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调人员个人总结篇1
7月16日,经过分行领导与省行领导的沟通协商,我非常荣幸的获得了从分行借调至总行的宝贵机会,在这个新的集体里,我学习到了许多新的知识,无论视野还是业务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这里我要感谢大家对我的帮助,感谢领导为我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平台。
二级分行与总行的业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银行业务是一环扣一环的一个整体,虽然各部门具体分工不同,但仍然是联系在一起的。作为一个从基层来的员工,通过这段时间的工作,使我将原来与现在的工作内容整合在一起,完整的理解了业务的整体流程,更好的理解了业务的实质。在处理与二级行的业务中,我能准确的把握二级行的需求,及时的为他们提供服务。
记得当我刚加入处室时,发觉这里的工作内容、工作环境都和以前单位大不相同,犹如刚毕业的大学生一样无所适从。在这里我要十分感谢各位领导及同事对我的帮助,大家都十分耐心的指导我这个新人,我也从零开始,熟悉各种规章制度、业务流程。渐渐的我对公司业务有了一定了解,发现这里的工作需要我们站的更高、看得更远,我努力的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使自己能够适应这个新的平台。
在总行的两个月借调过程中,我主要负责全国经营性车辆按揭贷款业务的发展与监控。站在全国的角度上来看整个的.发展情况,眼界与心态上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可以结合借调所吸取的经验,与实际的工作环境相结合,有一个质的提高与飞跃。现将工作基本情况汇报如下:
一、所做工作和主要收获
1、认清差距,加强业务知识学习与实地调研。经营性车辆按揭贷款是我行近期才开办的贷款新产品,辽宁分行敢为人先,开办业务较早,发展亦较快。这与分行人员的努力与总行领导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今年建筑业与工业行业大环境普遍较差,业务发展也受其影响,全国所有开办该业务分行或多或少都有所牵连。但是不能因为大环境差,就放松业务的发展,应该另辟蹊径,积极想出对策,确保该项目更快、更好、更优质的发展。
2、脚踏实地、加强调研力度与精细程度。把总行的制度要求、发展意图与调研所在地的实际情况有机的结合起来。对于经销商的调研工作要认真尽职的履行,不能走过场,要确实把握风险点与利润点。在自己本职工作权力和法律允许范围内,给予客户或者合作企业最大的帮助与支持,达到双赢共利的最终目标。
3、对于工作要求细致,对于已经完成批复与准入的业务工作,加快推进,抓住发展时机,金九银十的大环境下,要努力的开展业务,及时与合作方沟通,了解实际情况,如若有困难,要虚心于其讨论,并拿出有效合理的解决办法与手段。
4、积极的参与新产品的研发与提供意见。结合自身所在地的实际情况,要下到基层,真正的弯下腰去研究,去探索,不要只做表面工作,那样既浪费了时间,又没有多少实际效果,经常是事倍功半的结果。
二、自身存在的问题
对照一名银行信贷产品经理最基本的标准要求,深感自己相差甚远,尽管在半年的时间内做了一些工作,得到了进步和提高,但仍存在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
1、业务能力不够扎实。实际工作中,理解运用政策法规开展具体工作不够好,对于一些大项工作尚未达到独立操作的程度,对领导的依赖较多,尤其是在处理一些难点棘手问题时,缺乏独立的研究思考,没有形成系统的工作套路。
2、吃苦精神需要加强。有时钻研不够、付出不多,干工作浮面上、留在纸上,没有真正入脑入心,工作水平停滞在完成事务性工作本身。
3、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理论底子较薄弱,对于各种新制度掌握不透彻;思维方式不够开阔,对工作的原则性和灵活性把握不准;在把握工作节奏、区分轻重缓急方面差距较大,工作有时出现忙乱现象。
三、下一步打算
针对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我将用一名优秀的信贷产品经理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勇于实践,在部门领导和同志们的指导帮助下,尽快提升能力素质,实现质的转变。
