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古诗文>《孙应奎,字文宿,洛阳人》原文阅读及译文赏析(汇总5篇)

《孙应奎,字文宿,洛阳人》原文阅读及译文赏析(汇总5篇)

时间:2023-11-28 12:31:49 古诗文

《孙应奎,字文宿,洛阳人》原文阅读及译文赏析 第1篇

孙晷字文度吴国富春人原文及译文赏析

孙晷,字文度,吴国富春人,昊伏波将军秀之曾孙也。晷为儿童,未尝被呵怒。顾荣见而称之,谓其外祖薛兼曰:“此儿神明清审,志气贞立,非常童工也。”及长,恭孝表约,学识有理义,每独幽暗之中,容止瞻望未尝倾邪。虽侯家丰厚,而晷常布衣蔬食,、躬亲垄亩,诵咏不废,欣然独得。父母愍其如此,欲加优饶,而夙兴夜寐,无暂懈也。父母起居尝馔,虽诸史亲馈,而晷不离左右。富春车道既少,动经江川,父难于**,每行乘篮舆,晷躬自扶侍,所诣之处,则于门树下籓屏之间隐息,初不令人知之。兄尝笃疾经年,晷躬自持侍,药石甘苦,必经心目,跋涉山水,祈求恳至。而闻人之善,欣若有得;闻人之恶,惨若有失,见人饥寒,并周赡之,乡里赠遗,一无所受。亲故有穷老者数人,恒往来告索,人多厌慢之,而晷见之,欣敬逾甚,寒则与同衾,食则与同器,或解衣推被以恤之。时年饥谷贵,人有生刈其稻者,晷见而避之,须去而出,既而自刈送与之。乡邻感愧,莫敢侵犯。

会稽虞喜隐居海嵎,有高世之风。晷钦其德,聘喜弟预女为妻。喜戒女弃华尚素,与晷同志。时人号为梁鸿夫妇。济阳江淳少有高操,闻晷学行过人,自东阳往候之,始面,便终日谭宴,结欢而别。

司空何充为扬州,檄晷为主簿,司徒蔡谟辟为掾属,并不就。尚书经国明,州土之望,表荐晷,公车径征。会卒,时年三十八,朝野嗟痛之。晷未及在、大敛,有一老父缦袍草屦,不通姓名,径入抚柩而哭,哀声慷慨,感于左右。哭止便出,容貌甚清,眼瞳又方,门者告之丧主,怪而追焉。直去不顾。同郡顾和等百余人叹其神貌有异,而莫之测也。

6.对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父母愍其如此 愍:担心,忧虑

B.闻人之恶,惨若有失 惨:悲伤

C.见人饥寒,并周赡之 赡:供给

D.径入抚柩而哭 径:小路

7.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孙晷恭孝的一组是( )

①父母起居尝馔,虽诸兄亲馈,百晷不离左右

②父难于**,每行乘篮舆,晷躬自扶侍

③闻晷学行过人 ④人有生刈其稻者,晷见而避之

⑤而晷见之,欣敬逾甚 ⑥闻人之善,欣若有得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②⑤D.③④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晷家里虽然很富裕,但他仍亲自处田,生活俭朴

B.孙晷孝敬父母,关心他人,对有困难的乡邻竭尽全力帮助

C.孙晷经常告诫妻子不要羡慕奢华,要节俭朴素地生活

D.孙晷品德高尚,才学出众,赢得了普通百姓与朝廷官员的一致敬仰

9.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虽侯家丰厚,而晷常布衣蔬食,躬亲垄田,诵咏不废,欣然独得。

(2)欣敬逾甚,寒同与同衾,食则与同器,或角衣推被以恤之。

参考答案

6.D

7.C

8.C

9.(1)孙晷虽然家业丰厚,但常常穿布衣吃素食,亲自在田间耕种,攻读不辍,欣欣然独享其乐。(关键词:“布衣”,名词作动语词“蔬食”,以粗米、草菜为食;“躬亲”,亲自)

(2)(孙晷)高兴敬重有加,天气寒冷就(与他们)同床而卧,吃饭时也(与他们)同吃一锅,有时脱下衣服赠送被子来救济他们。(关键词:“恤”,顾念,体恤,引申为周

济,救荒作物济:“与”后省略了“之”)

