喷。

清泉:喻橘汁。

xxx:xxx美女。

赏析

咏物诗词,义兼比兴,讲求气象,自然容易受到好评。唐宋诗人,遵循《诗经》以来的“美”、“刺”原则,每借物寓意,有所寄讽,并以此为咏物“正宗”,而直写物象的纯粹的咏物之作,似乎已落入第二义了。其实,“纯用赋体,描写确肖”的咏物诗词,只要在选材炼意、琢句谋篇方面技巧娴熟,精美工致,也不失为佳构。

xxx是咏物能手,他的诗词中既有托讽深远的名篇,也有刻画精工的妙制,像这首咏橘词,可谓“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文心雕龙·物色》),巧言切状,体物细微,虽无深刻的思想内容,却饱有余味。

“菊暗荷枯一夜霜”,先布置环境。咏物词,特别是咏小物的词,往往由于题材狭窄,难以展开,低手为之,易成枯窘。xxx才大,先在题前落笔,下文便有余地抒发。唐人皮日休《石榴歌》首句“蝉噪秋枝槐叶xxx”,同此**。“菊暗荷枯”四字,是xxx《赠刘景文》诗“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的概括。“一夜霜”,经霜之后,橘始变xxx愈美。晋王羲之帖:“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易多得。”又白居易《拣贡橘书情》诗:“琼浆气味得霜成。”皆可参证。“新苞”句,轻轻点出题目。橘有皮包裹,故称新苞。又因橘树常绿,xxx不凋。《楚辞·橘颂》:“绿叶素荣,纷其可嘉兮。”xxx《橘》诗:“绿叶迎露滋,xxx霜润。”xxx用“新苞绿叶”四字,描写自然,再以“照xxx”描绘之,可谓得xxx神了。“竹篱茅舍出青xxx”,好在一“出”字。竹篱茅舍,掩映于青xxx相间的橘林之中,可见橘树生长之盛,人家环境之美,一年好景,正当此时。上片三句,纯是赋体,不杂一点抒情成分,然词人对橘的喜爱之情自见于字里行间。

过片二句,写尝橘的情状。擘开橘皮,芳香的油腺如雾般喷溅;初尝新橘,汁水在齿舌间如泉般流淌。“香雾”、“清泉”之喻,大概是xxx颇为得意的,他的《食柑》诗也有“清泉簌簌先流齿,香雾霏霏欲噀人”之句,后来南宋诗人xxx更把它压缩为“流泉喷雾真宜酒”(《曾宏甫分饷洞庭柑》)一语了。此词中“惊”、“怯”二字,活画出女子尝橘时的娇态。惊,是惊于橘皮迸裂时香雾溅人,怯,是怯于橘汁的凉冷和酸味。末句点出“xxx”,实际也点明新橘的产地。吴中产橘,尤以太湖中东西两洞庭山所产者为最著,洞庭橘在唐xxx为贡物。词中谓“三日手犹香”,着意夸张。以此作结,余音不绝,亦自有“三日绕梁”之妙。

秦观《浣溪沙》宋词赏析以及原文注释翻译 第8篇

原文:

缥缈红妆照浅溪。

薄云xxx不成泥。

送君何处古台西。

废沼夜来秋水满,茂林深处晚莺啼。

行人肠断草凄迷。

译文

隐约见到一个女郎的盛装映照在浅浅的溪水中,天空云气稀薄,稀疏的小雨下个不停,路面上泥泞倒也无多。送君地在何处?在戏xxx。

干涸的池沼已经涨满了秋水,天已傍晚,茂密的树林深处传来了xxx的啼鸣。行人断肠之处,青草是那样凄凉迷离。

注释

浣溪沙:词牌名,本xxx曲名,又名《浣**》、《小庭花》等。双调四十二字,五*韵。

缥缈(piāo miǎo):高远隐约的样子。红妆:一说为随行女仆,一说为彩云。

君:指颜、梁。颜即颜复,宇长道,xxx四十八世孙,赐进士出身,官至中书舍人兼国子监直讲。《宋史》有传。梁即xxx,字吉老,通经学,工小楷。xxx在徐州曾与二人交游,并有诗。古台:即戏马台。故址在今徐州市彭城县南,相传为项羽所筑,又名掠马台。

废沼:干涸的池塘。

凄迷:形容景物凄凉而模糊。善住《送中上人归故里》诗:“野花秋寂历,江草晚凄迷。”

赏析:

据《xxx先生纪年录》,xxxxxx此词为公元1078年(xxx元丰**)作。石声准著《xxx乐府编年笺注》引傅藻《xxx纪年录》:“元丰**戊午十二月,送颜梁,作《浣溪沙》。”此词没有标注“送颜梁”的标题,但从内容看是一首送别词,因此大约是“送颜梁”。且xxx先生以诗集同年九月所作《次韵xxx复同泛舟》等诗为证,并确定行者为颜复、xxx。不过就“秋水满”“晚莺啼”的描述看,时节应为秋天,而并非十二月。

