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总结报告>冷冲压总结(合集6篇)

冷冲压总结(合集6篇)

时间:2024-02-17 08:37:47 总结报告

冷冲压总结 第1篇

1、冲剪模具:类似前面提到的冲孔、下料模,将产品分离的模具形式。如:剪断冲模、下料冲模、冲孔冲模、修边冲模、整缘冲模、拉孔冲模和冲切模具等。

2、弯曲模具:将下料好的材料通过外力弯成一个带角度的形状,根据产品形状、精度及生产量大小,可以将模具形式分为:普通弯曲冲模、凸轮弯曲冲模、卷边冲模、圆弧弯曲冲模、折弯冲缝冲模、扭曲冲模等。

3、抽制模具:就是拉伸模具结构,换个名称而已。

4、压缩模具:这种利用压力机强大压力,迫使产品材料进行不定向流动变薄或变厚,从而得到我们想要的产品形状。主要模具形式有:挤制冲模、压花冲模、压印冲模、端压冲模等。

来自: liuenk5gb > 《1》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钣金设计小知识(一)

冲裁间隙是一个重要的工艺参数,其大小除对冲裁件的断面质量和尺寸精度有影响外,还会对冲裁力和模具寿命有直接影响。外形尺寸小于凹模尺寸,内形尺寸大于凸模尺寸。外形尺寸大于凹模尺寸,内形尺寸小...

浅谈钣金加工技术在电梯行业中的应用

二十一世纪初期,由于电梯的钣金零件加工比例大,许多电梯制造企业为了顺应市场需求,纷纷购买多工位冲床,以提升加工效率。电梯钣金部件的切割加工,多选用光纤激光切割机,其在加工质量、维护和使用...

史上最全的冲压模具资料(连载一)

史上最全的冲压模具资料(连载一)最大压缩量(这个弹簧可以压下去多少),弹簧的最大压缩量等于弹簧的自由高度乘以弹簧的最大压缩比,...

冲压工艺知多少、25种工序详细介绍,值得一看

冷冲压总结 第2篇

关键词:省级实训基地;冷冲压模具设计与实训;工学结合;职业岗位群;课程开发

从模具用人企业反馈的信息看,目前企业急需的是具有一定社会实践经验的模具人才。而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严重脱节,不能迅速地适应生产一线的工作。因此,有必要对模具专业所设置的课程进行开发,面向用人单位,建立以实用知识和实践能力为基础的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

《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技能领域课程。它与冲压设备、计算机技术密切联系,属于理论与实践相交融的课程。通过传统的讲授方法,很难使学生熟练掌握冷冲模的基本理论和各种典型模具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更不能达到自行设计中等复杂模具的技能水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发《冷冲压模具设计与实训》课程,对模具人才的培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程定位 根据模具专业培养目标要求,以职业任务和行动过程为导向,从职业岗位分析入手,融合职业资格标准,突出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以工作任务为载体,构建课程结构,实行情境化教学;采取“精简、融合、重组、增设”等方式,设置了《冲压模具实训》课程。详细开发流程图如下页图1所示。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是按照任务驱动、理论实践一体化,讲训并重,学练结合,融入企业标准,依托省级实训基地建设点,一体化模式组织教学,如下页图2所示。课程的教学总目标是达到能分析、会计算、懂设计、强操作。能分析:能准确分析模具的结构组成和动作原理;能正确分析制件的冲压工艺性,并制定其生产工艺方案;能分析常见冲压工艺的主要质量问题,并提出一定的解决方案。会计算:能正确进行模具设计的工艺计算,并具备模具标准件以及模具材料的选用能力。懂设计:掌握模具设计的步骤与方法,能够完成中等复杂程度冲压件的模具设计任务。强操作:能够独立完成冲压模具的安装、调试与制件的生产工作。

