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古诗文>李贺的诗大漠沙如雪(热门12篇)

李贺的诗大漠沙如雪(热门12篇)

时间:2023-11-19 09:27:14 古诗文

李贺的诗大漠沙如雪 第1篇

【诗句】泠泠七丝上,静听松风寒。

【出处】唐·刘长卿《听弹琴》

【意思】七弦琴上弹奏出清越的乐音,我凝神静听,那肃穆凄清的旋律如寒风入松,涛声阵阵。

【全诗】

《听弹琴》

.[唐].刘长卿.

泠泠七丝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注释】 ①诗题一作《听弹琴》。②泠泠:形容琴声的清幽。七弦:琴本五弦,象征五行。配五音,宫、商、角、微、羽。后周文王加一弦,武王又加一弦,成为七弦。松风:即 《风入松》,琴调名

【全诗赏析】

琴是古乐器,多为七弦,所以诗以“七弦”代之。“泠泠”形容琴声清越,诗人接着以“松风寒”衬托琴声,风入松林的宏大声音,更显出琴音的清高;同时写明诗人出神入静,仔细倾听的情形,而古琴曲又有《风入松》曲调,诗人一语双关,用心良苦。

接下来诗人没去描写琴声,而转入议论抒情。“古调”高雅,可是当时的世俗民众都转去听“瑟琶起舞换新声”了,没有人爱听“古调”,因而也没有几个_奏古调。“虽”字使诗意发生转折,引发诗人对流俗世尚的感慨,流露出诗人曲高和寡之意。下文“多”更是推波助澜,反衬出诗人“弦断谁听”的感叹。

诗人叙事、议论、抒情从容不迫,委婉曲折,题咏听琴,实为寄托自己两度遭贬,冠世奇才无人怜赏的惆怅之情,描写自己寂寞无援的境况。

——古诗游子吟全诗的诗意赏析3篇

李贺的诗大漠沙如雪 第2篇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释:

大漠:广大的沙漠。燕山:在河北省,东西走向,构成了一些重要隘口,如古北口,喜峰口等。一说为燕然山,即今之杭爱山,在蒙古人民共和国西部。

何当:何时,何日。金络脑;即金络头,用黄金妆 饰的马笼头。踏:走,跑。此处有“奔驰”之意。清秋:清朗的秋天。

译文:

广阔的沙漠如万里铺雪,燕然山上悬挂着如钩的弯月。

何时能够配上金饰的络头,在清爽的秋天奔驰向前。

赏析:

李贺的《马诗》共二十三首,这是第五首。《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而这首诗在比兴手法的运用上却特有意味。

李贺的诗大漠沙如雪 第3篇

马诗(一)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

马诗(二)

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

马诗(三)

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

鸣驺辞凤苑,赤骥最承恩。

马诗(四)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马诗(五)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马诗(六)

饥卧古查牙,粗毛刺破花。

鬣焦朱色落,发断锯长麻。

马诗(七)

西母酒将阑,东王饭已干。

君王若燕去,谁为曳车袁?

马诗(八)

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

吾闻果下马,羁策任蛮儿。

马诗(九)

飂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龙。

夜来霜压栈,骏骨折西风。

马诗(十)

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

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

马诗(十一)

内马赐宫人,银鞯刺麒麟。

午时盐坂上,蹭蹬溘风尘。

马诗(十二)

批竹初攒耳,桃花未上身。

他时须搅阵,牵去借将军。

马诗(十三)

宝玦谁家子,长闻侠骨香。

堆金买骏骨,将送楚襄王。

马诗(十四)

香幞赭罗新,盘龙蹙蹬鳞。

回看南陌上,谁道不逢春?

马诗(十五)

不从桓公猎,何能伏虎威?

一朝沟陇出,看取拂云飞。

马诗(十六)

唐剑斩隋公,拳毛给太宗。

莫嫌金甲重,且去捉飘风。

马诗(十七)

白铁锉青禾,砧间落细莎。

世人怜小颈,金埒畏长牙。

马诗(十八)

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

只今掊白草,何日慕青山?

马诗(十九)

萧寺驮经马,元从竺国来。

空知有善相,不解走章台。

马诗(二十)

重围如燕尾,宝剑似鱼肠。

欲求千里脚,先采眼中光。

马诗(二十一)

暂系腾黄马,仙人上彩楼。

须鞭玉勒吏,何事谪高州?

