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总结报告>初中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推荐14篇)

初中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推荐14篇)

时间:2024-02-20 08:19:23 总结报告

初中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1篇

第一节整数和整除

1、整数和整除的意义。

2、因数和倍数。

3、能被2、5整除的数。

第二节分解素因数

1、素数、合数与分解素因数。

2、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3、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

第三节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分数与除法。

2、分数的基本性质。

3、分数的大小比较。

第四节分数的运算

1、分数的加法。

2、分数的乘法。

3、分数的除法。

4、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第五节比和比例

1、比的意义。

2、比的基本性质。

3、比例。

第六节百分比

1、百分比的意义。

2、百分比的应用。

3、等可能事件。

第七节圆的周长和弧长

1、圆的周长。

2、弧长。

第八节圆和扇形面积

1、圆的面积。

2、扇形的面积。

初中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2篇

下面便是我整理的一些【小学数学】最全数学一年级易错点知识点,复习资料知识重点及一到六年级全部知识点总结学习资料部分截图,相信我给你孩子认真学习后,一定会对他的成绩有很大帮助:

以上就是【小学数学】最全数学重点小升初1年级知识点重点,复习资料知识重点及一到六年级全部知识点总结学习精华资料的部分截图了!

由于篇幅有限,只能展示这么多了! 祝孩子们能取得优异成绩!

(码字不易,整理资料不易,求个赞,我相信各位是会给的!)

关注我,将毫无保留的分享我的教学经验,以及小学相关的学习技巧以及资料,陪你逆袭,伴你成长!

一个拥有诸多教学心得和秘籍

以及小学所有科目学习方法及资料

初中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3篇

(一)多姿多彩的图形

立体图形: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

1、几何图形平面图形:三角形、四边形、圆、多边形等.

主视图---------从正面看

2、几何体的三视图左视图---------从左边看俯视图---------从上面看

(1)会判断简单物体(棱柱、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

(2)能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

3、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

(1)同一个立体图形按不同的方式展开,得到的平现图形不一样的

(2)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平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立体模型.

4、点、线、面、体

(1)几何图形的组成点: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它是几何图形最基本的图形.线:面和面相交的地方是线,分为直线和曲线.面:包围着体的是面,分为平面和曲面.体:几何体也简称体.

(2)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二)直线、射线、线段

1、基本概念名称直线射线线段aaa图形ABBBAA端点个数表示法作法叙述延长无直线a直线AB(BA)作直线a作直线AB;向两端无限延长一个射线a射线AB作射线a作射线AB向一端无限延长两个线段a线段AB(BA)作线段a;作线段AB;连接AB不可延长

2、直线的性质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简单地: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3、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1)度量法

(2)用尺规作图法

4、线段的长短比较方法

(1)度量法

(2)叠合法

(3)圆规截取法

5、线段的中点(二等分点)、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等定义: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图形:

AMB

符号:若点M是线段AB的中点,则AM=BM=

6、线段的性质

1AB,AB=2AM=2BM.

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单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7、两点的距离

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的距离(距离是线段的长度,而不是线段本身)

8、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1)点在直线上(或者直线经过点)

(2)点在直线外(或者直线不经过点).

(三)角

1、角: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2、角的表示法(四种):表示方法图例记法适用范围A任何情况下都适应。表示端O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AOB或BOAB点的字母必须写在中间。以这个点为顶点的角只有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AA一个。任何情况下都适用。但必须用数字表示11在靠近顶点处加上弧线表示角的范围,并注上数字或用xxx母表示xxx母。

3、角的度量单位及换算(度””、分””、秒””)60进制1=60=3600,1=60;1=(4、角的分类∠β范围锐角直角钝角0<∠β<90°∠β=90°90°

初中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4篇

都说:“一二年级不相上下,三年级开始分化,五六年级天上地下”,其根本原因便是学习习惯导致的,可见在前期抓好孩子的学习习惯可谓重中之重,就算到了五六年级,也得培养好,因为小学是最好为孩子矫正习惯的阶段。这里给你分享我觉得比较重要12个习惯,帮孩子收藏好

1、在一天中自己的集中力自然高的一致的时段学习

2、让自己的学习习惯成为生活习惯的一部分,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

3、学会做计划,设定成每天的日程表的学习任务。

4、极度重视输出的意识和习惯,输出才是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杀手锏

5、养成预习习惯。这里纠正大多数人错误的观点:预习拖慢学习节奏,预习没必要。恰恰相反预习能为你梳理听课思路,提高听课效率,减少课后复习时间,主动你就已经胜利一半了。

