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圣俞诗集序》欧阳修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第1篇
元夜:元宵之夜。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自唐朝起有观灯闹夜的民间风俗。北宋时从十四到十六三天,开宵禁,游灯街花市,通宵歌舞,盛况空前,也是年轻人蜜约幽会,谈情说爱的好机会。
花市:民俗每年春时举行的卖花、赏花的集市。
灯如昼:灯火像白天一样。
月上:一作“月到”。
见:看见。
泪湿:一作“泪满”。
春衫:年少时穿的衣服,也指代年轻时的自己。
《梅圣俞诗集序》欧阳修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第2篇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
庐陵欧阳修序。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注】①梅尧臣:字圣俞,北宋诗人。少年举进士不第,仁宗时赐进士出身,多任小吏,仕途上不得志。②荫yìn补:子孙因前辈功勋而得官为荫,官吏或缺被选充职为补。梅尧臣26岁时因叔父梅询荫补为太庙斋郎。③王文康公:王曙,宋仁宗时宰相。
4.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写人情之难言 人情:人的情感。
B.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 有司:官吏的通称。
C.以歌咏大宋之功德 歌咏:歌颂、颂扬。
D.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 穷人:生活穷苦的人。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梅圣俞“穷”的原因的一组是:
①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 ②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
③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
④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
⑤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 ⑥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
A.①③⑤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梅圣俞诗集序》欧阳修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第3篇
这首戏答元珍就是被贬到夷陵时作的,这首诗即可以算作欧阳修诗作的一篇**,也可以算作宋诗自觉的一个典型,大抵唐人的律诗,都是用的*列的意向,断续或跳跃的衔接,这首诗却把八句诗构成了一个流动而又连贯的节奏,这是一条新路,是宋人自己走出来的。
元珍是当时峡州军事判官丁宝臣的字,他先前写了一首《花时久雨》送给欧阳修,欧公便作了这首诗以答,题首用了个“戏”字,表明自己写的只是开玩笑,千万不能当真,更不能送给**去搞“*”,其实宋朝的**环境相比是非常宽松的,尤其是欧阳修所处的仁宗时代,他这个担心是比较多余的。
首联表明了时间,是二月的早春,所谓“春风疑不到天涯”,表面上是说自己在夷陵(今天的湖北宜昌)这个边远山城,虽然到了二月,但春风难到,山花不开,这个用法其实王之涣就用过,他说“春风不渡玉门关”,暗里是要说皇恩不到,欧阳修也正是用的这个意思,他自己非常欣赏这一联,据《苕溪渔隐丛话》引《西清诗话》,他曾对人说:“若无下句,则上句不见佳处,并读之,便觉精神顿出。”首句以问起,后句给答案,因此就不是*列的,而是有波折的,另外,它还寓含着诗人在受贬谪时期待和失望的心情。宋人的诗,有时候读起来就和口语一样*淡无奇,但其实中间大有讲究。所以方回先生读了之后就说“以后句句有味”(瀛奎律髓)。
第二联就写景了,写的都是早春的景色,非常到位精细,尤其是“冻雷惊笋欲抽芽”这句,用“欲”字使整联有了一种知觉。接下来再有一个波折,由景转情,怀念起家乡,由思乡再一转,转到感叹自己目前的情况,既有病又遭贬,何其不爽!整诗读到这里,就光是有一种压抑郁闷的感觉了,第一联被贬后的落寞情怀,第二联写的是凄凉春景,第三联又是眷眷乡思。
可到了最后一联,欧阳修再来了一个大的逆转,陈衍的《宋诗精华录》里说:“结韵用高一层意自*“。说得非常到位,因为以上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一联作铺垫,欧阳修表示自己并没有消沉,更不会屈服,我曾在**洛阳就看过美丽的春光,我先前早就“阔过了”,所以我就要在这僻野之地等待着这迟开的山花。于这深深的寂寞愁闷中怀着积极向上的精神。最后结合整诗,再细细品位末联的宽慰,也能更深的体会到欧阳修这种*静下的悲凉。
欧阳修能有这种精神,我觉得和他母亲邓氏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邓氏“画荻教子”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但邓氏给欧阳修的影响远远不止如此,邓氏是世为江南大族,受过良好的教育,欧阳观(欧阳修父亲)死后,她就一直守寡,欧阳修被贬夷陵,她说:“汝家故贫贱也,吾处之有素矣。汝能安之,吾亦安矣。”(泷冈阡表)。邓氏的这种豁达的精神和对儿子的慈爱,是非常让后人敬仰的。
《梅圣俞诗集序》欧阳修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第4篇
《梅圣俞诗集序》欧阳修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①,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③,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④,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⑤,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⑥,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⑦。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
庐陵欧阳修序。
——选自《四部丛刊》本《欧阳文忠公文集》
【注释】
①少达而多穷:做诗的人在功名富贵或事业上得意的少,穷困不得志的多。达:显达。穷:穷困不得志。
②夫岂然哉:难道真是这样吗?