马诗(二十二)

汉血到王家,随鸾撼玉珂。

少君骑海上,人见是青骡。

马诗(***)

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

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

李贺马诗***首鉴赏

马诗(一)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

首一个“龙”字已写此马非比寻常,又有背脊连钱图案之外观奇特,银蹄踏烟之体格矫健,终是良马无疑。可纵是良马,无人赏识,织得锦韂,铸成金鞭,又有何用,徒悲而已。

马诗(二)

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

腊月,无草可食,唯有草根聊以充饥,却也深埋于盐雪之下。饥肠辘辘,哪管得入口是硬是软。如此境地,连草根都变成了甜的,可怎知,衔到的还是带刺的蒺藜。马之饥,还是人之饥,马之困,还是人之困。

马诗(三)

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

鸣驺辞凤苑,赤骥最承恩。

忽然想起周穆王西域取玉,赤骥终于离开凤苑这游乐之地,有了一方展示神力之天地。羡慕,还是期盼?

马诗(四)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这首诗写马的素质好,但遭遇不好。用拟物的手法写人,写自己,是一种“借题发挥”的婉曲写法。

首句开门见山,直言本意,肯定并且强调诗歌所表现的是一匹非同寻常的好马。起句*直,实在没有多少诗味。

次句“房星是本星”,乍看起来像是重复第一句的意思。“房星”指马,句谓房星原是天上的星宿,也就是说这匹马本不是尘世间的凡物。如果这句的含义仅限于此,与首句几乎一模一样,那就犯了重沓的毛病。诗只四句,首句**,次句又作了一次重复,那么这首诗就有一半索然无味,没有价值。但如细细咀嚼,便会发现第二句别有新意,只是意在言外,比较隐晦曲折。《晋书·天文志》中有这样一段话:“房四星,亦曰天驷,为天马,主车驾。房星明,则王者明。”它把“房星”和“王者”直接联系起来,就是说马的处境如何与王者的明暗、国家的治乱息息相关。既然马的素质好遭遇不好,那么,王者不明,政事不理的状况就不言可喻了。这是一种“渗透法”,通过曲折引申,使它所表达的实际意义远远超过字面的含义。

三、四句写马的形态和素质。如果说前二句主要是判断和推理,缺乏鲜明生动的形象,那么,后二句恰恰相反,它们绘声绘影,完全借助形象表情达意。李贺写诗,善于捕捉形象,“状难见之景如在目前”,这两句就是突出的例子。“瘦骨”写形,表现马的处境;“铜声”写质,反映马的素质。这匹马瘦骨嶙嶙,说明境遇不好。在常人的眼里,它不过是匹筋疲力尽的凡马,只有真正爱马并且善于相马的人,才不把它当作凡马看待。“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尽管它境遇**,被折腾得不成样子,却仍然骨带铜声。“铜声”二字,读来浑厚凝重,有立体感。它所包含的意思也很丰富:铜声悦耳,表明器质精良,从而生动地显示了这匹马骨力坚劲的美好素质,使内在的东西外现为可闻、可见、可感、可知的物象。“素质”原很抽象,“声音”也比较难于捉摸,它们都是“虚”的东西。以虚写虚,而又要化虚为实,的确很不容易,而诗人只用了短短五个字就做到了,形象化技法之高妙,可说已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尤其可贵的是,诗歌通过写马,创造出物我两契的深远意境。诗人怀才不遇,景况凄凉,恰似这匹瘦马。他写马,不过是婉曲地表达出郁积心中的怨愤之情。

马诗(五)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抒发诗人怀才不遇,不被**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立功业。

李贺的诗大漠沙如雪 第4篇

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抒发诗人怀才不遇,不被**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立功业。

相关内容:

马诗评析(一)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

首一个“龙”字已写此马非比寻常,又有背脊连钱图案之外观奇特,银蹄踏烟之体格矫健,终是良马无疑。可纵是良马,无人赏识,织得锦韂,铸成金鞭,又有何用,徒悲而已。

马诗评析(二)

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

腊月,无草可食,唯有草根聊以充饥,却也深埋于盐雪之下。饥肠辘辘,哪管得入口是硬是软。如此境地,连草根都变成了甜的,可怎知,衔到的还是带刺的蒺藜。马之饥,还是人之饥,马之困,还是人之困。

马诗评析(三)

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

鸣驺辞凤苑,赤骥最承恩。

忽然想起周穆王西域取玉,赤骥终于离开凤苑这游乐之地,有了一方展示神力之天地。羡慕,还是期盼?

