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总结报告>虚词若总结(汇总12篇)

虚词若总结(汇总12篇)

时间:2024-03-09 09:22:53 总结报告

虚词若总结 第1篇

(1)所以:

a.表凭借,“用来……的”。

例: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表原因,“……的原因”。

例:所以遣将守关者。

(2)所谓:

译为“所说的”。

例: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3)所在:

a.译为“到处”“处处”。

例:所在皆是也。

b.译为“所在之处”“存在的地方”。

例:问题所在 力量所在

虚词若总结 第2篇

⑴暂且,姑且。例:①你两个且在这里,等洒家去打死了那厮便来!②存者且偷生。③这个,你且收着。④别君去兮何时还?⑤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⑥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⑵将,将要。例:①以为且噬己也。②今且九十。③久居,祸且及汝。④不出,火且尽。⑤且为之奈何。⑥若属皆且为所虏。⑦民且狼顾。⑧旦暮且下。⑨人且死见鬼,宜见数百千万。⑩旦夕且死。(11)xxx知其必且西奔。

⑶而且,并且。例:①且人之患志之不立。②余悲之,且曰。③且以一譬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④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⑤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且:一说况且。)⑥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⑦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己久疲。⑧且立石于其墓之门。⑨且矫诏纷出。⑩是立法以警其余,且惩后也。(11)且燕xxx处秦革灭殆尽之际。(12)可使有勇,且知方也。(13)且使遽告于郑。

⑷况且,再说。例:①且焉置土石?(且:一说而且。)②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③且xxx而xxx。④且相如素贱人。⑤且迁我如振落叶耳。⑥且行千里,其谁不知?⑦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⑸尚且,还。例: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⑹连接两个形容词,表示关系:又,又......又......。例:①而向之香且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移人也。②河水清且涟漪。③示xxx且怯也。④三军既惑且疑。⑤磐石方且厚。⑥四体康且直。

⑺同夫,句首助词。例:且庸人xxx,况于将相乎!

⑻连接两个动词表示并列关系:一面......,一面......;一边......,一边......。例:①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②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

⑼如果。例:明复妄言,我当焚汝庐。

⑽还有,那末。例: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且住」即且慢,暂时慢着,常含阻止之意。例:①且住,再要十斤都是肥的。②且住,你听我说!③瑜又曰:子翼,且住!......教你看曹贼之首!......

「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例:⑴且夫天下非小弱也。⑵且夫天下固有意外之患也。

「且如」就像。例: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虚词若总结 第3篇

⑴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吗、呢。例:①天下事有难易乎?②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③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④然,xxx乎?⑤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⑥若毒之乎?xxx将哀而生之乎?⑧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xxx人固盗乎?⑩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11)壮士,能复饮乎?(12)技盖至此乎?(13)xxx、晋文之事,可得闻乎?(14)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⑵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例:①孰为汝多知乎!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③人取之,xxx言而独不足子所乎?④王侯将相宁有种乎?⑤求剑若此,不亦惑乎?⑥而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

⑦吾师道也,xxx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⑧至废xxx而不立,非导源于小儒乎?⑨非仁木乎?⑩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觚乎?

⑶形容词词尾,有时相当于地。例:①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乎干城之具也。②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③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④忽乎吾将行兮。

⑷表示测度语气,相当于吧。例:①日食饮得无衰乎?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③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④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⑸同于。例:①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②今虽死乎此,xxx邻之死则已后矣。③吾尝疑乎是。(乎:对。)④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⑤颓然乎其间。xxx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⑦良剑期乎断,不期乎莫铘。(乎:引进动作的对象。)⑧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xxx无怪乎其私之也。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对。)(11)子言未发而哀乐具乎其前。(12)盖进乎技矣。(13)王变乎色曰。(14)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15)依乎天理,批大,导大。(16)以吾一日长乎尔。(尔:比。)(17)摄乎大国这间。(18)异乎三子者之撰。(19)浴乎沂。(20)幽独处乎山中。

⑹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啊、呀。例:①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②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③天乎,人乎,而竟已乎!

⑺表示商量语气,相当于吗,吧。例: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xxx可乎?②无以,则xxx?

