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莲曲》古诗 三年级篇1
作品原文
版本一
采莲曲
刘方平
落日清江里,荆歌艳楚腰。
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
版本二
采莲曲
刘方平
落日晴江里,荆歌艳楚腰。
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
作品注释
⑴采莲曲:乐府诗旧题,又称《采莲女》、《湖边采莲妇》等,为《江南弄》七曲之一,内容多描写江南采莲妇女的生活。
⑵荆歌:古代荆楚地区的女孩子能歌善舞。荆,即今湖北、湖南一带地区,春秋时属楚。楚国又称“荆”,有时合称“荆楚”。楚腰,据说楚国国王喜欢细腰的舞女。楚腰即指细腰。
⑶十五:十五岁。乘潮:乘着潮水的涨落,驾舟采莲。
作品译文
清清江面上夕阳晚霞随波飘摇,山歌婉转动听,体态妖冶苗条。
从小练就了一身采莲的本领,十五岁敢在汹涌激流中乘风弄潮。
创作背景
诗人约公元七五八年前后在世,天宝(742年正月—756年七月)前期曾应进士试,又欲从军,均未如意,从此隐居颍水、汝河之滨。此诗应是诗人在此隐居期间创作的。
作品鉴赏
此诗首句用朴素语言描写落日下的江面景色;次句写采莲女的歌声和美貌;第三句表明采莲的熟练;末句展现采莲女的勇敢。这首诗描写逐层深入,情景交融,语言朴素自然,民歌味道很浓。历来写采莲曲的很多,但写得出色也颇不容易。而这首小诗只用了二十个字就维妙维肖地塑造了一个可爱的采莲劳动妇女形象。
首二句写日落时分,江水清澈,余晖掩映,金波粼粼,荡漾着苗条美丽女子的宛转歌声。首句“落日清江里”看似无奇,但却简练地铺绘出当时当地的氛围。余晖染照着澄碧的江水,大自然在向人们展示其宁静而带有点绚丽的美,这也是这首小诗的底色。而在这样的画面上所出现的人物则更富于情趣。第二句起首巧用“荆歌”二字进而渲染了江南气氛,接着诗人又抓住最具特征的细腰来勾勒提掇江南女子的轻盈体态。此处“艳”字用得极妙,不仅与上句里的“清”字相映成趣,而且活灵活现地展现了她的美丽外貌,一字传神,足可与“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媲美。联系首句,可以想象到红色的晚霞给她披上了绚丽的衣裳,给她增添了姿色;她的美貌与动人的歌声,也为“日暮清江”增添了风光。
诗的第三句揭示出女子在采莲。傍晚还在采莲,表现了她的勤劳,边采边唱,勾画出她开朗的性格和愉快的'心情。至此,有声有色,有景有情,有静有动,一幅充满浓郁水乡生活气息的采莲图跃然纸上。但是诗人并不满足于绘声绘色地描写一个采莲的场面,而着重于刻画采莲人。“从小惯”三字,一方面说明她采莲熟练,另一方面也说明她健康朴实,从小就培养出勤劳的品质。联系日暮采莲,自然让人了解到采莲是项繁重的劳动,反映出当时劳动人民的艰苦生活,顺势带出第四句“十五即乘潮”,使意境更深一层,原来她在小小年纪就能驾驭风浪,表明她的勇敢和勤劳。这两句不仅写出采莲女的能干和劳动本色,而且使人享受到一种健康纯朴的美。
这具“象牙微雕”是从环境描写到人物外貌到人物心灵逐层深入,情景兼容,由于诗人择词炼字功力很深,使人恍若身历其境。诗的语言朴素自然,民歌味道很浓,寥寥数语,涵盖万千。
作品点评
明·高棅《批点唐诗正声》:诵此如在镜湖莲花中与婢子语。清·乔亿《大历诗略》:愈俚愈妙,六朝小乐府之遗。清·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云鬟雾鬓,盈盈正碧玉之年。水佩风裳,采采唱红芙之曲。诗既妍雅,调亦入古。楚腰十五,便解乘潮,犹之十岁胡儿,都能骑马,各从其习尚也。
作者简介
刘方平(758年前后在世),唐朝河南洛阳人。匈奴族。有才不遇,隐居颍水、汝河之滨,终生未仕,见称于时。与皇甫冉、元德秀、李颀、严武为诗友,为萧颖士赏识。工诗,善画山水。其诗多咏物写景之作,尤擅绝句,其诗多写闺情、乡思,思想内容较贫弱,但艺术性较高,善于寓情于景,意蕴无穷。
《采莲曲》古诗 三年级篇2
原文
采莲曲
李白
若耶溪边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注释
①采莲曲:属乐府清商曲辞。起于梁武帝萧衍父子,后人多拟之。
②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市南。
③袂:衣袖。全诗校:“一作袖。”
④游冶郎:出游寻乐的青年男子。
⑤紫骋:毛色枣红的良马。
⑥踟蹰:徘徊。
译文
夏日的若耶溪傍,美丽的采莲女三三俩俩采莲子。隔着荷花共人笑语,人面荷花相映红。阳光照耀采莲女的新妆,水底也显现一片光明。风吹起,衣袂空中举,荷香体香共飘荡。那岸上谁家游冶郎在游荡?三三五五躺在垂杨的柳阴里。身边的紫骝马的嘶叫隆隆,落花纷纷飞去。见此美景,骚人踟蹰,愁肠空断。
鉴赏
李白诗将吴越采莲女的娇艳清纯放在荷花丛中加以表现,又用岸上游冶郎的徘徊踯躅不忍离去反衬采莲女的魅力,描绘出明艳、活泼、大方的采莲女的新形象,语言入清水芙蓉,天然雅清,毫无做作,一气呵成,展示出诗人的姿态高雅、清新脱俗。弥补了六朝以来采莲女形象的苍白与虚饰。
