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古诗文>诗经国风篇目及赏析(热门10篇)

诗经国风篇目及赏析(热门10篇)

时间:2023-12-23 09:06:52 古诗文

诗经国风篇目及赏析 第1篇

【概要】妻子如饥似渴地想念远役的丈夫。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如调饥。

遵彼汝坟,伐其条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

鲂鱼赪尾,王室如燬;虽则如燬,父母孔迩。

【注释】

01、遵彼:沿着

02、汝:汝水,源出河南省,由东南入淮河。

03、坟:汶,指河堤、水边

04、条:树枝。或说为“槄”,一树名,又名山楸。

05、枚:树干

06、惄(Ni):忧愁

07、调:即朝,早晨

08、肄:指伐了xxx的小树枝

09、遐、迩(XiaEr):远、近

10、鲂鱼:鳊鱼,古代传说其劳累后或求偶时尾巴变红

11、赪(Cheng):红色

12、燬(Hui):烈火

13、孔:很、甚

【译文】

沿着汝水河堤,采伐小树枝。不见丈夫面,忧愁饥渴实难耐。

沿着汝水河堤,采伐嫩枝条。见到丈夫面,没有让我远离开。

鳊鱼红尾为求偶,夫妻相爱如烈火。虽然急如火,父母在近旁。

诗经国风篇目及赏析 第2篇

佚名〔先秦〕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xxx之。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零五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史记·外戚世家》曾经记述说:“《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厘降……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又《汉书xxx传》记载匡衡疏云:“匹配之际,生民之始,万福之原。婚姻之礼正,然后品物遂而天命全。xxx论《诗》,一般都是以《关雎》为始。……此纲纪之首,xxx之端也。”他们的着眼点是迂腐的,但对诗的本义的概括却基本正确。问题在于它所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婚姻。这关系到我们对《风》的理解。xxx《诗集传》“序”说:“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又xxx《通志·乐略·正声序论》说:“《诗》在于声,不在xxx,犹今都邑有新声,巷陌竞歌之,岂为xxx之美哉?直为其声新耳。”xxx是从诗义方面论述的,xxx则从声调方面进行解释。我们把二者结合起来,可以认为《风》是一种用地方声调歌唱的表达男女爱情的歌谣。尽管xxx对《关雎》主题的解释并不如此,但从《关雎》的具体表现看,它确是男女言情之作,是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爱情的追求。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xxx说:“《关雎》乐而不*,哀而不伤。”(《论语·八佾》)此后,人们评《关雎》,皆“折中于夫子”(《史记·xxx世家》)。但《关雎》究竟如何呢?

这首诗原是三章:一章四句,二章八句,三章八句。xxx文义上将后二章又各分为两章,共五章,每章四句。现在用xxx的分法。

第一章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其兴淑女配偶不乱,是君子的好匹配。这一章的佳处,在于舒缓平正之音,并以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摄全诗。

第二章的“参差荇菜”承“关关雎鸠”而来,也是以洲上生长之物即景生情。“流”,《毛传》训为“求”,不确。因为下文“寤寐求之”已有“求”字,此处不当再有“求”义。“求”字是全篇的中心,整首诗都在表现男子对女子的追求过程,即从深切的思慕到实现结婚的愿望。

第三章抒发求之而不得的忧思。这是一篇的关键,最能体现全诗精神。

姚际恒《诗经通论》评云:“前后四章,章四句,辞义悉协。今夹此四句于‘寤寐求之’之下,‘友之’、‘乐之’二章之上,承上递下,通篇精神全在此处。盖必着此四句,方使下‘友’、‘乐’二义快足满意。若无此,则上之云‘求’,下之云‘友’、‘乐’,气势弱而不振矣。此古人文章争扼要法,其调亦迫促,与前后平缓之音别。”xxx对本章在全诗中的重要性分析最为精当。应当补充者,此章不但以繁弦促管振文气,而且写出了生动逼真的形象,即xxx《渔洋诗话》所谓“《诗》三百篇真如画工之肖物”。xxx《诗经通解》说:“寐始觉而辗转反侧,则身犹在床。”这种对思念情人的心思的描写,可谓“哀而不伤”者也。第四、五章写求而得之的喜悦。“琴瑟友之”、“xxx之”,都是既得之后的情景。曰“友”,曰“乐”,用字自有轻重、深浅不同。极写快兴满意而又不涉于侈靡,所谓“乐而不*”。通篇诗是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写求而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诗经国风篇目及赏析 第3篇

xxx的《再别康桥》名作赏析

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xxx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树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十一月六日

