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总结报告>出口贸易总结(推荐3篇)

出口贸易总结(推荐3篇)

时间:2024-05-02 09:38:42 总结报告

出口贸易总结 第1篇

关键词:中印;商品贸易;竞争性;互补性

中图分类号:F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8—0186—03

中国和印度作为世界上最大同时也是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存在较多的相似之处,xxx地理位置领近,经济发展水平接近,自然资源禀赋相似,而且人多地广,这使得中印xxx存在着一定的竞争关系。随着中印政治和经贸关系的不断加深,xxx贸易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目前,中国已成为印度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而印度是中国第九大贸易伙伴,也是中国在南亚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2004年中印贸易总额为136亿美元,2010年中印贸易总额达到617亿美元,xxx双边贸易总量和规模不断扩大,但与xxx国际贸易中的实际地位和经济实力却并不相称。2010年中印贸易总额仅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占印度对外贸易总额的,可见双方存在巨大合作潜能和发展空间。因此,研究中印商品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有利于xxx发挥各自比较优势产品,加强经贸合作,积极促进xxx经贸发展。

一、指标选取和数据来源

(一)测度指标的选取

1.贸易结合度指数。贸易结合度指数是一种用来衡量国家间贸易联系紧密xxx度的指标,它是指xxx对某一贸易伙伴国的出口占该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与该贸易伙伴国进口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比重之比。计算公式为:

TCDab=(Xab/Xa)/(Mb/Mw)

式中,TCDab表示a国与xxx的贸易结合度指数,Xab表示a国对xxx的出口额,Xa表示a国的出口总额,Mb表示xxx的进口总额,xxx示世界的进口总额。

如果TCDab>1,说明a国和xxx在贸易上联系紧密;如果TCDab

2.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RCA),是反映一个国家(地区)的某种产品是否具有比较优势的一个衡量指标。xxx(地区)出口某种产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由该产品在该国出口中所占的份额与占世界出口中所占的份额的比重表示,计算公式为:

RCAij=(Xij/Xi)/(xxx/Xw)

式中,Xij表示xxxj种产品的出口额,Xi表示xxx的出口总额,xxx表示世界贸易中j种产品的出口总额,xxx示所有世界贸易中所有产品的出口总额。

当RCAij>1时,xxx国的j类商品的出口具有较高的比较优势;当,则xxx国在k商品上具有强竞争优势;若

3.贸易互补性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用于衡量xxx贸易互补xxx度,考察xxx贸易发展的潜力。它主要通过以xxx(地区)某一种产品出口衡量的比较优势乘以另一贸易伙伴国该产品进口衡量的比较劣势来测度。计算公式为:

xxxj=RCAkxi×RCAkmj

式中,xxxj为xxx和xxxk产品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其中,RCAkxi表示用出口来衡量的xxx在k产品上的比较优势,RCAkmj表示用进口来衡量的xxx在k产品上的比较劣势。计算公式分别为:

RCAkxi=(Xki/Xi)/(Xkw/Xw)

RCAkmj=(Mkj/Mj)/(Mkw/Mw)

式中,Xki表示xxxk产品的出口总额,Xi表示xxx的出口总额,Mkj表示xxxk 产品的进口额,Mj表示xxx的进口总额,Xkw表示世界k产品的出口额,xxx示世界的出口总额,Mkw表示世界k产品的进口额,xxx示世界的进口总额。

如果xxxj>1,说明xxx的贸易互补性强,如果xxxj

(二)数据来源与统计范畴

本文分析中所采用的统计数据主要来源于联合国统计署的贸易数据库(UN COMTRADE),具体分类方法采用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 )分类法。在此分类中,SITC将所有产品分为十大类,0~4类为初级产品,5~8类工业制成品,9类为没有分类的其他商品。其中,5类为化学品及有关产品,7类为机械及运输设备,这两类主要为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品;6类为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8类为杂项制品,这两类主要为劳动或资源密集型产品。本文以0~4类的初级产品和5~8类的工业制成品的相关数据作为样本数据。为了动态考察中印商品贸易的变化,本文选取了2004—2010年的数据。

