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痛分娩总结 第1篇
腰麻及硬膜外麻醉联合应用于产科分娩镇痛浅谈
关于分娩镇痛方法的选择,需具备以下特征: 1、对母婴影响小。 2、易于的给药,起效快,作用可靠,满足整个产程的需要。 3、避免运动阻滞,不影响宫缩和产妇运动。 4、易于观察和参与生产过程。 5、必要时可满足手术的'需要。
硬嬷外麻醉及腰麻联合应用,可有效的阻滞分娩时的疼痛,且副作用少,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一、麻醉的方法:
二、疼痛分级
根据产妇主诉分为IV级。I级:无痛或稍感不适,活动自如,无汗或微汗。II级:轻度疼痛,可以忍受,出微汗。 III级:中度疼痛、难以忍受、辗转不安、合作欠佳、出汗伴肢冷。IV级:重度疼痛,不能忍受,叫嚷不安、出汗、肢冷。产痛I、II极为镇痛有效,III、IV级为镇痛无效。
三、结果:I级占80%,;II级占20%,镇痛效果明显。
四、产程进展: 活跃期较正常分娩明显的延长,宫颈扩张速度明显增加,而在第二产程及第三产程平均时间差异无显著性。
五、分娩方式:
剖宫产率明显降低,而经阴道助产分娩率明显增高。
六、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率:
与正常分娩相比较无明显的差异。
七、产后出血的情况:
与正常分娩无明显差异。
八、其它:
观察组脉搏、呼吸、血压与正常分娩组比较无差异。观察组用药后无头痛、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等症状,血氧饱和度平均为98%。
九、讨论:
腰麻及硬膜外麻醉联合应用,在第二产程平均时间较正常生产稍长,同时阴道助产胎儿枕横位、枕后位也较正常组高。分析原因认为:(1)神经阻滞使盆底神经反射减弱,盆底肌张力消失,使胎状俯屈和内旋转受到防碍,胎儿持续处于枕后位或枕横位。(2)部分病例第一产程延长末及时停止硬膜外腔给药。 (3)为避免第二产程延长给产妇及胎儿带来的副作用,采阴道助产方法及时结束分娩从而使阴道产率增加。据普遍认为,对第二产程的影响与第二产程的给药有关。经临床观察认为,在第一产程结束及时停止硬膜外腔给药,是十分必要的。可避免镇痛药物对腹肌、提肛肌等的抑制,有助于产妇正确用力,从而不致延长第二产程和增加阴道助产分娩。对胎头位置不正者,经阴道手转抬头,给与纠正。
十、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产科分娩镇痛的临床意义。
在分娩过程中,产痛是普遍存在。应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结果显示,它是产科镇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应用小剂量、低浓度镇痛药物后,产痛迅速消失或明显减轻,但不影响产妇的肌力和交感神经,产妇可以自活动肢体并可进饮食。用药组比对照组宫颈扩张速度明显加快,第一产程时间缩短。分析原因可能是用药组末阴断T10以上子宫体部的运动神经故不影响子宫收缩。阻断了L1~4,S2~
[1] [2]
镇痛分娩总结 第2篇
家庭对孕妇的过分关注,孕妇对分娩疼痛的惧怕,使得社会因素的剖宫产率越来越高,随之带来的一系列剖宫产术后并发症问题越来越多。
据调查,孕妇对分娩疼痛的感受、15%为轻微疼痛,35%为中等度疼痛,50%为剧烈疼痛,难以忍受。
因此有相当数量的孕妇因惧怕疼痛而选择剖宫产,这就增加了剖宫产率。
国外分娩镇痛应用>85%,剖宫产率为10―15%,而我国分娩镇痛应用<1%,剖宫产率约50%,我院为50―60%。
因此打破传统的“生孩子就痛”的这一陈旧思想,寻求一种既能自然分娩,最大限度的减轻分娩疼痛,又能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的方法,我院引进了分娩镇痛技术。
1 临床资料
我科实施分娩疼痛18例(其中3例为中晚期引产),年龄21-28岁,均为初产妇,孕周为37+2―41+2周,3例引产孕周24―31周,自愿接受无痛分娩,无剖宫产指征,无硬膜外穿刺禁忌症。
术前签署分娩镇痛同意书。
开放静脉通道,监测孕妇生命体征,观察宫缩,用药后不良反应,新生儿出生后评分等。
2 方法
注药后30分钟,将PCA泵接与硬膜外导管。
药液配方布比卡因+2ug/ml芬太尼(1:00肾上腺素)
设置方法:
PCA6ml/15min
背景输注6ml/h+PCA4-5ml/20min于宫口开全时停泵。
3 观察项目
疼痛程度:VAS 0-10分测定
运动神经阻滞情况:Bromage0-3级测定
