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古诗文>长歌行古诗主题(推荐18篇)

长歌行古诗主题(推荐18篇)

时间:2023-10-01 13:17:52 古诗文

长歌行古诗主题篇1

教材分析:

课文节录的这首《长歌行》,是古代名歌《乐府歌辞》的后四句,平易通俗,琅琅上口。绝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在我国可谓家喻户晓的名句,很多人长以此用来勉励后辈。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认会二类生字,并会写一类字。

2.读古诗,理解诗意,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感知诗歌的韵律;初步了解时间的重要性;观察图画,展开合理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背会该诗。

教学策略:

利用课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予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引导学生在学中感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受到珍惜时间的教育。

教学重点:

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诗意,学会新词新字,使学生受到珍惜时间的教育。

教学资源:

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预 习 案

环节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精讲点拨

自学质疑

预习收获板

一、预习了本课,我知道一类字中有 个 左右结构的字,并将二类生字中不会读的字读了

遍。用换一换的方法我认识了: 。用加一加的方法我认识了: 。用形近字比较我认识了: 。

二、我知道“少”有两个读音分别是: 。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或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观察分析字形,区别易混的字。

三、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四、我收集到有关时间的名言有 。

设计意图:

通过自主预习,初步掌握课文内容,认识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为提高学习效率扫除障碍。

研 习 案

合作

探究

精学训练

检测矫

一、读文识字

1.自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利用拼音读一读。

提示:

(1)看图,要仔细观察图中画的是什么地方?他们在干什么?

(2)读文,可以借助汉语拼音,把字音读准。

(3)图文结合,理解诗句的意思。

2.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1)谁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把这些字读一读。

(2)谁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把这些词读一读。

(3)谁愿意来把整首诗读一读。

3.放录音,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诗歌的节奏及韵律特点。

4.学习生字

(1)在书里画出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长、川、何、复、归、努、徒、伤、悲。

(2)抽读卡片。

(3)指导写字。

观察字型:“歌”左右结构,左宽右窄;“海”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川”独体字。观察如何写漂亮这些字。

(4)板演,评价。

长歌行古诗主题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朗读诗歌,读出感情。

教学重点:

1、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思想感情。

2、朗读、背诵课文。

具准备:小黑板,MP3

教学过程:

一、 谈话激趣

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我们的生活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哪位同学能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请同学样闭上眼睛,想想我们的校园里有哪些美的存在?(从小草,小树叶,到桃花…)然而秋天的到来会带走许多美好东西,季节的交替我们无法阻挡。其实每个人都会从少年走向老年,那么在这短暂的人生路上我们该怎么做,才能使自己不留下遗憾呢?古诗《长歌行》里面提到了一点,非常重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板书课题,读题,释题)

二、感知诗意

小学阶段我们接触了不少的古诗,谁能说说平时你是怎么学习古诗的?(读通,释意,查找资料,根据古诗的内在联系)

1、自学古诗(出示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读懂诗意;写下体会)

检查自学情况:指名,朗读,说说自己对诗的理解和发现的问题。

2、这首诗中描绘了许多美好的事物,请大家从诗中圈出,并说说你的理由。

3、这一首诗展示了许多美好的事物,那么这首诗只是在展示这些吗?(看文中的插图,看着奔腾而去的流水,你们会想到什么?)它表达了怎么的思想感情的?又是怎么表达的?(出示小黑板,前后桌的同学互相讨论。)

美好的东西虽然很快地消失了,可他们留给大地的是美,是生机与活力,它们没有辜负短暂的生命。人生也一样,只要我们珍惜时光,让一生活得有价值,到了白发苍苍时,我们就可以坦然地面对那句歌词,最美不过夕阳红。

三、指导朗读

大家都体会得很好,那你们能否将自己的感受融入到朗读中,把这首诗读好呢?(先听一段录音,细细品味,想想该怎么朗读?)

同学们学了这首古诗后,你想告诫谁,想对身边的朋友,亲人说些什么?

四、指导背诵

想想,怎样背诵背得快,记得牢?(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记得快;抓住能引起联想的重点词语背得快,如可抓住“园中葵”“百川”等词语帮助记忆)

在课的最后,请让我们以古诗的最后一句话共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五、作业:预习《七步诗》

板书设计:

10、古诗三首

长歌行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古诗主题篇3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诵读<长歌行>,继续引领掌握诵读古诗文方法,了解大意并体会意境。

2、积累经典名句,受到“惜时”教育。

2、适度拓展,引发诵读古诗兴趣,扩大积累。

教学流程:

一、 复导引入——调动积累引趣诵读

读本中的目,会背哪?背一背或读一读。

二、 诵读新目——方法指导诵读

(一)以难度挑战激趣独立诵读

1、调研:希望自己独立读正确还是希望和小伙伴一起读好这首诗?

2、自主读正确、通顺

3、交流互助正确、流利诵读[请你们推荐1一2位读书比较好的人,说推荐理由。]

4、范读引领,难点指导[师生交互诵读]

(二)通过了解内容赏读品趣

1、了解古诗文大意的方法指导:

1)看看书中有关资料,说说你从诗中明白了些什么?

2)一般读古诗或古文,可以通过“看注释”的方法,了解大概意思。

出示本课“注释”,同桌互助,了解大意——你又明白了什么?

全班交流,进一步准确了解大致内容——直译古诗并增加师生个人的理解

2、古诗欣赏式诵读指导:

1)自由读一读,看看哪句诗最有画面感,可以让你眼前出现一幅生动的画面?划“曲线”。

2)想象画面,眼睛放得远一些——体会着诵读或背诵。

3)指名读,闭目感受是中的画面和意境。

3、名句积累式阅读法指导

1)请再次自由美读古诗,把你最像记住的句子划“双横线”并背下来。

2)交流积累的著名诗句。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三、扩大积累——学用结合,拓展诵读

1、你最想把你背下来的名句告诉谁呢?准备怎样说?[读-背-说]

2、看看这课的一组诗,都是围绕一个主题,谁知道?[板书:惜时]

3、自由读一读后边的诗———指明读一遍到两边。

4、你还知道哪些劝人珍惜时间的名句吗?[后一课;生活中的谚语:一寸光阴一寸金等]

布置:诵读《长歌行》读好《明日歌》《惜时》

长歌行古诗主题篇4

教学目标:

★体会古诗中所告诉我们惜时的道理,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情感。

★朗读古诗并会背诵。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理解_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_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由谜语导入,创设教学情境 。

1.出示谜语:看不见,摸不着,跑得快,又没脚,一去永远不回头,千金万金买不到。

2.学生猜出后,老师借机板书:时间

引导学生观察图

仔细观察书中插图,讨论问题:(1)图中画的是什么地方(2)小男孩在干什么(在亭子里小男孩在读书)

组织讨论,板书课题。

读古诗,了解大意:

1.自由读一读,注意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老师关注读得不好的学生。

3.指名读,学生评价。

4.纠正字音。

_朝_是多音字,在本课读_zhao_,另一个音读_chso_。

_复_读作_fu_,不要读成_fu_。

习古诗,体会道理

过渡:大家能把诗句读通了,达到了最基本的要求。要想把诗读得更好,还得理解诗的意思。

默读课文,根据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诗句意思,并记录不懂的字句。

师范读,学生小声跟读(有语气)。

老师重点指导以下的词语:复西归,少壮,老大,徒,伤悲。

交流自学结果。

(1)你理解了哪些词句,说出来与大家共享。

葵:一种蔬菜:(老师强调,与今天的意思不一样。)

