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总结报告>乘法算法总结(通用10篇)

乘法算法总结(通用10篇)

时间:2024-03-18 08:33:31 总结报告

乘法算法总结 第1篇

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倡将“静态的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动态的探究式学习”,提倡将“关注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习过程”。

在9的乘法口诀编写后,我把重点放在让学生探究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上,并创设了认知冲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探索记忆9的乘法口诀的多种途径,学生的思维被进一步的激活,使知识建构不再整齐划一,而是个性体悟。同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介绍了手指记忆法,通过示范介绍、模仿尝试、互相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对枯燥的口诀记忆产生了内在的自觉的需求,获得了认知层面与情感层面的“双赢”。

这样的课堂给了学生一个宽广的发散思维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在观察9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通过探索和交流,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隐藏的规律,寻找记忆口诀的途径,从而发现每一句口诀的含义,进一步探寻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知识的`获得完全依靠学生,主体地位比较突出,同时也注意到学生的观察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实现课堂教学的科学化、自主化。让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学习,使课堂成为焕发生命的场所,很好的体现了课改的新理念。

乘法算法总结 第2篇

本周测试了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个单元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因为大上周我去上海学习,有四天没有系统的上课,所以,本单元学得比较匆忙,我总是担心学生会掌握不扎实、不牢固,但是从测试情况看,我非常满意,两个班各有将近20个学生满分,低于95分的'学生很少,学生对于乘法的意义,乘法口诀的来源及编排特点,乘法的应用都理解到位,掌握很好,我想,原因如下:

一、因为有四天没上课,我努力提高课堂效率,追求有效课堂。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扎实牢固。

二、衷心感谢各位家长的付出和努力,学生在课堂上学完了新知识,课下都是家长监督着他们背乘法口诀,写算式。

有了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再加xxx的认真学习,学生对于基础知识才能掌握得如此牢固,我非常开心。

乘法算法总结 第3篇

在这节课中,首先我主要体现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开始以学生预习为引入,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在练习的过程中同样体现这一理念,学生举例,学生选择题目,学生不自己理解最透彻的部分作为小老师讲给同学们听。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不但整理了本单元的知识,同时学到了总结整理知识点的方法,为以后的自我学习,自主整理打下了基础。

课上完了,面对上课的效果,我思考了很多。总的来说,大的环节就是这样了,也基本上达到了课前的预期目标。但是在细节上,的.确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练习的设计还是没有照顾到全体同学。我总觉得基本的题型学生都已经掌握得差不多了,想提高一个层次,但是却过高地估计了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和思维水平,致使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聪明的更聪明了,受到了思维的训练;稍差一些的学生却没什么进步,甚至有可能因为不能及时的理解而受到打击。这一点我要充分的注意。

2、应该更多的使学生动起来,在这节课xxx动笔还是显得不够。思维训练占的比重稍大,这样反映慢的同学就会感到很吃力。

3、整理知识点的环节形式不够多样,给人的感觉是这些知识点已经在学生的头脑里了,但是还没有形成枝状的结构,在这一点上,是我需要加强的地方。

乘法算法总结 第4篇

1、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估算:把其中一个因数估成接近的整十数。

例18×12估算:18×10=18018×12的积大于180,接近180

或估算:20×12=24018×12的积小于240,接近240

易错题:42×26的积大于( ),接近( )。

2、用横式计算p15

通常将其中一个因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与另一因数相乘。

例14×12=14×10+14×2

25×32=25×( )×( )填(4和8)更简便

3、竖式计算:

1、相同数位对齐。

2、用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十位对齐。

其他易错题:p17/3

3、比较几个几相加的和与几个几相乘的积

例:(1)4个4相加的和是多少?

4+4+4+4或4×4

(2)4个4相乘的积是多少?

4×4×4×4

乘法算法总结 第5篇

1、乘法的初步认识

(1)结合数一数、摆一摆的具体活动,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知道写法、读法,并能应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2、乘法的初步认识

(1)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

(2)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数连加算式比较简便,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3)能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学会解决简单的乘法问题。

3、5的乘法口诀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并经历5的乘法算式的计算过程和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2)能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体验运用乘法口诀的优越性。

(3)能用5的乘法运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4、2、3、4的乘法口诀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2、3、4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进一步体会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

(2)能够发现每一组乘法口诀的排列规律,培养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逐步的发展数感。

(3)掌握2、3、4的乘法口诀,会用已经学过的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加、乘减算式

(1)结合具体情境,掌握乘加、乘减算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能用含有两级运算的算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4)在做一做2题中,应适当拓展,引导学生发现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

6、6的乘法口诀

(1)经历独立探索、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探索新知识的思想和方法。

(2)掌握6的乘法口诀,并能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乘法算法总结 第6篇

一、创设游戏情境,使学生在“玩”中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学习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快乐学习。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从抽象、枯燥的形式中解放出来,走向生活,使数学生活化。玩是小学生的天性,我们就应该在教学中不断的应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玩中学,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孩子都爱上数学。

