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古诗文>浪漫数学情诗(汇总3篇)

浪漫数学情诗(汇总3篇)

时间:2023-11-20 10:03:19 古诗文

浪漫数学情诗 第1篇

关键词:高中,古诗词鉴赏

诗歌鉴赏是高考语文中的经典题型,同时也是高考中具有较高区分度的试题。由于诗歌的不确定性,在遇到相关题目的时候,每一次都需要学生调动新的知识储备,所以很多同学面对这种题型往往高度紧张,手足无措。许多学生尤其是普通中学的学生更是视它如洪水猛兽,得分率一直不高。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又该如何帮助学生解决这样的难题呢?笔者在自己的教学中做了一些实践和思考

一、读懂诗意。诗歌通常是用简练含蓄的语言、丰富的意象和充实的内容传达多变的情感。学生如果读不懂诗歌,就不能正确判断诗歌的内容及情感,做诗歌鉴赏题时就会模棱两可,难以下笔甚至张冠李戴,胡乱贴标签。所以,要鉴赏诗歌就必须读懂诗歌,读懂诗歌内容是做诗歌鉴赏的基础

四、规范答题。经过一定的鉴赏训练以后,学生对于一首诗歌,往往会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和感受。但是一旦述诸语言,学生的表达却往往不尽如人意,写出的鉴赏文字缺乏逻辑性、条理性,表达不出自己的想法。

其一、要掌握“问点”,有的放矢。,古诗词鉴赏。即一定要按题目的具体要求作答,不要答非所问。以《雨后池上》为例,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在答题时应注意两点,一是哪些内容是动,哪些是静;二是“静”和“动”的关系是怎样的?有的学生只说一、二句写静景,三、四句写动景。既无具体内容又无二者关系,这就不能满足答题要求了。

其二、要逐点表述、层次分明。答题时常常是总说(概括)+具体说明(举例分析)或具体说明(举例分析)+总说(概括)。最好运用一、二、三点回答,显得条理清晰。语句简明完整,回答问题所用的语言既要简明扼要,又要意思完整,切忌啰嗦、词不达意。

其三、要回答全面。诗歌都是通过描述或议论人、事、景、物来表情达意的,一首诗涉及的对象肯定是多样的。有的比较显性,有的比较隐性,从每个描述对象都可以解读出一种情感。欧阳修的《戏答元珍》“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古诗词鉴赏。” 抒发的情感就是多元的:既有自己迁谪山乡的寂寞情怀,又有眷眷乡思,还有乐观豁达之情。

浪漫数学情诗 第2篇

数学情诗

我们的心就是一个圆形,

因为它的离心率永远是零。

我对你的思念就是一个循环小数,

一遍一遍,执迷不悟。

我们就是抛物线,你是焦点,我是准线,

你想我有多深,我念你便有多真。

零向量可以有很多方向,却只有一个长度,

就像我,可以有很多朋友,

却只有一个你,值得我来守护。

生活,可以是甜的,也可以是苦的,

但却不能没有你,枯燥平平,

就像分母,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负的,

却不能没有意义,取值为零。

有了你,我的世界才有无穷大,

因为任何实数,都无法表达,我对你深深的love。

我对你的感情,就像以自然对数e为底的指数函数,

不论经过多少求导的风雨,依然不改本色,真情永驻。

不论我们前面是怎样的随机变量,

不论未来有多大的方差,

相信波谷过了,波峰还会远吗?

你的生活就是我的定义域,你的思想就是我的对应法则,

你的微笑肯定,就是我存在于此的充要条件。

如果你的心是x轴,那我就是个正弦函数,

围你转动,有收有放。

如果我的'心是x轴,那你就是开口向上、

Δ为负的抛物线,永远都在我的心上。

我每天带给你的惊喜和希望,

就像一个无穷集合里的每个元素,

虽然取之不尽,却又各不一样。

如果我们有一天身处地球的两侧,咫尺天涯,

那我一定顺着通过地心的大圆来到你的身边,

哪怕是用爬。

如果有一天我们分居异面直线的两头,

那我一定穿越时空的阻隔,

划条公垂线向你冲来,一刻也不愿逗留。

但如果有一天,我们不幸被上帝扔到数轴的两端,

正负无穷,生死相断,

没有关系,只要求个倒数,我们就能心心相依,永远相伴。

情人是多么的神秘,却又如此的美妙,

就像数学,可以这么通俗,却又那般深奥。

只有把握真题的规律,考试的纲要,

才能叩启象牙的神塔,迎接情人的怀抱!