朝露:早晨的露水。

日唏:露水被太阳晒干。

阳春:温暖的春天。

德泽:恩泽,恩惠。

秋节:秋天。

琨黄:草木枯黄。

华:同_花_。(两个字的意思在这里是一样的。)

百川:众多的河流。

复:再,又。

徒:白白地。

(2)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园中绿绿的葵菜叶上,早晨的露珠还在闪光。可是不久就会被太阳晒干的,温暖的春天广布恩泽,世间万物全都熠熠生辉。常常害怕秋天的到来,草木枯黄,花衰叶落,百川都奔涌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能往西流回来呢少壮的时候不知努力,年纪大了只能白白地伤心。

(3)提出不懂的问题,相机点拨,指导学生解决。

重点解决:这首诗表面上是在写景色,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什么。

学生甲:这首诗在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年少之时要努力学习,要不然到了老了,也就后悔莫及了。

学生乙:这首诗告诉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

(4)你最喜欢哪些句子,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

学生甲:我最喜欢_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_这句话,因为它像警钟一样时刻提醒我,鞭策我前进。

学生乙:我最喜欢_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_这句话。它告诉我们时间像流水一去不复返的道理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同桌两人互相讨论,对诗意。

(五)指导背诵

1.老师抓住重点词语指导背诵:少壮,老大,……

2.学生自由背诵。

3.抽查学生背诗,指出优缺点。

(六)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长歌行》,大家都知道时间就像流水,一去不复返,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做生活的有心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本课的生字。

★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

重点难点:

学会生字,新词。

教具准备:

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背诵古诗。

(1)同桌互相背诵。

(2)指名背诵。

2.说说诗句的意思。

自学生字,新词

1.在诗句中学词,在词中识字,出示生字,新词卡片。

朝露 德泽 复西归 伤悲 努力 聪明 儿童 意思

2.学生读词,小组讨论: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1)通过分析自形记。

(2)扩词记。

(3)说话记。

(4)换偏旁记或去偏旁记。

(5)看拼音记。

3.组织学生在班内交流识字方法。

德:左右结构。左边是_ _,右边是由_十__四__一__心_四部分构成的,千万不要忘记中间的小横。

物:左右结构。左边是_牛_,右边是_勿_,不要写成_匆_。

华:上下结构。上面是_化_,下面是_十_。

复:上下结构。下边是_ _,不能写成_ _

努:上下结构。上边是_奴_,下边是_力_不要写成_刀_。

悲:上下结构。上边是_非_,下边是_心_。

书写字头,老师行间巡视。

指导书写 扩词练习

复:反复复习复位

华:华夏中华华丽

悲:悲伤可悲悲欢离合

四、板书设计

dé wù huá fù nǔ bēi

德 物 华 复 努 悲

长歌行古诗主题篇5

教学目的:

感知诗歌的韵律;初步了解时间的重要性;使学生认会10个生字,并会写7个;读古诗,理解诗意,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观察图画,展开合理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背会该诗。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学会新词新字,使学生受到珍惜时间的教育。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头饰(小男孩),教师准备头饰(老人),录音机、词条、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由谜语导入,创设教学情境

1、出示谜语:看不见,摸不着,跑着快,又没脚。一去永远不回头,千金万金买不到。

2、学生猜出后,教师借机板题:时间

二、引导学生观察图,激发学生兴趣

1、仔细观察书中插图,讨论问题:

(1)图中画的是什么地方?

(2)他们在干什么?

2、学生边看边说,要求自言自语。

3、组织在班内交流后,切入到学习主题:《长歌行》的理解及背诵、认字、识词……(提出学习任务)。

三、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1、请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试着读一读,要读准音,正对调(正确)。

2、划出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长、川、何、复、归、少、努、徒、伤悲

3、(放录音)请听一听你的朋友认对了吗?请学生自己验证。

4、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1)个人自由读。

(2)两人合作读。

(3)四人小组合作读。

四、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

1、指名试读诗,请仔细听后评议。

2、再放录音,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诗歌的节奏及韵律特点。

3、教师范读,学生小声跟读(有语气)。

4、教师重点指导下列词语:复西归、少壮、老大、徒、伤悲

5、请学生试着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6、质疑问难: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1)合作解决;

(2)请教老师;

(3)师生讨论。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二、走进“一休屋”

1、请你把诗句与意思连起来。

百川东到海

(1)什么时候才能再回来呢?时间也是这样一去不回啊!何时复西归?

(2)条条江河向东奔去,流入大海。少壮不努力,

(3)如果年青的时候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4)到年老时,再伤心后悔也来不及了。

2、诗与诗意结合起来读一读,认真感悟。

3、同桌两人互相说诗,对诗意。

三、指导背诵,当堂检查,及时反馈

1、教师抓住重点词指导背诵:少壮、老大……

2、学生自由背诵。

3、抽查学生背诗,指出优缺点。

四、回顾插图,说演结合

1、看一看、想一想、议一议:老爷爷将会对小孙子说些什么?小孙子又是怎样回答的?

2、编一编、演一演、评一评:学生合作自由表演。

五、识字教学

1、在诗句中学词,在词中识字,出示词条:

长歌行、百川、何时、复西归、少壮、努力、伤悲、徒、海

2、学生读词,然后小组讨论: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1)通过分析字形记;

(2)扩词记;

(3)说话记;

(4)换偏旁或取偏旁记;

(5)看拼音记。

3、组织学生班内交流识字方法。

4、描一描、写一写。注意让学生写好“悲”字的“心”字底。

六、学习了《长歌行》,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学生自由讨论,各抒己见。

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长歌行》,大家都知道时间就像流水,一去不复返,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做生活的有心人。

长歌行古诗主题篇6

教材分析

《长歌行》这首诗共10句,前四句写景,表现出春天万物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5、6两句以“常恐”过渡,想象悲秋将至,万物都将衰败枯萎,一派凄凉景象,暗含了作者慨叹时光飞逝,一去难回的感慨,为后四句抒发作者感情作了铺垫。诗的后四句以“流水到海一去不复回”来打比方,起兴抒情,劝勉人们珍惜青春年华努力向上,免得年老力衰时空留余恨,意味深远,发人深省。

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3个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能背诵这首古诗。

3、借助注释理解诗的意思,懂得珍惜时间的重要。

教学重点:

1、通过课前预习和课上借助注释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受到珍惜时间的教育,同时积累有关惜时的名言。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

1、了解古诗的大意,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想开去,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揭示课题激趣

“光阴易逝,岂容我待”,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首古诗《长歌行》。

①板书课题,指导书写“长”和“歌”两个字。(“长”字先写撇;“歌”字的左上角的“可”中的竖勾写成竖,两个“口”要写得扁一些。)

②通过课前预习,交流对“行”这一种形式的认识。

(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是乐曲的意思。《长歌行》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汉代乐府的主要任务是采集各地民间诗歌和乐曲。诗里有许多带“歌”和“行”的题目,如《东门行》《孤儿行》《悲歌》《古八变歌》《艳歌》等。唐人仿此体式写的诗也很多:如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

[设计意图:陶行知曾说:“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部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此环节通过谈话,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二、回忆基本要求,奠定学习基础

1、在学习古诗之前,老师有个小问题考考大家。请你回忆往前学习古诗的经验,认为学习古诗有哪些基本的要求?

