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古诗文>左传经典名言翻译(推荐3篇)

左传经典名言翻译(推荐3篇)

时间:2024-01-08 11:12:53 古诗文

左传经典名言翻译 第1篇

1、多行不义必自毙。(《xxx隐公元年》)

译文:多干坏事,一定会自取灭亡。

2、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xxx宣xxx年》)

译文:谁能没有过失呢?有了过失而能够改正,那就没有比这再好的了。

3、民生在勤,勤则不匮。(《xxx宣公十二年》)

译文:百姓的生计全在于勤劳,只要勤劳生计就不会困乏。

4、《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xxx襄公十一年》)

译文:《书经》上说:“处于安乐的环境之中时,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难。”想到危难就有所提防,有所提防就没有了祸患。

5、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xxx襄xxx十四年》)

译文:最上等的是树立德行,其次是建立功业,再其次是创立学说。即使过了很久也不会被废弃,这就叫做不朽。

6、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xxx襄公三十一年》)

译文:我听说过用忠心善行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用摆出权威来防止怨恨。

7、临患不忘国,忠也。(《xxx昭公元年》)

译文:面临祸患仍不忘国家,这是忠诚的表现。

8、末大必折,尾大不掉。(《xxx昭公十一年》)

译文:树冠大了必然折断,尾巴大了必然不能摆动。(旧时常以“尾大不掉”比喻部下势力强大,不听从上级的指挥调遣。)

9、为政者不赏私劳,不罚私怨。(《xxx阳公五年》)

译文:当权执政者不能无故奖赏对自己有恩惠的人,不能借故惩罚与自己有私仇的人。

10、无德而禄,殃也。(《xxx闵xxx年》)

译文:没有道德而享受俸禄,就是祸害。(说明享受国家俸禄的人必须在品格上作人的表率。)

11、我无尔诈,尔无我虞。(《xxx宣公十五年》)

译文:我不诈骗你,你不欺骗我。真诚相待,互不欺诈。

12、宴安鸩毒,不可怀也。(《xxx闵公元年》)

译文:贪图安逸享乐等于饮毒酒自杀,不可怀恋。

13、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ǒu)。(《xxx襄xxx十五年》)

译文:下棋的人拿着棋子而决定不了下在什么地方,这样的人必定胜不了对手。

14、众怒难犯,专欲难成。(《xxx襄公十年》)

译文:众人的愤怒不可以触犯,个人专权的欲望难以成功。

15、川泽纳污,山薮(sǒu)藏疾,xxx匿瑕。(《xxx宣公十八年》)

译文:河流大泽中也容纳污水,深山草野中也会藏瘴疠之气,美玉中也会微有瑕疵。

16、过而不悛(quān),亡之本也。(《xxx襄公七年》)

译文:有过错而不改正,这是败亡的根源。

17、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xxx文公五年》)

译文:空有虚名而无其实,言过其行的人。必然会招来人们的怨恨。

18、骄奢淫逸,所自邪也。(《xxx隐公三年》)

译文:骄横、奢侈、荒淫、放荡,是邪恶发源的处所。

19、善不可失,恶不可长。(《xxx隐公六年》)

译文:好事不能放弃,坏事不可任其发展。

20、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xxx庄xxx十四年》)

译文:节俭是有德之人共有的品质,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21、兄弟虽有小忿,不废雠亲。(《xxx僖xxx十四年》)

译文:兄弟之间即使有小小的怨恨,也不妨碍他们的至亲关系。

22、祸福无门,唯人所召。(《xxx襄xxx十三年》)

译文:灾祸或福分没有别的来路,全由人们自己感召来的。

23、量力而动,其过鲜矣。(《xxx僖xxx十年》)

译文: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去办事,过失就会少些了。

24、辅车相依,唇亡齿寒。(《xxx僖公五年》)

译文:面颊骨和牙床互相依靠,紧密相连;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两个邻近国家(或政党、团体)利害相关、互相依存的关系。

25、言之无文,行而不远。(《xxx襄xxx十五年》)

译文:言辞没有文采,流行得不会很远。

26、树德莫如滋,击疾莫如尽。(《xxx哀公元年》)

译文:修养道德的最好方法就是促使它不断增长,消除疾病的最好方法治得彻底干净。

27、不以一眚(shěng)掩大德。(《xxx僖公三十三年》)

译文:不能因为一次过失而掩盖了平素的高尚品德和过去的功绩。

28、从善如流。(《xxx成公八年》)

译文:听从正确的意见象流水一样快。比喻能很快地接受别人好的意见,虚心听取他人的批评和建议。

29、民生在勤,勤则不匮。(《xxx宣公十二年》)

译文:人民的生计贵在勤劳,勤劳就不会贫乏。

30、国之兴也,xxx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xxx哀公元年》)

译文:国家兴盛时,当政者看待平民百姓如对受伤的人一样关心爱护,这是它的xxx;国家衰亡时,当政者看待平民百姓如粪土草芥一样微不足道,这是它的祸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左传经典名言翻译 第2篇

【译文】树冠大了必然折断,尾巴大了必然不能摆动。(旧时常以“尾大不掉”比喻部下势力强大,不听从上级的指挥调遣。)