母体生命体征: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率。
胎心及产妇子宫收缩
新生儿出生情况:Apgar评分
镇痛后的不良反应
4 结果
CSEA镇痛效果:
起效时间:3分钟内
相对镇痛平面:T9―T11(±)
绝对镇痛平面:T1o
镇痛效果:VAS评分从镇痛前的(8―10分降(3)分
镇痛持续时间:30―180分钟
18例孕妇除1例转行剖宫产外,其余均自然分娩,分娩过程中2例有轻微下肢无力,皮肤瘙痒外,其余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镇痛过程中孕妇意识清醒,宫缩无影响,活动自如。
新生儿出生评分>8分
5 护理体会
心理护理
对产妇及家属进行妊娠与分娩知识的宣教,训练产妇采取特殊呼吸技术,转移注意力,减少恐惧、紧张。
镇痛护理
分娩镇痛前护士和麻醉师共同核对产妇资料,并再次检查有无禁忌证。
备好胎心监护仪和心电监护仪,备好急救药品和急救用品。
嘱产妇排空膀胱,,监测胎儿心率、宫缩、羊水性质及宫口扩张情况,孕妇常规吸氧、监测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等并记录,建立通畅的静脉输液管道。
协助麻醉医生顺利置管。
当宫口开大到2~3cm时,协助产妇取好体位 ,核对镇痛药物、,进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协助麻醉医生固定好麻醉导管,并将产妇取半卧或左侧卧位,以防出现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无痛分娩过程的护理。
麻醉镇痛后,助产士要随时关心产妇及时给与心理支持,倾听产妇的主诉,正确评估产妇的疼痛,从而调节镇痛药物的作用。
预防镇痛后引起的并发症。
助产士应了解_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预防呼吸抑制、低血压、恶心呕吐、尿潴留、局麻药毒性反应等并发症的发生。
产后护理
正确使用催产素,促进子宫收缩,完整剥离胎盘,减少产后出血,会阴伤口缝合结束后通知麻醉师拔除硬膜外管。
并注意穿刺点的保护。
督促产妇排尿,并注意阴道流血情况,保持会阴部的清洁卫生。
协助母婴早接触,早吸吮。
6 结论
分娩镇痛在分娩中的应用,可有效的增加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对产程及胎儿无影响,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在不影响产妇生理活动的情况下顺利分娩,无痛苦;应用于中晚期引产安全有效。
镇痛分娩总结 第3篇
分娩期产妇无论生理还是心理都承受着巨大的考验,其情感变化往往极为复杂,最大程度的表现为焦虑、紧张、恐惧,研究资料表明,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心理状态对于宫口扩张速度、产程、婴儿状况影响很大,对于分娩期产妇进行心理护理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心理护理有效减轻产妇紧张、焦虑情绪,促进产妇顺利生产,保证母婴健康。
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与208月~9月接受阴道试产的120位初产妇为对象,产龄为20~35岁,怀孕周期36~44周,产妇无产道异常现象,无严重孕期合并症,具备基本阴道分娩条件。
采用交谈方式对以上接受阴道分娩的产妇进行心理状况调查,对得出的结果进行分析,表明93%以上的分娩期产妇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反应。
2 护理方法
心理状态基础分析
分娩期产妇的心情是多变的,进入产科这个陌生的环境之中,被医生繁忙而严肃的工作气氛所压抑,又因里面临产产妇的呻吟、喊叫声而害怕,婴儿的健康状况也为他们所担心,怕婴儿畸形、先天有疾病等,分娩期产妇心理特征多表现为紧张,焦虑、恐惧。
分娩被视为妇女生命中最重要的时刻之一,焦虑心理的产生可能受中国传统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这种思想尤其在农村较为盛行,多数农村产妇在分娩后迫切要知道孩子性别,因生男孩而兴奋不已,因生女孩而惶恐不安,这叫焦虑不安的心理对整个分娩过程影响极大。
部分产妇可能担心孩子的健康状况,从而产生紧张焦躁的情绪。
缺少分娩知识的孕妇,害怕宫缩痛,缺乏经验的产妇,可能因产程不顺,不配和医护人员工作,大声呻吟与喊叫,使体力透支,更加深了恐惧心理。