注:写于1928年11月6日,初载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署名xxx。

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康桥时期是xxx一生的转折点。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自xxx:在24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正是xxx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吸烟与文化》)

1928年,诗人故地重游。11月6日,在归途的南中国海上,他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这首诗最初刊登在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上,后收入《猛虎集》。可以说,“康桥情结”贯穿在xxx一生的诗文中;而《再别康桥》无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

第1节写久违的学子作别母校时的万xxx。连用三个“轻轻的”,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象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第2节至第6节,描写诗人在xxx里泛舟寻梦。披着夕照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树荫下的水潭,一一映入眼底。两个暗喻用得颇为精到:第一个将“河畔的金柳”大胆地想象为“夕阳中的新娘”,使无生命的景语,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温润可人;第二个是将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后,竟变了“彩虹似的梦”。正是在意乱情迷之间,诗人如庄xxx,物我两志,直觉得“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并甘心在xxx的柔波里,做一条招摇的水草。这种主客观合一的佳构既是妙手偶得,也是千锤百炼之功;第5、6节,诗人翻出了一层新的意境。借用“梦/寻梦”,“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四个叠句,将全诗推向高潮,正如xxx之水,一波三折!而他在青草更青处,星辉斑斓里跣足放歌的狂态终未成就,此时的沉默而无言,又胜过多少情语啊!最后一节以三个“悄悄的”与首阙回环对应。潇洒地来,又潇洒地走。挥一挥衣袖,抖落的是什么?已毋须赘言。既然在康桥涅槃过一次,又何必带走一片云彩呢?全诗一气呵成,荡气回肠,是对xxx“诗化人生”的最好的描述。xxx言:“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会合在一个人生里,这是他的‘单纯信仰’。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的实现的历史。”(《追悼xxx》)果真如此,那么诗人在xxx边的徘徊,不正是这种追寻的一个缩影吗?

诗经国风篇目及赏析 第4篇

诗经名句加翻译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选自《国风·xxx·关雎》)

翻译:水鸟应和声声唱,成双在河滩。美丽贤德的好姑娘,正是我的好伴侣。

诗经最美30句经典总结

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选自《国风·秦风·蒹葭》)

翻译:初生芦苇青又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另一边。

3、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选自《国风·xxx·桃夭》)

翻译:桃树繁茂,桃花灿烂。

4、巧xxx兮,美目盼兮。(选自《国风·卫风·硕人》)

翻译:浅笑盈盈酒窝俏,黑白分明眼波妙。

5、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xxx,悠悠苍天,此何人哉?(选自《国风·xxx黍离》)

翻译:知道我的.人,说我心烦忧;不知道的,问我有xxx。高高在上的老天,是谁害我如此(指离家出走)

6、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选自《国风·邶风·绿衣》)

翻译:细xxx啊粗xxx,穿上冷风钻衣襟。我思亡故的贤妻,实在体贴我的心。

7、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选自《国风·xxx·子衿》)

翻译:我怀恋着倩影,我心伤悲!

8、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选自《国风·卫风·木瓜》)

翻译:他送我木瓜,我就送他xxx。

9、昔我往矣,xxx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选自《小雅·采薇》)

翻译:而回想当初出征时,xxx轻飘动。而在如今回家的途中,雪花纷纷飘落。

10、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xxx?(选自《国风·xxx·风雨》)

翻译:风雨xxx夜长,鸡鸣声不停息。然后看到你来这里,还有什么不高兴呢?

