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总结报告>史纲知识点总结(合集9篇)

史纲知识点总结(合集9篇)

时间:2024-03-01 09:09:08 总结报告

史纲知识点总结 第1篇

一、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

(一)xxx主义的诞生

1.背景

⑴1825年英国爆发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①经济危机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矛盾的结果。

②每隔左右,资本主义国家就发生一次危机,使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⑵19世纪30、40年代欧洲爆发了三次大规模的工人运动:

①1831年、1834年的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

②1836年英国宪章运动。

③1844年xxx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结果:三次工人运动最后都失败了。

评价:

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

工人运动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为科学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⑶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中,xxx、_:

①深入工人群众,揭露并分析资本主义制取?br>

史纲知识点总结 第2篇

一、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以议会为基地,向专制xxx发起挑战。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随后,英国经历了共和国、军事独裁和xxx辟时期的反复斗争,1688年,发生“光荣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获得巩固。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明确限制xxx,保证了议会立法和财政等方面的权力,确立了议会高于xxx,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成君主立宪制国家,为英国开辟了和平渐进的发展之路。

2、美国独立战争:18世纪中叶,英国对北美大西洋沿岸13块殖民地的种种限制和剥削,激起了北美人民的强烈不满,他们要求独立的呼声高涨。1775年4月,波士顿附近来xxx的民兵与英军发生冲突,北美独立战争由此开始。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阐述了人民主权思想宣告独立,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美国独立战争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它促进了欧洲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为拉丁美洲独立战争提供了先例。

3、法国大革命:18世纪,法国封建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启蒙思想也对民众产生了深刻影响。1789年7月14日,法国爆发大革命。革命猛烈冲击了封建专制制度,资产阶级控制的议颁布《人权宣言》,明确提出了人权、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权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1791年,议会颁布宪法,确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1799年,拿破仑发动军事_,建立军事独裁统治。拿破仑的统治维护了大革命所确立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但他加冕称帝,废除共和国。1815年拿破仑帝国覆灭。然而,法国大革命也沉重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革命的原则随着拿破仑的军队传播到欧洲各地。    

4、美国内战:美国独立后,经济获得发展。但南北双方在关税、西部领土建州等问题上矛盾尖锐其焦点是奴隶制的存废问题。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xxx总统领导的联邦政府先后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赢得民众支持。1865年,内战结束。联邦政府的胜利维护了美国的国家统一,基本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随后又在法律上承认了黑人的公民权利,为此后美国的发展和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但黑人仍备受歧视。

5、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年,面临空前危机的俄国沙皇政府进行废除农奴制改革,农奴获得人身自由,通过赎买得到土地。随后又进行其他改革,如实行地方自治改革、司法制度、等,还采取措施刺激工业发展。这些自上而下的改革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但没有直接触及沙皇专制制度,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

6、xxx和xxx统一:19世纪中期,xxx和xxx都处于分裂状态。xxx通过革命和反侵略战争,于1861年建立xxx王国。1871年统一,实行君主立宪制。  普鲁士和奥地利是xxx的两个最大邦国。普鲁士国xxx一世起用主张“铁血政策”的俾斯麦为宰相,决心通过xxx。1864—1871年,普鲁士先后击败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统一了除奥地利以外的xxx,成立了xxx帝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7、日本明治xxx:19世纪中期,日本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日本有识之士于1868年推翻幕府统治,恢复_权威,随后进行改革,史称“明治xxx”。明治政府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仿效西方国家制定宪法。明治xxx保留了大量封建势力,成为_的社会基础。日本很快开始对外xxx、美、法、俄、德、意、日等国通过革命或改革,xxx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史纲知识点总结 第3篇

一、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1)寻找资源和可开垦的土地;(2)掠夺xxx财致富:(3)人文主义鼓励冒险精神和《马可·波罗行纪》的诱导。(4)开辟到亚洲的新商路:xxx帝国在建立和扩张的过程中,使来自亚洲的商品因加价而奇贵。(5)传播基督教:希望通过向海外扩张来传播基督教。(6)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积极支持海上探险。(7)航海技术、造船技术和地理知识取得了长足进步,使远洋航行成为可能。

二、新航路开辟的表现:

航海家

1487年

迪亚士

绕过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到达非洲东海岸

1492年

哥伦布

从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

1497—1498年

达·伽马

从欧洲绕过非洲到达印度和东方

1519—1522年

麦哲伦

其船队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三、其他航路的开辟

1.背景: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和葡萄牙占据了欧洲至亚洲和美洲最有利的通商路线。英国、荷兰等国为发展海上贸易,开始在北大西洋的高纬度地区寻找通往亚洲的航路。

2.开辟:(1)北大西洋海上航线:1497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了纽芬兰岛;16世纪,法国人卡蒂埃到达拉布拉多半岛。(2)北冰洋海上航线:荷兰航海家巴伦支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17世纪初,xxx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俄罗斯人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3)南太平洋海上航线:1578年,英国人xxx到达美洲南端的一个岬岛,即合恩角。1642—1643年,荷兰的塔斯曼环航澳大利亚时,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

