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古诗文>《送友人》原文及赏析(优选12篇)

《送友人》原文及赏析(优选12篇)

时间:2023-11-16 15:56:25 古诗文

《送友人》原文及赏析 第1篇

首联点出告别的地点。诗人和友人并肩缓辔来到城外,举首远望,只见一抹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一湾清澄的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这是写景,但景中含情。那抹淡远的青山可望而不可及,引出一缕怅惘之意,暗透出诗人对眼前离别的无可奈何;而那湾绕城的流水似乎又象征着绵绵离情,潺潺不绝。这一联“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对得很工整,而且“青”“白”相映,使整个画面色彩清丽。“横”字写青山的静,“绕”字写白水的动,也相当准确。

《送友人》原文及赏析 第2篇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②泪沾巾。

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注】①峡口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长江出蜀的险隘。②去住指走的人和留的人。

7.(1)诗交代送别时间、地点的一句是 。(1分)

(2)“花飞欲尽春”这一景象描写在诗有什么作用?(3分)

(3)说说诗“天涯去住泪沾巾”和《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所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2分)

答案:

7.(1)(1分)峡口花飞欲尽春

(2)(3分)“花飞欲尽春”既交代了送别的季节,又渲染了送别时凄凉忧伤的氛圉,烘托了诗人的惆怅之情。

(3)(2分)“天涯去住泪沾巾”写出司空曙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与惆怅伤感;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则体现其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

《送友人》原文及赏析 第3篇

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

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

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⑴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⑵白水:清澈的水。

⑶一:助词,加强语气。名做状。

⑷别:告别。

⑸蓬:古书上说的一种植物,干枯后根株断开,遇风飞旋,也称“飞蓬”。诗人用“孤蓬”喻指远行的朋友。

⑹征:远行。

⑺浮云游子意:曹丕《杂诗》:“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后世用为典实,以浮云飘飞无定喻游子四方漂游。浮云,飘动的云。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⑻兹:声音词。此。

⑼萧萧:马的呻吟嘶叫声。

⑽班马:离群的马,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班,分别;离别,一作“斑”。

《送友人》原文及赏析 第4篇

原文: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赏析】

首联交代出了告别的地点。诗人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然并肩缓辔,不愿分离。只见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流过。这两句中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首联即写成工丽的对偶句,别开生面;而且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用词准确而传神。诗笔挥洒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未见送别二字,但细细品味,那笔端却分明饱含着依依惜别之情。

颔联表达了对朋友深切的不舍之情。落笔如行云流水,舒畅自然,不拘泥于对仗,别具一格。颈联写得十分工整,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同时,诗人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在这山明水秀、红日西照的背景下送别,特别令诗人留恋而感到难舍难分。这里既有景,又有情,情景交融,扣人心弦。

尾联两句,情意更切。 挥手,是写了分离时的动作,诗人内心的感受没有直说,只写了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这一句出自《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班马,离群的马。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李白化用古典诗句,用一个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缱绻情谊,是鬼斧神工的手笔。

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诗中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诗的节奏明快,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毫无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这正是评家深为赞赏的李白送别诗的特色。

【出题预测】

1、请将首联所展现的画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答:远远望去,青翠的山峦静静地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好一幅动静相生、寥廓秀丽的图景!说明:意近即可。

2、 请简要分析尾联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答:离别时挥手告别的动作表现了依依惜别的心情;马鸣犹作别离之声,衬托了离情别绪。说明:意近即可。

《送友人》原文及赏析 第5篇

原文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译文

峡口的花随风降落,春天快要过去了,想到彼此将要分手万里,不禁泪水沾湿了巾帕。

来的时候(我们)是同路的旅伴,今天我这个“客人”倒变成了主人来送别自己的朋友了。

注释

峡口: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长江出蜀的险隘。

欲尽春:春欲尽。

去住:指走的人和留的人。

赏析

《送友人》原文及赏析 第6篇

首联交代出了告别的地点。诗人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然并肩缓辔,不愿分离。只见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流过。这两句中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首联即写成工丽的对偶句,别开生面;而且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用词准确而传神。诗笔挥洒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未见送别二字,但细细品味,那笔端却分明饱含着依依惜别之情。

