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古诗文>论王维山水田园诗意境美浅探(共4篇)

论王维山水田园诗意境美浅探(共4篇)

时间:2023-11-26 11:21:28 古诗文

论王维山水田园诗意境美浅探 第1篇

王维是一位诗歌、绘画、音乐、书法兼长的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他在诗歌创作时,比一般诗人更能精确地、细致地感受到和捕捉到自然界美妙的景色和神奇的音响以及大自然的千变万化,并将之诉诸笔端。也更会用辞设色,注意诗歌音调的**。所以在他的诗中,有画的意境,有音乐的流畅,有书法的变化。苏轼评价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史鉴类编》则将王维的诗称为“有声画”,说“王维之作,如上林春晓,芳树微烘,百啭流莺,宫商迭奏”。

具有这一意境特点的诗,以他隐居辋川过着半官半隐生活时写的一批山水田园诗表现最为突出。此时的王维,进取之心和用世之志逐渐消减殆净。请看《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描写秋日傍晚雨后的山村风光。随意挥写,语出自然。在这首诗里,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流动的声响,浣纱归来的女孩子们在竹林里的笑声,小渔船缓缓穿过荷花的情态,都**完美地交织在一起,像是一幅清新秀丽的有声画,又像是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曲。从“空山”、“明月”、“翠松”、“清泉”、“浣女”、“渔舟”等意象组成的秋夜图中,我们仿佛呼吸到了雨**新的空气,听到了诗人希望远离俗尘、回归乡村质朴生活的心语。清新、明净的暮秋意境,令人有心胸荡涤之感。

再如《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 。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寒秋时节,山色变得越来越苍翠,溪水却日复一日潺潺流淌;日近黄昏,诗人拄杖立于柴门之外,聆听暮蝉的鸣叫;渡头上夕阳正要落入水中,村庄里一股炊烟徐徐升起;这时醉酒的朋友来了,在我面前狂歌。寒山、秋水,一动一静;落日、孤烟,一上一下;倚仗听蝉的老人、醉酒的朋友,一个悠闲、一个不羁;再配上山涧溪流的水声,暮蝉的鸣叫声,醉酒人的狂歌声……这不光是一幅静谧优美的山水田园图,更是一部有声有色的电影。意境闲适、率性、有趣,浑然一体。

还有其它一些诗作也达到了诗画乐合一的境界,如《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椎夫。

太乙峰是终南山主峰。诗人从主峰着笔,总揽全山,写出了终南山雄伟磅礴的气势。前几句写终南山的高大雄浑,末二句撇开山写人,更反衬出山之嵩峻,正象山水画里常用人身与山势构成对比一样。这是一部最美的终南山风景片,远景、近景、全景、特写,画面十分丰富。最后两句,为无声的画面增添了樵夫砍柴的**声、山涧流水的潺潺声、一问一答的唱和声,使画面中有音乐,有动感。

王维有些诗歌中的名句也是诗中有画,诗中有乐,能引发我们美妙的遐想。如:“松含风声里,花对池中影”,“细枝风乱画,疏影月光寒”,“开畦分白水,间柳发红桃”,“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等等。

论王维山水田园诗意境美浅探 第2篇

王维,字摩诘,太原祁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和孟浩然并称“王孟”。除李、杜外,他的诗是盛唐诗歌的另一大宗;有人称其为“诗佛”。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为数不多,大部分作于中年之后。前后期诗作的思想内容呈现显著的不同。

王维早岁春风得意,充满着建功立业的志向,又有着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表现在山水诗上则是选取雄伟壮丽的高山大川来加以描绘,用以寄托他豪迈开朗的思想感情。这一切同经济繁荣、**开明、文化发达的开元盛世是一致的`。如《华岳》:“西岳出浮云,积雪在太清。连天凝黛色,百里遥青冥。白日为之寒,森沈华阴城。昔闻乾坤闭,造化生巨灵。右足踏方止,左手推削成。天地忽开拆,大河注东溟。遂为两峙岳,雄雄镇秦京。大君包覆载,至德被群生。上帝伫昭告,金天思奉迎。人祗望车久,何独禅云亭。”诗人用神来之笔,写华岳与天相接的雄伟气势,又以河神巨星的传说追溯华山峻峭五峰的形成,充满浪漫**的神奇想象。读此诗,不禁使人产生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壮志,给人一种雄心勃勃的崇高享受,并由华山的壮美进而感到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美,间接反映了盛唐的时代风貌和诗人青年时期的远大志向。

