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古诗文>小学六年级《墨梅图题诗》教学设计(精选4篇)

小学六年级《墨梅图题诗》教学设计(精选4篇)

时间:2023-11-27 09:40:22 古诗文

小学六年级《墨梅图题诗》教学设计 第1篇

一、教材分析

这幅《墨梅图》构图新奇、别致,一枝梅花横贯画面,花朵淡墨轻染,照应诗中的“淡墨痕”,花“好色”,但“梅花”香气淡淡溢出,使人不能不叹为观止。而且,画中题诗书法饱满苍劲,与诗意画意相融合,更添一奇。

二、学情分析

2、一定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学生已经能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通过合作进行探究学习:包括如何分工、如何有序的表达、如何在讨论时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如何尊重他人,认真倾听他人意见等等。所以,在本堂课我在突破重难点时,设计了小组合作学习。

3、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学生在课堂中,能够根据教师的要求,用完整、通顺的语言回答问题,进行师生、生生间的对话。本节课在理解课文的同时,继续培养学生的此种能力。

大部分学生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学习主动性较强,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善于合作,乐于探究,勇于发现,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成长较快。

三、设计理念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朗读是理解诗歌的最佳手段,在教学中以读为本、为学生创设与文本对话的空间。所以在本节课我设计了指名读、男女生赛读、全体学生齐读等各种形式的读,让读贯穿于整个教学,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不仅仅领悟到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且也使他们更多更直接的与文本产生对话,使课堂教学回归了语文的教学本色。

四、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诗歌,在欣赏图画的基础上理解诗意。

2、体会诗人的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3、感受古诗美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五、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感受诗情画意。体会诗人的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知道我国的国花是哪一种花吗?(牡丹)大多数人想到的是牡丹,可是你知道吗,还有一种花它与牡丹并称国花,它就是(出示图片)梅花。如果说,牡丹的雍容华贵是那华美的袍,是国家富裕繁荣的表,那梅花则是我们中华民族铮铮傲骨的魂,我们的骨,我们的脊梁!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历代有志之士,讴歌梅礼赞梅,我们以前也学过一首王安石的诗叫《梅花》,还能背下来吗?(板书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幅与众不同的'梅花图,那就是王冕的《墨梅图》。我们不仅欣赏他的画,更要欣赏他题写在画上的诗。齐读课题:《墨梅图题诗》,这首诗是咏梅的上乘之作,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细细咀嚼这绝美的诗篇。

2、据题质疑

理解“墨梅”的意思。

(二)走进诗人,欣赏诗画。

学习古诗,我们要解诗情,首先要了解诗人,谁能介绍一下王冕?

1、王冕,元代著名画家、诗人、书法家。

小学六年级《墨梅图题诗》教学设计 第2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2、能力目标: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

3、德育目标:体会诗人的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4、创新素质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卓尔不群的气节和品格。

教学重点:

理解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常听人说起岁寒三友这个词,谁愿意告诉老师岁寒三友具体指什么?

2、你们见过梅花吗?(出示图片)

3、都说梅是傲骨的象征,更是高洁操守的象征,“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历代有志之士,讴歌梅礼赞梅,王冕的《墨梅图题诗》正是咏梅,赞梅的上乘之作,今天们一起来体味那绝美的诗篇。

4、板书课题。(出示古诗)

二、初次朗读诗歌,解决生字新词

1、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

2、小组讨论交流,自学字词。

3、出示字词,检查自学情况。

三、熟读诗歌,理解诗文

小学六年级《墨梅图题诗》教学设计 第3篇

理解《墨梅》,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性。

教学难点:

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己不同流合污的气节和卓尔不群的品格。

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

教学过程

一、定向导学:(5分钟)

(一)导入:

师述:梅花清新高雅,开放在万花凋零的严冬,傲冰斗雪。她最早告诉人们:春天的脚步近了,春天快要来了。天气越冷,寒气越重,它的清香就愈加芬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题画诗《墨梅图题诗》。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的意思,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的内容。

3、体会诗人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二、自主学习:(6分钟)

(一)出示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和“诗画欣赏”的内容。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并自己试着说一说诗的大意。

墨梅 池头树 吾 个个

淡墨痕 颜色 清气 乾坤

学法:查字典,结合预习本,借助诗画欣赏理解。

3.诗人抓住了墨梅的哪些特点进行描写?

