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设计总结 第1篇
关键词:科技元素;纤维艺术;创作研究
纤维艺术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艺术形式,起源于西方古老的壁毯艺术,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又融合了世界各国优秀的传统纺织文化,吸纳了现代艺术观念,在材料的运用上也受到了现代科技成果的影响,发展至今已成为一种十分丰富的艺术形式。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相互融合,使得各种不同的艺术门类呈现出多样性、多元化的艺术特征。现代纤维艺术在体现了上述特征的同时,也吸取了现代主义艺术手法,通过不同材质的运用和工艺技法的表现,集中体现了实用艺术与审美艺术相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
一、科技的融入促进纤维艺术工艺手法的创新
随着艺术观念的更新及科技的融入,材料的创新是现代纤维艺术的根基,而工艺手法的创新与突破在很大程度上也推动了现代纤维艺术的发展。现代纤维艺术源于传统,但远远不同于传统工艺。在纤维艺术的工艺手法中,最传统的也是最常用的是编与织的基本技法。
1、纤维艺术工艺手法――纬织法。纬织法是以各种材质较柔软的纤维材料作纬线,在垂直的经线中穿行平织或斜织的技艺。由于图案的纹样及色彩是通过纬线的横积与竖累来完成的,所以这种工艺技法叫做纬织法。纬织法最常用在传统的壁毯工艺中,高比林也是纬织法的一种。
2、纤维艺术工艺手法――经编法。经编法是用各种纤维材料在单经、双经或多经线上进行缠绕,从而构成了丰富多样的纹理效果。常见的有“人字纹”、“品字纹”、“井字纹”、“连珠纹”等技法。经编法的立体浮雕效果较好,xxx局部的工艺手法处理。
3、纤维艺术工艺手法――栽绒法。栽绒法是由经线与纬线先交织成一个平纹组织,然后将毛或丝等纤维通过拴结的手法栽植在经纬交织成的平纹组织的底上,所以称作栽绒法。栽绒法在手工织毯中是最常采用的编织方法。栽绒拴结有“8”字形结、马蹄形结、缠绕打结法等多种打结技法。
4、纤维艺术工艺手法――簇绒法。簇绒法与栽绒法在编织方法上有相同之处,所不同的是栽绒织物的表面是散开的绒线头,而簇绒织物的表面是曲线形的绒圈。
二、与科技融合促进了现代纤维艺术的发展
目前纤维艺术的发展方向大致可分为两个:一是作为一种现代艺术的独立表现形式,成为艺术家对现代艺术理解与表达的一个途径;二是作为为建筑环境服务的有机组成部分,为其增加视觉亮点和精神重点。
1、现代纤维艺术家对现代艺术的表达。现代纤维艺术不再局限于绘画及材料的束缚,在功能需要的推动下,艺术家们运用各种新材质、新的艺术语言,突出表现其材质肌理语言,将材质包含的最为艺术的特征发掘出来。由此,现代纤维艺术表现出了极大的可塑性和前所未有的丰富的艺术面貌,使得纤维艺术这门古老的艺术门类与现代融合,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纤维艺术工作室xxx的作品《静语》,将皱纹彩纸进行搓拧,处理过的纸绳颜色、粗细、长短可以自己把握,后用栽绒的技法处理,产生的效果令人惊叹不已。将皱纹纸的肌理美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作品如同花蕾的般变幻的色彩,组合成一片花的海洋,令人惊叹。
2、现代纤维艺术在现代建筑空间中的运用。现代空间建筑要求现代纤维艺术在空间环境等诸多因素的限定下实现观念的整体表达,无论是在室内装饰环境中还是室外建筑环境中,作品都必须具有装饰功能以及对环境空间的优化调节功能。
在现代建筑空间中,纤维材料的柔和特质与现代建筑材料产生对比,产生一种更容易使人们感到温暖亲切的美感。在不同的建筑空间中现代纤维艺术所采用的表现形式,达到的效果是不同的,但相同的是,它能在人与建筑中间起到一种过渡作用,以其材料质感与色彩的不同使人们更贴近艺术,与建筑空间融合。
就像xxx教授的大型纤维艺术作品《高山流水》系列,该系列作品是运用毛、麻纤维编织而成的,其中清华大学大楼入口处悬挂的一件,组合的疏密有致的赭色山石形态流畅优美,其有四层楼的高度可使人从不同的高度和角度观看,透过大厅玻璃顶层照射下来的光线,更使作品从视觉效果上有种特殊的朦胧而梦幻的美感。
