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古诗文>《马说》全文与翻译(必备10篇)

《马说》全文与翻译(必备10篇)

时间:2023-11-30 08:52:16 古诗文

《马说》全文与翻译 第1篇

1伯乐:孙阳。春秋时人,擅长相(xiàng)马(现指能够发现人才的人)。

2 而:表转折。可是,但是

3 故虽有名马:所以即使有名马 故:因此 。 虽:即使。名:名贵的。

4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也只能在马夫的手里受到屈辱(或埋没)。祇(zhǐ):只是。奴隶人:古代也指仆役,这里指喂马的.人。

辱:这里指受屈辱而埋没才能。

5 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骈,两马并驾。骈死:并列而死。于:在。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引申为马厩。

6 不以千里称也:不因日行千里而著名。指马的千里之能被埋没。以:用。 称:著称。

7 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8 一食:吃一顿。食,吃。

9 或:有时。

10 尽:全,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

11 粟(sù):本指小米,也泛指粮食。

12 石(dàn),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一石约等于一百二十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

13 食马者:食,通“饲”,喂。

14 其:指千里马,代词。

15 是:这样,指示代词。

16 虽:虽然(与前面的虽不一样,这里指虽然)

17 能:本领。

18 足:足够。

19 才 :才能。

20 美:美好的素质。

21 外见:表现在外面。 见:通“现”,表现;显现。

22 且:犹,尚且。

23 欲:想要。

24 等:等同,一样。

25 不可得:不能够得到。得: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

26 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

27 求:要求。

28 策之:驱使它。策:马鞭,引申为鞭打,这里指鞭策,驾驭。之:代词,指千里马。

29 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的方法。以:按照。道:正确的方法。

30 食之:食,通“饲”,喂。

31 尽其材:竭尽它的才能。这里指喂饱马,使它日行千里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 材:通“才”,才能。

32 鸣:马嘶。

33 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

34 执:拿。

35 策:马鞭。

36 临:面对。

37 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

38 其(1):难道,表反问语气。

39 其(2):恐怕,表推测语气。

40 邪:通“耶”,表示疑问的语气词,意为“吗”

41 知:懂得,了解,认识。

42 千里马:原指善跑的骏马,可以日行千里。现在常用来比喻人才;特指有才华的人。

43 食马者:指不懂得重用人才的官吏。

44 伯乐:贤明的君主,懂得如何重用人才。

《马说》全文与翻译 第2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啊!(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马说》全文与翻译 第3篇

世间花卉品种繁多,特点各异。牡丹冠绝群芳,海棠娇艳超凡,水仙雅洁清馨,可宋朝的周敦颐却独钟情于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

起初,我百思不得其解,可读了周敦颐的《爱莲说》后我才恍然大悟。莲花的外观、精神、修养无一不让我为之动容,无一不让我陷入无尽的感染中。

封建**时期,那鸣冤的鼓声不绝于耳,可那些所遇的青天大老爷们却在后堂面不改色心不跳地数着做案人送来的“白花花”的银子。当今现代,家长掀着大包小包的礼品乐滋滋地叩响老师家门的人也不在少数。

莲花尚且能够做到不愿意隐退,不贪图荣华富贵,坚贞不渝地保持君子的操守,而我们为什么做不到呢?

当然,所谓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并非是指像刘禹锡那样隐居山林,从此不问世事,这是断然不可取的。如果不问世事,只关心自己,确实也可称为“洁身自好”,可是换一种方式,这就成了自私只在乎自己,而不管他人死活。

“濯清涟而不妖”也并不是指整天穿着麻衣、布鞋这就叫做“不妖”,社会总在进步,人的思想也不能停滞不前,而是指莲花在清澈的水中不断洗濯、涤荡,唯恐蒙受些微不洁的心态,这便很容易使人想起莲花素净雅致,仪态庄重的本质,而并非思想的止步不前。

《爱莲说》这篇文章教会我们要有不慕**,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和鄙弃追名逐利,趋炎附垫的恶浊世风,要做到真正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爱莲说》这篇文章真的让我受益匪浅。

《马说》全文与翻译(扩展4)

——八年级下册语文马说翻译(马说全文考点及思路解答)

《马说》全文与翻译 第4篇

宋濂(lián)(一三一0——一三八一),字景濂,金华潜溪(今浙江金华)人。早年就有文名。元代至正年间被举荐为翰林院编修,坚辞不就,入山隐居着述。后与刘基同受朱**征聘,任顾问。明**国后,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负责草拟诏令),许多朝廷典册文字都出他的手笔,又曾领修《元史》。年老归乡后,因事牵连,死于贬谪四川茂州的途中,谥“文宪”.着有《宋学士全集》。宋濂一部分传记作品较有现实意义,人物形象生动。