缺乏家属陪同的产妇更会产生孤独感,这些情绪在产妇中虽较为普遍,但对整个分娩过程都是极其不利的。
心理护理
产前心理护理
由于产妇产前产时产后心理感受可能不一样,采用产前产时产后不同护理方式进行护理。
护理要从产妇一入院就开始,医护人员对产妇要保持高度热情,因为其心理状况不同于一般病人,在产妇住院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建立与产妇之间良好的护患关系,为产妇及其家人讲解分娩是一个自然且极其正常的生理过程,疼痛虽然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却是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的,产前护理主要便是向产妇传输分娩的基本知识与应该注意的事项,这样有助于产妇对自然分娩有个准确定位,这对减少其焦虑、紧张、恐惧心理有所帮助。
医院要为产妇提供一个良好安静的护理环境,护理人员可通过介绍胎儿在母体中生活的小环境,告诉产妇其生理和心理的一系列变化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为促进胎儿健康成长,必须保持心情愉快。
护理人员介绍宫缩性疼痛的相关知识也是很有必要的,指导产妇一些基本的放松技巧,依据不同产妇个体的状况讲解不同的要点,如胎膜早破的孕妇可讲解卧床的方法与意义。
产中、产后心理护理
产时护理要充分做好鼓励与调动工作,临产前的检查,了解产妇身体状况,护理人员把了解的产程进展以合适的时机合适的方式告知产妇,设立家属陪同分娩,亦可增强产妇自信心,护理人员要不断以亲切的话语和蔼的态度关心理解产妇的痛苦,对于产妇的积极配合,予以鼓励。
在胎儿娩出后,一旁护理人员对胎儿的赞许能增强产妇自信心与自豪感,如果胎儿有先天缺陷,要在产妇子宫收缩良好、情绪正常后在告知,尽可能降低产妇焦虑、恐惧不安的情绪。
产后心理护理要做好对产妇的安抚工作,产妇在承受生理与心理的一次巨大冲击后,需要的是良好的安抚,这时候,护理人员要在保证产妇有充足睡眠与足够营养时,对产妇与家属进行一些思想的灌输,比如针对传统重男轻女家庭,产妇产下女孩,心理必然承受巨大痛苦,这时护理人员要做好开导工作,即包括产妇也包括其家属。
其次,讲解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知识也很重要,指导产妇如何更好地恢复,如何诠释一个做母亲的角色,减少产妇无助感,让其更多体会到成为母亲的喜悦。
护理结果
通过对120例产妇进行心理护理,本组产妇的抑郁、焦虑及剖宫产分娩率均低于常态值,本组产妇总产程13~16 小时,其中顺产87例(), 阴道助产9例(),剖宫产24例(20%),产后平均出血量360 ml,新生儿窒息3例(3%)。
说明通过对初产妇实施心理护理及分娩健康教育,可减轻其焦虑、紧张和抑郁情绪,提高顺产率,使剖宫产率得以降低。
4 护理体会
分娩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分娩期产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恐惧等心理特征也是正常现象,产妇的心理因素同分娩是否顺利密切相关,相关研究资料表明,对分娩期产妇实施心理护理能有效降低难产率、新生婴儿窒息率,很大程度提高阴道分娩的质量,促进分娩全过程顺利进行。
依据分娩期产妇在各个阶段呈现不同的心理特征,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能有效减轻或消除产妇分娩期的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恐惧心理。
在产前进行心理护理,能调节产妇心理状态,提高婴儿的健康程度。
在产时给予产妇心理安慰,能效降低难产率、新生婴儿窒息率,很大程度提高阴道分娩的质量,减轻产妇痛苦。
产后心理护理能促进产妇迅速恢复,使整个护理过程圆满顺利的完成。
参考文献
[1] xxx,吴连方?产妇分娩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1(5):276~278
[2] xxx,xxx,xxx.围产期产妇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研究现状[J].齐鲁护理杂志,,15(24):203.
[3] xxx雪,xxx,xxx,等.分娩期妇女的心理护理及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导刊,,13(3):421.
