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古诗文>晏殊《浣溪沙》古诗翻译及赏析(共11篇)

晏殊《浣溪沙》古诗翻译及赏析(共11篇)

时间:2024-01-11 09:49:44 古诗文

晏殊《浣溪沙》古诗翻译及赏析 第1篇

宋代:晏殊

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晚来妆面胜荷花。

鬓亸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一场春梦日西斜。

赏析

这首《浣溪沙》描绘的是一幅浓艳有余的仕女午睡图,写夏日黄昏丽人昼梦方醒、晚妆初罢、酒脸微醺的情状。全词婉转有致,犹如一幅别具韵味、浓墨重彩的油画。

上片首句写室内特定的景物—玉碗中盛着莹洁的寒冰,碗边凝聚的水珠若露华欲滴。古时富贵人家,严冬时把冰块收藏在地窖中,夏天取用,以消暑气。一“寒”字正反衬出室中的热。接着,晏殊笔触写到室中人的身上:粉汗微融,轻薄的纱衣,芬芳洁白的肌体;晚来浓妆的娇面,胜似xxx的荷花,犹如一幅美人油画,将仕女的美展现的淋漓尽致。第二、三句设喻。用意用语均似“花间”派。“粉融”,意谓脂粉与汗水相互融和的唯美之状,不点出“汗”字,正是晏殊高明之处。“香雪”借喻女子肌肤的芳洁,虽亦古诗词中常用之语,但在本词中却有特殊的意义,它跟“冰寒”句配合,在盛夏中得清凉之意。以“玉”、“冰”、“粉”、“雪”之白,衬托“妆面”xxx,写夏日黄昏女子妆罢的情景,真如一幅优美的彩照。过片写她那下垂的鬓发,已靠近眉间额上的月形妆饰;微红的酒晕,又如红霞飞上脸边。

下片一、二两句写女子微醉的情态,艳而不俗,细而不纤。古时女子的面饰,有以黄粉涂额成圆形为月,因位置在两眉之间,故词称“眉际月”。xxx《蝶》诗之三“八字宫眉捧额黄”,似即指此。“欲迎”、“初上”,形容绝妙。不独刻画之工,且见晏殊欣赏之情。“月”与“霞”,语意双关,既是隐喻女子的眉和脸,也是xxx的实景。可以想象这位美艳的姑娘,晚妆初过,穿着件单薄的纱衣,盈盈伫立,独xxx,xxx月。末句“一场春梦日西斜”,xxx点明,原来上边五句所写的,都是昼眠梦醒后的情景。女子睡起,粉融香汗,重理明妆。“春梦”,谓刚才好梦的短暂。慵困无聊,闲愁闲恨,全词之意,至此全出。末句倒装,“日西斜”三字,与上片“晚来”接应。

此词纯用白描的手法叙述,选取了闺房中的一个情景,将美人的举止、姿容、睡态和醒时模样刻画得极为生动逼真,极具生活气息,让人可知可感。词格浓艳,颇见“花间”遗风。

晏殊《浣溪沙》古诗翻译及赏析 第2篇

古诗带拼音版

huàn xī shā

浣溪沙

yī xiàng nián guāng yǒu xiàn shēn , děng xián lí bié yì xiāo hún 。jiǔ yán gē xí mò cí pín 。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mǎn mù shān hé kōng niàn yuǎn , luò huā fēng yǔ gēng shāng chūn 。bù rú lián qǔ yǎn qián rén 。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古诗翻译

片刻的时光,有限的生命,宛若江水东流,一去不返,深感悲伤。于是,频繁的聚会,借酒消愁,对酒当歌,及时行乐,聊慰此有限之身。

若是登临之际,放眼辽阔河山,突然怀思远别的亲友;就算是独处家中,看到风雨吹落了繁花,更令人感伤春光易逝。不如在酒宴上,好好爱怜眼前的人。

古诗赏析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是北宋词人晏殊所作。这是一首伤别之作,叹人生有限,抒写离情别绪,所表现的及时行乐的思想,反映出词人的无奈与洒脱。全词在章法结构上下关合:下片“满目”句照应上片次句,因离别而念远;“落花”句照应上片首句,因慨叹人生短暂而伤春。结句借用《会真记》中的诗句,即转即收。全词一改词人的闲雅之风,取景阔大,笔力雄厚,深沉而温婉,别具一格。

晏殊《浣溪沙》古诗翻译及赏析 第3篇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注释 ①一曲新词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长安道》

意:“花枝缺入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一曲,一首。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酒一杯,一杯酒。

②去年天气旧亭台: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此句化用五代xxx《和知已秋日伤感》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晏词“亭台”一本作“池台”。去年天气,是说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旧,旧时。

xxx:落日。

④西下:向**地平线落下。

⑤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⑥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

⑦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

⑧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燕归来,春中常景,在有意无意之间。

⑨小园香径:花草芳香的小径,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径。因落花满径,幽香四溢,故云香径。香径,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独:副词,用xxx前,表示“独自”的意思。徘徊:来回走。

译文 听着一曲诗词喝着一杯美酒。

想起去年同样的季节还是这种楼台和亭子。

天边西下的夕阳什么时候才又转回这里?

