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古诗文>初唐名诗句(合集7篇)

初唐名诗句(合集7篇)

时间:2023-10-02 13:27:21 古诗文

初唐名诗句篇1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 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渡河北》

西汉·王褒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常山临代郡,亭障绕黄河。

心悲异方乐,肠断陇头歌。

薄暮临征马,失道北山阿。

《望蓟门》

唐·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初唐名诗句篇2

1、初唐诗风

杀敌报国和建功立业的`抱负,格调高亢。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

不求生入塞,唯当死报君。(骆宾王)

2、盛唐诗风

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

3、中晚唐诗风

国势渐衰,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多少悲壮,多少惋伤。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

4、宋代诗风

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争斗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尽管仍然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更多的是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与盛唐时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

5、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 雪海边, 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初唐名诗句篇3

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

2、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3、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三》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5、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6、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

7、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六》

8、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赛》

9、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二》

10、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张籍《凉州词》

11、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李颀《古从军行》

12、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马戴《出塞》

13、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王贺《南国》

14、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高适《塞上听吹笛》

15、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初唐名诗句篇4

《碛中作》

唐·岑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莽莽绝人烟。

《征人怨》

唐·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陇西行·十里一走马》

唐·王维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

《关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

唐·李白

我把两赤羽,来游燕赵间。

天狼正可射,感激无时闲。

观兵洪波台,倚剑望玉关。

请缨不系越,且向燕然山。

风引龙虎旗,歌钟昔追攀。

击筑落高月,投壶破愁颜。

遥知百战胜,定扫鬼方还。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赵将军歌》

唐·岑参

九月天山风似刀,城南猎马缩寒毛。

将军纵博场场胜,赌得单于貂鼠袍。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古从军行》

唐·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

《代出自蓟北门行》

宋·鲍照

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

征师屯广武,分兵救朔方。

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

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

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

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

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

马毛缩如蝟,角弓不可张。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塞下曲》

唐·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出塞·高秋白露团》

隋·薛道衡

高秋白露团。上将出长安。

尘沙塞下暗。风月陇头寒。

转蓬随马足。飞霜落剑端。

凝云迷代郡。流水冻桑干。

烽微桔槔远。桥峻辘轳难。

从军多恶少。召募尽材官。

伏堤时卧鼓。疑兵乍解鞍。

柳城擒冒顿。长坂纳呼韩。

受降今更筑。燕然已重刊。

还嗤傅介子。辛苦刺楼兰。

《前出塞·挽弓当挽强》

唐·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立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陇头吟》

唐·王维

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

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空尽海西头。

初唐名诗句篇5

1.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2.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五首·其一》

4.只愁飞诏下青冥。不应霜塞晚,横槊看诗成。——周紫芝《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

5.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向月明看。——李益《从军北征》

6.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7.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8.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9.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少年行四首》

10.传闻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曹松《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

11.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李益《塞下曲·其一》

12.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李益《塞下曲》

13.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辛弃疾《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

14.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张说《幽州夜饮》

15.不知马骨伤寒水,惟见龙城起暮云。——王涯《塞下曲二首·其二》

16.铁马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周紫芝《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

17.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戎昱《塞下曲·其六》

18.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戴叔伦《塞上曲二首·其二》

19.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儿缺宝刀。——马戴《出塞词》

20.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高适《蓟中作》

21.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周密《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22.万马不嘶,一声寒角,令行柳营。——刘过《沁园春·张路分秋阅》

23.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一》

24.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陈琳《饮马长城窟行》

25.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岑参《碛中作》

26.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许浑《塞下曲》

27.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高适《营州歌》

28.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四》

29.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徐锡麟《出塞》

30.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李白《从军行》

31.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杜甫《前出塞九首》

32.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祖咏《望蓟门》

33.白雪关山远,黄云海戍迷。——李白《紫骝马》

34.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杨炯《从军行》

35.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李颀《古意》

36.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37.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

38.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9.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40.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初唐名诗句篇6