6、心理上的建设同样重要,即使心里感觉懈怠,也要鼓励自己,及时调整,切记不可产生“我不想学习,学习真没劲,学习很辛苦”等负面情绪。

7、重点记忆难记的知识点,遇到时快速记忆并且在接下来几天进行复习记忆。

8、养成小事赶快做的习惯。这也是非常要紧的一个习惯。尖子自己做尖子的事,后进的自己别盲目攀比。大的目标够不到,赶快定小的目标。难题做不了,挑适合你的容易做的题去做。人生最可怕的就是大事做不来,小事不肯做,高不能成,低不肯就,上得去、 下不来。所以要让我们的自己永不言败。

9、学会做思维导图,上课的时候边听边记下重点,再对上课内容进行复盘,做出思维导图。(这点对同学们要求有点高,高年级同学可着重培养)

10、注重思想交互,而不是单纯的一个人死脑筋地坐在那边傻想。

11、筛选资料、总结的习惯。自己要会根据自己实际,选择学习资料。

12、有颗感恩的心,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朋友,感恩相逢……记住:习惯性感恩的人,他们内在更有力量,精神更为专注,更愿意付出,自然付出得越多相对收获也就越多。

有个良好的习惯后针对科目做提升就会事半功倍,下面我将给到你一些:小学数学公式大全+小学数学题+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等复习资料),大部分在电子版本中。

答应我,不要仅仅是简单的收藏起,因为绝大部分收藏的人后续都不会再看,所以耐心读完做题技巧并找我拿电子版,点赞收藏后记得做好笔记,并贯彻落实到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去,绝对会让你孩子的成绩有质的飞跃~~~

初中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5篇

(m,n都是整数)是幂的运算中最基本的法则,在应用法则运算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a)法则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幂的底数相同而且是相乘时,底数a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数字式字母,也可以是一个单项或多项式;

b) 指数是1时,不要误以为没有指数;

c)不要将同底数幂的乘法与整式的加法相混淆,对乘法,只要底数相同指数就可以相加;而对于加法,不仅底数相同,还要求指数相同才能相加;

d)当三个或三个以上同底数幂相乘时,法则可推广为

(其中m、n、p均为整数);

e)公式还可以逆用:

(m、n均为整数)

a)幂的乘方法则:

(m,n都是整数数)是幂的乘法法则为基础推导出来的,但两者不能混淆。

(m,n都为整数)。

c) 底数有负号时,运算时要注意,底数是a与(-a)时不是同底,但可以利用乘方法则化成同底,如将(-a)3化成-a3

初中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6篇

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的交换律:a+b=b+a;(2)加法的结合律:(a+b)+c=a+(b+c).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

(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1)乘法的交换律:ab=ba;(2)乘法的结合律:(ab)c=a(bc);

(3)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

初中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7篇

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

a)由数与字母的积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b)单项式的系数是这个单项式的数字因数,作为单项式的系数,必须连同数字前面的性质符号,如果一个单项式只是字母的积,并非没有系数,系数为1或-1。

c)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注意:常数项的单项式次数为0)

a)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b)单项式和多项式都有次数,含有字母的单项式有系数,多项式没有系数。多项式的每一项都是单项式,一个多项式的项数就是这个多项式作为加数的单项式的个数。多项式中每一项都有它们各自的次数,但是它们的次数不可能都作是为这个多项式的次数,一个多项式的次数只有一个,它是所含各项的次数中最高的那一项次数.

a)整式的加减实质上就是去括号后,合并同类项,运算结果是一个多项式或是单项式.

b)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要变号,一个数与多项式相乘时,这个数与括号内各项都要相乘。

初中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8篇

带了这么多届学生,我往届学生中小学成绩优秀的孩子,到了初中,高中,甚至大学后都不会太差,绝大多数学生都会延续小学时的良好学习习惯,在中学时依旧名列前茅,但是成绩差的孩子几乎是不能逆袭的,且能逆袭的前提也是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由此看来,xxx好的教育对孩子往后学习生涯是不可或缺的。

或许在小学就必须得把孩子成绩抓好已经成了集体共识,但孩子优异的成绩背后往往是老师,家长,学生自己三方的共同努力。

孩子在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于其他任何学习阶段更需要家长的参与,且在如今双减的大浪潮中,家长和老师的混合双“打”,变得更为紧要。如果你在这一环是滞后甚至缺失的,那么你孩子成绩也很难有所突破。

从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家长们往往苦于以下几点:

1.隔三差五的电话询问,大多止于一句:“孩子很聪明,就是不努力”,并未得到什么实质性的指导;

2.花费不少钱为孩子报的补习班,孩子却因为压力大适得其反,或是陷入无止境的报班循环中,往往是空了钱包,但孩子成绩却不见涨;

3.工作之余仅有的休息时间,都用来为孩子补上课时疏漏的知识点

4.花费大量时间找资料为孩子做提升,但总是找到零散的资料,或由于付费门槛太高被劝退,

5.对于孩子的学习能力培养,完全是xxx和尚摸不着头脑;