【参考译文】

孙晷,字文度,吴国富春人,是伏波将军孙秀的曾孙。孙晷很小时候,从未被呵斥过。顾荣看到后先赞扬他,对他的外祖父薛兼说:“这个孩子神色清明,有志气,不是一般的小孩。”等到长大后,(孙晷)恭敬孝顺,清廉节俭,学识符合公理道义,每当独处暗室时,容貌举止顾盼之间也未曾有所偏离。虽然自己家业丰厚,但孙晷常常穿布衣吃素食,亲自在田间耕种,功读不辍,欣欣然独享其乐。父母担心他(怕他用功过分),想让他轻松一些,但他早起晚睡,没有一点松懈之意。父母日常的饮食,即使是兄弟们亲自送来,他也从不离半步(照顾父母起居)。富春一带通车的道路很少,动不动就要从江河间通过,父亲不习惯水路,每出行乘坐舆,孙晷亲自扶侍,到达以后,就藏在门外树或能遮当身体的地方,不让主人知道。兄长曾长期卧病,孙晷亲自照顾,尝药送水,精心料理,远涉山水,祈求诚恳备至。听说别人的优点,高兴得像是自己有所得;听说别人的缺点,难过得像是自己有所失。看见别人忍饥挨饿受冻,就周济供养他,乡人的馈赠,一点都不接受。亲朋故交中有几个穷困潦倒年老的,常常前来计要东西,人们大厌烦慢待他们,而孙晷看到他们,非常愉快恭敬,天冷就同卧,吃饭也同锅,有时脱下衣服赠送被子来救济他们。当时收成不好谷物昂贵,有人偷割他家未成熟的稻子,孙晷看到后躲避起来,一定在人家离开后才出来,不久亲自割下稻子送给他。乡邻感动惭愧,没有人再敢去侵扰他。

会稽人虞喜在海边隐居,有高于民有风范。孙晷钦佩他的.品德娶他的弟弟虞预的女儿为妻。虞喜劝诫侄女抛弃浮华崇尚朴素,与孙晷志同道貌岸然合,当时的人称他们为“梁鸿夫妇”。济阳人江淳很小就有高尚的品行,听说孙晷才学品行超越常人,从东阳前往看望,刚见面,就整天欢宴,尽兴而去。

司空何做扬州刺史,表奏孙晷为主簿,司徒蔡谟征召他为属下,(孙晷)都不应召。尚书经国明,是当地德高望重的人,上表举荐他,官府直接征召。他正好去世,时年三十八岁,朝野上下嗟叹痛惜,没来得及为孙晷举行盛殓,有一位老人穿着破衣草鞋,不通报姓名,直接进来抚着灵柩大哭,哀声悲苦左右之人无不感动。哭完出门径直离去,他容貌清朗,眼孔方正,守门人告诉办丧事的人,)—办丧事的人感到奇怪就去追他。他径直而去也不回头。同郡的顾和等一百多人为其精神面貌异于常人而慨叹不已,但不能推知是怎么一回事。

《孙应奎,字文宿,洛阳人》原文阅读及译文赏析 第2篇

孙程字稚卿,涿郡新城人也原文及译文赏析

孙程字稚卿,涿郡新城人也。安帝时,为中黄门,给事长乐宫。

时邓太后临朝,帝不亲政事。小黄门李闰与帝乳母王圣常共谮太后兄欲废帝,立平原王翼,帝每忿惧。及太后崩,遂诛邓氏而废平原王,封李闰雍乡侯;小黄门江京以功封都乡侯,食邑各三百户。闰、京并迁中常侍,与中常侍樊丰、黄门令刘安扇动内外,竞为侈虐。又帝舅大将军耿宝、皇后兄大鸿胪阎显更相阿党,遂枉杀太尉_,废皇太子为济阴王。

明年帝崩,立北乡侯为天子。显等遂专朝争权,乃讽有司奏诛樊丰,废耿宝,及党与皆见死徙。

十月,北乡侯病笃。程谓济阴王谒者长兴渠曰:“王以嫡统,本无失德,先帝用谗,遂至废黜。若北乡疾不起,共断江京、阎显,事乃可成。”渠等然之。又中黄门南阳王康,先为太子府史,自太子之废,常怀叹愤。北乡侯薨,阎显白太后,征诸王子简为帝嗣。未及至,程遂与王康等十八人聚谋于西钟下,皆截单衣为誓,入章台门。时,江京、刘安及李闰、陈达等俱坐省门下,程与王康共就斩京、安、达。以李闰权势积为省内所服,欲引为主,因举刃胁闰曰:“今当立济阴王,无得摇动。”闰曰:“诺。”于是扶闰起,俱于西钟下迎济阴王立之,是为顺帝。

阎显时在禁中,忧迫不知所为。小黄门樊登劝显发兵,以太后诏召越骑校尉冯诗、虎贲中郎将阎崇,屯朔平门,以御程等。显弟卫尉景遽从省中还外府,收兵至盛德门。程传召诸尚书使收景。尚书郭镇时卧病,闻之,即率直宿羽林出南止车门,逢景从吏士,拔白刃,呼白:“无干兵。”镇即下车,持节诏之。景曰:“何等诏?”因斫镇,不中。镇引剑击景堕车,左右以戟叉其匈,遂禽之。送廷尉狱,即夜死。旦日,令侍御史收显等送狱,于是遂定,封程为浮阳侯,食邑万户。