二、分析结果

出口贸易总结 第2篇

关键词: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中美对比;因果关系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贸规模随着对外开放和市场机制的完善不断扩大。货物贸易总额从1982年的亿美元增加到2012年38 668亿美元,增加了倍,年均增长。其中,货物出口总额由亿美元增加到20489亿美元,年均增长;货物进口总额由亿美元增加到18 178亿美元,年均增长。与此同时,中国服务贸易也获得快速发展,服务贸易总额从1982年的44亿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4 706亿美元,增加了106倍,年均增长。其中,服务出口总额由25亿美元增加到1 905亿美元,年均增长;服务进口总额由19亿美元增加到2 801亿美元,年均增长。

与中国货物贸易连续十八年顺差,且顺差额从1994年的亿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2 311亿美元相对应的是中国服务贸易账户连续十八年逆差,且逆差额由1992年的1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896亿美元。而美国在服务贸易方面是出口大国,其服务贸易的出口顺差在世界上引人注目。因此,本文通过研究中国对外服务贸易与对外货物贸易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从而判断通过提升货物贸易的水平以带动服务贸易是否有实际意义。也对美国相关数据进行同理分析,以期通过对比来判断中国服务贸易发展与货物贸易发展之间关系显示出来的中国服务贸易的不足,为国家制定服务贸易政策提供建议。

一、相关研究回顾

中国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关系体现了中国货物和服务贸易发展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国内有些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xxx(2003)从服务经济的视角论述了服务业革命的涵义,分析了在经济全球化进xxx逐渐加快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主流的条件下,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关系,并讨论了服务业革命对中国工业的影响与发展前景。xxx(2004)从中国货物贸易巨额的顺差和服务贸易巨额逆差入手,提出了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协同发展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协同发展思路。xxx(2006)认为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相互支撑,前者为后者升级转型提供条件,后者为前者的发展创造需求。xxx南洋、余金花(2007)对中国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结构变动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对中国货物贸易对服务贸易结构变动的影响以及贸易不平衡的成因作了介绍和分析。xxx(2008)通过对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相关性曲线分析,得出货物贸易增长速度与服务贸易增长速度正相关,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相关度不断加大,货物贸易的附加值越高,含高附加值的服务贸易就越多的结论。

综合以上文献可以发现,目前国内对中国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关系的研究侧重于理论分析,实证分析较少,且为数xxx的实证分析都以分析单个国家的服务货物贸易相关性分析为主,对中美xxx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对比分析更少。

二、实证数据研究

(一)中国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实证分析

本文选择中国1982—2012年的统计数据作为样本。其中货物贸易总额设为TG,货物出口总额设为EXG,货物进口总额设为IMG;服务进出口总额设为TS,服务出口总额设为EXS,服务进口总额设为IMS。

1.叙述统计。首先,1982—2012年间中国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平均数的差距较大,货物贸易平均为8 784亿美元而服务贸易平均仅为1 061亿美元。货物贸易额和服务贸易额的中位数大多出现在1998年。中位数的数值均小于平均数的数值,这种正偏形状与正的偏态系数一致。2012年的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规模均达到历年顶峰。

其次,1982—2012年间中国货物贸易的标准差均明显大于服务贸易的标准差,即货物贸易的波动xxx度大于服务贸易的波动xxx度。货物出口的波动xxx度大于进口的波动xxx度,服务进口的波动xxx度大于出口的波动xxx度。

再次,1982—2012年间中国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额的进口额、出口额和进出口总额的分布状态均呈现出高狭峰(尖峰厚尾)的状态,其波动xxx度小于正态分布,这与Jarque-Bera检验结果一致。