左传经典名言翻译 第3篇

【经】七年春,齐人伐xxx夏,小邾子来朝。xxx其大夫申侯。秋七月,公会齐侯、xxx、陈世子款、xxx华盟于宁母。xxx卒。xxxxxx。冬葬xxx。

【传】七年春,齐人伐xxxxxx言于xxx曰:「谚有之曰:『心则不竞,xxx于病。』既不能强,又不能弱,所以毙也。国危矣,请下齐以救国。」公曰:「吾知其所由来矣。姑少待我。」对曰:「朝不及夕,xxx君?」

夏,xxx申侯以说于齐,且用xxx涂之谮也。

初,申侯,申出也,有宠于楚文王。文王将死,与之璧,使行,曰,「唯我知女,女专利而不厌,予取予求,不女疵瑕也。后之人将求多于女,女必不免。我死,女必速行。无适小国,将不女容焉。」既葬,出奔郑,又有宠于厉公。子文闻其死也,曰:「古人有言曰『知臣莫若君。』弗可改也已。」

秋,盟于宁母,谋xxx也。

管仲言于齐xxx:「臣闻之,招携以礼,xxx以德,xxx不易,无人不怀。」齐xxx于诸侯,xxx受方物。

xxx使大子华听命于会,言于齐xxx:「xxx、xxx、子人氏三族,实违君命。若君去之以为成。我以xxx内臣,君亦无所不利焉。」齐侯将许之。管仲曰:「君以礼与信属诸侯,而以奸终之,无乃不可乎?子父不奸之谓礼,守命共时之谓信。违此二者,奸莫大焉。」公曰:「xxx讨于郑,未捷。今苟有衅。从之,不亦可乎?」对曰:「君若绥之以德,加之以训辞,而帅诸侯以讨郑,xxx覆亡之不暇,岂敢不惧?若总其罪人以临之,xxx辞矣,何惧?且夫合诸侯以崇德也,会而列奸,何以示后嗣?夫诸侯之会,其德刑礼义,xxx不记。记奸之位,君盟替矣。作而不记,xxx也。君其勿许,xxx受盟。xxx既为大子而求介于大国,以弱其国,亦必不免。xxx叔詹、堵叔、xxx三良为政,未可间也。」齐侯辞焉。子华由是得罪于xxx

冬,xxx请盟于齐。

闰月,惠王崩。襄王恶大叔带之难,惧不立,不发丧而告难于齐。

左传文言文及翻译

七年春季,齐国人进攻xxx。xxx对xxx公说:“俗语有这样的话:‘心志假若不坚强,怎么能又怕屈辱?’既然不能强硬,又不能软弱,因此只有死路一条。国家危险了,请您向齐国屈服以挽救国家。”xxx公说:“我知道他们是为什么来的了,姑且稍稍等我一下。”xxx回答说:“情况危急,早晨到不了晚上,怎么等待君王呢?”

夏季,xxx公杀死申侯以讨好齐国,同时也是由于xxx涛涂的诬陷。当初,因为申侯是xxx所生,受到楚文王的宠信。文王将要死的时候,把璧玉给他,让他走,说:“只有我了解你,你垄断财货而永不满足,从我这里取,从我这里求,我不加罪于你。后来的人将会向你索取大量财货,你必然不免于罪。我死,你一定要赶快走,不要到小国去,他们不会容纳你的。”安葬楚文王后,申侯逃到xxx,又受到厉公的宠信。子文听到他的死讯,说:“古人有这样的话说:‘了解臣子没有像国君那样清楚的。’这句话是不能改变的啊!”

秋季,xxx公和xxx、xxx、xxx的世子款、xxx的xxx在宁母结盟,策划进攻xxx。

管仲对xxx说:“臣听说:招抚有二心的国家,用礼;怀念疏远的国家,用德。凡事不违背德和礼,没有人不归附的。”xxx就以礼对待诸侯,诸侯的官员接受了齐国赏的土特产。

xxx公派遣太子华接受会议的命令,对xxx说:“xxx、xxx、子人氏三族,违背您的命令。您如果除掉他们而和敝国讲和,我国作为您的内臣,这对您也没有什么不利。”xxx准备答应他。管仲说:“君王用礼和信会合诸侯,而用邪恶来结束,未免不行吧。儿子和父亲不相违背叫做礼,见机行事完成君命叫做信。违背这两点,没有比这再大的邪恶了。”xxx说:“诸侯进攻xxx,没有得胜;现在幸而有机可乘,利用这点,不也行吗?”管仲回答说:“君王如果用德来安抚,加上教训,他们不接受,然后率领诸侯*xxx;xxx挽救危亡还来不及,哪敢不害怕?如果领着他的罪人以兵进攻xxx,xxx就有理了,还害怕什么?而且会合诸侯,这是为了尊崇德行。会合而让奸邪之人列于国君,怎么能向后代交代?诸侯的会见,他们的德行、刑罚、礼仪、道义,没有一个国家不加以记载。如果记载了让邪恶的人居于君位,君王的盟约就要废弃了。事情做了而不能见于记载,这就不是崇高的道德。君王还是同意为好!xxx一定会接受盟约的。子华既然做了太子,而要求凭借大国来削弱他的国家,也一定不能免于祸患。xxx有叔詹、堵叔、xxx三xxx的人执政,还不能去钻它的空子。”xxx于是xxx辞谢。子华因此得罪了xxx。

冬季,xxx公派遣使者到齐国请求订立盟约。

闰十二月,xxx去世。襄王担心大叔王子带作乱,又害怕不能立为国君,所以不发布丧事的消息,却把将要发生内乱的事向齐国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