程临终,遗言上书,以国传弟美。帝许之,而分程半,封程养子寿为浮阳侯。四年,诏宦官养子悉听得为后,袭封爵,定著乎令。

(选自《后汉书·孙程传》,有删改)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3分)

①乃讽有司奏诛樊丰 ▲

②欲引为主 ▲

③即率直宿羽林出南止车门 ▲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小黄门江京以功封都乡侯 ②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B.①及党与皆见死徙 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C.①共断江京、阎显,事乃可成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①因斫镇,不中②因击沛公于坐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黄门江京被提拔为中常侍后,与樊丰等人煽动朝廷内外,竞相做一些奢侈和暴虐的事情。

B.孙程与王康等十八人在德阳殿西钟下截衣宣誓,进入章台门,后杀了江京等人,并胁迫李闰拥立济阴王为帝。

C.尚书郭镇带领羽林军到止车门,碰到阎景带着官吏士兵,郭镇宣布诏令,阎景不听,郭镇拔剑击中杀死了阎景。

D.孙程临终前,留遗言把自己的封地给弟弟孙美,皇帝把封地一分为二,给了孙程养子一半。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小黄门李闰与帝乳母王圣常共谮太后兄欲废帝,立平原王翼,帝每忿惧。(3分)

(2)镇引剑击景堕车,左右以戟叉其匈,遂禽之。(3分)

(3)诏宦官养子悉听得为后,袭封爵,定著乎令。(4分)

参考答案:

5.(3分)①暗示 ②推举 ③当值(轮班)

6.(3分)D(A①凭借②用;B①被②我;C①才②竟然;D均为“趁机”)

7.(3分)C(郭镇击中阎景,但并未杀死他,阎景是到了廷尉狱才死的)

8.(10分)(1)小黄门李闰与安帝乳母王圣常常一同诬陷邓太后的哥哥想要废掉皇帝而

立平原王刘翼为帝,安帝常常愤恨恐惧。(3分,“谮”、“忿惧”、句式通顺各1分)

(2)郭镇拔剑击刺阎景,阎景从车上摔下来,左右羽林军用戟叉住阎景的胸脯,于是擒获了他。(3分,“堕”、“匈”、“禽”各1分)

(3)朝廷下诏宦官养子都允许成为继承人承袭封号爵位,并确定下来写进法令。(4分,“听得为后”、“袭”、“定著乎令”、句子通顺各1分)

参考译文:

孙程字稚卿,涿郡新城(今河北徐水)人。安帝时,为中黄门,在长乐宫办事。

当时邓太后临朝,安帝不能亲政。小黄门李闰与安帝乳母王圣常常一同诬陷邓太后的哥哥想要废掉皇帝而立平原王刘翼为帝,安帝常常愤恨恐惧。邓太后死后,安帝诛杀邓氏家族而且废了平原王,封李闰为雍乡侯;小黄门江京因凭借功劳被封为都乡侯,食邑各三百户。李闰、江京同升为中常侍,与中常侍樊丰、黄门令刘安煽动朝廷内外,竞相做一些奢侈和暴虐的事情。又有安帝的舅舅大将军耿宝、皇后的'哥哥大鸿胪阎显相互结为党羽,枉法杀害了太尉_,废皇太子刘保为济阴王。

第二年安帝死,立北乡侯(刘懿)为帝。阎显等争权夺利,于是暗示官员上奏诛杀了樊丰,废了耿宝,那些结党参与的人全部被流放。

十月,北乡侯(刘懿)病重。孙程对济阴王刘保的谒者长兴渠说:“济阴王凭借嫡子正统的身份(做了太子),并没有什么失德的事情,先帝听信谗言,才到了被废黜的地步。如果北乡侯一病不起,一并铲除江京和阎显,(扶立济阴王刘保的)事情就可以成功了,兴渠等人认为孙程说得对。中黄门王康,原先也是刘保属下,自从刘保被废,常常悲叹愤恨。北乡侯死亡,阎显禀告太后,想要扶立刘简为皇帝。刘简尚未来到,孙程与王康等十八人在德阳殿西钟下聚会谋划,截断单衣共同宣誓,进入章台门。当时,江京、刘安及李闰、陈达等都坐在宫门下,孙程与王康等人一起赶到那里杀了江京、刘安、陈达。因李闰在宫内有一定权势,孙程等想推举他为首领,举刀胁迫李闰说:“现在应当拥立济阴王,不要动摇。”李闰说:“好!”于是孙程扶起李闰,一起在德阳殿西钟下迎立济阴王,这就是顺帝。

