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古诗文>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想象(实用5篇)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想象(实用5篇)

时间:2023-12-01 10:13:39 古诗文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想象 第1篇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想象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神思”曾作了形象的描述:“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刘勰所说的神思,就是想象力。所谓想象,就是再现记忆中的印象或是对印象加以扩大或组合。文艺创作要有独创性,就必须有在人意中又出人意表的想象。所以,古往今来的文论家都很重视想象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德国黑格尔说:“真正的创造就是艺术想象的活动”;俄罗斯的别林斯基说:“在诗中,想象是主要的活动力量,创作过程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完成”。清人方东树说李白的诗歌是“发想超旷”,陆时雍说李白是“想落天外”。诗人艾青说:“想象是诗歌的翅膀,没有想象,诗人就无法在理想的天空飞翔”。

浪漫主义诗人的想象力非常丰富,我们只要读一读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古风》十九,李贺的《梦天》、《李凭箜篌引》,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即可深知。其实,现实主义诗人也必须有丰富的想象力,杜甫的《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洗兵马》,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关于音乐的描绘,《长恨歌》中临邛道士对海上神山的搜寻,陈与义的《中牟道中》,元好问的《客意》等,之所以成为名诗、名句,与其中的想象力发挥关系极大。

一、想象的作用和范围

诗人的想象力范围可以“精鹜八极,心游万仞”,“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过去、现在、未来,任意遨游;天上、人间、地狱,无处不在。“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金陵五题》),这是过去和现在的对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今日对未来的期待!李白想象自己在天上的情形是“天上白玉京,五城十二楼。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 (《经离乱后天恩流夜郎》);他想象中的现实是“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草野,豺狼尽冠缨”(《古风》十九),他想象中的黄泉是“纪叟黄泉里,亦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至于想象在艺术创造中的作用,具体说来有以下三点:

1、赋予抽象的事物以形体

一种思绪如“愁”在艺术创造中如何表现?中国古典诗人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李煜有时将愁想像成一团乱麻,“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相见欢》),有时又想像成随地而生的春草,“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有时又想像成滚滚东去的江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李清照则想象愁也有重量:“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贺铸更把愁想像成一幅组合图像:“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相思也是一种抽象都是情感,王维将这种抽象的情感化为具体的红豆:“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有时他又将这种情感想像成抽象的春色:“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送沈子福归江东》)。高启则将抽象的将“春色”改为具体的“芳草”:“怨得身如芳草多,相随千里车前绿”。

音乐语汇也是抽象的。如何将抽象的音乐语汇变成具体可感的形象,诗人们也各自调动自己的想象力。清人方扶南将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琵琶行》上面已多次提及。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如下: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弦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诗人故意避开无形无色、难以捉摸的主体箜篌声,而从客体听众的感受着笔。而这些客体又非真正的听众,而是展开想象,描叙浮云、花朵、湘妃、霜娥、紫皇、蛟龙、吴刚等神怪、动植物听到箜篌声时的感受,以此来表现幽怨、高兴、兴奋、颓唐、缓慢、快捷等音乐语汇和节奏所造成的客观效果:当箜篌表现幽怨情调、节奏舒缓时,“江娥啼竹素女愁”、“芙蓉泣露”、吴质难眠;当箜篌表现愉悦、昂扬情调,呈现欢快跳跃节拍时,“老鱼跳波瘦蛟舞”、香兰欢笑、凤凰鸣叫;当乐曲急促而高亢时,则“昆山玉碎”、“石破天惊”。另外,乐声给听众的总体感受也是在想象中完成:“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弦动紫皇”。可以说,《李凭箜篌引》的成功,完全是想象的胜利。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也是靠想象来完成,不过不像鬼才李长吉靠神仙鬼怪,而是世俗生活:

呢呢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疆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诗人把细碎缠绵的乐境想像成一对小儿女在哪里唧唧咕咕、你恩我怨;将慷慨高亢之声,想像成壮士奔赴疆场。又用“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表现乐曲给人飘渺悠远的感受,再用“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表现和声中突出的主旋律。至于上滑音和下滑音,诗人想像成“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均将抽象的不可捉摸的音乐语汇变得具体形象,可触可视。而且除了“凤凰”以外,所有的形象均是日常生活所见,更容易唤起读者的共鸣。苏轼曾仿此作《水调歌头》:

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恩怨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

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跻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

词前有一序,云:“欧阳文忠公尝问余:‘琴诗者何者最善’?答以退之听颖师琴诗。公曰:‘此诗最奇丽,然非听琴,乃听琵琶也’。余深然之。建安章质夫家善琵琶者,乞为歌词。余久不作,特取退之词,稍加檃括,使就声律,以遗之云”。韩愈写的是听琴还是听琵琶,这段公案姑且不论,但苏轼认为此诗为 “最善”,确实事实。这首仿作的《水调歌头》等于是《听颖师弹琴》的注释和延续,想象力也更为丰富,如把韩诗的“呢呢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变成四句:“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恩怨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将“划然銮轩昂,勇士赴敌场”亦变成“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都更细密,想象力更丰富。

唐代诗人通过想象,将无形的乐声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这类出色的诗篇自然不止方扶南说的上述三首,像李颀的《听董大弹胡笳兼寄语房给事》、《听安万善吹譬篥歌》,元稹《琵琶歌》、李绅《悲善才》等也均很出色。

2、使平凡的事物显得奇特

现实生活中一些平凡事物,如小人物的生活、寻常事件和物件,如果用写实的手法加以表现,固然可以小中见大、朴实可亲,就像发生在读者的身边一样。但是,有的作家却采取想象,让平凡的事物显得奇特,让小人物显得不一般,让读者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例如辛弃疾的这首《沁园春·灵山齐庵赋》: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

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雨蒙蒙。

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辛弃疾在福建提点刑狱任上被_落职,闲居于江西铅山,并由带湖移居瓢泉新居。这首词,就是描绘新居一带的景色和自己的感受。退休之后的隐居生活,应当是单调又枯燥,穷乡僻壤的山岭松林、小桥溪水,寻常又稀松。但在诗人惊人想象力下,却如此生气勃郁、矫健洒脱,从中看到不甘寂寞的飒爽英姿,也看到投闲散置中的磊落不平之气。在诗人的眼中,周围的青山成了向西奔驰后又折向东的万匹骏马,架在溪上的寻常小桥,像一弯新月横截在跳珠倒溅的惊湍之上,何等奔放富有活力!至于自己小小的庐舍,也伴随着龙蛇影、风雨声,隐居生活并不平静,因为心潮在随着国事、战事而起伏难平!至于身边的松树就像一个个长身将军,在接受我这个检校员外郎的管理。下阕的想象力更觉丰富:一座座山峰,诗人想像成一个个衣冠磊落的谢家子弟,又像司马相如雍容的车骑,那种雄深雅健的风格,就像是司马迁的文章一样。以高山比人,如高山仰止,这是在诗词中常见的,辛弃疾则反其意而用之,以人来比山,这种奇特的想象力,只有诗词大家方能为之。将肃穆深沉的群峰实体想像成抽象的文章风格这就更加别致、奇特。诗人就是这样通过想象,使落寞的退休生活,使偏僻的山峰溪水,变得如此奇特别致,充满勃勃生机活力!

辛弃疾通过想象将平凡的乡居生活写得如此新奇充满活力,黄庭坚的《题竹石牧牛》则通过想象将一幅绘画写得相当突兀新奇:

野次小峥嵘,幽篁相依绿。

阿童三尺箠,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忽遣牛砺角。

牛砺角尚可,牛斗残我竹。

诗中咏歌的是苏轼和李公麟合作的一幅绘画,叫《竹石牧牛图》。途中描绘的是田园风光:一个牧童在放牛,旁边是一片竹林,竹林边还有一块石头作为点缀。应当说,画面宁静又富有情思,表达了画家的田园之趣和对大自然的爱好。但在黄庭坚的题画诗中,却变得突兀峥嵘,充满动态感和内在的角力:“阿童三尺箠,御此老觳觫”,牧童与老牛的相依相伴变成了制约与反制约关系;诗人对绘画的欣赏也变成了担心和进一步的忧虑:不要让牛在石头上砺角,因为“石吾甚爱之”。更不要在竹林中打斗,因为“牛斗残我竹”。其实,诗人这种担心完全多余,只能存在于想象之中,因为画面是静止的,不可能出现牛砺角和打斗的场面。这也是绘画和诗歌的主要区别:“绘画不易于处理事物的运动、变化等情节;诗通过语言和声音,叙述那些持续时间的动作”,也就是说“画写定型,诗写变化”(莱辛《拉奥孔·画和诗的界限》)。黄庭坚是江西派代表作家,下语奇警,别具匠心,甚至用游戏笔法“打猛诨入,打猛诨出”来别开生面。这首《题竹石牧牛》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之作。

中国古典诗人运用想象使平凡的事物显得奇特,这样的诗例还很多。例如前面提到的李白《哭宣城纪叟》,纪叟诗歌普通的酿酒老人,老死也是人生的正常现象。但在这首诗中,李白想象纪叟在九泉之下仍操旧业:“纪叟黄泉里,亦应酿老春”。但是,李白未死未到黄泉,你酿的酒卖给谁呢?好像没有李白,天下就没有喝酒之人,更无懂酒之人了!通过这种想象和夸张,一个自我扩张又极端自负的酒徒形象呼之欲出。他的《敬亭山》也是如此。说自己看敬亭山看不厌,也还可以理解,天下爱山水者也不仅仅只有李白。但是,想象中认为敬亭山也“不厌”李白,而且是“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这就只有李白了。李白在世俗社会中受到不断的排挤、打击和误解,以至“世人皆欲杀”,唯有敬亭山对他“不厌”,李白的孤独、寂寞,只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才能得到慰籍,这个主题通过想象显豁地表露了出来。另外,像王安石在钟山隐居时写的多首七绝,岑参边塞诗之所以众口传诵,与其中想象力的丰富关系极大!

3、虚构一个现实生活并不存在但却是作家极力追寻的世界,或诗人希望得到的结果

现实生活中,由于自身能力的限制,或者由于社会的黑暗,诗人的许多人生理想无法实现,有时会因此陷入痛苦和迷茫之中。但想象可以帮助诗人实现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理想,追寻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世界,帮助诗人摆脱痛苦和束缚,在理想的天空中展翅翱翔。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诗》: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余阴,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荒路不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

东晋后期政治腐败,豪强大族恣意抢占农民土地,并将失去土地的农民收编为部曲、佃客和奴婢。太元元年(376),东晋废除度田收租制度,改为按人口收租。而且无论有无土地,也不论土地多少,一律每口收税米三斛,太元八年又增至五斛。不堪赋役重负的农民只得成批向广州和南方逃亡,或者啸聚山林反抗暴政。陶渊明作为中国第一个生活在农村并亲身参加劳动的田园诗人,他深深体会到农民所遭受的苦难,并努力为他们寻求出路。但现实世界无路可寻,只能幻想一个理想世界,这就是桃花源。这里与世隔绝:“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鸡犬之声相闻,民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生活: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荒路不交通,鸡犬互鸣吠”。更重要的是这里没有田租赋税,收获自己享受,因而人人安乐愉快:“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这种想象中的理想世界,既反映了诗人对民生的关怀,也是千百年来政治家对平等自由的追求。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也是借助想象来表达自己的去国之悲。据朱自清的《李贺年谱》,此诗大约写于元和八年(813)。李贺此时因病辞去奉礼郎职务,从长安返回洛阳。诗人“百感交集,故作非非之想,寄其悲于金铜仙人耳”(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根据《魏志》,魏明帝虽有将铜人前往洛阳的打算,但实际上并未成形。为了表达自己的“宗子去国之悲”,诗人不但让未成行之事在想象中完成,而且极力想象金铜仙人离开长安故国的悲伤和难舍:“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为了突出金铜仙人的悲伤和哀怨,诗人还想象出周围凄清荒凉的环境,用以烘托和陪衬:“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此诗是李贺的代表作之一,它之所以获得巨大成功,除了遣词造句奇峭而又妥帖,参差错落而又整饬绵密的语言特点外,其设想奇特又深沉感人,形象鲜明又变幻多姿更是其主要原因。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想象 第2篇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崔颢