唐初的几位君主都喜好文学,在他们周围常聚集着一些宫廷文人。如唐太宗时有虞世南、许敬宗,唐高宗时有上官仪,武则天时有李峤、杜审言等“文章四友”,唐中宗时有沈佺期、宋之问。这些宫廷文人,整天围着帝王打转,作诗为文,大都是为歌功颂德,娱乐遣兴,_。因而尽管在诗歌形式(如沈佺期、宋之问的律体)和技巧上(如上官仪之“六对”、“八对”)有所进步,但内容和风调上基本沿循齐梁宫体诗的遗风,无甚足取。直到“初唐四杰”出现在诗坛,景况才有所改观。

“初唐四杰”是指活动于高宗、武后期间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诗人。以年辈言,卢、骆比王、杨年长约20岁左右,但他们在革新诗歌方面声气相通,志趣相同,故而成为一体。四杰对宫廷文学颇为鄙夷,认为其“争构纤微,竞为雕琢”而“骨气都尽”,了无激情和生气。于是他们一方面开拓诗的题材和主题,使诗歌从宫苑台阁、风花雪月中走出来,走向江山塞漠,走向广阔的社会和时代生活,以容纳、反映丰富的情感内容; 一方面又以匡时济世、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热情,为诗歌注入蓬勃的生命活力。于是,杨炯的《从军行》(“烽火照西京”)、骆宾王的《咏怀古意上裴侍郎》、卢照邻的《上之回》、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等一批佳作接连面世。“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谁惜长沙傅,独负洛阳才”等睥睨一世、意气豪纵的诗句喷薄而出,其风骨气象一改唐初诗歌之柔靡纤弱,显示出刚健壮大的审美追求,揭开了唐诗变革的序幕。

进一步把唐诗的发展引向光明的是陈子昂。陈子昂主要活动在武则天时期,略晚于四杰。他认为,自南朝以来近500年,文坛的通病是“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即过分追求词采的华丽而忽略作者生命意识的感发。因此,他标举“汉魏风骨”加以矫正。陈子昂的诗歌,以《感遇》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为代表。这些诗篇,体现了作者对政治、社会、民生、时局的热切关注,流动着积极昂扬的进取精神和孤高傲岸的人格力量。即便是抒写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伤痛,也全非秋虫哀鸣。比如著名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此诗前两句纵贯古今,以两个“不见”相互映照,表露出对古代明君的仰慕和自己生不逢时的感伤;第三、四句俯仰天地,以广袤无垠的阔大背景,有力地突出了独立苍茫、怆然涕下的诗人自我形象,从而抒发了天地虽大、知音难觅的`孤苦悲痛和岁月无情、时不我待的深重感喟。诗歌尽管意在抒写一己之悲哀,但作者视野开阔,取象宏大,含蕴深厚,体现出穷通古今、尽阅沧桑的历史见识,并给人以雄浑博大、沉郁悲壮的艺术美感。陈子昂的这类诗歌,对革新初唐的浮靡诗风比“初唐四杰”无疑更为深入和透彻,对盛唐、中唐的影响也尤为巨大。从这一意义讲,他是唐诗革新的先驱和功臣,为唐诗的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初唐诗坛的诗作,值得一提的还有4首长篇歌行,即卢照邻的《长安古意》、骆宾王的《帝京篇》、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这些诗作,吸取了南朝乐府诗的风神与优长,情致缠绵,笔调铺张,风格明丽,但思想情调与南朝乐府又划然有别。即以张若虚的那首诗来说,诗人描绘了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并由此生发出对宇宙无穷、人生短暂的思索和游子思妇在明月今宵里却天各一方的惋惜。尽管不无青春苦短的伤感,但淡淡忧伤中仍交织着对青春的珍惜、对生命的爱恋、对“人生代代无穷已”的由衷欣慰;尽管也有夫妇别离的哀愁,然而写来笔致缠绵,柔婉似水,悠悠相思中饱和着脉脉温情,含蕴着对重逢的美好企盼。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浪漫的青春情调,是南朝乐府所未曾具有的,是处于上升阶段的唐王朝的时代精神在诗中的投影。

初唐名诗句篇7

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3、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

4、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5、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6、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7、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8、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9、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0、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2、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3、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杖剑对樽酒,耻为游子颜。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14、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15、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6、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7、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18、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

19、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20.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张孝祥《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