秦观《浣溪沙》宋词赏析以及原文注释翻译 第9篇

xxx(北宋)

原文

覆块青青麦未苏,江南云叶暗随车。临皋烟景世间无。

雨脚半收檐断线,雪床初下瓦跳珠,归时冰颗乱粘须。

醉梦昏昏晓未苏,门前轣辘使君车。扶头一盏怎生无。

废圃寒蔬挑翠羽,小槽春酒冻真珠。清香细细嚼梅须。

雪里餐毡例姓苏,使君载酒为回车。天寒酒色转头无。

荐士已曾飞鹗表,报恩应不用蛇珠。醉中还许揽桓须。

半夜银山上积苏,xxx九陌带随车xxx江烟渚一时无。

空腹有诗衣有结,湿薪如桂米如珠。冻吟谁伴捻髭须。

万顷风潮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但令人饱我愁无。

翠袖倚风萦柳絮,绛唇得酒烂樱珠。樽前诃手镊霜须。

《浣溪沙五首》是宋代文学家xxx的组词作品,元丰四年(1081)冬天作于xxx州。第一首写由雨转雪时临皋亭烟雨空濛、田野里麦苗青青的景象;第二首写醉梦醒来时所见的车辘印痕而思前夜二人用翠蔬、梅须下酒的情形;第三首用汉代xxx雪餐毡、东晋谢安为桓伊“揽须”等典故,写自己与xxx的交情及自己的感激之情;第四首xxx起银装素裹、江天一色的雪景,以及自己生活贫苦的状态;第五首写瑞雪兆丰年的愿景,抒发了愿天下百姓食无忧的美好愿望。联章五首为一个整体,写景如画,抒情动人。

翻译:

覆盖着的田畦小麦还没有返青。像云一样的枯叶悄悄地在车轮下飘着。临皋亭云烟缭绕景色奇丽世间少有。雨小了一半的屋檐水滴断绝了,刚刚下的霰粒在瓦片上如珠子般散动。回到房屋里的时候胡须都结成冰了。

清早醉梦昏沉之中还未苏醒,听到门前轣辘的车马之声传来,原来是xxx携酒造访。怎能少了一杯淡酒让我与友人共赴醉乡呢?荒废的苗圃里种着冬天食用的蔬菜,一排排树木叶子青葱,酒器上的酒滴如珍珠般晶莹剔透,咀嚼梅花蕊,品尝到细细的清香。

身居异地,艰难困苦,雪里餐毡的按道理都是姓苏的人,可幸的是xxx驾车载满美酒前来照顾我,大寒天里脸上的醉容转头之间消散了。酒宴上还听说朋友已把我向朝廷推荐,xxx德我无以为报,可惜生活困顿,我作为主人却没有佳肴来招待挚友,在沉醉之中面带愧容。

深夜下起鹅毛大雪,野草丛上覆满白雪,犹如一座座银山,早晨看到田野里雨雪交加,昔日大江里奔涌的波涛和沙渚上弥漫的水烟,这时间都没有了。饥饿的肚子里只有诗词,衣服上编织成结,潮湿的柴火像桂木一样宝贵,一粒粒的米就像一颗颗珍珠一样珍贵,谁能和我在寒天里捻着胡须xxx诗句?

我记不得姑苏万项风潮侵袭田野。只记雪睛江上明亮麦丰收满千车。但我心愿是人饱我的愁自然也无。**甩着绿袖子随风绕着柳絮飞,歌女涂抹绛唇喝酒红得似烂樱珠。酒杯之前我暖着手捋着霜白胡须。

赏析:

这组词的小序简明交代了创作缘由,但词中的人物、故事、创作的状态想象可见,宛在目前。

第一首写出门迎xxx所见情景,描绘由雨转雪之时临皋亭烟雨空濛,田野里麦苗青青的景象。上片由远及近地写xxx州田园风光,三句连缀成一幅绚丽的图景,暗示了xxx超然物外的审美情趣。先叙述田园景色,反映了xxx关心农业的思想。再描绘xxx州农家冬闲的淡然风光,反映了xxx娱乐自然的心境。“暗随车”点出太守来访。然后描写议论结合,特写“临皋烟景”、冬云密布而后发出赏心的赞叹。“世间无”,突出了xxx州景色的奇丽。下片以特写手法,描绘了雨后微雪的风景。过片先特写雨景变化;紧接着特写雪景变化,逼真传神,字字珠玑。虽然点化运用了xxx的“雨脚如麻未断绝”诗句,但未露痕迹。末句将雨雪人性化,转涉自己,颇富情趣。一个“乱”字,xxx与xxx的诙谐之情跃然纸上,反映了xxx将自然美与人性美高度融会的写作技巧。