3.影响:进一步丰富了人类的地理知识,开辟了众多重要的新航线,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直接联系。

史纲知识点总结 第4篇

2020中国现代史必备考点总结

【考试说明】_的成立和巩固

A 识记 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知道西藏和平解放;了解《_土地改革法》。

1.开国大典的史实

北P3:1949年10月1日北京开国大典。

P4:_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geming已经取得伟大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

2.西藏和平解放

北P5:1951年10月,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3.《_土地改革法》

北P9: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农村展开。

【考试说明】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年颁布了第一部《_宪法》

北P15: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_通过了《_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

北P24: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文化大geming”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文化大geming”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

北P39:“文化大geming”是一场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文化大geming”时期,国家_遭到严重削弱,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国民经济发展缓慢,教育科学文化事业被严重摧残。

【考试说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中国_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北P59:1978年12月,中国_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形成以_为核心的_第二代领导集体,从此我国走上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北P6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农民创造了“包产到户”这一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使农民焕发出极大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大发展。

3.以深圳等经济特区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北: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北P61:1980年,我国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创建成功,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考试说明】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北P26: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2.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

北P72:7月1日,中英正式举行香港_交接仪式,香港终于回到祖国怀抱。

P73:12月20日,中葡举行澳门_交接仪式。

3.“_”的基本方针。

北P70:进入历史新时期后,_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_”的创造性构想。这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P71:“_”的科学构想,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我们国家的主体部分坚持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和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特别行政区仍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

P71:“_”首先被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

【考试说明】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

北P16:1953年12月,我国政府在同印度的谈判中,首次提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xxx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2._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北P17:1955年万隆会议。会议出现尖锐分歧。_及时而鲜明地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3.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北P47:1971年,第26届_通过提案,_政府成为中国在联合国的惟一合法政府,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4.中美建交的史实

北P49:1972年xxx,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美国承认,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979年中国与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xxx关系进入正常化发展阶段。

5.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活动的史实

北P78:1991年,我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考试说明】科技、教育与文化

1.“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

北P42:“两弹一星”。“两弹”即_和导弹。1964年,中国第一颗_爆炸成功,1966年,我国成功进行了导弹_试验。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顺利送入太空轨道。

2.“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

北P65:xxx在1973年成功培育出我国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

3.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

北P66: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20世纪末,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达到80%。

史纲知识点总结 第5篇

学习教育规划纲要心得体会及总结

xx年10月12日,我校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xxx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我在参加集中学习会的同时,还进行了自学。通过学习,我深受鼓舞,感受、感触颇深。《教育规划纲要》的制定关乎民族兴旺、人民福祉和国家未来,对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教育规划纲要》处处体现着党和国家重视和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释放出“不破不立”的改革信号。下面,我简要谈谈自己的两点学习心得:

一.领会纲要精神,明确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内涵

通过学习,我感觉《纲要》的每一条都是针对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有的放矢地制定的,脉络很清晰,应该说把握住了我国教育还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的脉搏。感触最深的地方就是《纲要》中提及的“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国家把教育摆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种高度是体现了教育在新时期的重要地位。

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知识社会,信息时代,人们对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前所未有的重视,教师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是育人理念的关键因素。

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促进公平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对我们教师来说就是要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不歧视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进步。

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要求我们教师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念,强化课堂教学,提高资源建设质量,确保教学质量及育人质量。

二. 结合我校实际,大力发展继续教育

这次纲要将构建“终身教育立交桥”作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将努力形成“学习型社会”作为三个战略目标之一,突显了党和国家高瞻远瞩,与时俱进的战略眼光,对于我国实施xxx国、人才强国战略有着无比重要的意义。

史纲知识点总结 第6篇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二战后,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掀起新高潮。在印度,在领袖甘地、xxx、_联盟真纳的领导下,积极争取印度独立。在人民反抗斗争的压力下,1947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但英国实行“分而治之”政策,将原来的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独立的自治领。20世纪50年代,非洲大陆也掀起民族独立风暴。1960年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到20世纪60年代末,非洲的独立国家已达41个,约占非洲总面积的84%。二战后拉丁美洲人民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迅速发展,1945年至1991年,全世界有90多个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独立,以惊人的速度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

二、发展中国家的成就  

发展中国家,又称第三世界,是指原来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取得独立后建立的新兴民族国家。这些国家掀起了现代化建设浪潮。20世纪60—80年代,新加坡、韩国与中国的台湾、香港地区一起被称为“亚洲四小龙”。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海湾产油国也出现了“石油繁荣”和经济起飞。非洲国家独立后,经济一度发展较快。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曾使它们受到巨大打击。经过改革,20世纪90年代的拉美经济出现繁荣势头。