颔联表达了对朋友深切的不舍之情。落笔如行云流水,舒畅自然,不拘泥于对仗,别具一格。颈联写得十分工整,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同时,诗人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在这山明水秀、红日西照的背景下送别,特别令诗人留恋而感到难舍难分。这里既有景,又有情,情景交融,扣人心弦。

尾联两句,情意更切。 挥手,是写了分离时的动作,诗人内心的感受没有直说,只写了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这一句出自《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班马,离群的马。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李白化用古典诗句,用一个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缱绻情谊,是鬼斧神工的手笔。

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诗中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诗的节奏明快,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毫无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这正是评家深为赞赏的李白送别诗的特色。

《送友人》原文及赏析 第7篇

李白的送友诗,除了《赠汪伦》之外,以这首五言律诗最为有名。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只见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而流。景物色彩明丽,毫无离别时的悲伤情调。“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此地一别,你就要像随风飞转蓬草一样,飘到万里之外去了,流露出对朋友的不舍之情。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两句,对仗十分工稳,“浮云”对“落日”,一浮一落;“游子意”对“故人情”,一个不舍,一个情深。天空中的白云随风飘荡,任意东西,而远行的游人正像天上的白云一样,行踪不定,由不得自己的志向;远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是不忍心离开世间,而故意慢悠悠地下落,这正像诗人对朋友眷恋不舍的心情。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诗人将情感与景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洁白的浮云,火红的落日,色彩鲜明,气韵生动,虽有无尽的惜别之情,仍保持一种潇洒与诗意。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挥一挥手,策马而行。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不断地长鸣,似有无限深情。

《送友人》原文及赏析 第8篇

湖口①送友人

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田。

去雁远冲云梦②雪,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悬。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注】①湖:指洞庭湖。诗人在湘江入洞庭湖的渡口送别友人。②云梦:是有名的大泽,在洞庭湖以北的湖南、湖北境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湖口”所见,先放眼湘江水岸,接着远眺云梦,最后注目孤舟离人,描绘出一幅莽苍阔大的湘江暮色图。

B.颈联实写洞庭湖的景象,诗人对洞庭湖水的描绘,流露出对友人一路艰辛的关切;有关星河高悬的描写,则是对孤舟夜渡的遥念。

C.尾联由腊月而想到梅花,由“残”而冠以“零落”,取景设喻妙在自然含蓄,表现了诗人自伤之意,念友之情。

《送友人》原文及赏析 第9篇

原文:

年高雪满簪,唤渡浙江浔。

花落一杯酒,月明千里心。

凤凰身宇宙,麋鹿性山林。

别后空回首,冥冥烟树深。

译文

您鬓发如雪,年事已高,呼唤渡船,在烟水迷离的浙江之滨。

正值落花时节。我们举杯惜别,别后看明月朗照,千里同心。

您像凤凰,志在腾身浩渺的太空;我似麇鹿,生性喜爱幽静的山林。

分手后我徒然回头远望。却只见幽暗的丛林笼罩着烟云。

注释

1、雪满簪(zān):即满头白发。簪:古人用以绾结长发的物件。

2、浙江:水名,此指钱塘江。浔(xún):水边。

3、花落:指暮春时节。

4、凤凰:传说中鸟名,品性高洁。身宇宙:即凤举,意举止高尚。

5、麋鹿:俗称四不像,是*传统中神奇吉祥的物种。古人将麋鹿换角当作万物复苏、四季更替的标志,甚至还用糜鹿角来占卜凶吉。

6、冥冥:昏暗朦胧的样子。

赏析:

《送友人》原文及赏析 第10篇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白水:清澈的水。

一:助词,加强语气。名做状。为别:分别。

孤蓬:又名“飞蓬”,枯后根断,常随风飞旋。这里比喻即将孤身远行的友人。

征:远行。

浮云:飘动的云。

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兹:声音词。此。

萧萧:马的呻吟嘶叫声。

班马:离群的马。

鉴赏:

李白,只要是懂点文化的人都知道,似乎他的诗就是一个文化符号,勾勒出唐诗的伟大来。小时候,我们可以面对圆圆的月亮,欢快的念出“小时不识月,唤作白玉盘”这样的诗句,长大后,我们又会面对自己的种种的磨难,不由感叹“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夕阳西下,我们在外面飘摇太久,何尝不思念魂牵梦绕的故乡,低头思故乡又成了大伙最好的写照。

李白的诗,贯穿着我们每个炎黄子孙的血液,生活有多远,他的诗就显得格外的魅力无边。今儿,也许是上天的有意安排,我又读上了他写的诗——《送友人》。李白的诗,跟杜甫的诗就是不一样,读起来总是那么的朗朗上口,不会显得那么的沉郁顿挫,字里行间总是在真情中透出淡淡的活泼。

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李白的诗,我们细细品味,也会有一股真情在内心深处跌宕。“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形容李白的诗一点也不过。李白不喜欢讲究诗的华丽辞藻,他的文字就是在抒发自己的情思,读着、读着,你也会为之动容。

做一名老师,尤其是语文老师,似乎是职业习惯,总喜欢反反复复的欣赏诗歌的魅力。在梦里、在大街上,我不往品味着这首诗的韵味。诗人跟友人并辔而行,一路上肯定有许多话要提,毕竟多年的友谊在一瞬间要变成遥远的记忆,这放在谁身上都很难接受。不知不觉,两个人就到了外城,峰峦如聚的大青山横在外城,似乎要把诗人与友人割裂开来,只有那绵绵不断的白水在传达两个人的真情。青山、白水一起点化了送友人的地点,没有任何的取舍,更多的是天然的使用词句。我们在欣赏诗人讲究对仗之美的时候可又有谁能学到那自然而然的描绘。

纵然是北郭与东城相对,青山与白水相应,可是一个“横”字,一个“绕”字,意境全出,传达着友人离去的复杂心里。“此地一为别”,两个人都非常清楚,他们将在此地分手,从此在天之涯、海之角,人生的悲痛莫大于生别离。古道漫漫,人们很难预料何时相逢,执手相看泪眼之事常*,诗人不担心自己的孤单,恰恰关心友人如孤孤单单随风卷的草蓬一样在远方飘荡不停,此等温情在当时社会,是多么的珍贵。两个人,他们一定会非常留念身边的一切,诗人抬头看看天上飘游不定的白云,友人的内心又何尝不是如此的纠结?人在宦海走,谁也做不了自己的主,否则,王勃也不会安慰友人,“海内存自己,天涯若比邻”,王维更不会感叹“西出阳关无故人”,高适也不会劝友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离别,本身就是一件悲伤的事情,尤其是在不知何时再相遇的古代,那只能强颜欢笑地安慰友人,同时也安慰自己不安的内心。“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李白,这样一位真男子,又何尝不是如此?看着天上火红的太阳,他们想到太阳也不想早早地离开天空,这种依依不舍之情,只有那离别之人才能体会。黄叶地,芳草碧连天,有谁不希望长亭连短亭?可惜的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苏老爷子一向有豁达的心胸,可是被贬黄州,面对中秋圆月,想着在远方做官的弟弟——苏辙,也不免埋怨起明亮的月亮来。

宦海沉浮,人们总难免要各奔东西,这是文人们非常伤感的事情,只能备酒践行,折柳相送,以诗相赠,抒发浓浓的离别意,杨柳岸,晓风残月,情人如此,友人又怎会别样?无奈也必须做出选择,诗人只能挥一挥衣袖,深情地跟友人道别,此种真*情连自己的坐骑都为之动容,也发出萧萧马鸣来表达自己的难解难分。

我相信友人离开,诗人一定不会离开,纵然一股豪情,但他一定会默默地注视着友人的离去,直到友人完全消失,才一步三回头的回家,才下眉头,又上心头,不觉友人又到梦里来。

古道边,不知诗人还会不会在老地方等待,也许诗人也离开了此地,谁让他们同是宦游人呢?