2、学生答后出示: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凭借注释,理解大意;联系生活,体会思想;背诵默写)

今天我们就对照这些基本要求来学习《长歌行》。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通过对古诗学习过程的回忆,领悟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这有利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

三、教师示范朗读,师生参与评价

1、学生齐读。

2、认识生字“葵”。辨析“衷、衰、哀”这组形近字。

3、教师范读,学生静听。

4、师生共同参与评价,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读通诗文。

朗读前四句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读出欣喜的情感。朗读5、6两句时,要通过和前四句的对比,感悟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读出无奈的语气。后四句表达情感,要读出感叹语气。背诵这首诗,可以引导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或比赛的形式来进行。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教学总得读。”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评价一节课成功与否,首先看全班学生是否把课文读熟了。”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就证明课文的内容理解了,文章的思想感情体会出来了。]

四、读懂古诗大意,体会作者感情

1、学生自由默读,借助注释,读懂大意。(哪些同学是通过课前独立阅读已经读懂大意的?请按下面要求练习练习。)

①已经读懂的轻声地把大意说给自己听一遍,再轻声读古诗,反复两次,等下看谁说得好。

②完成之后再当当身边同学的小老师。

2、交流诗意。

3、同学们真了不起,这么短的时间里就懂得了古诗的大意。让我们带着对古诗的理解齐读一遍吧!

4、同学们,这首诗想告诉我们什么呢?如果要求你用本诗中句子回答,你知道吗?

5、指导朗读名句,体会句子的含义。

6、背名句,师生共同默写名句,

7、同学们,让我们细细地品读此诗,想想诗人是怎样让我们体会到他的思想感情的?前四句写景,表现出春天万物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5、6两句以“常恐”过渡,想象悲秋将至,万物都将衰败枯萎,一派凄凉景象,暗含了作者慨叹时光飞逝,一去难回的感慨,为后四句抒发作者感情作了铺垫。诗的后四句以“流水到海一去不复回”来打比方,起兴抒情,劝勉人们珍惜青春年华努力向上,免得年老力衰时空留余恨。

五、巧妙创设情境,学生激情诵读

与诗人同样感受的人有许多,颜真卿在《劝学》中写道: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如果你是他,请你深情地读出这首诗。

与诗人同样感受的人有许多,鲁迅曾这样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还是有的。如果你是他,会怎样读这首诗?

自古以来,留下了许多珍惜时间的名句和感人故事,你还知道吗?

(学生自由答后,教师出示课件,“浪费时间,就等于谋财害命。”让我们快速摘录一条自己最喜欢的名句。课后把它记背下来。)

[设计意图:在教师煽情的导语下让学生朗读,绝不单是读诗,更多的是融进作者的心灵,去咀嚼、去思考,学生在读中感受乐趣、体味情感、激发兴趣、滋润心灵,让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成为语文课堂最美的律动。]

六、展示校园景色,师生境中总结

转眼春天来了,看,校园里的白玉兰绽放出洁白的花朵,看,这绿得发亮的是什么树,每一片叶子间都隐藏着即将开放的`蓓蕾,看,这是多么灿烂的笑容,似乎在告诉我们童年是多么美好。一年之计在于春,同学们,我们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一定要记住这句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设计意图:“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立于善于唤醒、鼓舞和激励。”让学生在欢快的氛围中再现学习内容,同时受到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

长歌行古诗主题篇7

长歌行

作者:乐府诗集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赏析]

长歌行》是一首汉族古典诗歌,属于汉乐府诗,是劝诫世人惜时奋进的名篇。此诗从整体构思看,主要意思是说时节变换得很快,光阴一去不返,因而劝人要珍惜青年时代,发奋努力,使自己有所作为。全诗以景寄情,由情入理,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人生哲理,寄寓于朝露易干、秋来叶落、百川东去等鲜明形象中,借助朝露易晞、花叶秋落、流水东去不归来,发生了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浩叹,鼓励人们紧紧抓住随时间飞逝的生命,奋发努力趁少壮年华有所作为。其情感基调是积极向上的。其主旨体现在结尾两句,但诗人的思想又不是简单的表述出来,而是从现实世界中撷取出富有美感的具体形象,寓教于审美之中。

汉乐府“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秦及西汉惠帝时都设有“乐府令”。汉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其职能是掌管宫廷所用音乐,兼采民间歌谣和乐曲。魏晋以后,将汉代乐府机关所搜集演唱的诗歌,统统称为乐府诗。乐府诗是最能代表汉代诗歌成就的一种体裁。

基本简介

汉乐府创作的基本原则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它继承《诗在它的叙事性方面,其次,是它善于选取典型细节,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性格。其形式有五言、七言和杂言,尤其值得重视的是汉乐府已产生了一批成熟的五言诗。流传下来的汉代乐府诗,绝大多数已被宋朝人郭茂倩收入他编著的《乐府诗集》中诗中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尤为著名。

【中考预测】

1.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D )

A._朝露待日晞_中的`_晞_可理解为_晒干_;_昆黄华叶衰_中的_衰_可理解为_衰败_。

B.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云人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自然景物的盛衰规律来警示我们要珍惜时光,及时努力。

C.诗的最后两句堪称点睛之笔,它精炼醒目,与岳飞的《满江红》中的_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_有异曲同工之妙,均是千古名句。

D.作者的目的是通过描写冬葵,百川,赞美万物的勃勃生机。

2.诗中勉励少壮要抓紧时间,及时努力,趋少壮年华有所作为的句子是_少壮不努力,老大独伤悲___。

3.诗中_百川东到海_是说成百上千条河流向东流向大海。我们曾学过一首词,其中有地句此句相反,请写出这一句:_门前流水尚能西____。(苏轼《浣溪沙》)

【作者简介】

《长歌行》是北宋文人郭茂倩(1041-1099)编纂的《乐府诗集》中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以景寄情,由情入理,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人生哲理,寄寓于朝露易干、秋来叶落、百川东去等鲜明形象中,使表达的哲理发人深省,又明白易懂,是劝诫世人惜时奋进的名篇。

长歌行古诗主题篇8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背诵诗歌。

2、反复品读古诗,品析诗歌借物喻人的艺术手法,理解全诗主旨。

3、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相关链接】

“乐府” 作为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秦及西汉武帝时都设有“乐府令”,汉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其职能是掌管宫廷所用音乐兼采民间歌谣和乐曲。魏晋以后将汉代乐府机关所搜集演唱的诗歌统统称为乐府诗。

行,古诗的一种体裁。歌行体的特点是格式节奏上没有严格要求,也不讲究平仄,字数五七

言为主,可参差不齐,可变韵。第六单元将学习杜甫的《兵车行》。

【写作背景】

东汉后期,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人的本来价值。许多人生问题,成为人们探讨的目标。同时,人们也再度感慨人生短促。在对待人生的这一问题上,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一种是以《西门行》为代表的及时行乐的消极态度;一种是以《长歌行》为代表的奋发有为、有所建树的积极态度。

【自主探究】

一、了解感知

1、大声朗读两遍诗歌,注意字音和节奏。

2、听读录音,听准字音和节奏,并把节奏划在书上。

3、默读诗歌,结合注释和背景资料,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所展现的画面。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葵: 晞:

翻译: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布德泽:

翻译: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秋节: 焜黄:

翻译: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翻译: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徒伤悲:

翻译:

二、深入学习

1、诗中前四句借物喻人,描绘了一幅什么图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五六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由此你联想到了什么?