马诗评析(四)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这首诗写马的素质好,但遭遇不好。用拟物的手法写人,写自己,是一种“借题发挥”的婉曲写法。

首句开门见山,直言本意,肯定并且强调诗歌所表现的是一匹非同寻常的好马。起句*直,实在没有多少诗味。

次句“房星是本星”,乍看起来像是重复第一句的意思。“房星”指马,句谓房星原是天上的星宿,也就是说这匹马本不是尘世间的凡物。如果这句的含义仅限于此,与首句几乎一模一样,那就犯了重沓的毛病。诗只四句,首句**,次句又作了一次重复,那么这首诗就有一半索然无味,没有价值。但如细细咀嚼,便会发现第二句别有新意,只是意在言外,比较隐晦曲折。《晋书·天文志》中有这样一段话:“房四星,亦曰天驷,为天马,主车驾。房星明,则王者明。”它把“房星”和“王者”直接联系起来,就是说马的处境如何与王者的明暗、国家的治乱息息相关。既然马的素质好遭遇不好,那么,王者不明,政事不理的状况就不言可喻了。这是一种“渗透法”,通过曲折引申,使它所表达的实际意义远远超过字面的含义。

三、四句写马的形态和素质。如果说前二句主要是判断和推理,缺乏鲜明生动的形象,那么,后二句恰恰相反,它们绘声绘影,完全借助形象表情达意。李贺写诗,善于捕捉形象,“状难见之景如在目前”,这两句就是突出的例子。“瘦骨”写形,表现马的处境;“铜声”写质,反映马的素质。这匹马瘦骨嶙嶙,说明境遇不好。在常人的眼里,它不过是匹筋疲力尽的凡马,只有真正爱马并且善于相马的人,才不把它当作凡马看待。“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尽管它境遇**,被折腾得不成样子,却仍然骨带铜声。“铜声”二字,读来浑厚凝重,有立体感。它所包含的意思也很丰富:铜声悦耳,表明器质精良,从而生动地显示了这匹马骨力坚劲的美好素质,使内在的东西外现为可闻、可见、可感、可知的物象。“素质”原很抽象,“声音”也比较难于捉摸,它们都是“虚”的东西。以虚写虚,而又要化虚为实,的确很不容易,而诗人只用了短短五个字就做到了,形象化技法之高妙,可说已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尤其可贵的是,诗歌通过写马,创造出物我两契的深远意境。诗人怀才不遇,景况凄凉,恰似这匹瘦马。他写马,不过是婉曲地表达出郁积心中的怨愤之情。

马诗评析(五)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抒发诗人怀才不遇,不被**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立功业。

李贺的诗大漠沙如雪 第5篇

马诗***首·其四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翻译

这匹马不像是人间的凡马,似乎是天上的房星下凡。

它看上去瘦骨磷峋,可你如果上前去敲一敲它的瘦骨,好像还能听见铮铮的铜声。

译文

这匹马不像是人间的凡马,

似乎是天上的房星下凡。

它看上去瘦骨磷峋,可你如果上前去敲一敲它的瘦骨,

好像还能听见铮铮的铜声。

鉴赏

首句开门见山,直言本意,肯定并且强调诗歌所表现的是一匹非同寻常的好马。起句*直,实在没有多少诗味。

次句“房星本是星”,乍看起来像是重复第一句的'意思。“房星”指马,句谓房星原是天上的星宿,也就是说这匹马本不是尘世间的凡物。如果这句的含义仅限于此,与首句几乎一模一样,那就犯了重沓的毛病。诗只四句,首句**,次句又作了一次重复,那么这首诗就有一半索然无味,没有价值。但如细细咀嚼,便会发现第二句别有新意,只是意在言外,比较隐晦曲折。《晋书·天文志》中有这样一段话:“房四星,亦曰天驷,为天马,主车驾。房星明,则王者明。”它把“房星”和“王者”直接联系起来,就是说马的处境如何与王者的明暗、国家的治乱息息相关。既然马的素质好遭遇不好,那么,王者不明,政事不理的状况就不言可喻了。这是一种“渗透法”,通过曲折引申,使它所表达的实际意义远远超过字面的含义。

