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的五字诗句篇1
1、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宋·吕本中《踏莎行》
2、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证明霁色,城中增暮寒。飞雪带春风,徘徊乱绕空。君看似花处,偏在洛城东。
3、黄昏门外六花飞,困倚胡床醉不知。——宋·楼钥《谢林景思和韵》
4、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唐·元稹《南秦雪》
5、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唐·韩愈《春雪》
6、落尽琼花天不惜,封他梅蕊玉无香。——宋·杨万里《观雪》
7、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唐·高骈《对雪》
8、对琼瑶满地,与君酬酢。
9、雪花似掌难遮眼,风力如刀不断愁。——清·钱谦益《雪夜次刘敬仲韵》
10、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11、玉花飞半夜,翠浪舞明年。——宋·苏轼《和田国博喜雪》
1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3、手掌席“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唐·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14、门前六出花飞,樽前万事休提。——元·白朴《天净沙·冬》
15、宫城团回凛严光,白天碎碎堕琼芳。——唐·李贺《十二月乐辞·十一月》
16、开门枝鸟散,一絮堕纷纷。——宋·司马光《雪霁登_阁》
17、岘山一夜玉龙寒,凤林千树梨花老。——唐·吕岩《剑画此诗于襄阳雪中》
18、天街飞辔踏琼英,四顾全疑在玉京。——唐·裴夷直《和周侍洛城雪》
19、剩喜满天飞玉蝶,不嫌幽谷阻黄莺。——元·华幼武《春雪》
20、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
21、不知庭霞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晋·谢道蕴《咏雪联句》
22、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冬的五字诗句篇2
1.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花自飘零水自流。 ——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3.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 林逋《山园小梅?其一》
4.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陆游《卜算子?咏梅》
5.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 王安石《梅 》
6.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 白居易《问刘十九》
7.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8.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 _《卜算子?咏梅》
9.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10.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 _《青松》
11.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 苏轼《赠刘景文 》
12.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 高適《别董大二首》
1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柳宗元《江雪》
15.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 崔道融《梅花》
16.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 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17.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杜甫《绝句》
18.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 王安石《梅 》
19.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 卢梅坡《雪梅?其一》
20.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 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
21.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 纳兰性德《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22.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3.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 _《卜算子?咏梅》
