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古诗文>描写泰山的诗句古诗(共10篇)

描写泰山的诗句古诗(共10篇)

时间:2023-12-10 10:16:31 古诗文

描写泰山的诗句古诗 第1篇

1、俯首无齐鲁,东瞻海似杯。李梦阳《泰山》

2、日抱扶桑跃,天横碣石来。李梦阳《泰山》

3、明晨坐相失,但见五云飞。李白《游泰山》

4、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李白《从军行》

5、岞崿既崄巘,触石辄迁绵。谢灵运《泰山吟》

6、岱宗天下秀,霖雨遍人间。张志纯《泰山喜雨》

7、千峰争攒聚,万壑绝凌历。李白《游泰山》其五

8、仙人游碧峰,处处笙歌发。李白《游泰山》其六

9、盘石暂憩舒清眺,洞壑风来号万窍。李简《登岳》

10、风云一举到天关,快意平生有此观。张养浩《登岳》

11、况有文章山斗。辛弃疾《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

12、愿登太华山,上与松子游。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三十二》

13、今日楼台鼎鼐,明年带砺山河。刘过《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

14、客馆夜惊尘土梦,宫车晓转关山月。张琼英《满江红题南京夷山驿》

描写泰山的诗句古诗 第2篇

1.提高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2.掌握一定的答题模式与技巧。

二、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品读法、讨论法、探究法

四、教学手段:PPT课件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你能随口背诵出一两首含有春、花、秋、月的古诗词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古诗词是我们的祖先遗留下来的艺术瑰宝,如今古诗词鉴赏成为中考语文的一个重要考点,今天,我们就来进行“中考古诗词鉴赏”的专题复习。

(二)板书课题:“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

(三)2012年古诗词鉴赏考题回顾(以桂林市中考语文为例)。PPT课件展示:

·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8题。(每小题3分,共6分)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 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7.对这首诗的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本诗是韩愈写给自己的侄孙韩湘的,诗题中“左迁”一词是“降职、贬官”之意。

B.“圣明”在这里指皇帝,与圣上、陛下、天子等词意义相同。

描写泰山的诗句古诗 第3篇

1、《郑生至自泰山》

明·李梦阳

昨汝登东岳,

何峰是绝峰?