第一句:若耶河边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溪边采莲花的女孩,隔着荷花谈笑风生,互相嬉戏,或是和风细雨,或是娇喘微微。荷叶田田,芙蓉朵朵,与春风满面的姑娘的粉颊交相辉映,正如王昌龄《采莲曲》中所道“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隔着莲花,似有似无的朦胧之美,意趣盎然,富有生活气息。“笑隔荷花”将采莲女纤手拨荷花愉快交谈的神态细腻的表现出来,生动形象。
第二句: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袖空中举。温和的阳光,浓抹的新妆,清澈的流水,风飘香袖的妩媚,勾勒出一幅清新明丽的采莲图,节奏轻快,活泼自然。采莲女不知是在挥手还是在故意摆弄,将香袖高举,河面倒映着采莲女精心准备的'新妆,最是那一低头的闲花照水,露出她娇羞的神态,腼腆不胜凉风的吹拂,正如“照花前后镜,画面交相映”,人花难辨。这两句勾勒出了“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的美好意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让人感受到一股勃勃生机,领略到采莲人内心的欢乐,所谓“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
第三句: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欢声笑语吸引了岸上的游冶郎,不知哪家的公子,三三五五、似隐非隐在垂杨下,我们可以想象出此时的采莲女面对岸边的游冶郎会有多么的娇羞,所谓“女为悦己者容”,心里怦跳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李白笔下的娇羞之态并未点明,只是从“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袖空中举”联想到的,有着明丽可人的浪漫情调,自有一种清新脱俗。诗人将她们置于青翠欲滴的荷叶丛中,又以游冶郎的徘徊搔首来衬托她们的娇美,使用乐府写罗敷的手法,从而更加委婉传神。
第四句: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诗人骑着紫骝,马儿嘶鸣着,惊花,花落,空见那一份景色,使人凄怆断肠。这里充斥着诗人对时光飞逝、岁月不饶人的感叹,及对美景易逝的无奈之情,寄托着作者因怀才不遇、壮志难伸而发出的愁思,这与他平素洒脱自信、率真不羁、清新飘逸的风格有所不同,而以一种细腻温婉的笔触,引人遐思。“踟蹰空断肠”,似是断肠人在天涯,象他《月下独酌》中一身孤傲与月为伴,与影为伴,还是免不了苍茫寂寥、清绝孤独之感,一向大气豪迈的李白也有避不了的人生悲哀。诗人笔下生风,使一曲采莲,景因情而媚,情因景而浓,而毫无堆砌之嫌,清新自然,仍是一如既往的浪漫。
《采莲曲》赏析
采莲曲,古曲名。王琦注:“《采莲曲》起梁武帝父子,后人多拟之。”这首诗是李白漫游会稽一带所作。诗人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吴越采莲女的形象。将她们置于青翠欲滴的荷叶丛中来烘托渲染,又用游冶郎的徘徊搔首来反衬她们的娇美,使用乐府《陌上桑》写罗敷的手法而更加委婉传神。采用民歌体裁,却不简单模仿,有青出于蓝的艺术魅力。
《采莲曲》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可可诗词频道”的李白的诗全集栏目。()
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事物和具体时间做细致的描述。洒脱不羁的气质、傲视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易爆发的强烈情感,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他往往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的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他的想象奇特,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采莲曲》古诗 三年级篇3
三年级夏天的古诗
1、《夏日杂诗》
清·陈文述
水窗低傍画栏开,枕簟萧疏玉漏催。
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
2、《初夏绝句》
宋·陆游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4、《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5、《初夏即事》
宋·王安石
石梁茅屋有弯碕,流水溅溅度西陂。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6、《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7、《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8、《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9、《三衢道中》