知人知面不知心 曹雪芹

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苏轼

非人磨墨墨磨人 苏轼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陶渊明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青山一发是中原 苏轼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苏轼

金也空,银也空,死后何曾在手中!悟空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韦应物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

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吴伟业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苏轼

枕上诗篇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李清照

青山绿水去无声。朱熹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

青山隐隐水迢迢 杜牧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王安石

两三点露不成雨,七八个星犹在天。朱元璋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秦观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王维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李益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孟浩然

炙手可热势绝伦 杜甫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李白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情景无限。苏轼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示央。曹丕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杜甫

明月照积雪,北风劲且哀。谢灵运

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元稹

征夫怀远路,游子恋故乡。佚名

采石江边一杯土,李白诗名耀千古。蓬轩别记

宜未雨而绸缪 诗经

佳名奚囊盛不住,满山风雨送人看。程南溟

夜半桥边呼孺子,人间犹有未烧书。陈恭尹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

忽如一夜春风来,告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长安水边多丽人 杜甫

昔年有狂客,号称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荣奠仔细看。杜甫

姑妄言之姑听之 王士祯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元稹

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空城。欧阳炯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增广昔时贤文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白居易

妾有睿华君不省,花无恩爱犹相并,花却有情人薄幸。欧阳修

昔去雪如花,今来花如雪。范雪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僧志安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樟?杜甫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

孤村到晓犹灯火,知有人家夜读书。晁冲之

知我者,二三子。辛弃疾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

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李煜

青青子拎,悠悠我心。诗经

花明月黯飞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划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李煜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李煜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竹。杜甫

花非花,雾非雾。白居易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佚名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

其奈风流端整外,更别有系人心处。柳永

畏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晏殊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杜甫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欧阳修

畏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刘禹锡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李清照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李煜

束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李叔同

畏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苏轼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白居易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王维

束风吹醒英雄梦,不是感阳是洛阳。朱元璋

束风夜放花千树 辛弃疾

始信英雄亦有雌 秋瑾

畏相思,在长安。李白

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耳胜琼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林瀚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骆宾王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

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李白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

夜深千帐灯。纳兰性德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王之涣

夜深更饮秋潭水,带月连星舀一瓢。郑燮

束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佚名古辞

松间明月长如此,君再游兮复何时。宋之问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白居易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欧阳修

夜宿峰顶寺,举手扪星长,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人白

物情唯有醉中真。贺铸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千种花。欧阳修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杜甫

雨笠烟蓑归去也,与人无爱亦无嗔。苏曼殊

两脚踏翻尘世路,一肩担尽古人愁。通州诗丐

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黄公绍

兄童共道先生醉,折得黄花插满头。陆游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

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东风容易别。欧阳修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武则天

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曹雪芹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雷震

忽有一觞酒,日夕欢相持。陶渊明

鞭蓉如面柳如眉 白居易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金瓶梅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苏轼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白居易

长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陈与义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杜审言

空山不见,但闻人语响。王维

青灯有味似儿时 陆游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

拔剑四顾心茫然 李白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欧阳修

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李白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李华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刘禹锡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杜甫

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元稹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韦庄