第二首写与xxx畅饮,描述酣醉入梦醒来时所见的车辘印痕而思昨夜二人用翠蔬、梅须下酒的情形。上片写客人来访,表达一醉方休的愿望;下片写准备菜肴,表现一饮千钟的兴致。“废圃寒蔬”是自谦所备寒俭,“小槽春酒”写来客所携酒之珍贵。末句转写饮酒赏梅,似用特写镜头使全篇定格,颇有余味不尽之感。

秦观《浣溪沙》宋词赏析以及原文注释翻译 第10篇

原文:

山绕*湖波撼城。xxx倒影浸山青。水晶楼下欲三更。

雾柳暗时云度月,露荷翻处水流萤。萧萧散发到天明。

注释:

①波撼城:xxx《临洞庭》诗:“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②水流萤:月下荷叶露珠闪光,晶莹如萤火。

③萧萧:疏散貌。

翻译:

青山环绕,湖面辽阔。汹涌的波涛似乎要撼动城垣。湖波*息,xxx潋滟;周围高山倒影湖中,呈现一抹碧蓝。徘徊水晶楼下,欣赏湖上风光,不觉快到夜半。

一片乌云飘来遮蔽了月光,堤上杨柳仿佛罩上一团烟雾。云腿月出,荷叶上露珠随风摇晃,如无数流萤光点闪闪。我披着散乱的白发吟赏,直到天边曙色出现。

赏析:

秦观《浣溪沙》宋词赏析以及原文注释翻译 第11篇

原文:

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

宋代:xxx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沉醉意先融。疏钟已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xxx。醒时空对烛花红。

译文: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沉醉意先融。疏钟已应晚来风。

不要说这酒杯太深,如琥珀般的酒太浓,而未醉即已意蚀魂消。晚风阵阵,伴随着传来的时远时近的钟声。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xxx。醒时空对烛花红。

瑞脑香渐渐熄灭,我从梦中醒来,如辟寒金鸟一样的金钗太小,头髻都松了。就这样清醒着,独自对着寂寞燃烧的红烛。

注释:

莫许杯深琥(hǔ)珀(pò)浓,未成沉醉意先融(róng)。疏钟已应晚来风。

琥珀:这里指色如琥珀的美酒。融:形容酒醉恬适的意态。

瑞(ruì)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jì)鬟(huán)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瑞脑:一种名贵的香,传说产于交趾,如蝉蚕形。辟寒金:相传昆明国有一种益鸟,常吐金屑如粟,铸之可以为器。这里借指首饰。辟寒金小:犹云簪、钗小。烛花:犹灯花。烛芯燃烧后,馀烬结成的花形。相传灯花是喜事的征兆,亦当是词人心中希望的象征。

赏析:

此为闺情词。全词含蓄蕴藉,颇得婉约之妙。清人xxx说“婉约以易安为宗”(《花草蒙拾》)。其婉约特色,一是表现在抒写惜春悲秋的柔情上;二是艺术上委婉、含蓄。此词上片写饮酒,下片写醉眠,通篇表现的是闺愁,主要采用“映衬法”,词作情景交融,“情中景,景中情。”(《xxx诗话》)

开头写“莫许杯深琥珀浓”,以深杯浓酒来消愁,其愁绪绵绵可想而知。““未成沉醉意先融”意谓酒虽然没有喝多少,心却已经醉了。此词开头以饮酒说愁诉恨,情思深沉,却又似不甚经意,这种淡中寓浓、似淡实浓的词句,颇得隽永。“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xxx”两句则是进一步描绘女主人公辗转不寐的绵绵愁思。香已消,魂梦断,可见夜之漫长而梦寐难成。金钗小,xxx,则以金钗之小来反衬发鬟之乱,进一步表现女词人的反侧床席、无法成眠之状,从而以人物情状来勾画人物愁情。结句“醒时空对烛花红”点题,将女主人公的满怀愁绪以景物映衬而出,景语实为情语。