花儿总要凋落是让人无可奈何的事。

xxx归来的燕子好生眼熟的像旧时的相识。

在弥漫花香的园中小路上,我独自地走来走去。

赏析 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晏殊《浣溪沙》古诗翻译及赏析 第4篇

阳羡姑苏已买田。相逢谁信是前缘。莫教便唱水如天。

我作洞霄君作守,白头相对故依然。xxx有几同年。

翻译

我们都在阳羡和姑苏买了田地,在杭州相逢真是前世即有的缘份,不要让我一人留下。日后登楼怀念老友。

让我退休,提举洞霄宫了,而你留下作杭州太守。这样,咱们二人就可以白头相对,故旧依然了。在杭州能有几位像我与你一样同年龄的旧友呢。

注释

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xxx老:xxx,字淳老,苏州人,时任两浙路转运副使。

阳羡:古县名,在今江苏宜兴南。

姑苏:苏州的别称。

洞霄:洞霄宫,道教名观,在杭州西南。

同年:同科考中的人。xxx与xxx为同年进士。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宋哲宗元祐六年xxx(1091年)正月十八日,是时,词人身在杭州,xxx由两浙路转运副使调任主客郎中,xxx赋此词送行。

赏析

上片首句“阳羡姑苏已买田”,是说词人与xxx志趣相同,二人各自已在阳羡和姑苏买了田地,准备致仕定居,脱离尘世而去。“相逢谁信是前缘”,是承前句买xxx之相同志趣,而说二人在杭州相逢真是前世即有的缘份。“莫教便唱水如天”,用语含蓄蕴藉,使典自然。“水如天”,是化用唐朝xxx嘏《江楼感旧》诗之“月光如水水如天”句,意谓千万不要教人唱起感叹故人分离的诗歌。

下片把与友人难舍难分之情化为永不离别的幻想:“我作洞霄君作守,白头相对故依然。”词人对xxx说:“让我去担任洞霄宫提举的职务,由您来作杭州太守之官。这样,咱们二人就可以白头相对,故旧依然了。”这是从反面表达词人内心的对故友难以抑制的分离之情。末句“xxx有几同年”,则感叹人生知己实在太少了,尤其是同龄人的知己则更加稀少。

这首词没有太多的修饰,不堆砌辞藻,充分表达出词人对温叟的深情厚谊,也感叹了时光相催,当时同年今已满头白发,并将此升华到人生哲理的高度,耐人寻味。

晏殊《浣溪沙》古诗翻译及赏析 第5篇

浣溪沙·伏雨朝寒愁不胜

朝代:清代

原文:

伏雨朝寒愁不胜,那能还傍杏花行。去年高摘斗轻盈。

漫惹炉烟双袖紫,空将酒晕一衫青。人间何处问多情。

翻译:

xxx:连绵不断的雨。xxx《秋雨叹》:“阑风伏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②去年句:意谓去年还曾经在一起攀上枝头摘取花枝,比赛谁最轻盈利落。斗轻盈,谓比赛行动迅捷轻快。轻盈,多用以形容女子体态之纤柔、轻快。xxx《相逢行》:“下车何轻盈,飘然似落梅。”③漫惹二句:炉烟,熏炉中的烟。南朝梁简文帝《晓思诗》:“炉烟入斗帐,屏风隐镜台。”酒晕,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此二句极写无聊赖之情状。谓炉烟轻轻地萦绕,双袖在炉火映照中泛着紫红的颜色,身着青衫而脸上胀红了酒晕。

赏析:

此篇描绘了一种多情无奈的阑珊意绪。词中上下片之结句点出其情伤的底蕴,倘恍迷离,空灵清丽。

晏殊《浣溪沙》古诗翻译及赏析 第6篇

原文

白雪清词出坐间。爱君才器两俱全。异乡风景却依然。

可恨相逢能几日,不知重会是xxx。茱萸子细更重看。

翻译

阳春白雪般的清新词句出自座席之间,您才华气量二者兼备,令人艳羡。异乡杭州的风景也依旧粲然。

可叹相逢能够欢聚几日?不知重会又将落在xxx?届时,我们愿再次面对茱萸仔细把玩。

注释

白雪:意即阳春白雪。这里比喻xxx作的高雅。

坐:同“座”。

才器:才能与器识。

异乡:指杭州,因xxx与xxx均为四川人,故称异乡。

茱萸:植物名。有浓烈香气,可入药。古代习俗,xxx九月九日重阳节,佩茱萸囊以去邪避恶。

子细:仔细。

创作背景

xxx在作此篇前曾作了一首《浣溪沙》,从那首词序中“自杭移密守”及“时重阳前一日”二语,可以确切地了解到,词作于xxx熙宁七年九月八日。而从“别xxx”一语,可知是与xxx分袂时写下的别情词。因而可以肯定作于同时,xxx七年九月,只不过前后相隔一日。

赏析

在送别xxx的诸多词作中,此篇最大的特点是以直抒胸臆为主。只有首尾两句是个例外。首句从当前聚会的场景落笔,说友人阳春白雪一般的清妙的词作在座席中间就一挥而就了。虽然由于xxx作品的失传,今天已无法欣赏他的原作,但从xxx的赞美中仍然可以看出其作品的格调xxx及其人的才思敏捷。这一笔精要的叙写,从一个侧面写出了友人的才华,为下文作了一个铺垫。接着词人便直抒对友人的`爱赏之情:“爱君才器两俱全。”唐人xxx说过:“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也。”(《大唐新语·知微》)固然强调了“器识”的重要性,却也说明了才识两全的不可多得。而在词人心目中,友人xxx却是这种才识两全的人才。这除了出于倾慕友人的才华之外,当然也与在**中志同道合分不开的(见《宋史》xxx本传)。“异乡”句则意在暗点节令“重九”,“异乡”杭州,说明它与故乡蜀地的节令风光没有什么两样,似乎流露出认他乡为故乡的亲切感,怅惘与慰藉兼而有之。

晏殊《浣溪沙》古诗翻译及赏析 第7篇

浣溪沙·端午

朝代:宋代

原文: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翻译:

①碧纨(wàn):绿色薄绸。xxx:芳香的兰花,这里指妇女。③流香涨腻:指女子梳洗时,用剩下的香粉胭脂随水流入河中。杜牧《阿房宫赋》:“弃脂水也”。④这句指妇女们在发髻上挂着祛邪驱鬼、保佑**的符录。⑤再少:重又年轻。(该词没有“再少”句)

赏析:

端午(农历五月初五),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本名“端五”。《太*御览》卷31引《风土记》:“仲夏端午、端、初也”。亦名“端午”、“重五”、“重午”。民间有端午吃粽子、赛龙舟、吊屈原等风俗。

本篇描写妇女欢度端午佳节的情景。上篇描述她们节日前进行的各种准备,下篇刻画她们按照民间风俗,彩线缠玉臂,小符挂云鬟,互致节日的祝贺。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10篇(扩展3)

——浣溪沙春情原文翻译及赏析

晏殊《浣溪沙》古诗翻译及赏析 第8篇

⑴浣溪沙:xxx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一作“纱”。

⑵一曲新词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长安道》诗意:“花枝缺入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一曲,一首。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酒一杯,一杯酒。

⑶去年天气旧亭台: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此句化用五代xxx《和知己秋日伤怀》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晏词“亭台”一本作“池台”。去年天气,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旧,旧时。

xxx:落日。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⑸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

⑹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燕归来,春中常景,在有意无意之间。

⑺小园香径:花草芳香的小径,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径。因落花满径,幽香四溢,故云香径。香径,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独:副词,用xxx前,表示“独自”的意思。徘徊:来回走。

晏殊《浣溪沙》古诗翻译及赏析 第9篇

原文

浣溪沙·百亩中庭半是苔

百亩中庭半是苔,门前白道水萦回。

爱闲能有几人来?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两三栽。

为谁零落为谁开?

古诗简介

翻译/译文

百亩大的庭院有一半是青苔,门外沙子铺满了整条路,还有婉转的小溪流。喜欢幽闲,有空来的人有几个呢?

春天到了,院子里曲折的回廊非常的安静。山上的桃花,溪边的杏树,三三两两的种在一起。不知道他们是为谁开放,为谁凋零?

