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古诗文>出师表诗句(合集9篇)

出师表诗句(合集9篇)

时间:2023-09-20 08:16:59 古诗文

出师表诗句篇1

[三](15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 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礻韦、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礻韦、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4分)

①以咨诹善道( )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

③以彰其咎 ( ) ④猥自枉屈 ( )

小题2:. 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小题3:.文中作者先后回顾了人生中有重大影响的三件事,它们分别是:①

② ③ 。(3分)

小题4:.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等还有很多,请列举三个(句、对)。(不必每项都列出,只要共写出三个即可)(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询问②身份低微,见识浅短③表明、显扬④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小题2:①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郡务农亲耕,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望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

②陛下也应该自己思虑谋划,征询从善的道理,明察和接受正直的进言,远念先帝遗诏中的旨意,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

小题3:①三顾茅庐。②临危受命。③临崩寄臣以大事。

小题4:有关典故如:初出茅庐:火烧新野:借东风;空城计;失街亭;气周瑜。等等。

有关成语如: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等。

有关名言警句如: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世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等等。

有关俗语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

出师表诗句篇2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讳、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日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与臣论此事 B.亲贤臣,远小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D.不宜偏私/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小题3】.从选文中看出诸葛亮对后主有两方面的担忧:一是刑赏偏私,使“口口口口”;二是 “口口口,口口口”。(用原文词句回答)(3分)

【小题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在执法方面,诸葛亮主张惩罚“作奸犯科者”,奖赏“为忠善者”。B.作者列举宫中府中的事例,突出郭攸之等人的忠诚,希望后主广开言路。 C.选文提及先帝“痛恨于桓、灵”,意在劝勉后主亲贤远佞,使汉室兴隆。D.作者在文末叙写个人经历,是为了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表明自己的忠心。

答案

【小题1】D

【小题1】因为这件事,(我)非常感激,于是答应先帝(为他)奔走效劳(“由是”1分;“驱驰”1分;语意连贯1分)

【小题1】内外异法(1分) 亲小人,远贤臣(2分)

【小题1】B

出师表诗句篇3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出师表

诸葛亮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等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1)猥自枉屈 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咨诹善道 诹: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彰其咎 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臣所以报先帝 所以:________________

2.将文中“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2段“临崩寄臣以大事”中的“大事”具体指什么?从作者回忆的三顾茅庐、临危受命、临崩寄大事三件往事中,我们可以体会其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降低身份 (2)询问 (3)表明,显扬 (4)……的原因

2.我在战事失败(或兵败)的时候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受到委任。

3.白帝城(刘备)托孤;兴复汉室;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效忠(报答)刘备父子之情。

(意对即可)

出师表诗句篇4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袆、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袆、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躬耕于南阳 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尔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入不毛 不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彰其咎 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读文段后回答: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亲自 从那时以来 不长草木 显示

2.希望陛下把讨伐逆贼和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

3.(1)积极献言,提出亲贤远佞的建议。

(2)平定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出师北伐。

(3)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准备。

出师表诗句篇5

出师表(节选)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等之任也。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含义。(4分)

(1)躬耕于南阳 ( ) (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3)遂许先帝以驱驰( ) (4)斟酌损益 ( )

【小题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小题3】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具体原因。(2分)

答案:

【小题1】(1)在 (2)拜访 (3)奔走效劳 (4)“除去”或“减少”

【小题1】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并不谋求在诸侯中扬名做官。

【小题1】(1)先帝三顾茅庐;(2)先帝临危委重任;(3)先帝临崩寄大事。

解析【小题1】注意文下注释,即文中的重点字词,一般不会失分。

【小题1】注意做到字字落实。

【小题1】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既考查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考查了在理解基础上的概括能力。但总体上难度不大。

出师表诗句篇6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出师表》)

(乙)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2分)

①躬耕于南阳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③约己爱民

④悉仰于官

22.翻译下列句子。(2分)

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23.选出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2分)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咨臣/以当世之事

C.提拔隐逸/以进贤良 D.臣身/在外

24.甲、乙两文体现了诸葛亮的哪些可贵品质?(2分)

25.甲、乙两文中诸葛亮反复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一条什么建议?这条建议在当今有何现实意义?