1、加大学习上的投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抓紧学习,使头脑更加丰富、思维更加完善、心理更加成熟。系统学习我行的信贷条线各种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
2、强化实践中的积累。坚持边干边学、边学边干,把完成每一项工作作为提高能力的阶梯。养成记录工作体会的习惯,定期整理分析,寻求干好工作的规律;主动参与到信贷部门的各项工作中去,熟悉每一个工作领域,掌握每一项工作技巧,抓住干好工作的切入点,对于各种条线之间的联系有一个清晰的宏观脉络,在发展业务中,不局限于一到两个条线,要站在全局的方面考虑,为业务发展提供更加优良的沃土。
3、注重能力上的提升。在不违背点滴养成、循序渐进规律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自己的“成熟期”,不断丰富阅历和经验,通过一点一滴量的积累,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质的提升。必须把提高能力素质作为立身之本,抓住每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厚实理论功底,提升业务水平,强化办事能力,逐步成为本职岗位的行家里手。
这次的借调工作经历让我受益匪浅,在此我要再一次感谢行领导给了我这样一个难得的学习锻炼机会,也要感谢领导和同事们对我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使我能够圆满完成借调期间的任务。我的工作经验尚不丰富,想法还比较粗浅,有不足的地方还望领导能够给予批评指正。
借调人员个人总结篇2
一、选调生工作存在的问题
1、选调生素质参差不齐,基本素养仍需加强
选调生制度是为党政机关提供后备干部而建立的干部人事制度。选调生的素养直接关系到我国继续道路过程中的领导干部集体的素养。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与深化发展对我国未来领导干部集体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选调生的素养仍然无法满足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需求。
当今社会对党和政府的领导集体的各个方面建设提出了更加全面的要求,如思想政治素养、道德品格水平、人际交往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工作能力水平、科学文化水平、心理健康状态等等。现今的选调生仍然没有为基层工作及未来可能的领导工作做好职业准备。
2、选调生个人发展与角色定位的差异性
选调生的选拔对象是高校的优秀毕业生。许多参加选调的大学生,在参加选调前对自己未来工作的性质、内容没有起码的认识,参加选调后才发现在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等方面与自己的期望有偏差。③这部分毕业生从高校中的“象牙塔”到农村基层难免出现工作期望与现实需求的差异。思想准备的不充分,农村基层工作经验的缺乏,过高的工作期待,相对较低的工作待遇等等方面都在冲击着选调生本身的个人发展期望,导致选调生对工作的消极抵触,影响工作的实施。此外,很多选调生对选调生工作认识不足,实际工作中角色定位不准,学习积极性不高,无法很好的适应农村基层工作。
3、选调生发展空间与发展渠道仍需完善
选调生制度是一种干部人事制度,培养的是后备干部人选,一般情况下的发展空间要相对更广,发展渠道相对更多。但是,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升迁机会相对而言并没有优势。现今,基层公务人员人数基数较大,而升迁、定级机会相对而言却比较少,而选调生与其他非选调生公务人员的培养、升迁体系没有明显的独立性,这些因素导致选调生发展空间不足,产生较严重的积压情况,动摇了选调生的发展积极性,影响选调生日常工作,进而影响整个基层建设工作。充足的发展空间和完善的发展渠道对选调生发挥着充分的激励作用,这些因素的缺失不仅仅挫伤了选调生的工作积极性,更是选调生制度的整体缺陷。
二、选调生工作的改进意见
1、加强选调生教育培训,实现工作需求与能力培养的统一
良好的素养是选调生真正成为国家建设的后备干部的必要条件。而提高选调生的素养应该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培训体系,使选调生的自身能力与基层工作的实际需求相结合。设置科学合理的教育培训课程,以多样化的教育培训方式,加强各地方各部门选调生交流学习,提升选调生职业素养。通过政治理论学习,强化理论指导,提升思想政治素养;通过文化学习,提高理论水平,提升科学文化素养;通过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基层工作业务能力,提升工作水平;通过基层实践,坚定工作信念,转变工作观念,实现心理矫正。