当时阎显在宫内,吓得不知所措,小黄门樊登劝阎显发兵,假托太后诏书召见越骑校尉冯诗、虎贲中郎将阎崇,让他们驻扎在朔平门,以抵御孙程等。阎显的弟弟卫尉阎景立刻从宫中回到外府,聚集士兵到盛德门,孙程传诏各个尚书让他们捉拿阎景,尚书郭镇当时卧病在床,听说这件事后,立即率领值夜的羽林军到南边的止车门,遇到阎景带着官吏士兵,阎景拔出剑,大喊道:“不要冒犯我手中的兵器。”郭镇立刻下车,拿着符节宣布诏令,阎景说:“什么诏令?”趁机砍向郭镇,没砍中。郭镇拔剑击刺阎景,阎景从车上摔下来,左右羽林军用戟叉住阎景的胸脯,于是擒获了他,押送到廷尉狱中,当晚死去。第二天早晨,派侍御史捉拿阎显等人押送廷尉狱中,于是局势安定下来。孙程凭借功劳被封为浮阳侯,食邑万户。

孙程临终时遗言上书,要求将封国传给他弟弟孙美。顺帝应允,但分封地的一半,封孙程养子孙寿为浮阳侯。阳嘉四年(公元135 年),朝廷下诏宦官养子都允许成为继承人,承袭封号爵位,并确定下来写进法令。

《孙应奎,字文宿,洛阳人》原文阅读及译文赏析 第3篇

孙应奎,字文宿,洛阳人。正德十六年(1521)中进士。授官章丘知县。嘉靖四年(1525)孙应奎被调进朝廷任兵科给事中,上疏奏言说:“只有忠厚刚直、纯洁坚定的人才能担当辅臣之大任。今朝大学士杨一清虽然练达国体,但向来善于变通,难以独挑此担。张璁学识渊博但性情偏激,缺点在于自以为是,特别看重功名,对他应当抑制其缺点而用之。至于桂萼,他以枭雄桀骜的资质,作威作福,私纳财贿,阻拦压抑气节之士,结党营私,势侵六官,盛气压制言路,天下莫不怨愤。请求皇帝鉴别三臣的贤与不贤,以决定用与不用。”他的意图是特别袒护张璁。皇帝根据他的奏言,好言挽留杨一清,告诫晓谕张璁、桂萼。既而孙应奎与同僚王准、陆灿_张璁、桂萼,张、桂被罢相职,王准、陆灿也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因孙应奎是首次抗言而没有问他的罪。不久,孙应奎又_吏部尚书方献夫,皇帝很听信孙应奎的话。方献夫得到汪钅宏的援助,才使得孙应奎的提议被驳下。孙应奎再迁为户科左给事中。行人薛侃的建言与圣旨相忤,被下廷审讯,供词牵连到张璁。孙应奎和同官曹汴请让张璁回避,并且上疏陈述情况。皇帝大怒,将孙应奎下诏狱,不久又释放复职。

十一年(1532)考核天下百官,王准被贬为富民典史。孙应奎劝说汪钅宏为张璁、桂萼调和,诬王准办事不谨,因而王准被罢黜。孙应奎请求恢复王准的官职,责罚汪钅宏,让勾结同党的人引以为戒。吏部尚书王琼也说王准应当被废贬,于是孙应奎被贬为高平县丞。几次职务更动后为湖广副使,监督采伐皇家用木,因为受牵累又被逮捕拘囚。不久释放回原处。历任右副都御史,巡抚顺天。后被召回掌理都察院事,迁户部侍郎,升为尚书。

自俺答侵犯京师后,军书交错征收兵饷。于是孙应奎建议加派征收。除北方诸府及广西、贵州外,其他地方根据土地贫富,骤然增征银两一百五十万两有余,而苏州一府就征收八万五千。御史郭仁是吴地人,到孙应奎处请求减征,孙应奎没有听从。郭仁于是上奏章_孙应奎,孙应奎上疏为自己辩护。皇帝认为郭仁不应当私自委托,便将他调出朝廷。既而国家资产不足以开支,孙应奎说“:今年收入两百万,而诸边费用需要六百余万,一切取财的办法都已用尽。请皇上下令诸曹所隶属的官吏、儒士、厨役、校卒,都应除去其冗余人员。而户部支出、收入、盈余减省的数目,也综合其大纲,列出簿籍进上,使各职司部门府都知为国家珍惜财产。”得到皇上批准。

三十一年(1552)正月,皇上命令孙应奎逐条列上京都与边关备用粮草的数目。孙应奎说:“自我进入京都到现在,收入合计除正税、加赋、余盐五百余万两银子外,其他地方搜括的又有四百余万两。支出方面,除诸边年例二百八十万两外,新增加二百四十五万两有余,修整边关振兴经济又要用八百余万两。”皇上因为耗费这样多,怀疑有侵犯假冒,分别派遣科道官前往诸边关核实。给事中徐公遴指控孙应奎工作草率而又自以为是,于是将孙应奎改派为南京工部尚书,以方钝代孙应奎之职。诸边饷银越发增多。方钝想不出什么妙计,请求皇上命诸臣逐条列上理财的计策。议定执行二十九事,愈发吝啬得有伤大体。孙应奎又调到户部,辞职后归还故里,死去。