全词在语言锤炼上也是颇见功力的。首先是精炼、形象、表现力强。如“莫许杯深琥珀浓”的“深”、“浓”两字,形象地勾出词中人即将豪饮之态。又如“应”、“空”是两个普通字眼儿,在这里却有极强蕴含力。“应”不仅写出钟声、风声相互应和的声响,而且暗示出女主人公深夜不寐之态,披露出人的脉脉愁情;一个‘“空”字又带出了词中人的多少寂寥哀怨。“香消魂梦断”一句中两个动词、用得也极为精炼、形象,它生动地勾画出女主人公梦寐难成之状。“辟寒金小xxx”句中的“小”、“松”是一对形容词,而且又是相反相成,鬟愈松,钗愈小,颇有点思辨的味道,以此生动地描绘出词中人辗转床侧的情态。此句着此二形容词,大大增强了表现力,它使读者通过头饰的描写,不仅看到人物的情态,而且体察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此精炼、生动的笔墨,令人叹服。其二,通俗的口语与典雅的用事自然和谐地统一于作品中。“琥珀”、“瑞脑”、“辟寒金”均是典雅富丽之辞,而“杯深”、“晚来风”、“香消魂梦断”、“xxx”、“烛花红”等等又是极为通俗、明白如话的口语,这些口语经过锤炼加工,使其与典雅的用语相和谐,体现了“易安体”的显著特色。

秦观《浣溪沙》宋词赏析以及原文注释翻译 第12篇

浣溪沙·覆块青青麦未

xxx〔宋代〕

覆块青青麦未苏,江南云叶暗随车。临皋烟景世间无。

雨脚半收檐断线,xxx初下瓦疏珠。归来冰颗乱黏须。

译文及注释

覆盖着的田畦,小麦还没有返青。像云一缭的枯叶悄悄地在车轮下飘着。临皋亭云烟缭绕的景色奇丽,世间少有。雨小多一半的屋檐水滴断绝多,刚刚下的霰粒在瓦上如珠子般散动。回到房间座上时胡须都结成冰多。

注释

浣溪沙:词牌名,xxx曲名,因春秋时期人xxx浣纱于若xxx而得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此调有*仄两体。全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派与豪放派多数词人所常用。覆块:覆盖着的田畦。苏:苏醒,这里指返青。江南:代指xxx州。临皋:临皋亭,在xxx长江边,xxx被贬xxx州时曾居住在此。烟景:云烟缭绕的景色。雨脚:成线落下绵密的雨点。xxx:形容霰(xiàn)粒纷纷。初下:刚刚下。瓦疏珠:霰粒在瓦上如珠子般散动。

赏析

上片,由远及近地写xxx州田园风光。“覆块农农麦未苏”,叙述田园景色,反映了xxx关心农业的思想。“江南云叶暗随车”,描绘了xxx州农家冬闲的淡然风光,反映了xxx娱乐自然的心境。“临皋烟景世间无”,描写议“结合,特写“临皋烟景”、冬云密布而后发出赏心的赞叹:“世间无”,突出了xxx州景色的奇丽。上片三句,连缀成一幅绚丽的图景,暗示了xxx超然物外的审美情趣。

下片,以特写手法,描绘了雨后微雪的风景。开头由细“雨”-“半收”-“檐断线”,特写雨景变化。紧接着由“雪床”-“初下”-“瓦疏珠”,特写雪景变化。逼真传神,字字珠矶。虽然点化运用了xxx的“雨脚如麻未断绝”诗句,但未露痕迹。“归来冰颗乱粘须”,将雨雪人性化,进来了好一个白胡子的“老人”!一个“乱”字,xxx与xxx的诙谐之情跃然纸上,反映了xxx将自然美与人性美高度融会的写作技巧。

全词通俗、口语化,令人感到亲切、谐趣。将景色美与人性美熔铸一体,极具感染力,这与xxx旷达胸襟有关。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xxx居士,世称苏xxx、xxx,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xxx是北宋中期文坛**,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xxx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xxx坚并称“苏xxx”;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xxx并称“欧苏”,为“xxx大家”之一。xxx善书,“xxx家”之一;擅长文人画,xxx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xxx七集》《xxx易传》《xxx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秦观《浣溪沙》宋词赏析以及原文注释翻译 第13篇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

xxx〔宋代〕

元丰七年十二月***日,从泗州xxx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译文

细雨斜风天气微寒。淡淡的烟雾和稀疏的杨柳使初晴后的沙滩更妩媚。清澈的洛涧汇入淮河,水势浩大,茫茫一片。泡上一杯浮着雪沫乳花似的清茶,品尝山间嫩绿的蓼芽蒿笋的春盘素菜。人间真正有滋味的还是清淡的欢愉。

注释

浣溪沙:本xxx曲名,后用作词牌。一作《浣溪纱》,又名《浣**》、《小庭花》等。双调四十二字,*韵。南唐xxx有仄韵之作。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xxx:名士彦,泗州人,生*不详。南山:在泗州东南,景色清旷,xxx称为淮北第一山。媚:美好。此处是使动用法。滩:十里滩,在南山附近。洛:洛河,源出安徽定远西北,北至怀远入淮河。漫漫:水势浩大。雪沫乳花:形容煎茶时上浮的白泡。午盏:午茶。蓼(liǎo)茸:蓼菜嫩芽。春盘:旧俗,立春时用蔬菜水果、糕饼等装盘馈赠亲友。

赏析

词者耐片写沿途景观。“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这首词开头两句是说,细雨斜风天气微寒。淡淡者烟雾,滩边稀疏者柳树似乎在向刚放晴后者沙滩献媚。

秦观《浣溪沙》宋词赏析以及原文注释翻译 第14篇

原文

浣溪沙·百亩中庭半是苔

百亩中庭半是苔,门前白道水萦回。

爱闲能有几人来?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两三栽。

为谁零落为谁开?