③蕴其所有:胸中怀藏他所有的才学、抱负。蕴:藏蓄,积聚。
④本句句意:大多喜欢在山水之间放浪。指过隐居生活。
⑤兴于怨刺:兴起怨恨、讽刺的念头。
⑥道:表达出。羁臣:羁旅之臣,即在外地宦游的官吏,也可泛指贬谪在外的官员。
⑦殆:大概、几乎。
⑧荫补:因长辈功绩、爵位而受庇荫,赐予官职。梅圣俞由于他叔父的官勋做了河南主簿。
⑨累举进士:屡次参加进士考试。
⑩辄抑于有司:每次都受到主考官的压抑。有司:负有专职的官吏,这里指主考官。
⑾困于州县:只在州县做小官。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 穷人:困顿的人
B、犹从辟书 辟书:招聘的文书。
C、作为雅、颂 作为:当做
D、不自收拾 收拾:整理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 B、少以荫补为吏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C、辄抑于有司 D、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
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6、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欧阳修为已故挚友梅尧臣的诗集写此序言,重点不在评梅诗,而在对梅一生怀才不遇表示同情和不平。
《梅圣俞诗集序》欧阳修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第5篇
词作首先写道:“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这两句源于司空图《酒泉子》中的“黄昏把酒祝东风,且从容”。然而,欧阳修在词中增加了一个“共”字,便有了新意。也就是说,“共从容”如果联系“把酒祝东风”来说,就是风与人而言的。首先,对东风(春风)来说,就是爱惜好东风,以此暗示了要留住美好的光景,以便游赏之意。其次,对人而来说,希望人们慢慢游赏,感受这难得的相聚,珍惜着美好的时光。词人接着写道:“垂杨紫陌洛城东。”“洛城东”指出了游览的地点。“紫陌”指京城郊外的道路。这里,词人描绘的景象是多么的温暖,词人走在京城郊外,暖风吹拂,翠柳飞舞,宜人的天气让人惬意。上片最后写道:“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这两句中,特别要注意的是“当时”的`含义。也就是说,它不仅暗示了词人对过去的回忆,也照应了下片说的“去年”,使“去年”有了落脚处。“芳丛”说明此游主要是赏花。意思是说,都是过去携手同游过的“芳丛”,今天仍要全都重游一遍。词人通过旧地重游来表现了对朋友的情感的深厚和珍惜。
末两句更进一层:明年这花还将比今年开得更加繁盛,可惜的是,自己和友人分居两地,天各一方,明年此时,不知同谁再来共赏此花啊!再进一步说,明年自己也可能离开此地,更不知是谁来此赏花了。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立意与此词相近,可以合看,不过,杜诗意在伤老,此词则意在惜别。把别情熔铸于赏花中,将三年的花加以比较,层层推进,以惜花写惜别,构思新颖,富有诗意,是篇中的绝妙之笔。而别情之重,亦说明同友人的情宜之深。
清人冯煦谓欧阳修词“疏隽开子瞻(苏轼),深婉开少游(秦观)”(《宋六十家词选例言》)。此词笔致疏放,婉丽隽永,近人俞陛云的评价正说明它兼具这两方面的特色。
《梅圣俞诗集序》欧阳修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第6篇
首句写夷陵山城的**环境。二月时分在其他地方早就应该花开满眼香气逼人了,但在此地却遍地荒凉。诗人表面上是写自然环境的**,但实际上是写**环境的不善,言下之意是朝廷的关怀怎么就不再远度天涯光顾一下这小城的**呢?残雪压枝,但夷陵还有鲜美的柑橘可以品味,意即尽管如此,但在山城该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着,并且还要品出美味打破生活的寂寞;冻雷初响,惊醒熟睡的竹笋,它亦积蓄着力量,正要冒出新生的嫩芽,突破严厉的**。“夜闻归雁”与“病入新年”两句反映出诗人心里的苦闷,流放山城兴起乡思之情在所难免,而这乡思之情又变成乡思之病,面对新年又至物华更新不免要感慨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