2.单根检定。进行单根检定是为判断数据是否具有稳定性。在进行单根检定前,为缩小数据之间的差距,降低波动性,因此决定对数据取自然对数。其中LTG为货物进出口总额对数、LTS为服务进出口总额对数、LEXG为货物出口总额对数、LIMG为货物进口总额对数、LEXS为服务出口总额对数、LIMS为服务进口总额对数。

对时间序列进行LS估计,需要确定变量的稳定性,故使用ADF和PP两种方法对数据进行ADF单根检定。结果显示LEXG、LIMG、LEXS、LIMS、LTG、LTS均为I:(1)序列,满足协整关系检验的条件。所以将变量分为两组:(1)LTG和LTS;(2)LEXG、LIMG、LEXS、LIMS分别进行协整关系的检验。

模型与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首先对于第一组数据LTG和LTS,进行Johansen检验,以判断服务贸易总额与货物贸易总额之间是否有长期稳定的影响关系,即协整关系。

Trace test和Max-eigenvalue test结果均为在的水平下存在2个协整解方xxx,因此认为ltg与lts两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中国服务贸易总额与货物贸易总额存在有长期稳定的关系。

其中三个估计式(D(LIMG)除外)的R-squared值都足够强烈,但调整后的R-squared值却明显降低(除D(LIMS)的估计式的解释力仍然保持在20%以上)。通过观察各个变量参数的t值,发现:服务出口额D(LEXS)和自身前一期D(LEXS(-1))的正向关系显著;货物出口额D(LEXG)与前期服务进口额D(LIMS(-1))的负向关系比较显著;服务进口额D(LIMS)与前期的货物进口额D(LIMG(-1))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这表明服务出口额与自己前一期有正向关系,货物出口额也与前一期的服务进口额有负向关系,服务进口额与前一期货物进口额有正向关系。但VAR只能分析变量间是否存在影响关系,对变量间影响关系的具体描述不足,因此进行因果关系Granger Causality/Block Exogeneity Wald Test,结果如下:

根据检测结果,DLIMS对DLEXG的P-value值在的显著水平下,拒绝原假设,认为DLIMS Granger 影响DLEXG,即存在中国服务进口到货物出口的单向因果关系。而且DLIMG对DLIMS的P-value值也在的显著水平以下,认为DLIMG Granger影响DLIMS,即存在中国货物进口到服务进口的单向因果关系。基于该实证分析的结果,本文认为,中国货物进口的增加可以促进服务贸易的进口,而服务进口的增加可以促进货物出口。这一结果与中国的货物贸易逆差而服务贸易逆差现象吻合。

(二)美国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实证分析

三、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中国服务贸易额与货物贸易额存在一定因果关系,中美xxx服务进出口与货物进出口之间的因果关系对比分析一定xxx度上解释了中国长期服务贸易逆差货物贸易顺差和美国长期服务贸易顺差货物贸易逆差的现象。相较于美国,中国的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之间的关系比较松散,且服务贸易自身的强化发展证据不足,并且服务贸易的进口是作为货物进口与货物出口之间联系的桥梁,有利于货物贸易的壮大,对服务贸易自身状况的改善不明显。但美国的服务贸易自身进口促进出口具有直接因果关系,而且货物进口的增加也会作为连接货物出口到服务进口的纽带促进服务的出口。

(二)政策建议

1.发展服务贸易,促进服务贸易内部结构升级,才能提高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中国服务贸易水平远远低于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因此今后国家应注重提高服务贸易自身动力,增强中国的服务贸易内在增长动力,来实现服务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由于中国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且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贸易有助于货物贸易的结构调整,中国应把新兴服务贸易的发展与货物贸易内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有机结合起来。

2.逐步对服务业放开管制,扩大市场准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有竞争才会有发展,因此必须引入有效的竞争机制。只有转变贸易增长方式,用竞争优化贸易内部结构,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地位和竞争力才能得到真正提升。

参考文献:

[1] xxx.基于服务经济的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12):110-112.

[2] xxx.论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协同发展[J].国际贸易问题,2004,(8):17-20.