教学内容

课程以校企双方共同精选的零件为教学载体和实训载体,通过对学习情境的学习和实训,可以使学生直接融入到企业的实际生产之中。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依照工学结合思想,基于工作过程中的项目任务的需求来组织教学内容,并把职业道德等融入专业课教学中。每个教学模块及下面的工作任务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从教学模块1到4形成两条职业能力培养主线,工学结合学习情境的设计如表1所示。

内容选取 课程从内容选取上打破原有学科体系,本着“基础知识够用,兼顾后继发展”的原则,按照模具设计的工作流程整合序化了教学内容,并以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整合思路,按照“知识+实例+实训”的教学模式,做到了“教学做”的有机结合,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目的。

内容组织 课程设计了冲裁模设计、弯曲模设计、拉深模设计和成形模设计四个教学模块,并通过教学载体4个典型零件,进行冲压模具设计案例为教学载体来实施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了模具拆装实训、生产认识实习、模具安装与调试实习以及课程设计。

表现形式 四个模块内容的表现形式如图3所示。

教学方法

与手段

高职学生形象思维强于逻辑思维,实践操作强于理论学习,动手能力强于动脑能力。因此,传统的偏于理论知识讲授的方法不能适于现在学生的学习,考核方式落后单一的闭卷考核方式,导致学生考试成绩很好,进入企业什么都不会。

教学设计 课程学习情境设计,选择企业真实零件为载体,序化教学内容,难度由浅入深、零件形状由简单到复杂,按照模块教学方法进行学习情境设计,组织课程内容,设计理论实践一体、项目导向的职业岗位核心课程。冷冲压模具设计与实训课程通过项目化教学,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工学结合”,贯穿学生从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本着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项目训练到综合项目训练的原则,按技能要求,分层次,分阶段地实施。培养具有专业实践技能的符合职业标准要求的技能型人才。

教学方法 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打破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理论教学为中心的传统模式,根据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求,按照“教什么、为什么教、怎么教”的思路组织教学,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教学团队积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创新,创建了一系列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具体有:实例观摩+实际演练教学方法、启发互动教学法、学评一体化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在一体化场所,利用多媒体课件和仿真教学与实物现场想结合的手段,拓展教学资源,改进传统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确保教学质量。

教学队伍建设

要实施《冷冲压模具设计与实训》课程教学,硬件条件都具备了,关键是师资。“双师”化的专兼结合教师很关键,要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也要具有较熟练的实践技能,更要具有理实结合的教材分析及过程组合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否则教学过程难以控制。多年来,我校一直注重教师的职业能力培养.充分利用实训基地的技术条件,引导专业教师积极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到企业挂职锻炼,不断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本课程的教学团队已经成为一支学历、年龄、职称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教学团队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100%。聘请企业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教学由专兼职教师共同承担,每个学习情境由一名校内专任教师和一名企业或行业兼职教师承担;校内专任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相互交流学习,互补长短,在教学过程中以师傅的身份指导学生完成工作任务。

依据工学结合的思想,通过系部教师同企业专家、行业专家共同论证,从毕业生在生产第一线所从事职业岗位群出发,将每一岗位所对应的工作任务归纳出模具专业的职业能力,融入企业或行业标准,围绕专业培养目标,依托省级实训基地建设点,建成工学结合优质《冷冲压模具设计与实训》课程。

参考文献:

[1]xxx.高职教育“四化一体”课程开发模式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1(6):89-89.

[2]xxx.基于工学结合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11(1):82-83.

[3]xxx,xxx文.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研究综述[J].江苏高教,2011(1):137-138.

[4]xxx,xxx,xxx.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开发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1(36):127-128.

[5]xxx.浅析基于项目教学法的“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教学设计[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7):185-186.

[6]孙德志.《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之我见[J].吉林农业,2010(10):217.

[7]xxx,潘培道,胡昌军.基于冲件加工过程的《冷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教学方法[J].池州学院学报,2011(3):142-143.