纤维设计总结 第2篇
[关键词]现代纤维艺术;轨迹;现象;推动
“纤维艺术”一词由英文“fiber art”翻译而来,“fiber art”一词首先是美国艺术家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至80年代被广泛使用,其目的是为了区别于欧洲传统的“壁挂艺术”这一名词。什么是纤维艺术?目前在我国的学术界和辞典、教材中虽没有准确的界定,但一般有两种概念:一种是狭义的,泛指编织艺术的延伸,侧重欣赏型艺术;另一种是广义的,既有欣赏型也有应用型,既有服饰型也有装饰型,既有织也有印、绣,只要由细小纤维构成的,都可以称为纤维艺术。综合以上两种说法,笔者认为,所谓“纤维艺术”,是指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以天然的动、植物纤维(丝、毛、棉、麻)或人工合成的纤维为材料,用编结、环结、缠绕、缝缀、粘贴等多种制作手段,创造平面、立体形象的一种艺术。
一、发展轨迹
关于中国现代纤维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国内不少专家多有论述,众说纷纭。比较权威的有北京服装学院的xxx教授把中国现代纤维艺术的发展归为复兴、丰富和发展的三个阶段。清华美院xxx教授认为中国现代纤维艺术从时间、名称和艺术创作风格上,可分为三个时期,即编织艺术——平面创作时期、软雕塑艺术——立体表现时期、装置艺术——空间塑造时期。清华美院染织系主任xxx老师将其发展分为三个时期:(1)编织艺术平面创作时期;(2)软雕艺术立体表现时期;(3)纤维艺术空间塑造时期。综合以上学界专家论述,笔者认为将其分为“起步期、发展期、提高期”三个时期较为符合实际。
1.起步期: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在这一时期主要以传统的壁毯形式为主。其特点是运用传统的栽绒工艺,追求写实的画面效果,大多数由著名的照片或绘画作品复制而成,仿制画面生动逼真。其艺术风格是质朴、简洁、概括、平面化,这其中不免带有粗糙和简单。此时期从事纤维艺术的主要是地毯行业的创作人员。
2.发展期:发展于20世纪80年代末。这一时期的纤维艺术真正从传统壁毯工艺脱胎出来,以崭新的设计理念、完美的表现形式成为国际纤维艺术中的一族。此时期从事纤维艺术的人员不断增多,尤其是老一代艺术家的加入,使纤维艺术在中国美术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其特点是突破传统壁毯的工艺与材料,追求纤维材料独特的艺术语言;其表现形式逐渐由平面到半浮雕,最后出现完全立体化的“软雕塑”;其艺术风格也逐渐由简单、平面化向丰富多样、情感化、立体化发展。这一时期离不开与国际同行之间交流的增多,视野的开阔,工艺娴熟,理论的提高及思维的转变。
3.提高期:到20世纪90年代末,则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高科技迅猛发展,新材料不断涌现,现代人不仅要追求材质、形式的美感,而且还要享受场景、环境空间所带来的活力;不仅把眼光放在传统的材质与技艺上,同时还要追求时尚与流行。他们把光与影也运用到设计中去,追求作品与环境的高度统一,并构成一个整体,达到多元化价值的体现,打破单一学科观念,树立交叉文化理念,追求多元化材料(如金属效应、薄透效应、闪烁效应)。在工艺上,则更不受局限,百花齐放,各显千秋。
由此可见,现代纤维艺术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由追求绘画效果到开始追求立体表现再到对材质、肌理、空间、观念相结合的全面探索的过程。
二、发展现状
自2000年以来,中国的现代纤维艺术发展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有以下突出表现:
(一)团队初具规模
2000年1月8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正式成立了纤维艺术工作室,由xxx、张怡庄、xxx、xxx四位教师承担起了工作室的教学和科研及对外学术交流工作,并将举办国际纤维艺术展暨学术研讨会列为首选申报课题项目。此后的几年中,全国有近50所高校相继成立了现代纤维研究室,从而壮大了研究团队,促进了中国现代纤维艺术水平的发展。
