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优秀作文>和解的作文(必备4篇)

和解的作文(必备4篇)

时间:2023-07-28 08:21:42 优秀作文

和解的作文篇1

谈和谐

和谐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像空气、水和盐一样,不能把它们都留在未来。还好,生活中有许多细节能让我们感受和谐。每天留点和谐给自己,给你周围,就会“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有和谐才能产生幸福。

所谓“和谐”,《现代汉语词典》解释:“配合得适当和匀称。”我们的先人是这样阐述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语)“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老子语)应该说,我们的传统文化就是和文化:和谐、和睦、和善、和解、和为贵、和气生财、和衷共济。“和”因不同而产生,并因“和”而消弭了不同。西方哲人的和谐观更显诗情画意:“从和谐的氛围中,从天堂般的和谐氛围中,这一世界的图景开始了:从和谐到和谐,它踏着每一个音符,走完了通向人类的美满历程。”(英国诗人《德莱顿诗选》)而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更是惜字如金,一语中的:“整个天就是一个和谐。”

美在和谐。和谐是初春河上漂过的第一丛草垒,暮晚天际掠过的飞鸿,是月光如水漫浸的庭园,是满坡黄花间衣袖盈风的.少女笑靥,是令你怦然心动的温暖与温馨,是青石砌成的古井里,小提桶在井壁碰出的清悠回响,雨丝中袅袅撑起的小花伞,河边茶居里手持茶壶半眯着眼品味的老茶客……这些不正是让我们熟悉又亲切的和谐场景吗?

和谐是一道风景。生活中的你我他都以一种诚信友爱、互敬互助的心情漫步其中时,便也成了一道道和谐的风景,到处可见丰子恺先生在《护生画集》中描绘的“人闲牛亦乐,随意过前村”的平和图景。和谐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最大特征,和谐是最佳组合,和谐是众多因素的统一。只有和谐的东西才是美的,万事万物莫不尽然。琴瑟和鸣,黄钟大吕,这是艺术的和谐;和风细雨,桃红柳绿,这是自然的和谐。和谐的音乐妙不可言,和谐的山水使人心旷神怡,和谐的社会才是理想的社会。

和谐是相爱的人心心相印、亲密无间,爱到深处,不需要语言,眸子里充满了深情厚谊,相互瞄一眼,胜过千言万语,深爱无言,真爱无声,是一种至善至美的和谐境界。和谐是一种默契。在什么也说不出什么也不用说时,一个默默的凝眸,就足以表达心领神会的温柔。和谐是一种浓浓的人情味,在人们心中悄悄弥漫开感动和开心。正如作家毕淑敏所言:“我们的声音柔和了,就更容易渗透到辽远的空间。我们的目光柔和了,就更轻灵地卷起心扉的窗纱。我们的面庞柔和了,就更流畅地传达温暖的诚意,就更准确地表明与人平等的信念。”

和谐是一种生存状态、工作状态,它来自生命本身的活力,来自自然的吸引。

和谐是一种具体的、被看得到摸得着的事物所唤起的情绪,谁也不该对它视而不见,谁也不应该总是做那些使自己不和谐也使他人不和谐的事,尊重自己,也尊重生命中的每个人。

和谐是一种智慧,一种超脱,一种宽容和理解,一种饱经沧桑的充实和自信,一种坚定的成熟。

和谐不能是刻意的。和谐不是扮出来的,是人的认识与判断能力的厚积薄发。凭能力挽回的和谐是一种荣耀,用机智赢得的和谐是一种修养,不懂装懂的和谐是一种无知,委屈自己硬撑出来的和谐是一种悲哀。人们常会说:“假如我能……就好了。”其实大多数的假设未如愿的原因,不是我们真的不能,而是我们缺乏勇气,一份轻微的不自信,足可以使我们擦肩而过或抱憾终生。

和谐正是如此。

谛听和谐之声,感受和谐之美,需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与人的和谐交往。想和谐,说和谐,谋和谐,贵在质上,效在度上。和谐之美,在水乳交融之中,在泥沙俱下之间,凸现出和谐的特殊。远和近、东和西、阴和阳、强和弱、无和有、想像和现实,和谐就在我们身边,

和解的作文篇2

我们总是听人说以和为贵,说的是人和人之间相处以和气是重要的。于家而言,是家和万事兴;于社会而言,是和气生财。唯有和,家族才会兴旺,社会才能欣欣向荣。这就意味着我们与人相处,要一团和气,不要针锋相对,不必毫厘必争,要礼让,要谦让,等之。