11、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选自《国风·卫风·淇奥》)

翻译:这个文雅的君子,如琢骨角器一般,如雕玉石般完美无斑。

12、言者无罪,闻者足戒。(选自《xxx·关雎·序》)

翻译: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13、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选自《小雅·棠棣》)

翻译:兄弟在家中争吵,但对外来的入侵和侮辱却共同抵御。

14、投我以桃,报之以李。(选自《大雅·抑》)

翻译:人家送我一篮桃子,我便以李子相回报。

15、靡不有初,xxx有终。(选自《大雅·荡》)

翻译:开始还能有些法度,可惜很少能得善终。

16、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选自《小雅·鹿鸣》)

翻译:野鹿呦呦叫着呼唤同伴,在那野外吃艾蒿。我有许多好的宾客,鼓瑟吹笙邀请他。

17、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脸如蝤麒,齿如瓠犀。(选自《国风·卫风·硕人》)

翻译:手指纤纤如嫩荑,皮肤白皙如凝脂,美丽脖颈像蝤蛴,牙如瓠籽白又齐。

18、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选自《国风·邶风·击鼓》)

翻译:握着你的手永结美好,永不分离,xxx老。

19、月月出皎兮,佼人僚兮。(选自《国风·xxx·月出》)

翻译:月亮出来,xxx白光明,璀璨佳人,如此美貌动人。

20、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选自《国风·魏风·硕鼠》)

翻译:老鼠老鼠,别再吃我的黍。多年侍奉你,可从不把我顾。发誓要离开你,到那舒心地。(这里把剥削阶级比作老鼠)

21、秩秩斯干,幽幽南山。(选自《小雅·鸿雁·斯干》)

翻译:潺潺的山涧水,深远的南山。

22、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选自《诗经·xxx·野有蔓草》)

翻译:有位美丽姑娘,眉目流盼传情。有缘今日相遇,令我一见倾心。

23、有女同车,颜xxx。将xxx,xxx琼琚。(选自《国风·xxx·有女同车》)

翻译:有位姑娘和我在一辆车上,脸儿好像木槿花开放。跑啊跑啊似在飞行,身佩着美玉晶莹闪亮。

24、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选自《小雅·鹤鸣》)

翻译:在别的山上的宝石,同样可以雕刻成玉器。

25、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选自《国风·邶风·静女》)

翻译:娴静姑娘真漂亮,约我等在城角旁。视线遮蔽看不见,搔头徘徊心紧张。

26、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选自《国风·召南·摽有梅》)

翻译:梅子落地纷纷,树上还留七成。有心求我的小伙子,请不要耽误良辰。

27、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xxx。(选自《小雅·白驹》)

翻译:皎洁的白色骏马,在空寂的山谷。它咀嚼着一捆青草,那人xxx般美好。

28、死生契阔,xxx说。(选自《国风·邶风·击鼓》)

翻译:生死都与你在一起,和你一起立下誓言。

29、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选自《国风·xxx采葛》)

翻译:采蒿的姑娘,一天看不见,犹似三季长。

诗经国风篇目及赏析 第5篇

昔我往矣,xxx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译文] 回想当初出征时,xxx飘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出自] 春秋 《诗经·小雅·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家靡室,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xxx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xxx。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xxx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xxx我哀。

注释:

选自《诗经》。这首诗表现西周后期戍边战士的生活与情感。

作:长出,生出,这里指初生。

止:用于句尾的语气助词。无实义。下同。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意思是说要回家了要回家了,但已到了年末仍不能实现。曰,言,说。一说发语词,无实义。 归,回家。莫,即今“暮”字。

靡室靡家:没有正常家庭生活。靡,无。室,与“家”义同。

猃狁(xiǎnyǔn):又作“猃狁”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到春秋时代称为戎、狄,战国、秦、汉称匈奴。

不遑启居:没有时间安居休息。不遑,不暇。惶,闲暇。启居,跪、坐,指休息、休整。居,安坐,安居。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席,危坐时腰部伸直,臀部与足离开;安坐时臀部贴在足跟上。 下文的“不遑起处”与此意思相同。