妾本舟中客,闻君江上琴。李端

妨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

波澜誓不休,妾心古井水。孟郊

长向江湖押欧鸟,梦魂夜夜觚棱绕。严复

夜月柳阴人未寝,村翁荒渺说隋唐。张裕剑

孤村日暮渔舟小,好逐烟波带月回。焦廷琥

芹泥满地日初暖,燕子一双花外来。陆兰坨

青草原头送客归,绿杨溪上对斜晖。程嗣立

忽见疏育落香雪,水边竹里半横枝。任昌运

雨足桔槔声暂歇,翠畦瓜豆已成行。周在勋

畏桥带修行,野水抱人家。王士祯

儿童不知春,问草何故绿。袁枚

枕上听猿啼,家乡五千里。谢淞洲

青山尽日尽帘坐,落尽棕相一树花。王恭

明星在高树,满田萤火飞。梅鼎祚

牧雏不管蓑衣湿,一笛春风倒跨牛。张羽

柬风吹雨衣不湿,我在桃花深处行。罗洪先

到处青山山有树,如何偏起故乡情。廖大圭

儿童刻竹记新笋,一夜风吹一尺强。萧应元

两岸好山送客,一江细雨归人。萨都刺

林深不见人家住,道上唯闻打麦声。王庭筠

儿童娱膝下,母子话灯前。刘克庄

明朝大江送吾去,万里无风吹客衣。王质

兄女不知来避地,强言风物胜江南。吕本中

枕稳衾温梦不回,闲居不怕漏声催。楼钥

花鸟总知春烂缦,人间独自有伤心。王安石

夜来似与君相见,明月一窗梅影横。谢枋得

雨歇林间凉自生,风穿径里晓逾清。杨万里

儿童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范成大

夜窗父子共煎茶,一点青灯冷结花。陆游

阴外不知春雪荠,半峰残月一溪水。周弼

林花过雨相急发,谷鸟无人自在啼。朱继芳

儿童牧鹅鸭,妇女治桑麻。陆游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人新年感物华。欧阳修

空作对雪吟,勤勤谢知己。王禹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杜甫

床头一壶酒,能更几回眠。高适

昔日芙蓉花,今成断肠草。李白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李频

未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李商隐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杜甫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李白

背为鸳与鸯,今为参与辰。苏武

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无名氏

花花自相对,叶叶自相当。宋子侯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乌孙公主

知我如此,不如无生。诗经

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庄子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想象 第3篇

中国诗歌古典名句集锦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杜 甫

世人结交需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 张谓

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 曹雪芹

他人骑大马,我独跨驴子;回顾担柴汉,心下较此子。 王梵志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杜 甫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苏 轼

白日衣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杜 甫

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 王 维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王 维

平生不作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京木通俗小说

平生不作亏心事,斗夜敲门不吃惊。 金瓶梅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徐再思

他生未卜此生休。 李商隐

平生自想无官乐,第一骄人六月天。 袁 枚

平生风义廉师友,李商隐

它生莫作有情痴,人天无地著相思。 况周颐

平生最识江湖味,听得秋声忆故乡。 姜夔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

生死中年两不堪,生非容易死非甘。 郁达夫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优,尽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佚名

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辛弃疾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贾岛

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苏轼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韦 庄

功夫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李白

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 王慕漪

甘作一生拼,尽君今日欢。 朱峤

出门一笑大江横,黄庭坚

未见功名已白头,杜牧

出门无侣漫看书,苏轼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司空曙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苏轼

古来才命两相妨,李商隐

生来不读斗行书,只把黄金买身贵。 李贺

世味年来薄似纱,陆游

古来材大难为用 杜甫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王粲

世事纷纷一局棋,输赢未定两争持。 醒世恒言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韦应物

巧妻常伴拙夫眠 谢在杭

巧妻常伴拙夫眠,千里姻缘使线牵。 缪民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 朱敦儒

古来万事东流水 李白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李白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

白首相知犹按剑 王维

玉皇若问人间事,乱世文章不值钱。 吕蒙正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斗城湖。 老残游记

本待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 凌蒙初

主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 苏轼

世界无穷愿无尽,海天寥廓立多时。 梁启越

正是归时不见归 葛鸦儿

四海一家皆兄弟 黄山谷

石破天惊逗秋雨 李贺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

四时可爱唯春日,一事能狂便少年。 王国维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白居易

打起黄鸳儿,莫叫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金昌绪

只恐双溪炸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曹操

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黄庭坚

世间不少厅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明思宗

可望不可即 刘基

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 李煜

世问那有扬州鹤 苏轼

世问何物催人老?半是鸡声半马啼!王九龄

白眼看鸡虫 鲁迅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高蟾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

