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古诗文>《赤壁赋》设疑赏析(合集4篇)

《赤壁赋》设疑赏析(合集4篇)

时间:2023-12-03 08:44:03 古诗文

《赤壁赋》设疑赏析 第1篇

《赤壁赋》写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被贬谪黄州期间。元丰二年(1079年),因被诬作诗_谤讪朝廷_,苏轼因写下《湖州谢上表》,遭御史_并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史称_乌台诗案_。_几经重辟_,惨遭折磨。后经多方营救,于当年十二月释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_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_这无疑是一种_半犯人_式的管制生活。元丰五年,苏轼于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两次泛游赤壁,写下了两篇以赤壁为题的赋,后人因称第一篇为《赤壁赋》,第二篇为《后赤壁赋》。

《赤壁赋》设疑赏析 第2篇

《后赤壁赋》是《前赤壁赋》的姐妹篇,记的都是月夜游赤壁。前赋描写的是初秋的江上明月“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后赋主要写初冬的山水草木“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不同季节的山水特征,在苏轼笔下都得到了生动、逼真的反映,给人以美的享受。

第一段写初冬月夜之景与踏月之乐。“月白风清”、“如此良夜”短短几行文字,既隐伏游兴,又自然地引出了主客对话,融写景、叙事、抒情为一体。“归而谋诸妇”几句,不仅给文章增添了生活气息,而且使整段铺垫文字更显异采。

《赤壁赋》设疑赏析 第3篇

赤壁赋经典赏析

人教版必修2第三单元是三篇山水游记散文的传统名篇,第一篇是《兰亭集序》,第二篇是《赤壁赋》。两篇都融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于一体,都抒发了自己对宇宙人生的感悟。王羲之感叹快乐短暂,人生短暂、无常,警示人们要珍惜。苏轼则在感叹人生短暂、渺小、无常之后,不甘消沉,主动解脱,以开阔的思想,豁达的胸襟,走出了悲凉伤感。

谪居而又生性喜爱山水的苏轼,在初秋月圆之夜,与客泛舟赤壁。生无限感慨,留万世美文。

第一段叙事绘景,交待了游览的时间、地点、人物,描绘了月夜赤壁的景色。徐徐清风、缓缓月升、薄雾蒙蒙,景美;饮酒诵诗,人雅;如御风,如登仙,感觉奇妙。因而“乐甚”,引出下文。

第二段紧承上段,因乐甚而纵酒,因酒兴而放歌。歌中“望美人兮天一方”,所追求的离自己太远,已是含悲。客因歌而和乐——_,箫声哀怨,悲凉陡升。

第三段紧承上段,因乐声悲凉而询客(吹奏者),客答之以曹操事而引发的人生感慨——人生渺小、短暂。客之感慨怎么来的?“都是月亮惹的祸”——因月明而想及曹操的诗句,进而想及曹操,想及曹操在赤壁之战中是何等英雄。可即使是“一世之雄”,当年大败,“而今安在?”“浪花淘尽英雄”,真是“人生如梦”,怎不令人生悲?“一世之雄”尚且如此,何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自然生出“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悲叹。多么短暂,多么渺小,多么卑下。也可以说,“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是自己眼前的惨淡现实,而“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惨淡人生。怎么摆脱这惨淡的现实、这悲剧的命运?修炼成仙?又“知不可乎骤得”。于是,只能用箫声来抒发悲慨了。

第四段紧承上段,苏轼劝客。苏轼是儒家积极用世的苏轼,也是深谙佛道的苏轼,还是豁达超然的苏轼,岂能只是悲慨。他劝客当然就是劝自己:事物的变化如眼前的江水,浩浩荡荡不停地流走,可始终还在流,不是“未尝往”吗?事物的变化如头顶的明月,圆而亏,亏而圆,不是“莫消长”吗?从个体、细节、短时来看,万物是变化的,若从一类、大节、长期来看(所谓“自其不变者而观之”),万物是永恒的;这变本身,也是永恒。这是大前提。我属于万物,这是小前提。我也是永恒的,因而不用“哀吾生之须臾”,“长江之无穷”“又何羡乎!”这是结论。

或许这只解决了“哀吾生之须臾”的问题,或许这还不足以完全说服自己。毕竟自己才华横溢,科场顺利,名满天下,却不得不这样卑微。我们可爱的东坡先生这回怎么突围呢?“山人自有妙计”。“物各有主”,权势、名位、利益等等,从来就不是个人能完全掌控的,为什么非要把它看成自己的呢?在佛家看来,那些人们孜孜以求的东西何尝不是幻象,以此而生的烦恼不是自己给的吗?自己的内心把这些统统放下,把现实中不是自己的就看成“非己”,以“非己莫取”之心待之,万事随缘,不就解脱了吗?我苏轼没有君王恩赏的权位,但有大自然赐予的清风明月,“ 无禁”而“无尽”。即眼下月夜之游,不是“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吗?沉浸于自然之乐,何等逍遥,夫复何求?