柔:柔嫩。“柔”比“作”更进一步生长。

烈烈:炽烈,火势很大的样子,此处形容忧心如焚。

载饥载渴:又饥又渴。载……载……,即又……又……。

我戍未定:我驻守的地方还不安定。戍,防守,这里指防守的地点。定,安定。

靡使归聘:没有使者回去带上对家人的问候。使,使者。聘,问侯。

刚:坚硬,xxx菜的茎叶变老了。

阳:指阴历十月,小阳春季节。

xxx盬(gǔ):征役没有休止。 xxx,指征役。盬,休止,止息,了结。

孔疚:非常痛苦。孔,非常。疚,病痛,苦痛。

我行不来:我出征以来从未有人来慰问。来,同“勑”,慰勉。

彼尔维何:那开得很茂盛的是什么花?尔,同:“ ”,花盛开的样子xxx,语助词。

维常xxx:是棠棣花。 常,即棠棣,木名,开红花、白花。华,同“花”。

路:通假作“辂”,指高大的战车,将帅作战时用的车。又叫戎车。周代是时战争是车战。

君子:指将帅。

戎车:兵车。

四牡业业:驾兵车的四匹雄马高大雄壮。牧,雄马。业业:高大雄壮的样子。

三捷:指交战频繁。捷,“接”的通假字,与敌交战。

骙(kuí)骙:强壮的样子。

君子所依:将帅坐在战车上。依,乘坐。

小人所腓(féi):战士(步兵)借车作掩护。小人,指士卒。腓,庇,掩护。

翼翼:形容行列整齐动作熟练的样子。

象弭(mǐ)鱼服:两端用象骨镶饰的弓,用鲨鱼皮制作的箭袋。象弭,象牙镶饰的弓。鱼服:鲨鱼皮制成的箭袋。服,通“箙”,盛箭的器具。形容装备精良。

岂不日戒:怎么能不每日警备呢?日戒,日日戒备。

猃狁孔棘:猃狁之难非常紧急啊。 孔,副词,甚,很。棘,同“急”。

往:这里指当年离家出征。

依依: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的样子。

思:语气助词。

雨:作动词,下雪。

霏霏:雪花飞舞的样子。

译文1:

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芽已破土钻。说回家啊说回家,一年已经过大半。

没有家也没有室,只因猃狁来侵犯。不能安坐与定居,只因猃狁常为患。

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茎xxx柔嫩。说回家啊说回家,心中忧思多深沉。

忧心xxx烈烧,又如饥渴实难忍。驻守营地不固定,没人回乡通音问。

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茎叶变粗硬。说回家啊说回家,今年阳月又已临。

王室公事无休止,不能片刻享安静。忧思在心真痛苦,我今远行难归省。

那是什么花盛开?棠棣烂熳一丛丛。高大马车又谁乘?那是将帅所专用。

驾御兵车已起行,四马壮硕气势雄。不敢安居战事频,一月三次捷报送。

驾起四马驱车行,四马强壮神奕奕。将帅乘车作指挥,士卒靠车作掩蔽。

四马步子多整齐,弓饰象牙箙鱼皮。每天岂能不警戒?猃狁侵扰势紧急。

当初离家从军去,xxx依轻摇曳。如今返乡解甲归,雨雪飘飘飞满野。

道路长远慢慢行,又饥又渴愁肠结。我的心中真悲伤,谁知我有多凄切。

译文2: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玁狁去厮杀。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玁狁来厮杀。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梨花开密层层。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驾起兵车要出战,四xxx齐奔腾。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

驾起四匹大公马,xxx骏高又大。将军xxx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

回想当初出征时,xxx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赏析:

《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代说法不一。但据它的内容和其它历史记载的考订大约是周宣王时代的作品的可能性大些。周代北方的猃狁(即后来的匈奴)已十分强悍,经常入侵中原,给当时北方人民生活带来不少灾难。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外和命将士出兵打败猃狁的记载。从《采薇》的内容看,当是将士戍役劳还时之作。诗中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

采薇,遣戍役也。文王之时,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狁之难,以天子之命,命将率、遣戍役,以守卫中国,故歌《采薇》以遣之,《出车》以劳还,《xxx以勤归也。(《毛诗序》)  宣王之世,既驱猃狁,xxx还师之诗,前四章皆兴也,下二章皆赋也。(〔汉〕申培《诗说》)

“昔我往矣,xxx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清〕xxx《xxx诗话》卷一)