白云满地无人打 魏野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刘禹锡

仗义半从屠狗辈,负心都是读书人。 曹石仓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 张孝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佚名

四万万人齐下泪 谭嗣同

田园廖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白居易

世态十年看烂熟,家山万里梦依稀。 陆游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杜甫

白发三千丈,离愁似个长。 李白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白居易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李白

白发未除豪气在 陆游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优炭贱愿天寒。 白居易

仙乐风飘处处闻 白居易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元稹

可怜荒垅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白居易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岑参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 陆游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刘长卿

可怜一炬成焦土,留与东京说梦华。 黄遵宪

未诸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王建

可怜剃头者,人亦剃其头。 雪庵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

可怜新月为谁好?无数晚山相对愁。 王安石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欧阳修

白头纵作花园主,醉折花枝是别人。 雍陶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李之化

只觉当初欢侍日,千金一刻总跟着蹉跎。 袁枚

生时招不来,死时带不去。 袁枚

古来虽有死,好在不先知。 袁枚

田家供客无兼味,手摘黄柑换白鱼。 李念慈

斗夜鸟啼霜正满,一帆斜月过枫桥。 李思曾

市小人声寂,村寒鸡唱馀。 朱淞

平生行乐惯,病起即看花。 木公恕

市城谁念青山瘦?尽日厨头不断烟。 郭翊

四海交游今殆半,几人风雨对床眠。 何景明

生意忽满眼,不知春浅深。 方孝孺

只消几日憎腾醉,看年春风到牡丹。 张昱

世事云千变,浮生梦一场。 王庭筠

片片红梅落,纤纤绿草生。 陆游

正气堂堂贯斗牛,誓将贞节报君仇。 岳飞

斗世无归似转蓬,今年作梦到巴东。 陆游

未悉前头花好否,且令蜂蝶作前驱。 杨万里

北风三日无人渡,寂寞沙头一簇船。 刘子晕

石窦云封隐者家,一溪流水绕门斜。 郑思肖

白水满时双鹭下,绿槐高处一蝉吟。 苏轼

未晚人家门户闭,鹭鸶闲立钩鱼船。 徐照

田父把犁寒雨足,牧儿吹笛晚风斜,朱嘉

旦喜胸中无一事,一生常在平易中,徐积

白头父子灯前语,忘却江湖久别离。 杨万里

古寺深门一径斜,绕身萦面总烟霞。 杨万里

古关衰柳聚寒鸦,驻马城头日欲斜。 欧阳修

军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人芦花。 刘克庄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想象 第4篇

大凡事物的发展,总是从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地循序渐进的,我国古典诗歌形式的确也经历了由四言诗到五言诗,再到七言诗的历程。

可是,其间却有一些颇可怪且有趣的现象

其一,据王力先生考证:“七言诗的起源,似乎比五言更早,至少是和五言诗同时,这是颇可怪的事。”①

其二,在诗经四言诗与汉代五言诗之间有以杂言为主的离骚体崛起,屈原的《离骚》和《诗经》成为了古代诗歌两大顶峰;然而这样富于表现力的杂言离骚诗体却很快堙没了,很少看到它的余波,这也是颇可怪的事之二;

其三,五言诗与七言诗之间的六言诗始终不成气候,远远不能与五言诗和七言诗匹敌,这是颇可怪之事之三;

其四,七言诗以后再没有发展成为八言以上的诗体了,而是长短句的杂言诗体――宋词体和元曲体成为了新鲜的诗体了,这是颇可怪的事之四;

其五,杂言诗在诗经时代已经出现,直至宋词体成熟之前一直没有断缀过――杂言诗经、杂言离骚、杂言古风,可为什么一定要到七言诗再不能向更长的句式发展之时,杂言宋词体这才成为诗坛中的主流形式之一呢?这是颇可怪的事之五。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形式的发展必定会受两种因素的制约,一是受语言发展规律的制约,这是外部因素;一是诗歌本身形式发展的制约,这是内部因素。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想象 第5篇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比喻