24.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 王冕《墨梅》
25.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6.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 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27.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 苏轼《赠刘景文 》
28.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29.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 _《沁园春?雪》
30.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 陆游《卜算子?咏梅》
31.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32.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 _《沁园春?雪》
33.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 _《卜算子?咏梅》
34.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5.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6.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 韩愈《春雪》
37.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38.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 杨万里《最爱东山晴后雪》
39.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 李白《行路难?其一》
40.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 王维《杂诗三首》
41.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 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42.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43.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
44.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 卓文君《白头吟》
45.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 王冕《墨梅》
46.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 _《沁园春?雪》
47.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 杜甫《小至》
48.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 韩愈《晚春》
49.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 祖咏《终南望馀雪 》
50.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 陆游《书愤五首?其一》
51.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 陆游《卜算子?咏梅》
52.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53.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 王维《观猎》
54.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冬的五字诗句篇3
描写冬天诗句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一声画角谯门, 半庭新月黄昏, 雪里山前水滨。——白朴《天净沙·冬》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_《沁园春·雪》
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散漫馀雪晴,苍茫季冬月。寒风吹长林,白日原上没。——薛据《出青门往南山下别业》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岑参《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里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白居易《卖炭翁》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其一》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陆游《梅花绝句》
三日柴门拥不开,阶平庭满白皑皑。——韩愈《酬王二十舍人雪中见寄》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冬夜伤离在五溪,青鱼雪落鲙橙齑。——王昌龄《送程六》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张孝祥《卜算子·雪月最相宜》