《采薇》一诗是写西周时期一位饱尝服役思家之苦的戍边战士在归途中所思所想,叙述了他转战边陲的艰苦生活,表达了他爱国恋家、忧时伤事的感情。

全诗共分六章,前三章以倒叙的方式,回忆了征战的苦况。这位戍边战士长期远离家室,戎马倥偬。军旅生活是那么艰苦,驻守地转移不定,王室公事无休无止,战士们无暇休息,有时还得采薇充饥。对此,难免怨嗟,产生渴望返回故乡之情,但为了抵御狁的侵扰,为了实现边境早日安定,战士们坚持下来,恰当地处理了个人忧伤痛苦与保卫疆土的矛盾。

四、五两章笔锋陡转,描写边防将士出征威仪,全篇气势为xxx。先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流露出出征将士们雄纠纠气昂昂的自豪感。接下来对战车以及弓箭的描写,显示出将士们装备的精良和高度警惕的`精神状态,使主人公的爱国思想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末xxx昔伤今。“昔我”两句以乐景写哀,“今我”两句以哀景写乐。然而在九死一生归来之际,庆幸之余,难免痛定思痛;加之归途艰难,又饥又渴,怎不悲从中来呢!

此诗选自《小雅》,却与《国风》同样运用了重叠的句式与比兴的手法。如前三章的重章叠句中,以薇的生长过程衬托离家日久企盼早归之情,异常生动妥贴。第四章以常棣盛开象征军容之壮、军威之严,新警奇特。末章“昔我”四句,分别抒写当年出征和xxx还这两种特定时刻的景物和情怀,言浅意深,情景交融,历来被认为是《诗经》中最有名的诗句。

这是《诗经·小雅》中的一首戍边之歌。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前三章,主要表现思归之情,所以用倒叙手法写起。这三章的前四句,以重章叠词和循序渐进的方式,抒发思家盼归之情。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心情越发急切难忍。正是这思乡之情和xxx赴难的责任感既矛盾又真实地交织着,也就构成了全诗的情感基调。第二部分包括第四、五章,主要写将帅车马服饰之盛和戍卒的辛劳。从字面上看,这一部分没有写思归情愫,但那一股苦涩的情味始终萦绕在诗人的歌声中。这些可怜的戍卒,当他们拖着疲乏的身子,挣扎着在车马后面奔跑的时候,当他们靠着车厢躲避敌人飞矢的时候,当他们枕戈待旦的时候,怎能不加倍思念安宁和平的生活呢! 不能忽略的是,在这一部分的歌唱中还透露出对苦乐不均的怨恨情绪。第三部分是全诗中抒情意味最浓的章节。在一个xxx飞的日子,戍卒终于踏上了归途。这本来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然而我们在这里看不到一丝欢愉,只感到一片悲凉。长久的戍边生活在戍卒心中留下了难以弥合的精神创伤,他是怀着一颗破碎的心走向故乡的。在这里,诗人没有直接倾诉内心的感情,而是以春天随风飘拂的柳丝来渲染昔日上路时的依依不惜之情,用xxx飞来表现今日返家路途的艰难和内心的悲苦,从风景画面中自然流出,含蓄深永,味之无尽。这四句诗被后人誉为《诗经》中最好的句子。

这首诗把抒情和叙事紧密结合起来,不少章既是叙事,又是抒情,读来非常感人,是历来为人传诵的著名篇章之一。因为诗中所写的是反对玁狁侵扰的战争,xxx兵们一方面表现出对长期出征的怨恨情绪,同时也表现出日夜戒备、英勇作战的精神。

“昔我往矣,xxx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称为《三百篇》中最佳诗句之一。自南朝谢玄以来,对它的评析已绵延成一部一千五百多年的阐释史。xxx《xxx诗话》的“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他的评价意思是说当初离家出征的时候,心里是悲伤的,却用杨柳春风这样的明媚春光来反衬;如今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是高兴的,却用大雪纷飞这样的严寒景象来反衬。xxx认为走在回乡路上的士卒心里是“乐”的,这种理解未必正确。这位士卒一直非常牵挂家里,心里非常痛苦,当他终于能够结束服役回家的时候,他的心里不只是单纯的高兴,而是百感交集。他希望马上能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而同时又会不由自主地担心家里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因为自己离开家已经很久了。因此,从这个角度看,“xxx依”和“雨雪霏霏”的对比给他一种不胜今昔之感,正符合此时他复杂的感情。