《孙应奎,字文宿,洛阳人》原文阅读及译文赏析 第4篇

《孙应奎,字文宿,洛阳人》原文阅读及译文赏析

孙应奎,字文宿,洛阳人。正德十六年进士。授章邱知县。嘉靖四年入为兵科给事中,上疏言:“辅臣之任,必忠厚鲠亮、纯白坚定者乃足当之。今大学士杨一清虽练达国体,而雅性尚通,难以独任。张璁学博性偏,伤于自恃,犹饬厉功名,当抑其过而用之。至于桂萼以枭雄桀骜之资,作威福,纳财贿,阻抑气节,私比党与,势侵六官,气制言路,天下莫不怨愤。乞鉴别三臣贤否,以定用舍。”其意特右璁。而帝因其奏,慰留一清,戒谕璁、萼。既而同官王准、陆粲劾璁、萼罢相,准、粲亦下吏远谪,以应奎首抗章不罪。未几,劾吏部尚书方献夫,帝颇纳其言。献夫援汪铉为助,遂诎应奎议。再迁户科左给事中。行人①薛侃建室忤旨,下廷讯,词连张璁。应奎与同官曹汴揖璁避,且上疏言状。帝怒,下之诏狱,寻释还职。

十一年大计天下庶官,王准谪富民典史。应奎言汪铉为璁、萼修邻,诬以不谨而黜之。乞复准官,责铉,为党比戒。吏部尚书王琼亦言准当黜,乃谪应奎高平县丞。屡迁湖广副使,督采大木,坐累复逮系。寻释还。历右副都御史,巡抚顺天。召理院事,迁户部侍郎,进尚书。

俺答犯京师后,羽书旁午②征兵饷。应奎乃建议加派。自北方诸府暨广西、贵州外,其他量地贫富,骤增银一百十五万有奇,而苏州一府乃八万五千。御史郭仁,吴人也,诣应奎请减,不从。仁遂劾奏,应奎疏辨。帝以仁不当私属,调之外。既而国用犹不足,应奎言:“今岁入二百万,而诸边费六百余万,一切取财法行之已尽。请令诸曹所隶官吏、儒士、厨役、校卒,悉去其冗者。而臣部出入赢缩之数,亦综其大纲,列籍进御,使百司庶府成知为国惜财。”报可。

三十一年正月命应奎条上京边备用刍粮之数。应奎言:“自臣入都至今,计正税、加赋、余盐五百余万外,他所搜括又四百余万。而所出自诸边年例二百八十万外,新增二百四十五万有奇,修边振济诸役又八百余万。”帝以耗费多,疑有侵冒,分遣科道官往诸边核实。给事中徐公遴劾应奎粗疏自用,遂改南京工部尚书,以方钝代。诸边饷银益增。钝计无所出,请令诸臣条上理财策。议行二十九事,益纤屑伤大体。应奎就移户部,致仕归,卒。

应奎为谏官,屡犯权贵,以风节自厉。晚官计曹,一切为苟且计,功名大损于前。

注:①行人:一种官名。②旁午:交错,纷繁。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私比党与 比:勾结

B.其意特右璁 右:袒护

C.十一年大计天下庶官 计:考核

D.疑有侵冒 冒:冒犯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以应奎首抗章不罪 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B.而雅性尚通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C.而苏州一府乃八万五千乃有二十八骑

D.使百司庶府咸知为国惜财 为击破沛公军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应奎勇于向皇上进言,臧否朝中官员。他对杨一清、张璁、桂萼等人的分析评价受到了皇帝的认可。

B.孙应奎仕途坎坷,多次被贬后又复职。他因礼部尚书王琼给皇上上奏章_他被贬官,贬为高平县丞。

C.孙应奎在处理财政赋税上拥有一定才能。他要求详细统计国家的赋税收入和支出,让官员们为国分忧。

D.孙应奎严格要求自我,敢于触犯权贵,多次得到皇上认可。但晚年因苟且求安,影响了他一贯的名声。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辅臣之任,必忠厚鲠亮、纯白坚定者乃足当之。(3分)

(2)行人薛侃建言忤旨,下廷讯,词连张璁。应奎与同官曹汴揖璁避,且上疏言状。(4分)

(3)而臣部出入赢缩之数,亦综其大纲,列籍进御。(3分)

参考答案

4.(3分)D (冒用、冒领的意思。)

5.(3分)D (A介词,因为/介词,表时间、处所范围;B连词,表示转折/连词,表示目的;C副词,就/副词,只,只有;D都是介词,替,给。)

6.(3分)B (王琼并没有直接上奏章_他。)

7.(1)辅臣的大任,一定是忠厚刚直、纯洁坚定的人才能够担当。

(关键词:“鲠亮”“纯白”“足”各1分,3分)