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睛,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10、《初夏睡起》
宋·杨万里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1、《夏昼偶作》
唐·柳宗元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
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12、《池上早夏》
唐·白居易
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
舟船如野渡,篱落似江村。
静拂琴床席,香开酒库门。
慵闲无一事,时弄小娇孙。
13、《首夏》
唐·鲍溶
昨日青春去,晚峰尚含妍。
虽留有馀态,脉脉防忧煎。
幽人惜时节,对此感流年。
三年级夏天的古诗 1
渭川田家
作者:王维 年代:唐朝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雏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作者:辛弃疾 年代:南宋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作者:杨万里 年代:南宋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始夏南园思旧里
作者:韦应物 年代:唐朝
夏首云物变,雨余草木繁。
池荷初帖水,林花已扫园。
萦丛蝶尚乱,依阁鸟犹喧。
对此残芳月,忆在汉陵原。
夏意
作者:苏舜钦 年代:宋朝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花开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客中初夏
作者:司马光 年代:宋朝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鹧鸪天
作者:苏轼 年代:宋朝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夏日山中
作者: 李白 年代:唐朝
懒摇白羽扇,棵体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夏夜叹
作者: 杜甫 年代:唐朝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
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
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
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
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
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
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
池上早夏
作者: 白居易 年代:唐朝
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
舟船如野渡,篱落似江村。
静拂琴床席,香开酒库门。
慵闲无一事,时弄小娇孙。
首夏
作者: 鲍溶 年代:唐朝
昨日青春去,晚峰尚含妍。
虽留有馀态,脉脉防忧煎。
幽人惜时节,对此感流年。
夏花明
作者: 韦应物 年代:唐朝
夏条绿已密,朱萼缀明鲜。
炎炎日正午,灼灼火俱燃。
翻风适自乱,照水复成妍。
归视窗间字,荧煌满眼前。
夏日
作者: 韦应物 年代:唐朝
已谓心苦伤,如何日方永。
无人不昼寝,独坐山中静。
悟澹将遣虑,学空庶遗境。
积俗易为侵,愁来复难整。
小池
作者:杨万里 年代:宋朝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作者:杨万里 年代:宋朝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夏日田园杂兴
作者:范成大 年代:宋朝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小童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幽居初夏
作者:陆游 年代:宋朝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初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余谁共午瓯茶?