冷冲压总结 第3篇

一、课程目标

《冷冲压成形模具》课程是我院模具技术系开设的一门专业技术核心课程,课程建设伴随着我校模具专业几十年的专业建设历程。在企业专家的指导下,通过企业调研、专家座谈,形成了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开发了相应的课程标准和授课计划,有力地指导了冷冲压成形模具课程的建设。

1.课程培养的专业能力目标

(1)依据冲压件图样或样件分析冲压工艺性;

(2)制定冲压工艺方案并选择最佳方案;

(3)确定冲压模具结构(模具设计);

(4)编制模具零件加工工艺,具备机床操作能力;

(5)编制模具装配工艺,具备模具装配技能。

2.课程培养的方法能力目标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科学的创新精神;

(2)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迁移能力;

(3)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

(4)社会责任心和环境保护;

冷冲压总结 第4篇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属于专业技术学习领域,主要针对冲压模具设计员、工艺编制员、模具工等典型工作岗位,该课程通过指定训练项目模具设计,零件制造,完成模具的装配与调试,最终完成制件生产。重点培养冲压模具设计与零部件加工的职业能力,使学生在未来工作生涯中具备岗位迁移的能力,实现专业能力的可持续性发展。具体情境在模具生产使用过程中的作用如图1所示。

图1 情境在模具生产使用过程中的作用

2、课程设计

2、1设计理念

本课程的开发理念和思路是:打破依据知识的完整性选择课程内容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围绕着职业能力的培养选择课程内容;打破理论与实践的二元课程模式,以项目为载体实现工与学的结

业能力;以工作实践为起点,把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相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按项目引导和任务驱动模式来建构,教学实施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2、2设计思路

(1)以“能力点”和“知识点”构建课程体系,以完成冲裁模、弯曲模、拉深模设计与制造设计三个主要学习情境的模具装配图的工作任务为主线,将整个课程划分为6个学习情境,第一个学习情境为引导性认识环节,后三个情境又划分成若干任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第五、六个学习情境为冲压变形使用的扩展领域。

(2)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基本知识点贯穿始终,使学生学会使用CAD等绘图软件设计模具。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等职业素养的培养融入到教学全过程。

3、内容选取

针对高职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逻辑思维能力弱;动手能力强,思辨能力弱以及自信心不足,但课程培养目标又需突出综合职业能力的特点,在内容的选取和组织上,选用了以下设计思路。

按照认知规律和职业能力培养规律,选取了六个学习情境,第一个学习情境为认知模具,此为引导性知识,理论够用就行。用9课时让学生认识模具结构,熟悉模具工作原理,学会选择压力机。第二、三、四个学习情境分别为冲裁、弯曲模、拉深模设计与制造,这是职业能力培养的重点与关键,以3个日常生活用品的冲压模设计为工作任务,使学生掌握模具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占用47课时。最后两个学习情境是其他成形模设计和级进模认知,这是职业能力培养的扩展,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需要分配8课时。

二、教学实施

以下将从教学组织、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资源、教学评价等四个方面来总结:

1、教学组织

采用“教学做合一” 教学模式,老师讲授一个案例,给学生类似的学习任务,老师讲解完后,学生能把任务完成。

学生5~6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以项目组的组织教学模式开展学习。以第二个学习情境中的任务二“典型零件落料冲孔模设计”为例,首先,教师向学生下达设计任务,学生接受设计任务后,了解该做什么;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设计方案,让学生明确应该怎么做;接着学生对本组设计方案进行比较和讨论,在教师引导下选取最优方案,确定做什么;下一步进入实施阶段,每个学生按照本组最后选定的设计方案用CAD等绘图软件完成模具装配图。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接受教师和其他组别同学的检查与评价,最后各组学生根据检查评价结果,对本次设计的不足之处加以改进和完善。

采用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有目的的学习。学生除了知识与技能的互补与提高之外,还能提升社会与方法能力。通过设计方案的比较与选择,能培养学生的工程成本意识,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提高职业素养。