6.对于孩子学习的询问,老师无法很好的给自己传达出关于孩子教育的讯息;

基于此,我开通这个账号,借助知乎这个平台来分享些个人的教学经验和学习技巧,以及相关的学习资料,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9篇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

q(p,q为整数且p0)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p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不是有理数;正整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正分数整数零

(2)有理数的分类:

①有理数零

②有理数负整数负整数正分数负有理数分数负分数负分数

(3)注意: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4)自然数0和正整数;a>0a是正数;a<0a是负数;

a≥0a是正数或0a是非负数;a≤0a是负数或0a是非正数.

2.数轴:

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数轴的三要素)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注意:a-b+c的相反数是-(a-b+c)=-a+b-c;a-b的相反数是b-a;a+b的相反数是-a-b;

(3)相反数的和为0a+b=0a、b互为相反数.(4)相反数的商为-1.

(5)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等于它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a(a0)a(a0)a(2)绝对值可表示为:a0(a0)或;a(a0)a(a0)(3)

aa1a0;

aa1a0;

(4)|a|是重要的非负数,即|a|≥0,非负性;

5.有理数比大小:

(1)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

(2)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3)两个负数比较,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4)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5)-1,-2,+1,+4,,以上数据表示与标准质量的差,绝对值越小,越接近标准。

6.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注意:0没有倒数;若ab=1a、b互为倒数;若ab=-1a、b互为负倒数.

等于本身的数汇总:

相反数等于本身的数:0倒数等于本身的数:1,-1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正数和0平方等于本身的数:0,1立方等于本身的数:0,1,-1.

7.有理数加法法则:X|k|b||o|m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的交换律:a+b=b+a;

(2)加法的结合律:(a+b)+c=a+(b+c).

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10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与零相乘都得零;

(3)几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奇数个负数为负,偶数个负数为正。11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1)乘法的交换律:ab=ba;

(2)乘法的结合律:(ab)c=a(bc);

(3)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简便运算)

12.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即无意义.

13.有理数乘方的法则:

(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14.乘方的定义:

(1)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3)a是重要的非负数,即a≥0;若a+|b|=0a=0,b=0;

(4)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次幂都是0;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5)据规律2底数的小数点移动一位,平方数的小数点移动二位.10100222a0

15.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10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即1≤a

16.近似数的精确位: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那一位.

17.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注意:不省过程,不跳步骤。

18.特殊值法:是用符合题目要求的数代入,并验证题设成立而进行猜想的一种方法,但不能用于证明.xxx填空,选择。

初中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10篇

1.单项式:在代数式中,若只含有乘法(包括乘方)运算。或虽含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字母的一类代数式叫单项式.

2.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单项式中不为零的数字因数,叫单项式的数字系数,简称单项式的系数;系数不为零时,单项式中所有字母指数的和,叫单项式的次数.

3.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

4.多项式的项数与次数:多项式中所含单项式的个数就是多项式的项数,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多项式的次数。

初中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11篇

1.数轴

(1)数轴的概念: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数轴的三要素: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

(2)数轴上的点: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数轴上的点不都表示有理数.(一般取右方向为正方向,数轴上的点对应任意实数,包括无理数.)

(3)用数轴比较大小:一般来说,当数轴方向朝右时,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相反数

(1)相反数的概念: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2)相反数的意义:掌握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不能单独存在,从数轴上看,除0外,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它们分别在原点两旁且到原点距离相等.

(3)规律方法总结:求一个数的相反数的方法就是在这个数的前边添加﹣,如a的相反数是﹣a,m+n的相反数是﹣(m+n),这时m+n是一个整体,在整体前面添负号时,要用小括号。

3.绝对值

(1)概念:数轴上某个数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

①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绝对值相等;

②绝对值等于一个正数的数有两个,绝对值等于0的数有一个,没有绝对值等于负数的数.

③有理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

(2)如果用字母a表示有理数,则数a绝对值要由字母a本身的取值来确定:

①当a是正有理数时,a的绝对值是它本身a;

②当a是负有理数时,a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a;

③当a是零时,a的绝对值是零.

即|a|={a(a>0)0(a=0)﹣a(a<0).