(二)理论逐步形成
近年来,随着中国当代纤维艺术的发展,现代纤维艺术著作《现代纤维艺术》和《当代纤维艺术》分别在2000年和2004年出版发行,还有近百篇有关现代纤维艺术的科研论文相继发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纤维工作室率先发起“纤维艺术普及教育运动”。2004年,中国教育出版社还将纤维艺术编入了全国高中美术教材,2006年出版了由xxx、xxx写的《中国高校通用设计教材——纤维艺术》,随着纤维艺术教材在新一代青年人中的推广和应用,“纤维艺术”已不是一个陌生的艺术名词,而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一个文化载体、一门人文学科,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了解和喜欢。
(三)作品质量不断提高
几年来有不少纤维艺术工作室创作实践的作品先后入选“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等国内外大型展览,并分别获得国际金、银、铜等奖项,国内外共获奖一百多项。随着现代纤维艺术在国内外影响的不断扩大,现代纤维艺术进入一个全新时期。20世纪90年代后,北京市政府会议大厅、香港行政公署、北京昆仑饭店、中苑宾馆等大型公共建筑空间中都能看到纤维艺术作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纤维艺术已成为影响现代生活或是评价现代生活质量的一部分;纤维艺术将从公共空间进入私人居室,成为体现主人文化品味的、格调高雅的室内装饰品。
(四)展示平台相继推出
为了展示现代纤维艺术作品的魅力,促进交流与研究,我国陆续举办了一些具有国际影响的展览和大赛,如“首届中国壁画大展”、“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中国地毯图案大赛”等,特别是自2000年至今四届“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在中国的成功举办,提供了一个中国纤维艺术家展示自己作品的平台,同时也成为国际纤维艺术家交流、合作的平台,激发了各国艺术家的创作热情。
(五)中国现代纤维艺术发展存在的不足
一是起步较晚,学科发展比较缓慢。国内设置纤维艺术专业或开设纤维艺术课程的院校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到创作思路主要受到清华美院和中国美院的影响,甚至许多院校的教师都直接来源于这两所院校,这样给学科的发展带来局限,影响了学科发展的速度。二是仍以学院为主,只限于专业的学术交流,使得了解纤维艺术的人不多。三是纤维艺术家缺乏良好的生存环境。上述现状引起了学术界和纤维艺术家们的关注与反思,大家力求寻找一条适合中国现代纤维艺术稳定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发展推动
现代纤维艺术作为一门综合性、多元性与边缘性的艺术学科,在与现代人类生存环境亲和中,内涵丰富,风格独特,烘托着人与环境的和谐氛围,显示出视觉美和触觉美的艺术魅力,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深厚情感。为了进一步推动纤维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建立良好的社会基础
首先,将纤维艺术请出专业院校。进人中小学课堂,做好纤维艺术的普及教育工作,将纤维艺术编入全国的中小学美术教材,从孩子抓起,搞好素质教育,提高审美意识。其次,拓宽发展对象,由在校学生扩大到社会的各类人群。在学校和社会中,对纤维艺术感兴趣的以女性为多,这是由于人们对纤维艺术的概念还是停留在传统的用线编织上。其实前面谈到,现代纤维艺术的材料和技法是多元化的,在纤维艺术的材质、技术、空间感的创造方面,男生或许更能打破传统技法的概念,这就要借助于媒体的宣传,通过展览、交流会、画册、专刊甚至影视手段,让更多的人了解纤维艺术,接受纤维艺术,喜欢纤维艺术。最后,让纤维艺术从五星级酒店、宾馆等高级公共场所进入到普通老百姓的家里,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紧密相连,为纤维艺术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加强基层纤维艺术团体的建设