2、教学方法与手段

整个课程采用项目引领和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的不同,辅助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在模具认知的教学中,采用现场教学,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冲压模和压力机,并很好地理解两者的关系。在冲裁模、弯曲模、拉深模设计教学环节,准备与总结阶段采用讲授法,教师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让学生明白应该做什么。计划阶段采用团队合作,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集体智慧,使方案具有可行性。决策阶段运用讨论式,通过方案的比较、辩论,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这样做。实施阶段让学生扮演设计员角色,体验设计的全过程,掌握设计的方法与技能。检查时采用头脑风暴法,师生各抒己见,取长补短。

冷冲压总结 第5篇

【关键词】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高职、教学、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2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主干核心专业技术课程。随着模具工业的快速发展和高职学生的特点,只有制定适合的教学方案,才能改善教学效果,从而培养出适应现代模具技术应用及发展的高水平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一、 教学现状分析

1. 学习动机问题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是专业学习中的主干课程,也是一个复杂过程,决定这一过程效果好坏关键有三个方面:学生、教师以及教与学相互作用环境。其中,作为学习主人的高职学生是关键因素。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怎么样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是很重要的问题。当前本专业学生对课程的不良学习动机主要表现为:没有学习兴趣、上课容易扰,注意力不集中、排斥老师教学、实训懒惰等现象。

2. 基础专业差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在高职高专教学中开设在第三学期,前续课程有“机械制图” 、“机械制造基础” 、“CAD教程” 、“工程力学” 、“金属材料”等基础课程,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基础性的知识结构不熟悉,导致在学习中有许多困惑不解。主要表现有:识图能力差、材料的热处理知识缺陷、软件绘图不熟练、零件的制造工艺不清楚等等。

3. 方法不当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的学习方法的掌握很重要,好的学习方法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把握很欠缺,主要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前续知识与现在的知识不能很好的衔接、学习投入时间短。

4. 就业不明确

学生在学习本课程的同时对就业问题比较困惑,不知道毕业后将从事哪方面的工作。

二、 教学实施方案

1. 正确引导-----增强教学效果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起到主导的作用,学生自我学习方法的不当会影响到学习效果,同时教师的教学方法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所以在课程实施中方法很重要,联系实际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①引入教学载体

“模具”这个名词,在学生没有接触之前,都不知道它为何物,有何之用,所以在教学中引入合适、简单、上手快的教学载体进行驱动,有助于学生的接受。其教学理念如下图:

在冲压模具教学中对教学载体的选择尤为重要,它选择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乃至之后的学习,可以从“山字形落料件模具设计”、“垫片复合模具设计”、“挂耳弯曲模具设计”、“无凸缘端盖模具设计”等合适的教学载体,讲解冲裁、弯曲、拉深模具的结构设计等诸多问题,同是可以进行观摩教学进行讲解,让学生感性认识事物,为之后教学增加铺垫。

②破解资讯

在下个课题开授前,教师提出资讯问题,让学生充分利用周边的学习资源进行破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冷冲压总结 第6篇

论文摘要:中职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的教育方式,要突破以理论指导实践、全面化学习的模式,转而实行项目化教学,采用以点带面、以技能实践促进理论掌握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技能与知识的转化,突出中职教育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的指导方针,培养出具有很强的技能操作能力和一定理论水平的学生,以适应现代模企对一线生产技术人员的社会用工需求。

1现状分析

作为我国职业技术培训中坚力量的中职、高职、高专院校,相继开设了模具专业,教学用书纷纷出版,专业发展与课程建设都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然而,数量众多的模具专业教材,大部分是针对高职高专教学编写,鲜有适应中职教育而编写的模具专业用书,各中职学校不得不采用仅有的大学教材来进行课程教学。中职模具专业课程建设,应以提高实践技能为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项目化整合,明确、细化技能要求,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切实提高教学水平。