古诗简介

翻译/译文

百亩大的庭院有一半是青苔,门外沙子铺满了整条路,还有婉转的小溪流。喜欢幽闲,有空来的人有几个呢?

春天到了,院子里曲折的回廊非常的安静。山上的桃花,溪边的杏树,三三两两的种在一起。不知道他们是为谁开放,为谁凋零?

注释

百亩:概数,形容庭园极大。

半是苔:一半长满了青苔。

白道:洁白的小道。

山桃溪杏:山中的桃,溪畔的杏。暗喻身处山水之中。

赏析/鉴赏

王安石二度受挫后归隐钟山度过了生命中的最后十年,他的许多词作于这个时期,内容大多为xxx南景色,表现闲适心情之作。这类词为数不少,有《渔家傲》二首、《菩萨蛮》、《清*乐》、《浣溪沙》、《生查子》和《千秋岁引·秋景》等。这类词多作于元丰年间,反映了王安石晚年的生活情趣。王安石的这些词在写景方面是颇为成功的。王安石在表现自己的闲居生活,反映自己的闲适心情方面,也颇为真切、生动。如《浣溪沙》中的“爱闲能有几人来”。再如《渔家傲》中“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xxx评日:“极能道闲居之趣”,确实如此。

还有一些临川之词是宣扬佛教思想,为数不少,表现了他是晚年思想的变化,这类词照袭佛语较多,而且词旨复沓,艺术上自然显得拙劣一些。

秦观《浣溪沙》宋词赏析以及原文注释翻译 第15篇

宋代:xxx

缥缈红妆照浅溪。薄云xxx不成泥。送君何处古台西。

废沼夜来秋水满,茂林深处晚莺啼。行人肠断草凄迷。

xxx

xxx(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xxx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恣肆,明白畅达,与xxx并称欧苏,为“xxx大家”之一;诗xxx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xxx坚并称苏xxx;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xxx坚、米芾、xxx称xxx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xxx全集》和《xxx乐府》等。

浣溪沙

宋代:xxx

半面妆凝镜里春。同心带舞掌中身。因沾弱水褪精神。

冷艳喜寻梅共笑,枯香羞与佩同纫。湘皋犹有未归人。

南歌子

宋代:程垓

荷盖倾新绿,榴巾蹙旧红。水亭烟榭晚凉中。又是一钩新月、静方栊。

丝藕清如雪,橱纱薄似空。好维今夜与谁同。唤取玉人来共、一帘风。

隔浦莲

宋代:杨无咎

墙头低荫翠幄。格xxx乌鹊。好梦惊回处,余酲推枕犹觉。新晴人意乐。云容薄。丽日明池阁。卷帘D440。

披衣散策,闲庭吟绕红药。残英几许,尚可一供春酌。天气今宵怕又恶。凭托。东风且慢吹落。

秦观《浣溪沙》宋词赏析以及原文注释翻译 第16篇

原文:

浣溪沙·庚申除夜

清代:xxx性德

收取闲心冷处浓,舞裙犹忆柘枝红。谁家刻烛待春风。

竹叶樽空翻采燕,九枝灯灺颤金虫。风流端合倚天公。

译文:

收取闲心冷处浓,舞裙犹忆柘枝红。谁家刻烛待春风。

在寒冷的xxx里把心里浓烈的思念收起,且看眼前那柘枝**的红裙,还像往年一样绚烂吗?想起自家当年在xxx里在蜡烛上刻出痕迹采等待新春的到来。

竹叶樽空翻采燕,九枝灯灺颤金虫。风流端合倚天公。

竹叶酒已经喝尽了,大家都在头上戴着彩绸做成的燕子来欢庆新年的到来。灯烛已经熄灭了,剩下的灯花仿佛一条条金虫在微微颤抖,如此风流快乐,全仗着天公的庇护啊。

注释:

收取闲心冷处浓,舞裙犹忆柘(zhè)枝红。谁家刻烛待春风。

柘枝:即柘枝舞。此舞唐代由西域传入内地,初为独舞,后演化为双人舞,xxx发展为多人舞。谁家:哪一家,此处指自家。刻烛:在蜡烛上刻度数,点燃时以计时间。

竹叶樽(zūn)空翻采燕,九枝灯灺(xiè)颤金虫。风流端合倚天公。

竹叶:指竹叶酒。采燕:旧俗于立春时xxx为燕子形,饰于头上。九枝灯:一干九枝的烛灯。灺,熄灭。金虫:比喻灯花。端:真。合:应该,应当。

赏析:

上片写年末岁尾,各家皆翘首以待新春第一个黎明的到来。“收取闲心冷处浓”,开篇第一句话就奠定了本词的感情基调:在寒冷的xxx里本应该抛开所有,放下一切,静心等待,但浓郁的闲情却是冷处偏浓。在一片本应该繁花着锦的情境中,xxx却似有一种无言的忧伤。“舞裙犹忆柘枝红”,此情此景让xxx回忆起了当年观看柘枝舞的情景,气氛热烈,婀娜婉转。“谁家刻烛待春风”,想起自家当年在xxx里在蜡烛上刻出痕迹采等待新春的到来,在文人墨客的眼中,这就是十分风雅的事情了。这两句看似是回忆,却也道出了xxx在xxx的一种怀念往昔生活的心情。

下片写守岁时的场景。富贵人家的xxx别有一派富贵景象:“竹叶樽空翻采燕,九枝灯灺颤金虫”,竹叶酒喝尽了,头戴采燕装饰的人们欢歌笑语,兴高采烈。九枝灯即将燃尽,xxx之中贵妇们头上的金虫头饰与摇曳的烛光交相辉映,熠熠生辉。这两句用酒杯、彩燕和灯几种意象来衬托xxx的热闹,反映出整个xxx的欢腾的情景。这两句还是对仗句。“竹叶樽”对“九枝灯”,“空”对“灺”,“翻彩燕”对“颤金虫”,很是工整,这些丰满的意象烘托出了除夕的喜庆气氛。在这样风流快活的场景中,xxx是沉默的,冷峻的,“风流端合倚天公”,要成为与前贤比肩的“风流人物”,去建功立业,却只能赖天公庇佑,非人力所能强求,这句也表明了xxx对当年逍遥自在生活的无限回忆。

通篇来看,这首词写的是xxx对往年除夕的回忆,词中着力描写了柘枝舞和**的美妙风流,也深隐地表达了自己对往昔生活的怀念之情。全词情寓于景,清空而灵动。

秦观《浣溪沙》宋词赏析以及原文注释翻译 第17篇

原文

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

宋代:xxx

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

玉鸭熏炉闲瑞脑,xxx帐掩流苏。通犀还解辟寒无。

译文

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

玉鸭熏炉闲瑞脑,xxx帐掩流苏。通犀还解辟寒无。

注释

髻(jì)子伤春慵(yōng)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shū)疏。

懒:《花草粹编》作“慵”,《历代名媛诗词》作“恼”。玉鸭熏炉:玉制(或白瓷制)的点燃熏香的鸭形香炉。熏炉形状各式各样,有麒麟形、狮子形、鸭子形等;质料也有金、xxx铜、xxx铜、铁、玉、瓷等不同。

玉鸭熏(xūn)炉闲瑞脑,xxx帐掩流苏。通犀(xī)还解辟寒无。

瑞脑:一种香料名。xxx帐:斗帐,覆斗形的帐子。流苏:指帐子下垂的穗儿,一般用五色羽毛或彩线盘结而成。遗犀:犀,指犀牛的角。遗,应为“通”之误。

赏析

这是一首反映贵族女子伤春情态的小调。运用正面描写、反面衬托的手法,着意刻划出一颗孤寂的心。

上片首句写人,“髻子伤春慵更梳”似是述事,其实却是极重要的一句心态描写:闺中女子被满怀春愁折磨得无情无绪,只随意地挽起发髻懒得精心着意去梳理。接下来两句是写景,前句“晚风庭院落梅初”中的“初”字用得极工巧,它使得写景之中又点出了季节时间:习习晚风吹入庭院,正是春寒料峭经冬的寒梅已由盛开到飘零之时。春愁本就撩人,何况又见花落!后句“淡云来往月疏疏”写淡淡的浮云在空中飘来飘去,天边的月亮也显得朦胧遥远。以“疏疏”状月,除了给月儿加上月色朦胧、月光疏冷之外,仿佛那还是一弯残月,它与“淡云”、“晚风”、“落梅”前后相衬,构成了幽静中散发着凄清的景象,完全和首句渲染的心境相吻合。上片运用了由人及物、由近xxx、情景相因的写法,深刻生动。