描写冬天词语
萧索
解释:1.荒凉,冷落,萧条;凄凉。2.缺乏生机;不热闹。3.稀疏。
示例:鲁迅《故乡》:“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点生气。”
寒冷
解释:表面意思是指气温低,让人感到凉。更多的时候用这个词是用来表达人的心情失落、感受不到家人、爱人、朋友的温暖。
出处:寒冷的冬天。
萧条
解释:寂寞冷落,毫无生气:荒山老树,景象十分萧条。
示例:长时期的高失业率、低产出、低投资、企业信心降低、价格下跌和企业普遍破产。工商业低落的一个温和的形式是衰退(recession),它同萧条有许多共同点,但在程度上较弱。今天,衰退的**定义是实际国民生产总值至少连续两个季度下降。
清冷
解释:清爽而微寒;清凉寒冷。
出处:《素问·至真要大论》:“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
冰雪
解释:比喻清纯
出处:后汉书·西羌传论》:“﹝段熲﹞被羽前登,身当百死之陈,蒙没冰雪,经履千折之道,始殄西种,卒定东寇。”唐杜甫《人日》诗之一:“元日到人日,未有不阴时。冰雪莺难至,春寒花较迟。”《云笈七签》卷三:“人之情性为利欲所败,如冰雪之曝日,草木之沾霜。”_《由太行山西行阻雪》诗:“冰雪何时融,征程从此错。”
风霜
解释:饱:足足的,充分;经:经历;风霜:比喻艰难困苦。形容经历过长期的艰难困苦的生活和斗争。
严冬
解释:严”有“程度深”之义,故“严冬”也就成了更其寒冷的冬天的又一代称。
出处:
南朝梁简文帝《大同十一月庚戌》诗:“是节严冬景,寒云掩落晖。”唐杜甫《阌乡姜七少府设鲙戏赠长歌》:“姜侯设鱠当严冬,昨日今日皆天风。”明李贽《答高平马大尹》:“严冬十日不出户矣。”《东周列国志》前几百七回:“时夏五月,忽然天降大雪,平地深二尺五寸,寒凛如严冬,人谓太子丹怨气所致也。”_《赠同志》诗:“莫道浮云终蔽日,严冬过尽绽春蕾。”
凛冽
解释:更为寒冷,严寒刺骨。
出处:李白《大猎赋》:“严冬惨切,寒气凛冽。”
刺骨
解释:寒气侵人入骨的,形容更其寒冷
出处:《韩非子·安危》:“闻古扁鹊之治其病也,以刀刺骨。”
严寒
解释:更度寒冷
出处:汉董仲舒《雨雹对》:“其尤者,葶苈死于盛夏,款冬花于严寒。”三国魏阮籍《咏怀》之二十:“朔风厉严寒,阴气下微霜。”明李贽《答沉王》:“时犹严寒,未敢出户,未卜见期,谨以为复。”周而复《上海的早晨》前几部三:“在严寒的冬天,朱暮堂夫妇睡在丝棉被里还不够,加上从上海买来的英国制的纯羊毛的毯子。”
隆冬
解释:严冬;冬天更冷的一段时期
出处:汉司马相如《上林赋》:“其南则隆冬生长,踊水跃波。”宋杨万里《初食太原生葡萄时十二月二日》诗:“隆冬压架无人摘,雪打冰封不曾拆。”明袁可立《陈发兵出海之期疏》:“至隆冬冻合,则**岛又为大兵出入归着之处,东西策应之冲。”清沈复《浮生六记·坎坷记愁》:“隆冬无裘,挺身而过。”郭小川《刻在北大荒的土地上》诗:“永远记住这个时间吧:一九五四年隆冬时分,北风早已吹裂大地,冰雪正封闭着古老的柴门。”清宋濂《送东阳马生序》:“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中穷冬也释义为隆冬。
寒冬
解释:寒冷的冬天
出处:汉苏武《古诗》之四:“寒冬十二月,晨起践严霜。”唐韩愈《赠张籍》诗:“喜气排寒冬,逼耳鸣睍睆。”叶圣陶《登赐儿山》:“水洞里泉水下滴,积在洞底,据说据说有两公尺深,寒冬也不冻结。”
冰冷
解释:很冷
出处:晋葛洪《抱朴子·逸民》:“朝为张天之炎热,夕为冰冷之委灰。”《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近前用手一摸,四肢冰冷,已气更多时了。”茅盾《子夜》十八:“她的心狂跳了,她的手指尖冰冷,她的脸却发烧。”
残冬
解释:指冬季的末尾,冬季将尽之时:~已过,春天来到了。
出处:“消遣残冬易,绸缪未雨难。”——清·黄钧宰《金壶浪墨·水患诗》
初冬
解释:入冬的头一个月,即阴历十月。
示例:丁玲《韦护》第三章二:“早已是初冬时分了,但她却只感受到一种喜气。”王亚平《神圣的使命》:“这是初冬的一个傍晚,王公伯走在一条泥雪斑驳的街道上。”
冬季
解释:冬季是四季之一
示例:冬季在很多地区都意味着沉寂和冷清。生物在寒冷来袭的时候会减少生命活动,很多植物会落叶,动物会选择休眠,有的称作冬眠。候鸟会飞到较为温暖的地方越冬。
冬令
解释:冬季的气候
示例:初秋这样冷,是秋行冬令了。
隆冬
解释:严冬;冬天更冷的一段时期
冬的五字诗句篇4
1、冬雷震震,夏雨雪——【汉朝】佚名《上邪》
2、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唐朝】宋之问《渡汉江》
3、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唐朝】杜甫《兵车行》
4、边庭节物与华异,冬霰秋霜春不歇——【隋朝】卢思道《从军行》
5、孟冬十月,北风徘徊,天气肃清,繁霜霏霏——【魏晋】曹操《冬十月》
6、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唐朝】白居易《早冬》
7、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汉朝】佚名《明月皎夜光》
8、看几番、神奇臭腐,夏裘冬葛——【宋朝】陈亮《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
9、冬去冰须泮,春来草自生——【唐朝】冯道《天道》
10、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汉朝】佚名《孟冬寒气至》
11、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近代·鲁迅《自嘲》
12、南邻更可念,布被冬未赎;明朝甑复空,母子相持哭——【宋朝】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13、冬负南荣日,支体甚温柔——【唐朝】白居易《赠吴丹》
14、赤车使者白头翁,当归入见天门冬——【宋朝】王安石《既别羊王二君与同官会饮于城南因成一篇追寄》