3、如何理解“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一句,作者用流水比喻什么?

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两句是流传千古的名句。你从这两句诗中得到了哪些收获?

三、迁移运用

请再写出一句劝勉人们珍惜时光的名句。:

【相关知识】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 《短歌行》面对美酒应该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早晨的露水转眼就消失了,逝去的年华苦于太多。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孔子在河岸上看着浩浩荡荡、汹涌向前的河水说:时间就像这奔流的河水一样,不论白天黑夜不停地流逝。

长歌行古诗主题篇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熟读背诵诗歌,理解古诗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反复品读古诗,抓文眼,在教师的引导下感悟诗句大意;联系其他文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古诗的主题思想,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

体会古诗的主题思想,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教具使用: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学生反复读古诗

2.作品简介

汉乐府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秦及西汉辉帝时都设有“乐府令”。汉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其职能是掌管宫廷所用音乐,兼采民间歌谣和乐曲,内容丰富,题材广泛。魏晋以后,将汉代乐府机关所搜集演唱的诗歌,统统称为乐府诗。

汉乐府创作的基本原则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它继承《诗经》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广阔而深刻地反映了汉代的社会现实。汉乐府在艺术上最突出的成就表现在它的叙事性方面,其次,是它善于选取典型细节,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性格。其形式有五言、七言和杂言,尤其值得重视的是汉乐府已产生了一批成熟的五言诗。流传下来的汉代乐府诗,绝大多数已被宋朝人郭茂倩收入他编著的《乐府诗集》中。《乐府诗集》全书一百卷,分十二类。上起汉魏,下迄五代,兼有秦以前歌谣十余首。除收入封建朝廷的乐章外,还保存了大量民间入乐的歌词和文人创造的《新乐府诗》(《新乐府诗集》其中包括《木兰诗》《孔雀东南飞》)。全书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对各种歌辞、曲词的起源和发展,均有考订。

3.理解古诗重点字含义

长歌行 汉乐府 三国时期

青青园中葵, 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1)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长歌:长声歌咏,也指写诗; 行(xíng):古代歌曲的一种体裁, 歌行体的简称,诗歌的字数,和句子的长度不受限制。长歌行是指“长声歌咏”为曲调的自由式歌行体。

(2)葵:冬葵,我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可入药。

(3)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4)阳春:温暖的春天。

(5)布:给予。

(6)德泽:恩惠。

(7)秋节:秋季。

(8)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9)华:同“花”。

(10)衰:衰:读“cuī”.古时候人们读的没有“shuaī”这个音。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cuī”。

(11)徒:白白的。

(12)百川:河流。少:年轻。老:老年。

4.理解句意

『青青园中葵,朝(zhāo)露待日晞(xī)』 园:园圃,种蔬菜、花果、树木的场所。葵:我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大叶小花,花紫黄色。朝露:清晨的露水.待:动词,等待。日:太阳。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的照耀。○描绘葵的形象。托物起兴。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春天的太阳散布恩惠。 阳春:温暖的春天。布:动词,这里是散布的意思。德泽:恩惠。春天把阳光、雨露带给万物,因而说是一种恩惠。万物:大地上的各种生物。生光辉:形容万物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样子。○对春天的礼赞。

『常恐秋节至,焜(kūn)黄华(huā)叶衰(cuī)』 常:副词,表示情况或时间的持续和一贯性。时常。恐:动词,担心。秋节:秋季。至:动词,到。秋气肃杀,万物多因长成而趋于衰败、死亡,故尔担心。焜黄:颜色衰败的样子。华:同“花”。衰:衰老,衰败。○由春而秋,植物完成一次生命过程。不由得生出种种感触。

『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百川:泛指所有的河流。东: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表示朝东、向东的意思。海:大海。何:疑问代词,用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起修饰作用。常用来表示对时间、处所、事物的询问。时:名词,时候。复:副词,用在动词前,表示‘某种情况的再现。可译作“重新”“又”。西: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西、朝西。归:动词,回。这句意思是光阴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由季节转换联想到日月不居。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青少年时代不努力,到老只能悲伤叹气了。少:少年时期。壮:成年时期。合起来指人生命力旺盛的前半生。努力:把力量尽量使出来。意即勤奋。老大:指人生命力衰败的时期。徒:副词,表示动作的施行没有取得成效一。可译为“空”。伤悲:悲伤。○归结为关于生命价值的感悟,情景动人。

5.中心: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春天代表:壮年时期

常恐秋节至代表:晚年的来临 大河奔入大海代表:时间的消逝。

6.联系

本诗借物言理,以园中青青的葵菜作比喻。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因为它们都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的厉害。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

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少年时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之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努力向上,牢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警训,催人奋进。

教学反思

《长歌行》是一首汉乐府民歌,讲的是时间如流水,要珍惜时间,努力上进。其中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是家喻户晓的名句,是许多人少年立志的座右铭。结合本课的教材特点,我制定了本课的学习目标。

1、初读感知韵律

这里首先安排学生将诗文读三遍,第一遍,读准字音,第二遍是在第一遍的基础上,读出节奏,感知古诗词的韵味。第三遍要美美的读,读出诗人的情感。

2、品读体会情感

通过学生对文本的初步感知,再次有感情的读文。同桌互相听读,互相检测,通过读揪出让你最有感触地句子,找到诗的中心句,提炼出诗的主题。

3、精读想象意境

通过学生的自读、自学、自悟、相互交流,感受诗的意境,力求学生与文本、诗人三者情感的统一,使学生对文本的内化得到升华。

4、小组交流话题

读了古诗你知道了些什么?小组长负责自己组的组员的发言情况,并挑选金牌发言人。

5、全班交流以上话题

请各组金牌发言人发言。

6、提升学习拓展

给学生时间空间,让他们把课外搜集的其他有关珍惜时间的诗句谚语警句或故事展示出来,并在全体同学面前读一读,背一背。这不仅能让学生从多角度感受时间的宝贵,更懂得了从小就要珍惜时间。

长歌行古诗主题篇10

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长歌行》。

2、对照译文初步理解诗文的大概意思。

3、激发学生朗读、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诵读、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熟读会背。

教学难点:

背诵诗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前几天老师布置小朋友回家收集关于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现在大家将收集的句子大声读出来。

2、生展示句子并大声朗读。

3、师:古今中外,凡是能有所成就的人都懂得珍惜时间,并能用好宝贵的一分一秒。今天我们学习这首古诗,诗人也正是告诉小朋友要学会珍惜时间。

4、板书课题。 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长歌行》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

5、齐读课题。提醒学生注意“长”和“乐”都是多音字。

二、学习《长歌行》

一读古诗,读准字音。

1、自由读

2、抽学生个别读、全班齐读

二读诗,划节奏,读出韵味。

1、划上节奏依节奏读。(提示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2、练习读

自由练读古诗。

指名朗读,比赛读(个人、分组、男女),师生评议。

师生合作朗读。 你们读得这么投入,老师也忍不住想和你们一块儿读了,你们欢迎吗?