诗经国风篇目及赏析 第6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xxx之。

《关雎》是一首意思很单纯的诗。它的美首先在于音韵,此有xxx的评论为证,《论语·泰伯》:“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乱,便是音乐结束时候的合奏。xxx的评论大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意味。它的美还在于意思。《关雎》不是实写,而是虚拟。xxx说:“此诗只‘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便尽了,却翻出未得时一段,写个牢骚忧受的光景;又翻出已得时一段,写个欢欣鼓舞的光景,无非描写‘君子好逑’一句耳。若认做实境,便是梦中说梦。”牛运震说:“辗转反侧,琴瑟钟鼓,都是空中设想,空处传情,解诗者以为实事,失之矣。”《诗》写男女之情,多用虚拟,即所谓“思之境”,如《汉广》,如《月出》,等等,而《关雎》一篇最是恬静温和,而且有首有尾,尤其有一个完满的结局,作为乐歌,它被派作“乱”之用,正是很合适的。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毛传:“兴也。”但如何是兴呢,所谓“兴”,可以说是引起话题,或者说是由景引起情。这景与情的结合多半是诗人当下的感悟,它可以是眼前见的实景,也可以是浮想联翩。人与生物都是息息相通的,这是自然予人的最朴素也是最直接的感悟,因此它很可以成为看待人间事物的一个标准:或万物如此,人事亦然,于是喜悦,如“桃之天天,灼灼其华”(《xxx·桃夭》),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小雅·鹿鸣》),xxx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或万物如此,人事不然,于是悲怨,如“雄雉于飞,泄泄其羽”(《邶风·雄雉》),如“习习谷风,以阴以雨”(《邶风·谷风》),如“毖彼泉水,亦流xxx”(《邶风·泉水》)。《诗》中以纯粹的自然风物起倡的兴,大抵不出此意。这里便是顺应自然由鸟儿的叫声自然想到那个日思夜想的“窈窕淑女”。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这首诗的中心故事,全篇就是围绕这个中心来想象。反反复复的歌咏反反复复的追求,求之不得,在淡淡的忧虑中透露出这位君子对爱情积极美好的想象与不懈追求的精神。

“xxx之”,是身分语,而最可含xxx的则是“琴瑟友之”一句。xxx曰:“‘友’者,亲爱之意也。”辅广申之曰:“以友为亲爱之意者,盖以兄友弟之友言也。”如此,《邶风·谷风》“xxx新昏,如兄如弟”的形容正是这“友”字一个现成的注解。若将《xxx·女曰鸡鸣》《xxx·东门之池》等篇合看,便知“琴瑟友之”并不是泛泛说来,君子之“好逑”便不但真的是知“音”,且知情知趣,而且更是知心。春秋时代以歌诗为辞令,我们只认得当日外交之风雅,《关雎》写出好婚姻之一般,这日常情感生活中实在的谐美和xxx之生意,却是那风雅最深厚的根源。那时候,《诗》不是装饰,不是点缀,不是只为修补生活中的残阙,而真正是“人生的日用品”(顾颉刚语),《关雎》便好像是人生与艺术合一的一个宣示,xxx翩翩然出现在文学史的黎明。

诗经国风篇目及赏析 第7篇

《诗经·豳风·七月》原文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xxx。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

七月鸣鵙,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xxx,为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八月其获,十月陨萚。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

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豵,献于公。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xxx,九月在户,十月蟋蟀,

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xxx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昼尔xxx,xxx綯,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

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xxx无疆!

