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总结报告>初一上册数学公式大全总结(合集8篇)

初一上册数学公式大全总结(合集8篇)

时间:2024-02-22 08:52:54 总结报告

初一上册数学公式大全总结 第1篇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 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公式 S= 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公式 S= a×b

平行四橡启边形的面积=底×高 公式 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 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π 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 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 公式: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拦燃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读懂理解会应用以下定xxx如义定理性质公式

一、算术方面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如:(2+4)×5=2×5+4×5

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O除以任何不是O的数都得O。

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7、么叫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

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

等式仍然成立。

8、什么叫方程式?答: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9、 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式?答: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 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

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

10、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11、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2、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13、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14、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15、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16、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17、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18、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

19、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

(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20、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 ...

追问追答

初一上册数学公式大全总结 第2篇

【几何形体计算公式】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S=ah÷2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

8、直径=半径×2d=2r半径=直径÷2r=d÷2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c=πd=2πr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体(容)积重量】

体(容)积重量

体(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

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直角三角形定理】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为余角;

②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③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勾股定理);

④直角三角形中30度

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①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②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下面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初一上册数学公式大全总结 第3篇

加法法则:

在加法或者减法中使用“截位法”时,直接从左边高位开始相加或者相减(同时注意下一位是否需要进位与错位),知道得到选项要求精度的答案为止。在乘法或者除法中使用“截位法”时,为了使旁雹者所得结果尽可能精确,需要注意截位近似的方向:

一、扩大(或缩小)一个乘数因子,则需缩小(或扩大)另一个乘数因子。

二、扩大(或缩小)被除数,则需扩大(或缩小)除数。如果是求两个乘积的和或者差(即a*b+/-c*d)。

三、扩大(或缩小)加号的一侧,则需运薯缩小(或扩大)加号的另一侧。

四、扩大(或缩小)减号的一侧,则需扩大(或缩小)减号的另一侧。肆腔

减法公式

1、被减数-减数=差

2、差+减数=被减数

3、被减数-差=减数

减法相关性质

1、反交换率:减法是反交换的,如果a和b是任意两个数字,那么

(a-b)=-(b-a)

2、反结合律:减法是反结合的,当试图重新定义减法时,那么

a-b-c=a-(b+c)

初一上册数学公式大全总结 第4篇

初一常见公式散雀:

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 注: 其中 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

圆的标准方冲州早程 (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

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注:D2+E2-4F>0

抛物线标准方程 y2=2px y2=-2px x2=2py x2=-2py

直棱柱侧面积 S=c*h 斜棱柱侧面积 S=c'*h

正棱锥侧面积 S=1/2c*h' 正棱台侧面积 S=1/2(c+c')h'

圆台侧面积 S=1/2(c+c')l=pi(R+r)l 球的表面积 S=4pi*r2

圆柱侧面积 S=c*h=2pi*h 圆锥侧面积 S=1/2*c*l=pi*r*l

弧长公式 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 s=1/2*l*r

锥体体积公式 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 V=1/3*pi*r2h

斜棱柱体积迹明 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 L是侧棱长

柱体体积公式 V=s*h 圆柱体 V=pi*r2h

初一上册数学公式大全总结 第5篇

1、正方形: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正方体: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长方形: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长方体:

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体积=长×宽×高 V=abh

初一上册数学公式大全总结 第6篇

1因式分解常用公式

1、平方差公式:a²-b²=(a+b)(a-b)。

2、完全平方公式:a²+2ab+b²=(a+b)²。

3、立方和公式:a³+b³=(a+b)(a²-ab+b²)。

4、立方差公式:a³-b³=(a-b)(a²+ab+b²)。

5、完全立方和公式:a³+3a²b+3ab²+b³=(a+b)³。

6、完全立方差公式:a³-3a²b+3ab²-b³=(a-b)³。

7、三项完全平方公式:a²+b²+c²+2ab+2bc+2ac=(a+b+c)²。

8、三项立方和公式:a³+b³+c³-3abc=(a+b+c)(a²+b²+c²-ab-bc-ac)。

初一上册数学公式大全总结 第7篇

1、做好预习:

单元预习时粗读,了解近阶段的学习内容,课时预习时细读,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公式和法则等要做好记录,以便带着问题听课。

2、认真听课:

听课应包括听、思、记三个方面。听,听知识形成的来龙去脉,听重点和难点,听例题的解法和要求。思,一是要善于联想、类比和归纳,二是要敢于质疑,提出问题。记,指课堂笔记——记方法,记疑点,记要求,记注意点。

3、认真解题:

课堂练习是最及时最直接的反馈,一定不能错过。不要急于完成作业,要先看看你的笔记本,回顾学习内容,加深理解,强化记忆。

初一上册数学公式大全总结 第8篇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减法法则:a-b=a+(-b)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除法法则:a÷b=a(1÷b)【b≠0】

角与线——对顶角相等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同一平面内,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直角=90°,180°<优角<360°,平角=180°,周角=360°90°<钝角<180°,0°<锐角<90°

来自: 风饕虐雪 > 《教学》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数学史的大事件——勾股定理的发展简史

数学史的大事件——勾股定理的发展简史。勾股定理为初等几何学中的一个基本定理,我国古称直角边为“勾”与“股”,斜边为“弦”或“径...

初中数学概念公式总结(3)

一定是直角三角形吗--同步练习含答案

2 一定是直角三角形吗。A 5cm,12cm,13cm B 5cm,8cm, 5cm,13cm,11cm D 8cm,13cm,、xxx要求△ABC最长边上的高,测得AB=8 cm,AC=6 cm,BC=10 cm,则可知最长边上的高是。8.若一个三...

【小升初奥数专题】几何之圆与扇形(已更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