(2)行人薛侃的建言违背了圣旨,被下令在朝庭上审讯,供词牵连到张璁。孙应奎和同僚曹汴请张璁回避,并且上疏陈述情况。

(3)而户部支出、收入、盈余减省的数目,也综合其中最重要的部分,系列登记进呈皇上。

参考译文

孙应奎,字文宿,洛阳人。正德十六年(1521)中进士。授官章丘知县。嘉靖四年(1525)孙应奎被调进朝廷任兵科给事中,上疏奏言说:“只有忠厚刚直、纯洁坚定的人才能担当辅臣之大任。今朝大学士杨一清虽然练达国体,但向来善于变通,难以独挑此担。张璁学识渊博但性情偏激,缺点在于自以为是,特别看重功名,对他应当抑制其缺点而用之。至于桂萼,他以枭雄桀骜的资质,作威作福,私纳财贿,阻拦压抑气节之士,结党营私,势侵六官,盛气压制言路,天下莫不怨愤。请求皇帝鉴别三臣的贤与不贤,以决定用与不用。”他的意图是特别袒护张璁。皇帝根据他的奏言,好言挽留杨一清,告诫晓谕张璁、桂萼。既而孙应奎与同僚王准、陆灿_张璁、桂萼,张、桂被罢相职,王准、陆灿也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因孙应奎是首次抗言而没有问他的罪。不久,孙应奎又_吏部尚书方献夫,皇帝很听信孙应奎的.话。方献夫得到汪钅宏的援助,才使得孙应奎的提议被驳下。孙应奎再迁为户科左给事中。行人薛侃的建言与圣旨相忤,被下廷审讯,供词牵连到张璁。孙应奎和同官曹汴请让张璁回避,并且上疏陈述情况。皇帝大怒,将孙应奎下诏狱,不久又释放复职。

十一年(1532)考核天下百官,王准被贬为富民典史。孙应奎劝说汪钅宏为张璁、桂萼调和,诬王准办事不谨,因而王准被罢黜。孙应奎请求恢复王准的官职,责罚汪钅宏,让勾结同党的人引以为戒。吏部尚书王琼也说王准应当被废贬,于是孙应奎被贬为高平县丞。几次职务更动后为湖广副使,监督采伐皇家用木,因为受牵累又被逮捕拘囚。不久释放回原处。历任右副都御史,巡抚顺天。后被召回掌理都察院事,迁户部侍郎,升为尚书。

自俺答侵犯京师后,军书交错征收兵饷。于是孙应奎建议加派征收。除北方诸府及广西、贵州外,其他地方根据土地贫富,骤然增征银两一百五十万两有余,而苏州一府就征收八万五千。御史郭仁是吴地人,到孙应奎处请求减征,孙应奎没有听从。郭仁于是上奏章_孙应奎,孙应奎上疏为自己辩护。皇帝认为郭仁不应当私自委托,便将他调出朝廷。既而国家资产不足以开支,孙应奎说“:今年收入两百万,而诸边费用需要六百余万,一切取财的办法都已用尽。请皇上下令诸曹所隶属的官吏、儒士、厨役、校卒,都应除去其冗余人员。而户部支出、收入、盈余减省的数目,也综合其大纲,列出簿籍进上,使各职司部门府都知为国家珍惜财产。”得到皇上批准。

三十一年(1552)正月,皇上命令孙应奎逐条列上京都与边关备用粮草的数目。孙应奎说:“自我进入京都到现在,收入合计除正税、加赋、余盐五百余万两银子外,其他地方搜括的又有四百余万两。支出方面,除诸边年例二百八十万两外,新增加二百四十五万两有余,修整边关振兴经济又要用八百余万两。”皇上因为耗费这样多,怀疑有侵犯假冒,分别派遣科道官前往诸边关核实。给事中徐公遴指控孙应奎工作草率而又自以为是,于是将孙应奎改派为南京工部尚书,以方钝代孙应奎之职。诸边饷银越发增多。方钝想不出什么妙计,请求皇上命诸臣逐条列上理财的计策。议定执行二十九事,愈发吝啬得有伤大体。孙应奎又调到户部,辞职后归还故里,死去。

《孙应奎,字文宿,洛阳人》原文阅读及译文赏析 第5篇

《周罗睺字公布九江寻阳人也》原文阅读及译文赏析

周罗睺,字公布,九江寻阳人也。罗睺年十五,善骑射,好鹰狗,任侠放荡,收聚亡命,阴习兵书。陈宣帝时,以军功授开远将军。后从大都督吴明彻与齐师战于江阳,□流矢中其左目。齐师围明彻于宿预也,诸军相顾,莫有斗心。罗睺跃马突进,莫不披靡。太仆卿萧摩诃□副之,斩获不可胜计。进师徐州,与粱士彦战于彭城,摩诃临阵坠马,罗睺进救,拔摩诃于重围之内,勇冠三军。