初中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12篇

由于篇幅太多,这里我分享的是:

小升初数学| 1-6年级重要知识点汇总

一、小学生数学法则知识归类

(1)笔算两位数加法,要记三条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个位满 10 向十位进1。

(2)笔算两位数减法,要记三条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减起;

3、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 1,在个位加 10 再减。

(3)混合运算计算法则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的,要先算乘

除再算加减;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4)四位数的读法

1、从高位起按顺序读,千位上是几读几千,百位上是几读几百,依次类推;

2、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零”;

3、末位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5)四位数写法

1、从高位起,按照顺序写;

2、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依次类推,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6)四位数减法也要注意三条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减起;

3、哪一位数不够减,从前位退 1,在本位加 10 再减。

(7)一位数乘多位数乘法法则

1、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中的每一位数;

2、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进几。

(8)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2、除数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9)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1、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

两位数个位对齐;

2、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10)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高位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前两位,如果它比除数小,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哪一位上面写商;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11)万级数的读法法则

1、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2、万级的数要按个级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

3、每级末位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连

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12)多位数的读法法则

1、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2、读亿级或万级时,要按照个级数的读法来读,再往后面加上“亿”或“万”字;

3、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13)小数大小的比较

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数也相同的,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依次类推。

(14)小数加减法计算法则

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的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xxx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位置,点上小数点。

(15)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

共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16)除数是整数除法的法则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

小数点要和被除数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

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 0再继续除。

(17)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运算法则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几位,被除数小数点也向右移几位(位数不够在被除数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18)解答应用题步骤

1、弄清题意,并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2、确定每一步该怎样算,列出算式,算出得数;

3、进行检验,写出答案。

(19)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X表示;

2、找出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3、解方程;

4、检验、写出答案。

(20)同分母分数加减的法则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21)同分母带分数加减的法则

带分数相加减,先把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

把所得的数合并起来。

(22)异分母分数加减的法则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的法则进行计算。

(23)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分数乘以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24)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分数乘以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25)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除数的倒数。

(26)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和把百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

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把百分数化成小数,把百分号去掉,同时小数点向左移动

两位。

(27)把分数化成百分数和把百分数化成分数的方法

把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母是 100 的分

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由于篇目问题,暂时给大家整理到这儿

更多板块请进我文章主页查看哦!

恭喜你看到这里,你已经超越大多数人了,因为你又为你孩子积累了一些重要的知识,这不值得一个赞!!!

初中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13篇

1.同底数幂的乘法:am?an=am+n ,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2.同底数幂的除法:am÷an=am-n ,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3.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am)n=amn ,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ab)n=anbn ,积的乘方等于各因式乘方的积。

4.零指数与负指数公式:

(1)a0=1 (a≠0); a-n= ,(a≠0)。 注意:00,0-2无意义。

(2)有了负指数,可用科学记数法记录小于1的数,例如:×10-5。

5.(1)平方差公式:(a+b)(a-b)= a2-b2,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2)完全平方公式:

① (a+b)2=a2+2ab+b2, 两个数和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它们的积的2倍;

② (a-b)2=a2-2ab+b2 , 两个数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减去它们的积的2倍;

※ ③ (a+b-c)2=a2+b2+c2+2ab-2ac-2bc

6.配方:

(1)若二次三项式x2+px+xxx完全平方式,则有关系式: ;

※ (2)二次三项式ax2+bx+c经过配方,总可以变为a(x-h)2+k的形式。

注意:当x=h时,可求出ax2+bx+c的最大(或最小)值k。

※(3)注意: 。

7.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单项式中不为零的数字因数,叫单项式的数字系数,简称单项式的系数;

系数不为零时,单项式中所有字母指数的和,叫单项式的次数。

8.多项式的项数与次数:多项式中所含单项式的个数就是多项式的项数,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

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多项式的次数;

注意:(若a、b、c、p、xxx常数)ax2+bx+c和x2+px+xxx常见的两个二次三项式。

初中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14篇

1、单项式:由数字和字母乘积组成的式子。系数,单项式的次数、单项式指的是数或字母的积的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因此,判断代数式是否是单项式,关键要看代数式中数与字母是否是乘积关系,即分母中不含有字母,若式子中含有加、减运算关系,其也不是单项式、

2、单项式的系数:是指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

3、单项数的次数:是指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

4、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判断代数式是否是多项式,关键要看代数式中的每一项是否是单项式、每个单项式称项,常数项,多项式的次数就是多项式中次数的次数。多项式的次数是指多项式里次数项的次数,这里是次数项,其次数是6;多项式的项是指在多项式中,每一个单项式、特别注意多项式的项包括它前面的性质符号、

5、它们都是用字母表示数或列式表示数量关系。注意单项式和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6、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整式的加减

1、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与字母前面的系数(≠0)无关。

2、同类项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所含字母相同;(2)相同字母的次数相同,二者缺一不可、同类项与系数大小、字母的排列顺序无关

3、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可以运用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4、合并同类项法则: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不变;

5、去括号法则:去括号,看符号:是正号,不变号;是负号,全变号。

6、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

一去、二找、三合

(1)如果遇到括号按去括号法则先去括号、(2)结合同类项、(3)合并同类项葫芦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