(二)全班交流自学结果

1、指名读,自由评议

2、弄懂下面词语的意思,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墨梅:用水墨画的梅花。 池头树:池边的梅树。

吾:我。 个个:朵朵。

淡墨痕: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迹。

颜色:指梅花的色彩。

清气:梅花的清香,也指清高的气节。

乾坤:天地之间,人世间。

诗句的意思:

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梅花花朵盛开,朵朵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不需要别人夸它美丽的颜色;只愿留下清香的气味在人间。

3、了解墨梅特点:

(1)欣赏墨梅图

(2)比起那些艳丽的梅花图,墨梅又给了你怎样的感觉?哪个词语表现了墨梅的特点?你还能用一些词语来形容吗?

指导学生抓住“淡”字读好第一、二行诗句。朗读评价。

(3)墨梅还有什么特点?

闻一闻这墨梅的香气,从“满”字你能体会到什么呢?(这淡淡的清香在空气中荡漾,让我们感到清香四溢。)

指导抓住“满”字读好第三、四行诗句。朗读评价

三、合作交流(15分钟)

要求:

1、王冕写《墨梅》这首诗,仅仅是为了表现梅花的朴素淡雅、清香四溢吗?他写梅花的目的是什么呢?

(诗人以梅花自喻,表现自己不同流合污的气节和卓尔不群的人品。)

2、诗中的“满”字好在哪里?

(“满”字形容梅香浓郁充盈,又使人感到诗人人格魅力的辐射力量,犹如阵阵梅香扑面而来。)

(一)小组合作交流

(二)全班交流

师讲故事:相传由于王冕的画画得特别好,当地的县官和一个有权势的大财主慕他之名,几次想见他都遭到了拒绝。最后,当县官亲自下乡去见他时,他听到消息后赶紧躲了起来,又让县官吃了闭门羹。

(三)师总结:同学们,看着这用水墨画成的墨梅,看着这淡淡的墨痕,它是那样朴素淡雅,我们感受到的是王冕那不同流合污的气节和淡泊名利的胸怀;从这幅墨梅图中,我们似乎闻到了那淡淡的清香,也感受到了王冕那坚贞不屈、卓尔不群的品格,让我们再一次吟诵古诗。

(四)有感情诵读古诗

(五) 欣赏欣赏这首《白梅》: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师讲解:这清香同样是王冕坚贞不屈的象征。

四、质疑探究:(4分钟)

说说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五、小结检测:(10分钟)

(一)总结全文:同学们,学完这首诗,再次欣赏这幅墨梅图,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诗人王冕那淡泊名利、不同流合污的气节和卓尔不群的人品。

(二)课堂检测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吾: 颜色: 清气: 乾坤:

2、填空:

《墨梅图题诗》是一首( )诗,是我国( )代著名画家、诗人( )所作。诗中交待梅花生长位置的诗句是( );说明了梅花品格的诗句是( )。

小学六年级《墨梅图题诗》教学设计 第4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古诗诗句,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己品格高洁、孤傲的胸襟。

教学准备:

1、课前搜集有关《墨梅》及王冕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据题质疑

1、复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首王安石的诗叫《梅花》,你们还能背下来吗?(指名背再齐背)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2、介绍背景。 (出示课件)

你们知道这首《墨梅图题诗》是谁写的吗?

(王冕(公元1287--1359)我国元代著名画家。字元章,号煮石山农,诸暨人(今浙江绍兴)。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工画梅。他曾在自己隐居的居所旁种梅千株,称为“梅花屋”。)

3、揭示题目: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墨梅图题诗》。(师板书课题)

4、据题质疑:

(1)理解“墨梅”,这里的“墨梅”是什么意思?

(说到“墨梅”,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呢,北宋时候,有一位叫仲仁的人,又名华光和尚,一日,他因月光映梅影于窗纸上而得到启发,创作了用浓浓淡淡的.墨水晕染而成的所谓墨梅。所以“墨梅”其实就是用水墨画成的梅花。)

(2)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师根据学生所提问题,进行副板书,并梳理归纳)

(二)自主合作,初步感知

师:自由读诗,边读边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或者你读懂了什么?

1、生自学,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

2、检查反馈:(课件)

(1)①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师生纠正②齐读生字新词。

(2)①指名读诗②范读(出示课件),生画节奏③分组读诗④齐读古诗

(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1、学习第一句(课件)(出示第一二行)

(1)指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