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古诗文>《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翻译及赏析(汇总4篇)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翻译及赏析(汇总4篇)

时间:2023-12-01 10:35:14 古诗文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翻译及赏析 第1篇

张丞相即张九龄,也是著名的诗人,官至中书令,为人正直。孟浩然想进入政界,实现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给予引荐。他在入京应试之前写这首诗给张九龄,就含有这层意思。

开头两句交代了时间,写出了浩瀚的湖水。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是阔大的。“涵虚”,高空为水所包含,即天倒映在水里。“混太清”即水天相接。这两句是写站在湖边,远眺湖面的景色,写得洞庭湖极开朗也极涵浑,**浩阔,与天相接,润泽着千花万树,容纳了**小小的河流。

三四两句继续写湖的广阔,但目光又由远而近,从湖面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云、梦”是古代两个湖泽的名称,据说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后来大部分都淤成陆地。西南风起时,波涛奔腾,涌向东北岸,好像要摇动岳阳城似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与王维的诗句“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两句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但两句仍有区别:上句用宽广的*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阔,而且还充满活力。

作为干谒诗,最重要的是要写得得体,称颂对方要有分寸,不失身份。措辞要不卑不亢,不露寒乞相,才是第一等文字。这首诗委婉含蓄,不落俗套,艺术上自有特色。

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扩展4)

——撼庭秋 晏殊阅读答案翻译赏析

撼庭秋 晏殊阅读答案翻译赏析

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扩展5)

——张元干《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阅读答案及翻译

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扩展6)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及对照翻译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及对照翻译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翻译及赏析 第2篇

诗人选取洞庭湖为切入点,首联描写洞庭湖全景。“八月湖水*,涵虚混太清”,八月秋高气爽,浩阔无垠的湖水轻盈荡漾,烟波飘渺。远眺碧水蓝天,上下浑然。一个“混”字写尽了“秋水共长天一色”的雄浑壮观,表现了一种**恣肆、海纳百川的意境。

颔联描写湖水声势。“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写云梦泽水汽蒸腾,岳阳城受到洞庭湖波涛的摇撼。句式对仗工整,意境灵动飞扬,表现出大气磅礴的气势。一个“蒸”字写出了云蒸霞蔚、龙腾虎跃、万马奔驰之势;一个“撼”字,笔力千钧,如同巨澜飞动、“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场景,然而,“岳阳城”又被壮阔的湖水所拥抱。这使读者比物联类:一座古城与浩淼的湖水相比尚且如此渺小,更何况是一个人的力量。如果没有湖的涵养、滋润,就不会有百草丰茂、万树花开的美景。这里妙笔生花,一语惊人,是千古名句。

颈联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这两句采用了类比的手法,先说诗人自己本想渡过洞庭湖,却缺少舟和桨,诗人以“无舟楫”喻指自己向往入仕从政而无人接引赏识。后一句中一个“耻”字,道出躬逢盛世却隐居无为、实在感到羞愧的心情,言下之意还是说明诗人自己非常希望被荐举出仕。“欲济”而“无舟楫”,比喻恰当,婉曲传旨。

诗人继承了自《诗经》以来传统的比兴手法,托物言志,自然**。既包蕴着丰富的自然美,又体现了诗人的逸士风神,正是“笔墨之外,自具性情”。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翻译及赏析 第3篇

1、对诗句解说不当的一项是(B)

A “涵虚”句中“太清”指天,“混”字写出水天相接的景象。

B “欲济”句中的“济”即渡,这句是说湖大浪高,欲渡不能。

C “端居”句中“端居”即闲居,“圣明”指当时的太*盛世。

2、对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C)

A 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

B 二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

C 三、四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出世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

D 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

3、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八月秋高,湖水盛涨,圆圆满满,与岸齐*;远远望去,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浑然一体。景象极其壮阔。

4、品味“蒸”与“撼”。

“蒸”字意思是蒸腾,给人以蒸蒸日上的动态感;“撼”字犹如万钧雷霆,“炸”得岳阳城天摇地动,这这两句锤炼词语,以静衬动,凸现洞庭秋水虎吼雷鸣的勃勃生机。

5.“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描写了洞庭湖 和 的特点。(2分)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翻译及赏析 第4篇

八月湖水*,涵虚混太清。

八月洞庭湖水盛涨浩渺无边,水天含混迷迷接连太空。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