15、凄清冬夜景,摇落长年情——【唐朝】白居易《酬梦得霜夜对月见怀》
16、怀胎不敢问春冬——【宋朝】刘辰翁《西江月·忆仙》
17、冬燠阳淫遇上春,飞霙爽彻浩无垠——【宋朝】苏籀《甲寅岁雪一首其一》
18、胡儿一似冬烘眼,错认颜标作鲁公——【宋朝】文天祥《林附祖》
19、析图补冬裘,乞米煮朝饭——【宋朝】张耒《寄刘伯声》
20、昔日仙人今玉人,深冬相见亦如春——【唐朝】方干《赠美人四首》
21、岭云和瘴黑,木叶向冬青——【明朝】史谨《过七星关》
22、冬夜如年,客枕无眠,怎到天明——【宋朝】陈德武《沁园春·冬夜如年》
23、坐上酒生冬暖意,檐前梅弄岁寒容——【宋朝】曾丰《再与鼎臣游龙门寺》
24、相逢日日讶冬暄,为此阴寒仅覆翻——【宋朝】赵蕃《骤寒简明叔闻仲威数过之》
25、冬无炭兮夏无泉,祠有坡翁慰我思——【宋朝】刘黻《六无吟》
26、穷冬积雪春不雨,昨日残红今绿阴——【宋朝】张耒《休日不出》
27、赖有东皋堪肆力,比邻相唤事冬耕——【宋朝】陆游《祠禄满不敢复请作口号》
28、今年冬候晚,仲月始微霜——【宋朝】陆游《舍北摇落景物殊佳偶作》
29、冬日山居好,尤於老叟便,年衰催酿酒,骨冷早装绵——【宋朝】舒岳祥《冬日山居好十首其一》
30、冬至宵难短,孤眠恨自长——【宋朝】龙辅《冬至》
31、向者事宦游,尘土过半生;传呼束带出,冬冬尚残更——【宋朝】陆游《晨起》
32、河水有冬竭,泪泉长在眸——【宋朝】梅尧臣《宁陵阻风雨寄都下亲旧》
33、煜煜红灯迎妇担,冬冬画鼓祭蚕神——【宋朝】陆游《春晚即事》
34、去冬得汝书,知汝病未痊——【明朝】戴良《思弟》
35、冬来更愧乖慵甚,醉过收荞下麦时——【宋朝】陆游《读易》
36、冬冬隔林鼓,岁暮赛江神——【宋朝】陆游《野人舍小饮》
37、路避晚风崤外转,人瞻冬日绛中来——【宋朝】宋祁《送梅学密赴并州》
38、春夏秋冬皆有花,四时无日不重九——【宋朝】方回《与孟能静饮联句复和三首其一》
39、野冬修竹欲连天,苦费西邻买笋钱——【清朝】龚自珍《已亥杂诗199》
40、去岁离秦望,今冬使楚关——【唐朝】张万顷《登天目山下作》
41、窗灯耿耿书开卷,衙鼓冬冬吏放参——【宋朝】陈舜俞《南阳春日十首其一》
42、津鼓冬冬,三老醉、知谁留得——【宋朝】赵彦端《满江红·饯前政卢光祖赴鼎州幕席上作》
43、瓶花开落纪春冬,窗纸昏明认朝暮——【宋朝】范成大《甲辰除夜吟》
44、君家日铸山前住,冬后茶芽麦粒粗——【宋朝】苏辙《宋城宰韩秉文惠日铸茶》
45、仲冬伐方氏,一月报三捷——【明朝】魏观《两浙寄子栗家书》
46、冬常置雨雪,春复冲波涛——【宋朝】赵蕃《自溧阳达上塘官河舟屡行矣不能尽名其所经偶》
47、闲淡似宜冬后日,清癯应怯夜来霜——【宋朝】王之道《腊梅和次韩韵》
48、海角沙场过冬至,未如今日最伤情——【宋朝】晁说之《冬至日涂中》
49、自家头恼冬烘甚,犹幸偷安未毁冠——【宋朝】陈著《次韵戴帅初见寄二首其一》
50、绪余一醒冬烘眼,快着长安得隽鞭——【宋朝】曾丰《送石江曾元英赴太学补二首其一》
51、季冬乃来归——【魏晋】阮瑀《诗》
52、一醉又驱黄犊出,冬晴正要饱耕犁——【宋朝】陆游《今年立冬后菊方盛开小饮》
53、冬温频作雨,晨冷顿催晴——【宋朝】陆游《送客至望云门外》
54、苍林无春冬,啼鸟常旦暮——【宋朝】文同《王会之秀才山亭》
55、海棠冬暖亦狂花,步绕畦区羡物华——【宋朝】廖行之《和张王臣登清斯亭韵三首其一》
56、我居无山冬不雪,只受虚空满轮月——【宋朝】叶适《孙鍊士话龙虎山之胜於其行因以送之》
57、白发三冬学,青衫八尺身——【宋朝】秦观《次韵酬陈传道》
58、三冬苦饥饿,横征恣敲打——【明朝】王跂《夜归即事》
59、五月峨眉须近火,木皮领重只如冬——【唐朝】曹松《送僧入蜀过夏》
60、玄冬浃阴冱,霜风摧灌莽——【明朝】葛一龙《寒园》
61、才入冬来三日,人都道小春来——【宋朝】无名氏《西江月·才入冬来三日》
62、三军当严冬,一抚胜重衣——【唐朝】孟郊《上河阳李大夫》
63、绍兴五年戊寅冬,王母吞却嘉州像——【宋朝】释慧空《送梦石归妙峰德云庵》
64、一带危桥接市廛,春成冬坏几多年——【宋朝】郑侠《和英州太守何智翁次韵冯仲礼麻江桥》
65、冬春朔四换,追随实终始——【宋朝】钱时《余与吕守之买舟西归林常甫吴清淑吕伯起出饯》
66、村酒分冬胜虚度,霜风一夜辨新晴——【宋朝】杨万里《至节宿翁源县与叶景小酌》
67、轮蹄影绝冬深路,鸟雀声稀雪后天——【宋朝】寇准《冬日偶成》
68、隆冬凋百卉,江梅历孤芳——【宋朝】朱熹《赋水仙花》
69、晚白菜肥蚕出火,冬青花落燕成家——【明朝】桂衡《春暮》
70、霜月苦、宫鼓冬冬——【宋朝】无名氏《导引·霜月苦》
71、春秋冬夏能无累,雪月风花都一连——【宋朝】邵雍《春天吟》
72、细雪繁飘远近来,三冬佳气一朝回——【宋朝】韩维《太素雪中惠小桃》
73、日暮飞桨归,小市鼓冬冬——【宋朝】陆游《夏四月渴雨恐害布种代乡邻作插秧歌》
74、渐老更知闲有味,一冬强半在梅村——【宋朝】陆游《看梅归马上戏作》
75、秋香冬艳各时宜,叵怪花神令出奇——【宋朝】陈造《襄阳赋秋日江梅菊花》
76、索居共谁语,煮药作冬至——【宋朝】罗公升《冬至》
77、琼瑶照树偏宜晚,铁石盘根却耐冬——【宋朝】黄庚《题李蓝溪梅花吟卷》
78、冰和菜把菜和冰,心喜冬葅齿却憎——【宋朝】杨万里《苦寒三首其一》
79、严冬凛凛霜雪天,银山玉树相钩连——【宋朝】程安仁《西湖四景》
80、硎谷冬瓜幸未生,尚堪松下抱遗经——【宋朝】艾性夫《书无闷寮》
81、有井无冬亦无夏,与潮俱往又俱还——【宋朝】马之纯《应潮井》
82、去年秋冬交,白昼雷虺虺——【宋朝】李吕《乙巳四月比屋多疹痘虐痢间作五月尽犹未已病》
83、穷冬景方促,下岭路微平——【宋朝】陆游《井研道中》
84、冬仲阴气骄,微阳尚潜伏——【宋朝】郭印《感怀》
85、去冬阳月朔,吾始至幽燕——【宋朝】文天祥《己卯十月一日予入燕城岁月冉冉忽复周星而予》
86、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兵车行》
87、儿童冬学闹比邻,据岸愚儒却子珍。——《秋日郊居》
88、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负冬日》
8、侵夜鸾开镜,迎冬雉献裘。——李商隐《陈后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