下片通过富贵华侈生活的描写,含蓄地反衬伤春女子内心的凄楚。前两句写室内陈设极尽华美“玉鸭熏炉闲瑞脑,xxx帐掩流苏”:镶嵌着美玉的鸭形熏炉中,还闲置着珍贵的龙脑香,懒得去点燃熏香;织有xxx的樱桃花色的、覆盖如斗形的小帐低垂,上面装饰着五色纷披的丝穗。这里主要写室内的静物,但也有心情的透露,如“玉鸭熏炉闲瑞脑”中的一个“闲”字,不就闪现出女主人公因愁苦无绪,连心爱的龙脑香味也懒得闻嗅了吗!结尾是一个问句“通犀还解避寒无”,句中的“通犀”指能避寒气的犀角,名“辟寒犀”,据xxx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开元二年冬,xxx进犀一株,色xxx如金。使者请以金盘置于殿中,xxx有暖气袭人”,该句意思是说:试问这只金灿灿的辟寒犀角,现在还会不会再把温暖宜人的气味释放出来?句中“还解”的一个“还”字点出了这样的内容:往昔之时,这只犀角曾尽心尽意地为男女主人布温驱寒;而xxx人远去,天各一方,犀角有情也应感伤,你到底还知道抑或忘记了为孤独的女主人避寒的使命呢?词人假借向犀角的设问,进一步刻划词中人触物伤情多愁善感的性格,也使句意曲折婉转、摇曳生姿,好似在微波细纹的水面上,又激打起一圈向周边渐渐扩展的涟漪。

该篇在写作技巧上的特点,值得加以强调的当推:炼字维妙,不着雕痕;未画愁容,愁态毕现。

秦观《浣溪沙》宋词赏析以及原文注释翻译 第18篇

原文:

浣溪沙·七夕年年信不违

五代: 毛文锡

七夕年年信不违,银河清浅白云微,xxx影伯劳飞。

每恨蟪蛄怜婺女,几回娇妒下鸳机,今宵嘉会两依依。

译文:

七夕年年信不违,银河清浅白云微,xxx影伯劳飞。

每恨蟪蛄怜婺女,几回娇妒下鸳机,今宵嘉会两依依。

注释:

七夕年年信不违,银河清浅白云微,蟾(chán)光鹊影伯劳飞。

七夕句:用xxx织女的故事。光鹊影:月亮之光,鹊桥之影。伯劳:鸟名,又名鵙。

每恨蟪(huì)蛄(gū)怜婺(wù)女,几回娇妒下鸳机,今宵嘉会两依依。

蟪蛄:蝉的一种,吻长,xxx绿色,xxx鸣。婺女:又称“女宿”,星名,二十八宿之一。鸳机:织锦机。

赏析:

这首词用xxx与织女七夕相会的故事,含蓄地写了一对年轻男女的幽会,时机难得,两情依依。并对“蟪蛄”、“婺女”这类的自然现象加以人格化,表现了女子妒人多欢而己少欢的幽恨。全词流畅深沉,含蓄耐思。《栩庄漫记》评此词“意浅辞庸,味如嚼蜡”,似不允当。

秦观《浣溪沙》宋词赏析以及原文注释翻译 第19篇

原文:

水满池塘花满枝。

乱香深里语xxx鹂。

东风轻软弄帘帏。

日正长时春梦短,燕交飞处柳烟低。

玉窗红子斗棋时。

译文

春水溢满了池塘,花儿在枝头绽放。那香气袭人的百花丛中,xxx鹂鸣声婉转。东风轻轻软软的撩动着帘帏。

春天白昼渐长,可惜春梦太短。醒来后只见烟雾迷蒙的杨柳低处,燕子双双飞舞,令人无限羡慕。百无聊赖,只好在窗前以红子斗棋,独自游戏。

注释

浣溪沙:词牌名,本xxx曲名,又名“浣**”、“小庭花”等,双调,正体为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韵,下片三句两*韵。

乱香深里:香气袭人的百花丛中。乱香,即花丛。

语:指xxx鹂的啼叫声。

xxx鹂:也称“xxx”、“xxx鸟”,鸣声婉转。

弄帘帏(wéi):吹拂着窗帘和帏幕。弄,拂弄,吹拂。帘帏,帘帐,帐子。

交飞:双飞。

柳烟低:形容柳叶低垂的轻柔之态。柳烟,柳树枝叶茂密似笼烟雾,故称。

玉窗:装饰华丽的窗子。

红子:指***棋子。

斗(dòu)棋:下棋游戏。

赏析:

此词以极其委婉。含蓄的手法抒与闺怨。词*包含六个画面,***四个画面是描摹春景的,另有两个画面是一般闺阁生活的掠影:一为做梦,一为下棋。这六个画面完美、**地组合成一个特殊的意境,使本词具有词浅意深。语短情长的艺术魅力。