第五段紧承上段,一番劝慰,“客喜而笑”,主客畅饮酣眠。

上面一路“紧承”,由“乐甚”又回到“喜而笑”,贯通圆转,自如而又严谨。

结尾的“东方之既白”,既是外界的天亮了,也是内心的天亮了。我读到这里,也不为东坡先生委屈了,也是一片“东方之既白”的感觉。

苏轼才华横溢,科场顺利,名满天下,抱负远大(“渺渺兮予怀”),可现实中却在黄州过着贬谪的生活,内心怎能平静。贯穿全文“悲乐”二字,东坡因儒而悲,因佛道而解。东坡何以亦儒亦佛道,应源于其达观的可现实可超然的.个性。

既有儒家的积极进取,又有道家的顺其自然、佛家的随缘破执,达观、乐天,洒脱,豪迈,这样的苏轼,可爱极了。

月是文中最重要的意象。“七月既望”,皓月当空,因而“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因诗中歌咏“美人”,故而下文作歌曰:“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表达了苏轼积极用世的心理。月又引出客对“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的联想,而这是曹操求贤若渴的诗句,也表达了苏轼的用世心理。

月是“既望”之圆月,自己处遭贬之低潮,构成反差;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构成类比;月永恒,人短暂,构成衬托。“抱明月而长终”,月是美好的仙境,引人追求而不可得。“山间之明月”,月是人间的美景,让人享用不竭。

一轮明月,在东坡笔下,意蕴无尽。

这是一篇典型的“文赋”,既有赋体的整齐,又有散文的自由,参差疏落之中有整饬之致;既有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意。对仗、韵脚使文字极富声韵之美。随处用典,使语言含蓄典雅又言简意丰。

《赤壁赋》是苏轼“之无尽藏也”,让我们这些后学者“之所共适”吧。

《赤壁赋》设疑赏析 第4篇

(1)壬戌:元丰五年,岁次壬戌。古代以干支纪年,该年为壬戌年。

(2)既望:农历每月十六。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日”,十六日为“既望”。

(3)徐:缓缓地。

(4)兴:起。

(5)属:倾注,引申为劝酒。

(6)明月之诗:指《诗经·陈风·月出》。

(7)窈窕之章:《陈风·月出》诗首章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窈纠”同“窈窕”。

(8)少焉:一会儿。

(9)斗牛:星座名,即斗宿(南斗)、牛宿。

(10)白露:白茫茫的水气。横江:横贯江面。

(1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任凭小船在宽广的江面上飘荡。纵,任凭。一苇,比喻极小的船。《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航)之。”如,往。凌,越过。万顷,极为宽阔的江面。茫然,旷远的样子。

(12)冯虚御风:乘风腾空而遨游。冯虚,凭空,凌空。冯,通“凭”,乘。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改为“凭”,但原文应为“冯”。虚,太空。御,驾御。

(13)遗世:离开尘世。

(14)羽化:传说成仙的人能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升。

(15)登仙:登上仙境。

(16)扣舷:敲打着船边,指打节拍。

(17)桂棹兰桨:桂树做的棹,兰木做的桨。

(18)空明:月亮倒映水中的澄明之色。

(19)溯:逆流而上。

(20)流光:在水波上闪动的月光。

(21)渺渺:悠远的样子。

(22)美人:比喻心中美好的理想或好的君王。

(23)倚歌:按照歌曲的声调节拍。

(24)和:同声相应,唱和。

(25)怨:哀怨。

(26)慕:眷恋。

(27)余音:尾声。

(28)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

(29)缕:细丝。

(30)幽壑:深谷,这里指深渊。此句意谓——潜藏在深渊里的蛟龙为之起舞。

(31)嫠妇:寡妇。白居易《琵琶行》写孤居的商人妻云:“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明月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这里化用其事。

(32)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33)正襟危坐:整理衣襟,(严肃地)端坐着。

(34)何为其然也:箫声为什么会这么悲凉呢?

(35)夏口:故城在今湖北武昌。

(36)武昌:今湖北鄂城县。

(37)缪:通“缭”,盘绕。

(38)郁:茂盛的样子。

(39)孟德之困于周郎:指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吴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击溃曹操号称的八十万大军。周郎,周瑜二十四岁为中郎将,吴中皆呼为周郎。

(40)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指建安十三年刘琮率众向曹操投降,曹军不战而占领荆州、江陵。方,当。荆州,辖南阳、江夏、长沙等八郡,今湖南、湖北一带。江陵,当时的荆州首府,今湖北县名。

(41)舳舻:战船前后相接,这里指战船。

(42)酾酒:滤酒,这里指斟酒。

(43)横槊:横执长矛。槊,长矛。

(44)侣:以……为伴侣,这里为意动用法。

(45)麋:鹿的一种。

(46)扁舟:小舟。

(47)匏尊:用葫芦做成的酒器。匏,葫芦。尊,同“樽”。

(48)寄:寓托。

(49)蜉蝣:一种朝生暮死的昆虫。此句比喻人生之短暂。

(50)渺:小。

(51)沧海:大海。此句比喻人类在天地之间极为渺小。

(52)须臾:片刻,形容生命之短。

(53)长终:至于永远。

(54)骤:一下子,很轻易地。

(55)遗响:余音,指箫声。

(56)悲风:秋风。

(57)逝者如斯:流逝的像这江水。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往。斯,斯,指水。

(58)盈虚者如彼:指月亮的圆缺。

(59)卒:最终。

(60)消长:增减。

(61)曾不能:固定词组,连……都不够。曾,连……都。

(62)一瞬:一眨眼的工夫。

(63)是:这。

(64)造物者:天地自然。

(65)无尽藏:无穷无尽的宝藏。

(66)适:享用。

(67)肴核:菜肴、果品。

(68)枕藉:相互靠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