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古诗文>《摸鱼儿·雁丘词》元好问原文注释翻译赏析(必备10篇)

《摸鱼儿·雁丘词》元好问原文注释翻译赏析(必备10篇)

时间:2023-12-09 02:19:17 古诗文

《摸鱼儿·雁丘词》元好问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第1篇

元好问(1190年-1257年),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市)人。祖先出自北魏拓跋氏,但父祖辈深受汉文化的影响,七岁就能写诗,二十岁即名震京师。二十七岁时,因蒙古军南侵而从家乡流落到河南。兴定五年(1221年)中进士,历任内乡令、南阳令。天兴**(1232年),擢尚书省椽,不久,又除左司都事,转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金国**后,曾被押送聊城(今山东聊城市)羁管,后回故乡从事著述,终生不仕元朝。著有《遗山集》等。

《摸鱼儿·雁丘词》原文、翻译及赏析(扩展4)

——凉州词的原文翻译赏析

凉州词的原文翻译赏析(精选5篇)

《摸鱼儿·雁丘词》元好问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第2篇

那么,这首《摸鱼儿·双蕖词》到底讲了什么内容呢?为什么我要说里面暗含了“谢烟客”的名字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首词。

《摸鱼儿·双蕖词》——金·元好问

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双花脉脉娇相向,只是旧家儿女。天已许。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夕阳无语。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

香奁梦,好在灵芝瑞露。人间俯仰今古。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相思树。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兰舟少住。怕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藉卧风雨。

白话翻译:

请问,那莲花的根茎,到底有多少丝,莲芯那么苦,究竟又是为了谁呢?并蒂莲花,一双容貌姣好的儿女,向着彼此的方向盛开。

他们的爱情,本来就是上天已经允诺了的。可是为什么人世间不允许他们白头到老,让他们生活在鸳鸯的栖息之地呢?夕阳,也在为他们的离去,而感到悲痛。

就算是谢灵运《伤己赋》中提到的那些令人心痛的往事,又或者是舜帝二妃,殉情死于湘江之水,比起他们这一对的爱情来说,都不算是“断肠”。

他们的爱情故事,好像是《香奁集》里提到的灵芝、瑞露一样圣洁。可惜,俯仰之间,已经成为千古往事。不过,海枯石烂的情缘,是不会被时光所淹没的。

《摸鱼儿·雁丘词》元好问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第3篇

凉州词:《乐府诗集》卷七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引《乐苑》云: “《凉州》,宫曲名,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远进。”邝陇右道凉州,治姑臧 (今甘肃武威)。此诗用《凉州》曲调,并非歌咏凉州。

万仞:一仞八尺,万仞是形容山很高的意思。

羌笛:西代羌人所制的一种管乐器,有二孔。

杨柳:汉横吹曲辞名《杨柳枝》的省称。又名《折杨柳》。唐俗,赠别常以柳枝,取其“丝长”(与“思长”偕音)之意。故《杨柳枝》也多用作送别曲。

玉一门关: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摸鱼儿·雁丘词》元好问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第4篇

那么,元好问为什么会这样说呢?这是因为,谢灵运的《伤己赋》主要是在表达痛失知己后的那种感觉。

谢灵运的朋友庐陵王刘义真,最后虽然是被人杀害的。但是他明显是死于政治的,而不是死于“爱情”或者是“兄弟情”。而且谢灵运和他的交往,也并没有遭到死亡威胁。

娥皇、女英为了舜帝而殉情的故事,同样也不是因为他们相恋受到了其他外在力量的阻止才自杀的,她们也是为了真情。

《摸鱼儿·雁丘词》元好问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第5篇

在《侠客行》这部小说中,谢烟客是金庸着力刻画的一个高手。在最开始的时候,金庸大概是想把谢烟客写成一个东邪一样,文武双全的人物。

所以,金庸就从元好问的《摸鱼儿·双蕖词》里,“摘”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名字出来,然后用在了这个人物身上。

《摸鱼儿·雁丘词》是元好问十五岁时候的作品,后来经过了许多年的打磨,才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模样。

《摸鱼儿·雁丘词》元好问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第6篇

这首诗没有直接描写战争场面的险恶,也没有具体叙述边疆生活的艰苦,而是从出生之前的饮酒写起。开篇第一句就充分写出了地方特色。甘醇的美酒,精致的酒杯,表明了美好的生活象征着生命的珍贵。但是,这次痛饮之后,就要奔赴战场,立即面临生死的考验。而从古到今,真正能从残酷的战争中活着回来的又有多少人呢?难怪他们要一醉方休。诗中以生活的美好与战争的残酷做对比,抒发了人生感叹,尽管这首诗的格调是悲壮苍凉的,但不悲观绝望;诗人对生活充满热爱,对**并不畏缩,“醉卧沙场”一语尤其显示出豪迈的气概。