[3] xxx.优化结构与协调发展——发展服务贸易与转变中国外贸增长方式的战略措施[J].国际贸易,2006,(1):28-32.

[4] xxx南洋,余金花.中国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结构变动的相关性检验:1997—2005[J].亚太经济,2007,(1):94-97.

[5] xxx.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相关性曲线[J].国际贸易,2008,(6):36-38.

[6] xxx.中国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关系实证研究[J].价格月刊,2009,(9):3-6.

[7] xxx,孔庆峰.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因果关系研究——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分析,2010,(2):5-9.

[8] xxx,xxx.中国服务贸易、货物贸易与 GDP 的计量经济分析[J].商业研究,2010,(10):55-59.

[9] xxx国际服务贸易模式与服务贸易自由化研究[J].财贸经济,2010,(8):76-83.

[10] Caroline Freund and Diana Interne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Services[J].The American Economic ,

,Papers and Proceedings of the One Hundred Fourteen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May,2002),

236-240.

[11] Fukunari Kimura and Hyun-Hoon Gravity Equation i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Services[J].Review of World Economics,2006,

出口贸易总结 第3篇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党_以来我国经济工作中重要的指导思想和战略举措。在对外贸易领域,早在200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曾提出“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经过几年实践,特别是经过2008年和2009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考验,2009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加快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随后的政府工作报告继续强调要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作为中部内陆省份,“开放湖南”是“强盛”湖南的必经之路。湖南省委省政府多次表示要“敞开胸怀,展开双臂,促进开放发展”,表达了建设“开放湖南”的决心。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日益加速的新形势下,湖南省对外贸易一方面要加速发展,另一方面要处理好发展壮大与转变方式的关系,这是推进湖南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xxx中一个亟需破解的课题。 一、“十一五”时期湖南省外贸发展态势 十一五期间,湖南省对外贸易总量不断增加,外贸依存度日益上升,外贸结构有所优化。但与东部各发达省份,甚至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有明显的差距。湖南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仍大有空间。 (一)外贸总量快速增长但规模仍然较小 十一五期间,湖南省外贸总体上进入了一个较快发展的时期。统计数据显示:2006-2010年,湖南进出口总额亿美元,进出口总额从2006年的亿美元增长到了2010年的亿美元,增长近1倍,年平均增长达15%。但是,全省对外贸易规模仍然偏小,发展速度相对缓慢,2010年进出口额占全国的比重只有,在全国31个省份排名从2006年的第18位降到了2010年的第20位(见表1)。这表明在进出口方面湖南与全国的差距还在扩大,发展相对缓慢。 (二)外贸依存度不断上升但贡献率偏低 在十一五期间,2006-2008年湖南省对外贸易增长速度均高于全省GDP的增长速度;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全省外贸出现负增长;2010年,全省外贸保持恢复性增长。全省外贸依存度和外贸进出口对GDP的贡献率的情况也类似。总体来看,基本呈现上升趋势,在2009年下降后逐步回升。但目前湖南外贸依存度仅在6%左右,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外贸进出口对GDP的贡献率仅在10%左右,对经济增长拉动力比较弱(见图1)。 (三)服务贸易规模偏小但潜力巨大 首先,从整体来看,“十一五”时期湖南省服务贸易增长势头强劲,服务贸易占外贸总额比重不断提高。服务贸易(按国际收支口径统计,不含政府服务,下同)总额由2006年亿美元扩增到2010年的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51%,服务贸易额占全省对外贸易总额由2006年的7%上升到2010年的。