注释

百亩:概数,形容庭园极大。

半是苔:一半长满了青苔。

白道:洁白的小道。

山桃溪杏:山中的桃,溪畔的杏。暗喻身处山水之中。

赏析/鉴赏

王安石二度受挫后归隐钟山度过了生命中的最后十年,他的许多词作于这个时期,内容大多为xxx南景色,表现闲适心情之作。这类词为数不少,有《渔家傲》二首、《菩萨蛮》、《清*乐》、《浣溪沙》、《生查子》和《千秋岁引·秋景》等。这类词多作于元丰年间,反映了王安石晚年的生活情趣。王安石的这些词在写景方面是颇为成功的。王安石在表现自己的闲居生活,反映自己的闲适心情方面,也颇为真切、生动。如《浣溪沙》中的“爱闲能有几人来”。再如《渔家傲》中“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xxx评日:“极能道闲居之趣”,确实如此。

还有一些临川之词是宣扬佛教思想,为数不少,表现了他是晚年思想的变化,这类词照袭佛语较多,而且词旨复沓,艺术上自然显得拙劣一些。

晏殊《浣溪沙》古诗翻译及赏析 第10篇

原文

桃李溪边驻画轮。鹧鸪声里倒清尊。夕阳虽好近黄昏。

香在衣裳妆在臂,水连芳草月连云。几时归去不销魂。

译文

桃李溪边停着一辆画轮车。鹧鸪发出“行不得也哥哥”的叫声时,就是倒酒于杯中与情人约会之际。晚照虽然美丽,但它已临近黄昏的时候。

体发香味留在衣裳上,信物套在手臂上。我俩好比那明沏的溪水浸着芳香的草儿,皎洁的月儿伴着那雪白的云儿。多少时候离去才不致痛苦悲伤。

注释

浣溪沙:xxx曲,后用为词牌名。

驻画轮:指停车。画轮:车之美称。

倒清尊:指斟酒。

销魂:梁·江淹《别赋》:“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诗词曲语词汇释》卷五:“销魂与凝魂,同为出神之义。”此处形容伤感。

赏析

此词约作于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四月。东坡自杭还朝,途经扬州,已近黄昏。目睹了“珠帘十里卷香风”的扬州,风彩翩翩,词兴大发,作此词,借以焕发饱经**风霜的精神青春。

创作背景

上片,写一对情人约会的幽深情景。在桃李溪边停着一辆“画轮”,车上下来的男子走进了“桃李xxx。两人约会的.地方竟是如此幽静。鹧鸪唤来女子忙把酒倒向杯中,频频举杯,蜜语阵阵,两人的绵情竟是如此难舍难分。时间过得太快,不觉“黄昏”来临。词人点化运用xxx《乐游原》中“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句,又描景,又传情。不过,词人词里没有惋惜人生短暂意,有的是饱含情人的依依恋情。词人善于从空间与时间的交错上,景情交融,构建了一幅迷人的春情图。

月洒桃xxx,两人如人梦,梦醒已分手,神志近迷魂。在经过大刀剪裁之后,词人把下片之墨直接倾洒在女子内心隐秘的愁情上。曾几几何,信誓旦旦;到如今,信物为征。体发上的香气还留在你的衣裳上,赠给的花巾还留在你的手臂上,愁的是“几时归去不销魂?”多少时候,不知道,只有归去方能销魂。这结尾的故意设问句,不仅让语气富有变化,而且将女子的痴情深化一步。

全词通篇写春景,实际上句句写恋情。点化名句,不露痕迹,既成为词篇的不可少的结构成分,又深化了词篇的思想内涵。情景交融,词简意深,为古代文人情歌的上乘之作。

xxx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xxx、xxx,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xxx是北宋中期文坛**,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xxx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xxx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xxx并称“欧苏”,为“xxx大家”之一。xxx善书,“xxx家”之一;擅长文人画,xxx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晏殊《浣溪沙》古诗翻译及赏析 第11篇

浣溪沙·枕障薰炉隔绣帷

枕障薰炉隔绣帷,二年终日苦相思,xxx月始应知。

天上人间何处去,旧欢新梦觉来时,xxx雨画帘垂。

翻译

枕边薰炉的香烟在帐幕飘袅,两年来我整天苦苦地怀念你。明月和xxx自我的心思。

我为了寻你走遍天上人间,终于与你重新欢聚在一起,醒来才知道这又是在梦里。如今正是xxx飞的黄昏,画帘xxx声凄清地低垂。

注释

枕障:枕头和屏障。

薰炉:用来熏香或取暖的炉子。

xxx月:杏花每年春天盛开,月亮每月一度圆缺,故以之拟指岁月时间。

始应知:才能知,或正可知。

天上人间:天上和人间。

觉:醒。

画帘:精绣、垂彩之帘。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