⑻用在句中,表示停顿语气。例:于是乎书

虚词若总结 第4篇

1、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

①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赤壁之战》

②若备与彼协心,上下xxx,则宜抚安,与结盟好。——《赤壁之战》

③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2、表选择,相当于“或”“或者”。

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汉书高帝纪》

3、至,至于。

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xxx晋文之事》

4、表并列,译为“和”、“与”。

愿取xxx将军头以报父仇。——《史记xxx武安侯列传》

【xxx】是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近似“要说那”、“像那”的意思。

①xxx霪雨霏霏,连月不开。——《岳阳楼记》

②xxx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

【若定】心中有数,从容不迫。

指挥若定。——《赤壁之战》

【若何】怎么样。

以闲敝邑,若何?——《崤之战》

【若干】约计之词,相当于“几许”、“多少”。

车后若干递送夫。

虚词若总结 第5篇

(1)表动作、受益的对象。译为“给、替”。

例:为国戍轮台

(2)表动作、行为的对象。译为“向、对、同、跟”。

例:为公子泣。

(3)表动作、行为的原因。译为“因为、由于”。

例: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为”文段练习

“天行有常,不为(1)尧存,不为(2)桀亡。”此为(3)至理,当为(4)世人言之,切勿使之为(5)巫所惑。巫者,以诡为(6)业,其所为(7)皆为(8)利也。故为(9)其来也,即斥之以此理,彰其用心。为(10)天下除残去秽,乃吾辈本分,何辞为(11)?

译文:

来自: xxx升书馆 > 《文言文基础知识》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文言文中常见固定句式

5、如何、奈何、若何译为_把......怎么办呢__对......怎么样呢_,如果之间没有插入名词、代词和词组,则译为_怎么,怎么样,怎么办_。20、与其......孰若(xxx)....

2013高考备考:常用复音虚词用法

2013高考备考:常用复音虚词用法2013高考备考:常用复音虚词用法。复音虚词是指由几个单音虚词构成的语言单位,常以固定形式出现,所以有人称之为“固定结构”,在理解文意、翻译文句时会经常碰到。常见的...

2021高考备考——18个文言虚词归纳(中)

2021高考备考——18个文言虚词归纳(中)芦苇语文读书VOL ?所有资源全部免费分享分享资源我们是认真的7、若 1、代词:第二人称代词,译为“你、你的、你们、你们的”。可译为“做、担任、成为、认为...

18个常见文言虚词用法

18个常见文言虚词用法。例:①若所市于人者。例:身直为闺合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报任安书》) B._于_所在的介宾结构用于动词或谓语之前,作状语。例: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

必须掌握的文言常见固定句式

_(司马迁《鸿门宴》)译文:xxx说:_今天的情况怎么样?(司马迁《信陵君窃符救xxx)译文:公子前往而我竟没有相送,因此知道公子会因为感到遗憾而再回来的。前者可译为_为什么(要...

文言诸因互解律详说

虽然历年来高考文言文实词绝大多数来自于课本,但由于语境的变化,加上词语词义本身的丰富性,我们要准确把握文言文实词的词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掌握一些文言实词的解答技巧,无疑是很有作用的...

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总结,值得收藏!

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总结,值得收藏!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前置,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4)介宾结构,介词的宾语有时会置于介词前...

四六级汉译英必考翻译技巧——分句的连接

四六级汉译英必考翻译技巧——分句的连接汉语中动词的出现频率高,因而分句也较多。汉译英时可尝试将一些汉语分句处理为动词不定式结构。参考译文:In the south, spring and fall are pleasant ...

25个文言常见固定结构

译文:公子前往而我竟没有相送,因此知道公子会因为感到遗憾而再回来的。译文:做两个人的童仆,哪里比得上做一个人得童仆?前者可译为...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

虚词若总结 第6篇

基本上每个完整的子句都有一个动词,要表示第二个动作时可使用不定词、动名词、对等连接词、从属连接词或增加子句等方法连结。

(一)动词,像,好像。

①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促织》)

②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xxx晋文之事》)

③其若是,孰有御之。(《xxx见梁襄王》)

(二)用作代词。

1.表对称,相当于_你__你们_;作定语时则译为_你的_。

①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鸿门宴》)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若属:你们这些)

③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捕蛇者说》你的)

2.表近指,相当于_这__这样__如此_。

①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xxx晋文之事》)

总结:动词,就是用来形容或表示各类动作的词汇。有些不具词义;有些具有词义,但不能单独用作谓语,后边必须跟表语(亦称补语),构成系表结构说明主语的状况、*质、特征等情况。