三、四句写马的形态和素质。如果说前二句主要是判断和推理,缺乏鲜明生动的形象,那么,后二句恰恰相反,它们绘声绘影,完全借助形象表情达意。李贺写诗,善于捕捉形象,“状难见之景如在目前”,这两句就是突出的例子。“瘦骨”写形,表现马的处境;“铜声”写质,反映马的素质。这匹马瘦骨嶙嶙,说明境遇不好。在常人的眼里,它不过是匹筋疲力尽的凡马,只有真正爱马并且善于相马的人,才不把它当作凡马看待。“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尽管它境遇**,被折腾得不成样子,却仍然骨带铜声。“铜声”二字,读来浑厚凝重,有立体感。它所包含的意思也很丰富:铜声悦耳,表明器质精良,从而生动地显示了这匹马骨力坚劲的美好素质,使内在的东西外现为可闻、可见、可感、可知的物象。“素质”原很抽象,“声音”也比较难于捉摸,它们都是“虚”的东西。以虚写虚,而又要化虚为实,的确很不容易,而诗人只用了短短五个字就做到了,形象化技法之高妙,可说已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尤其可贵的是,诗歌通过写马,创造出物我两契的深远意境。诗人怀才不遇,景况凄凉,恰似这匹瘦马。他写马,不过是婉曲地表达出郁积心中的怨愤之情。

李贺的诗大漠沙如雪 第6篇

李贺《马诗***首》之五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注释:

①大漠:沙漠。

②燕山:燕然山,今蒙古人民***的杭爱山。大漠和燕山,俱是当时边塞争战之处,是良马、英雄绝好的用武之地。

③何当:何时。

④金络脑:络脑,络头、辔头。以金作络头,表示主人对马的宠爱、重视。

⑤清秋:天清气爽的秋天。

译文1:

广阔的沙漠在月的映照下如铺**一层霜雪,燕山之上悬挂着一轮如银钩的弯月。何时能配上金饰的络头,在清爽的秋季里奔驰在沙场上。

译文2:

大漠里尘沙似雪,一弯如钩残月挂在燕山之上。何时才能骑上快马,在清秋时节尽情驰骋。

赏析

这首以马喻人,托物言志,抒发诗人怀才不遇,借良马希望带上金络头,以图得到重用,一显身手的心愿——广阔的沙漠,沙白如雪,燕山新月初上,其弯如钩,这种边塞争战之处,正是良马和英雄绝好的用武之地;然而,何时战马才能配上金络脑,快步驰骋在清秋的大地上?语言明快,风格健爽。一个“踏”字,仿佛听到了战马奔腾的声音,又好像看到战马风驰电掣的雄姿,给人以立体感。四句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景非实地,情是真情;情景相衬,鲜明地表达了诗人意图立功疆场的强烈感情。

李贺的诗大漠沙如雪 第7篇

李贺的诗 大漠沙如雪

李贺的《马诗》共23首,这是第5首。四句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景非实地,情是真情;情景相衬,鲜明地表达了诗人意图立功疆场的强烈感情。全诗如下: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译文】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

【注释】

燕山——山名,在现河北省的北部。

钩——弯刀,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说明马具的华贵。

【解析】

此诗与《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都是写同一种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但《南园》是直抒胸臆,此诗则属寓言体或比体。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而用比体,则觉婉曲耐味。而诗的一、二句中,以雪喻沙,以钩喻月,也是比;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又是兴。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从句法上看,后二句一气呵成,以“何当”领起作设问,强烈传出无限企盼意,且有唱叹味;而“踏清秋”三字,声调铿锵,词语搭配新奇,盖“清秋”草黄马肥,正好驰驱,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恰是“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杜甫《房兵曹胡马》)。所以字句的锻炼,也是此诗艺术表现上不可忽略的成功因素。

【简析】

李贺的《马诗》共有23首,名为咏马,实际上是借物抒怀,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和建功立业的抱负。这里所选的是第五首。

广阔的原野,沙白如雪,燕山新月初上,弯如金钩。这边塞争战之处,正是良马和英雄大显身手之地;然而,何时战马才能配上金制辔脑,飞奔在清秋的大地上?本诗语言明快,风格健爽。前两句写景,写适于骏马驰骋的燕山原野的景色;后两句抒情,自比为良马,期望自己受到重用,一展雄才大志。

