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古诗文>窗诗歌赏析(优选4篇)

窗诗歌赏析(优选4篇)

时间:2023-09-14 14:58:07 古诗文

窗诗歌赏析篇1

《窗中列远岫》

唐朝 白居易

天静秋山好,窗开晓翠通。

遥怜峰窈窕,不隔竹朦胧。

万点当虚室,千重叠远峰。

列檐攒秀气,缘隙助清风。

碧爱新晴后,明宜反照中。

宣城郡斋在,望与古时同。

【前言】

《窗中列远岫》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五言排律。全诗从窗中揽景,移远就近,由近知远,内外通流,它像电影镜头一样,以“蒙太奇”的手法,使深秋时节景致依次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

【注释】

①岫:山。《尔雅》:“山有穴曰岫。”

②天静:澄静、宁静的天空。古有“天静宫,老子所妊之地。”(《四库全书》本《江南通志》卷四十八)

③遥怜:遥,远远,远望。怜,爱,惜。《史记·陈涉世家》:“楚人怜之。”

④当:作动词用,面对着。

⑤列檐:列,排成一行。如,排列。檐,房顶伸出墙壁的部分。如,廊檐。列檐,排列的廊檐。

⑥碧爱:碧,青绿色。如:碧绿。金碧辉煌。碧爱,碧绿可爱。

⑦宣城郡斋: 指谢朓北楼。

白话译文

天气平静秋山多么美好,早晨开窗便与翠绿接通。

遥望峰峦幽远令人喜爱,近处竹枝葳蕤未能遮蒙。

看那万点幽深如同虚室,瞧那千重碧绿叠上远空。

绿色列满檐前凝聚秀气,绿色映入竹间更助清风。

碧绿招人爱于开帘之后,景色最鲜明在反照之中。

谢眺的郡斋到今天还在,开窗望与古时完全相同。

【赏析】

公元799年(唐贞元十五年),白居易在哥哥白幼文和任宣州溧水县令的叔叔白季康的介绍下,参加了宣歙观察使崔衍举行的乡贡考试,应试中正是这首五言排律《窗中列远岫诗》和另一首《宣州试射中正鹄赋》,以横溢的才华赢得了崔衍的赏识,白居易和另一个秀才侯权一起,被推举去长安参加进士考试。白居易在《送侯权秀才序》中云:“贞元十五年秋,予始举进士,与侯生俱为宣城守所贡。明年春,予中春官第。”

这首诗的题目就是“窗中引远岫”,开头两句,总写从谢朓楼的窗户中所看到的自然美景,并就便点出了季节、地点与方位。登上雄踞陵阳山巅的谢朓北楼,凭栏远眺,青山绿水尽收眼底。“天静秋山好,窗开晓翠通” 是说在一个澄静、宁静的秋天,满山翠绿,开窗见景,一览无余。

紧接着诗人用三副联写了三幅图景。第一幅图景写了山林、竹海。“遥怜峰窈窕,不隔竹朦胧”,遥怜,远望,爱怜。窈窕,山峰幽深。这是说,远远看那山峰,深遂幽静,但山峰虽高,它阻挡不了翠竹的朦胧。朦胧·,这里是指一种朦朦胧胧美的境界。第二幅图景写了树丛、峰峦。“万点当虚室,千重叠远峰”,树丛万点,峰峦叠障,这些在窗户里看得真真切切,清清楚楚。第三幅图景写列檐、缘隙。“列檐攒秀气,缘隙助清风”,这是说,排列的廊檐聚攒着秀气,边缘的裂缝刮着清风,诗人从远眺写到近观。这些诗句,用词生动,对偶工整,很像一幅幅萧疏淡远的水墨画,平淡而又富有思致。

诗的最后四句,写诗人的感受。一是写对这些自然景观的感受。“碧爱新晴后,明宜反照中”,碧爱,碧绿可爱。明宜,光明适合、适当。说新晴后的'碧绿天空是最令人喜爱,反照中的光明是最明亮的。二写登谢朓北楼的感受。“宣城郡斋在,望与古时同”,宣城郡斋,是谢朓出任宣城太守在于陵阳山顶建造的一座高斋”。唐初,人们为怀念他,在“高斋”旧址新建一楼,取名“谢朓北楼”,后来许多名人雅士登楼凭吊,赋诗抒怀。谢脁也曽有诗云:“窗中列远岫,庭际俯乔林。”(《郡内高斋闲望答吕法曹》)此处白居易不仅是在写景,意诗古境,历历在目,而且是在说事。作者最后说,现在与谢朓那个时候一样宣城的人文多么昌盛。白居易表面借以表达对谢脁重文的怀念,而实际上在歌颂当时的当权者,故赢得崔衍的肯定、赞许与推荐。