21.①躬:亲自,亲身 ②卑鄙:出生卑微,身份低贱 ③约:克制 ④悉:全部,都

22.我将来去世的时候,不允许家人收受财物,在外有盈余的钱财,而辜负了陛下的恩德啊。

24.略

出师表诗句篇7

【甲】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选自《隆中对》)

【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选自《出师表》)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4分)

(1)挟天子而令诸侯 挟:

(2)国险而民附 附:

(3)夙夜忧叹 夙夜:

(4)恐托付不效 效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用法不同的两项是(2分) ( )( )A.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B.北定中原北通巫峡C.还于旧都曹操比于袁绍D.则名微而众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2)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小题4】、“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请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甲】段中 “三分天下”的内容,并指出【乙】段中哪句话最能体现“老臣心”?(4分)

【小题5】、有人认为后主刘禅愚钝无能,先帝刘备驾崩后执掌蜀汉军政大权的诸葛亮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应该取而代之。读完【甲】【乙】两文后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

答案

【小题1】(4分)(1)挟持,控制 (2)归附

(3)早晚 (4)完成

【小题1】(2分) C D

【小题1】(4分)(1)这大概是上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

(2)所以临终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小题1】(4分)(1) “三分天下”,具体指对曹操“不可争锋”;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1)“天下计”是指“三分天下”,具体指对曹操“不可争锋”;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刘备先取荆、益二州,等待机会。

(2)最能体现“老臣心”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1分)

【小题1】(3分)开放性题,结合选文分析诸葛亮性格,得出结论,观点明确,理由充分。

示例:不同意这种观点(1分)。从选文看诸葛亮受刘氏父子礼遇,先为先主制定三分天下的大计,后受先主托孤重任,他为蜀汉南征北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作为忠臣良将他绝不会夺权谋逆(2分,意思对即可)

出师表诗句篇8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①苟全性命于乱世②故不为苟得也

B.①奉命于危难之间②夫子何命焉为

C.①遂许先帝以驱驰②高可二黍许

D.①猥自枉屈②自三峡七百里中

【小题2】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受命以来

B.以君为长者

C.扶苏以数谏故

D.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小题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小题4】 文段中,作者叙写自己21年来的情况,历数先帝之殊遇。请你说说殊遇有哪些?(2分)

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因此深为感激,于是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小题4】三顾茅庐使之出山效命,倾覆之际使之出任军师、丞相。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A项中的两个苟皆是苟且的意思。

【小题2】

试题分析:先理解例句中的以的意思:因为,再去理解选项中几个以的意思。

【小题3】

试题分析:解释好由是感激以这几个字词,全句基本就翻译出来了,注意一字一义。当然,能记住此句的翻译就直接写。

【小题4】

试题分析:抓住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简述。

出师表诗句篇9

阅读下文,按要求完成后面题目。(15分)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等之任也。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3分)

(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2)遂许先帝以驱驰

(3)先帝不以臣卑鄙

小题2:下面各组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此殆天所以资将军(《隆中对》)

B.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C.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狼》)

D.先帝不以臣卑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小题3:用“/”线给下面句子断句。(先将原句工整地抄写在答题卡上,再断两处)(2分)

此 臣 所 以 报 先 帝 而 忠 陛 下 之 职 分 也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2分)

(2)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2分)

小题5: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具体原因。(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拜访 (2)奔走效劳 (3)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小题2:D

小题3:此 臣/ 所 以 报 先 帝 /而 忠 陛 下 之 职 分 也

小题4:(1)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并不谋求在诸侯中扬名做官。(有关键词“苟全”“闻达”;注意句式)(2)希望竭尽自己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势力,复兴汉朝王室,迁归旧日国都。(有关键词“驽钝”,“攘除”)

小题5:(1)先帝三顾茅庐;(2)先帝临危委重任;(3)先帝临崩寄大事。(答对一点得一分,若只笼统答“先帝的知遇之恩”则只给一半分)

试题分析:

小题1:

试题分析:(1)注意“顾”的常用意义。 ①回头;回头看。《陈太丘与友期》:“元方入门不顾”。②视;看。《行路难》:“拔剑四顾心茫然。”③看望;拜访。《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④但;却;反而。《为学》:“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2)注意“驱驰”在古汉语中是一个词。(3)注意“卑鄙”在古汉语中的意义和用法与今义不同。现在它是一个词,为贬义。

小题2:

试题分析:A项中“所以”,前者的意思是“……的原因”,后者的意思是“用来”; B项中“为”,前者的意思是“做”,后者的意思是“向”。C项中“其”,前者的意思是“作奸犯科者”及“为忠善者”,后者的意思是“柴草堆”。 D项中“以”的意思都是“因为”。

小题3:

试题分析:先理解全句的意义,后注意句中各个词语或短语的意义的完整性,最后注意连词“所以”和“而”在句中能否在其前停顿。

小题4:

试题分析:(1)题中的文言句子是一个状语后置的倒装句,“于乱世”、“于诸侯”是后置状语。(2)注意“驽钝”的比喻意义。

小题5:

试题分析:抓住“结合选文内容”来分析概括先帝对作者诸葛亮的知遇之恩的三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