生生合作朗读。 咱们合作得真愉快!下面请同桌一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合作读一读这首诗。

3、齐读全诗。

三读诗,了解代乐府民歌,明诗意。

1、老师简介乐府诗

2、学生自学诗后注释、译文、简析

3、师生合作读诗歌和译文。(师一句,生一句,交换读)

4、咱们来做一个“我说你猜”的游戏,老师先用一段话来说出一句诗的意思,你们边听边看画面,猜猜老师说的是哪几句诗,找到后大声读出来。 师描述:你看,那园中的蔬菜一颗颗长得绿油油的,那早晨的露水正等着太阳来晒干,春天的阳光把所有的一切都给了这世间的生命,这一草一木。也正是无私的太阳让世界有了如此美丽的光辉。大家猜猜老师描述的是哪一句? 如果你是这位诗人,面对这眼前的一切,你将怀着怎样的心情读这两句呢? 生自由读。 指名读,学生点评。

3、理解第三、四句。

师:诗人正陶醉在美景中,可一想到随着时间一天天溜走,秋天一到,这草木都会枯黄,花儿也会枯萎。就像河流总会向东流到大海里,而从来不会向西又回到它们的起点一样。猜猜这是哪两句诗的意思。 指名猜 你准备用怎样的心情读这两句?为什么?

5、从刚才同学们的深情诵读中,你仿佛看到一个怎样的情景?感受到了什么?

四读诗,背诵积累

课件逐步去掉字、句、整首诗,引导学生背诵古诗,背诵采用指名背、小组背、全班背等形式。

三、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1、大家刚才在理解中读出了自己的感受,现在我们再做一个“看图找诗句”的游戏。

2、课件播放画面:春天百花盛开、阳光灿烂;秋天草木枯萎,河水向东奔腾;一个小小孩在家中埋头苦读的画面。请你为每一个画面配上相应的诗句朗诵。

3、“你读大家评”。 挑选自己喜欢的诗句读出自己的体会到的感情,其他同学点评他读得好不好。 指名读,集体评议。

4、古诗学到这儿,你们能背诵了吗?请同学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试着背一背。你可以摇头晃脑地背,也可以像诗人一样踱着方步边走边背,甚至可以一边做动作一边背。

5、学生自由背诵,师巡视并参与学生活动。

6、学生展示背诵情况。

五、作业

朗读、背诵本单元三首古诗

长歌行古诗主题篇11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朗读诗歌,读出感情。

教学重点:

1、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思想感情。

2、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

今天我们学习汉代乐府民歌—《长歌行》(板书课题),“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现在我们来学习这首汉代民歌。

二、朗读古诗。

1、借助注音,朗读诗歌。

2、集体读,小组读,个别读。

教师要提示朗读时应注意诗句的停顿和、重音和节奏。

三、小组讨论、尝试理解。

1、在预习的基础上,根据书上的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意。

2、大家把自己解释的诗句意思拿出来在小组里交流,然后小组里互相评价。

3、从中选出较好的在班上交流。

四、班上交流,师生评价。

1、由小组推荐较好的同学在班上交流,每一诗句二至三位同学发言。

2、发言后同学互相评价,指出优缺点。

3、教师相机进行评价,要切中要点。

五、师出示整理后诗句的解释。(略)

六、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归纳.总结。

1、这首诗最重要的是哪一句诗句?

(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先指名几位学生说一说。

(2)师归纳.总结:

这首诗通过露珠易逝,花草枯萎和百川归海,说明了美好时光一去不复返,告诉我们应该珍惜时光,及早努力,不要等到老了再悲伤叹息!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这首诗。

2、预习后两首古诗。

长歌行古诗主题篇12

[愿文]

长歌行(节录)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

1.青青:植物生长得旺盛时颜色。2.晞(xī):晒干。3.阳春:暖和的春天。4.德泽:恩惠。5.秋节:秋季。6.焜(kūn)黄:枯黄色。7.华:同“花”。8.老大:年老。9.徒:徒然。

[今译]

河水滔滔流向东海,怎么可能再往回流呢?少壮年华不努力有所作为,待到年纪老时,就是懊悔悲伤也没有用。

[赏析]

乐府诗是最能代表汉代诗歌成就的一种体裁。它常采用赋、比、兴、互文、反复歌咏的修饰手法及铺陈、对比、烘托等技巧状物抒情,这首《长歌行》便代表了这种特色。

“青上园中葵”四句描述了春天的景象。清晨、朝露、青葵、阳光,这是一副多么生机盎然的图画。春回大地,万物生长,大自然赐与人间春光和恩泽。诗人的欣喜,感激之情力透纸背,随即又抒发了悲壮的情绪。“哀”字既是对萧瑟景象的描述,又是对惋惜心情的表达。接着联想到百川归海、一去不回,并以此来比喻韶光之匆匆易逝。最后感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劝勉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为。全诗从青葵起兴,联想到四季变化;又以江河作比,得出应当抓紧时间、奋发努力的结论,其比、兴手法是很明显的。

《长歌行》属汉乐府《相和歌、平调》两首中的第一首。“长歌”适宜表达深沉的感情,这一首娓娓道来,有描述,有抒情,有叹惋,也有劝勉,使整首诗含蕴细腻,余意无穷。既继承了“歌以咏志”的传统,又极富形式上的美感,便于反复吟诵。

《长歌行》原文赏析

本诗选自《乐府诗集》乐府原是汉武帝刘彻设置的音乐机关,专门制作乐章并采集整理歌谣和文人的诗来配乐曲,以备朝廷祭祀和宴会时演奏。后来把乐府搜集、整理、保存的诗歌叫做“乐府”。它也就成为继《诗经》、《楚辞》而起的新诗体。以民歌俗曲为主的乐府诗,常见的有“歌”、“行”、“吟”、“曲”、等形式。本诗属于歌形体,歌形体形式自由,多用五言、七言或杂言,富于变化。

1、四时的变化,万物的盛衰各有其时。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园中青葵,一片青翠,金黄的花儿饱沾朝露,正期待着日光把它晒干。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红日升起,阳光散布恩惠,把温暖无私地施舍给万物。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秋天将至,花儿凋谢,草木枯黄的衰败景象怎能不让人忧虑、担心呢?

从春天的生机盎然到秋天的萧条冷落,寓意人生也是如此,告戒人们要趁着青春年少的大好时光努力奋斗。

2、劝勉人们要及时努力,不可蹉跎岁月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所有的河流都向东直奔大海,什么时候才再向西流回呢?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如果少壮时代不发奋图强,那么年老力衰时,悲伤悔恨也来不及了。

本诗造语平淡,但细加体味就会觉得意味深长。诗句不多,感染力却极强。

诗的主旨在结尾两句,但诗人的思想又不是赤裸裸地推出,而是从现实世界中撷取出富有美感的具体形象,寓教于审美之中。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园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在朝阳下闪着亮光,像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诗人由园中葵的蓬勃生长推而广之,写到整个自然界,由于有春天的阳光、雨露,万物都在闪耀着生命的光辉,到处是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这四句,字面上是对春天的礼赞,实际上是借物比人,是对人生最宝贵的东西──青春的赞歌。人生充满青春活力的时代,正如一年四季中的春天一样美好。这样,在写法上它同时又有比喻的'意义,即所谓兴而比。

