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古诗文>咏仲夏的古诗(共8篇)

咏仲夏的古诗(共8篇)

时间:2023-12-09 01:09:47 古诗文

咏仲夏的古诗 第1篇

咏鹅古诗

《咏鹅》是我国唐代诗人骆宾王7岁时的作品。全诗共四句,分别写鹅的样子、游水时美丽的外形和轻盈的动作,表达了诗人对鹅的喜爱之情。

诗人:骆宾王 朝代:唐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1. 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咏鹅》是骆宾王七岁时写的.诗。 2. 项:颈的后部。 3. 掌:诗中指鹅的脚掌。

大白鹅啊白鹅, 你也就只能弯曲着脖子仰天欢叫, 洁白的身躯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 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的水波。

咏仲夏的古诗 第2篇

咏菊古诗集锦

中国人极爱菊花,从宋朝起民间就有一年一度的.菊花盛会。古神话传说中菊花又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含义。中国历代诗人画家,以菊花为题材吟诗作画众多,因而历代歌颂菊花的大量文学艺术作品和艺菊经验,给人们留下了许多名谱佳作,并将流传久远。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 《菊花》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 黄巢《咏菊》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

咏仲夏的古诗 第3篇

唐代: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白天鹅啊白天鹅,脖颈弯弯,向天欢叫。

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

1.曲项:弯着脖子。歌:长鸣。

2. 拨:划动。

鉴赏一

《咏鹅》相传是骆宾王在七岁时写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咏物的诗。这首千古流传的诗歌,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欢快的语言,抓住事物(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写得自然、真切、传神。

开头的“鹅、鹅、鹅”不只是模拟鹅的叫声,而且把思维的那种跃动表现出来,融为一体。小诗人用三个“鹅”字道出鹅由远至近的欢叫声,让人渐渐看清它“曲项”的外形和“向天歌”的得意神态,再写鹅在水中嬉戏时有声有色的情景。表现小诗人细微入神的观察力。

咏仲夏的古诗 第4篇

关于咏茶的古诗大全

1.《双井茶》

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凤爪。

穷腊不寒春气早,双井芽生先百草。

白毛囊以红碧纱,十斤茶养一两芽。

长安富贵五侯家,一啜犹须三月夸。

宝云日注非不精,争新弃旧世人情。

岂知君子有常德,至宝不随时变易。

君不见建溪龙凤团,不改旧时香味色。

2.《咏滇茶》

咏仲夏的古诗 第5篇

咏莲的古诗整理

【雨中荷花】 宋·杜衍

翠盖佳人临水立,檀粉不匀香汗湿。

一阵风来碧浪翻,真珠零落难收拾。

【题败荷】 元 ·王翰

曾向西湖载酒归,香风十里弄晴晖。

芳菲今日凋零尽,却送秋声到客衣。

【采莲歌】 清·王鸿绪

采莲江水滨,荷花照脸新。

莫愁西日晚,明月解留人。

【采莲贡(其二)】 皇甫松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秋池一株莲】 隋·弘执恭

秋至皆空落,凌波独吐红。

托根方得所,未肯即从风。

【芙蕖】 晋·陆云

绿房含青实,金条悬白璆。

俯仰随风倾,炜晔照清流。

【曲池荷】 唐·卢照邻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莲叶】 唐·李群玉

根是泥中玉,心承露下珠。

在君塘上种,埋没任春蒲。

【芙蓉】 唐·陆龟蒙

闲吟鲍照赋,更起屈平愁。

莫引西风动,红衣不耐秋。

【白莲】 宋·王禹偁

昨夜三更后,嫦娥堕玉簪。

冯夷不敢受,捧出碧波心。

【莲塘】 宋·梅尧臣

不畏塘雨急,钿叶自相遮。

文禽忽惊去,冲落波上霞。

【和文与可菡萏轩】 宋·苏辙

开花浊水中,抱性一何洁!

朱槛月明时,清香为谁发?

【采莲曲】 明·常伦

棹发千花动,风传一水香。

傍人持并蒂,含笑打鸳鸯。

【采莲曲】 明·熊卓

采莲复采莲,盈盈水中路。

鸳鸯触叶飞,卸下团团露。

【秋荷】 清·郑燮

秋荷独后时,摇落见风姿。

无力争先发,非因后出奇。

【莲叶】 唐·郑谷

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摇柄柄香。

多谢浣沙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鸯。

【荷叶】 宋·欧阳修

池面风来波潋潋,波间露下叶田田。

谁于水面张青盖,罩却红妆唱采莲。

【荷花】 宋·王安石

亭亭风露拥川坻,天放娇娆岂自知?