2课程项目化

确立培养方向

要设置出适合中职教育特色要求的冲压模课程,必须明确设置标准。当前中职学生毕业后往往应聘到生产一线岗位。所以,对《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这门课程进行项目化,在“制造”与“设计”这两个方面,重点应突出“制造”这个方面,在制造的过程中了解、熟悉设计原理,再进一步提出创新要求,实现以专业技能实践为主,理论学习为辅的教学目标,最大程度地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并在拥有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分析或解决冲压加工生产中的问题,提高创新能力。

确立项目内容

项目内容的选取要符合教学大纲和反映社会技术要求,要易于被学生接受、了解和运用,要在强化技能实训的同时,穿插理论指引;不是理论指引实践,而是通过技能实践,了解与消化理论,再利用了解的理论促进技能水平升级,形成以技能实践溶解理论、以理论强化技能水平的良性循环。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这一门课程涉及到冲裁、弯曲、拉深、成形等多种模具的设讨一制作,初步接触时,一个学生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问和精力才有可能在脑海里把这一系统工程初步建立起来。因此,在确定冲压模这门课程的项目内容时,应选定其中某一种类型的模具相关知识进行内容组织,整合为项目形式,对课程实行项月化教学。当项目完成,学生容易在大脑中建立起清晰的模具制造工程模型,之后就可以此为突破口,扩展教授其它类型的模具知识,形成以点带面的冲压模知识教授方法体系。结合学生学习特点,分析各类型冲压模的结构特征和所需要运用的知识内容,选取冲裁模作为冲模知识学习的突破门。冲裁模是冲压模中用得最多的一类模具,其结构组成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学生通过冲裁模的学习,拥有了坚实的模具制造知识基础,那么,在后续的弯、拉深等冲模的学习上,将会呈现事半功信的效果。

分项目制定

根据冲裁模的结构特点,本着由浅人深的原则,可选取单工序的落料模作为具体项月实施裁体,把完成整副冲裁模具的制造过程,分解成多个项目内容依据模具结构零件的功能特点和加工过程,联系各知识要点,可把整个项目分化成以下七个分项目:①冲裁模基础知识:进行模具拆卸实践,一了解模具结构,对冲模和冲压加工生产形成初步认识;②冲床与冲压加工基础知识;了解冲床结构,分析冲压原理;③模架零件制造:对模座板、导向零件等进行加工,强调技术要求,学会车、铣、磨等机床加工手段,强化机床操作技能,了解模架设计要求和选用方法;④凸模和凹模制造:学会用数铣、线切割、电火花等技术手段加工凸、凹模,了解凸、凹模零件的设计要求,学会凸、凹模尺寸的确定方法;⑤垫板与固定板制造:加工上、下垫板与凸、凹模固定板,对上、下垫板以及凸、凹模固定板进行加工,强化加工技能,了解凸、凹模固定板设计的要点;⑥卸料装置部件制造:对卸料零件进行加工,了解卸料装置的结构组成和设计要求;⑦冲裁模装配与调试:对已经加工完成的模具零件进行组合装配,掌握装配模具的技术要求和方法,完成整副模具的最后组装,把模具装在冲床上进行试加工。

项目实施

项目的实施过程是以学生为主老师参与指导的方式实行,老师选定两个结构不同的冲裁件,并预先为其中一个零件设计出完整的模具结构,作为学生进行加工的对象。每一个项目中,学生亲自对零件加工,老师则对其加工过程进行必要指引,从工艺、技术要求等方面进行详细要求;当加工完成后,教师对其加工过程进行点评,指出不足之处以待改进。此时,由于学生刚完成零件的加工,精神状态高度集中,且加工过程中亲力亲为,对零件的各部位结构印象深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已充分地调动起来,老师对所加工零件的功能、设计原理、设计要点等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将会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每个分项目进行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把“为什么会是这样”引人到项目过程中每个技能和知识点里,激发学生思维多多思考,培养学生不断进行探索。

项目的检查评估

每一个分项目的完成,学生都要进行自我评价,把该项目所用的技能和自身的掌握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并形成分析报告书,认清长短,指出问题,针对性解决或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