夏日登车盖亭
作者: 蔡确 年代:宋朝
纸屏石道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
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
省试夏日可畏(一作张籍诗)
作者: 丘为 年代:唐朝
赫赫温风扇,炎炎夏日徂。
火威驰迥野,畏景烁遥途。
势矫翔阳翰,功分造化炉。
禁城千品烛,黄道一轮孤。
落照频空簟,馀晖卷夕梧。
如何倦游子,中路独踟蹰。
仲夏风雨不已
作者: 陆游 年代:南宋
南陌东阡自在身,一年节物几番新。
鲥鱼出后莺花闹,梅子熟时风雨频。
冠盖敢同修禊客,桑麻不减避秦人。
夕阳更有萧然处,照影清溪整葛巾。
夏吟
作者:戴石屏 年代:宋朝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夏景
作者:朱瞻基 年代:明朝
景雨初过爽气清,玉波荡漾画桥平。
穿帘小燕双双好,泛水闲鸥个个轻。
曲院风荷
作者:陈璨 年代:清朝
六月荷花香满湖,红衣绿扇映清波。
木兰舟上如花女,采得莲房爱子多。
所见
作者:袁枚 年代:清朝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纳凉
作者:秦观 年代:宋
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夏夜宿直
作者:白居易 年代:唐朝
人少庭宇旷,夜凉风露清。
槐花满院气,松子落阶声。
寂寞挑灯坐,沉吟蹋月行。
年衰自无趣,不是厌承明。
六月三十日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得潭字)
作者:岑参 年代: 唐朝
亭晚人将别,池凉酒未酣。
关门劳夕梦,仙掌引归骖。
荷叶藏鱼艇,藤花罥客簪。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失路情无适,离怀思不堪。
赖兹庭户里,别有小江潭。
夏夜追凉
杨万里 年代:宋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宻虫鸣处,时有微凉只是风。
山亭夏日
作者:高骈 年代:唐朝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初夏戏题
作者: 徐夤 年代:唐朝
长养薰风拂晓吹,渐开荷芰落蔷薇。
青虫也学庄周梦,化作南园蛱蝶飞。
初夏
作者: 朱淑真 年代:宋朝
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
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夏末留别洞庭知己
作者:朱庆馀 年代:唐朝
清秋时节近,分袂独凄然。
此地折高柳,何门听暮蝉。
浪摇湖外日,山背楚南天。
空感迢迢事,荣归在几年。
初夏游张园
作者: 戴敏 年代:宋朝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三衢道中
作者:曾几 年代:宋朝
梅子黄时日日睛,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初夏睡起
作者: 杨万里 年代:宋朝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夏日书怀寄道友
作者:崔涂 年代:唐朝
达即匡邦退即耕,是非何足挠平生。
终期道向希夷得,未省心因宠辱惊。
峰转暂无当户影,雉飞时有隔林声。
十年惟悟吟诗句,待得中原欲铸兵。
长兴里夏日寄南邻避暑
作者:杜牧 年代:唐朝
侯家大道傍,蝉噪树苍苍。
开锁洞门远,卷帘官舍凉。
栏围红药盛,架引绿萝长。
永日一欹枕,故山云水乡。
夏末野兴
作者: 陆游 年代:南宋
半世天涯倦远游,还乡不减旅人愁。
数声相应鸠呼雨,一片初飞叶报秋。
山坞风烟僧院路,河梁灯火酒家楼。
绝知雪鬓宜蓑笠,分付貂蝉与黑头。
夏日登鹤岩偶成
作者:戴叔伦 年代:唐朝
天风吹我上层冈,露洒长松六月凉。
愿借老僧双白鹤,碧云深处共翱翔。
夏日游晖上人房
作者:陈子昂 年代:唐朝
山水开精舍,琴歌列梵筵。
人疑白楼赏,地似竹林禅。
对户池光乱,交轩岩翠连。
色空今已寂,乘月弄澄泉。
闲居初夏午睡起
作者: 杨万里 年代:宋朝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初夏淮安道中
作者: 萨都剌 年代:元朝
鱼虾泼泼初出网,梅杏青青已著枝。
满树嫩晴春雨歇,行人四月过准时。
早夏
作者: 钱起 年代:唐朝
楚狂身世恨情多,似病如忧正是魔。
花萼败春多寂寞,叶阴迎夏已清和。
鹂黄好鸟摇深树,细白佳人著紫罗。
军旅阅诗裁不得,可怜风景遣如何。
夏日杂诗
作者:陈文述 年代:清朝
水窗低傍画栏开,枕簟萧疏玉漏催。
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
观刈麦
作者:白居易 年代:唐朝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晚晴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朝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乾后,归飞体更轻。
夏日对雨
作者:裴度 年代:唐朝
登楼逃盛夏,万象正埃尘。
对面雷嗔树,当街雨趁人。
檐疏蛛网重,地湿燕泥新。
吟罢清风起,荷香满四邻。
夏日南亭怀辛大
作者:孟浩然 年代:唐朝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芝劳梦想。
初夏且幽庄
作者: 卢照邻 年代:唐朝
伺有高踪客,耿介坐幽庄。
卞哩人事少,风烟鸟路长。
瀑水含秋气,垂藤引夏凉。
苗深全覆陇,荷上半径塘。
钓诸青鬼没,才田白鸳翔。
知君振奇藻,还嗣海隅芳。
初夏