诗末两句诗人虽然是自我安慰,但却透露出极为矛盾的`心情,表面上说他曾在洛阳做过留守推官,见过盛盖天下的洛阳名花名园,见不到此地晚开的野花也不须嗟叹了,但实际上却充满着一种无奈和凄凉,不须嗟实际上是大可嗟,故才有了这首借“未见花”的日常小事生发出人生乃至于**上的感慨。
此诗之妙,就妙在它既以小孕大,又怨而不怒。它借“春风”与“花”的关系来寄喻君臣、君民关系,是历代以来以“香草美人”来比喻君臣关系的进一步拓展,在他的内心中,他是深信名君不会抛弃智臣的,故在另一首《戏增丁判官》七绝中说“须信春风无远近,维舟处处有花开”,而此诗却反其意而用之,表达了他的怀疑,也不失为一种清醒。但在封建朝政中,君臣更多的是一种人身依附、**依附的关系,臣民要做到真正的人生自主与自择是非常痛苦的,所以他也只能以“戏赠”“戏答”的方式表达一下他的怨刺而已,他所秉承的也是*古典诗歌的“怨而不怒”的风雅传统。据说欧阳修很得意这首诗,原因恐怕也就在这里。
《梅圣俞诗集序》欧阳修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第7篇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在**上负有盛名,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幼年丧父,在寡母抚育下读书。公元1030年(宋仁宗天圣八年)中进士,初任**留守推官,与尹洙、梅尧臣交游,以诗唱和。**朝任馆阁校勘,因指责谏官高若讷,被贬为夷陵县令、乾德县令,又复任馆阁校勘,进集贤校理、知谏院,任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因事被贬滁州,又被贬扬州、颍州、开封府。后来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又出任枢密副使、参知事先事、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以“**少师”退位,在颍州(今属安徽阜阳)去世,谥号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
《梅圣俞诗集序》欧阳修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第8篇
欧阳修对**上遭受的打击心潮难*,故在诗中流露出迷惘寂寞的情怀,但他并未因此而丧失自信、而失望,而是更多地表现了被贬的抗争精神,对前途仍充满信心。
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译文赏析(扩展4)
——欧阳修《别滁》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别滁①
欧阳修②
花开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②欧阳修简介。
【翻译】:
鲜花盛开柳树明媚的时节,
(百姓)为我酌酒饯行,
我希望像*日一样开怀畅饮,
不愿弦管演奏离别的曲调。
【简析】:
宋仁宋庆历八年(1048),欧阳修由滁州太守改任扬州,临别时写下此诗。诗人贬居滁州二年,颇有德政,因此当地父老对其离任恋恋不舍,他的内心自然也不能*静。但他一方面以醉酒来掩盖自己感情的激动,一方面则以坦然自若的语言来劝勉别人。所谓“常日醉”,是说他在滁州常常饮酒,有琅琊山上的醉翁亭作证,可今日则不*常。离声,指离歌,多在送别时演奏,曲调缠绵悱恻。诗人虽吩咐不必演奏,但他内心的悲哀已在这句话中渗透出来。
本诗以轻快的笔调描绘了花光浓艳、柳丝轻明的节令特征,在这花前柳下,吏民们酌酒为他送行。气氛热烈明快。
“且”写出了诗人与众宾客一起开怀畅饮的神情意态;透露出了诗人表面轻快、坦然自若而实际内心并不*静的矛盾心理,否则,怎么会“莫叫弦管作离声”呢?