在秋风秋雨的线性空间中

思念着往昔的线性相关

任凭时光飞逝

指向你的永远是那不变的爱情矢量

多想这世界是两个人的集合

弥漫着天长地久的二元关系

在这有限维空间中

你的坐标就像天上的寒星

一一映射着无解的爱情方程

在温馨的等价关系中

曾经一起来到直角坐标系

忘记了春华秋实之环

忘记了无法摆脱的正交基

你不再是我的正角补

道不尽的是那亲密的同构

恍然间

你已杳然而去

殷殷期待

内积重圆

编制那灿烂的欧氏空间

浪漫数学情诗 第3篇

我国自古就有“诗教”的传统。孔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不学诗,无以言”。实践证明,在儿童语言、思维、记忆发展的最佳时期,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多读一些古诗文,对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开阔学生视野,提高语文素养,陶冶情操,有着积极的意义。在“主题阅读”的研究、实践中,我们采用“主题诵读”的方式,指导学生深入领会诗人的感情,感受诗歌的艺术形象,引导学生在诗中漫步,从而进入美妙的诗歌艺术境界。

1.整合同一主题内容,让学生在对比中理解人文内涵。

同一“送别”主题,多首古诗融为一体,建构了互相联系、互相延拓的立体资源。学生整合比较,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不仅深入理解了古诗的内涵,还培养了其探究和思考的习惯。

2.整合同一诗人作品,让学生在拓展中解读诗人内心世界。

诗歌是诗人心灵的外化,是诗人用以反映社会生活,表现对生活的意见、态度、思想情感的,具有无限美感的文本。不同时代的诗人,其诗作有着不同的特点。屈原遭逢残酷命运的打击却不屈不挠,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化作精彩的诗篇,开创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神话;陶渊明辞官回乡、归园田居、躬耕田亩、饮酒作诗,在田园生活中体会人生哲学,开创了田园诗派;谢灵运在山水之间发现诗意,寻找心灵的平衡,开创了山水诗派……李白的诗飘逸豪放;杜甫的诗沉郁顿挫;王维的诗恬静自然;岑参的诗豪气横溢,透出阳刚之美;陆游的诗豪放,充满爱国情怀……整合同一诗人作品进行诵读,由个及类,深度拓展,由类及理,形成主题阅读的整体之效,可以加深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对诗人内心世界的解读,从而把握其写作风格。

如:特级教师孙双金教学《李白和月亮》一课时:

课上研读。谈论李白导入:你了解李白吗,说说你对李白的了解。李白有哪些别称?呈现李白6首写月亮的诗或片段,学生配乐朗诵。你还找到哪些李白写月亮的诗,分享给大家。重点研讨:李白为什么偏爱写月亮?首先小组合作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在李白创作的脍炙人口的月亮诗中:月是相思,寄托情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月是想象,启迪智慧――“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古朗月行》);月是朋友,消解寂寞――“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月是牵挂,希冀平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子夜秋歌》);月是陪伴,相随万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峨眉山月歌》);月是追求,寄托理想――“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

课后总结。李白是“月亮诗人”。李白为天而生,据说母亲怀太白金星而生李白;为月而死,传说因醉中跳入长江捞月而亡。他一生政治上不得意,怀才不遇。因而他以无限深情,向往月亮,讴歌月亮。在人世间,他遭白眼,受委屈,那什么地方是他理想的净土呢?月亮,只有月亮,才是他精神的家园,理想的乐园。播放歌曲《月之故乡》。一轮明月啊,给了诗人多少遐想,多少安慰,多少思念,多少情怀。让我们一起“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月之故乡》的美妙音乐中结束这堂课。这一组“李白与明月”的诗,增进了学生对诗人的了解、对古诗内容的理解。

3.整合同一艺术手法,让学生在品味中感悟言语的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