2010年全省服务贸易总额位居全国第18位,居中部6省第四位(前三位分别是湖北、河南、安徽)。其次,从各服务贸易部门发展情况来看,旅游和运输传统服务贸易行业稳居主导地位,二项合计占全省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传统服务仍是拉动我省服务贸易增长的主要动力。新兴服务贸易行业总体呈现稳步增长势头,其中,以影视动漫、音像为主的文化服务;以服务外包、软件、信息服务为主的计算机信息服务和咨询服务等都增长迅速。 (四)出口商品结构有所改善但初级产品、资源型比重仍然较高 “十一五”期间,湖南省出口商品结构有所优化,工业制成品特别是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得到快速发展,逐渐成为对外贸易的新增长点。2006-2010年,湖南机电产品出口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06年的提高到2010年的,占“十一五”时期全省出口总额的。高新技术产品占全省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06年的提高到2010年的,占“十一五”时期全省出口总额的(见表2)。传统出口商品烟花、陶瓷、纺织品等出口较为稳定。但钢材、有色金属等高能耗、资源型产品占出口的比重仍大(约占全省出口的四分之一),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与全国平均水平,甚至与中部其他省份比都有较大差距,农产品出口比重与湖南农业在全国的地位不匹配。 (五)货物贸易方式有所优化但加工贸易的比重严重偏低 “十一五”期间,湖南省加工贸易呈现加速发展势头,总量规模不断扩大,结构分布逐步优化。2006-2010年,湖南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亿美元,比“十五”时期增长倍。但全省对外贸易一直以一般贸易为主,尽管2010年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占比上升至(见图2),在中部六省仍排名靠后,反映我省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的水平较低。 二、加快转变湖南省外贸发展方式思路和措施 我国各省市对外贸易部门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创造了大量生动的事例和经验。这对湖南省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实现对外贸易持续稳定增长都提供了借鉴意义。 (一)转变外贸发展的思维观念是转变湖南外贸发展方式的第一重内涵 湖南对外贸易的落后,首先落后在思想观念上。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因此,没有思维和观念大转变,就不会有湖南对外贸易的大发展。美国经济学家xxx.萨克斯(J.Sachs)和xxx.沃纳(A.Warner)1995年的一项实证研究证明:在决定经济增长的诸多要素中,开放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外贸最开放的国家,出口增长最快,经济增长率最高。这不仅适用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同样也适用于一个省份。我国进出口总额排名前列的省市,同时也是地区生产总值排名在前的省市。这样的发展战略,应该同样适合湖南的实际。从我省现实来看,外贸和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已经落后于全省经济的的整体发展。各级政府、各个部门要彻底摈弃“湖南外贸规模反正小,自然不重要”、“湖南是内陆省份,外贸可有可无”等等传统意识;要跳出外贸看外贸,树立开放的“大外贸”观念;要意识到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是推进湖南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p#分页标题#e# (二)转变外贸结构是转变湖南外贸发展方式的第二重内涵 外贸结构的层次很丰富,包括货物和服务贸易结构、货物(或服务)进出口结构、货物(或服务)出口结构、货物(或服务)进口结构等等方面。1.湖南省要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实现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互相促进,均衡发展通过发展服务贸易,转变对外贸易收益过多依赖物质投入和资源消耗的格局,缓解资源、环境和生态的压力。目前,在服务贸易结构上,国际服务贸易增长最快主要集中在金融保险服务、咨询服务、信息服务、通讯服务、计算机软件服务等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服务贸易方面。而湖南省服务贸易出口总额中,旅游服务贸易一直居于首位,运输行业服务贸易的比重略有上升,知识技术密集型的新兴服务贸易行业则是明显的弱项,金融、通讯、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贸易等项目在服务贸易总收支所占比重很小。总体而言,湖南服务贸易仍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的旅游、劳务出口、运输、商务服务等方面,附加值和增值率都较低。因此,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是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突破口。