自然界的时序不停交换,转眼春去秋来,园中葵及万物经历了春生、夏长,到了秋天,它们成熟了,昔日奕奕生辉的叶子变得焦黄枯萎,丧失了活力。人生也是如此,由青春勃发而长大,而老死,也要经历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这是一个不可移易的自然法则。诗人用常恐秋节至表达对青春稍纵即逝的珍惜,其中一个恐字,表现出人们对自然法则的无能为力,青春凋谢的不可避免。接着又从时序的更替联想到宇宙的无尽时间和无垠空间,时光像东逝的江河,一去不复返。由时间尺度来衡量人的生命也是老死以后不能复生。在这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生岂不就像叶上的朝露一见太阳就被晒干了吗?岂不就像青青葵叶,一语秋风就枯黄凋谢了吗?诗歌由对宇宙的探寻转入对人生价值的思考,终于推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发聋振聩的结论,结束全诗。这个推理的过程,字面上没有写出来,但读者可循着诗人思维的轨迹,用自己的人生体验来补足:自然界的万物有一个春华秋实的过程,人生也有一个少年努力、老有所成的过程;自然界的万物只要有阳光雨露,秋天自能结实,人却不同,没有自身努力是不能成功的;万物经秋变衰,但却实现了生命的价值,因而不足伤悲;人则不然,因少壮不努力而老无所成,岂不等于空走世间一趟。调动读者思考,无疑比代替读者思考高明。正由于此,使这首诗避免了容易引人生厌的人生说教,使最后的警句显得浑厚有力,深沉含蓄,如洪钟长鸣一般,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句末中的徒字意味深长:一是说老大无成,人生等于虚度了;二是说老年时才醒悟将于事无补,徒叹奈何,意在强调必须及时努力。

读这首诗,我们很自然会联想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段关于人的生命应该如何度过的名言。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因此,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顾已逝的年华时,不因虚度时光而悔恨,也不因一事无成而羞愧;这样,在他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就可以坦然地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奉献给了人世间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引导读者少壮及时努力,不要虚度光阴,这种人生态度无疑是积极的。

这首《长歌行》不同于汉代其他的文人诗哀叹人生的短促、鼓吹及时行乐,它是一首唱反调的诗,是一首难能可贵的佳作。

长歌行古诗主题篇13

教学内容:

学习古诗《长歌行》

教学目标:

1、学习《长歌行》,知道“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学习生字“葵”、“衰”,新词“华叶衰”、“待日晞”、“布德泽”。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4、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教具:flash教具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的古文学源远流长,丰富多彩。而中国诗歌就像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一直盛开在世界文苑之中。学习古诗,能使我们领略古代诗人豪放、婉约的艺术风格,更能使我们领略诗中描绘的雄壮、优美的意境。

1、播放歌曲《长歌行》,激发学生兴趣。

2、板书课题: 长歌行 (汉)乐府民歌查阅并出示相关资料: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开始设立的一个掌管音乐的官署,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配乐演唱外,还担负采集民歌的任务。这些乐章、歌辞后来统称为“乐府诗”或“乐府”。今存两汉乐府中的民歌仅四十多首,它们多出自于下层人民群众之口,反映了当时某些社会矛盾,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同时,其风格直朴率真,不事雕琢,颇具独特的审美意趣。

二、学习古诗

1、老师范读,学生自读。 要求:把古诗读正确,读准确。

2、学习生字新词。出示:长歌行汉乐府民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注意指导以下字词:葵:冬葵、冬寒菜,古代的一种蔬菜。衰:从强到弱,在文中衰败,枯萎的意思。华:同“花”。花和叶子都变黄了,然后衰败凋谢了。待日晞:很快要被太阳晒干。布德泽:给予恩泽,恩惠。

3、出示:学习向导:⑴朗读法:朗读全诗,读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读出重音节奏。⑵绘画法:从诗中圈出美好的诗词并作画,照图解说。⑶领悟法:对自己感兴趣的词或诗句做深入研究,仔细体会。

4、组织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1)(出示多媒体可见——全屏显示动画版的课文插图)出示《长歌行》动画插图,教师配乐朗诵,学生看、听、思考,这首诗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按照“学习向导”中问题的顺序,依次进行汇报,交流自学情况。(再次出示多媒体课件——“学习向导”)

(3)学生充分谈,教师随时进行朗读指导。 甲组:汇报诗句的意思。 园中的葵花绿油油的无比茂盛,清晨的露珠亮晶晶的期待阳光。温暖的春天雨露滋润阳光照,世上的万物欣欣向荣多辉煌。常常担心寒秋季节将要来到,到那时花卉草木都衰败枯黄。时光流逝像万条江河流东海,什么时候呀它会在向西流淌?年轻时不珍惜时间努力向上,年老力衰只能白白悔恨悲伤。 乙组:主持开展“考考你的理解力”环节。目的在于考察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丙组:以朗读作为主要的回报形式。教师提供相应的音乐录音。 汇报的形式力求多样……

5、通过学习这首诗,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长歌行》劝导人们珍惜青春年华,是一首传诵经久的劝诫诗)

6、带着这种感情再次朗读古诗。同学们体会得真好,诗人由看到的景象,想到一去不复的时间。我们能通过朗读读出这种感受吗?带着自己的理解读一读。

7、教师请一名同学配乐朗诵,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8、诗中的哪句话,对世人有规劝的含义呢?(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9、教师小结:《长歌行》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还打比方,说明光阴似流水,一去不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奋努力,不要等到老了再后悔。

10、大家把这首古诗背诵下来,也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

11、让学生回忆一下学习古诗的方法。注意文中的生字新词把古诗读正确,读准确。结合注释,了解大意 。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古诗。

三、总结

1、今天,我们一起学了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老师引导学生说一说,想一想。或是从中获得的道理;或是别的惜时名言诗句。出示:《满江红》(宋)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莫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2、同学们的收获很多。你想把这首诗送给谁?为什么?

3、出示:作业: 抄写并背诵古诗。找劝学勤学的词句诗篇积累。设计成劝诫人们及早努力的公益广告建议在我们的校园里能挂上这首诗。

附:板书设计 汉乐府 长歌行

长歌行古诗主题篇14

教学目的:

1、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3、学会收集、整理资料。

教学难点: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感情。

教学过程:

一、积累汇报

1、_诗词

2、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导语:如果学生说出就直接问(没说就问)“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是不是珍惜时间的警句?你知道它出自哪首诗吗?诗人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如此感慨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十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长歌行》。

二、学诗悟情

1、出示题目,汇报收集的材料。(投影出示:行,汉乐府的意思)

2、学诗悟情

(1)自由读,指出生字词。

(2)指名读,你能说说围绕哪句话写的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诗人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春景,秋景,百川归海)

(4)结合书中注释和收集的资料,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5)汇报:

春天:(1、2句)朝露易逝

(3、4句)春色盎然、生机勃勃(指导读出对春天的赞美)

秋景:(5、6句)花草枯萎(读出惋惜、无耐、凄凉)

(7、8句)百川归海

3、小结:

指名读,其他学生闭眼听:你看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也可用诗中话来说)

板书:时光易逝时光一去不复返

师:也正因如此,诗人才劝诫人们:(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三、总结写法

借物喻理借景抒情

四、课外延伸

出示珍惜时间的诗,找出中心句。

五、谈收获

长歌行古诗主题篇15

教材分析:

本课是我国古代乐府诗中的名篇《长歌行》,讲的是时间如流水,要珍惜时间,努力上进,教育人们要趁着年轻多努力,其中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是家喻户晓的名句,也是少年励志的座右铭。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会读会写生字“葵”、“晞”、“焜”字。

情意目标

体会古诗中告诉我们的惜时的道理,激发努力学习做事的情感。

技能目标

体会诗句的感情,有感情地读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到时间的珍贵。

课前准备:

对联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猜谜语,导入新课。

看不见,摸不着,跑得快,又没脚,一去永远不回头,千金万金买不到。

师:谁能说说,为什么时间一去永远不回头,千金万金买不到?