欧阳修这首诗与一般叙写离愁别绪之作所渲染的凄恻之情,有明显的不同,它落笔轻快自然,*易流畅,非常感人。
《梅圣俞诗集序》欧阳修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第9篇
梅圣俞诗集序文言文阅读答案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
庐陵欧阳修序。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注】①梅尧臣:字圣俞,北宋诗人。少年举进士不第,仁宗时赐进士出身,多任小吏,仕途上不得志。②荫yìn补:子孙因前辈功勋而得官为荫,官吏或缺被选充职为补。梅尧臣26岁时因叔父梅询荫补为太庙斋郎。③王文康公:王曙,宋仁宗时宰相。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写人情之难言 人情:人的情感。
B.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 有司:官吏的通称。
C.以歌咏大宋之功德 歌咏:歌颂、颂扬。
D.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 穷人:生活穷苦的人。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梅圣俞“穷”的原因的一组是:
①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 ②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
③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
④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
⑤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 ⑥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
A.①③⑤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梅圣俞诗集序》欧阳修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第10篇
梅圣俞诗集序原文翻译 欧阳修
欧阳修的作品《梅圣俞诗集序》讲述了什么内容呢?《梅圣俞诗集序》作品的翻译是怎样的呢?
梅圣俞诗集序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
庐陵欧阳修序。
我听到世人常说:诗人仕途畅达的少,困厄的多。难道真是这样吗?大概是由于世上所流传的诗歌,多出于古代困厄之士的笔下吧。大凡胸藏才智而又不能充分施展于世的士人,大都喜爱到山头水边去放浪形骸,看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等事物,往往探究它们的奇特怪异之处,内心有着忧愁感慨愤激的郁积,这些情感化为诗兴,即寄托在怨恨讽刺之中,道出了逐臣寡妇的慨叹,而写出了人所难于言传的感受来。大概越困厄就越能写得工巧。如此说来,并非写诗使人穷困潦倒,大概是穷困潦倒后才能写出好诗来。
圣俞的诗很多,自己却不收拾整理。他的内侄谢景初担心它太多容易散失,选取他从洛阳到吴兴这段时间的作品,编为十卷。我曾经酷爱圣俞的诗作,担心不能全部得到它,十分高兴谢氏能为它分类编排,就为之作序并保存起来。
从那以后过了十五年,圣俞因病在京师去世,我已痛哭着为他写好了墓志铭,便向他家索求,得到他的遗稿一千多篇,连同先前所保存的,选取其中特别好的共六百七十七篇,分为十五卷。啊,我对圣俞的诗歌已经评论得很多了,所以不再重复。
庐陵欧阳修序。
《梅圣俞诗集序》欧阳修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第11篇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吧。
《梅圣俞诗集序》欧阳修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第12篇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①,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③,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④,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⑤,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⑥,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⑦。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
庐陵欧阳修序。
【注释】
①少达而多穷:做诗的人在功名富贵或事业上得意的少,穷困不得志的多。达:显达。穷:穷困不得志。
②夫岂然哉:难道真是这样吗?
③蕴其所有:胸中怀藏他所有的才学、抱负。蕴:藏蓄,积聚。
④本句句意:大多喜欢在山水之间放浪。指过隐居生活。
⑤兴于怨刺:兴起怨恨、讽刺的念头。
⑥道:表达出。羁臣:羁旅之臣,即在外地宦游的官吏,也可泛指贬谪在外的官员。
⑦殆:大概、几乎。
⑧荫补:因长辈功绩、爵位而受庇荫,赐予官职。梅圣俞由于他叔父的官勋做了河南主簿。
⑨累举进士:屡次参加进士考试。
⑩辄抑于有司:每次都受到主考官的压抑。有司:负有专职的官吏,这里指主考官。
⑾困于州县:只在州县做小官。
【译文】