李贺的诗大漠沙如雪 第8篇

渔父

渔父笑,轻鸥举,漠漠一江风雨。江边骑马是官人,借我孤舟南渡。

翻译

渔父仰天大笑、吟唱,轻飘飘的江鸥在飞翔,宽阔的长江上吹洒满江风雨。江边骑马奔波的当差的小官,现在竟然借我的小船往南渡过长江。

注释

轻鸥举:轻盈的鸥鸟飞起来。

漠漠:云烟弥漫。

赏析

“渔父笑,轻鸥举,漠漠一江风雨”,写渔父从酒醒之后的大笑、大吟的悠然闲适的神情。仰天而笑“轻鸥举”,隐喻渔父如海鸥那样**飞翔。*视而笑“漠漠一江风雨”,隐喻渔父如江阔那样的心胸,无视风雨。这是自然的壮观,也是渔父的身影。渔父与自然融为一体了,恬淡悠然。

“江边骑马是官人,借我孤舟南渡”,以写实对比的手法,进一层以官人的奔波映衬出渔父的悠闲,突出了官人高贵反而累赘、**,渔父卑下反而**自在。“笑”中最能令人深思的是笑官人:一群群骑马的官人,这时也不得不借渔父的“孤舟”南渡。嬉笑诙谐之情,表现在最后两句中。

李贺的诗大漠沙如雪 第9篇

《马诗》李贺赏析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而此诗在比兴手法运用上却特有意味。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乍看是运用赋法:

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象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其六)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

三、四句借马以抒情:

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马诗》其一云:“龙背铁连钱,银蹄白踏烟。

李贺的诗大漠沙如雪 第10篇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朗读 | 青青子衿

李贺生当安史乱后的中唐时代,盛唐如日中天万邦来朝的威仪与光荣,已经只能从史籍和记忆中去追寻了,李唐王朝其时所唱的,已是江河日下的悲歌。

不过,李贺乃唐代宗室之后,他一厢情愿地自认他瘦弱的双肩,也应该承担振兴大唐的重任,何况深受了儒家传统教育的读书人,更以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不能不管人间的沧桑和家国的盛衰。

于是,李贺的《马诗二十三首》,强烈地表现了他建功立业实现人生价值的渴望。

李贺说自己“少年心事当拏云”,他时时以骏马与神骓自许,他不仅想立德立言于庙堂之中,也欲效命立功于沙场之上。

附带一笔的是,除民间畜养者外,唐代的官马之数就高达七百万匹,这对李贺咏马是启示也是刺激。

李贺是病夫一个,其志应为马中之龙,乃书生一介,其才确系非常之人,他羸弱的胸中容纳的是天下和苍生,在煎熬汤药的炉火之旁,他怀的是驰骋沙场置身青云的梦想。

从大型组诗《马诗二十三首》中所选的此诗,也可见一斑。

朗读:青青子衿,山东邹平人,国际诗词协会会员、《中国爱情诗刊》-【中国爱情诗社】在线诗人。喜爱诗歌、诵读,愿以简单的初心,用文字感悟生活,用声音温暖人心。微信号:qqzj0727

以诗会友

加小诗兄微信

李贺的诗大漠沙如雪 第11篇

艳丽的姿色向来为天下器重,

美丽的西施怎么能久处低微?

原先她是越溪的一个浣纱女,

后来却成了吴王宫里的爱妃。

*贱时难道有什么与众不同?

显贵了才惊悟她丽质天下稀。

曾有多少宫女为她搽脂敷粉,

她从来也不用自己穿著罗衣。

君王宠幸她的姿态更加娇媚,

君王怜爱从不计较她的是非。

昔日一起在越溪浣纱的女伴,

再不能与她同车去来同车归。

奉告那盲目效颦的邻人东施,

光学皱眉而想取宠并非容易!

二: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美丽容貌天下人珍重,西施女哪能长久低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 早晨还是越溪的民女,晚上已成吴宫的贵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贫贱时不比别人特殊,显要后才感觉到稀奇。

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 招呼女佣人替她搽粉,用不着自己打扮穿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吴王宠爱更娇态迷人,爱怜过度竟不明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过去一起浣纱的同伴,不能够一同乘车回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奉劝西施邻家的女子,怎能够效法西施之美?

李贺的诗大漠沙如雪 第12篇

游子吟

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及注释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⑴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吟:诗体名称。

⑵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⑶临:将要。

⑷意恐:担心。归:回来,回家。

⑸谁言:一作“难将”。言:说。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⑹报得:报答。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译文及注释二

译文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 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谁能说像小草的那点孝心, 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注释1、寸草:比喻非常微小。2、三春晖: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

创作背景

《游子吟》写在溧阳。此诗题下孟郊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诗人仕途失意,饱尝了世态炎凉,此时愈觉亲情之可贵,于是写出这首发于肺腑,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

赏析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 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