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古诗文>直不疑文言文翻译(实用5篇)

直不疑文言文翻译(实用5篇)

时间:2023-12-13 12:24:20 古诗文

直不疑文言文翻译 第1篇

原文

太祖①时,郭进②为西山巡检③,有告其阴通④河东刘继元⑤,将有异志者⑥,太祖大怒,以其诬害忠臣⑦,命缚其人予进,使自处置。进得而不杀,谓曰:_尔能为我取继元一城一寨,不止赎尔死,当请当尔一官。_岁馀⑧,其人诱其一城来降。进具其事⑨,送之於朝,请赏以官。太祖曰:_尔诬害我忠良,此才可赎死尔,赏不可得也 ! _命以其人还进,进复请曰:_使臣失信,则不能用人矣。_太祖於是赏以一官。君臣之间盖如此。

注释

①太祖:宋太祖赵匡胤。

②郭进:深州博野(今河北博野)人。年轻时家境贫寒,有臂力,喜欢结交豪杰。宋太祖建隆初,充任山西巡检。后多次随太祖征战,很得信任。

③西山巡检:官职名。

④阴通:暗中勾结。

⑤刘继元:刘继元本姓何,其母是北汉建立者刘崇的女儿,先嫁薛钊,生子继恩,后嫁何氏,生继元,二人都做了舅父刘承均(刘崇之子)的.养子。

⑥异志:叛变的行动。

⑦以:认为。

⑧岁馀:一年多。岁:年。

⑨具:详细陈述。

译文

太祖时,郭进的官职是西山巡检,有人密报说他暗地里和河东刘继元有交往,将来有可能**。太祖听后大怒,认为他是诬害忠良之人,下令将他绑起来交给郭进,让郭进自己处置。郭进却没有杀他,对他说:_如果你能帮我攻占河东刘继元的一城一寨,我不但赦免你的死罪,并且还能赏你一个官职。_这年末,这个人过来将刘继元的一个城诱降过来了。郭进将他的这件事上报给了朝廷,请求给他一官半职。太祖说:_他曾经诬害我的忠良之臣,可以免掉他的死罪,给他官职却是不可能的。_命令还是将这个人交给郭进。郭进再次进言:_如果**让我失信于人,那我以后怎么用人啊?_于是,太祖就给那人赏了一个官职。君臣之间也是应该守信的。

直不疑文言文翻译 第2篇

失斧疑邻文言文翻译

原文:

人有亡斧者,疑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俄而抇其谷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

译文: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观察那人走路的样子,像是偷斧子的;看那人的脸色表情,也像是偷斧子的;听他的言谈话语,更像是偷斧子的,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像偷斧子的。

后来,丢斧子的人在山谷里挖地时,掘出了那把斧子,再留心察看邻居家的儿子,就觉得他走路的样子,不像是偷斧子的.;他的脸色表情,也不像是偷斧子的;他的言谈话语,更不像是偷斧子的了,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不像偷斧子的了。

失斧疑邻

意:同“臆”,估计,怀疑

颜色:脸色表情

无为:没有(一样)行为举止

抇;挖掘

解释:疑:怀疑;斧:斧头。怀疑邻居偷他的斧头。指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直不疑文言文翻译 第3篇

原文

人有亡鈇者①,意其邻之子⑤。视其行步,窃鈇也;颜色②. ,窃鈇也;言语,窃鈇也;动作态度,无为⑥.而不窃鈇也③.。俄而,抇于谷而得其鈇④. 。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以似窃鈇者。其邻之子非变也,已则变矣;变也者无他,有所尤也⑦.。

翻译

从前有个人丢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观察那人走路的样子,像是偷斧子的人;看那人的脸色神色,也像是偷斧子的人;他的一言一行,也像偷斧子的人;一举一动,没有一样不像偷斧子的人。不久以后,丢斧子的人在山谷里挖水沟时,掘出了那把斧子。他几天后又看见了邻居的儿子,就觉得他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不像偷斧子的人了。变的不是邻居的儿子,而是自己的心态。变的原因也没有其他,是被偏见所蒙蔽。

字词注解

①.鈇(fū):通“斧”。

②. 颜色:脸上的神色表情。

③. 无为而不:没有一样不像。

④. 掘其谷:掘. 谷:山谷,山沟。

⑤.意:通“臆”,怀疑。

⑥.为(wéi):动作,做法。

⑦.有所尤:即被偏见所蒙蔽.尤,通“囿(yòu)”,局限。

寓意:

这则寓言说明,主观成见,是认识客观真理的障碍。当人带着成见去观察世界时,必然会歪曲客观事物的原貌。不可以戴着有色眼镜看人,不然会产生严重可笑的后果。情感的变化往往对理性的判断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直不疑文言文翻译 第4篇