2、建立健全选调生激励、考核、评价机制,为选调生提供动力支持
首先,建立健全选调生激励机制。有激励才有工作动力。各级政府部门应该通过落实合理的优秀评选制度,选拔优秀选调生,以一定的物质奖励及精神奖励激励选调生,提升选调生工作热情。此外,还可以对这部分优秀选调生进行后备干部培养,提供更多的锻炼实践机会,关心并解决选调生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其次,建立健全选调生考核、评价机制。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有助于提升选调生学习积极性及工作积极性,最终提升选调生个人职业素养。在考核及评价内容上应该更加全面,在突出考核重点的同时,对选调生各项能力进行综合考量。在考核及评价方式上应该更加多样化,从各个角度对选调生进行监督强化。
3、完善选调生实际工作制度,保障选调生工作支持体系
只有健全合理的工作制度才能保障给选调生工作的正常运行。在选调生选拔阶段,应充分发挥高校作用,制定用人单位与高校之间的联系制度。用人单位将基层工作需求传达给高校,高校在吸收工作需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加强学生基层工作能力培养。在选调生录用阶段,应该健全考试录用制度,规范选调生调剂分配制度,完善招录办法,严格考试纪律,以公正公平的考试形式录用优秀的高校毕业生。在选调生使用阶段,应该健全选调生培养制度,通过教育培训、轮岗轮训等方式迅速提升选调生职业素养。同时,健全选调生管理体制,强化工作考核,重视选调生发展渠道建设,完善调配借用制度。
借调人员个人总结篇3
时间飞逝,我来到xx乡工作已有三个月了,在组织部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坚定信念,服务基层;努力工作,提高自己;虚心学习,认真锻炼;通过多类别多岗位的实践,开阔了视野,丰富了求实的经验,加深了自己对基层工作的认识,现总结如下:
一、立足本职工作,做好领导助手,脚踏实地为基层服务.
按照组织部安排,我主要从事负责多种经营方面的工作.在三个月中,我紧紧围绕乡中心工作,以服务基层为宗旨,在实践中求思求变求发展,力争务实稳重高效的工作.
(一)在芦笋产业结构调整的开展中,全心投入
芦笋被誉为“百蔬之王”,是今年我乡多种经营产业的重点,芦笋种植业的兴起,是农村产业结构的又一次飞跃。然而面对这一新兴的产业,广大的农民群众感到很陌生。传统的思想观念和习惯,迫使他们对芦笋种植工作能否带来的长期经济效益和提高人均收入水平持观望和怀疑的态度;技术领域的创新和改革能否替代老式种植方法的发展,促使他们种植的热情不高,工作开展推动存在一定的阻力和困难。为能更好的贯彻、执行、全面带动和发展这一产业,在乡党委副书记李树玲和副乡长王学生的指引下,我们深入各个村庄切实切地的布署工作,号召发动群众力量,督查落实到人到位。特别是在芦笋大田移栽的关键时期,按照党委政府的安排,我和农机助理朱国利深入田间,统计每日各村移栽面积、督促和解决突发问题并及时向乡党委政府汇报。在全乡上下共同努力下,我乡成功举行了芦笋大田移栽现场大会,从而使我乡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二)为苏太猪扩繁基地项目建设,尽心尽力
宿豫区历来是一个畜禽养殖大区、养猪大区。而我乡的养猪业由于分散养殖、规模小等实际因素,造成经济效益提速不快、增长不高。为尽快的摆脱这种局面,在王学生副乡长和兽医站管守德站长的带领下,我们深入乡华夏种猪场、新大种猪场以及全乡10个养猪大户进行实地研究、考察,充分掌握了全乡养猪产业的具体实际情况。全乡现有育仔母猪1240头,商品猪6720头,其中长白猪2000多头,苏太猪1000多头,杂交约克猪近4000头,以规模养殖和分散养殖相结合。主要存在的问题为猪种杂、需要改良,饲养不规范,疫病防治能力差,经营成本高,销售体系不健全,导致广大农民养殖的积极性不高。为此,我们采取有效措施对症下药,努力改善养殖的软环境建设,为我乡的养殖业能讯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开拓思路,引进技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今年10月14日,省农林厅领导班子一行来我乡视察定点工作,认定了我乡具备优越的养殖条件,并引进苏州创元集团和苏太集团这两大企业作为扶持我乡扩繁苏太猪的主导力量。为了使此项目的申报立项得以顺利进行,我随从区人大副主任周业春、区农林局局长助理叶敬礼、乡党委书记丁必煜前去省农林厅汇报情况,争取政策支持。同时,我们积极寻求技术指导,前往母校南农大请来黄瑞华、姚火春两位专家来我乡实地考察论证,保证了此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经受磨练,刻苦钻研,努力提高各方面的才干