一舸超然他日事,故应将尔当西施。

【横湖】 宋·苏轼

贪看翠盖拥红妆,不觉湖边一夜霜。

卷却天机云锦缎,从教匹练写秋光。

【荷花】 宋·王氏

白藕作花风已秋,不堪残睡更回头。

晚云带雨归飞急,去作西窗一夜愁。

【再赋郡沼双莲】 宋·范成大

馆娃魂散碧云沉,化作双莲寄恨深。

千载不偿连理愿,一枝空有合欢心。

【立秋后二日泛舟越来溪】 宋·范成大

西风初入小溪帆,旋织波纹绉浅蓝。

行到闹红无水面,红莲沉醉白莲酣。

【新荷】 宋·朱淑贞

平波浮动洛妃钿,翠色娇圆小更鲜。

荡漾湖光三十顷,未知叶底是谁莲?

【荷叶】 宋·林景熙

净根无不竞芳菲,万柄亭亭出碧漪。

乘露醉肌浑欲洗,无风清气自相吹。

【荷花】 金·赵沨

谁开玉鉴泻天光,占断人间六月凉。

日落沙禽犹未散,也知受用藕花香。

【藕花】 明·许成名

藕花塘上雨霏霏,无数莲房著水垂。

羞见鸳鸯交颈卧,却将荷叶盖头归。

【再过露筋祠】 清·王士禛

翠羽明珰尚俨然,湖云祠树碧于烟。

行人系缆月初堕,门外野风开白莲。

【芙蓉】 清·郑燮

最怜红粉几条痕,水外桥边小竹门。

照影自惊还自惜,西施原住苎萝村。

【瓶中红白莲】 宋·杨万里

红白莲花共玉瓶,红莲韵绝白莲清。

空斋不是无秋暑,暑被香销断不生。

【白莲】 清 ·徐灼

凉凉簇簇水冷冷,一段幽香唤未醒。

忽忆花间人拜月,素妆娇倚水晶屏。

【莲塘】 清·朱克生

日暮莲塘里,浴水两鸳鸯。

低飞不远去,只在荷花傍。

【咏荷】 现代·朱诚

冲出污泥顶骄阳,风吹雨打亦何妨?

纵然夺得玉容去,留却莲子溢奇香。

【西湖夏荷】 现代 ·范承祚

芙蓉出水立娉婷,湖面天波影随形。

红颜多赖绿叶衫,画意浓郁富诗情。

【白莲】 现代·范承祚

悄悄碧池水生花,面如敷粉洁无瑕。

出身污泥竟不染,里表清白均属她。

【红莲】 现代·范承祚

好景分明水面铺,嵯峨山下月牙湖。

鱼触萍草轻飘荡,红莲数朵丛中浮。

【荷塘春雾】

泱泱十里水平湖,新叶田田绿渐舒。

黄鹂一声春雾里,微风吹动泻明珠。

咏仲夏的古诗 第6篇

咏仲夏的古诗

(一)

槐杨深处噪鸣蝉,六月熏风夏日炎。

一树榴花红胜火,半河云水绿如蓝。

莺藏叶老梧桐晚,浪静波平菡萏烟。

青草池塘雷雨后,蜻蜓起舞戏清莲。

(二)

仲夏芸芸呈瑞昌 衷素裸意荡娇肠

蜂狂戏吻花娘面 蝶浪嘻闻卉靥香

溪唱小桥思碧海 风扶妖柳梦西厢

虫鸣雅曲声声妙 霁月光风燃灿阳

(三)

柳荫蝉鸣夏意浓,清江浮影映苍穹。

沙滩稚子数鸥鹭,树下山妻拿碗盅。

老酒三杯抒意气,清茶两碗见从容。

灵台性定利害远,涤滤尘心淡穷通。

(四)

夜色如水月如灯,星河灿烂湛蓝晴。

蛙叫鼓噪声传远,蝉鸣急促嘎然停。

笑谈周瑜打黄盖,戏说武松斥李忠。

古来豪杰英雄壮,倏如而逝一流星。

(五)

阳伞体恤裙轻盈,酒馆凉棚乘路风。

水畔长堤接柳岸,坡头翠树拢山亭。

各色街边售冷饮,多姿树底凭荫浓。

穿梭紫燕云低处,阵雨忽临响雷声。

(六)

热浪汹汹四面攻,炙焦尘世入蒸笼。

吴牛喘月江燃火,塞马嘶风山烤红。

豪第清凉人乳乐,高温劳作打工穷。

层层剥扣寻常惯,渴望同酬待遇公。

(七)

竹影拈诗入客船,风声阵阵彻云天。

花深怎掩娇容瘦,酒烈难催浅梦眠。

蝶吻幽香书曲意,蛙鸣淡月漾湖弦。

犹斟墨泪遥思醉,仲夏佳音万里牵。

(八)