国内虽然已经成立了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纤维艺术委员会,也吸收了一批会员,但与其他门类如国画、油画等相比,在学术团体的建设上,还有一定的差距。国画、油画在市、省级都成立了分学会,建立了县、市、省等各级群众团体,经常举办国画、油画各级画展,为国画、油画的推广建立了良好的社会群众基础。纤维艺术也要建立健全省、市等各级学术团体,由各级学术团体定期组织举办各种展览、赛事、学术研讨会等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为纤维艺术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机制。
(三)立足民族文化。引入时代新元素
纤维设计总结 第3篇
一、纤维艺术的定义和特性
1.纤维艺术的定义
纤维艺术是指利用动、植物的自然纤维,如丝、毛、棉、麻等,或者以人工合成而制造出来的纤维为原材料,采用缝缀、缠绕、编结、粘贴等多种手段,制作衣物装饰、鞋帽装饰、日常生活用品以及室内外环境装饰等用途的,形成或立体、或平面形式的一种艺术手段。通常来说,纤维艺术的表现形式包括平面织物,如壁挂、地毯等;立体状态的织物,如软雕塑等,还有一些日常的工艺美术作品,以及在家具、家居空间中被广泛应用的利用纤维进行情感表达和装饰的艺术作品。
2.纤维艺术的特性
首先是触感的多样性。纤维艺术因其选取材料的特殊性,具有材料触感丰富多彩的特性。纤维艺术的材料主要是以各种动、植物的自然纤维,人工合成的纤维为主,并且制作的方法大多是以编织、缠绕为主,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其原生态的样貌和材质,所具备的触感都多种多样,比如柔软的、细腻的、紧密的、坚硬的、厚重的、疏松的,各自均有不同的接触手感,给人以无尽的体验与享受。其次,是材料的丰富性。纤维艺术选取材料不拘一格,只要是能被用作制作工艺品的,都能被纳入其中。除了传统意义上的丝、毛、棉、麻等,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现在人们挖掘和开发了更多的纤维材质加以利用,例如竹、棕丝、藤、木材、柳条等自然纤维材料。
二、纤维艺术的表现形式
现代纤维艺术大致可分为平面和立体的两种类型。平面的纤维艺术品,包括各种墙壁装饰、家居布艺装饰、地毯等;而立体的纤维艺术品,则需要依据不同的地点和所占空间大小,呈现出小软纤维艺术品和立体雕塑两种风格。平面纤维艺术品的种类丰富,比较突出的是壁挂这种形式。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壁挂是纤维艺术最先应用的艺术形式,并且与纤维发展历史相始终。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壁挂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革新和创造,呈现出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立体纤维艺术品的出现,是对传统纤维艺术品的继承与创新,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软雕塑。软雕塑将原材料的适用范围扩大,将金属、木材等坚硬的物质引入,并与其他柔软的纤维相结合,或者在坚硬物材料的框架上进行缠绕,或者直接将具备站立特性的纤维材料进行编织,将两者的优势最大程度发挥,形成坚硬的立体框架与柔软的原材料相结合的特殊形式,营造了立体有型的艺术观感。无论平面纤维艺术品,还是立体纤维艺术品,都是纤维艺术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根据人们的生活与审美需要而被创作出来的,具有不可替代的审美价值、装饰价值和实用价值。