从事多种经营工作的同时,我努力的在工作中学习、实践中提升,多研究多总结,力求每做一件事,每一项工作,能够更好的完成。
(一)注重总结,力求尽快提高文字水平
农村工作,千头万绪,业务多专业性强,搞方字材料涉及面广。这迫切的需要我认真学习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以及农村经济工作的有关理论,还要不断掌握和了解基层的新问题、新情况,采集相关信息,深入田间地头调研。三个月中,我共完成各类文稿46篇20余万字,并编辑和出版了《芦笋简报》第6、7期。为了尽快提高自己的文字工作水平,我认真学习报刊上的一些理论性文章,学习其中的谋篇布局和观点提炼,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内涵。同时,认真学习领导的讲话、报告,对于一些综合性的会议(工作会议、专题会议)我都会积极的参与,仔细记录内容,认真的学习揣摩,以便在实践中能更好的运用。
(二)做好宣传,提升时效,受益匪浅
我们xx乡是全国重点城乡,小城乡“三整一创”整治管理、芦笋产业结构调整、上海绿源江苏工业园建设以及多种经营产业的并向发展一直倍受各级政府和外界的关注,来我乡参观、学习、视察的各界人士越渐频繁,加之我乡自身求发展,大幅度的提高宣传力度是必要的。在三个月中,我努力搞好乡网站建设,不断优化网站结构,及时丰富网站内容,做好网站的管理维护,使之成为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我始终坚持网站管理的人性化,结构布局的合理化;坚持信息的及时更新,新闻报道的快速上传,保证网络运作的时效性。尤其是在热点新闻上,我用心捕捉消息来源,迅速采集报道,提升时效,精益求精,力争准确精彩。通过自己不断的充电,在努力做好网管的同时,也增长了知识,受益匪浅。
(三)工作决策,积极参与,努力在日常工作中积累经验
为了能尽快进入工作角色,不断积累经验,增长自己的才干,在日常工作中,我积极协助同事开展工作。在小城乡“三整一创”活动中,我协助人员负责乡东方大道卫生整治的督察,并在乡长助理赵新民的指导下制定了《乡容乡貌十不准公约》。在绿源照明有限公司基地建设过程中,我经常随从乡党委丁书记到施工现场,了解工程进度,解决施工困难,督察建设质量,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行。在社会治安综合整治过程中,乡人大张允华主席带领我们进行调查和评比,将大兴汽车站和同心村两地列为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并研究制定了《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整改方案》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办法》,明确责任分工,开展各村(居)10户一组联防和夜间义务巡逻打更活动。同时为了强化落实,我随从乡党委丁书记、人大张主席、派出所康所长在深夜深入各村进行督察,确保了我乡的平安创建。日常工作中的积极参与和努力实践,丰富了我的阅历,积累了我的工作经验。
三、深入基层,贴近群众,为民办实事
我国的三农问题,一直都是众人瞩目的焦点。自基层锻炼以来,我切实的感受到了农民生活的现实状况。我所驻在的卢集村共有8个组330户1419口人,外出打工409人,其中低保家庭45户131人。通过与村民的交流和多方面的搜集资料,使我了解到他们当中的人患病、的人残疾、83的家庭受灾、30的家庭无劳动力,生活非常艰苦。他们的处境让我们担忧,我清晰的记得当我将政府救济款送到五保户叶志佩手中时,他激动得紧紧握着我的手说不出话来,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作为国家公务人员的责任重大,农民要想脱贫致富必须用市场化的理念和先进的技术来指导劳动生产。
由于传统的养蚕技术和观念的影响,方格簇的推广存在着阻力和困难。为此,在卢集村支部书记许定群的协助下,我们走家串户,引导发动群众,并请来乡蚕桑指导站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村民高红梅说:“有了方格簇营茧,省工省时,过去我家4个人一天才干完摆蚕茧簇的活,现在,只是我一个人干二十多分钟就行了,提高功率45倍。”方格簇的推广提高了蚕茧质量,增加了村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