作者: 李世民 年代:唐朝
一朝春夏改,隔夜鸟花迁。
阴阳深浅叶,晓夕重轻烟。
哢莺犹响殿,横丝正网天。
佩高兰影接,绶细草纹连。
碧鳞惊棹侧,玄燕舞檐前。
何必汾阳处,始复有山泉。
诉衷情 初夏偶成
作者: 段克己 年代:元朝
东风帘幕雨丝丝,梅子半黄时。
玉簪微醒醉梦,开却两三枝。
初睡起,晓莺啼。倦弹棋。
芭蕉新绽,徙湖山,彩笔题诗。
三年级夏天的古诗 2
《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花开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初夏》
宋·朱淑真
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
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三衢道中》
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睛,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初夏睡起》
宋·杨万里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夏昼偶作》
唐·柳宗元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
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池上早夏》
唐·白居易
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
舟船如野渡,篱落似江村。
静拂琴床席,香开酒库门。
慵闲无一事,时弄小娇孙。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初夏即事》
宋·王安石
石梁茅屋有弯碕,流水溅溅度西陂。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曲院风荷》
清·陈璨
六月荷花香满湖,红衣绿扇映清波。
木兰舟上如花女,采得莲房爱子多。
《夏夜叹》
唐·杜甫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
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
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
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
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
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
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夏吟》
宋·戴石屏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初夏绝句》
宋·陆游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夏日对雨》
唐·裴度
登楼逃盛夏,万象正埃尘。
对面雷嗔树,当街雨趁人。
檐疏蛛网重,地湿燕泥新。
吟罢清风起,荷香满四邻。
《始夏南园思旧里》
唐·韦应物
夏首云物变,雨余草木繁。
池荷初帖水,林花已扫园。
萦丛蝶尚乱,依阁鸟犹喧。
对此残芳月,忆在汉陵原。
《鹧鸪天》
宋·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三年级夏天的古诗 3
1、《夏日南亭怀辛大》「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2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南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初夏睡起》「宋」杨万里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4、《池上早夏》「唐」白居易
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舟船如野渡,篱落似江村。
静拂琴床席,香开酒库门。慵闲无一事,时弄小娇孙。
5、《约客》「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6、《长兴里夏日寄南邻避暑》「唐」杜牧
侯家大道傍,蝉噪树苍苍。开锁洞门远,卷帘官舍凉。
栏围红药盛,架引绿萝长。永日一欹枕,故山云水乡。
7、《夏日登鹤岩偶成》「唐」戴叔伦
天风吹我上层冈,露洒长松六月凉。
愿借老僧双白鹤,碧云深处共翱翔。
8、《夏日游晖上人房》「唐」陈子昂
山水开精舍,琴歌列梵筵。人疑白楼赏,地似竹林禅。
对户池光乱,交轩岩翠连。色空今已寂,乘月弄澄泉。
9、《渭川田家》「唐」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句隹]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10、《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1、《所见》「清代」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2、《晚晴》「唐」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越鸟巢乾后,归飞体更轻。
