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1篇
27、社会生活的变化
(1)中国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淞沪铁路。
(2)中国建造的第一艘轮船:黄鹄号。
(3)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1905年《定军山》。
(4)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1931年《歌女红牡丹》。
(5)近代的中文报纸: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
(6)近代中国历史长、规模大的文化出版机构: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
(7)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发生变化:剪辫、易服、废止缠足、礼节、称谓等。
初二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2篇
1_战争
(一)英国发动_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二)xxx徐虎门销烟
1.背景
①19世纪初,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为开辟市场和掠夺原料,将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②为了牟取暴利,英国无耻地向中国走私_,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2.时间:1839年6月。
3.地点:广州虎门。
4.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xxx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虎门销烟成为_战争的导火线。
(三)《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独立,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甲午战争
(一)定义: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
(二)失败的影响
(一)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
(二)《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使日本获得巨大利益,刺激其侵略野心。与此同时,条约也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三)《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使日本获得巨大利益,刺激其侵略野心。与此同时,条约也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3xxx联军侵华战争
(一)时间:1900年。
(二)目的:为镇压中国的义和团运动,维护在华权益。
(三)经过: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xxx联军在西摩尔率领下发动侵华战争。8月中旬,xxx联军攻占北京。(列强第二次洗劫、焚烧北京)。
(四)结果:1901年,清政府被与列强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五)《辛丑条约》
该条约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4洋务运动
(一)时间:十九世纪60年代—90年代
(二)背景:第二次_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内:太平天国运动;外:列强侵略)
(三)根本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四)代表人物:地主阶级洋务派
①中央—奕忻;②地方—xxx、xxx、左宗棠、张之洞;
(五)学习对象:学习西方先进的机器设备与科学技术(器物)。
(六)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5戊戌变法
(一)公车上书:①背景:《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严重;②时间:1895年春;③发动者:康有为、xxx;④内容: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⑤意义:揭开了变法xxx运动的序幕。
(二)xxx派:①政治团体——强学会;②机关报——《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xxx派的政治团体形成。
(三)百日xxx(戊戌变法):
(1)内容:①政治上:改革政府机构,裁减冗官,(封建顽固派最反对)任用xxx人士。(有利于具有xxx思想的知识分子参与_);②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③文化上:开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有利于传播先进科学文化和资产阶级思想);④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等 (有利于加强军队战斗力)
(2)失败原因:①主观:脱离广大人民群众,依靠无实权的皇帝;②客观: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③根本: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3)历史意义: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主要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
6辛亥革命
(一)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
(二)中国同盟会
中国同盟会,亦为中国革命同盟会,是中国清朝末年,由_领导和组织的一个统一的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中国同盟会在推翻清政府、结束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中起到重要作用,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_。
(三)辛亥革命意义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结束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初二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3篇
15、北伐战争
(1)准备:
①国共第一次合作。a时间:1924年。xxx:_一大的召开。c方式:_以个人身份加入_。
②黄埔军校的建立(在苏联和中国_的帮助下)。a原因:创建革命军队,挽救中国危亡。b时间:1924年5月。c校长:_。d特点:实行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并重的方针,尤其注重培养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e意义: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2)高潮:北伐胜利进军。
①目的:*北洋军阀,统一全国。②主要对象:xxx、xxx、xxx。③时间:1926年7月。④主要战场:湖南、湖北。⑤主要战役:汀泗桥、贺胜桥、武昌。⑥胜利进军原因:xxx共两党齐心协力;b北伐军作战方针正确;c北伐军官兵英勇作战和_员的先锋模范作用;d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
(3)结果:失败(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①失败标志:_、xxx发动*_。(备注:_发动四一二*_;xxx发动七一五*_。)
②南京_的成立。a时间:1927年4月。b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备注:xxx“东北易帜”后,南京_才统一全国。)
③失败原因:a主要原因:_未掌握革命领导权;b主观原因:_右倾投降主义错误;c客观原因:_右派叛变革命。
初二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4篇
人教版初二上学期地理知识点归纳
21、我国西部地形多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的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2、第一阶梯 青藏高原 雄居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号称世界屋脊。第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第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23、我国的地形特点是: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四大高原是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内蒙古高原(地面平坦,一望无垠)、青藏高原(冰川广布)、云贵高原(崎岖不平,石灰岩分布) ,四大盆地是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海拔最高)、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纬度最高) ,三大平原是东北平原(面积最大)、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24、山区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 ,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 2/3 。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崩塌、滑坡、泥石流 。开以利用山区和时候,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 建设。