二、转化教育模式,建立学困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兴趣要培养,信心更要培养。在平常的教学或练习中,我们做教师的要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大力表扬,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对那些学习数学较困难的学生,我们要更有耐心,让他们参与课堂,让学数学就像玩游戏一样。让他们发自内性的感受就收知识的新奇与快乐!有适合的课题时也尽量安排一些趣味数学游戏,在游戏中也能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渐渐增加学困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注重实践活动,体验数学趣味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重视直观教具的使用,还要尽可能的让学生参加一些有趣的比赛,培养他们的反应能力,随机应变的能力,自信大胆的个性,不能只局限于让学生获得的各种知识,只有让每个学生都自信大胆起来,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才可能使所有学生获得比较充分的感知,才便于储存和提取信息。

知识获得与兴趣关系密切,小学生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他们的情感来支配的,教师应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有意识地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产生热爱学习的情感,并对学习产生兴趣,因此,老师除了要交给学生知识以外,还应该让他们懂得学习是一生的事,获取知识可以让人产生快感!使他们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顺利掌握知识,体验成功后的.乐趣,增添学习兴趣,我们设计的教法符合学生的学法,持之以恒地结合知识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引和训练,使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钥匙,增添学习兴趣。

四、让枯燥的数学“活”起来

小学数学教学时可适当选编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有点情节又贴进学生生活经验以及日常生活中应用较广泛的题目.通过少量的趣题和多种形式的题目,使学生变知之为乐知。

学生喜欢的一些综艺节目里的一些游戏也可以运用到数学学习中,让学生有熟悉感和亲切感!

总之,通过本次活动,我看见了孩子们的兴致,激情,童真,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多开展这样的数学竞赛,变苦学为乐学!

乘法算法总结 第7篇

分数乘法知识点:分数乘法的意义

1、分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分数乘分数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分数乘法知识点: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1、分数与整数相乘: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整数和分母约分)

2、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

3、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注意:当带分数进行乘法计算时,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4、分数连乘的计算方法:先约分,就是把所有的分子中可与分母相约的数先约分,再用分子乘分子作积的分子,分母乘分母作积的分母。

分数乘法知识点:规律:(乘法中比较大小时)

1、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

2、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0除外),积小于这个数。

3、一个数(0除外)乘1,积等于这个数。

分数乘法知识点: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

先乘除,后加减,

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运算,

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

分数乘法知识点: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也同样适用。

乘法交换律: a × b = b × a

乘法结合律: ( a × b )×c = a × ( b × c )

乘法分配律: ( a + b )×c = a c + b c

乘法算法总结 第8篇

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2、口算乘法: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只需把前面数字相乘,再看两个因数xxx几个0,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

3、估算:18×22,可以先把因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再去计算。

→(可以把一个因数看成近似数,也可以把两个因数都同时看成近似数。)

4、有大约字样的一般要估算。

5、凡是问够不够,能不能等的`题目,都要三大步:

①计算、②比较、③答题。→别忘了比较这一步。

6、笔算乘法:先把第一个因数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相乘,再与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相乘。

7、相关公式: 因数×因数=积 积÷因数=另一个因数

运算顺序:先乘除,再算加减;同级运算,应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内的运算。

乘法算法总结 第9篇

1、小数乘法的意义

小数乘法的意义比整数乘法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扩展。小数乘法的意义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即求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二是求一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

2、小数的计算法则

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示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xxx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小数计算乘法,用的是转化的思想方法。先把小数转化为整数算出积,再确定小数点的位置,还原成小数乘法的积。如×看作62×3相乘的积是186,因数中xxx两位小数,就从186的右边起数出两位,点上小数点还原成小数乘法的积。因此,小数乘法的关键是处理好小数点。在点小数点时注意,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如×,在8的前面补两个0,点上小数点后,整数部分也写一个0。

小数点搬家(掌握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明白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百分之一……以此类推。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100倍……以此类推。

街心广场(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法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小数乘法中各个因数中小数的位数和就是这道题中积的小数的位数。

包装(小数乘法2)

小数乘小数计算方法,即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进行计算。根据乘数扩大的倍数,将积缩小相同倍数,进一步体会到两个乘数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小数乘法3)

进一步理解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即两个因数里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当其中的一个因数是整十数时,积中如果有一位小数,就在末尾画掉一个零……

手拉手(小数的混合运算)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仍然适用。例如乘法的结合律,交换律,分配律。等等。

乘法算法总结 第10篇

第一个例子是假如有元,是3元5角,可以看成35角,把它变成整数做乘法,最为简便。

第二个例子是两个小数相乘,比如乘,可以把两个数都扩大乘整数,变成342乘35,计算出结果,把积缩小一千倍,就是正确答案。

第三个例子是位数不够,前边可以用0补位。

第四个例子是要先用0把位数补足,再点小数点,数因数_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计位,点上小数点。

第五个例子是验算,如果学过除法就用除法验算,没学过就用乘法验算,只需要把因数倒过来。

第六个例子是积的近似数,如果要保留到哪一位,就看它后面那一位,是大于5还是小于5,大于5就进一,小于5就舍去。

第七个例子是连乘连加连减,混合运算,有乘除就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如有括号,就先算里面的,如果括号里面有加减,也有乘除,那就也是先算乘除。

第八个例子是将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比如“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这些定律也可以在小数中使用。这就是第一单元小数乘法例题的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