王维早年就信奉佛教,又由于张九龄罢相、李林甫**的政局变化,他后期过着一种亦官亦隐的生活,退出**舞台,皈依佛门,栖身于山水田园的极乐世界,所以他后期创作的大量的山水诗,基本上是一种雅致的情韵,把大自然当作纯洁的理想王国,多是描绘幽静的山石和清澈的溪流,农村的田园风致,表现出流连光景的娱悦和高蹈出尘的满足,曲折地寄托了自己对黑暗官场的厌恶之情。如《渭川田家》:“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全诗一开头,描写夕阳斜照村落的景象,渲染暮色苍茫的浓烈气氛。在这一背景下,牛羊徐徐村归,正是“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牛羊下来”(《诗经君子于役》的情景。接下来诗人描绘了更为惹人的图景:一位慈祥的老人拄着拐杖,正站在柴门外迎候放牧归来的小孙子;麦苗青秀,麦地里的野鸡叫得十分动情,那是在呼唤自己的配偶吧;桑叶稀少,蚕儿开始作茧,营造自己的安乐窝;农夫们三三两两,扛着锄头下地归来,在田间小道上偶然相遇,亲切絮语,似有点乐而忘归呢。好一幅恬然自乐的田家晚归图!面对此情此景,诗人联想到自己的处境和身世,油然而生羡慕之情,抒发自己急欲归隐田园的心情。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也有一些情调过于消沉、意境过于萧索孤寂的,流露出对现实的极端冷漠的心情,甚至有的充满佛家空无寂灭的**民族哲理,自然应辩证地看待。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在艺术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历来为人称道和公认,堪称顶峰。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丰富多彩,具有不同的风格和情调,有气象雄伟、意境开阔者,也有雅致清淡、闲适幽静者。无论写何处山水,他都能准确、传神地表现其鲜明的个性特征。他写汉江:“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汉江临眺》)流急山远,水天相接,是那样波澜壮阔,浩淼空濛;他写终南山:“白云迴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终南山》)白云青霭,山峰沟壑,又是那样高峻广袤、奇幻幽深;他写巴蜀山水:“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家泉。”(《送梓州使君》)把山高两盛、万木郁森的雄秀春景描写得绘声绘色。

王维对大自然的感觉非常敏锐,观察十分仔细,擅长捕捉自然景物的色彩、声息和动态,写中自己细致深刻的感觉。如《山中》:“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无天雨,空翠湿人衣。”初冬时节,山中溪水变成涓涓细流,露出磷磷白石,特别清浅可爱;因为天寒,***霜叶变得稀少了,反而显得格外鲜艳夺目。诗人行走在山路上,苍翠的山色是那样浓、那样嫩、那样润,仿佛把人的衣裳都要沾湿了。诗人对山水的色彩感觉是多么细微和富有诗意!再如《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空旷的山中看不见一个人影,却有人说话的声音在山间回荡。反照的阳光,穿过林枝,斜照在青苔之上。诗人对自然景物的色彩、声息、动态的表现,其细致入微,真使人叹为观止。

王维是信奉佛教的,他要在清静的环境和心境中修身养性,领悟佛理,所以很喜欢并擅长在诗中创造静谧的意境。但他又不是以静写静,而是巧妙地采用以声音写静和以动态写静相结合的艺术手法。如《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春夜,深山空旷,万籁无声,但诗人感觉到细微的桂花从枝上飘落的声息。忽然,一轮月破云而出,幽柔的清光洒满山林。被月色惊扰的山鸟,时而啼鸣于深涧之中。诗人以花落、月出的动态和鸟鸣的声音,非常生动深刻而细致传神地表现出春山月夜的清幽闲静。这种静境因为有声音动态而不显死寂,显得富于生机和情致。

