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总结报告>改革开放的总结(优选6篇)

改革开放的总结(优选6篇)

时间:2024-02-08 11:27:51 总结报告

改革开放的总结 第1篇

科学的理论是改革顺利推进的思想保证。改革的进程,就是思想解放的过程,就是理论创新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将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思想创新和体制创新,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及其政策体系。典型的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五大、_在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理顺收入分配关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进一步做出创造性的理论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并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把改革的理论推进到新的广度和深度。

改革开放的总结 第2篇

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早已提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更是以中央全会决定的方式将这一理念提升至治国理政的最高层次,中央深改办也专门出台了各项推进法治建设的意见和方案。但是行政部门职能缺位、错位、越位,行政审批门槛多、公共服务不到位、权力行使不规范等问题仍然时有发生,阻滞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宪法》明确的法院、检察院独立司法也受到意识形态领域反对“司法独立”的影响,律师尤其是刑事辩护律师容易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乃至以敌我矛盾予以处理,严重违背依法治国的理念。凡此种种,彰显法治状况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相适应。市场经济当中利益主体各不相同,市场经济的运行实际也是各个市场主体之间利益交换、协调的过程,是不断产生矛盾又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司法承载着保障这些矛盾有效、迅速解决,维护不同市场主体利益交换、协调通畅运行的重要功能,依法治国的理念必须贯彻到实处。

改革开放的总结 第3篇

改革开放的背景

1.国内背景:

20年“左”的错误特别是十年“_”给党和国家带来了巨大灾难。“_”结束时的中国,在政治上,“_”严重混淆敌我,严重践踏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造成冤假错案堆积如山。在经济上,造成我国国民经济的巨大损失。1978年2月,_在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由于“_”的破坏,仅1974年到1976年,全国就“损失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钢铁产量2800万吨,财政收入400亿元,整个国民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在文化上,无数的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遭受浩劫,一大批有专长的知识分子收到残酷迫害。在思想上,造成全民族空前的思想混乱,党的建设和社会风气受到严重破坏。

2.国际背景:新科技革命,一个重要特点是将二战期间积累的军事技术运用到民用上来,使得原子能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等尖端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并广泛运用。新科技革命的蓬勃兴起,使世界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极大的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们的思想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也极大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美国、欧洲、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一直持续到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这期间,中国周边一些原来比较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如韩国、新加坡等,也抓住机遇快速发展,实现了经济起飞。_结束后,中国掀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出国考察热潮,各层级出访者不约而同的感受是:世界现代化发展程度如此之高,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发展差距如此之大,中国太落后了,这些年耽误的时间太长了!

改革开放的总结 第4篇

各位领导:

大家下午好!我演讲的题目是《中国梦劳动美我与改革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_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理论体系的成熟发展,“十八大”精神的深远影响,无不在向世界展示出新中国的风采。__也满怀信心地说“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并且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这就是中国梦”。_阐释了中国梦,也强调了:“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劳动创造美,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未来,劳动也必然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坚实基础。

只有辛勤劳动,才能呈现中国梦。“一勤天下无难事”。人世间的一切梦想,只有通过辛勤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一切难题,只有通过辛勤劳动才能,生命里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靠勤劳创业,稳固,靠实体致富,扎实,靠吃苦发家,安心。除此,所谓的“炒作”、“虚拟”、“投机”、“取巧”只会收获“泡沫”,无法变成现实,终究xxx梦。

只有诚实劳动,才能兑现中国梦。通过诚实劳动,才能提供周到服务;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培养互助美德;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完善有序竞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构建诚信体系。实,而不是虚;真,而不是假;正,而不是邪,这是通往和谐社会的基石,诚实劳动是“兑”梦最重要的元素。

只有创新劳动,才能实现中国梦。随着技术创新、知识创新、管理创新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创新劳动对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越来越大。劳动不再是原始落后、简单低级、脏险苦累的代名词。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实现创新劳动;通过创新劳动,激发创造潜能,实现科学发展,这是圆中国梦的最佳途径和最好方式。

“劳动最光荣”,因为劳动才能改变,改变窘迫的环境,改变无制的压迫,改变贫穷的生活。“劳动最光荣”,因为劳动才能改变中国,才能让中国富强繁荣!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工人阶级要继承光荣传统、锐意改革创新,以领跑者的步伐解读中国梦,以劳动者的佳绩共创中国梦,以创新者的姿态拥抱中国梦。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始终做坚持中国道路的基石;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做弘扬中国精神的楷模;坚持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充分发挥伟大创造力量,始终做凝聚中国力量的坚石!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实现中国梦,根本上是为人民谋幸福,让更多劳动者的人生出彩、梦想成真。