《马说》全文与翻译(扩展2)

——《师说》全文翻译及原文

《师说》全文翻译及原文

《马说》全文与翻译 第5篇

[1]推己之本,审察自己的实际能力。推,推求。[2]乘物以逞:依靠别的东**逞强。[3]干:触犯。[4]怒:激怒。[5]窃时:趁机。肆暴:放肆地做坏事。[6]迨[dài代)及,遭到。[7]麋(mí迷):形体较大的一种鹿类动物。[8]临江:唐县名,在今江西省清江县。畋(tián田):打猎。

[9]麑(ní泥):鹿仔。[10]怛(dá达):恐吓。[11]就:接近。[12]良:真,确。[13]抵触:用头角相抵相触。偃:仰面卧倒。仆:俯面卧倒。[14]俯仰:低头和抬头。[15]啖(dàn但):吃,这里是舔的意思。

[16]狼藉:散乱。[17]黔(qián钳):即唐代黔中道,治所在今四川省彭水县,辖地相当于今四川彭水、酉阳、秀山一带和贵州北部部分地区。现以“黔”为贵州的别称。[18]慭(yín银)慭然:小心谨慎的样子。

[19]荡:碰撞。倚:挨近。[20]跳踉:腾跃的样子。(hǎn喊):吼叫。[21]类:似乎,好象。德:道行。

[22]永:永州,在今湖南省**县。[23]畏日:怕犯日忌。旧时迷信,认为年月日辰都有凶吉,凶日要禁忌做某种事情,犯了就不祥。[24]生岁直子:出生的年分正当农历子年。生在子年的人,生肖属鼠。直,通“值”。

[25]僮:童仆,这里泛指仆人。[26]仓廪(lín邻):粮仓,庖厨:厨房。[27]恣:放纵。[28]椸(yí移):衣架。[29]累累:一个接一个。兼行:并走。[30]窃啮(niè):偷咬东西。[31]阴类:在阴暗地方活动的东西。[32]阖(hé合):关闭。

《马说》全文与翻译 第6篇

关于马说原文及翻译

原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i)或尽粟(sù)一石(dàn)。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注释

1伯乐:孙阳。春秋时人,擅长

《马说》全文与翻译 第7篇

《马说》课文翻译

原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i)或尽粟(sù)一石(dàn)。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注释

1 伯乐:孙阳。春秋时人,擅长相(xi

《马说》全文与翻译 第8篇

《马说》全文翻译

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不会经常有。所以即使有出名的马,也只是辱没在仆役的马夫的手里,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的里面,不因为日行千里而出名。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吃完粮食一石。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够日行千里,而没有喂养。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优点不能从外面表现。尚且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都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啊!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全文与翻译 第9篇

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名马,也只是辱没在低贱的人手里,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用“千里马”的称号称呼它。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的粟(谷子)。喂马的人不知道它有日行千里的`本领来饲养它。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特殊的本领和英武的体态不能表现在外面,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都不能得到,又怎么能要求它能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不按照驾驭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却不能充分施展出它的才能,听它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握着马鞭面对着千里马,说道:“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马说》全文与翻译 第10篇

黔中道没有驴子,喜欢揽事的人就用船把它运了进去。运到以后,发现驴子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放到山下。老虎看到驴子那巨大的身躯,以为是神怪出现。就躲到树林间暗中偷看,一会儿又稍稍走近观察,战战兢兢,但最终还是识不透驴子是什么东西。

一天,驴子大叫一声,把老虎吓得逃得远远的,以为驴子将要咬自己,极为恐惧。然而来回观察驴子的样子,觉得它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后来老虎更听惯了驴子的叫声,再走近驴子,在它周围徘徊,但最终还是不敢上前拚搏。又稍稍走近驴子,越发轻侮地开始冲撞冒犯,驴子忍不住大怒,就用蹄来踢。老虎见了大喜,心中计算道:“本领不过如此罢了。”于是老虎腾跃怒吼起来,上去咬断了驴子的喉管,吃尽了驴子的肉,然后离去。

唉!驴子形体庞大,好象很有法道,声音宏亮,好象很有本领,假使不暴露出自己的弱点,那么老虎虽然凶猛,也因为疑虑畏惧而终究不敢进攻;而现在却落得这个样子,真是可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