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村行》古诗赏析 第1篇
白居易古诗《杜陵叟》赏析
《杜陵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全诗可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写了两个使农民的生活受苦受难的直接原因,一个是上天的自然灾害,另一个则是人为的灾祸;后半部分指出官僚制度的黑暗与腐败,横征暴敛,巧取豪夺,是全诗的深刻之处。
杜陵叟
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
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
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
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
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
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
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不知何人奏皇帝,帝心恻隐知人弊。
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
昨日里胥方到门,手持敕牒榜乡村。
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恩。
【注释】
⑴杜陵:地名,即汉宣帝陵,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的少陵原上。叟:年老的男人。
⑵薄田:贫瘠的田地。
⑶秀:植物抽穗开花。
⑷青乾(gān):谓庄稼的子实还未长饱就干浆了。
⑸申破:上报说明;申报。
⑹长吏:泛指上级长官,这里是指的杜陵所在地的地方官。考课:指古代考查官员政绩的好坏,以此作为升降的标准。
⑺明年:次年;今年的下一年。
⑻帛:丝织品。
⑼粟:小米,也泛指谷类。
⑽钩爪锯牙:指鸟兽尖曲、锋利的爪、牙。喻人的凶恶残暴。
⑾恻隐:见人遭遇不幸而心有所不忍。即同情。弊:衰落;疲惫。
⑿放德音:宣布恩诏,即下文所言减免赋税的诏令。德音:用以指帝王的诏书。至唐宋,诏敕之外,别有德音一体,用于施惠宽恤之事,犹言恩诏。
⒀京畿(jī):古时称国都及其行政官署所辖地区。杜陵所在地属国都长安的郊区。
⒁里胥:古代指地方上的一里之长,是低级官吏,负责管理事务。方:才,刚刚。
⒂敕牒(dié):传达诏令的文书。榜:张贴,张挂。
⒃虚受:空受。蠲(juān):除去,免除。
【白话译文】
杜陵老头居住在杜陵,每年种了贫瘠的田地一顷多。
三月份没有雨刮着旱风,麦苗不开花不多枯黄死。
九月份降霜秋天寒冷早,禾穗没熟都已经干枯。
官吏明明知道但不报告真相,急迫收租、凶暴征税以求通过考核得奖赏。
典当桑园、出卖田地来缴纳官府规定的租税,明年的衣食将怎么办?
剥去我们身上的衣服,夺掉我们口中的粮食。
虐害人伤害物的就是豺狼,何必爪牙像钩、牙齿像锯一样地吃人肉!
不知什么人报告了皇帝,皇帝心中怜悯、了解人们的困苦。
白麻纸上书写着施恩布德的诏令,京城附近全部免除今年的租税。
昨天里长才到门口来,手里拿着公文张贴在乡村中。
十家缴纳的租税九家已送完,白白地受了我们君王免除租税的恩惠。
【创作背景】
从唐宪宗元和三年(8)的冬天到第二年的春天,江南广大地区和长安周边地区,遭受了严重的旱灾。白居易是在元和三年刚刚担任左拾遗一职的,此时上书力陈旱情严重,民生疾苦,请求朝廷能够及时认真“减免租税”,以“实惠及人”,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白居易的一番忠诚打动了宪宗皇帝,他不但批准了白居易的奏请,还下了一道“罪己诏”。可是令白居易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切只不过是障眼法而已,不管皇帝的免税是否出于真心,但是官吏却是绝不肯照章办事的,因为这样一来,他们的政绩就要受到影响,他们的官路也会不再亨通。所以,他们用一套阳奉阴违的“锦囊妙计”,那就是拖延不办,对此,白居易也是莫可奈何的了。这样一来,受灾的老百姓并没有从中得到任何的恩赐与救济,免除租税的诏书竟成了一纸空文。白居易在悲愤之余,忍不住提笔写下了《轻肥》和《杜陵叟》两首诗。
【赏析】
杜牧《村行》古诗赏析 第2篇
村行 宋朝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村行》译文
马儿穿行在山间小路,路旁的野菊已微微开放,任由马儿随意行走兴致悠长。
秋风瑟瑟在山谷间不停回响,看数座山峰默默伫立在夕阳斜晖中。
棠梨的落叶红得好似胭脂一般,香气扑鼻的荞麦花啊洁白如雪。
是什么让我在吟诗时忽觉惆怅,原来是这乡村景色像极了我的家乡!