到这里,我扪心自问,我的梦想是什么?作为一名年轻的人民教师我深知没有辛勤浇灌,就没有桃李芬芳;没有笔耕墨耘,就没有祖国昌盛富强!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份职业,就要无怨无悔地把自己的一生交给三尺讲台,尽心尽力耕耘一方学园,矜矜业业摆渡莘莘学子,这就是我的“教师梦”。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要坚守着自己的梦,继续探索求知,用我的劳动,用我的信仰,用我的赤诚,履行一名教师的职责,为伟大的中国梦奉献自己的青春!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改革开放的总结 第5篇

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意努力探索的重大课题。“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的企业改革方向不能动摇。产权清晰,就是企业拥有的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企业及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出资者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度享有所有者的权益,对企业债务承担有限责任;按照市场需要,组织生产经营,政府不直接干预,长期资不抵债的依法破产,建立科学的企业领导体质和组织合理制度。

要在国有企业的制度性改革上下功夫,实行“三大”转变:要从企业法调节转向公司法调节转变,从管企为主转向管资本为主,从行政隶属关系转向为股权关系。切实做到政企分开,政党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走出“一管就死,一死就叫,一叫就放,一放就乱”的怪圈。

改革开放的总结 第6篇

改革开放的提出

1.冲破“两个凡是”的精神枷锁

在粉碎“_”问题上发挥决定性作用的_,虽然对“_”给中国造成的巨大灾难有所认识,也曾试图结束“_”造成的混乱,但是却提出并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并继续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因而没能承担并完成引领全党走出“_”困局,党的指导思想没有根本改变,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处于徘徊中前进的不正常状态。1978年5月11日,《_》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确立了“实践”至上的权威,不点名地批判了“两个凡是”,并引发了一场全国规模、影响深远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关键时刻,_公开支持《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观点,批评“两个凡是”的主张,冲破了个人迷信的精神枷锁,从而为改革开放、拨乱反正等一系列新政策、新主张、新思想、新办法的推出,打开了通道,提供了思想空间和条件。

2.十一届三中全会“一锤定音”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全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停止使用“阶级斗阵为纲”的口号,作出工作重心转移的决策,形成以_为核心的_领导集体。全会发表的公报提出:要“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和实践经验,采取一系列新的重大的经济措施,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着手认真的改革,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公报中虽然没有出现“改革开放”四个字,但这一段话,概括起来就是“改革开放”

3.中国的改革开放的起步

我们知道,改革要从最薄弱的环节突破。改革开放之初,最薄弱的环节在哪里?根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经过学术界反复研究,最后认为是农村。因为农村跟城市不同,无论经济怎么困难,票据能够给城市一些优惠,但农民是没有粮票的,一旦粮食短缺就只有挨饿。所以,改革从哪儿开始?就从这儿突破。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最大功绩在哪里?就是在改革问题上听从农民的意见,农民希望做什么就尊重他们的意愿。所以,农业承包制出现了,这是农村中最大的变化。从这个时候开始,农民的积极性增加了,除了种田,还养猪、养鸡、养鸭了,农贸市场一天比一天丰富了。粮票、肉票、棉花票,各种票证逐渐地消失,证明改革是有效的。

更重要的方面是,农村劳动力富余了,开始投入到乡镇企业。办乡镇企业的资金最初是农民自己筹集的。没有技术人员,就到城里去聘用已经退休的工人。当时最时髦的方向是建筑材料,经济要发展,各地都想修房子。乡镇企业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建筑材料,从砖瓦到各式设备乃至一些小五金。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了,乡镇企业市场慢慢也起来了,农民有了自己投资的地方,经济就开始发生变化了。在计划经济之外,一个竞争性的市场产生了。光有承包制不够,光有乡镇企业不够,必须有乡镇企业市场,这就在计划市场之外多了一个东西,中国改革走上了一条新路。

这些还不够,还在靠近香港的深圳设立了经济特区。在经济特区里完全按照市场规则运行,香港在这里投资,深圳以极快的速度发展起来。

4.改革开放的具体进程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民经济进入调整时期。

1979年,_、_批准广东、福建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并决定在深圳、珠海、厦门、汕头试办经济特区,福建省和广东省成为全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

1979年9月的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允许农民在国家统一计划指导下,xxx因地制宜,保障他们的经营自主权,发挥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1980年8月18日,_在_扩大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为新时期中国政治体制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1980年9月,_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肯定了包产到户的社会主义性质。

到1983年初,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

1984年4月,_和_决定又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这14个港口城市。逐步兴办起经济技术开发区。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比较系统地提出和阐明了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确认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全面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献。政治体制的改革与经济体制的改革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

80年代中期,中国的科技、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改革也开始启动。

从1985年起,又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

1988年增辟了海南经济特区,海南成为中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

1990年,_和_从中国经济发展的长远战略着眼,又做出了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的决定。中国的对外开放出现了一个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