(指名说一说)

小结:时间是非常宝贵的,过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它是用多少金钱也买不到的。

古今中外,凡是能有所成就的人都懂得珍惜时间,并能用好宝贵的一分一秒,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诗人也正是告诉我们要学会珍惜时间。

板书课题:长歌行

教师讲解:“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长歌行》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今天,老师为同学们的学习设了四道关,在闯关中表现优秀的选手,老师可有礼品相送哦!

二、 初读古诗,学习生字词。

老师为同学们设的第一道关是“识字大比拼”,现在,让我们进入轻松第一关。

请同学们各自放声读一读,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看看哪个字你掌握的还不够好?

请同学们当“小老师”重点讲解在学习中困难较大的生字。

可以选择分析字形、换偏旁、看拼音、猜字谜、比较记忆等方法。

重点要讲到:葵 (头戴小草帽 双辫左右翘 脸儿仰向天 朝着太阳笑) 晞 焜

师:谁愿意读一读?其他同学认真听。

三、 理解诗句意思。

第二关,诗意大解读,让我们共同进入第二关。

师:能把诗句读通了,达到了最基本的要求,要想把诗读得更好,还得理解诗句意思,请同学们默读,或根据注释,或查字典,或请同桌帮助,弄明白每句诗的意思。

请同学们边看插图边看诗,我们来做一个“我说你猜”的游戏,老师先用一段话说出两句诗的意思,你们边听边看画面,猜猜老师说的是哪两句诗,找到后大声读出来。

师描述:你看,那园中长满了碧绿葱茏的蔬菜,等到太阳一出来,蔬菜上的露水就被太阳晒干了。(生说出相应的诗句)温暖的春天正在散布着它的恩泽,大地上的一切便充满了生机勃勃。(生说出相应的诗句)

如果你是这位诗人,面对眼前的这一切,你将怀着怎样的心情去读这句话?

(生可以说出高兴、愉快)

生自由读,指名读。

师:诗人正陶醉在美景中,可一想到随着时间一天天溜走,秋天一到,这草木都会枯黄,花儿也会枯萎,(生读出句子)就像河流总会向东流向大海,而从来不会向西又流到他们的起点?(生说出相应的诗句)

你准备用怎样的心情去读这两句诗?指名读。

师:如果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好好学习,到年老时再伤心后悔也来不及了。

(生读出相应的诗句)

四、 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第三关,感情大流露,我们就一起迈进第三关。

面对滚滚的江水和一去不返的时间,你有什么想法吗?

师:时间从诗人身边溜走,看着花儿即将枯萎,春天也将过去,诗人多想留住这美好的时间,可时间能回头吗?

你有没有特别想抓住时间的时候呢?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日常生活经验来谈,比如:星期的时候、玩耍的时候、作业没有按时完成的时候等)

是呀,时间总是无情而又不等人的,大家和诗人想到一块儿去了,一个人只有好好的利用时间,珍惜时间,这样就不会因为小时候不努力学习,而等到长大了再白白的伤心了,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这首诗。

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试着背一背,你可以摇头晃脑的背,也可以像诗人一样踱着方步边走边背,甚至可以一边做动作一边背。

五、 课堂练笔。

第四关,财富大考场,让我们胜利跨进第四关。

今天,我们学习了《长歌行》,大家都知道时间就像流水,一去不复返,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做生活的有心人,最后,我们来做几道题,第一道题,限时题,在限定的15秒内写出答案,这首诗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第二道题,必答题,这是一首什么诗?

第三道题,抢答题,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第四道题,自选题,请你评出在今天的闯关中表现最优秀的选手?

发礼品——对联。

请说说你的感受。

六、 教师总结。

是呀,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可是,我们的日子是一去不复返的,希望我们少壮多努力,老大不伤悲,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七、 作业。

从你搜集的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中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工工整整的抄写下来,送给你的朋友。

长歌行古诗主题篇16

原文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词句注释

⑴长歌行:汉乐府曲题,《相和歌·平调曲》,可以长声歌唱。

⑵葵:蔬菜名。《诗经·豳风·七月》:“七月亨葵及菽。”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葵菜古人种为常食,今之种者颇鲜。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大叶小花,花紫黄色,其最小者名鸭脚葵。其实大如指顶,皮薄而扁,实内子轻虚如榆荚仁。”此诗“青青园中葵”即指此。

⑶朝露:清晨的露水。晞(xī):干燥,晒干。

⑷”阳春“句:阳春是露水和阳光都充足的时候,露水和阳光都是植物所需要的,都是大自然的恩惠,即所谓的”德泽“。阳,温和。给予。德泽,恩惠。

⑸秋节至:秋天到来。

⑹焜(kūn)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华(huā):同“花”。衰:一说读“cuī”,因为古时候没有“shuāi”这个音;一说读“shuāi”,根据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汉语》,除了普通话的规范发音之外,任何其他的朗读法都是不可取的。

⑺“百川”二句:以河中流水比喻光阴和人的年龄,都是一去不返。

⑻少壮:年轻力壮,指青少年时代。

⑼老大:指年老了,老年。徒:白白地。

白话译文

青青的菜园啊绿葵儿青青,清晨的露珠啊要在阳光下消失。

和煦的春光啊普遍赐给了恩泽,大地上的万物啊都焕发出了蓬勃生机。

谁都害怕肃杀的秋天降临啊,将会威逼得叶黄枝枯花朵儿憔悴。

时光如东流大海的无数江河啊,什么时候有哪一条能够再西归?

人在少壮之年啊不去及时努力,到了老大一事无成啊只能白白地伤悲!

创作背景

乐府是古代音乐机关,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的官署。西汉设乐府令,公元前112年,正式成立于西汉汉武帝时期,收集编纂各地汉族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配乐演唱外,还担负采集民歌的任务。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此诗是汉乐府诗的一首。《长歌行》古辞共三首,此诗为第一首,最早见于萧统《文选》。张玉谷认为,“此警废学之诗”。

赏析

这是一首激励人们要及时努力、奋发向上的乐府民歌。不仅语言朴素,深入浅出,而且饱含哲理,意味深长,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此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长茂盛。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也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园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在朝阳下闪着亮光,像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诗人由园中葵的蓬勃生长推而广之,写到整个自然界,由于有春天的阳光、雨露,万物都在闪耀着生命的光辉,到处是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这四句,字面上是对春天的礼赞,实际上是借物比人,是对人生最宝贵的东西──青春的赞歌。人生充满青春活力的时代,正如一年四季中的春天一样美好。这样,在写法上它同时又有比喻的.意义,即所谓“兴而比”。

自然界的时序不停交换,转眼春去秋来,园中葵及万物经历了春生、夏长,到了秋天,它们成熟了,昔日奕奕生辉的叶子变得焦黄枯萎,丧失了活力。人生也是如此,由青春勃发而长大,而老死,也要经历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这是一个不可移易的自然法则。诗人用“常恐秋节至”表达对“青春”稍纵即逝的珍惜,其中一个“恐”字,表现出人们对自然法则的无能为力,青春凋谢的不可避免。接着又从时序的更替联想到宇宙的无尽时间和无垠空间,时光像东逝的江河,一去不复返。由时间尺度来衡量人的生命也是老死以后不能复生。在这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生就像叶上的朝露一见太阳就被晒干了,就像青青葵叶一遇秋风就枯黄凋谢了。