痴蝉尽唱无聊曲,酷日独裁占上天。

避暑何寻千载雪,反贪岂算百官钱。

烧窑炼铁别说热,放牧犁田却道闲。

政要辛勤开密会,冷风爽爽已觉寒。

(九)

五月官衙乐事多,绿阴庭院午风和。

茶烹雪乳新罗,砚洗青花旧斧柯。

翠竹露梢舒嫩叶,文鱼依藻泳清波。

一枰棋了人初散,小小宣罏爇水磨。

(十)

着意春残闲步催,野花雨后背人开。

吟肩渐共苍颜瘦,玄鸟曾衔风信回。

青桂潭中犹照影,白云舍外独登台。

抱子寒猿听佛日,夹山到底不重来。

(十一)

点点流萤长夏苒,簌簌宿雨比穷秋。

清风弄色描新景,浊物添情闹旧忧。

乱语茕迷缠故事,啸歌对影解闲愁。

飞花一顾沾襟惨,春梦前宵并水流。

(十二)

煞爽林涛九里松。清江晚照瘦峰青。

楼头几片残霞落,山半一声烟寺钟。

柳外重峦衔皓月,窗前丹桂吐香风。

羌笛缭绕深闺怨,不尽相思满夜空。

(十三)

云上已空金佛寺,山中剩有凝碧池。

横流危石圆常转,柱地方棱欹不支。

满眼风华俱昔往,一隅澍雨独今思。

嵇公酒醉非无事,寂寞天心未可为。

(十四)

银妆昼夜熏楼阁,蒲月东君让宇昏。

玉节千支撑绿伞,荷池一对衬乡村。

翁吟竹柳倾杯举,童牧蝉虫戏蝶蹲。

过客摇旗招手问,婆姨笑靥不声援。

(十五)

翼蝉嘶夏火烧田,烟薄岷江湖映天。

数只黄鹂枝上戏,一枚芍药叶间嫣。

有风曾拂泪流痛,无雨何留心碎欢。

只愿舟帆破棘去,新符红锻过新年。

(十六)

青山发挽吴丝秀,碧水裙拖蜀锦明。

羞涩荷花风妩媚,袅娜杨柳雾娉婷。

砌蛩草底晚传唱,家雀檐头和作声。

处处神州藏奥意,还休欲道醉朦胧。

咏仲夏的古诗 第7篇

关于仲夏的古诗和诗意

《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诗意:小院在宅庭幽深处,小院深深,曲径通幽,在这极清极静的环境中有小轩一座,竹席一领。诗人欹卧于其上,闲望户外,只见榴花盛开,透过帘栊,展现着明艳的风姿。当中夏亭午,而小院中仍清阴遍地,一片凉意。待到醒来时,只听得园林深处不时传来一两声流莺鸣啼的清韵。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诗意:然热的夏日,绿树枝叶茂盛,树阴非常浓密;水平如镜的池塘,倒映着山上的亭台楼阁。微微的山风吹来,水晶帘轻轻飘动;满架的'蔷薇正在盛开,整个庭院都弥漫着醉人的芳香。

《幽居初夏》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诗意:第一句写诗人家居的地点,第二句写住所来往的道路,第三句写所见,第四句写所闻,第五六句扩展视野,令境界开阔,最后两句抒孤寂之情。

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表现怡然自得闲适之情,尾联的“叹息”有两层意思: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叹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

诗歌紧扣一个“幽”字,其突出表现是:以景写“幽”,以动衬“幽”。以“湖山胜处”“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以“下鹭”“鸣蛙”反衬环境之幽静,很有特色。本诗的另一特色是以乐景赠哀愁。

咏仲夏的古诗 第8篇

自从那炎热的夏天悄悄离去,落叶便成为了主角。

微风曾经吹绿过芽儿,曾在吹起过柳条,曾吹走过人们的忧伤,也曾吹远过思念。

当微风掠过乡村,吹的那山上的叶子互相碰撞,发出了沙哑的声音。忙碌的农民为之抬头,微笑着锤锤腰,微风似乎吹走了疲惫,也带来了收获的希望。

城镇中那些忙于打工的人们听到了风中家人的思念。住宅楼上的窗帘被风吹得在窗外飘得厉害,公园湖边的柳树枝一下一下划过水面,湖面因飘着许多叶子,泛着一丝绿意。

风拂过皮肤,带走了最后剩余的细微的灼热感。杨树落下了它大片的叶子,覆盖住了地面,像是一层地毯一般不留缝隙地遮住了地面,为秋天变冷的石板地面留下了一丝阳光带来的热量。

风还是轻轻地吹着,像是有一只大手佛摸着大地,吹得叶子轻微地互相撞击,也把浮躁的心吹得平静下来。

初二:嘤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