2.湖南省要优化货物贸易出口产品结构,实现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扩张型转变具体来说,就是要由原来出口大量初级产品转变到出口工业制成品,由出口低附加值产品转变到出口高附加值产品,由出口资源密集型产品到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首先,湖南为全国的农业大省,但农产品出口额不高。2010年湖南省农产品出口亿美元,唱主角的是活大猪及肉类产品,总值亿美元,占了半壁江山。而附加值高的特色农产品出口量xxx,精深加工的产品比例更低,资源优势发挥不充分。今后应利用湖南在生物科技、农业科技方面的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发展智力、技能、科技密集型的如茶叶、粮食、特色蔬菜、特色水果等现代精细农业,以提高农产品的出口效益。其次,要进一步采取措施降低制成品出口中“两高一资”产品的比重,扩大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010年,湖南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是27亿美元,同期的进口额是亿美元。可见,湖南已经在努力按照国家意图,将出口产品的重点转移到高新技术产品上来,并同时在这个方面实现了逆差。只是这个进出口的数额还不大,还有很大潜力可挖。同时,我们要根据出口目标国的不同需求,不断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对欧美市场出口要着力提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出口比重;出口东盟、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的产品,要着重研究互补性,出口比较优势的商品。 (三)转变贸易方式是转变湖南外贸发展方式的第三重内涵 2010年湖南省一般贸易进出口总额亿美元,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亿美元。而沿海发达地区加工贸易是对外贸易的主体,如广东省2010年加工贸易占全省贸易总额的。一般贸易出口的商品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上极易遭受贸易摩擦,特别容易遭受反倾销制裁。据调查,截至目前,针对我国加工贸易出口的反倾销案例不及全部对华反倾销案例的5%。湖南省要大力发展加工贸易,融入全球分工体系,实现由一般贸易独大到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均衡发展的转变。将大力发展加工贸易作为扩大外贸规模、提高外贸质量的重要抓手,使加工贸易在增量上有大的突破。同时,在抵御国际金融危机,保税区、保税仓库、境外经贸合作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的贸易成为的新载体。湖南也要利用海关特殊监管区的优势和功能,拓展对外贸易。另外,自由贸易区建设步伐的加快也给湖南省外贸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 (四)转变外贸竞争方式是转变湖南外贸发展方式的第四重内涵 国际金融危机倒逼着很多企业出口产品转内销,内外贸一体化开始起步。对外贸而言,既是市场开拓方式的转变,也是对外竞争方式的转变。原来,以出口为目标的外贸企业与以内需为目标的内销企业,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竞争方式。加工型外贸企业大多是为国外企业贴牌生产,只需提供低廉的生产成本和生产能力;但是内销企业必须面对整个终端市场,从品牌策略到营销渠道,从经销商到消费者,从产品设计到客户管理等,都要全力以赴。因此,外销转内销的机会成本很高。当然,从适应一种竞争方式到另一种竞争方式,需要过xxx。将来的发展趋势就是,内销和外销之间没有一个明显的界限,无所谓国内市场或者国外市场,都是统一的全球市场。湖南要加强三外联动和内外贸一体化,拓展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广度与深度,实现由“小外贸”到“大外贸”的转变。注重“三外联动”和内外贸融合,加强外贸和外资、外经和内贸一体化。争取湖南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对于规避汇率风险,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转变贸易收益分配格局是转变湖南外贸发展方式的第五重内涵 湖南在承接产业转移过xxx中,必然存在着大量中低端的生产制造技术和生产环节。产业和分工的转移是一种梯度转移。生产分工的价值链在局部的提升与其中低端生产制造的分散化和区域扩大化将同步进行,高、中、低生产环节的分工同时存在的格局将长期存在。 因此,湖南在迎接产业转移的链条中,既要站在广大农民工立场上去普及中低端制造业生产,又要从经济效益出发去实现结构升级。要达到这两者的统一就需要通过产业转移,实现区域分工。比如,长株潭重点承接高端制造业和高增值环节,吸引研发设计、营销等环节的转移入湘。郴州、永州、岳阳和益阳等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地,则要主动承接境外和珠三角、长三角产业转移,发展劳动密集型与资本、技术相结合的新型产业和高附加值商品的加工出口。总之,要有包容性,从分配格局和发展意义上惠及民生,扩大湖南人民的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