上片写女主人公被春光打动,心魂为之摇曳,为之陶醉。“水满池塘花满枝”,是从视觉上观察到春天的到来的。春水初涨,百花怒放,自然是春天特有的身姿和光彩。“乱香深里语xxx鹂”是从听觉和嗅觉上体味到春天的存在的。花香而乱,说明是百花飘香;“乱香深里”,即百花丛中。xxx鹂在飘香的百花丛中歌唱,这自然又是春天特有的气息和声音。“东风轻软弄帘帏”,是从触觉上体察到春天的温柔的。轻软的、多情的东风不时拂弄着帘帏,抚掠着女主人公的鬓发,这自然又是春天的温暖和柔情。如此种种,无不撞击着女主人公的心扉,必然会使她产生细微而曲折的心理反映。春天是青年男女播种和耕耘爱情的季节,如今她却是孤身一人,面对这撩人的春光,自然会触发对爱情的向往与回忆,会感到怅惆。

词的下片写这个女了沉浸于相思之中。“日正长时春梦短,燕交飞处柳烟低”,意思是说既然春心已经萌动,那么只有到午梦中去会心上人,以疗爱情的饥渴,可是春梦又偏偏是那么短促,心上人杳无踪影,唯见双燕交飞,烟柳低垂。燕双飞,使人想到自身的独守空闺,徒添相思;烟柳低垂,又使人更生离愁,“垂杨只解惹春风,如何系得行人住。”说明这短短的春梦不仅没有给人以精神的补偿,反而惹得愁恨倍增。最后女主人公不能不采取现实的可行的办法来排除这相思的困扰:“玉窗红子斗棋时。”借斗棋以排遣无限相思之情,正如同借酒消愁愁更愁一样,其间蕴含着深重的感伤与幽怨。

此词留给读者的想象空间极大,具有含蓄蕴藉,意境朦胧的美感,读后使人感觉意犹未尽,余韵深长。

秦观《浣溪沙》宋词赏析以及原文注释翻译 第20篇

原文:

浣溪沙·锦样年华水样流

清代:xxx性德

锦样年华水样流,xxx迸落更难收。病余常是怯梳头。

一径绿云修竹怨,半窗红日落花愁。愔愔只是下帘钩。

译文:

锦样年华水样流,xxx迸落更难收。病余常是怯梳头。

锦绣一般的年华像流水一样地逝去了,回忆起过去就会泪水不住的流。病愈之后体弱憔悴,害怕对镜梳头,怕看到头发掉落。

一径绿云修竹怨,半窗红日落花愁。愔愔只是下帘钩。

窗外小径上绿竹枝叶繁茂却满含怨尤,窗边洒入的落日余晖映照着落花,更生出许多愁怨。心中郁郁,只得放下卷帘,悄悄地独处深闺了。

注释:

锦样年华水样流,鲛(jiāo)珠迸(bèng)落更难收。病余常是怯(qiè)梳头。

锦样年华:谓锦绣一般的年华。此处指青春年华。xxx,原指鲛人之泪化作了珍珠,此处比喻为泪珠。迸落:散落。怯梳头:病起多脱发,栉则顺梳而下。怯,谓畏见落发。

一径绿云修竹怨,半窗红日落花愁。愔(yīn)愔只是下帘钩。

绿云:如云般繁茂的绿色枝叶。修竹:细长的竹子。愔愔:幽深、消寂的样子。一说柔弱忧郁的样子。

赏析:

这篇是描绘春闺寂寞、春愁无奈的闺怨之作。

上片写主人公为年华易逝而伤怀,首句以时光开篇,颇具杀伤力,“锦样年华”说的是年华如锦缎一样绚烂,无限美好,却无奈流年似水,流逝得太快。只有忽然回忆起来,才体会到往昔青春的难能可贵,因岁月无情而落泪。在这里词人抒发的情绪哀婉细腻,柔情一缕,九转回肠,凄婉处令人不忍卒读。“多愁”、“多病”总是连在一起,词中拟她口吻的这个少女,显然也是多病而疏慵无绪的。因病后体虚,一梳头就总会掉头发,古代女子除相貌外最注重头发的修饰,未免对镜梳头也难以鼓起勇气。

词到下片转换视角,写借着女主人公眼睛看到的窗外的景象,这里“一径绿云修竹怨,半窗红日落花愁”构成对仗,却只觉得是处无聊,那如云的绿竹尽是怨念,飘扬的落花尽是愁绪。尤其是,风景年年不变,青春却一年年地耗过去了,心里便越发凄楚,徒剩无奈。末句描画词中女子怏怏地放下帘钩,想要把这些愁绪统统隔在窗外。这又是一个巧妙的修辞。一再把愁思这种无色无形的东西具象化,从而表现出无奈和悲伤始终伴在少女周围。

全词以时间开端、结束,惜春伤怀的主题更加深化。点醒了对于青春易逝的警觉。清怨绵绵,几类“花间”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