原文

梁尝有疑狱,群臣半以为当罪,半以为无罪,虽梁王亦疑。梁王曰:“陶之朱公,以布衣富侔国,是必有奇智。”及召朱公问曰:“梁有疑狱,狱吏半以为当罪,半以为不当罪,虽寡人亦疑。吾子决是,奈何?”朱公曰:“臣,鄙民也,不知当狱。虽然,臣之家有二白壁,其色相如也,其径相如也,然其价一者千金,一者五百。”王曰:“径与色泽相如也,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何也?”朱公曰:“侧而视之,一者厚倍,是以千金。”梁王曰:“善”故狱疑则从去,赏疑则从与,梁国大悦。

由此观之,墙薄则亟坏,缯薄则亟裂,器薄则亟毁,酒薄则亟酸。夫薄而可以旷日持久者,殆未有也。故有国畜民施政教者,宜厚之而可耳。

译文

梁国曾经有难以断定的案件,大臣们有些认为应当判有罪,有些人认为是无罪。即使是梁王也很疑惑。梁王道:“陶朱公(即范蠡),凭借平民的身份而做到富可敌国,这必定是因为他有超乎常人的智慧。”于是就召来范蠡问他说:“梁国有难以断定的案子,断案的人一半认为有罪,一半认为没有罪,即使是我也很疑惑。先生你来判断一下这个案件,怎么样?”范蠡说:“我是个卑贱的小民,也不懂得如何断案。既然大王让我断,那么,我举个例子,我家有两个白玉璧,它们的颜色、大小、光泽都差不多,但是它们的`价钱,一个卖千金,一个卖五百金”。梁王说:“大小与色泽都差不多,一个卖千金,一个卖五百金,为什么?”范蠡说:“从侧面看一个厚度是另一个的两倍,因此卖千金”。梁王说:“好。”所以遇到可疑的案件就采用从轻发落的做法,遇到可疑的赏赐就采用给予的做法,梁国百姓非常高兴。

由此看来,墙薄了就容易坍塌,丝织品薄就容易裂开,器物薄就容易毁坏,酒薄(淡,不醇厚)就容易发酸。那些薄的事物能够保持很长时间的,恐怕还没有。所以**人民施行**教化的诸侯们,应该以厚德对待人民才可。

——《梁尝有疑狱》的阅读答案(一)份

直不疑文言文翻译 第5篇

梁①尝有疑狱,群臣半以为当罪,半以为无罪,虽梁王亦疑。

梁王曰:“陶之朱公②,以布衣富侔国③,是必有奇智。”及召朱公问曰:“梁有疑狱,狱吏半以为当罪,半以为不当罪,虽寡人亦疑。吾子④决是,奈何?”

朱公曰:“臣,鄙民也。不知当狱。虽然,臣之家有二白璧,其色相如⑤也,其径相如也,然其价一者千金,一者五百。”

王曰:“径与色相如也,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何也?”

朱公曰:“侧而视之一者厚倍是以千金。”梁王曰:“善。”故狱疑则从⑥去,赏疑则从与⑦。梁国大悦。

【注释】①梁:战国时魏国别称。②陶之朱公:范蠡帮助勾践灭吴雪耻后,乘扁舟,变姓名,后来到曹国的陶地,经商致富,号陶朱公。③侔(móu):等同。国:周代诸侯国,代指诸侯。④吾子:相当于“您”。⑤相如:相同。⑥从:依从。去:去除。⑦与:赞许,奖赏。

8.(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①梁有疑狱( ) ②吾子决是( )

③臣,鄙民也( ) ④然其价一者千金( )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例句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以布衣富侔国

A.固以怪之矣 B.不以物喜 C.何以谓之文也 D.皆以美于徐公

9.用“/”给下面句子断句(两处)。(2分)

侧 而 视 之 一 者 厚 倍 是 以 千 金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故狱疑则从去,赏疑则从与。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11.陶朱公没有告诉梁王该怎么办,梁王却没了疑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什么?(2分)

参***:

8(1)①案件 ②判断 ③目光短浅 ④可是,(表转折)

(2)C

9.侧而视之/一者厚倍/是以千金

10(1) 所以(在梁国)有疑虑的案件(可以判罪,也可以不判罪的案件),就依从不判罪;有疑虑的奖赏(可以奖赏,也可以不奖赏),就依从奖赏。

(2)略

11. 陶朱公以白璧为喻,委婉地告诉梁王要换个角度看问题,宽厚为贵,以厚德**。  

——失斧疑邻文言文翻译(精选1篇)