我听到世人常说:诗人仕途畅达的少,困厄的多。难道真是这样吗?大概是由于世上所流传的诗歌,多出于古代困厄之士的笔下吧。大凡胸藏才智而又不能充分施展于世的士人,大都喜爱到山头水边去放浪形骸,看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等事物,往往探究它们的奇特怪异之处,内心有着忧愁感慨愤激的郁积,这些情感化为诗兴,即寄托在怨恨讽刺之中,道出了逐臣寡妇的慨叹,而写出了人所难于言传的感受来。大概越困厄就越能写得工巧。如此说来,并非写诗使人困厄,应该是困厄后才能写出好诗来。
《梅圣俞诗集序》欧阳修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第13篇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文详矣,故不复云。
(选自《古文观止》)
【小题1】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兴于怨刺怨刺:怨愤讥刺B.不求苟说于世说:通“悦”,取悦
C.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掇:选择D.辄序而藏之序:次序
【小题2】下列每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困于州县不得奋见于事业
B.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圣俞以疾卒于京师
C.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
D.其家宛陵得其遗稿千余篇
【小题3】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B.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
C.不得奋见于事业D.其为文章,简古纯粹
【小题4】对下面文言语句的翻译无误的一项是:()
A.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译文:那么就不是诗让人贫穷,原来是诗人贫穷了然后才写出技巧高明的诗呢。B.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
译文:从做孩童的时候起,他所写的诗就使年长的人惊叹。
C.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
译文:可是当时没有贤愚之分,一谈到做诗,一定向圣俞会求教。
D.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译文:王公虽然很了解他,也没有果断的推荐他。
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小题3】A
【小题4】B
《梅圣俞诗集序》欧阳修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第14篇
元珍:丁宝臣,字元珍,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市)人,时为峡州军事判官。
天涯:极边远的地方。诗人贬官夷陵(今湖北宜昌市),距京城已远,故云。
山城:亦指夷陵。
“残雪”二句:诗人在《夷陵县四喜堂记》中说,夷陵“又有橘柚茶笋四时之味”。 冻雷:春天的雷声。
“夜闻”二句一作“鸟声渐变知芳节,人意无聊感物华”。归雁:春季雁向北飞,故 云。隋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感物华:为物华所感染。物华 :美好的景物。
冻雷:寒日之雷。
乡思:相思之情。
物华:自然景物。
《梅圣俞诗集序》欧阳修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第15篇
春暖了,旅舍的寒梅日渐凋谢,只剩细细碎碎几片残瓣儿;溪桥边的柳树却萌出了浅绿嫩芽。暖暖的春风在大地上拂过,风中带了花草芳一香,远行的人,也都在这时动身了。在这美好的春一光里,我也送走了你。你渐行渐远,我的愁绪也渐生渐多,就像眼前这一江春水,来路无穷,去程不尽。于是只好上楼远望你离去的方向,期盼能够早归。然而,映入眼帘的,只是绵绵无绝的春草原野,原野尽处是隐隐青山。而你,更在遥远的青山之外,渺不可寻!
《梅圣俞诗集序》欧阳修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第16篇
梅圣俞诗集序文言文阅读答案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奋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 (选自《四部丛刊》)
【注】①梅尧臣:字圣俞,北宋诗人。少年举进士不第,仁宗时赐进士出身,多任小吏,仕途上不得志。②荫yìn补:子孙因前辈功勋而得官为“荫”,官吏或缺被选充职为“补”。梅尧臣26岁时因叔父梅询荫补为太庙斋郎。③王文康公:王曙,宋仁宗时宰相。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盖愈穷则愈工。 穷:生活贫穷。
B.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 羁:寄居或停留在外地。
D.犹从辟书,为人之佐。 辟书:聘书,指接受某部门长官的聘请。
C.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 荐:推荐。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 ②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
B.①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 ②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