中国诗人非常喜欢从窗中揽景。如杜甫的《绝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苏轼的《南堂五首》:“客来梦觉知何处?挂起西窗浪接天”等,这种实际上表现了人们的一种空间意识。在这里白居易诗人运用排律的特点,勾画出一幅幅秋天的图景,适时尽传达出自己对古人的爱慕及今人的赞扬,自然流畅而涵蕴丰富。

创作背景

唐贞元十五年(799年),白居易在哥哥白幼文和任宣州溧水县令的叔叔白季康的介绍下,参加了宣歙观察使崔衍举行的乡贡考试,应试中正是这首五言排律《窗中列远岫诗》和另一首《宣州试射中正鹄赋》,以横溢的才华赢得了崔衍的赏识,白居易和另一个秀才侯权一起,被推举去长安参加进士考试。所以这首诗是应试之作。[1][4]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名家点评

清·黄生《唐诗评三种》:“起句排对,故次韵用流水句,衍出‘列’字,倍觉生动。第五句括尽全题,对虽欠完,而气力已敌。以下实赋窗中之景,一联幽细,一联奇杰。”

窗诗歌赏析篇2

昨晚窗外

滴噗商噗

雨与雨棚说了一夜

我不明白

你们在对话

为什么要叫醒我

一次两次也就算了

为什么要一直打扰

是不是想叫我

也一起参与你们的讨论

不睡也罢

那就静听你们的商议

听着听着

仿佛听到了

播种播种

是催促播种

一定是

谷雨过后是播种的季节

这个春天应该种点什么呢

一定要认真思考

我现在是衣食无愁

生活安逸

可是,有时会感到

一种莫名的寂寞和荒凉

来侵袭我空虚的心

每当此时就会想起小时候

一家人在一起

那快乐的一幕幕

我知道

这种情绪

是缺少亲情的互动而生

在我们亲人之间

有些只有在清明上坟时

一年才见一次面

有些则几年不见一面

眼下最需要的

就是播种亲情互动的情感

人名利可以淡薄

但手足之情不能疏远

做亲戚是上帝送来的福份

我们都应该好好珍惜

窗诗歌赏析篇3

蜷缩在一角

试图来维持短暂的温暖

一不小心

推开了窗

窗外是一夜的冬雨……

紧紧地抱紧身体

害怕那寒流

侵蚀

腐烂的没有丝毫的痕迹

厦门的天气又变冷了

冷的让人可怕

怕的让人沉醉

所以,欣然起身

走在昏暗的街道……

任凭孤寂的寒风

刺痛仅有丝丝体温的心

回望身后

看不到来时的路

痛了

走了

只留下那一抹熟悉的暗香

久久不曾散去……

窗外下起了雨

雨滴轻飘飘的就像自己走过的岁月

慌乱了,心痛了

浅望幸福

让自己深深懂得

岁月中,生命若歌

起伏跌宕,声起声落

我们每个人都是歌者

浮华尘世,生命如茶

或浓或淡,或苦或甜

就这样

继续走,继续失去……

就像那散落的一地碎影

倚窗,凝望

在想些什么

想些什么呢?

禁不住

掩面

其实

一切都回归了平静

只是那份曾经的暖

那份曾经的真

都在此刻化为乌有……

某一天

在某一座城市

某一条小街

一个人踏着滑滑的白雪

在街头巷口

徘徊等待着

冀盼眺望着

守候着最后的那份记忆

夜静了

风一直在耳畔吹

隐约地看见你

从一片雪地中静静地走来

然后眨眼间的功夫

什么都消失了

扒开繁杂的思绪

努力的寻找

原来你已渐渐远去

而我却还在着深冬的夜晚

为你开启回家的灯

醉了

其实痛了

翻开记忆的宣纸

将最初的那一份浓情释怀岁月

留给远去的年华

曾,试想写一纸的碎语

蘸着如水的月光

带着一季感悟

为这严冬留下最后一抹残绿

细数流年点滴

光阴留下的永远

是一阕唯美的诗词

笃定成景,隽永成诗……

窗外,下起了雨

很冷,很冷……

继续走,继续失去……

后记:那一莲心事,犹如绵绵细雨,滴落心间。这一刻,记忆的梗上,开满纯纯淡紫色的花……()

窗诗歌赏析篇4

我在寻找一扇窗。

不知从何时起我恋上了一扇窗,

窗台成了我下班后的天堂,

拉开窗户手扶着窗框,

眼睛向四周环顾,

目光最后落向远方,

此时浑身的压力都得到释放,

脑袋如同天空一样清澈空旷,

我享受着这美好时光。

后来我离开里这扇窗,

去了另一个地方,

我又碰到了许许多多的窗,

但我再也没有寻找到记忆中的窗,

窗前的障碍死死的把我的视线阻挡,

我看不到远方的景象,

我渐渐发现我想要的不是一扇窗,

而是能看到未来的希望,

我不再寻找记忆中的窗,

我最终选择了一个没窗的房,

在这里我要为我的人生寻找一扇窗,

透过窗户可以看到人生的远方,

我在寻找一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