非洲是发展最不平衡的地区,到21世纪初,近一半的非洲人口仍生活在贫困线以下。非洲国家已经成立了各种经济合作组织,共同谋求发展。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还有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发达国家操纵国际市场,压低农产品和原料价格,抬高工业品价格,损害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三、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发展问题多种多样。亚洲一些国家过分依赖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承受风险的能力较差。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曾使它们受到巨大打击,促使它们重新调整经济结构,健全政府对金融体系的监管。拉丁美洲过于依赖出口贸易和外资,欠下巨额外债,影响了发展。经过改革,20世纪90年代的拉美经济出现繁荣势头。非洲是发展最不平衡的地区,到21世纪初,近一半的非洲人口仍生活在贫困线以下。非洲国家已经成立了各种经济合作组织,共同谋求发展。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还有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史纲知识点总结 第7篇

一、文艺复兴运动

1、原因:(1)根本原因: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2)西欧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3)在xxx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积淀丰厚,还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

2、实质:文艺复兴打着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旗号,实质是新兴资产阶级的新的思想文化,其思想核是人文主义。

3、代表人物:产生了薄伽丘、但丁、xxx克三位著名人物,被称为“文学三杰”。15世纪出现了xxx奇、米xxx罗和xxx,被称为“美术三杰”。16世纪英国的xxx亚是文艺复兴后期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哈姆雷特》等,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政治道德理念。

4、意义:(1)文艺复兴推动了自然科学及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解放了人性。

二、xxx革

文艺复兴解放了思想,使_会的权威受到质疑,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人们对罗马教廷的长期剥削日益不满。1517年,神学教授xxxxxx撰写了著名《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xxx革的序幕。xxx认为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主张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xxx教会,德国xxx革确定了“教随国定”原则,形成了xxx派新教,并在德国取得合法地位。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国家的形成。继德国之后,瑞士的加尔文教和英国的国教影响最大。xxx革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发展了人文主义。促进了新教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三、近代科学的兴起  

文艺复兴和xxx革推动了近代科学兴起,被称为“科学革命”。15~16世纪之交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否定_会宣扬的“地心说”。17世纪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确立了较为完整的经典力学体系,科学革命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四、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核心是理性主义就是以理性和科学的光芒,驱散黑暗的思想解放运动。17世纪,英国出现早期启蒙思想,代表霍布斯、洛克。18世纪,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启蒙思想家提出了自由、平等、法制、天赋人权、权力制衡等主张。启蒙思想家们都反对君主专制,但伏尔泰寄希望于“开明”君主进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孟德斯鸠强调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xxx主张主权在民和直接民主制。欧洲其他国家也涌现出一批启蒙思想家。英国的亚当·斯密被尊为“现代经济学之父”,主张自由竞争。德国哲学家xxx是启蒙运动的集大成者,主张民主、自由、平等。意义:(1)启蒙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2)启蒙运动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3)同时也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思想武器。

史纲知识点总结 第8篇

19世纪中后期,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为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表现为电力的广泛应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内燃机的创制和应用,汽车、飞机等新式快速交通工具应运而生,深远影响的成就;化学工业、石油化工业获得发展、电讯事业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具有不同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如:(1)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2)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英国、美国、德国、法国等都有重要的发明创造,美国与德国最为突出。   

史纲知识点总结 第9篇

一、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   

1496年,西班牙在海地建立了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圣多明各。之后西班牙把除巴西之外的大部分南美洲、整个中美洲和部分北美洲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葡萄牙入侵巴西,建立了巴西殖民地。拉美大部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小部分被荷兰、英国和法国占据。

二、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到16世纪中叶,葡萄牙已经在亚洲建立了包括中国澳门在内的几十个商站。同时西班牙将菲律宾变为其殖民地。从17世纪开始,英国、荷兰和法国也加紧侵略亚洲,在南亚,英国通过东印度公司侵略印度,19世纪中后期,英国几乎控制了印度全境。在东南亚,荷兰占领整个印度尼西亚。英国将缅甸和马来半岛的大部分变成殖民地;法国侵占了越南、柬埔寨和老挝;美国取代西班牙,成为菲律宾的宗主国。在西亚,18世纪末19世纪英、法、俄等国将xxx帝国半殖民地化。俄国和英国控制伊朗。在东亚,_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0年,日本吞并了朝鲜半岛。

三、西方列强瓜分非洲   

从15世纪开始,西方列强就侵入非洲。在北非英、法侵略埃及,最终埃及成了英国的殖民地。英国还入侵苏丹。法国入侵阿尔及利亚,并向突尼斯和摩洛哥扩张。1884年,英、法、德等国在柏林召开会议,协议规定:任何国家在非洲占领新的土地,必须通知其他国家,占领方为有效,这就是臭名昭著的“有效占领”原则。会议还决定,各国可以先在地图上划定彼此的势力范围,然后再去占领。因此,这次会议也是一次“地图上作业”的会议,19世纪晚期,非洲被瓜分完毕。

四、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的大多数地区已经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非洲的绝大部分成为殖民地,拉丁美洲成欧美国家的半殖民地。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是同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联系在一起的。在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程中,资本主义各国需要占领更大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