苏东坡曾说王维“诗中有画”。王维是唐有名的画家,他用诗人兼画家的眼光观察景物,并把绘画的技法融入诗歌创作,因此他的许多山水田园诗写得形象鲜明,色彩艳丽,构图精美,富于空间层次感,诗情和画意非常浓郁。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所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秋山傍晚,雨过天晴,空气格外清新。夜暮降临,人们才感到秋气凉爽。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青松林的空隙,照射到地面上。溪泉微涨,一泓泓地从石上潺潺流淌。幽静的竹林中传来一阵喧笑,那是洗衣服的姑娘结伴归来;亭亭的莲叶荷花纷纷动荡,原来是渔舟顺流而下。秋夜雨后的山村在诗人的笔下多么纯净美好,多么富于诗情画意!这正是诗人所追求的理想境界。诗人捕捉了景物中最优美、最动人的一刹那,随意挥洒,毫不着力地写来,却是如此形象生动,色彩鲜明,意境幽美,韵律悠扬,而且通篇有比兴,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的巨大成就,当然不仅仅是一两点就能概括的了的,除以上所述,还有用字准确传神、选择视角恰如其分等等,此不再详述。

浅析王维山水田园诗的意境美(扩展4)

——王维的田园诗

古代的诗人寥若晨星,古代的绝句古诗如**大海。这些经典,永久流传,启迪我们的前先之路。“励志的句子”为您收集《王维的田园诗》,推荐这些经典的古诗绝句。

王维的田园诗

1、《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气晚来秋。

2、《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3、《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4、《李处士山居》

君子盈天阶,小人甘自免。

5、《送别》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6、《送张五归山》

送君尽惆怅,复送何人归。

7、《青溪》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8、《渭川田家》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9、《老将行》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10、《桃源行》

渔舟逐水爱山春,*桃花夹古津。

11、《洛阳女儿行》

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颜容十五余。

12、《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13、《酬虞部苏员外过蓝田别业不见留之作》

贫居依谷口,乔木带荒村。

14、《酬比部杨员外暮宿琴台朝跻书阁率尔见赠之作》

旧简拂尘看,鸣琴候月弹。

15、《酬张少府》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16、《送梓州李使君》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17、《登裴秀才迪小台作》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18、《青溪》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19、《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20、《崔濮阳兄季重前山兴》

秋色有佳兴,况君池上闲。

古诗绝句就是这样经典,凝练,内心顿生无限的情怀。希望看到更多的的绝句和古诗吗,请欣赏有关夏天田园的五言诗。

浅析王维山水田园诗的意境美(扩展5)

——山水田园诗句

1、沉沉朱户横金锁,纱窗月影随花过。烛泪欲阑干,落梅生晚寒。

2、水秀山清眉远长,归来闲倚小阁窗。春风不解江南雨,笑看雨巷寻客尝。

3、宝钗横翠凤,千里香屏梦。云雨已荒凉,江南春草长。

4、殷勤待写,书中长恨,蓝霞辽海沈过雁,漫相思、弹入哀筝柱。伤心千里江南,怨曲重招,断魂在否。

5、漠漠重云暗,萧萧密雨垂。为霖淹古道,积日满荒陂。五稼何时获,孤村几户炊。乱流发通圃,腐叶着秋枝。

6、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7、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8、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蛩。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9、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10、洞房昨夜春风起,故人尚隔湘江水。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11、闻听江南是酒乡,路上行人欲断肠。谁知江南无醉意,笑看春风十里香。

12、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1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4、贾谊三年谪,班超万里侯。何如牵白犊,饮水对清流。

15、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16、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

17、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18、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19、江南相思引,多叹不成音。黄鹤西北去,衔我千里心。

20、汀洲采白苹,日落江南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

21、黍梦光阴渐老,汀洲烟箬。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沈魄。()薰风燕乳,暗雨梅黄,午镜澡兰帘幕。