[《诗经·豳风·七月》注释]

1.觱:(bì)

2.耜:(sì)

3.馌:(yè)

4.畯:(jùn)

5.萑:(huán)

6.斨:(qiāng)

7.猗:(yī)

8.鵙:(jú)

9.葽:(yāo)

10.萚:(tuò)

11.萚:(zuǎn)

12.豵:(zòng)

13.螽:(zhōng)

14.墐:(jìn)

15.薁:(yù)

16.苴:(jū)

17.樗:(chū)

18.穋:(lù)

19.蚤:(zǎo)

20.飨:(xiǎng)

21.兕:(sì)

《诗经·豳风·七月》赏析

这首诗是产生于西周时代的豳风。豳风,就是今陕西旬邑和彬县一带地方的诗歌。

诗共八章。诗中的月数,xxx和xxx并用。“一之日”、“二之日”、“三之日”、“四之日”是指xxx的一月、二月、三月、四月的日子。其余的月数(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是用xxx。xxx比xxx早两个月,xxx的一月,就是xxx的十一月。“一之日”、“二之日”、“三之日”、“四之日”,就是xxx的十一月、十二月……

全诗以“七月流火”开篇,由第一年的xxx九月写到第二年十月,真实地反映了三千年前奴隶的劳动生活和痛苦。“火”,即火星。古人认为每年xxx六月火星出现于正南方,位置最高,七月以后就偏西向下了,所以叫“流”。也就是说七月以后天气渐渐寒冷,准备度过寒冷的冬天。

第一章写奴隶过冬的苦况。九月,奴隶主将裁制衣服的差事交给女婢,而女婢裁制出的衣服都归奴隶主享用。尽管北风呼啸,寒气凜冽,而奴隶们却没有衣服可以御寒,不禁发出了怎样度过、严寒冬天的呼喊。他们苦撑着度过严冬,还要准备好农具,在春天即将到来的时候,带着妻子孩子,捎着饭食,走向田间开始耕种,让农官看到高兴。

第二章写春天到临,太阳暖和,xxx啼叫,女婢拿着深口的箩筐,沿着田间小路,去采摘柔嫩的桑叶。桑叶已经采得很多了,

可春天的日子偏偏很长,还不能回去。还特别担心和害怕,因为随时会被那些贵族恶少抢回家去揉躏。

第三章写奴隶拿出上年用芦苇做成的蚕箔养蚕,桑叶不够,还要带着斧头去砍桑枝,摘下桑叶。当伯劳鸟叫的`时候,就要纺丝织锦,并染上各种鲜艳的颜色,为奴隶主做成衣裳。

第四章写日子一天天过去,季节也随着变换,四月狗尾草结子之后,五月蝉叫得令人发烦,八月是收获的季节又忙得团团转,到了十月草木的叶子就脱落了。十一月寒冬又得去打猎,抓捕狐貉,剥下毛皮,给贵族少爷做皮袍。十二月还得参加大规模田猎活动,为奴隶主显示武功,打到的小野兽归自己,大野兽则要献给奴隶主老爷。

第五章写一年时间过得很快,五月蝗虫类鸣虫叫过之后,六月纺织娘又叫了,七月蟋蟀还在野外活动,八月就跑到屋檐下来了,到了十月更钻到床下来了。天气一天比一天冷,就要忙着堵塞鼠洞,烧烟熏死老鼠;还要用泥巴涂塞北窗来抵挡寒风,奴隶一家人进人这样破陋的屋子度过严冬。

第六章写奴隶一年到头吃的东西。六月吃的是野生的李子和野葡萄,七月要烹煮葵菜、豆子吃,八月打枣充饥,十月才收成稻谷。但留下的稻谷要酿成春酒,用以祝贺奴隶主长寿。七月吃瓜,八月采吃葫芦,九月捡收麻子和苦菜当粮,拾取樗木做柴火。

第七章写奴隶九月忙着把菜园修筑为打谷场,十月收藏粮食入仓,可叹的是他们把所有粮食交给奴隶主之后,还要为奴隶主修整房屋顶,白天割茅草,晚上搓绳子,修整好房屋,又得开始播种了。

第八章写奴隶为奴隶主打凿和收藏冰块,为奴隶主收拾场地,准备祭祀,举行宴会。

全诗反映奴隶们一年到头从播种、采桑、养蚕、纺染、收成、打猎、裁衣、修房,以至于凿冰和祭祀,都辛苦不停地为奴隶主劳动,换来的却是“无衣无褐”,终年采集瓜果野菜充饥和居住破房陋屋,生动地描绘了奴隶主和奴隶们的统治与被统治、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以及他们生活的天壤之别。这与其说是奴隶们对自己劳动和生活痛苦的诉说,毋宁说是他们对剥削者的血泪控诉,使人们看到了奴隶社会的残酷和罪恶,看到了奴隶主的丑恶和无耻。