三、纤维艺术在居室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在纤维艺术中,艺术家们并不是简单地将材料进行堆积,而是充分发挥材料的某些特性,使其具有一定的实际功效,从而完成其内在特性与外在功用的完美统一,并给予人截然不同的视觉效果,产生美的体验和享受。但是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保持制作理念与材质的一致性,从实际出发,因材制宜,将材料特质与特定造型相融合,使其具备最恰如其分的审美价值。
1.纤维艺术使居室充满脉脉温情
居室空间由钢筋水泥构造而成,给人的印象是冰冷、坚硬、阴暗且无空间特征的,而纤维艺术本身具有柔软、温暖和情感的特征,它的加入和点缀,能够改变居室空间的冰冷气息,达到暗示人的情感、影响人的精神动态、甚至改变空间分布秩序的作用。纤维艺术对居室空间的介入,使其变得柔和、温情,散发出温馨家庭的浓厚意味。
2.纤维艺术使居室充满诗情画意
纤维艺术所使用的原材料材质广泛,形态各异,颜色也千差万别,能够表现截然不同的艺术语言,能够被广泛运用于居室环境中。再加上纤维本身柔软、可塑性强的特性,具有其他材料所无法比拟的天然优势,能够呈现出风格多样的艺术作品,并与周围的居室环境适应和融合,让人获得精神和视觉方面的双重享受。同时,纤维艺术作品做具有的节奏感和韵律,能够将居室空间进行分割,使其出现交错与重组的神秘感,更加具备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使xxx的线条变得既柔和又丰富,从而在单调的居室空间内形成弹性的张力,使环境显示出画面丰富多彩和诗情画意的情调。
3.纤维艺术与居室空间设计融为一体
纤维设计总结 第4篇
关键词:纤维设计;艺术表现;室内空间
在现代室内艺术之中,纤维艺术设计已经成为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形式语言,以其表达方式的多元化,材料使用的不拘一格,天马行空的创造力独树一帜。现代纤维艺术可以说是极具传统与兼容功能的表现性艺术类别,时间发展到现代社会,从形态上分为平面与立体两个类别;从风格上来说,表现为写实风格,抽象风格,装饰风格等等。这些多种多样的风格,呈现出了不同的艺术形态,在表现语言上呈现出具像化,立体化的发展方向。以下以纤维艺术的表现语言为研究对象进行具体分析:
一、纤维艺术的材料语言
纤维艺术的创作往往是设计师对于不同材质的领悟能力的体现,对于其材料的质感与肌理产生互动,从而形成创作灵感,营造出不同材料的不同肌理。纤维艺术材料利用自身的表现张力,维持纤维艺术的创作面,增加艺术的表达效果,提高触觉上的诱惑力,加强纤维艺术的表达效果。无论是传统的纤维艺术品,还是现代室内装饰中的艺术设计,都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审美赏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形式促进表现,用表达呈现诉求,这就是纤维艺术的材料语言。
从半浮雕的立体纤维艺术产生以后,设计师对于纤维艺术的创作表现也逐渐提高与改善,成为新的设计潮流,同时作为民族艺术的崛起标志,如唐卡、挂毯等纤维艺术品已走进普通人的视野中。以这些艺术品为基础的纤维艺术,提高了纤维艺术对于材料的诉求,以及通过材料所要表现的艺术情感。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纤维艺术已经成为具有装饰性与艺术效果的设计品。
二、纤维艺术的肌理语言
传统的纤维艺术设计品,所指的就是如挂毯、壁挂等具有视觉表现张力的图形设计。纤维只是艺术家构思造型语言的材料,但不是创作本身。在艺术表现力上进行了再创作,设计师以传统技艺为基础,利用现代加工手段,进行了创新创意,从而构思出具有丰富含义和内涵的作品,可以通过感受不同作品的不同材质以及不同的肌理,进行全面化的渲染。
从纤维艺术的肌理语言之中,我们可以发现,不论是粗犷还是细腻,无论是华丽还是质朴,都是对于纤维设计品的材质的肌理进行表达,而且设计作品也是利用肌理来实现表达的。政府艺术家xxx里的代表作品《秋之印象》就是利用材料的纤维艺术语言来进行结合,从而形成了多元化的表达效果。纤维艺术有着强大的表现领域,在现代的室内环境设计之中,我们可以发现,通过空间这一载体,利用不同材质、肌理对于艺术魅力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纤维艺术实际上是利用材料的肌理,诉说艺术品的生命力。
三、纤维艺术在室内空间的表达