有无丈人台,

几许大夫松。

2、《游泰山》

唐·李白

笑我晚学仙,

蹉跎凋朱颜。

踌躇忽不见,

浩荡难追攀。

3、《雪中望岱宗》

清·施闰章

碧海烟归尽,

晴峰雪半残。

冰泉悬众壑,

云路郁千盘。

4、《再书王母池》

唐·吕洞宾

昔年留字识曾来,

事满华夷遍九垓。

无赖蚊虬知我字,

故留踪迹不沉埋。

5、《泰山颂》

当代·杨辛

高而可登,雄而可亲。

松石为骨,清泉为心。

呼吸宇宙,吐纳风云。

海天之怀,华夏之魂。

6、《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泰山吟》

南朝·谢灵运

泰宗秀维岳,崔崒刺云天。

岞崿既崄巘,触石辄迁绵。

登封瘗崇坛,降禅藏肃然。

石闻何吨蔼,明堂秘灵篇。

8、《泰山梁父行》

三国·曹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9、《泰山吟》

晋·陆机

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

峻极周一远,层云郁冥冥。

梁父亦有馆,蒿里亦有亭。

幽岑延万鬼,神房集百灵。

长吟泰山侧,慷慨激楚声。

10、《泰山吟》

晋·谢道韫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岩中间虚字,寂寞幽以玄。

非工复非匠,云构岁自然。

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

逝将宕斯字,能够尽天年。

11、《泰山》

明·李梦阳

俯首元齐鲁,东瞻海似杯。

斗然一峰上,不信万山开。

日抱扶桑跃,天横碣石来。

君看秦始后,仍有汉皇台。

12、《泰山石》

唐·李德裕

鸡鸣日观望,远与扶桑树。

沧海似镕金,众山如点黛。

遥知碧峰首,独立烟岚内。

此石依五松,苍苍几千载。

13、《题灵岩寺泉池》

唐·李白

客来花雨际,秋水落金池。

片石含清锦,疏松挂绿丝。

高僧拂玉柄,童子献双梨。

惜去爱佳景,烟萝欲暝时。

14、《金陵怀古》

唐·许浑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15、《登泰山》

元·张养浩

风云一举到天关,快意生平有此观。

万古齐州烟九点,五更沧海日三竿。

向来井处方知隘,今后巢居亦觉宽。

笑拍洪崖咏新作,满空笙鹤下高寒。

16、《放言五首·其五》

唐·白居易

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

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

何须恋世常忧死,亦莫嫌身漫厌生。

生去死来都是幻,幻人哀乐系何情。

17、《苏幕遮·怀旧》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8、《登泰山》

元·贾鲁

岱宗何崔嵬,群山无与比。

使者久尘嚣,望之不胜喜。

无缘凌绝顶,诣祠聊致讄。

夫何一殿存,千间暴遗圮。

人言遭劫火,金源乱兵里。

感此废昔年,伤今未能理。

飞奏入彤庭,经营良在迩。

奈何齐鲁饥,百姓食糟秕。

神兮愿效灵,穰穰多乐祀。

行当复故宫,金碧荡瞻视。

19、《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唐·李白

白露见日灭,红颜随霜凋。

别君若俯仰,春芳辞秋条。

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

散为飞雨川上来,遥帷却卷清浮埃。

知君独坐青轩下,此时结念同所怀。

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

曾无好事来相访,赖尔高文一齐予。

20、《四愁诗》

汉·张衡

我所思兮在太山。

欲往从之梁父艰,侧身东望涕沾翰。

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

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

我所思兮在桂林。

欲往从之湘水深,侧身南望涕沾襟。

美人赠我琴琅玕,何以报之双玉盘。

路远莫致倚惆怅,何为怀忧心烦伤。

我所思兮在汉阳。

欲往从之陇阪长,侧身西望涕沾裳。

美人赠我貂襜褕,何以报之明月珠。

路远莫致倚踟蹰,何为怀忧心烦纡。

我所思兮在雁门。

欲往从之雪雰雰,侧身北望涕沾巾。

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

路远莫致倚增叹,何为怀忧心烦惋。

描写泰山的诗句古诗 第4篇

送天倪子还泰山

【元】徐世隆

九十行年发未华,道人风骨饱烟霞。

洞天府地三千里,神府仙闾第一家。

牛膝药灵斟美酝,兔毫盏净啜芳芽。

隐居自爱陶宏景,莫作山中宰相夸。

泰山喜雨

【元】张志纯

岱宗天下秀,霖雨遍人间。

高卧今何在,东山似此山。

登岱

【元】元好问

泰山天壤间,屹如郁萧台。厥初造化手,劈此何雄哉。

天门一何高,天险若可阶。积苏与垒块,分明见九垓。

扶摇九万里,未可诬齐谐。秦皇憺威灵,茂陵亦雄才。

翠华行不归,石坛满苍苔。古今一俯仰,感极今人哀。

奇控忘登顿,意惬自迟回。夜宿玉女祠,崩奔涌去雷。

鸡鸣登日观,四望无氛霾。六龙出扶桑,翻动青霞堆。

平生华嵩游,兹山未忘怀。十年望齐鲁,孤云指层崖。

青壁落落云间开。眼前有句道不得,但觉胸次高崔嵬。

徂徕山头唤李白,吾欲从此观蓬莱。

题桃花峪

【元】张志纯

流水来天洞,人间一脉通。

桃源知不远,浮出落花红。

游灵岩题壁

【元】赵文昌

路人藤阴石径凉,马头遥认赞公房。

兜罗天近云烟湿,婆律风清草木香。

红鹤飞来山隐隐,玄猿啼罢月苍苍。

穷探自是平生病,拄杖真须到上方。

描写泰山的诗句古诗 第5篇

【元】元好问

泰山天壤间,屹如郁萧台。厥初造化手,劈此何雄哉。

天门一何高,天险若可阶。积苏与垒块,分明见九垓。

扶摇九万里,未可诬齐谐。秦皇憺威灵,茂陵亦雄才。

翠华行不归,石坛满苍苔。古今一俯仰,感极今人哀。

奇控忘登顿,意惬自迟回。夜宿玉女祠,崩奔涌去雷。

鸡鸣登日观,四望无氛霾。六龙出扶桑,翻动青霞堆。

