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四式总结 第1篇
一、大头瘟是风热时毒所致的急性外感热病
二、临床特点:多发于冬春,起病急骤,初起憎寒发热,头面焮赤肿痛。
三、诊断要点:
1、多发于冬春两季
2、起病急,初起可见憎寒发热的肺卫表证
3、具有特殊的局部表现,头面焮赤肿胀,呈斑块状鲜红突起,灼热疼痛,皮肤发硬,表面光亮,界限清楚。一般先由鼻旁、面颊肿起,向眼、耳、面部蔓延,甚则波及头皮。严重者可出现水疮。
四、辩证治疗原则:疏风透邪,清热解毒
辨治:邪偏卫表――疏风透邪,解毒消肿
毒壅肺胃――清热解毒,疏风消肿
毒炽肺胃,壅阻肠腑――清透热毒,攻下泄热
局部红肿明显――清热败毒,散结消肿
热退津伤――滋养肺胃,清泄余邪
温四式总结 第2篇
伏暑是xxx受暑湿病邪,伏藏体内,发于秋冬季节的急性热病
特点:初起即有高热、心烦、口渴、脘痞、苔腻等暑湿郁蒸气分证,或为高热、烦躁、口干不甚渴饮、舌绛苔少等热炽营分见证
一、诊断要点:
1、发病季节在深秋或冬月(寒露前后至大寒前后)
2、临床表现多为发病急骤,病情较重,初起即见气分热盛或营分热盛证,均可兼卫分表证
3、严重者即可出现阴伤尿闭或尿多失固的危重证候
二、辨证治疗原则:
首辨暑与湿之孰多孰少,次辨暑湿病邪郁发部位,再辨气血阴阳状态
治则:早期以清泄里热为主,随后辨证论治
温四式总结 第3篇
2. 《湿热病篇》主要内容:
1.湿热病的发病多先内伤而生湿,必内外合邪而致病,初起即见里证,甚少单纯的表证。
2.阐明了湿热病的发生发展规律,病变重心在脾胃,常引起厥阴(肝)、少阳(胆)的变证。
3.精辟地概括湿热病邪“蒙上、流下、上闭、下壅”以及闭阻三焦的特点,提出湿热病当从三焦辨证,治疗当立足分解湿热,xxx三焦。
4.创造了湿热病瘥后调理的辨治方法,使湿热病的辨治体系更臻完善。
温四式总结 第4篇
暑湿是感受暑湿病邪所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
特点:初起以暑湿阻遏肺卫为主
临床表现:身热,微恶风寒,头胀,胸闷,身重肢酸等
一、诊断要点:
1、发病季节在夏末秋初(大暑至秋分),气候炎热,雨湿较盛之时
2、起病急骤,初起以暑湿郁阻肺卫证候为主,表寒内郁暑湿者亦多见
3、临床上既有发热、心烦、尿赤等突出的暑热内盛症状,又兼有身重、胸痞、苔腻等湿邪内阻症状
4、病程中常有黄疸、出血之变证
二、辨证治疗原则:清暑热,化湿浊,调气机,和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