《村行》注释
信马:骑着马随意行走。野兴:指陶醉于山林美景,怡然自得的乐趣。
晚籁:指秋声。籁,大自然的声响。
棠梨:杜梨,又名白梨、白棠。落叶乔木,木质优良,叶含红色。
荞麦:一年生草本植物,秋季开白色小花,果实呈黑红色三棱状。
原树:原野上的树。原,原野。
《村行》赏析
杜牧《村行》古诗赏析 第3篇
村行原文、翻译及赏析
村行 宋朝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村行》译文
马儿穿行在山间小路,路旁的野菊已微微开放,任由马儿随意行走兴致悠长。
秋风瑟瑟在山谷间不停回响,看数座山峰默默伫立在夕阳斜晖中。
棠梨的落叶红得好似胭脂一般,香气扑鼻的荞麦花啊洁白如雪。
是什么让我在吟诗时忽觉惆怅,原来是这乡村景色像极了我的家乡!
《村行》注释
信马:骑着马随意行走。野兴:指陶醉于山林美景,怡然自得的乐趣。
晚籁:指秋声。籁,大自然的声响。
棠梨:杜梨,又名白梨、白棠。落叶乔木,木质优良,叶含红色。
荞麦:一年生草本植物,秋季开白色小花,果实呈黑红色三棱状。
原树:原野上的树。原,原野。
《村行》赏析
杜牧《村行》古诗赏析 第4篇
村行 杜牧赏析
《村行》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柔桑动态的生长过程,表现出柔桑生长的过程之快,长势茂盛,覆盖面之广。
春半南阳西,柔桑过村坞。
娉娉垂柳风,点点回塘雨。
蓑唱牧牛儿,篱窥茜裙女。
半湿解征衫,主人馈鸡黍。
【赏析】
这是一幅美丽的农村风景画。仲春季节,南阳(今河南南阳)之西,一派大好春光。美时,美地,美景,在“春半南阳西”中 ,隐约而至 。遍村柔桑,欣欣向荣。着一“过”字,境界全出。“柔桑过村坞”,在动态中,柔桑生长的姿态和鲜嫩的形状,活现在眼前,这就把春天的乡村 ,点缀得更美了 。加之垂柳扶风,娉娉袅袅 ,春雨点点,回落塘中,更有一种说不出的情趣。 再看,那农家牧童,披着蓑衣,愉快地唱着歌;竹篱笆内,可窥见那穿着绛黄色裙子的农家女的倩影。行路征人,解松半湿的衣衫,在村里歇脚,村主人热情地用鸡黍招待客人。这首诗,首联 、颔联是写村景, 颈联、尾联是写村情。其景实,其情真,与诗题是呼应的。
《村行》的艺术特色,可用轻倩秀艳来总括。《李调元诗话》云 :“杜牧之诗,轻倩秀艳,在唐贤中另 是一种笔意,故学诗者不读小杜诗必不韵 。”所谓轻 倩秀艳,即轻盈巧倩,秀美艳丽。它好像是个风华正茂的女子,秋波流转,含情脉脉,秀而不媚,艳而不淫,风姿婀娜,楚楚动人。
轻倩秀艳,不仅显示在妇女形象和爱情生活的描写中 ,也表现在大自然的描绘中 。除了《村行》以外 ,《汉江》、《寄扬州韩绰判官》、《山行》、《寄远》、 《柳绝句》、《江南春绝句》等 ,均以轻倩秀艳见长, 又各有其奇特风采。然而,它们与《村行》相比,却缺少那么一点点野趣与农村风味 。《村行》一诗,在 轻倩秀艳之中,显示出野逸、村朴、真挚、热情。诗人所描绘的柔桑 、村坞、垂柳、塘雨、蓑衣、牧童、 耕牛、篱笆、村女、主人、鸡黍等,都是美好的田园风光。
杜牧《村行》古诗赏析 第5篇
春半南阳西,柔桑过村坞。
娉娉垂柳风,点点回塘雨。
蓑唱牧牛儿,篱窥茜裙女。
半湿解征衫,主人馈鸡黍。
【赏析】