平生华嵩游,兹山未忘怀。十年望齐鲁,孤云指层崖。

青壁落落云间开。眼前有句道不得,但觉胸次高崔嵬。

徂徕山头唤李白,吾欲从此观蓬莱。

描写泰山的诗句古诗 第6篇

1、云行信长风,飒若羽翼生。李白《游泰山》

2、黄河从西来,窈窕入远山。李白《游泰山》

3、峻极周一远,层云郁冥冥。陆机《泰山吟》

4、沧海似镕金,众山如点黛。李德裕《泰山石》

5、山际逢羽人,方瞳好容颜。李白《游泰山》其二

6、扪萝欲就语,却掩青云关。李白《游泰山》其二

7、仙人游碧峰,处处笙歌发。李白《游泰山》其六

8、三峰突兀与天齐,天门未到劳攀跻。李简《登岳》

9、岱顶凌霄十八盘,中原萧瑟思漫漫。徐文通《岱宗》

10、风云一举到天关,快意平生有此观。张养浩《登岳》

11、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五》

12、碧海烟归尽,晴峰雪半残。冰泉悬众壑,云路郁千盘。施闰章《雪中望岱宗》

13、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辛弃疾《水调歌头》

14、钟山英秀草堂灵,林下相逢话愈清。王珩《巡按谒灵岩名刹礼佛焚香漫继严韵》

15、俯首无齐鲁,东瞻海似杯;斗然一峰上,不信万山开。日抱扶桑跃,天横碣石来。君看秦始后,仍有汉皇台。李梦阳《泰山》

描写泰山的诗句古诗 第7篇

古典诗词通常的结构形式是先写景叙事后议论抒情,写景叙事为议论抒情作铺垫,而观点态度、思想感情也一定在写景叙事的基础上阐发。最常见的有“起、承、转、合”。

起承转合使文章结构严谨有序。“起”句为首句,有统帅全诗,奠定基调,渲染气氛的作用。杜甫《登高》诗首联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开篇便以急风、高天、长啸的猿声,清渚、白沙、盘旋的飞鸟这六个秋天特有的意象,描绘出了一幅萧瑟、肃杀的三峡秋景图,奠定了全诗低沉的基调。这种开头借景渲染气氛的“起”句在现代文中也经常用到。如八年级上册《芦花荡》的开头描写了苇塘的阴森黑暗,苇子的狠狠往上钻等情态,渲染了故事笼罩在恐怖残酷的战争气氛,烘托了顽强的生存姿态,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承”是“起”的延续、深化,故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再如杜甫《登高》的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的“落木”“长江”分别紧承首联的“风急天高”“渚清沙白”,把秋意推向深广,境界更为旷远,为后面抒发孤愁提供了有力的依托。这好比是现代文中的过渡句段的作用。也如《芦花荡》中的第六段首句“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它既概括了上文的意思,更点明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贯穿文章的始终,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线索。尤其是“过于”二字用得非常准确,老头子的全部功过都由这一点生发出来。

最后的“合”是对前面的合成,常有点明题旨,收束全诗的作用。再如杜甫的《登高》“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中的“艰难苦恨”四字极写自己的痛苦悲愁有多深。起到点明中心,揭示主旨。再如孙犁的《芦花荡》中的结尾段“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这一句从侧面写出了老头子英雄行为的传奇色彩,他用巧妙杀敌的实际行动,在二菱面前捍卫了自尊。尤其是“英雄”二字直接点明老头子的人物形象,起到了收束全文,画龙点睛的作用。

若我们写作文能像古人写诗歌一样注重起承转合,那我们的文章在思路上肯定是清晰的,结构上肯定是严谨的,中心上肯定是明确的。所以说“起承转合”的这种构思技巧很值得我们借鉴。

古诗词出除了上述几种写法值得我们写作中借鉴外,还有如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景喻理、虚实相映、动静结合、比喻说理、托物言志等等手法都值得我们揣摩运用。

描写泰山的诗句古诗 第8篇

关键词:安史之乱;诗风;胸怀;沉郁顿挫;忧国忧民;国破家愁;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封建社会由上升阶段进入没落阶段。安史之乱前后达八年之久,社会的动荡不安,使得百姓民不聊生,整个社会陷入了一片黑暗,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都受到了重创,文学也必然受到了巨大的冲击。那么我们就走进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诗歌中,看看安史之乱对他的影响。

诗圣诗风沉郁顿挫,他的诗歌忧国忧民,因此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其实,杜甫的诗歌风格多样,由于他的诗歌创作主要集中在745年间,正值安史之乱时期,因此诗风以沉郁顿挫为主。下面就以这两个时期的代表作进行对比,来展现安史之乱对杜甫的影响。

杜甫早期诗歌现存很少,《望岳》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作品之一。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杜甫赴长安参加贡举考试,结果落榜,于是就在齐赵一带(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四处漫游,结交不少好友,《望岳》大约就写于这一年。青年杜甫以这首诗热情赞美了泰山的雄伟气象,同时表现了自己的凌云壮志。

然而,杜甫毕竟生活在唐代由盛转衰的大时代,很快,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杜甫的诗歌着力点就转到了江河日下的国家和在水深火热的人民身上,他的诗风也真正完全转入了沉郁顿挫。