出为晋陵太守,狱讼庭决,不关吏手,民怀其惠,立碑颂德焉。江州司马吴世兴密奏罗睺甚得人心,拥众岭表,意在难测,陈主惑焉。萧摩诃、鲁广达等保之。外有知者,或劝其反,罗睺拒绝之。军还,除太子左卫率,信任逾重。时参宴席,自是益见亲礼。

晋王广之伐陈也,罗睺都督巴峡缘江诸军事以拒之,军不得渡,相持逾月。遇丹阳陷,陈主被擒。上江犹不下,广遣陈主手书命之,罗睺与诸将大临三日,放兵士散,然后乃降。高祖(隋文帝)慰谕之,许以富贵。罗睺垂泣而对曰:“臣荷陈氏厚遇,本朝沦亡,无节可纪。陛下所赐,获全为幸,富贵荣禄,非臣所望。”高祖甚器之。先是,陈裨将单翔归降于我,使为乡导,位至上开府,班在罗睺上。韩擒于朝堂戏之曰:“不知机变,立在羊翔之下。能无愧□?”罗喉答曰:“昔在江南,久承令闻,谓公节士。今日所言,殊匪诚臣之论。”擒有愧色。

十八年,起辽东之役,征为水军总管。自东莱泛海,趣平壤城,遭风,船多飘没,无功而还。十九年,突厥达头可汗犯塞,从杨素击之。虏众甚盛,罗睺白素曰:“贼阵未整,请击之。”素许焉与轻勇二十骑直冲虏阵从申至酉短兵屡接大破之。炀帝即位,授右武候大将军。汉王谅注反,诏副杨素讨平之。其年冬,帝幸洛阳。陈主卒,罗睺请一临哭,帝许之。缞绖送至墓所,葬还,释服而后入朝。帝甚嘉尚,世论称其有礼。时谅余党据晋、绛等三州未下,诏罗睺行绛、晋、吕三州诸军事,进兵围之。中流矢,卒于师,时年六十四。送柩还京,行数里,无故舆马自止,策之不动,有飘风旋绕焉。绛州长史郭雅稽颡咒日:“公恨小寇未平邪?寻即除殄,无为恋恨。”于是风静马行,见者莫不悲叹。赠柱国、右翊卫大将军,谥曰壮。

(选自《隋书》,有删节)

[注]谅,指杨谅,隋炀帝杨广同母弟,隋文帝杨坚之少子,封汉王。因不满其兄杨广即位,于是起兵造反,不久被杨素率兵击败。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拔摩诃于重围之内 拔:解救

B.臣荷陈氏厚遇 荷:承担

C.自东莱泛海,趣平壤城 趣:奔赴

D.寻即除殄,无为恋恨 殄:消灭

10.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流矢中其左目 ②太仆卿萧摩诃□副之 ③能无愧□

A.①以 ②且 ③乎 B.①以 ②因 ③焉

C.①为 ②因 ③乎 D.①为 ②且 ③焉

11.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素许焉/与轻勇二十骑/直冲虏阵/从申至酉/短兵屡接/大破之

B.素许焉/与轻勇二十/骑直冲虏阵/从申至酉/短兵屡接/大破之

C.素许焉与轻勇/二十骑直冲虏阵/从申至酉/短兵屡接/大破之

D.素许焉/与轻勇二十骑直冲/虏阵从申至酉/短兵屡接/大破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罗睺不仅作战勇猛,亲自冲锋陷阵;还善于抓时机,抗击突厥部队时,趁强大的敌军立足未稳,出奇制胜。

B.周罗睺对陈后主忠心耿耿,心念旧恩,在陈后主离世后,极尽悼念之情,由此赢得了世人的高度评价。

C.陈主被擒后,杨广让陈主写信命周罗睺归顺隋朝,周罗睺和众位将领在聚哭告哀三天后,遣散士兵,然后才投降。

D.在协助杨素讨伐杨谅余党的战役中,周罗睺不幸遭遇流箭而亡。其灵柩在还乡途中出现的怪异现象,表现出他的报国之情。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出为晋陵太守,狱讼庭决,不关吏手,民怀其惠,立碑颂德焉。(5分)

(2)昔在江南,久承令闻,谓公节士。今日所言,殊匪诚臣之论。(5分)

参考答案

9.B(蒙受)

10.C(①表被动,故用“为”;②据语境推断,此处应为“趁机”,故用“因”;③据语境推断,此处应用表反问语气的虚词,故用“乎”)

11.A(“焉”,句末代词;“二十骑”,数量词;“从申至酉”,时间状语)

12.D(“协助杨素”有误,从“时谅余党据晋、绛等三州未下,诏罗睺行绛、晋、吕三州诸军事,进兵围之”可以看出,当时系由周罗睺主导讨伐杨谅余党)

13.