22、新筑场泥镜面*,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23、屏居淇水上,东野旷无山。日隐桑柘外,河明闾井间。牧童望村去,猎犬随人还。静者亦何事,荆扉乘昼关。

24、愁脉脉。目断江南江北。烟树重重芳信隔。小楼山几尺。细草孤云斜日。一向弄晴天色。帘外落花飞不得。东风无气力。

25、乌鸟投林过客稀,前山烟暝到柴扉。小童一棹舟如叶,独自编阑鸭阵归。

26、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27、美睡宜人胜按摩,江南十月气犹和。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

28、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29、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30、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浅析王维山水田园诗的意境美(扩展6)

——山水田园诗精选大全

山水田园诗精选大全

论王维山水田园诗意境美浅探 第3篇

现在青岛人爬崂山成风,巍巍壮观,且不少人穿越回来后都要记录下来,不由我想起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中最杰出的**王维。王维的诗语言清新凝炼,朴素中见华采。他描绘自然风景的高度成就,使他在盛唐诗坛独树一帜,成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人物。他继承和发展了谢灵运开创的写作山水诗的传统,对陶渊明田园诗的清新自然也有创新与变化。

唐朝的著名诗人都有自己的雅号,如李白尊为诗仙,杜甫冠以诗圣,王维的雅号叫诗佛。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雅号为“诗佛”是因为,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为维,字摩诘。

王维今存诗400余首。他的山水田园诗主要是写他隐居终南、辋川的闲适生活和山水风光。王诗艺术成就颇高,无论是描述雄奇壮阔的景象,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还是细致入微的自然物态,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他都能以对大自然敏锐的感受,天性地抓住大自然的色彩、声音和动态,或精心素描,或入骨刻画,大作挥洒自如,意境清新独到。古人概括王诗艺术特色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因为,他的诗取景颇具画家的匠心,而且画面色彩常映衬得浓淡相宜,这在他的《辋川集》中有集中的体现。

大隐隐于朝,融儒、道、佛于一体的王维,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说的是傍山而居,和山水融为一体,恰似不食人间烟火,尘心灭去,归隐于山,这只是一种境界很高的修行罢了。王维在《送别》一诗中写道: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从写法上看,前面四句,写得比较*淡,似乎无甚意味,至此两句作结,诗意顿浓,韵味骤增,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当然,这两句也不是*空而起的,而是由前面看似乎*淡的四句发展而来的,如果没有前四句作铺垫,这两句结尾也就不会给人这样强的“清音有余”的感觉。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葱茏氤氲、天机流荡,多融文学、绘画、音乐及禅趣于一体。这些诗读来既素雅清淡,又有“味外之味”,令人品尝不尽,展现了诗人卓异的才情和宁静深邃的心灵世界。其山水诗可用“清逸”、“淡远”、“空寂”、“脱俗”这几个关键词来诠释,正反映了诗人“自性清净”的追求和所达到的“静虚”之境,故其心能与自然凝合。无论一山一石,一花一木,一虫一鸟,都与其心境契合,因而淡泊的山水文字便透出了一种恬然自适与清远空灵的风彩,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处处有禅机的境界。

王维凭着自己的天才妙悟,将“诗”与“禅”弥合无间,联系到道教、佛教的崂山,他这种山水诗的诗境与禅心,又集中表现在营造寂静清幽的诗歌意境与寄寓恬然自适、“随缘任性”的禅思上。禅定之说可使诗人在欣赏大自然时排除烦扰,在虚静中聆听天籁之音,在清空里参悟到象外之形,觉察到大自然最细微的生命律动,感受到生命的“真意”和世界神妙。这种由虚静和清空所构成的“静美”便成了王维山水诗禅意氤氲的诗境外观。如《鸟鸣涧》云: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人闲心定,夜静山空,几声鸟叫更显春山沉寂宁静,诗人此时此境竟能感应到桂花悄然飘落的幽微之音。此诗意象动中见静、静中显动,动静相成,而终归于静。在这种寂然微妙的观照中,我们可窥见诗人精神的离世绝俗。又《鹿柴》云: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反景如深林,复照青苔上。