《春望》这首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安石之乱爆发之后,各地人民流离失所,饥寒交迫,杜甫在逃亡过程中被抓住,遣送回长安,一路上见到国破山河的景象,悲愤交加,写下了《春望》。

同样是望,但是此时的杜甫望见的景色与当年已经大有不同。眼中曾经雄壮壮丽的河山还在,满是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曾经被层云激荡的胸怀因“感时”而酸楚,连鸟鸣声都引得一阵阵心惊。可以看见,诗人的着眼点已经完全由自己的雄心壮志转入人民的苦难,只想着这烽火连天,要如何才能与家人互通音讯。登上高峰抱负,一览众山的豪情,终究化作了深深地忧虑郁积在心。社会的动乱,使少年慷慨的高歌渐渐变成了老人沉重的叹息,这样的社会环境让杜甫广泛地接触到社会底层广大民众。杜甫由早期的雄心壮志,踌躇满志,变得专注于社会底层人民的生存状况,忧思满怀。这是杜甫的描写内容由游历河山所观之景,变成动荡的社会状况,悲苦的人民生活。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两句通过“望”而一下子将时局,景物以及诗人的满腔激愤推到读者眼前,给人一种强烈的震撼。上句写山河虽在,而国家蒙难;下句写浩劫过后,人烟稀少,草木荒芜,满目凄凉,昔日繁华,已成记忆。读此诗应时时不忘题目“望”字。望的意义是向远处看。望到如此景象,无限感慨不禁涌上心头,这便自然引出第三第四两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溅泪”,是人见花而溅泪;“鸟惊心”,人听见鸟啼而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全”烽火,即战火;连三月,是说战火持续时间之久。这里说的烽火并不一定是诗人真的望到的,很可能是听到了长安以外战火未熄,是想象中的战火。极可能是家人在下句的“家书”中告知的。这两句,上写国难,上说家愁。国难家愁均由战乱而生。

宋代司马光在评论《春望》时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余人矣;花鸟,平时可娱之物,见之而泣,闻之而悲,则时可知矣”。最后两句描写诗人的自身形象。杜甫因战乱被俘,到写这首诗时已有七八个月了,因昼夜忧国忧民思亲念家,愁白的头发,已经不停的脱落,简直连簪子都插不住了。

这首诗开头从大处落笔,结尾回到自身。将国、家、己三者融为一体,创造了一个独特的意境。在这首诗里,由景、物、人、事等组成的“境”,和诗人所要表达的“意”完整地融为一体,蕴含着诗人对于国破家愁无限悲痛之情,忧国思家之意。自此,他的诗风也真正完全转入了沉郁顿挫。

描写泰山的诗句古诗 第9篇

1、千峰争攒聚,万壑绝凌历。——唐·李白《游泰山》其五

2、三峰突兀与天齐,天门未到劳攀跻。——元·李简《登岳》

3、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歇。——唐·李白《游泰山》其六

4、云行信长风,飒若羽翼生。——唐·李白《游泰山》其四

5、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唐·李白《游泰山》其一

6、峨峨东岳高,秀极冲苍天。——晋代·谢道韫《泰山咏》

7、盘石暂憩舒清眺,洞壑风来号万窍。——元·李简《登岳》

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9、明晨坐相失,但见五云飞。——唐·李白《游泰山》

10、平明登日观,举手开云关。——唐·李白《游泰山》其三

11、岱宗何崔嵬,群山无与比。——元·贾鲁《登泰山》

12、凭崖览八极,目尽长空闲。——唐·李白《游泰山》其三

13、仙人游碧峰,处处笙歌发。——唐·李白《游泰山》其六

14、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晋·陆机《泰山吟》

15、正气苍茫在,敢为山水观——明末清初·张岱《泰山》

16、攀崖上日观,伏槛窥东溟。——唐·李白《游泰山》其四

17、层层石磴出林杪,萦回百折青云梯。——元·李简《登岳》

18、阳明无洞壑,深厚去峰峦。——明末清初·张岱《泰山》

19、我梦天倪子,同登日观峰。——元·徐世隆《纪梦》

描写泰山的诗句古诗 第10篇

泰山吟(六首)