虚词若总结 第7篇

1、表对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

①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鸿门宴》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若属:你们这些)

③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你的)

④予我千金,xxx若。——《狱中杂记》

2、表近指,相当于“这”“这样”“如此。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xxx晋文之事》

虚词若总结 第8篇

⑴用作第三人称,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她、它(们)的。例:①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益。(其:他的。)②恐前后受其敌。(其:它们的。)③其夫呓语。(其:她的。)④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其:它的)⑤郯子之徒,xxx不及xxx。(其:他们的。)⑥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妆饰。(他:她们的。)

⑵其中,其中的'。例:①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③其不率教者常有一二。

⑶活用作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例:①并自为其名。②舍其文轩。③既其出。(其:我们)④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⑤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其:我的)⑥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⑦不敢以其富贵骄士。⑧遂前其足。⑨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⑩亦各言其志也!

⑷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例:①妻跪问其故。?②念悲其远也。(其:她)③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其:他们)④望请其指教。(其:她们)⑤成以其小,劣之。(其:它)⑥矗不知其几千万落。(其:它们)

⑸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例: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其如土石何:又能拿这些泥士石头怎么样。)②其孰能讥之乎?③且行千里,其谁不知?④其为死君乎?

⑹指示人、事、物,多表示远指,相当于那之类的词。例:①其不设色者:曰水墨。(其:那。)xxx其璧。(其:那块)③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本义项指后一个其:那个。)④其极刑,曰:顺我,即先刺心;事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其:一说如果。)⑤不嫁义郎体,其往欲xxx?(其往:其后,将来)⑥未必有其实。(其:那样。)

⑺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⑻指示人、事、物,有时表示近指,相当于这之类的词。例:①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其:这种)②今存其本不忍废。(其:这)③此其患不见於今,而将见於他日。(此其:这种。此、其同义连用。)

⑼在句中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例:①寡人欲以五百xxx地易安陵,xxx其许寡人!(其:可要)②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其:可要。一说表示期望。)③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其:还是)④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其:可,一定。这里有命令的意味。)

⑽在句中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不概、可能。例:①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③则齐国其庶几乎?

(11)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例:①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②其若是,孰能御之?

虚词若总结 第9篇

⑴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例:

①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②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③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

④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⑵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例:

①一丝而累,以至于寸。

②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③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④朝而往,暮而归。

⑤掩口xxx笑。

⑶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例:

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xxx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⑷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例:

xxx而好学,不耻下问。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③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

④秦师轻而无礼。

⑸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例: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余闻而愈悲。

③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④灭滑而还。

⑹通如:好像,如同。例:

军惊而坏都舍。

xxx,你,你的。例:

①而翁归。

②若欲死而父。

③而母立xxx。

(而已)罢了。例:

①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②如是而已。

③俟封奏时潜易之而已。

④此其心以为天下之知战得惟我而已。

⑤比诸大江,不啻小支而已。

「而后」才,方才。例:

①赖肤觉之助,而后见为体。

②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③三月xxx。

④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

⑤假诸人而后见也。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例: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虚词若总结 第10篇

(1)xxx:用于段首,另起话题。译为“要说那、像那;如果说到”。

例:xxx淫雨霏霏,连月不开。xxx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2)若何:译为“怎么样”。

例:以闲敝邑,若何?

(3)若干:约数之词,相当于“几许、多少”。

例:xxx若干町,凡若干亩

(4)若定:心中有数,从容不迫。

例:指挥若定。

“若”文段练习

“若(1)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奇哉!若(2)人之思,若(3)天惊石破,花开铁树,非若(4)等凡人可及也,吾亦如此。恐吾辈但堪为其鱼之一鳞,若(5)龙之一爪也。xxx(6)常人思乡,xxx月怀远,登高作赋,若(7)柳子厚则不然,以超人之思,抒难抑之情,绝矣。

译文:

虚词若总结 第11篇

⑴于是,就。例:①乃取一葫芦置于地。②乃入见。③xxx乃立为xxx为xxx。④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乃罢会。xxx乃入,xxx公。⑥怀王乃悉发国中兵。