空山无人,空中传音,一抹斜晖,返照青苔。空旷沉寂的山中传来几声亲切人语,幽暗阴冷中一丝光亮与温暖,后二句表现瞬间见永恒,永恒见瞬间,终归于永恒。诗人在深幽的参禅过程中觉悟到“微妙”与“真意”后的豁然开朗不正像这寂然幽暗中那倏忽的声响与光亮吗?在这些对自然片刻的直观中,诗人似乎发现了自然的大美,它们看似与人世无干,鸟鸣春涧、夕照反景、花开花落,就在这时空景象的运动之中呈现的是自然的永恒与不朽,难怪前人评价这些诗“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

禅宗作为佛教哲学可帮助诗人体悟到心性的深处,使“心源”与“造化”达到合一之境。因而,王维凭一个诗人画家兼佛徒的特殊**,使笔下的山水呈现出一种无言的自然之美和情趣之美。境由心生,诗境的**宁静无不是诗人祥和安宁心境的自然流露,山水自然的逍遥自在乃在于诗人有一颗“随缘任性”的“禅心”。诗人在这山水之中,任性逍遥、闲适自在,摆脱诸多烦扰,他感到了快乐与**。如《终南别业》曰:

中岁颇好道,晚来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此诗以“好道”为警策,而“禅悟”之迹正在颈联:“白云”正是舒卷自如、无所窒碍的禅趣的象征,一切纯任自然,如云飞水流,无忧无虑,无牵无挂。他兴来则独往游赏,但求适意;“行到水穷处”,就坐下看云雾漫卷;偶遇林叟,便与笑谈;何况回家呢?连他自己也无从知晓。此诗几乎充满了偶然、神遇,空灵诗境传达给读者的是一种恬淡无为、自然**、永恒无限的.静谧之美。同样,《辛夷坞》中曰: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此诗意象即色中见空,空中见色,终归於空。辛夷花初发红萼,宛如芙蓉,却寂然生于人迹了无的山涧中,任其自开自落,既无生之愉悦,亦无死之悲哀,既不执著于生,也不失意于死,此生彼死,亦死亦生,生生不息。在王维的心灵世界,“生命”、“存在”不正像那辛夷花一样“随缘任性”,在刹那的生灭中因果相续,无始无终,自然而然的演化着吗?

王维山水诗歌寓有某种禅意,但并不一片死寂、了无生趣,它们不仅“描绘了山水自然之美,而且还融进了诗人高于自然的理想美”。因而诗境中往往流露出盎然生趣,传达出愉悦闲适的情绪。如《木兰柴》云:

秋山敛余照,飞鸟逐前侣。

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

秋山敛起夕阳的余晖,晚归的飞鸟连翩相逐而来,满山秋叶在霞光中闪现出斑斓色彩,渐与云气融成无边暮岚。在这绚烂明丽的秋山夕照中,山岚流动,彩翠明灭,美不胜收:大自然“随缘任性”,而又洋溢着无穷生命活力,一扫悲秋伤晚的感伤情绪。与《木兰柴》一样,《山居秋暝》也是一首意境幽美空灵而又极富生趣的名作: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新雨涤去山中尘埃而愈益清明,尘俗烦扰洗尽心境方显澄净广阔。如此空山,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流泻,浣女归来,莲影摇曳,渔舟轻盈。这里的秋山,明月自照,清泉自流,花自荣,草自枯,人也自来自去,这里的一切显得自然而然、生意蓬勃,无疑是诗人的理想栖所。因而,空山又何尝不是右丞心中的“桃源”?《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这是一首融诗情、画意、乐理、禅趣于一体的优秀山水诗。诗人用独特的艺术构思、巧妙的描摹方法,在诗歌领域中创造了神奇而迷人的境界。

