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赏析 第1篇
宋朝是积弱积贫相当严重的朝代,当它内在的种种社会弊病逐渐暴露出来后,王安石作为敏感的政治家,心头蕴藏着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所以他词里充盈着的忧患、伤感、苦闷甚至是“绝望”的心态恰好折射出这位词人的崇高心灵。
了解一位词人最简单直接的方式,便是欣赏他的词作。根据他们不同风格的词作,了解他们的生平。喜欢宋词的朋友,可以看这本飞花令。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赏析 第2篇
词中的“秋”“肃”用力甚深,在其笼罩之下,虽然澄江如练、翠峰林立,都挡不住一股悲凉之意从中流出。阳是“残”阳,旗是“斜”矗,就将雄健之景点化为凄凉之景。“彩舟”“星河”虽美,却是夕阳下的最后一抹辉煌,使原本俏丽的景致顿增伤感。整个大好河山,均被涂上一层悲凉色彩,形成一种凄切冷峻之美。
所以“画图难足”既不是慨叹观景人笔力有限,无法尽现江山之美妙;也不是慨叹这美景难留。他感叹的是他难以再在这样的大好河山中有所作为,一个“难”字用得极妙。有抱负的文人追求的就是“指画山河”,现在一个“难”字把自然和人事紧紧地绾合在一起,使人悲感顿生,深感人力之渺小。所以上阕以登高望远开始,而以人事为终,过渡无痕。
前四句“念往昔、繁华竟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回忆六朝古都金陵过去的岁月,又上演了多少出历史的悲剧呢?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短命的王朝,当年“繁华竞逐”,然而又一个个覆灭。六朝统治者竞相追逐奢侈豪华,荒淫误国,让人扼腕。
“门外楼头”用的是隋灭陈的典故,当隋朝大将韩擒虎率军攻入朱雀门时,亡国之君陈后主却依然在结绮楼上与宠妃张丽华醉生梦死,结果身死国灭,被天下人引为笑柄。杜牧《台城曲》曾咏此事:“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王安石巧妙地用“门外”“楼头”四个字精练地阐明了六朝的覆灭经过。
“悲恨相续”是说六朝之后的历朝历代,并没有认识到六朝相继覆亡的史实,并没有真正从中吸取历史教训,导致“悲恨相续”,实在是既可悲又可恨。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二句是说千古以来人们总是停留在个人“荣辱”的私利层面,未能跳出个人利禄升降的小圈子,未能跳出历史长河的束缚,也就站不到应有的高度,因而也就很难从六朝的相继覆灭中真正吸取教训。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两句将词意从古代牵回到现实,现在,六朝旧事已经随着流水逝去,映入眼帘的是深秋的寒烟与衰草,毫无生机。这“寒烟衰草凝绿”显然是词人对现实的精练概括,具有以景写情的效果,表达的是词人对北宋王朝现实的不满。那么,宋王朝当时又是如何的情形呢?
全词最后三句给出了答案:“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意思是说,六朝“悲恨相续”的悲剧一直到今天还在上演。所谓“后庭遗曲”,是指陈后主创作的艳曲《玉树后庭花》,为靡靡之音。唐人杜牧《泊秦淮》也写过:“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宋朝当时的现状是当权者沉缅于酒色、醉生梦死,歌伎们至今还唱着这种亡国之音以供人享乐。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赏析 第3篇
作为一首怀古词,这首词有其鲜明的特色。
全词既把人们的思绪引入历史,从而展开对历史的思考,同时又不忘提醒人们正视当前的社会现实,让人感受到了一个政治家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
这首词立意高、视野宽,站得高,看得远,寄兴遇深,隐喻现实,“一扫五代旧习”,摆脱了纤细、绮靡的词风,在词史上有着极大的开创性。无怪乎此词被推为金陵怀古词的绝唱。周汝昌评说:“王介甫只此一词,已足千古,其笔力之清道,其境界之朗肃,两宋名家竟无二手,真不可及也!”
