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热点总结 第1篇
加快盐碱地、戈壁发展设施农业
对盐碱地、戈壁的分布、面积、类型、盐分含量、地下水质量和土壤质地等关键参数进行全面调查,评估不同区域利用潜力和限制因素。针对盐碱地和戈壁的特定环境,选育耐盐性强、生长表现优异的蔬菜或其他经济作物品种,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改良盐碱地和戈壁的土壤质地,。此外,要制定支持盐碱地和戈壁设施化利用的财政金融政策,强化资金等要素保障。对参与治理、利用的企业、农户和科研机构给予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优化资源配置,加强监督,确保财政金融政策有效实施和资金的安全使用。
有序开展粮经轮作,促进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
(1)强化政策支持引导,加大粮经轮作产业支持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粮经轮作套种工作纳入政府督查激励、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范围。(2)整体规划,统筹安排。科学规划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经济动物轮作套种养的模式,在保证粮食生产与土壤健康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发挥土地的作用。(3)抓好粮经轮作科技攻关,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集中国家种养殖产业的科技优势力量,解决轮作套种过程中的科学问题与技术问题。(4)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提升产业整体效益。支持一批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加工、销售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扩大市场影响和吸引力,以品牌溢价推动产业增效。
推进“三农”领域短视频健康发展
开辟急需适用农机鉴定“绿色通道”
(1)简化鉴定流程,对急需适用的农机具,或者市场上推广量较大,但缺少鉴定依据的新型农机具,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手续,提高鉴定效率。(2)缩短鉴定周期,对现有的农机鉴定流程进行全面审查和优化,减少不必要的环节。提高鉴定工作的透明度和效率,缩短鉴定周期。(3)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对急需适用的农机具,组建由专家、技术人员和政策制定者组成的快速响应团队,快速理解和评估新型农机。(4)加强技术支持,研发先进的农机检测设备和仪器,提高测试数据和结果的准确性,开发自动化测试、遥感监测等现代化的检测技术和方法,提高鉴定效率。加强与国际先进农机鉴定结构的合作与交流,引入成熟的新型农机鉴定技术和经验,促进国内农机行业合作与协作。
两会热点总结 第2篇
提高寒旱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标准
将寒旱山区新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投资标准提高到4000元/亩,其中中央财政投资3000元/亩,省市两级财政配套投资1000元/亩,免去县级财政配套投资。
一方面,优先选择西北寒旱区的重点省份或地区,先行先试,边试边总结完善,逐步全面展开。另一方面,对于国家确定的重点帮扶县,可实行中央全额投资。
另外,建设主要针对20度以下的坡地,20度以上坡地可用于发展林果草产业。此外,要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监管,保证30cm的活土层回填复原,增加单块田的面积和宽度,配套建设机耕道、排水沟等,方便机械化作业;设立管护专项资金,拓宽社会资本的多元化投资渠道,完善建用管和责权利相结合的长效机制。
两会热点总结 第3篇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 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一、同频共振,加强产学研合作。鼓励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共同参与,突破农业科研与生产脱节瓶颈。打通学术界与产业界的信息鸿沟,建立有效的协调沟通机制,推动合作事项的具体落实。建立科技资源共享机制,有效整合双方信息、技术、人才等科技创新资源。发挥科研院所在知识积累、人才储备、实验设备和技术方法、信息来源等方面的优势;发挥企业在资金、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资源优势。
二、市场导向,发挥企业优势。企业与科研院校可以联合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或新质技术的应用研究,以赛事或农研基金等形式联合构建新型科技平台,建立人才联合培养与交流机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明确平台发展方向,既能减少企业在科研方面的重复性投入,又有利于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缩短产业化周期。
三、人才先行,夯实发展基础。加大向农村地区派驻科技人员的力度,以“科研+基地+农户+企业”等多种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指导农民发展高质量农业。各地政府要积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鼓励当地年轻人返乡创业,联合家庭农场、合作社、创业园区,推广农业科技成果,为返乡年轻人提供创业支持和补贴。同时鼓励涉农电商平台进行开放式教学,开发农产品电商培训课程,扶持新农人创业,快速扩大规模、提升市场竞争力。
四、长效投入,加大支持力度。鼓励平台经济对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研发投入,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一些涉农电商平台基于未来发展的需要,同时也基于社会责任的考量,有意识地加大农业领域的研发投入,比如拼多多设立“百亿农研”专项,面向农业及乡村的重大需求,致力于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科技普惠。对此,各级政府部门应予以积极鼓励,同时加强引导,建立长效机制,为加快形成、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创造更好条件、营造更好氛围。
两会热点总结 第4篇
以农产品加工业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建设美丽乡村
应强化顶层设计,构建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产业核心的和美乡村建设指导体系。因地制宜,探索多模式和美乡村建设,构建集一、二、三产业与农旅相结合的“和美乡村”发展系统和多层次产业体系。同时还要细化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发展规划,引导社会资本下乡,促进乡村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鼓励涉农科研院所与农业企业建立全产业链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为农产品深加工产业提供稳定的人才支撑。
两会热点总结 第5篇
关于面向农业生产主产区配置教育资源,服务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
山东农业高质量发展亟需科技赋能、科技创新,比如说在国家新一轮千亿级粮食产能的提升行动计划中,山东肩负着重任,亟需提高粮食的单产,通过种业创新,解决种业“卡脖子”的技术难题。山东有超过万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这些企业也亟需通过创新驱动做转型升级。
山东在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当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黄河下游的生态保护,盐碱地的改良提升,以及水、肥、药的高效利用方面,都亟需绿色的技术、绿色的产品和绿色的解决方案。
这些都对科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山东农业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来驱动高质量发展,要继续发挥好高校的作用。向农业主产区优先配置优质的教育资源,建立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平台。打造应用型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试点,利用山东的产业优势,协同推进产教融合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