《摸鱼儿·雁丘词》元好问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第7篇

王之涣,公元688-742,字季凌,原籍晋陽,五世祖隆迁居绛州。曾任冀州衡水主簿,因谤辞官,家居十五年。晚年出任文安县,卒于官舍。王之涣善作边塞诗,与高适、王昌龄、崔国辅等唱和,名动一时。靳能为作墓志,称其“歌从军,吟出塞,皎兮极关山明月之思,萧兮得易水寒风之一声,传乎乐章,布在人中”。《全唐诗》存绝句六首,为历代所传诵。

本诗旨在写凉州之荒凉,偏僻,险峻,进而烘托戍边条件之艰苦以及将士们无尽的思乡愁绪,还有无以寄托情思的无奈。

开篇两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首先就显示了诗人于众不同的视角选择。王之涣的立足点与李白《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有着明显的不同。他们两人诗句的不同点一方面在于:李白的目光是由远而近,写的是来势迅猛而又无法拦留的一种动感流逝;而王之涣的目光是自近及远,故而展现了黄河扶摇远上的一种壮美奇观。另一方面还在于他们在诗作中渗透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怀:上下句贯穿起来看,李白的诗句流露的是一种对现实的无奈,表现在个人心智上的是放弃,有以酒消愁的颓废;而王之涣流露于字里行间的则是展示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烘托边地的荒凉、偏僻、险峻和戍边条件之艰苦,表现的是企盼早日结束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与无奈,是在为国、为百姓、为戍边将士抒情言志。

因此,诗人在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和凉州城的戍边堡垒,地处险要,境界孤危之后,紧接着便由景及人,重笔渲染戍边将士思乡之情坏——“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一门关。”春风吹不到“玉一门关”,杨柳就不能返青吐绿,就一抽一出新枝,就不能折杨柳新枝以寄托情思,羌笛还有必要吹奏那悲凉伤感的曲子吗?诗人在此不说戍边将士思家怀乡,而以“怨杨柳”喻之,实在是绝妙无比。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无法折柳寄情,听曲更将生怨恨,眼下“天寒地冻”、“征战无期”、“归家无望”。然而,“怨”也罢,愁也罢,皆为枉然,因而作“何须怨”,根本就没有必要“怨”。虽说只不过是一句宽慰,然而这种宽慰着实含蓄而又委婉,深沉而又炽灼,耐人寻味,引人深思,堪称边塞诗之绝唱。

《摸鱼儿·雁丘词》元好问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第8篇

要是你实在看不惯,不如放他们离开,让他们去到属于他们自己的“鸳鸯浦”。“鸳鸯浦”本来是指鸳鸯栖息的地方,在这里是代指属于恋人自己的地方。

结果,这两家的父母依旧是不依不饶,最终把他们逼上了绝路,让他们投湖自尽了。这么美好的一双儿女,就这样人间蒸发掉了,多可惜啊。

不过,尽管他们已经死了,但是他们的爱情故事,却会永远在这个世上流传。他们为什么而死,这桩恨事,以及由它带来的是是非非的争议,也不会被黄土掩埋。

的确,直至如今,仍有一些父母还在干涉儿女的婚姻爱情。那么,家长到底该不该管呢?如果需要管,那么应该管到何种程度呢?这样的争议,正如元好问所讲的那样,一直都在。

在词的最后,元好问表示,由这一对恋人所化的并蒂莲花,就和传说中的“相思树”一样,是世间真挚爱情的象征,这正是他划船来到江中凭吊的原因。

这对恋人是被自己家人逼死的,现在他们化成了并蒂莲花,成了美丽的传说。一些地方上思想保守的人,或者就是他们的家人,反倒还看不惯了。

因此,元好问才会说“无端又被西风误”,是在暗示,这些人很可能会来铲掉并蒂莲。因此他要尽情地凭吊,免得下一次再来时,它们已经被“风雨”摧折了。

在文章开头的时候,我曾经提到,《摸鱼儿·双蕖词》这首词里面暗含了“谢烟客”的名字,就是出于“算谢客烟中”一句中。

金庸应该是将“谢客烟”三个字的顺序颠倒了一下,最后就成了《侠客行》中的配角名字。“谢客”就是指的谢灵运,他的小名就叫“客儿,所以叫“谢客”。

《摸鱼儿·雁丘词》元好问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第9篇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保成(爱新觉罗·胤礽)而改名纳兰性德。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五年(1676年)殿试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曾拜徐乾学为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赏识,授一等侍卫衔,多随驾出巡。

康熙***年(1685年)五月,纳兰性德溘然而逝,年仅三十一岁。

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摸鱼儿·雁丘词》元好问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第10篇

此词上阕开篇一句“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一个“问”字破空而来,为殉情者发问,实际也是对殉情者的赞美。“直教生死相许”则是对“情是何物”的震撼人心的回答。在“生死相许”之前加上“直教”二字,更加突出了“情”的力量。“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这二句写雁的感人生活情景。

《摸鱼儿·雁丘词》原文、翻译及赏析扩展阅读

《摸鱼儿·雁丘词》原文、翻译及赏析(扩展1)

——元好问《摸鱼儿 雁丘词》赏析

《摸鱼儿雁丘词》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是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

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

荒烟依旧*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风雨。

天也妒,未得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为留待骚人,

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作品赏析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