鉴赏考题:

1、首联写送别之景,其中“横”与“绕”写得极妙,试分析。

放眼望去,青翠的山峦横卧于城北,洁白的河水从城东缓缓绕过。“横”字写青山的静,“绕”字写白水的动,用词准确而传神。

2、颔联写送别之事。其中“别”照应诗题中的“送”,“孤蓬”是比喻手法,照应诗题中的“友人”。。“蓬”之前用“孤”来限制,准确而生动地描摹出朋友的孤单无依,行迹无定。

3、颈联情景交融,试分析。

“浮云”“落日”之景与“游子”之“意”、“故人”之“情”交融,拓展意境。

4、尾句“班马鸣”犹作离别之声,衬托了离情别绪。

《送友人》原文及赏析 第11篇

原文

中流欲暮见湘烟,苇岸无穷接楚田。

去雁远冲云**,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连。(连 一作:悬)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醉及新年。

译文

傍晚时分,湘江水流在暮霭的笼罩之下更加浩渺,*漫无边际的芦苇连接着广袤的田野。

严冬快要过去了,大雁冲起云梦泽的积雪,准备往北飞去了。在这样的日子里,友人来到洞庭湖边登**北去的航船。

友人归去,一路**日夜兼程。白天劈波斩浪,顺着水势依山而转;夜里仰望星河,望着星空笼罩着浩瀚的洞庭湖面。

梅花凋零腊月将尽,友人回到家刚好赶上新年,与家人团聚将是多么幸福啊。

注释

楚:湘江流域在古时候为楚国的属地,故称楚。田:一作“天”。

去雁:北飞的大雁。云梦:云梦泽,在今洞庭湖北岸,湖南、湖北两省境内。雪:一作“泽”。

转:指友人所乘之船,终日在风浪中行转。

星汉:银河。

零落梅花过残腊:一作“回首羡君偏有我”。腊:腊月,阴历十二月。

归醉及新年:一作“归去又新年”,一作“归去醉新年”。醉:沉浸。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写诗人在湘江入洞庭湖的渡口送别友人。全诗大半写景,不见伤别字面,只是将一片离情融入景中。

《送友人》原文及赏析 第12篇

接下去两句写情。诗人借孤蓬来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说:此地一别,离人就要象那随风飞舞的蓬草,飘到万里之外去了。此联从语意上看可视为流水对形式,即两联语义相承。但纯从对的角度看不是工对,甚至可以说不“对”,它恰恰体现了李白“天然去雕饰”的诗风,也符合古人不以形式束缚内容的看法。此联出句“此地一为别”语意陡转,将上联的诗情画意扯破,有一股悲剧的感人力量。古人常以飞蓬、转蓬、飘蓬喻飘泊生涯,因为二者都有屈从大自然、任它物调戏而不由自主的共同特征。所以,此句想到“逢”的形象时十分沉重,有不忍之情,非道一声珍重可比。太白集王琦注云:“浮云一往而无定迹,故以比游子之意;落日衔山而不遽去,故以比故人之情。”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心,写得流畅自然,感情真挚。

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大笔挥洒出分别时的寥阔背景:天边一片白云飘然而去,一轮红日正向着地平线徐徐而下。此时此景,更令诗人感到离别的不舍。这两句“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也对得很工整,切景切题。诗人不仅是写景,而且还巧妙地用“浮云”来比喻友人:就象天边的浮云,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谁知道会飘泊到何处呢?无限关切之意自然溢出,而那一轮西沉的红日落得徐缓,把最后的光线投向青山白水,仿佛不忍遽然离开。而这正是诗人此刻心情的象征。

此句也可理解为游子将行未行的恋旧情意,有欲行又止,身行心留之复杂意绪。落目的形象既可理解为故人的眷恋之情,亦可理解为对友人的祝福之情。“夕阳无限好”、“长河落日圆”,但愿友人前路阳光灿烂,诸事圆满遂心,呼应了“孤蓬万里征”一句。

尾联两句,情意更切。“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挥手”,是写了分离时的动作,诗人内心的感受没有直说,只写了“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末联借马鸣之声犹作别离之声,衬托离情别绪。李白化用古典诗句,用一个“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缱绻情谊,是鬼斧神工的手笔。

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诗中青山,流水,红日,白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画面中流荡着无限温馨的情意,感人肺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