【唐】李白

四月上泰山,石平御道开。六龙过万壑,涧谷随萦回。

马迹绕碧峰,于今满青苔。飞流洒绝巘,水急松声哀。

北眺崿嶂奇,倾崖向东摧。洞门闭石扇,地底兴去雷。

登高望蓬瀛,想象金银台。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

玉女四五人,飘摇下九核。含笑引素手,遗我流霞杯。

稽首再拜之,自愧非仙才。旷然小宇宙,弃世何悠哉。

清晓骑白鹿,直上天门山。山际逢羽人,方瞳好容颜。

扪萝欲就语,却掩青去关。遗我鸟迹书,飘然落岩间。

其字乃上古,读之了不闲。感此三叹息,从师方未还。

平明登日观,举首开去关,精神四飞扬,如出天地间。

黄河从西来,窈窕入远山。凭崖望八极,目尽长空闲。

偶然值青童,绿发双去鬟。叹我晚学仙,蹉跎凋朱颜。

踌躇忽不见,浩荡难追攀。

清斋三千日,裂素写道经。吟诵有所得,众神卫我形。

云行信长风,疯若羽翼生。攀崖上日观,伏槛窥东溟。

海色动远山,天鸡已先鸣。银台出倒景,白浪翻长鲸。

安得不死药,高飞向蓬瀛。

日观东北倾,两崖夹双石。海水落眼前,天光摇空碧。

千峰争攒聚,万壑绝凌厉。缅彼鹤上仙,去无云中迹。

长松入云汉,远望不盈尺。山花异人间,五月雪中白。

终当遇安期,于此炼玉液。

朝饮王母池,暝投天门阙。独把绿绮琴,夜行青山月。

山明日露白,夜静松风歇。仙人游碧峰,处处笙歌发。

寂听娱清晖,玉真连翠微。想象鸾凤舞,飘摇龙门衣。

扪天摘匏瓜,恍惚不忆归。举手弄清浅,误攀织女机。

明晨坐相失,但见五去飞。

泰山吟

【晋】谢道韫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岩中间虚字,寂寞幽以玄。

非工复非匠,云构岁自然。

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

逝将宕斯字,可以尽天年。

泰山吟

【晋】陆机

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

峻极周一远,层云郁冥冥。

梁父亦有馆,蒿里亦有亭。

幽岑延万鬼,神房集百灵。

长吟泰山侧,慷慨激楚声。

泰山吟

【南朝】谢灵运

泰宗秀维岳,崔崒刺云天。

岞崿既崄巘,触石辄迁绵。

登封瘗崇坛,降禅藏肃然。

石闻何吨蔼,明堂秘灵篇。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泰山

【明】李梦阳

俯首无齐鲁,东瞻海似杯。

斗然一峰上,不信万山开。

日抱扶桑跃,天横碣石来。

君看秦始后,仍有汉皇台。

和元遗山呈泰山天倪布山张真人

【元】王奕

江右书生枉白头,

杖藜始得此山游。

手摩红日登三观,

袖佛黄埃看九州。

赠灵岩西堂坚公禅师

【元】康渊

萦回绿水遶春山,

蝶舞莺啼白昼闲。

谁似西堂知解脱,

不教忧色到朱颜。

巡按谒灵岩名刹礼佛焚香漫继严韵

【元】王珩

钟山英秀草堂灵,

林下相逢话愈清。

闻道谋身官勇退,

得闲何必待功成。

呈灵岩方丈

【元】张士明

清亭忝民牧,倏尔两月余。

恳侧理辞讼,仓皇行简书。

深秋访农事,东驰岱宗途。

有山忽北转,宛然梵王居。

云萝隔烟树,经阁参浮图。

林峦类拱抱,涧壑如交趋。

松风振岩谷,石泉溜疱厨。

峭壁龙蛇窟,悬崖虎豹区。

野猿啼町疃,海鹤舞庭除。

僧闲看贝叶,客至翦新蔬。

胜景跻寿域,禅房列周庐。

山前回首望,一梦恍相符。

登泰山

【元】贾鲁

岱宗何崔嵬,群山无与比。

使者久尘嚣,望之不胜喜。

无缘凌绝顶,诣祠聊致讄。

夫何一殿存,千间暴遗圮。

人言遭劫火,金源乱兵里。

感此废昔年,伤今未能理。

飞奏入彤庭,经营良在迩。

奈何齐鲁饥,百姓食糟秕。

神兮愿效灵,穰穰多乐祀。

行当复故宫,金碧荡瞻视。

西溪

【元】王旭

我爱西溪好,披云屡往来。

一川烟景合,三面画屏开。

薄俗无高隐,清时有逸才。

近岩多隙地,松竹更须栽。

游竹林寺

【元】王旭

石径俯云壑,竹林开幽境。

寺古僧徒稀,山深岚气冷。

待游未终兴,红日忽倒影。

曳杖披螟烟,长歌下前岭。

酆都峪

【元】李简

石洞荒凉树影孤,

洲人相语是酆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