⑵才,xxx。例:①虽理想派之作,亦先有所本,乃增损而润色之。(乃:然后才。)②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③悉使xxx负草填之,骑乃得过。④度我至军中,公乃入。⑤泛彭蠡口,四望无际,乃知太白开帆入天境之句为妙。

⑶却。例:①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②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③今君乃亡xxx。④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

⑷是,就是,原来是。例:①视之,xxx也,②当立者乃公子扶苏。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乃:一说这里有在的意思)④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⑤xxx真乃神人。⑥路旁一歧东上,乃昔所未至者。⑦嬴乃夷门抱关者也。⑧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⑨是乃仁术也。

⑸竟然。例:①问今是xxx,乃不知不汉。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③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⑹他的。例:是芋视乃妇也。⑺乃至,甚至。例:蒙冲斗舰乃以千数。(乃:一说竟然。)

⑻可是。例:①零落难堪,似成弃物;乃摘而藏之,双备经年裹物之用。②时夫仆俱阴险行后,余亦停弗上;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乃:一说只是,表示轻微的转折。)

⑼而,又。例: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xxx《经首》之会。

⑽这样。例:夫我乃行之。

[11]你,你的。例: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虚词若总结 第12篇

一、《考纲》要求掌握的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

1而、2何、3乎、4乃、5其、6且、7若、8所、xxx、10焉、11也、12以、13因、14于、15与16、则、17者、xxx

二、教材中常见的17个文言虚词

19安、20但、21耳、xxx、23盖、24故、25或、26即、27既、xxx、29虽、30遂、31惟维唯32已、33矣、34犹、35哉

三、文言虚词题例

1.而

(1)连词1表并列今译为:而且、又。例释: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xxx

而重士。《过秦论》注:并列关系连词两侧的词语可以调换,调换后语意不发生变化。

2表修饰今译为:着、地。例释: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逍遥游》

3表顺承今译为:就、才。例释: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4表假设今译为:如果、假使。例释: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5表转折今译为:却、但。例释: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6表因果今译为:因而、所以例释:玉在山而草木润,xxx珠而崖不枯。《劝学》

7表方位今译为:以例释:xxx代而下,有学而不问。《问说》②由xxx而来,至今百有余岁《xxx》

(2)音节助词不译例释: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3)语气词用在句尾今译为:啊、吧例释:若xxx之鬼,不其馁而。《左传?宣公四年》

(4)比况词今译为:如、像、似例释:白头而新,倾盖而故,何则?知与不知也。

《新序》

(5)代词1第二人称今译为:你(们)、你(们)的

例释:①吕后复问其次,上曰:此后亦非而所知也。《史记?高祖本纪》

②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2近指今译为:此、这样例释:xxx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xxx南飞》

(6)通能今译为:能够、才能例释:①行柔而刚,用弱而强《淮南子?原道训》②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xxx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亦若此矣。《庄子?逍遥游》

2.何

(1)疑问代词今译为:1什么例释: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xxx。《xxx说xxx太后》

2谁、哪一个例释:①何事非君,何使非民?《xxx?万章下》

②景xxxxxx曰:今兹诸侯,何时吉?何时凶?《左传》

3何处、哪里例释:①阁中帝子今何在?《滕王阁序》②丞相祠堂何处寻?《蜀相》

(2)疑问副词(作状语)今译为:1怎么、怎么样例释:xxx能及君也。《战国策》

2何故、为什么例释:夫子何哂由也。《论语?先进》

3多么(参见p3)例释:①作计何不量。《xxx南飞》②入门两眼何悲凉。《贫士叹》

(3)附动词(通呵)今译为:喝斥、谴责例释:(王琚)至廷中,徐行高视,侍卫何止曰:太子在!《新唐书?王琚传》

3.乎

(1)语气词1表疑问、反问今译为:吗、呢例释:壮士,能复饮乎!《鸿门宴》

2表赞美、感叹今译为:啊、呀例释: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xxx春秋》

3表推测今译为:吧、呢例释:日食饮得无衰乎?《xxx说xxx太后》

4表祈使今译为:吧例释:勉速行乎!无重而罪!《战国策》

5表商榷今译为:呢例释: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容乎,失之宰予。《韩非子?显学》