13、《夏夜叹》「唐」杜甫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
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
14、《三衢道中》「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睛,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15、《初夏睡起》「宋」杨万里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6、《夏日书怀寄道友》「唐」崔涂
达即匡邦退即耕,是非何足挠平生。
终期道向希夷得,未省心因宠辱惊。
峰转暂无当户影,雉飞时有隔林声。
十年惟悟吟诗句,待得中原欲铸兵。
17、《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18 、戴石屏的《夏吟》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19、 曲院风荷 (清)陈 璨
六月荷花香满湖, 红衣绿扇映清波。
木兰舟上如花女,采得莲房爱子多
20、《山亭夏日》「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21、唐代裴度《夏日对雨》
登楼逃盛夏,万象正埃尘。
对面雷嗔树,当街雨趁人。
檐疏蛛网重,地湿燕泥新。
吟罢清风起,荷香满四邻。
22、唐代韦应物《始夏南园思旧里》
夏首云物变,雨余草木繁。
池荷初帖水,林花已扫园。
萦丛蝶尚乱,依阁鸟犹喧。
对此残芳月,忆在汉陵原。
23、宋代苏舜钦《夏意》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花开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24、宋代司马光《客中初夏》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25、宋代苏轼《鹧鸪天》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26、宋代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小童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27、宋代陆游《幽居初夏》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初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余谁共午瓯茶?
28、明代朱瞻基《夏景》
景雨初过爽气清,玉波荡漾画桥平。
穿帘小燕双双好,泛水闲鸥个个轻。
29、清代陈璨《曲院风荷》
六月荷花香满湖,红衣绿扇映清波。
木兰舟上如花女,采得莲房爱子多。
30、《夏日杂诗》「清」陈文述
水窗低傍画栏开,枕簟萧疏玉漏催。
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
31、《初夏》「宋」朱淑真
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
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32、《初夏绝句》「宋」陆游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33、《初夏即事》「宋」王安石
石梁茅屋有弯碕,流水溅溅度西陂。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34、《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35、《三月晦日偶题》「宋」秦观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三年级夏天的古诗 4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年代: 宋 作者: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客中初夏》
年代: 宋 作者: 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初夏游张园》
年代: 宋 作者: 戴敏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山亭夏日》
年代: 唐 作者: 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观刈麦》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夏日南亭怀辛大》
年代: 唐 作者: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夜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消响。
欲取鸣琴弹,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终霄劳梦想。
《池上早夏》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
舟船如野渡,篱落似江村。
静拂琴床席,香开酒库门。
慵闲无一事,时弄小娇孙。
《夏花明》
年代: 唐 作者: 韦应物
夏条绿已密,朱萼缀明鲜。炎炎日正午,灼灼火俱燃。
翻风适自乱,照水复成妍。归视窗间字,荧煌满眼前。
《幽居初夏》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余谁共午瓯茶?