如何做到一团和气,性格急躁的人,或许会以为这难以做到而谦谦君子往往觉得这些都是寻常而已。所以我们往往在某些人身上看到一团和气,而在另一些人身上却看不到。一团和气要求人们修身养性,《大学》中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谦谦君子也并非天性,也非一时养成的,是人通过不断地将自己打磨和约束才形成的。《三字经》中讲:“玉不琢,不成器”,便是如此。一团和气的人或许微笑,或许不微笑,却总让人觉得如沐春风,是因为他们礼让,豁达,宽厚,平和,他们不会在小事上斤斤计较,也会换位思考,体谅他人,宽容错误。

有一个谦谦君子子的故事是历来被人们所歌颂的。讲的是有位做官的人的家人和邻居为了围墙的事争了起来,都互相扩展自己家的范围,直到后来留下间的间隙非常非常小。家人就给那个做官的人寄了封书信,告诉他这件事,而他也回家人一封信,信中是一首打油诗:“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羞愧难当,于是便让了三尺,他的邻居后来也同样让了三次,从此就形成了一条“六尺巷”。这条六尺巷是谦谦君子对家人教导和气的结果,后来这个六尺巷的故事广为传诵,滋养一代又一代的人,也是和气宁人的见证。

我们很多人很多时候都是在为一分一厘与他人争斗着,破坏相互之间的和气。为这一分一厘,若是争了,便会闹出诸多麻烦,也会使自己心烦意乱。若是让了,便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也留给了自己清静。因为和气还在,只要有和气,就必然是清明的。

和气为贵,是我们时刻不能忘得一条处事原则。我们选择和气,和气会给我们带来祥和,会让我们的家庭兴旺,会让国家欣欣向荣。

和解的作文篇3

我非常喜欢看书,在许许多多的书中,我最喜欢看的书就是《小故事大道理》和《心灵鸡汤》系列的书了,和这两种有关的书我已经有了将近十本了,今天我又买了一本,看了一点,被里面的一个小故事所吸引,这个故事的名字就是“和气生财”。这个故事是这样的:

在美国的一个传统的市场里,有一位中国妇人在这里开了一个店,她的摊位的生意特别好,这便引起了其他摊贩的嫉妒,他们为了报复中国妇人抢了他们的生意,常常都有意无意地把他们的垃圾全都扫到了这个中国妇人的店门口。

在她旁边卖菜的墨西哥妇人观察了好几天,实在是忍不住了对她问道:“他们都把垃圾倒在你这里来,为什么你不生气,发火并不报复他们呢?”

中国妇人笑着回答道:“在我们国家呀,过年的时候,都会把垃圾往家里扫,垃圾越多就代表会赚更多的钱。现在每天都有人送钱到我的摊位,我怎么舍得拒绝呢?你看,我的生意不是越来越好了吗?”

从此以后,那些垃圾就不再在她的店门口出现了。

“和气”也可以理解为“宽容”,中国妇人的“和气”让我想到了雨果的一句名言:“最高的复仇是宽容。”相信每个人看到自己家门口有一大堆垃圾都会气愤不已,没有几个人会心平气和,泰然处之的,可是这位中国妇人却做到了,是什么原因让她有这样的气度呢?是宽容的心态,遇事的冷静沉着和处世的智慧。我们从小就应该学会用这样的方法去处理类似的事情。

和解的作文篇4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总会看到很多个“一幕”,这其中也会有“不和谐的一幕”。 一天,我骑着自行车正在往家的方向行驶。这时行到了一坐桥,桥两边的非机动车道非常窄,并且桥两头都是十字路口,既然是十字路口,红绿灯是少不了的。我已经行到桥中间了,绿灯也亮了有一会儿了,前面的车多了起来,移动变得困难,加上前面十字路口上车辆过往,也会阻挡前面的人行车。终于,前方车辆走完了,堵在离路口近的人开始往前走了。

终于轮到我们这批了,此时绿灯也到了最后十几秒了。近了!近了!路口离我近了!十、九、八......绿灯一秒一秒地过去了,可是我前面的一两个人行得太慢了,挡住了后面的车,甚至还有一个人可以走时不走,到了最后几秒才“悠闲”地离开,导致我们还要再等一次。这一幕的出现把我激怒了,因为那一两个人的浪费时间,我们后面所人都要再等一次那“漫长”的'红灯。我想,此时我后面的人就是有天大的急事也会因为那两个人的“悠闲”而耽误了。

这是一个真实的事情,那些“悠闲自在”的人觉得自己不急就对时间无所谓,不顾及后面人的时间,从而耽误别人的时间,这中做法完全是不讲公共文明的,对于这样的人我想大家一定都会觉得他们可耻的。

文明不仅体现在说话的礼貌和讲究卫生上,更体现在对公众的文明。希望如此不和谐的一幕不会再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