(1)(周罗睺)到地方担任晋陵太守,官司当堂(在公堂上)判决,不经由下属官吏之手,百姓感念他的恩泽,立碑来颂扬他的恩德。(“出”“狱讼”“关”“怀”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过去在江南的时候,(我)很早就听闻您的好名声,认为您是有节操的人。今天您所说的话,实在不是忠诚之臣的言论。(“承”“令闻”“殊”“匪”各1分,判断句式1分)

【参考译文】

周罗睺,字公布,是九江寻阳人。周罗睺十五岁时,擅长骑马射箭,喜欢玩老鹰和猎犬,凭借能力扶助弱小,帮助他人,行为放纵,收罗聚集流亡之人,背地里修习兵法。陈宣帝年间,他凭借战功被授予开远将军称号。他后来跟从大都督吴明彻和齐朝部队在江阳征战,被流箭射中左眼。齐朝部队在宿预包围吴明彻的队伍,各路兵马相互观望,没有了战斗的想法。周罗睺策马驰骋,迅猛攻击,敌人没有不退却的。太仆卿萧摩诃趁机在一边辅助,最终斩获不计其数。周罗睺又进军徐州,和梁士彦在彭城激战,萧摩诃亲临战阵,从马上坠落,周罗睺前去救助,从敌军重围中将其救出,勇武冠于三军。

周罗睺到地方担任晋陵太守,官司当堂判决,不经由下属官吏之手,百姓感念他的恩泽,立碑来颂扬他的恩德。江州司马吴世兴秘密上奏,说周罗睺很得民心,在岭南地区拥有大量支持者,恐有不测之心。陈后主得知后心存疑虑。萧摩诃、鲁广达等人纷纷保荐他。朝外有人知道了这件事情,就劝他谋反,周罗睺坚决拒绝。周罗睺班师回朝,被封为太子左卫率,越发得到陈后主信任。经常参加陈后主组织的宴席,自此更加被亲近礼遇。

晋王杨广讨伐陈,周罗睺都督巴峡沿江诸军事来抵抗隋朝的进攻。隋朝的`部队不能过江,相持好几个月。不久丹阳沦陷,陈后主被擒。此时,长江上游还没有被攻下,杨广让陈后主手书命令周罗睺投降。周罗睺和各位将领聚哭告哀了三天,遣散士兵,然后才投降。隋文帝宽慰晓谕周罗睺,答应给他荣华富贵。周罗睺流着眼泪回答说:“我蒙受陈家优厚的恩遇,陈朝覆亡,臣要报效尽忠却做不到。今蒙受陛下赏赐,能够保全性命,已经很荣幸了,至于富责荣禄,是我连想都不敢想的。”文帝对他更为赏识。早先, 陈朝副将羊翔投降隋朝,让他作为攻打陈朝的领路人,职务升到上开府,位次在周罗睺之上。韩擒在朝堂之上讥笑周周罗睺:“你不懂得灵活应变,现在官职排在羊翔之下,难道不惭愧吗?” 周罗睺回答道:“过去在江南的时候,我很早就听闻你的好名声,认为您是有节操的人。今天您所说的话,实在不是忠诚之臣的言论。”韩擒面有愧色。

开皇十八年,隋朝出征辽东,周罗睺被任命为水军总管。从东莱乘船渡海,奔向平壤城,途中遭遇大风,好多船只沉没,最终无功而返。开皇十九年,突厥达头可汗侵犯隋朝边境,周罗睺跟随杨素征讨。敌兵众多,周罗睺对杨素说:“敌人阵型还不够整齐, 请求现在攻打他们。”杨素同意了,周罗睺带领二十个骑兵径直冲入敌阵,从申时一直到酉时,多次出现短兵相接的局面,最终狠狠地击溃了敌军。隋炀帝继位,授予周罗睺右武侯大将军。汉王杨谅谋反,皇帝诏令周罗睺辅助杨素讨伐平定杨谅。这一年冬天, 隋炀帝游幸洛阳。此时,陈后主去世,周罗睺请求到后主灵柩前哀悼一场,炀帝同意了。周罗睺穿着孝服护送后主灵柩到墓地,埋葬完毕,脱掉丧服后直接上朝。炀帝极为赞许,当时的舆论也称颂他遵从礼仪。当时杨谅余党占据晋州、绛州等三州,还没有被攻取,诏令周罗睺主持绛、晋、吕三州诸军事,出动部队围剿杨谅余部。周罗睺被流箭射中,在军中死去,时年六十四。部下扶送他的灵柩返回京城,走了数里后,车马无缘无故自动停下来,用鞭子駆赶它也不走,只见有风浮动旋绕在灵车周围。绛州长史郭雅屈膝下拜,祷告道:“您是遗憾残敌还没有被灭掉吗?不久之后我们就会消灭他们,(希望您)不要有会么遗憾了。”于是风停下来,车马继续行进,看到的人没有不悲伤叹息的。朝廷追赠他为柱国、右翊卫大将军,谥号为“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