三年级夏天的古诗 5
夏日山中
「唐」李白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古诗翻译:懒得摇动白羽扇来祛暑,裸着身子呆在青翠的树林中。脱下头巾挂在石壁上,任由松树间的凉风吹过头顶。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古诗翻译: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夏日对雨
唐·裴度
登楼逃盛夏,万象正埃尘。
对面雷嗔树,当街雨趁人。
檐疏蛛网重,地湿燕泥新。
吟罢清风起,荷香满四邻。
古诗翻译:登上楼台躲避盛夏的热浪,看到尘埃中一片忙碌的景观,突然响起雷声,就像在怒斥对面的树一样,随着雷声猛下大雨,把街上的人四散赶走。阵雨过后,屋檐上疏落的雨水滴把蛛网弄得沉重重的,地上湿漉漉的,连燕子筑巢所衔的泥也是新鲜干净的。刚吟完诗就有清风吹过,带来荷花的香气满四周。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古诗翻译: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谷的香气里,大家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仿佛在说着丰收年。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诗人急急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弯,茅店忽然出现在他的眼前。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古诗翻译:绿叶茂盛,树荫下显得格外清凉,白昼比其它季节要长,楼台的影子倒映在清澈的池水里。微风轻轻吹拂色泽莹澈的水晶珠帘,而满架的蔷薇散发出一股清香,整个庭院弥漫着沁人心脾的香气。
三年级夏天的古诗 6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4、《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5、《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6、《初夏睡起》
宋·杨万里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7、《渭川田家》
唐·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句隹]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8、《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9、《采莲曲》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10、《晚晴》
唐·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乾后,归飞体更轻。
三年级夏天的古诗 7
1、<初夏绝句>
宋·陆游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描写夏天的古诗。
2、<初夏>
宋·朱淑真
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
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4、<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5、<初夏即事>
宋·王安石
石梁茅屋有弯碕,流水溅溅度西陂。描写夏天的古诗。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6、<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7、<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8、<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9、<三衢道中>
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睛,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10、<初夏睡起>
宋·杨万里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1、<夏昼偶作>
唐·柳宗元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
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12、<池上早夏>
唐·白居易
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
舟船如野渡,篱落似江村。
静拂琴床席,香开酒库门。
慵闲无一事,时弄小娇孙。
13、<首夏>
唐·鲍溶
昨日青春去,晚峰尚含妍。
虽留有馀态,脉脉防忧煎。
幽人惜时节,对此感流年。
14、<长兴里夏日寄南邻避暑>
唐·杜牧
侯家大道傍,蝉噪树苍苍。
开锁洞门远,卷帘官舍凉。
栏围红药盛,架引绿萝长。
永日一欹枕,故山云水乡。
15、<夏日登鹤岩偶成>
唐·戴叔伦
天风吹我上层冈,露洒长松六月凉。
愿借老僧双白鹤,碧云深处共翱翔。
16、<夏日游晖上人房>
唐·陈子昂
山水开精舍,琴歌列梵筵。
人疑白楼赏,地似竹林禅。
对户池光乱,交轩岩翠连。
色空今已寂,乘月弄澄泉。
17、<三月晦日偶题>
宋·秦观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18、<客中初夏>
宋·司马光
四月晴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晴。
19、<初夏淮安道中>
元·萨都剌
鱼虾泼泼初出网,梅杏青青已着枝。
满树嫩晴春雨歇,行人四月过准时。
20、<夏日杂诗>
清·陈文述
水窗低傍画栏开,枕簟萧疏玉漏催。
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
21、<夏日>
唐·白居易
东窗晚无热,北户凉有风。
尽日坐复卧,不离一室中。
中心本无系,亦与出门同。
22、<夏雨后题青荷兰若>
唐·施肩吾
僧舍清凉竹树新,初经一雨洗诸尘。
微风忽起吹莲叶,青玉盘中泻水银。
23、<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24、<暑旱苦热>
宋·王令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翘飞上山。
人困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25、<纳凉>
宋·秦观
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26、<夏夜追凉>
宋·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宻虫鸣处,时有微凉只是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