纤维艺术不仅仅是艺术品,随着时间的积累与过程的呈现已经逐渐与周围的环境形成了共鸣,逐渐地作用到了现代的空间设计之中,从而形成了具有判断力居住环境的艺术品。纤维艺术作品,有效地改善了人类的生活环境,营造出了艺术气氛,同时也改变了室内的 “温度”。
纤维艺术设计品,在现代各个类别建筑空间环境当中,不仅是空间划分的设计因素之一,也营造出了独特的艺术空间氛围,形成了具有独特感染力的形式语言。现代纤维艺术xxx其他室内设计的艺术形式更具有肌理的触觉及丰满的表现形式。现代纤维设计品对于现代环境艺术氛围,实现了优化调节室内空间维度的作用,促进了优化升级,也形成纤维艺术的特殊的“场”,促进生活空间的舒适度。
四、结论
现代纤维艺术作品相比较于其他艺术形式具有更加丰满的表现张力,为室内空间营造出丰富多彩的表现形态,促进了空间艺术化的形成,促进设计的感官艺术与表现力,形成无声的实用性表现语言,同时也增加了空间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结合。本文针对纤维艺术的表现艺术进行了分析,从纤维艺术的材料语言、纤维艺术的肌理语言、纤维艺术在室内空间的表达进行分析与梳理,希望未来对纤维艺术的研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xxx.环境空间中的纤维艺术[J].美术大观,2009(02).
[2]xxx.从洛桑到北京――第五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J].美术之友, 2009(01).
[3]xxx.当纤维艺术介入公共空间[J].画刊, 2007(11).
纤维设计总结 第5篇
关键词:纤维艺术音乐艺术设计方法设计实践创新
纤维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从单一走向多元,通过交叉融合不断衍生出新的创作理念,越来越多的纤维艺术从业者开始从音乐中寻找设计灵感。音乐艺术与纤维艺术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艺术形态,在构思过程、创作手法、外部形态上均存在很大差异性,但两者存在“既统一又对立的关系”[1],具有相通的美学特征。在进行音乐主题纤维艺术创作时,把音乐作为设计元素与灵感,将音乐感知融入到纤维艺术作品中,以此来提升纤维艺术的立体感官体验。
一、音乐艺术与纤维艺术的融合法则
(一)审美共性构筑融合基础
(二)艺术情感成为创作核心
(三)同构联觉搭建设计桥梁
联觉是指人们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活动,而同构联觉是指不同的感觉刺激产生相似或相同感觉的现象。同构联觉是音乐与表现对象之间进行中介转换的基本环节[4],以情感为心理动力,利用感觉之间的相通联系,使审美特征在各种审美感受中相互沟通转化。在审美过程中,音乐给人带来的听觉体验引发感官联动,使欣赏者看到由线条、色彩、造型构成的视觉形象,最终获得精神层面的思考和想象。音乐主题纤维艺术就是借助纤维材料和纺织科技进行音乐形象再加工,利用同构联觉的原理,将听觉意象转换为视觉形象,将音乐作品给予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凝结成纤维作品的形态。
(四)需求理论引导产品设计
xxx需求理论阐述了人类需求发展的规律,也为纤维艺术发展和纤维产品设计提供启示。从实用性到情感性,纤维艺术制品因人类需求变化而进行演变。在生理需求阶段,纤维制品帮助人们遮羞蔽体、抵御寒冷;在安全需求阶段,功能性纤维制品为人们提供安全保障;在社交需求阶段,纤维制品的流行趋势成为人们追捧的热潮;在尊重需求阶段,欣赏购买高品位的纤维艺术产品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在自我实现需求阶段,独一无二的纤维制品帮助消费者打造自我形象体系。消费者不断提升的消费需求和审美水平推动着纤维艺术与其他门类艺术进行交叉融合,也引导纤维产品消费市场进行转型升级。音乐主题纤维产品顺应xxx需求理论的产品设计趋势,融合音乐艺术与纤维艺术,具有多重艺术美感和情感体验,满足人们对于音乐的自我主张与情绪感受的表现需求。
二、音乐主题纤维艺术创新设计方法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