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古诗文>诗经《小雅·蓼莪》全文赏析(优选3篇)

诗经《小雅·蓼莪》全文赏析(优选3篇)

时间:2023-12-26 10:13:03 古诗文

诗经《小雅·蓼莪》全文赏析 第1篇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蓼蓼者莪,匪莪xxx。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xxx。拊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南山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榖,我独何害。

南山律律,飘风xxx。民莫不谷,我独不卒。

【注释】:人民苦于兵役不得终养父母。

蓼(音陆):长大貌。莪(音俄):莪蒿。蔚(音卫):牡蒿。花如xxx,紫赤;实象角,锐而长。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瓶小而尽,罍大而盈。言罍耻者,刺王不使贫富均。怙(音护):依靠。 昊天罔极:指父母之恩如天,大而无穷。烈烈:艰阻貌。 发发(音拨):疾貌。榖:养。 律律:同烈烈。 xxx:风声。卒:终。指终养父母。

【赏析】:《蓼莪》悼念父母xxx,抒发失去父母的孤苦和未能终养父母的遗憾,沉痛悲怆,凄恻动人,清人xxx称为“千古孝思绝作”(《诗经原始》卷十一)。诗以xxx蒿摇曳兴起心中苦涩的悲悼之情, 或正是悼念之情景,其中连用“生”、“鞠”、“拊”、“蓄”、“长”、“育”、“顾”、“复”、“腹”九个动词,xxx父母xxx。充分表达“无父何怙,无母何恃”的孝子之思,而一旦失去,“出则衔恤,入则靡至”的失落油然而生,终于发生“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的`悲天怆地呼号。末两章又是景象描绘,南山高大,正示父母的xxx,飘风的吹拂,又写孝子的悲苦,情与景交融,虚与实相衬,充分表达了诗人一片至真至性的情咸,却又给人无比想象的空间。

诗经《小雅·蓼莪》全文赏析 第2篇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蓼蓼者莪,匪莪xxx。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xxx。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南山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穀,我独何害!南山律律,飘风xxx。民莫不穀,我独不卒!

译文及注释

译文看那莪蒿长得高,却非莪蒿是散蒿。可怜我的爹与妈,抚养我大太辛劳!

看那莪蒿相依偎,却非莪蒿只是蔚。可怜我的爹与妈,抚养我大太劳累!

汲水瓶儿空了底,装水坛子真羞耻。孤独活着没意思,不如早点就**。没有亲爹何所靠?没有亲妈何所恃?出门行走心含悲,入门茫然不知止。

爹爹呀你生下我,妈妈呀你喂养我。你们护我.疼爱我,养我长大培育我,想我不愿离开我,出入家门怀抱我。想报爹妈大xxx,老天降祸难预测!

南山高峻难逾越,飙风凄厉令人怯。大家没有不幸事,独我为何遭此劫?南山高峻难迈过,飙风凄厉人哆嗦。大家没有不幸事,不能终养独是我!

鉴赏

《毛诗序》说此诗“刺幽王也,民人劳苦,孝子不得终养尔”,只有最后一句是中的之言,至于“刺幽王,民人劳苦”云云,正如xxx所说“非诗人本意”(《诗本义》),诗人所抒发的只是不能终养父母的痛极之情。此诗六章,似是悼念父母的祭歌,分三层意思:首两章是第一层,写父母生养“我”辛苦劳累。头两句以比引出,诗人见... 显示全部

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背景,《毛诗序》说:“《蓼莪》,刺幽王也,民人劳苦,孝子不得终养尔。”xxx认为所谓“刺幽王,民人劳苦”云云,“非诗人本意”(《诗本义》),诗人所抒发的只是不能终养父母的痛极之情。

诗经《小雅·蓼莪》全文赏析(扩展3)

——《诗经·小雅·鹤鸣》全文赏析

《诗经·小雅·鹤鸣》全文赏析

诗经《小雅·蓼莪》全文赏析 第3篇

《诗经·小雅·蓼萧》原文

xxx斯,xxx??兮。既见君子,我心写兮。燕笑语兮,是以有誉处兮。

xxx斯,xxx????。既见君子,为龙为光。其德不爽,寿考不忘。

xxx斯,xxx泥泥。既见君子,xxx岂弟。宜兄宜弟,令xxx岂。

xxx斯,xxx浓浓。既见君子,?革冲冲。和鸾雍雍,xxx同。

《诗经·小雅·蓼萧》鉴赏

这是一首典型的xxx诗,表达了诸侯朝见周天子时的尊崇、歌颂之意。

诗四章,全以xxx露起兴。萧艾,一种可供祭祀用的香草,诸侯朝见天子,“有与助祭祀之礼”,故xxx喻诸侯。露水,常被用来比喻承受的恩泽。故本诗起兴以含蓄、形象的笔法巧妙地点明了诗旨所在:天子恩及四海,诸侯有幸承宠。如此,也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完全是一副诸侯感恩xxx、极尽颂赞的景仰口吻。

首章写初见天子的情景及感受。“既见君子,我心写兮”,似是日日夜夜,朝思暮盼,今日终遂心愿后的表述。因为在xxx来,入朝面君,无疑是巨大的幸事,一个“写”字,形象地描画出xxx比兴奋、诚惶诚恐、激动得难以言表的`感受。因此,当他们与天子共享宴乐之时,便争相倾吐心中的敬祝之情,完全沉浸在圣洁的朝圣之乐中。

二、三两章进一步描写君臣之谊,分别从xxx天子两方面落笔。对诸侯而言,无疑应感谢天子圣宠,“为龙为光”,这当然是“其德不爽”的结果。故最后xxx“寿考不忘”;对天子而言,则是描写其和xxx的圣容及与臣下如兄弟般的深情。可以说抓住了两个最有代表*的方面,恰如其分地刻画出了天子的风仪及修养。这样可亲可爱的天子,怎能不受到臣下的拥戴与崇敬?

末章借写天子离宴时车马的威仪进一步展示天子的不凡气度。看那威风凛凛的高头大马,听那叮当悦耳的铃声xxx,威而不滥,乐而不乱,xxx明天子不仅能够泽及四海,而且可以威加四夷,因此,他才能够集万福于一身,不愧受命于天的真命天子!

全诗层次分明,抒写有致,xxx推展,于叙事中杂以抒情,并带有明显的臣下语气,所以,无论内容或是形式,均体现出雅诗的典型风格。因表现的是xxx天子的xxx之情,未免有些拘谨,有些溢美,比起健康活泼、擅长抒发真情实感的民间风诗来,在艺术与情感上,可取之处便少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