25、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全国大多数地方 普遍高温 。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主要受 纬度位置 的影响,其次是 冬季风 的影响。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该线以北低于0℃,有冰期;该线以南高于0℃,无冰期。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漠河 ,夏季最热的是x疆吐鲁番 ;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是青藏高原。号称我国“三大火炉”的是重庆、武汉、南京 。
26、划分温度带主要指标是活动积温。我国从北到南划分为5个温度带是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 高原气候区。南京位于亚热带,北京位于暖温带。
27、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的火烧寮 ,降水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 。
28、一个地方的降水量和蒸发量 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也是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我国四个干湿润是 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南京位于湿润地区,北京位于半湿润地区。不同干湿地区植被景观也存在差异,自东向西依次为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
29、我国气候特点:季风气候显著,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的最大优点 雨热同期,是但它会带来一些灾害性天气如 寒潮、水旱灾害、台风等。
30、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 (400mm等降水量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
31、外流河:以降水补给,汛期主要出现在夏天。秦岭—淮河以北河流有冰期,流量小,汛期短,部分河流含沙量相对较大;秦岭—淮河以南的河流无冰期,流量大,汛期长。外流河的汛期长短受降水影响。汛期最长的河流珠江,水量最大的河流是长江。
32、内流河: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汛期出现在夏季,流量较小,多为季节性河流,汛期长短受温度影响。塔里木河是最大的内流河。
33、流入印度洋的河流: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流入北冰洋的河流:额尔齐斯河。
34、内外流区分界线:大致相当于400mm等降水量线。内流湖基本上是咸水湖,如青海湖;外流湖都是淡水湖,如鄱阳湖、洞庭湖、太湖等。最大湖泊为青海湖(咸水),最大淡水湖鄱阳湖。
35、黄河发源地xxx拉山,位于青海省境内,自西向东流经了九个省级行政区,在山东省注入渤海。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是宁夏平原。黄河上中游的分界是:内蒙古的河口 ,中下游的分界是:河南的xxx。黄河下游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 ”。黄河在流经中游 河段后,产生的泥沙最多,原因是流经 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要想根治黄河,最主要的是是防止中游水土流失,因此,治黄的根本是 加强中游的水土保持工作 。
36、长江发源于xxx山山脉,位于青海省内,自西向东经过了11个省级行政区,在上海市注入东海,它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 最大、流域面积 最广的河流,有“水能宝库 ”和“黄金水道 ”之称。长江上游中游的分界点是:湖北的宜昌,中游和下游的分界点是:江西的湖口。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中游河段。宜宾以下四季都能通航。有“九曲回肠”之称的是荆江,本河段的治理措施是裁弯取直。威胁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洪水的三个主要来源是:宜昌以上的干支流,洞庭湖和鄱阳湖两大水系,北面的汉江。
37、从以下方面掌握黄河、长江这两条河流,知识点要落实到图上:发源地、源头、注入海洋、上中下游的划分、流经省区、流经地形区、主要支流、主要水利枢纽、沿线主要城市等。
第二章重点图:P24图;P33图;P36图;P39图;P42图;
P48图;P53图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38、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属可再生资源(土地、森林、水、水能等) ;用一些就少一些的自然资源属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等)。对于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合理,并注意保护和培育 ,便能实现永续利用;对于非可再生资源,我们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
39、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是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40、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把土地资源分为: 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耕地、林地、草地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为 非农业用地 。
41、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且各类土地资源所占的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 不足, 人与耕地 的矛盾尤为突出。(人均耕地是世界平均的1/3)
42、我国土地资源分布 不均 ,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 ,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及低缓的丘陵地区,林地主要分布在 山地 ;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水土资源的地区分配不均表现为:北方地多水少,南方水多地少。
43、土地资源的人为破坏现象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
44、土地资源的一项基本国策是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45、地球上的水,海洋水占97%,淡水资源占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绝大多数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 ,其余大部分为深层地下水共占98%。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和浅层地下水 只占淡水资源总量的
46、我国水资源总量少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位于世界第 6 位,若按人均计算,则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1/4 。(总量丰富,人均较少)
47、受季风气候 影响,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从时间分配看,夏季 降水集中,冬春季 降水少。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的措施 兴修水库 ,如三峡工程和小浪底水利枢纽的建设。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特别华北和西北 地区缺水最为严重;北方地多水少,水、土资源配合不合理,进一步加剧了北方的缺水状况。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之一是 跨流域调水 。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长江 水系水调到缺水严重的 华北、西北 地区。
48、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是: 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针对我国水资源严重紧缺的问题,节约用水尤为重要。
49、水资源短缺的原因:自然原因:①可利用淡水资源有限;②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人为原因:①人口的增长、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淡水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②水污染;③水浪费;④水资源利用率低。
50、解决水资源不足的主要措施有:跨流域调水(解决空间分布不均);兴修水库、水利工程(解决时间分布不均);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
第三章重点图:P68图;P76图;P82图;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51、交通运输被比喻为经济发展的“ 先行官 ”;
52、现代交通运输方式:
运输方式 优点 缺点
铁路 运输量大,运费较低,速度较快 投资多,建设周期长,短途运输成本高
公路 速度较快,机动灵活,装卸方便 运输量小,运费较高
水路 运量大,运费低,投资少 速度较慢,受自然条件限制较大
航空 速度快,效率高,最快捷 运输量小,运费高,受天气影响较大
管道 运量大,损耗小,连续性强 需铺设专门管道,投资大,灵活性差
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铁路 ,最灵活、从“门口到门口”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公路 ,运具和线路合二为一、运送液体和气体的运输方式是管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