这是一幅美丽的农村风景画。仲春季节,南阳(今河南南阳)之西,一派大好春光。美时,美地,美景,在“春半南阳西”中 ,隐约而至 。遍村柔桑,欣欣向荣。着一“过”字,境界全出。“柔桑过村坞”,在动态中,柔桑生长的姿态和鲜嫩的形状,活现在眼前,这就把春天的乡村 ,点缀得更美了 。加之垂柳扶风,娉娉袅袅 ,春雨点点,回落塘中,更有一种说不出的情趣。 再看,那农家牧童,披着蓑衣,愉快地唱着歌;竹篱笆内,可窥见那穿着绛黄色裙子的农家女的倩影。行路征人,解松半湿的衣衫,在村里歇脚,村主人热情地用鸡黍招待客人。这首诗,首联 、颔联是写村景, 颈联、尾联是写村情。其景实,其情真,与诗题是呼应的。
《村行》的艺术特色,可用轻倩秀艳来总括。《李调元诗话》云 :“杜牧之诗,轻倩秀艳,在唐贤中另 是一种笔意,故学诗者不读小杜诗必不韵 。”所谓轻 倩秀艳,即轻盈巧倩,秀美艳丽。它好像是个风华正茂的女子,秋波流转,含情脉脉,秀而不媚,艳而不淫,风姿婀娜,楚楚动人。
轻倩秀艳,不仅显示在妇女形象和爱情生活的描写中 ,也表现在大自然的描绘中 。除了《村行》以外 ,《汉江》、《寄扬州韩绰判官》、《山行》、《寄远》、 《柳绝句》、《江南春绝句》等 ,均以轻倩秀艳见长, 又各有其奇特风采。然而,它们与《村行》相比,却缺少那么一点点野趣与农村风味 。《村行》一诗,在 轻倩秀艳之中,显示出野逸、村朴、真挚、热情。诗人所描绘的柔桑 、村坞、垂柳、塘雨、蓑衣、牧童、 耕牛、篱笆、村女、主人、鸡黍等,都是美好的田园风光。
《村行》这首小诗,具有轻柔秀美的特点。它与《商山麻涧》等诗 ,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商山麻涧》中,所写的云光岚彩,柔柔垂柳,飞雉过鹿,牛巷鸡埘 ,秀眉老父,茜裙女儿,均富于柔和的特质。 此外,诗人写竹,则“历历羽林影,疏疏烟露姿”(《栽竹》);写梅,则“轻盈照溪水,掩敛下瑶台”(《梅》);写鵁鶄 ,则“静眠依翠竹,暖戏折高荷”(《鵁鶄》); 写鹭鸶,则“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鹭鸶》)。这些诗句 ,与《村行》虽各有特色,但都具有 轻倩秀艳之美。
拓展阅读:杜牧的诗与字
说起杜牧的诗,那是人人知晓,说起杜牧的书画,不知道的肯定不少。他画的画我还没见过,具米芾赞赏是“精采照人”。他的 书法《张好好诗》我觉得是风骚飞扬,刚劲挺拔。但其内容却是柔情绵绵,感时伤怀。
杜牧在唐晚期生活,是个风流才子。很多评论都以为他是怀才不遇,寻花问柳。其实他就是个性情中人,遇到好的女人哪有不爱恋的。他又会写几下子的诗文,感时花溅泪,没有不写的道理。
唐大和二年十月,杜牧中了进士及第,他怀着意气风发的政治抱负,开始了他长达十多年的幕府生涯。他一次去沈传师之弟家赴宴,结识了著名歌妓张好好。酒宴时,张好好轻歌曼舞,清新动人,让他一见倾心,并有诗相赠。后来谁知,沈氏兄弟将其纳为小妾,使杜牧空有羡渔之情。几年后,牧杜在洛阳与张好好不期而遇,此时的她已经沦落为他乡之客,以当垆卖酒为生。两人重逢,分外亲切,在与张好好交谈中,杜牧感慨万分,写了这首五言长诗《张好好诗》。由于情绪激愤,叹人生蹉跎,且又文笔清秀,书法飘逸,为杜牧赢得了书法家的美名。