C.①非诗之能穷人。 ②而写人情之难言。
D.①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 ②其为文章,简古纯粹。
3.下列句子中补充出的内容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梅圣俞)辄抑于有司 B.(语诗者)乐于诗而发之
C.(谢景初)次为十卷。 D.(予)辄序而藏之。
4.下列各组句子中,均说明诗文“愈穷则愈工”的一组是
①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 ②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 ③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
《梅圣俞诗集序》欧阳修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第17篇
欧阳修入仕初期三年**留守推官的生涯,不仅使他文名鹊起,而且与梅尧臣、尹洙等结下了深厚的友情,而洛阳东郊的旖旎芳景便是他们友谊的见证。公元1032年(明道**)春,梅尧臣由河阳(今河南省孟县)入洛,与欧阳修把酒言欢,重游故地,曾写下《再至洛中寒食》和《依韵和欧阳永叔同游近郊》等诗,纪其游历之盛。欧阳修的这首《浪淘沙》或作于同一时期,词中同游之人则很可能就是梅尧臣。这是一首惜春忆春、伤时惜别的小词,抒发了人生聚散无常的感叹。
此词在时间上跨了前后三年。上片由现境而忆已过之境,即由眼前美景而思“去年”同游之乐。下片再由现境而思未来之境,含遗憾之情于其中,尤表现出对友谊的珍惜。首二句语本于司空图《酒泉子》“黄昏把酒祝东风,且从容”,而添一“共”字,便有了新意。“共从容”是兼风与人而言。对东风言,不仅是爱惜好风,且有留住光景,以便游赏之意;对人而言,希望人们慢慢游赏,尽兴方归。“洛城东”揭出地点。洛阳公私园囿甚多,宋人李格非著有《洛阳名园记》专记之。京城郊外的道路叫“紫陌”。“垂杨”同“东风”合言,可想见其暖风吹拂,翠柳飞舞,天气宜人,景色迷人,正是游赏的好时候、好处所。末两句说,都是过去携手同游过的地方,今天仍要全都重游一遍。“当时”即下片的“去年”。“芳丛”说明此游主要是赏花。
此词笔致疏放,婉丽隽永,近人俞陛云称它“因惜花而怀友,前欢寂寂,后会悠悠,至情语以一气挥写,可谓深情如水,行气如虹矣。”指出了欧阳修此词笃于友情、风格疏隽的特点。
《梅圣俞诗集序》欧阳修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第18篇
欧阳修的梅圣俞诗集序原文
梅圣俞诗集序(欧阳修)
◇原文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①?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②。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③。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⑨。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⑩。
◇注释
①达:显达,指官运亨通。穷:穷困,指仕途失意。
②工:精妙。这句意谓诗人仕途上愈穷困,其诗歌就有可能愈精妙。
③殆:大概。
④以荫补为吏:因上辈的功绩而推恩得赐为官吏。累举进土:多次应进士考试。抑于有司:为主考官所压抑,即没有考中进士。困于州县:困顿在州县里做基层官吏。
⑤辟(bì)书:征召的文书。为人之佐:替地方长官做僚佐(幕僚)。
⑥说:通“悦”。
⑦不果荐:终于没有推荐。
⑧雅、颂:指《诗经》中的《雅》(《大雅》《小雅》)、《颂》(《周颂》《鲁颂》《商颂》)。这里用来泛称歌颂太平盛世的诗歌。荐之清庙:奉献给宗庙。因宗庙是古代皇帝祭祀祖宗的庙堂,肃然清静,故称“清庙”。
⑨遽:突然、意外的意思。类次:分类编排。辄序:便为这个诗集作序。
⑩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欧阳修写有《书梅圣俞稿后》《书梅圣俞河豚鱼诗后》等多篇评论、推许梅圣俞诗歌的文章,故云。
◇鉴赏
本文是欧阳修为北宋初期著名诗人梅尧臣的诗集所写的一篇序言。序中突出地赞赏梅尧臣的诗歌才能,深切地同情梅尧臣的贫困处境,低昂顿挫,一往情深。
其中提出的“诗穷而后工”的理论,概括了封建社会很多优秀作家的生活与创作道路,遂成为文学评论方面颇具影响力的警句。
文章开头“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乃从韩愈文中引出,并对此又作了进一步探讨,得出了“穷而后工”这一精辟论断,被后人奉为“妙论,至论”。
《梅圣俞诗集序》欧阳修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第19篇
徐士俊《古今词统》:元曲之称绝者,不过得此法。
王士禛《池北偶谈》:今世所传女郎朱淑真“去年元夜时,灯市花如昼”(《生查子》词),见《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三十一卷,不知何以讹为朱氏之作。世遂因此词,疑淑真失妇德,纪载不可不慎也。
陆以湉《冷庐杂识》:“去年元夜”一词,本欧阳公作。后人误编入《断肠集》(渔洋山人亦辨之),遂疑朱淑真为泆女,皆不可不辨。按‘去年元夜’词,非朱淑真作,信矣。
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译文赏析(扩展9)
——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残梅》的原文翻译及赏析
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残梅》的原文翻译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