镇痛分娩总结 第4篇
在临床上主要有三种常见的异常分娩情况:产力异常、产道异常以及胎儿异常。
不同的情况对产妇生产过程的影响不同,因此其护理方法也存在差别。
产力异常的临床护理
产力是分娩过程中的主要动力,主要以子宫收缩力为主,并且产力贯穿于分娩的整个过程中。
由于受到胎儿、产道以及产妇的精神状态等多个因素的印象,在分娩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产力异常的情况,例如子宫收缩的规律性、对称性及极性不正常或强度、频率有改变等,这些问题都是子宫收缩力异常的表现,在临床上统称为产力异常。
其中,子宫收缩乏力与收缩过强是产力异常的主要表现。
(1)子宫收缩乏力的护理
子宫收缩乏力主要有两种类型:第一,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
主要表现为宫缩节律性、对称性、极性正常,但是收缩力较差,这种乏力的病因主要为继发性产道异常或者胎儿异常等;第二,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
主要表现为宫缩节律不协调、极性倒置、间歇性放松不佳等。
子宫收缩乏力对母婴生命及健康产生显著的影响。
对于产妇而言,子宫收缩乏力会显著的消耗产妇的体力,并且由于分娩过程延长会产生更多产伤,另外产后出血、产后感染等问题也较为突出。
而对于胎儿和新生儿而言,子宫收缩乏力所产生的影响更加严重,它会导致胎儿宫内窘迫、死胎,而对于新生儿而言则会产生显著的窒息、严重的会导致颅内出血,甚至死亡。
对于协调性的子宫收缩乏力,如果是由于胎位异常,例如头盆部队称等情况,则在明确的情况直接进行剖腹产。
而对于一些单纯的协调性乏力,则通过加强护理就可以进行顺产。
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的临床护理主要有两个过程,首先,进行身体状况的改善护理。
身体状况是削弱子宫收缩乏力影响的前提,在生活中,产妇自身应当进行充足休息,在护理时必要情况下可以采用镇静剂。
另外要加强营养的补充,如果进食不便,可以采用营养液输入的方法。
在分娩之前一定要排空大小便;其次,加强宫缩。
对于一些具有相对指证的产妇,想进行顺产必须进行人工破膜术以及缩宫素静脉注射,通过这两种方法可以进行达到宫缩的效果。
对于非协调性的子宫收缩乏力,其护理措施较为简单,主要分为三个步骤:首先,进行精神疏导。
通过解释、指导、陪伴等缓解产妇的生产压力;其次,保证产妇充分休息并进行充足的营养补充;最后,进行宫缩的对称性与极性的恢复。
(2)子宫收缩过强的护理
与子宫收缩乏力相对应的是子宫收缩过强,它也是产力异常的重要表现。
其病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经产妇软产道松弛、宫缩剂应用不当以及过度紧张、疲劳等产妇精神状态问题。
在临床上子宫收缩过强也有两种表现:协调性与非协调性。
协调性子宫收缩过强主要表现为宫缩节律性、对成性以及极性正常,但是其收缩力过强,并且无间隔;非协调性子宫收缩过强主要表现为强直性宫缩与子宫痉挛性狭窄环。
子宫收缩过强对于产妇和胎儿的'影响与子宫收缩乏力基本相同。
根据分娩的几个过程,对子宫收缩过强的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预备期的护理。
子宫收缩过强的产妇要提前住院,在住院过程中,孕妇应当以卧床为主,并且及时排泄,护理人员要及时检查宫口,避免早产的发生;第二,临产期的护理。
在临产期,对产妇主要以精神疏导为主,帮助产妇梳理心态;第三,分娩期的护理。
这一时期,针对产妇的基本情况进行适当的侧切,并及时缝合伤口,并主要预防新生儿的颅部状况;第四,产褥期的护理。
生产完成之后,护理人员要认真观察产妇的产道情况,保证产妇的产后恢复。
产道异常产妇的护理
产道是分娩的通道,是分娩过程安全性保障的最主要部位。
在临床上,很多妊娠异常的情况大多是由于产道异常而引起的,其中骨产道异常是其中最为常见的类型,例如骨盆形态异常或径线过短等,都会阻碍胎儿的下降,影响生产。
产道异常对于产妇与胎儿的影响非常严重,对产妇而言,骨盆狭窄会导致胎儿先露衔接产生异常,使得胎儿在体内异常旋转,同时,还会引起宫缩乏力、生产过程延长等,甚至还会导致子宫破裂;对于胎儿而言,由于挤压等作用会导致胎儿颅内出血,发生产伤及感染等。
对于产道异常的产妇护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生活护理。
增加营养,提高产妇的产力;第二,基本病情护理。
要定时的检查产道的骨盆入口情况,确定良好的生产方式,在生产过程中要预防产后的相互学与感染;第三,心理护理。
要对产妇进行良好的心理疏导,减轻其心理压力。
胎儿异常产妇的护理
胎儿异常包括胎位异常与胎儿发育异常两类,临床上将除了枕前位的所有胎位都称为胎位异常,而对于巨大胎儿或者胎儿畸形的胎儿发育情况都称为胎儿发育异常。
胎儿异常会给产妇生产过程带来极大的挑战,会严重影响产妇与胎儿的生命健康。
在护理过程中,应当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第一,生活护理。
要注重产妇营养的供给,并及时协助产妇进行胎位调整;第二,病情观察。
在孕期检查期间,要及时的对胎位进行调整,并对产妇产程进展与宫缩情况进行观察;第三,生产护理。
在产妇生产过程中,要避免二次伤害与感染,特别注意避免新生儿颅内出血;第四,心理护理。
3 结语
提高异常分娩产妇的生产质量对于保障产妇与胎儿的生命健康意义重大,因此,必须从多个方面入手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将异常分娩转化为正常分娩,从而对产妇与新生儿生命健康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刘金萍. 产力异常分娩产妇的护理[J]. 求医问药(学术版),,8
[2] xxx. 浅谈异常分娩产妇的心理护理[J]. 健康大视野:医学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