什么是比喻?朱熹说是“以此物喻彼物也”(《诗集传》),俗话说就是打比方。作家在描写事物和说明道理时,用同它相似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这种辞格就叫做比喻。

比喻是一种最古老又富有生命力的修辞手法,。人们表达感情、说明道理、写人状物、述事描景、传形传神、绘声绘色,皆离不开比喻,堪为辞格之首。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甚至说“比喻是天才的标志”。

一、比喻的作用

比喻可以用来写景、抒情、寓理和刻划人物,即喻情、喻事、喻人、喻理。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使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可感

例如“愁”是一种抽象的人的心理,在诗词中,诗人使用多种比喻使这种抽象的情绪变得具体可感,如在李白的诗中“愁”有长度:“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一水牵愁万里长”(《横江词》);在陆游诗中不但有长度:“十丈愁城要解围”(《山园》),还有体积:“闲愁万斛酒不敌” (《草书歌》);甚至还有范围:“世言九州外,复有大九州。此言果不虚,仅可容吾愁”(《江楼吹笛饮酒大醉作》);在李清照词中“愁”还可以到处移动: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在李煜词中,愁像春天的春天江水那样滚滚东去、不可遏止: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又像是春天的青草到处蔓延:“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贺铸《青玉案》则用五种形象化的事物烟、草、风、絮、雨来显示闲愁的繁多、浓重、绵延不绝:“试问闲愁都儿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形成一种复合比喻。

再如音乐,是种作用于听觉的声音,不可视也不可触,但如何让它可视可可感、可触可摸,白居易的《琵琶行》通过比喻做到了这一点。诗人用“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来形容音乐轻音和重音的交错弹奏,就不只是听觉,也有视觉;用“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形容乐境中流畅和冷涩两种境界,不止是听觉,也有触觉。再如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其中夸张李凭弹奏箜篌的感人力量几乎都是采用视觉,如“空山凝云颓不流”、“湘娥啼竹素女愁”,“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等。这中间又夹入触觉、想象和夸张。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也是如此,不止有大量的听觉比喻,也有视觉和触觉,如开篇的一连串比喻就是听觉和视觉的结合:“呢呢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銮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2、使具体的形象的变得优美动人

如咏雪,唐朝张打油有首打油诗:“江上一笼统,井上一窟窿。黑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诗颇有幽默感,不愧称为“张打油”,此诗的比喻虽然准确,但形象却不够优美,而优美则是比喻的一个要素,例如我们形容夫妻恩爱、朝夕相伴,可将他们比喻成鸳鸯鸟,连理枝,从未有人将他们比喻成血吸虫,因为其形象丑陋又有害人体,但如仅从准确性来说,血吸虫倒是雌雄同体,从不分离的。《世说新语·言语》记载这么一个故事:“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似’;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这位得到谢安称赞的兄女即是著名才女谢道蕴。比起谢朗(小名胡儿)的比喻“盐撒空中”,谢道蕴的“柳絮因风起”确实高明得多。试想一下,无数盐粒从空中落下,会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受?而柳絮迎风起舞,则妙曼而美好。岑参的《白雪歌》形容飞雪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徐陵“三晨喜盈尺,六出儛崇花”,骆宾王《咏雪》:“龙云玉叶上,鹤雪瑞花新”,吴均《咏雪》:“萦空如雾转,凝阶似花积”,卢梅坡“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吕本中“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艳”,张元“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等,这些关于“雪”的比喻除了准确外,或是优美,或是雄奇,都给人美的享受。

3、使情感抒发更加充沛、更加感人

诗歌最重要的特征是抒情,没有抒情就没有诗歌,叙事诗也不例外,因此,对诗中吟咏的事物必须动之以情,运用比喻就是使诗歌富有抒情性的手法之一。如贺铸的词《半死桐》: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