全诗按月序和季节的推移,分类叙述一年到头的农事辛苦和生活,毫不修饰渲染,但一件件、一桩桩,却真实如见。叙事之间,充满感慨、叹息之声,真是如泣如诉,造成极其感人的艺术效果。其次在描写衣、食、住等典型细节中,善于通过对比,造成强烈的对立形象,由此显示出叙述者强烈不满的意识和情感,令人产生鲜明的爱憎。

诗经国风篇目及赏析 第8篇

佚名〔先秦〕

式微,式微,xxx归?xxx之故,xxx中露?

式微,式微,xxx归?xxx之躬,xxx泥中?

《式微》是一首先秦时代的诗歌,采用反问、隐语、xxx等多种修辞方式,情感表达宛转而有情致。重章换字,押韵和谐。兼有长短的句式,节奏感强,韵律和谐优美,用词异常精巧。式微也成为后世诗歌中常用的意象,对后世古典诗歌有着深远的影响。

由是,重章换字,押韵和谐。体现了一唱三叹、余味无穷的特色。体现了《诗经》精巧凝练的语言,兼有长短的句式,节奏感强。《式微》诗短短三十二个字,就包含了三言、四言和五言等多种变化,工整与灵活相整合,参差错落,能极力地表达女主人公思想感情的起伏。而其句式的选择又是随着诗的内容和思想感情而灵活变化的,增强了诗的节奏感。总之,《式微》运用语言的艺术,非但韵律和谐优美,而且用词精巧。

在艺术上,这首诗以设问强化语言效果。从全诗看,“式微,式微,xxx归”,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见的故意设问。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但如果是正言直述,则易于穷尽,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以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正是因为这些修辞手法的巧妙使用,才使《式微》一诗“境界具于词语之外,愈反复看去,愈觉其含义无穷。”

诗经国风篇目及赏析 第9篇

【概要】歌颂仁厚的公子。

麟之趾,xxx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xxx公姓,于嗟麟兮。

麟之角,xxx公族,于嗟麟兮。

【注释】

01、麟:麒麟,古人心目中的神兽,诗中比喻公子、公姓、公族的仁厚诚实。

02、趾:足

03、xxx:诚实、仁厚

04、于(Xu)嗟:感叹词。嗟,叹息,此处用于表达“麒麟真是值得赞美呀!”

05、定:通“颠”,额头

诗经国风篇目及赏析 第10篇

狡童

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xxx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xxx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

①狡童:狡猾的孩子。 xxx:因为。 ③息:安,安宁。

赏析

谁都不愿被人冷落而做边缘人,情人更不愿被冷落而坐冷板凳。谁都高兴被人抬着棒着吹着拍着,情人更想成为对方眼中心中的唯一,细心棒在手中的花朵明殊。

被人冷落之后,可能火冒三丈,反目为仇,也可能凄凄惨惨嘁嘁,自怨自艾,还可能半是责怪半是期待,半是不满半是爱怜。你这没心没肺的,给我说清楚!这是火冒三丈。啊,你为什么不回来,我好空虚哟,我的命好苦哟!这是自怨自艾。你这个死鬼,小坏蛋,晓不晓得我为你茶饭不思?这是半是不满半是爱怜。

除非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否则,最能产生效果的方式便是半是爱怜半是不满。它不是最好的方式,却是最易让人外情的方式。

尽管译文表现形式不同,我认为还是不错的,字词句大体上体现了原创本义,意境上与原作也相当吻合。

xxx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欣赏《狡童》的感受会有些许不同。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古人确实给了我们美好的文字,并赖以承传的优秀文化。

窃以为,面对《诗经》这部史诗,我们无法全部通解。最好的方式是去阅读,去理会,去用心感受。

古文译注通常都会存在对原创意境的局限性,无法真正体现原作的思想。作为诗歌爱好者启蒙或许有引导作用。但站在品诗赏诗的一偶,xxx文都显得苍白无力,了无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