王维的山水诗宁静,自然,固然是吸收了禅家涤清烦扰、自悟清空的理念,但也是因他理想破灭、知音难逢,对俗世声色犬马的唾弃、冷落与摒弃,最终转向空境的自然流露。因而诗人的精神性格大多如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般静穆,不求赏识而恬然自适。在他的“辋川”世界,便常有这样的诗境。如《竹里馆》里云: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主人独坐,抚琴啸歌,只有明月相亲。这“明月”正象征一种“清”、“净”的精神。我们读到“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似乎看到诗人正与情意绵绵的落日、孤烟融为一体。有时,他索性变成一丛野花,一只幽鸟,一枚落果,一丝虫鸣,如“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过感化寺悬兴上人山院》)、“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秋夜独坐》)了。

由上可知,王维的山水诗正是诗歌美感经验与禅宗诗歌美感经验的天然融合。其实那些诗歌中所展示的大自然最细微的生命律动,又何尝不映现着诗人那慧眼禅心呢?大自然以其每一缕阳光,每一片飞花,每一声鸟鸣,每一丝虫吟,感应着、涵容着诗人广阔而深邃的灵魂。当诗人将自己全身心融于山水本性之中时,物我之间便同跳着一个脉搏、共振着一个节奏,两种生命,在刹那间,互相点头、默契和微笑。这便是王维山水诗能以有限文字表现无限情趣,以空灵诗境表现奥妙禅心的生命哲学底蕴所在。

王维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他的一首古诗《五律?使至塞上》,令人感触颇深。我们*日里对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句耳熟能详的诗句是再熟悉不过的了,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再现了宁夏壮美而又令人神往的景色。这幅由“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构成绝美独特的塞上江南的画卷,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心中。现将这首《五律?使至塞上》摘写如下: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这首诗大意说,诗人王维驾着轻便的马车,以监察御史的官职奉唐玄宗之命出塞慰问戍边的将士。过了汉塞在萧关遇到侦察骑兵,才得知主将在**指挥作战去了。途中,王维为眼前的景象所陶醉,欣然命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是唐代大诗人王维写下的千古流传的名句。只10个字就生动而形象地写出了塞外雄奇瑰丽的风光,国学大师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行到水穷出,坐看云起时。这是王维的禅境。在众多唐代诗人中,王维是很特殊的一位。也许,王维没有李太白的豪迈洒脱,没有杜甫的忧国患难,没有白居易的*易近人,没有李商隐的婉转凄清,但是他就是他,唐风诗人之林中一位卓尔不群我国古代山水田园诗领**物。

在风起云涌的青岛爬野山热潮中,我们学习和鉴赏王维这些几乎家喻户晓的山水田园诗句,无疑会对我们的游山玩水带来许多文情诗意,使方兴未艾的爬山运动派生出一种“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的清新、寂寥而空幽的悠悠意境。

浅析王维山水田园诗的意境美(扩展3)

——简评王维的山水田园诗

简评王维的山水田园诗

论王维山水田园诗意境美浅探 第4篇

宋·范成大

柳花深巷午鸡声,桑叶尖新绿未成。

坐睡觉来无一事,满窗晴日看蚕生。

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

高田二麦接山青,傍水低田绿未耕。

桃奇满村春似锦,踏歌椎鼓过清明。

老盆初熟杜茅柴,携向田头祭社来。

巫媪莫嫌滋味薄,旗亭官酒更多灰。

社下烧钱鼓似雷,日斜扶得醉翁回。

青枝满地花狼藉,知是儿孙斗草来。

骑吹东来里巷喧,行春车马闹如烟。

系牛莫系门前路,移系门西系碡边。

寒食花枝插满头,蒨裙青袂几扁舟。

一年一度游山寺,不上灵岩即虎丘。

郭里人家拜扫回,新开醪酒荐青梅。

日长路好城门近,借我茅亭暖一杯。

步屧寻春有好怀,雨余蹄道水如杯。

随人黄犬搀前去,走到溪边忽自回。

种园得果廑赏劳,不奈儿童鸟雀搔。

已插棘针樊笋径,更铺渔纲盖樱桃。

吉日初开种稻包,南山雷动雨连宵。

今年不欠秧田水,新涨看看拍小桥。

桑下春蔬绿满畦,菘心青嫩芥苔肥。

溪头洗择店头卖,日暮裹盐沽酒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