诗歌由对宇宙的探寻转入对人生价值的思考,终于推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发聋振聩的结论,结束全诗。这个推理的过程,字面上没有写出来,但读者可循着诗人思维的轨迹,用自己的人生体验来补足:自然界的万物有一个春华秋实的过程;人生也有一个少年努力、老有所成的过程。自然界的万物只要有阳光雨露,秋天自能结实,人却不同;没有自身努力是不能成功的。万物经秋变衰,但却实现了生命的价值,因而不足伤悲;人则不然,因“少壮不努力”而老无所成,就等于空走世间一趟。调动读者思考,无疑比代替读者思考高明。正由于此,使这首诗避免了容易引人生厌的人生说教,使最后的警句显得浑厚有力,深沉含蓄,如洪钟长鸣一般,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句末中的“徒”字意味深长:一是说老大无成,人生等于虚度了;二是说老年时才醒悟将于事无补,徒叹奈何,意在强调必须及时努力。

长歌行古诗主题篇17

目标:

1、认读8个生字词,会写7个字,学习一个多音字。

2、读古诗,感知诗歌的韵律,初步了解时间的重要性。

3、通过理解诗意,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理解、想象的能力。

4、背诵古诗。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读生字词,学习一个多音字。

2、理解诗意,并从中受到珍惜时间的教育。

教学手段:

教学挂图、生字卡片、指导阅读教学方法:讲读、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读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认读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理解诗歌的含义在于珍惜时间。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词卡片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谜语导入,质疑揭题

1、出示谜语:看不见,摸不着,跑着快,又没脚,一去永远不回头,千金万今买不到。学生猜出后,老师借机板书:时间长歌行

2、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什么?

3、你知道哪些古诗?

4、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歌:

1、学生认读

2、学生质疑。

3、学生畅所欲言

4、齐读课题

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图文结合,自读课文

1、选自己喜欢的内容自读课文。(根据自己选择看图和读课文的顺序)

2、提示:(1)看图,要仔细观察图中画的是什么地方?他们在干什么?(2)读文,可以借助汉语拼音,把字音读准。(3)图文结合,理解诗句的意思。

3、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1)谁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把这些字读一读。(2)谁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把这些词读一读。(3)谁愿意来把整首诗读一读。

4、放录音,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诗歌的节奏及韵律特点。

5、你们也想读一读吗?(要求读出诗歌的节奏及韵来。)

学生读文。

给学生自主合作和学习的机会,体现学习的自主性)

三、再读诗歌,理解诗意。

1、训练按下面的节奏读。

长歌行百川/到东海,何诗/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小结激趣:诗歌读得太好了。能说说它的意思吗?3、试着说诗意。(要求不要过高)(1)在小组里试着说一说。(2)质疑问题: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3)试着逐句说出诗的意思。

1、学生读文

2、学生说诗意

引导学生初步体会诗歌意思

四、巩固字词,指导写字

1、在书里画出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川、何、力、壮、到、海、复、归、努、徒、伤、悲。

2、抽读卡片。

3、指导写字。

(1)观察字型:“海”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川”独体字。

(2)观察如何写漂亮这些字。

(3)板书,评价。

1.学生认读

学生书写。

板书设计:长歌行

百川/到东海,

何诗/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第二课时

目标:写字,背诵诗歌。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1、认读生字卡片。

2、背会诗歌。

3、对字条。

(1)请把相对应的字条连一连。

(2)百川到东海

①什么时候才能再回来呢?时间也是这样一去不回啊!何时复西归?

②条条江河向东奔去,流入大海。少壮不努力

③如果年青的时候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④到老年时,再伤心后悔也来不及了。

(4)诗与诗意结合起来读一读,认真感悟。

(5)同桌互相说诗句,对诗意。

1、学生背诵课文。

2、同桌互相讨论,全班交流。复习诗歌意思

二、指导背诵,及时反馈

1、出示挂图,抓住重点词语指导背诵。

2、学生自由背诵。

3、抽查学生背诗、指出优缺点。

4、学生练习背诵。

三、巩固字词,指导写字。

1、抽读字卡,然后小组讨论: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的?分析字型、组词、偏旁或取偏旁记、看拼音记。

2、交流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重点指导“悲”字的“心”字底。学生练习。

引导学生学会自主识字作业设计

一、认读下面的词语。复习归来努力悲伤回归歌声山川大海伤心如何

二、给下面的多音字组词。

shao( ) zhang( )

少长

shao( ) chang( )

三、回家找一句有关珍惜时间的话写下来板书设计:长歌行

百川/到东海,

何诗/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古诗主题篇18

教学目标:

1、学习《长歌行》,知道“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学习课文中的“葵”“羹”“煎”三个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4、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激情导入

同学们,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的古文学源远流长,丰富多彩。而中国诗歌就像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一直盛开在世界文苑之中。学习古诗,能使我们领略古代诗人豪放、婉约的艺术风格,更能使我们领略诗中描绘的雄壮、优美的意境。

大家曾学过不少古诗,那就把你最喜欢的一首背诵下来吧!(先自由背,再指名背。)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三首古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介绍诗人

1、三首古诗的作者分别是谁?哪个朝代的?(板书作者和朝代)

2、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说说你对其中两位诗人的了解。

三、学习《长歌行》。

1、教师导入:我们曾经学过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的《古朗月行》,哪个同学能为我们背一背呢?(指名背)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这种形式的诗——《长歌行》。

2、(出示多媒体课件——全屏显示全诗)学生自由朗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

3、学习向导:(出示多媒体课件——全屏显示“学习向导”)

(1)读一读《长歌行》,想一想这首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在学习小组间展开交流。

(3)记下不懂的问题,画在书中,寻求同伴的帮助。实在解决了的,在全班讨论交流。

(4)选择喜欢的形式进行汇报。

4、给足自学时间,指导学生按照“学习向导”进行学习。

5、组织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1)(出示多媒体可见——全屏显示动画版的课文插图)出示《长歌行》动画插图,教师配乐朗诵,学生看、听、思考,这首诗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按照“学习向导”中问题的顺序,依次进行汇报,交流自学情况。(再次出示多媒体课件——“学习向导”)

(3)学生充分谈,教师随时进行朗读指导。

甲组:汇报诗句的意思。

园中的葵花绿油油的无比茂盛,清晨的露珠亮晶晶的期待阳光。温暖的春天雨露滋润阳光照,世上的万物欣欣向荣多辉煌。常常担心寒秋季节将要来到,到那时花卉草木都衰败枯黄。时光流逝像万条江河流东海,什么时候呀它会在向西流淌?年轻时不珍惜时间努力向上,年老力衰只能白白悔恨悲伤。

乙组:主持开展“考考你的理解力”环节。目的在于考察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丙组:以朗读作为主要的回报形式。教师提供相应的音乐录音。

汇报的形式力求多样……

(4)教师参与环节:同学们设计的汇报形式真是太精彩了!我也想借此机会出几道题,考考大家。(出示多媒体课件——练一练)

练一练:

先解释加点的词,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6、通过学习这首诗,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长歌行》劝导人们珍惜青春年华,是一首传诵经久的劝诫诗)

7、带着这种感情再次朗读古诗。

8、教师请一名同学配乐朗诵,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9、诗中的哪句话,对世人有规劝的含义呢?(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0、教师小结:《长歌行》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还打比方,说明光阴似流水,一去不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奋努力,不要等到老了再后悔。

11、大家把这首古诗背诵下来,也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古诗。

2、搜集有关劝诫后人勤奋好学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