6表呼告今译为:啊例释:叁乎!吾道一贯之。《论语》

7表肯定今译为:也例释:此非汝所及乎,xxx颜回纪之。《列子》

(2)助词用在形容词后今译为:地例释:xxx,飘摇乎xxx。《战国策》

(3)介词相当于今译为:在、对例释:①生乎吾前,其文道也固先乎吾《师说》②德隆乎三皇,功羡于五帝《史记?xxx如列传》

4.乃

(1)代词1第二人称今译为:你、你们例释: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2指示代词今译为:如此、这样例释:①子无乃称《庄子》②真长*至峭,xxx乃重。《世说新语》

(2)副词1表肯定今译为:是、就是、原来是例释: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②此乃臣效命之秋也。《信陵君窃符救xxx

2表范围今译为:仅仅、只例释: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骑《史记?项羽本纪》

3表时间衔接今译为:就例释:良乃入,xxx公。度我至*中,公乃入。《鸿门宴》

4表两事顺承今译为:才例释:设九傧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颇xxx列传》

5表意外今译为:却、反而、竟然例释: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话源记》

②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xxx说xxx太后》③不改过自新,乃益骄恣。《汉书?xxx刘濞传》

(3)连词1表顺承今译为:于是、便例释: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鸿门宴》

②以为诸侯莫足游者,乃入西关见卫将*。《xxx偃列传》

2表他转今译为:至于例释:乃所愿,则学xxx也。《xxx?公孙丑上》

(4)助词无义不译例释:帝德广运,乃圣乃神,xxx文。《尚书》

5.其

(1)代词1第三人称今译为:他(它)、他们例释:①成以其小,劣之。《促织》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阿房宫赋》

2第三人称表领属今译为:他的、他们的例释: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

②郯子之徒,xxx不及xxx。《师说》

3表其中的例释: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4表指示今译为:那、那些例释:即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xxx?中庸集注》

5活用为第一人称今译为:我的、自己的例释: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游褒禅山记》

(2)副词1表推测估计今译为:大概、或许例释: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2表祈使今译为:可要、当例释:①子其勉之《左传》②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3表反诘今译为:岂、难道例释:①国无主,其能久乎《左传》②其孰能讥之乎《石钟山记》

4表未来今译为:将、将要例释:今xxx沦丧,若涉大水其无津涯《尚书》

(3)连词1表假设今译为:如果例释:汤其无涠,xxx无岐,贤虽十全,不能成功。《xxx春秋》

2表选择今译为:或者、还是例释:呜呼!其信然耶,其梦耶,其传之非其真耶?《祭十二郎文》

3表让步今译为:尚且例释:天其弗识,人xxx觉《列子?力命》

(4)助词1〉附在代词xxx后,不译。例释:①赐!汝来何其晚也。《xxx世家》

②何其毒也

2〉用在单音节形容词前,加强形容的状态今译为:有多么,非常

例释:①羊肉其鲜乎。

②北风其凉,雨雪其滂png。《天下春秋》

6.且

(1)副词作状语1表将发生的动作今译为:将要例释:①甘茂亡秦,且之齐,出关遇苏子。《战国策》

②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2表动作的暂时今译为:姑且、暂且例释:①民劳,未可,且待之。《伍子胥列传》②吾今且报府,且暂还家去。《xxx南飞》

3表时间、数量的接近今译为:几、近

例释:三年,大疾疫,死者且半,乃各散引去。《后汉书?刘玄传》

4表事物的唯一*今译为:只、但

例释:崆峒小麦熟,且愿休王师。《xxx?送高三十五书记》

(2)连词1表并列今译为:又、与、及例释:①河水清且涟漪《诗经》一边一边②示xxx且怯也《廉颇xxx列传》

③居一二日,xxx来谒上,上且怒且喜《淮*侯列传》

2表递进今译为:而且、况且例释:①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xxx世家》②且燕xxx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

3表选择今译为:还是例释:富贵者骄人乎,且贫贱者骄人乎?《史记?魏世家》

4表让步今译为:尚且、还、即使、纵然例释: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②狂风横雨且相饶,又恐有彩云迎去。《xxx?胡捣练》

5表假设今译为:如果例释:且静xxx听辨(人名)而为之也,必无今日之患也。《xxx春秋》

6表转折今译为:却例释:xxx虽无杀人之事,且有坑蚕之咎,法或可恕,情在难容,《xxx》

(3)助词用在句首同夫,不译。例释:且子之言克于子之君者,岂将比周以求大官哉?《史记?魏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