杜牧写张好好这个歌妓,还是写得很亲切的,字里行间流露出爱慕之情。白居易也有《琵琶行》,但不如杜牧如此多情。白居易写得华丽多彩,如美妙的乐章,翻江倒海。临了却落在了同病相怜,人生歧路。不过他那句“唯见江心秋月白”,让我心怀佛念,清净如水,犹如明月秋花。
杜牧算是个歌舞行家,对好好的歌舞也有细腻的描绘:“吴娃起引赞,低徊映长裾。”如此如此的一番描述,把个边舞边歌的女子一下展现在人的面前。他的心里顿时起了爱慕之情。多少年以后,再见到好好女娃,已是一个卖酒的妇女,如何不让这个男人感时伤怀呢?这是叹惜人生的悲欢离合,时光流逝,如大江东去。
清朝有人评说:“牧之书潇洒流逸,深得六朝人风韵,连大书法家董其昌也说,唐颜柳以后,唯温庭筠,杜牧之,亦名家也。
杜牧在书写这篇诗文的时候,内心会是多么的心潮起伏,手中的笔如脱缰的野马,一发不可收拾。在他那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奇肆跌宕,洒脱风流,清新刚劲,其书法行草,气格雄浑,挥洒自如,有魏晋之风。
看人如字,看字如人。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所以说,书法其实就是一副图画,不过算是抽象的艺术,无声的乐章。
古人的书法,在我的眼里有时觉得,不是人间的东西,它仿佛是从天上仙物,是神来之笔。特别一些大诗人的手迹,让人读来“如听仙乐耳暂明”。读杜牧白居易诗歌有这样感觉,读怀素草书有这样的感觉,读苏东坡的寒食帖,有这样感觉,就是读八大山人的有禅意的书法,也是有如此感觉。
杜牧《村行》古诗赏析 第6篇
杜诗详注古诗全诗赏析
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
草根吟不稳,床下夜相亲。
久客得无泪,放妻难及晨。
悲丝与急管,感激异天真。
作品赏析黄希曰:《尔雅》释:蟋蟀,一名蛬,今促织也。陆玑疏云:似蝗而小,正黑有光泽,一名蛬,一名蜻蛚,楚人谓之王孙,豳人谓之趋织。里语云“趋织鸣,懒妇惊”,是也。《古今注》:促织,一名梭机、莎鸡,一名络纬。
促织甚微细①,哀音何动人②。草根吟不稳③,床下意相亲④。久客得无泪⑤,故妻难及晨⑥。悲丝与急管⑦,感激异天真⑧。
(促织,感客思也。哀音动人,领起通章。草根床下,皆其哀音。久客、故妻,此其动人者。末言虫鸣出自天真,故其感人独至。丝管属借形。)
①班固《典引》:“不遗微细。”②阮籍诗:“鶗鴂发哀音。”③沈约诗:“草根积霜露。”《王褒传》:“蟋蟀秋吟。”④《诗》:“十月蟋蟀入我床下。”⑤《鹦鹉赋》:“逐臣为之屡叹,弃妻为之歔欷。”鲍照诗:“弃妻望掩泪,逐臣对抚心。”此五六所本。《后汉书》:“温序曰:“久客思乡里。”汤惠休《秋风词》:“蟋蟀夜鸣断人肠,长夜思君心飞扬。”⑥【顾注】故妻,指弃妇、孀妇言。《朱买臣传》:故妻与夫家见买臣饥寒,呼饭之。陆机诗:“欲鸣当及晨。”⑦宋武帝诗:“深心属悲弦。”鲍照诗:“催弦急管为君舞。”蔡邕《琴赋》:“感激弦歌,一低一昂。”⑧《琴操》:伏羲作琴,修身理性,返其天真。诗到结尾,借物相形,抑彼而伸此,谓之尊题格。如咏促织而末引丝管,咏孤雁而末引野鸦是也。
-----------仇兆鳌 《杜诗详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