全词中两度用到水的意象,上阕的“千里澄江似练”,下阕的“六朝旧事随流水”,江水奔流不息,一去不复返的特征与时间飞逝、时代变迁有着类似的特性。“水”最适合用来隐喻时代变迁、朝代更替下的伤感落寞之情。本词还用到“楼”的意象,“叹门外楼头”,借楼兴叹,表达家国之忧。
词人把个体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扭结在一起,以超越现实的人生理想审视、要求、指导自己的人生实践。于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世人皆醉吾独醒’式的带有强烈爱国主义情操的诗篇,涌泉般地出现。”王安石这首词堪称是后者的翘首之作。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赏析 第4篇
【注释】1.登临送目:登山临水,举目望远。2.故国:旧时的都城,指金陵。3.澄江:清澈的长江。4.练:白色的绢。5.簇:丛聚。6.棹,划船的一种工具,形似桨,也可引申为船。7.星河,指长江。8.画图难足:用图画也难以完美地表现它。9.豪华竞逐:六朝的达官贵人争着过豪华的生活。10.门外楼头:指南朝陈亡国惨剧。韩擒虎是隋朝开国大将,他已带兵来到金陵朱雀门外,陈后主却仍与他的宠妃张丽华于结绮阁上寻欢作乐。11.悲恨相续:指亡国悲剧连续发生。12.漫嗟:空叹。13.商女:歌女。14.《后庭》遗曲:指歌曲《玉树后庭花》,传为陈后主所作。
【串译】登上高楼凭栏远眺,故乡金陵正是一派晚秋气象,天气刚刚开始肃潇。千里奔流的长江好像一条澄澈白链,青翠的山峰峻峭得犹如一束束箭镞。江中小船张满了帆,迅疾驶向夕阳里,迎着西风飘拂的酒旗斜矗在岸上。涂满色彩的画船出没在稀淡云烟里,江洲上的白鹭时停时飞,这景色就是用最美的图画也难以将它画足。回想往日,奢华的生活无休无止地互相竟逐,感叹“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亡国悲恨接连相续。千古以来凭栏遥望,映入眼帘的景色大概就是如此,无须感慨历史上的得失荣辱。六朝的风云变化全都随着流水消逝,只有那郊外的寒冷烟雾和衰萎的野草还凝聚着一片苍绿。直到如今,商女还不知亡国的悲恨,时时在放声歌唱《后庭》遗曲。
【赏读提示】上片的诵读应具备写景和构图能力,由“澄江”“翠峰”“征帆”“酒旗”“彩舟”“鹭起”等语词,由点到面结构成一幅雄伟壮丽的金陵晚秋图。从开句“登临送目”至“星河鹭起”一路走下来,都似在“描”,描金陵之繁盛,描金陵之豪奢,语言和情绪尽量夸饰无妨。但是无论怎样描画,其结果都是“画图难足”,至此略带遗憾地婉转一收作结。下片则通过“念往昔,千古凭高对此,六朝旧事如流水”怀古感今,揭露六朝统治者“繁华竞逐”的奢侈生活。注意“叹”“悲”“嗟”“寒烟”“衰草”等语词都是有生命的,运用得好可将胸中的情怀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结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则是对当道者的警醒。全词唯一人的活动竟是商女不知亡国恨,时时犹唱《后庭》曲。结句的表达必须以哀伤的语调将情绪推向极致。这首词语言苍劲,意境开阔,摆脱了当时绮靡词风的影响,一扫五代旧习,有极大的独创性;在意趣和识度上,一反千古谩嗟荣辱的悲叹,站得高,看得远,隐喻现实,寄兴遥深,所以被推为金陵怀古词的绝唱。此词三、四、五、六、七字句掺杂,断句应以四字句为主,其中五、六、七字句可拆分向四字句靠拢,听起来有无限的顿挫之美。
【断句顿挫建议】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如/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